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与测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与测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与测试》

练习与测试五年级数学(下)

参考答案

第2页第1题(1)√(2) √(3)×(4) √(5) ×

第2页第3题5元面值的共有5x元,10元面值的共有10x元,可列方程5x+10x

=330。

第3页第1题(1)B(2)A(3)A(4)B

第3页第3题第(1)题根据数量关系“红彩带的长+2.7=蓝彩带的长”,可列方程

x+2.7=6.9,x=4.2;第(2)题根据数量关系“红彩带的长+x=蓝彩带的长”,可列方程

4.2+x=6.9,x=2.7。

第5页第4题(1)n÷25=3n=75(2)75÷n=3n=25(3)3x=180x=60 (4)60x=180x=3

第5页第5题天平两边都拿走1只小狗,可知1只小狗和4只小兔同样重,n只小狗和4n只小兔同样重。

第6页第1题(1)>(2)=(3)<(4)=(5)<(6)<

第7页第5题x+5=32x=7x-12.4=23.6x=363x=120x=14

x-400=1800x=2200

第7页第6题(1)90×2(2)根据题意,买网球拍的钱×2=买3副羽毛球拍的钱,列方程2x=78×3。

第8页第2题设这个水龙头平均每分钟滴水x克。30x=2.4×1000x=80

第8页第3题设小欣今年x岁,小欣爸爸今年y岁,x+28=40,x=12;y-3=40,

y=43。小欣今年12岁,爸爸今年43岁。

第9页第3题设养鸡场养公鸡x只。4x+32=352x=80

第9页第4题设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x厘米,2x-3.8=25.2,x=14.5。

第11页第7题设五年级植树x棵,四年级植树y棵。

2x-42=138x=903y+18=138y=40

第11页第8题设张宁带去x元,x÷2-4.8=45.2,x=100。

第12页第3题设小芳收集了x枚邮票。3x+x=180x=45小芳收集了45枚邮

票。小勇收集了3×45=135(枚)邮票。

第12页第5题设番茄的种植面积为x公顷,x+3x-0.01=0.75,4x-0.01=0.75,x =0.19。番茄的种植面积是0.19公顷,茄子的种植面积是0.19×3-0.01=0.56(公顷)。

第13页第4题设每个足球x元。8×45+2x=490x=65

第13页第5题设x小时后两车相距50千米,110x-90x=50,x=2.5。

第15页第4题设每千克废纸卖x元。31x-28x=2.4x=0.8

第15页第5题小红追上小英时,比小英多跑15米。设经过x秒小红追上小英,6x

-4x=15,x=7.5。

第15页第6*题客车半小时行的路程,加上客车与货车在相同时间内行的路程,一共是496千米。设货车开出后x小时与客车相遇,92×0.5+92x+88x=496,46+180x=496,180x

=450,x=2.5。

第17页第5题设北京市的面积大约是x平方千米。

x-10460=6340x=16800

第17页第6题设苏伊士运河全长x千米。

9x+48=1794x=194

第17页第7题设每瓶醋的售价是x元。20-2x=4.8x=7.6

第17页第9题设梯形的上底是x米。根据梯形面积公式,(x+12)×15÷2=50,

(x+12)×5=100,x+12=20,x=8。

第19页第5题设小美平均每分钟走x米。(x+63)×5=0.6×1000x=57

第19页第6题2x+20+2x=180x=40 顶角:2x+20=100

第19页第7题设每张门票x元。根据“星期二的门票收入—星期三的门票收入=

900元”,530x-470x=900,x=15。由每张门票15元,可知星期六的门票收入是15×1430

=21450(元)。

第19页第8*题设绿彩带长x米,那么黄彩带长为2x米,红彩带长为6x米,

6x+2x+x=3.6,9x=3.6,x=0.4。绿彩带长0.4米,黄彩带长0.4×2=0.8(米),红彩带长0.8×3=2.4(米)。

第22页第2题画图略(1)七十十十十二十十一(2)十十二

第25页第2题李老师8:00从学校出发,8:20到达海洋馆,一共行驶了20分钟;

