人教版四年级上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上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上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5课时商是一位数的除法(3)

【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例4。

【教学目标】:

学会“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和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

难点:运用“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笔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教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四”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

3.教材“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独立练习,在教材上完成后,选择两道,

如:

提问:你是怎样试商的?

4.设问:如果除数的个位上是8,又该怎样试商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出示例4。

1.读题后列式:

197÷28=

2.除数“28”的个位上是8,应该把28看作多少来试商呢?试着算一算。

小组内先试算。试商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讨论交流后再算,再交流检查。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3.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指名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学生再独立验算。

4.巩固练习。

教材第77页“做一做”。

小组分工完成练习,每题各选两道组织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5.小结。

刚才完成的几道题,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作多少来试商?如果商小了怎么办?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小结“五入”试商法。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四”第11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

小组内完成,交流检查。

3.教材“练习十四”第13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小组内分工完成,再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十四”第14题。

学生读题后,提醒学生注意:求的是“可以放满几块展板”,先算出来,看该怎样回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019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憧、憬、歇、埂” “憧、憬、歇、埂”是左右结构的字;“憧”和“撞”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筝、拔、蝴、蝶、福、托、梢、歇、踪、丧、圈、坊” 指导书写:“拔、蝴、蝶、福、托、梢、歇、踪、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拔”不要写成“拨”;“筝”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五、课堂练习,抄写句子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风筝蝴蝶拔几根幸福托着垂头丧气半圈 树梢歇一歇千呼万唤踪影磨坊 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5)多种方式读全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课题: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 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2.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白纸,把它看成一个平面,想 象平面内有两条直线,想象两条直线什么样子?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 用彩笔画在纸上,画完后,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展示黑板上。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把作品编号。 小组合作交流,哪几号作品分成一类,老师巡察指导。 小组代表上黑板进行分类。 2、说明理由:不同分类方法,说明理由。怎样判断相交还是不相交? 3、引入平行概念 同一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什么?学生总结归纳平行的概 念。 分析概念,怎样理解互相平行?垂直概念。 相交的两条直线形成了什么?出现了哪些角? 哪些作品形成了直角?怎样知道它是直角? 在同一平面内相交形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学生归纳总 结。 相交点叫什么?同一平面,研究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 (板书) (三)摆一摆 1、拿出一根红色的和一根绿色的小棒,摆一摆使它们互相平行,再摆 一根红色的小棒使它和绿色小棒平行,看看两跟红色小棒发现了什么? 2、摆一跟绿色的和一根红色的使它们互相垂直,再摆一根红色的小棒 使它和绿色小棒垂直,看看两根红色小棒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生活中、操场上、几何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P65 1、2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整理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设计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7页的例1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教材通过小组画直线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又有不同的情况,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在此基础上给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以后看看它们是否相交。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的本质特征,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时注意三点:从两条直线的关系整体把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因为垂直与平行都是两直线的特殊关系;不能孤立地说某条直线是垂线或平行线,要注意相对性;避免思维定势,认为只有水平线和铅垂线才能说垂直或平行,老师在这里可以设计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关系的界定前提是“同一平面内”。 教法与学法 1.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和教师适时引导有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去研究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思考交流、体验感悟,发现“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动手操作法:铃声响起,教师手中拿着两支铅笔走进教室,举起铅笔让学生看清, 然后铅笔突然掉落。教师故作惊讶状,然后让学生猜想:这两支铅笔落在地上的情况会是 什么样子的?学生七嘴八舌展开讨论。 过会儿,等学生稍有眉目,大概知道会有几种不同状况时,教师鼓励学生来模仿老师的样子取两支铅笔掉落,观察掉落后的样子,然后看看周围人铅笔掉落时又是什么样子。观察后用直线表示铅笔,在纸上画一画。学生画完后展示、分类,评析中导入课题。 【品析: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直线,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动手画的过程中也感受到直线之间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游戏导入法:课前准备十余根很细的硬纸条,背面粘好双面胶。黑板上预先画好 一条很长的直线,水平状。游戏规则是:参加游戏的学生走到离黑板两米处,蒙上双眼,手中 拿一张硬纸条,贴到黑板上,如果能贴的和黑板上的直线重合,则为冠军。待这些纸条都贴 完,请大家给所有纸条分类,说说和原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 抽象思维法: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张纸看作一个平面,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破坏,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和文化的灿烂,从中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掌握观察事物和描写景物的方法。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词语盘点和一个语文园地。 《长城》赞美了,雄伟、壮美地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颐和园》介绍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秦兵马俑》介绍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歌颂了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词语盘点”通过对本单元重点词语的归纳整理,让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共二十四个,会认的字共二十三个。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积累认识生字。 2、学习本单元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逐步了解我国的一些世界遗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良好行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会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词语盘点”要求学生通过读、背、写等多种方法,积累丰富的词语知识。 4、“口语交际”要注意启发学生抓住报道谈如何保护文物,增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5、“习作”要求以导游词的形式介绍我国的一处世界遗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以及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新版pep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5单元教案