王老师也是8:00从学校出发,8:40到达海洋馆,一共行驶了40分钟。李老师的行驶速度

是16÷20=0.8(千米/分),王老师的行驶速度是16÷40=0.4(千米/分)。

第27页第1题(1)倍数因数(2)因数倍数(3)因数倍数(4)倍数因数(5)因数倍数

第27页第4题7的倍数有7,14,21,…从图上看,报“7”的是小红,报“14”和“21”的仍然是小红……即其他小朋友不可能报出7的倍数,报出7的倍数的人只可能是小红。

第28页第6题(1)0,2,4,6,8(2)0,5(3)0

第29页第8题3个连续奇数相加,和一定是奇数;5个连续奇数相加,和一定是

奇数;7个连续奇数相加,和一定是奇数。只要连续奇数的个数是奇数个,它们相加的和一

定是奇数。

第31页第5题由答案不唯一,如:(1)952492594(2)925945495(3)294 249924

第31页第6题3个连续自然数相加,和一定是3的倍数;3个连续奇数相加,和一定是3的倍数;3个连续偶数相加,和一定是3的倍数。

第33页第3题(1)0(2)2(3)0

第33页第4题通过举例,可知5个连续奇数和一定是5的倍数。

第33页“做一做”当正方形包含小方格的个数是偶数时,恰好能被全部覆盖;当

正方形包含的小方格的个数是奇数时,不能被恰好覆盖。题中右下图一共包含64个小方格,能被全部覆盖。游戏时,后放的人一定能获胜。

第34页第1题(1)B(2)B(3)A(4)A(5)C

第34页第3题这些玻璃球分给几个好朋友,都不能正好分完(不能每人分1颗),

说明玻璃球的颗数是质数。比较给出的3个数,可知这罐玻璃球只能是73颗。

第35页第1题(1)√(2) √(3)×(4) ×(5) √(6) ×

第35页第3题把105分解质因数,105=3×5×7。由于每排人数不少于10人也

不多于30人。所以每排人数可以是15人或21人。即符合要求的队列有两种。

第36页第1题(1)1,2,4,81,2,3,4,6,121,2,44(2)1,2,3,4,6,121,2,41,2,4 4 第37页第5题2310925514

第37页第6题答案不唯一,如:9和18,18和27,36和45

第37页第7题要使每排人数相同,而且要使每排人数尽可能多,“每排人数”应

是36和24的最大公因数,即每排最多12人。男生站成3排,女生站成2排。

第38页第5题(1)B(2)A(3)C(4)C(5)B(6)C

第39页第6题答案不唯一,如:(1)2和3(2)8和9(3)3和8

第39页第7题要使剪出的正方形尽可能大,它的边长只能是15和10的最大公因

数,即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又因为15里面有3个5,10里面有2个5,所以一共可以剪3×2

=6(个)。

第41页第4题101420

第41页第5题答案不唯一,如:2和91和189和18

答案不唯一:如:3和82和246和24

第41页第6题(1)略(2)30

第41页第7题在月历上圈一圈,可以发现,小光和小红同时去的日期数应是4和

5的公倍数。所以小光和小红将在3月20日同时去敬老院。

第42页第4题(1) √(2) √(3)×(4) √(5) √

第43页第6题这个班有48人。

第43页第7题下一次同时回家是4月28日。

第43页第8题这筐苹果的个数,应比5和7的公倍数多2,最少有35+2=37(个)。

第44页第3题(1) √(2) √(3) ×(4) ×(5) √(6) √

第45页第6题前4空答案不唯一,如5191347 2223223 5

第45页第7题

这些质数除以6的余数,要么是1,要么是5。 第47页第6题

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5,所以至少再过15分钟又同时发车。

第47页第7题

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多是6厘米,

最少是1厘米。

第47页第8题

五年级同学的人数比12和15的公倍数少4人,最少有60-4=56(人)。

第49页第3题 (1)果树总数 8 3 (2)1米长的铁丝 10 9

第49页第5题 (1)116 216 (1)13 14

第51页第6题 (1)400米 (2)25

千米

第51页第7题 (1)625毫升 (2)58

第51页第8题 小梅平均每分钟做56朵,小英平均每分钟做57

朵,小强平均每分钟做

58朵。比较上述3个分数,56>57>58

,小梅做得最快,小强做得最慢。 第53页第3题 (1)2÷12=16 (2)21÷25=2125 21÷(21+25)=2146

(3)2÷9=29 (9-2)÷9=79 第53页第4题 按照排列规律,48个气球中红气球有48÷6×3=24(个),黄气球有

48÷6×2=16(个),蓝气球有48÷6×1=8(个)。红气球占总数的24÷48=2448

,黄气球占总数的16÷48=1648,蓝气球占总数的8÷48=848

。 第55页第5题 5÷12=512

第55页第6题 22÷31=2231 (31-22)÷31=931

第55页第7题 ⑥号和⑦号图形各占14,③号和⑤号图形各占116

,①号三角形的面

积占18

。 第55页第8*题 把母鸡的只数看作11份,公鸡的只数是2份,养鸡总数是11+2

=13(份)。由此可知,公鸡占总数的213,母鸡占总数的1113

。 第57页第5题 (1)58 73 (2)87

第57页第6题 小王用了13+4=17(分钟),小李用的时间是小王的13÷17=1317

,小

王用的时间是小李的17÷13=1713

。 第57页第7*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裁去的是这张纸的13

,两次一共裁去这张

纸的23

。 第59页第6题 (1)3÷5=35(个) (2)5÷3=53

(块)

第59页第7题 5÷3=53(千米) 3÷5=35

(分钟)

第61页第2题 0.4千米=25千米 1÷3=13(千米) 25>13

所以小明骑车速度快。

第61页第3题 2.8米=245米 278米>245米>234

米 第一名是小强,第二名是小刚,

第三名是小勇。

第61页第5题 乙商店每支23元,丙商店每支45元,比较0.9、23和45

,可知乙商店最

便宜。

第62页第4题 2 3 8 6 4

第62页第5题 6 20 10 10 5

第62页第6*题 把分子加上10,分子由5变成15,相当于把分子乘3;要使分数大

小不变,分母9应乘3得27,27-9=18,即分母应加上18。同理,分母加上9,分子应加上

5。

第63页第1题 (1)A (2)B (3)C (4)A (5)B

第63页第4题 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18、38、58、78,它们的和是168

,也就是2。

第65页第5题 (1)115 35 (2)112、512、712、1112 (3)0.1、0.3、0.7、0.9 (4)13 43

第65页第6题 (1)13千克 (2)23

时 (3)15个 (4)7

第65页第7题 35 13

第65页第8*题 把原分数的分子看作5份,分母是这样的9份,5x +9x =42,x =3。

原分数的分子是5×3=15,分母是9×3=27。

第66页第4题 4 4 7 7 3 3 2 2

第66页第5题 69和59 1656和2156 1424和2124

第67页第4题 18÷30=35(棵) 12÷18=23(棵) 23>35

第二组植树的速度快一些。

第67页第5题 16<524<38<512

第67页第6题 王师傅:7÷5=75 李师傅:9÷6=32 杨师傅:13÷7=137

137>32>75

,所以杨师傅的工作效率最高。 第68页第1题 (1)C (2)A (3)B (4)B (5)B

第69页第4题 甲杯:5÷(40+5)=19 乙杯:4÷(48+4)=113 丙杯:8÷(48+8)=17

17>19>113

,所以甲杯糖水最甜。 第69页第5题 比较45、67和34

的大小,可知小芳剩下的页数最少,也就是小芳已看

的页数最多。

第71页第4题 3×20÷4=15(千克) 3÷4=34

(箱)

第71页第5题 4÷3=43(千克) 3÷4=34

(米)

第71页第6题 1720 317

第71页第7*题 根据题意容易看出“20个”是甲筐原有苹果数的一半。甲筐原有苹

果40个。

第73页第4题 步行:3÷35=335(千米) 骑电动自行车:3÷10=310

(千米) 坐公共汽

车:3÷6=12

(千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 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 G、作答。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 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 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 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 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 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复习资料