四年级英语学科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课题:Unit 5 Dinner’s ready! A Let’s talk \ Let’s survey\ Let’s spell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句型:What’s for dinner?What would you like (for …)? I'd like some...,please. 2.能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 进行相互调查。 3.掌握字母e不同情况下读音。 教学重点、难点: 1.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for …)? I'd like some… 2.字母e不同情况下读音。 教学准备: 录音机、单词卡、多媒体课件 预习提纲(学案): 预习内容:Unit 5 P48 A Let’s talk Let’s survey P50 Let’s spell 预习要求: 1.听Let’s talk 录音两遍。注意hungry,soup,bread和vegetables 的读音。 2.自读Let’s talk对话,将不会读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标出来。 3.写出对话中主要学习的句型,并参照课本P75写出相应汉语意思。

4.阅读以下单词,感受字母e的发音。 [i:] me he she we be [e] bed red pen pencil get let 教学时间:共4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 预习展示:Listen to the tape:让学生听Let’s talk录音两遍,说一说对话中主要学习的句型,拼出不会读的单词,由教师板书以便教读。 (预计板书: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 I'd like some…,please.单词hungry,dinner,would,soup,bread,vegetables,ready) 二、新课呈现与操练(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s talk 1. 教师呈现Mike和妈妈在厨房的情景,并播放对话录音中Mike 的语言:“Mum,I’m hungry.What’s for dinner?”让学生模仿朗读和表演理解句型“What’s for dinner?”的意义,教读hungry和dinner,解释dinner的意义——中午或晚上吃的正餐。 2.教师呈现汤和面包的图片,问:What’s this?根据学生回答作出反应,如:Yes,it’s bread and it’s soup.教读soup和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7页例1 (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教学准备 尺子、三角板、量角器等,课件

教师备课系统一一多媒体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民经学习了直线,你认为直线有什么特征呢?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板书:平移与平行) 不过今天我们不是研究一条直线,而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现在请你们在纸上画两条直线,你能想到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在纸上画一画。 二、新课教学 1.观察分类,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思考后,在纸上分别画一画。 (2)教师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作品。(可参照第56页例1图内学生 画的直线) 提出问题:你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你分类的标准是什 么? 归纳:可以按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分成两条直线相交和两条直线不相交。 2.认识“平行”。 (1)出示下图。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提出问题:像这样不相交的直线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体会“永不相交”。 课件演示并小结:像这样,两条直线画的再长也不会相交的情况,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出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2)移一移。 请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 学生准备2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教 师: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 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另一根叫b,那么就可以说a平行于b,记作a ??读作a平行于b。 小结: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认识“垂直”。 (1)两根小棒相交可以摆出很多图形,动手摆一摆。 要求同桌比一比,看谁摆得多,数一数、说一说摆好的图形 中有几个角,它们都是什么角。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Unit 5 Dinner 's ready Period One 1.能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2.能理解对话大意,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3.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本节课对话,能听懂、会说: What’s for dinner?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please. 能理解对话大意,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本节课对话,能听懂、会说: What’s for dinner?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please. 教学挂图,教学光盘,人物头饰,教学课件。 Step 1: Warm up 1.教师利用教学课件出示三年级上册所学的有关食物和饮料的图 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单词。 2.教师出示相应的食物图片,并运用相关句型询问,如: T:Do you like rice/milk/juice/bread…? S S:Yes, I do. / No, I don’t.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钟,时间指向6∶30,T:Wow! It’s 6∶30. It’s

time for dinner. I’m hungry! 2.教师接着用教学课件展示米饭和蔬菜的图片,并说:I’d like some rice and vegetables.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找一个学生起来回答,引导学生运用“I’d like…”来回答。 3.一个学生回答完之后,让其他学生像这样作连锁问答: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 4.教师让学生看教学挂图,通过图片导入课文,并提出问题:Look at these pictures.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s for dinner? What would Mike like for dinner? What would Mike’s father like for dinner? 5.让学生看课文,听光盘,跟读对话并理解对话大意,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听对话的过程中,理解重难点词汇和句型的意思,如:soup, vegetable, dinner, Dinner’s ready。 6.听录音跟读课文,戴上人物头饰,三人一组表演课文对话。Step 3: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完成Let’s survey部分的任务。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调查自己的组员正餐所吃的食物,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问答,制作表格,并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滚雪球比赛,如: S1:I’d like some vegetables. S2:I’d like some vegetables and chicken. S3:I’d like some vegetables, chicken and beef.… Step 4:Homework 将Let’s talk部分的对话读给家长听。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第一课时:垂直和平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 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收好。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拓展练习:61页3题折一折。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幸福和希望”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风筝》《麻雀》两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能使学生明白爱能战胜一切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感受生活的快乐。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无不体现了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之情。拼死救子的老麻雀,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感情变化。(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6 风筝 教学目标:1.会认“憧、憬、歇”等4个生字,会写“筝、拔、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尝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憧、憬、歇、埂” “憧、憬、歇、埂”是左右结构的字;“憧”和“撞”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筝、拔、蝴、蝶、福、托、梢、歇、踪、丧、圈、坊” 指导书写:“拔、蝴、蝶、福、托、梢、歇、踪、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拔”不要写成“拨”;“筝”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丧”最后一笔

(最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16 麻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17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4.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读、悟、演、写的方法逐步深入了解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教学重点】 知道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教学难点】 1.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部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板书:麻雀)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出示课件1:先自读课文,弄清楚有几个角色?弄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课件2,提示: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后,猎狗和老麻雀分别是如何做的? 猎狗:张开大嘴露出牙齿愣住向后退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2.出示课件3:根据刚才的讨论,从文中找出具体写猎狗和老麻雀的做法的语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出示课件4,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其中第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课件5,会认字“嗅、奈、拯、嘶、哑、庞” “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都是口字旁。 提示:“奈”是鼻音,“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拯、庞”是后鼻音。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四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表格式)

第五单元 16 麻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嗅、奈”等生字,规范书写“量、巢”等生字,能理解“无可奈何、掩护、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故事当中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代讲,调动学生学习和使用书本语言、合作互动、大胆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精神。 (2)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把动物写活,把文章写具体。 3.情感与价值 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大的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者,不畏惧强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把动物写得生动,把文章写得具体。 【教学难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自学生字词。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 会有人注意到它。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 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件少 见的事。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自学生字。反馈生字自学 情况。 2.默读课文,弄清课文里的几个角色,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我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3.理清文章条理,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三、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词。 2.理解词义:摇撼、挓挲、绝望、拯救、庞大、嘶哑、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口述。 4.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写“我”的猎狗发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 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了“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四、总结全文,加深感受 再读课文,看看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关心谁?为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 到依据?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从总体上谈感受。)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麻雀》一文,谁能借助板书,说说课文的

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Unit Five Dinner’s ready 单元整体分析 本单元是义务教育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主题为Dinner’s ready(晚餐准备好了)。主情景图通过学生及动物们在餐馆用餐的情景展示本单元的主题:表达用餐意愿,以及与主题相关的核心词汇与句式。 A部分共三页,分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情景对话和练习部分。Let’s talk部分Mike和妈妈在进行有关用餐的交流。引出句式: What’s for dinner?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Dinner’s ready等。并在对话中熟悉单词dinner, ready, soup,并复习一些食物名称。Let’s survey是一个调查活动,调查同学们的用餐意愿,从而操练重点句式,并复习相关食物类单词。第二课时为词汇学习课时,Let’s learn中以菜单的形式介绍了食物名称词汇:beef, chicken, noodles, soup, vegetables, rice, fish, juice, milk, bread. 以及询问他人用餐意愿的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及其回答。之后的Let’s play活动是学生利用食物单词卡片进行的模拟点餐活动。第三课时为语音与字母学习课时,通过读一读,听一听,唱一唱;听一听、圈一圈;听一听,圈一圈,写一写三个活动,让学生学习元音字母e在开音节中的发音/i:/。 B部分共四页,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仍然呈现情景对话和练习。Let’s talk中Mike到John家做客,以此来引出向别人发出用餐建议的句式:Would you like some...? 及其回答:NO, thanks. Yes, please. 之后的Let’s play活动以推荐特价菜的方式来练习重点句式。第二课时以John和妈妈的对话来学习新的词汇:chopsticks, fork, knife, bowl, spoon, 之后通过一个活动Let’s do来进一步熟悉新授词汇。之后的读写练习、听音判断、看一看并匹配的练习以及歌曲都用来巩固练习本课的重点词汇及句型,与C部分合为一个课时。 C部分中Zip到餐馆点餐,却被鸟叼走了帐单,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来整合本单元的重点词汇与重点句式。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词汇: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单词:beef, chicken, noodles, soup, vegetable, chopsticks, bowl, fork, knife, spoon 2.句型结构: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句型What’s for dinner?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I’d like some... please. Would you like ...? No, thanks. I can use ... 3. 字母与语音:能够掌握字母i在开音节里的发音,即/ ju:/ 能力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重点词汇来表达用餐意愿或餐具使用情况 2. 能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抄写上述话题词汇 3. 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 for ...) ? I’d like ... 征求并表达用餐的意愿 4. Help yourself. Would you like some...? Yes, please. No, thanks. I can use ... 提出用餐及餐具使用建议,并做出恰当的回应。 5. 能够读出符合开音节发音规则的含有字母i的单词;并能根据发音拼写出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2.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体型的特征。 3.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1.抓住图形本质特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加强变式) 2.加强作图步骤的具体指导。 本单元涉及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长方形或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但教材中很少呈现文字的作图步骤与方法,所以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3.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教学的资源。 课时安排 平行与垂直……………………………………………………3课时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3课时