(一)认知基础: 从四年级开始,已经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规律、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和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同时已经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基本经验和方法。 (二)主要内容: 1.把图形沿一个方向平移,根据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 2.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 (三)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学习方法: 1.利用已有的经验,学习找规律的知识。包括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2.采用作图、列举等方法,确定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 (五)学习重点: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有序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六)难点点拨: 1、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比平移的次数要多1 因为第一次被覆盖的图像并不是通过平移得到的,所以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比平移的次数要多1。 2、一些不规则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被图像覆盖的总次数的计算 遇到不规则图形时,我们要考虑图形是整体移动的。看它每一次整体向右或向下平移时,每次覆盖的个数。如: 这个图形整体在向右平移时,每次覆盖3格,所以被覆盖的次数是16-3+1=14(次);向下平移时,每次覆盖4格,所以被覆盖的次数是7-4+1=4(次),被覆盖的总次数就是14×4=56(次)。 3、在月历卡中用一些图形框数,框出不同和的个数的计算 因为月历卡中的日期组成的图形往往不是一个长方形,而是某一行只有几个日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办法来解决。如: 日一二三四五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与测试全部答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与测试 第2页 1:⑴﹢4500 ⑵﹢1 ⑶﹣9074 ⑷﹢78 ⑸﹣117 ⑹﹣143 2:⑴√⑵√ ⑶ ×⑷× 3:正数﹢17 10 26 负数﹣9 ﹣38 ﹣240 第3页 4:⑴一三 ⑵ 7 5:⑴上海的平均气温高 ⑵天津的平均气温高 ⑶5>0>﹣2>﹣8 6:答:中午气温是0摄氏度 第4页 1:⑴﹣120 ⑵﹣9 ⑶﹣600 ⑷﹣6 ﹣3 4 6 ⑸﹣5

2:⑴ C ⑵ A ⑶ A ⑷ C ⑸ B 第5页 3:⑴ 260 250 ⑵三二 4:(76+75+73+72)÷4 =296÷4 =74 第一小组﹢2 第二小组﹢1 第三小组﹣1 第四小组﹣2 各小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可以依次表示为+2米,+1米,-1米,-2米 第7页 1:⑴√⑵√⑶ ×⑷√⑸ × 2:图一 20×30=600 图二 6×7=42 3:相等 45×24=1080 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面积相等,面积都是24×45=1080(cm2)。第8页

1:⑴ C ⑵ A ⑶ B ⑷ A 2:图一 12×9÷2=54 图二 16×8÷2=64 第9页 3: 15×6÷2=45 4: 38×2=76 5: 16×10÷2=80 80×45=3600 6:三个面积都相等 (图中三角形甲、乙、丙的底相等,高也相等,所以它们的面积都是相等的。)第10页 1:⑴ C ⑵ A ⑶ A 第11页 ⑷ C 2:略 3:52÷4=13

4:2×2=4 (假设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等底等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由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2倍,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4倍。) 做一做 图一把底平均分成二份 图二把底平均分成三份 第十二页 1:⑴ 36 ⑵ 35 ⑶ 64 ⑷ 600 2:第二第三 3:分析:左图中阴影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10+6=16(厘米),高是6厘米,面积是(6+16)×6÷2=66(平方厘米);右图中阴影梯形的上底是10-6=4(厘米),下底是10 厘米,高是10厘米,面积是(4+10)×10÷2=70(平方厘米)。 解题过程: 图一 10×6÷2+6×6 =30+36 =66 图二 ﹙10--6+10﹚×10÷2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和方法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和方法总结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如:20+30=50 a+20=30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如:X+Y=40,30+b=50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20+30=5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它不含有未知数。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如x=30是20+x=50的解,不能说30是20+x=50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直接表示增减变化的速度,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 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最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学习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学习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引: 教师谈话说明学习内容。 二、议: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

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练: 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6.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概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概念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像+20、+8844.4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 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左边的数都是负数。-2 和2 到0 的距离相等。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多边形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 = a h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 2 S = a h ÷ 2 梯形的面积= (上底+ 下底)×高÷ 2 S =( a + b)h ÷ 2 2、面积单位 测量或计量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公顷可以写成hm2 1公顷=(100 )平方米 测量或计量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平方千米可以写成km2。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 )平方米=(100)公顷 3、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只数整格的,实际面积比数出的结果要大一些。 把不满整格的也当作整格数,实际面积比数出的要小一些。 先数整格的,再数不满整格的,不满整格的按半格计算。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0.1米= 0.10米=0.100米 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 1 个或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 1 个或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并在数的后面添上“万”字,能化简的要化简。 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并在数的后面添上“亿”字,能化简的要化简。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 数 学 教 案 缑氏镇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专项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专项练习题 正数负数 1、如果把潜水艇在水下20 米处记作-20 米,那么它上浮8 米后,这时它的位置可记作()米;如果小华向东走200米,记作+200米,那么小明走“-250 米”,表示他向()走了()米。 2、甲、乙两个冷库,甲冷库的温度是-100 C,乙冷库的温度是-120 C。()冷库的温度高一些。 3、某日白天的温度是14℃,夜间的温度是—14℃,则当日的温差是()。 4、甲的海拔高度320 米,乙的海拔高度—120米,则甲比乙高(甲乙的高差)是)()米。 5、一奶粉袋上标有净重(500±5)克,这种奶粉的标准重是()克,最重不超过()克,最轻不低于()克。 6、某一天测得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10℃, 兴化的最低气温是5℃,那么这一天这两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相差了() 面积: 1、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面积少20 平方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2、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面积()。 3、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后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16 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原来平行四边形与现在 长方形相比(),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相比()。 A 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B 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C 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6、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说明这两个三角形()。 A 形状相同 B 面积相等 C 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D 完全相同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0 平方米,高是5 米,底是(),和它等底等高的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安排八个单元:《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 二、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有第一单元的“方程”,第三个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是第六单元的“圆”图形的认识。“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三次。“积与积的奇偶性”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蒜叶的生长”让学生围绕身边的事物,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得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意义、性质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练习试题版

苏教版五年上册数学知识点及练习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像+4、19、+8844、+0.01、+2 1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155、-0.02、-3 1这样的数都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常见数据: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地球表面{南极}最低气温是-88.3℃,月球表面最低气温是-183℃,人体正常体温是37℃左右。上升、收入、增长、赢利一般用正数表示,下降、支出、减产、亏损一般用负数表示。但有些正、负数仅表示方向相反的数,例如:如果小敏向东走20米,记作+20米,那么小慧向西走30米,记作-30米。 练习: ①一艘潜艇在海平面以下80米,记作海拔(-80)米,如果再下潜20米,这时位置处在海拔(-100)米,如果又上浮30米,这时位置处在海拔(-70米)米处。 ②如果+20000元表示存入银行20000元,那么-1500元,表示(从银行取出1500元 )。 ③一只蜗牛从一口深10米的井向上爬,每天白天向上爬+4米,晚上休息向上爬-2米。 这只蜗牛第( 4 )天能爬出井口。(10-4)÷(4-2)+1=4(天) ④判断: 0℃表示没有温度。(×) 某地早晨气温是-20℃,中午气温达到3℃,气温上升了23℃。(√)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字母公式: S = a h 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字母公式: h = S ÷a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字母公式: a = S ÷h 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 = a h ÷2 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2÷底 ,字母公式:h =2S ÷a 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面积×2÷高,字母公式:a =2S ÷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S = (a + b ) h ÷2 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2÷(上底+下底),字母公式:h =2S ÷(a + b ) 梯形的上底=梯形的面积×2÷高-下底,字母公式:a =2S ÷h -b ※求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别忘记“÷2” 4.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负数的初步认识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 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 在生活中,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如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南(+)、北(—);上升(+)、下降(—)……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10℃比-5℃低5℃,6℃比-6 ℃高12℃。 第二章多边形的面积 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不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如下图: △ADE、△BDE、△BCE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BDEC的一半; △AOD与△BOE的面积相等。想想为什么? 4.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6.要从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把梯形的上底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剪去才能最大。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法:等积变形):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移动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8.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9.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0. 1公顷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万平方米 =1000000平方米。 11. 一个社区、校园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的面积是就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2. 农村地区常使用“亩”和“分”作土地面积单位,1亩=10分≈667平方米,1公顷=15亩。 13. 面积单位换算进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XX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圆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 x+50>100 x+50=150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苏教版答案