教案A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7页例1(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界定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且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直线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在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学习平行。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幸福和希望”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风筝》《麻雀》两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能使学生明白爱能战胜一切思想感情。 本次习作是生活万花筒,内容是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重点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引导学生运用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感受生活的快乐。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无不体现了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之情。拼死救子的老麻雀,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感情变化。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运用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三、单元课时安排 16 风筝…………………………………………………………………2课时 17 麻雀…………………………………………………………………2课时 习作:生活万花筒………………………………………………………1课时

16 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憧、憬、歇”等4个生字,会写“筝、拔、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尝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风筝)(课件出示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51页: 1.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间隔排列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2.利用排列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排列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 课时划分: 共计4课时 书本第48页例题、想想做做1课时 书本第50页例题,想想做做1课时 单元测试练习2课时 第一课时找规律(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要求: 1.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1.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师生准备若干圆片和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找规律的问题? 指名回答,指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有关找规律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引导观察、了解图意。 出示课本第48页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名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提出问题 提出题目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观察图中相关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问题。 (预想:学生可能不容易想出书上问题,可以谈话引导我们把这场景中的物体按他们排成的三行来看一看,每行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数一数每行两样物体有多少个?) 3.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指名汇报结果。师将问题排列: 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 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 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 提出:你了现了什么规律,先让学生能过比较,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组织全班交流。 (对教学语言的思考:我们发现的规律从数学角度上应该要有准确的表述,甚至是抽象的概括,可是对于孩子我们用形象语言教学效果要好,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而言我们数学训练语言是否还要停留在形象的水平上呢?所以这儿是否可以尝试这样的小结: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间隔着排成一行,如果排在两端的是同一种物体,那么它就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 1 课时平行与垂直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6~57 页例 1(认识平行与垂直)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 ,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 , 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 , 培养空间观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 生活中真实存在 ,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 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 教学准备 尺子、三角板、量角器等, 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 我们民经学习了直线 , 你认为直线有什么特征呢?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板书:平移与平行) 不过今天我们不是研究一条直线, 而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现在请你们在纸上画两条直线, 你能想到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 , 并在纸上画一画 . 二、新课教学 1.观察分类 , 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1)学生动手操作 . 学生思考后 , 在纸上分别画一画 . (2)教师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作品 . (可参照第 56 页例 1 图内学生画的直线) 提出问题:你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归纳:可以按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分成两条直线相交和两条直 线不相交 . 2.认识“平行” . (1)出示下图 . 1/27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提出问题:像这样不相交的直线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 体会“永不相交” . 课件演示并小结:像这样 , 两条直线画的再长也不会相交的情况, 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出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板书:互相平行) (2)移一移 . 请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 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 . 学生准备 2 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 , 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 . 教师: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 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 a,另一根叫 b,那么就可以说 a 平行于 b,记作 a ?b,读作 a 平行于 b. 小结: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认识“垂直” . (1)两根小棒相交可以摆出很多图形, 动手摆一摆 . 要求同桌比一比 , 看谁摆得多 , 数一数、说一说摆好的图形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