苏教版五下数学期中检测卷(一) 姓名 得分 等第 一、仔细填空。(29分) 1、 ( )36 = 12 5=( )÷( )=()10 2、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 )。 3、如果a 、b 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且a 、b 都不为0),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如果a 、b 是两个非零的自然数,且a 是b 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 )( ) 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 ) 。 11、如果 6 A 是假分数,那么A 最大是( );如果 6 A 是真分数,那么A 最小 是( )。 5、填出最简分数。 45千克= ()()吨 15分=()()时 20公顷=( )() 平方千米 6、方程2y=x 中,如果y=9,那么,x=( ),x+4=( )。 7、 5a (a 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a ( )时,5a 是真分数,当a ( ) 时,5a 是假分数,当a ( )时,5 a 等于4。 8、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60,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9、在0.75、87、4 3 、0.8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相等的数是( )和( )。 10、27 1 的分数单位是( ),再减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结果是1。 11、小芳卧室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中间的6块组成了一个图案。在保持组合图案不变的情况下,有( )种不同的贴法。 12、4 3 的分母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 加上( )。 13、一个数除以8余1,除以6也余1 ,这个数最小

是( )。 二、认真判断。(5分)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却不一定是方程。………………………………( ) 2、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3、把一根电线分成4段,每段是1 4 米。……………………………………( ) 4、假分数都比1大。…………………………………………………… ( ) 5、大于73 而小于 7 5 的最简分数只有一个………………………………… ( ) 三、慎重选择。(5分) 1、一张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分成( )。 A. 12个 B.15个 C. 9个 D.6个 2、在73、129、87、3625、91 13中,最简分数有( )个。 A 、4 B 、3 C 、2 3、X 5 是真分数,x 的值有( )种可能。 A. 3 B. 4 C. 5 D. 6 4、因为68=3 4 ,所以这两个分数的( )。 A 大小相等 B 分数单位相同 C 分数单位和大小都相同 5、做10道数学题,小明用了8分钟,小华用了11分钟,小强用了9分钟,( )做得快。 A. 小明 B. 小华 C. 小强 四、认真计算。(36分) 1、约分。(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分) 129 85 34 3272 2、 把下列各小数化成分数。(6分) 0.85= 4.4= 3.375= 3、把下列各分数化成小数。(6分) 36 27 = 2416= 189= 4、求X 的值:(18分) X ÷2.4=4 210+X=640 0.7X=0.56 X ÷4=160 X +0.35=7.25 2X=10.4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 姓名 一、填空 1、一盒巧克力共有12块,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 ( ) , 每人分得的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 ( ) .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1 2 、 2 5 、 7 10 、 6 5 和1 1 2 . 3、在○里填上“>”、“<”或“=”. 3 7○0.43 13 6 ○2.2 5 6 ○ 7 9 1.2○1 1 5 4、在()里填上分数. 120平方米=()公顷 72分=()时6厘米=()米 150毫升=()升45秒=()分 300克=()千克 5、(1)1里面有()个1 4 1 3 里面有()个 1 6 (2)30 24 = ( ) 12 =5÷()=()(小数) 6、在4 5 、 8 8 、 12 10 、 6 9 、 15 7 这几个分数中,真分数有 (),假分数有(),最简分数有(). 7、舞蹈队中有男生12人,女生18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 ( ) ,女生人数是男生 的( )倍,女生占舞蹈队人数的( ) ( ) . 8、7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3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6和10的最小公倍 数是(). 9、19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8和40的最大公因数是(),18和12的最大 公因数是( ). 二、判断. 1、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在平面图上,数对(8,3)表示第8行第3列.() 3、一个圆的半径增加2分米,圆的周长就增加12.56分米.() 4、最简真分数就是分子、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 5、4小时是一日的 6 1 .() 三、选择题. 1、假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母. ①大于②小于③不小于 2、把7千克平均分成九份,每份是7千克的(). ① 7 1 ② 9 7 ③ 9 1 3、 40 25 、 8 5 和 24 15 这三个分数是(). ①意义相同②分数大小相等③分数单位相同 4、两根2米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 5 1 ,第二根剪去 5 1 米,剩下的(). ①第一根长②第二根长③一样长 5、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大圆直径 是小圆的直径的( )倍,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①3 ②6 ③9 四、计算 1、求下面圆的面积. R=5cm D=8dm C=12.56m 2、计算下面各题. 2 5 + 3 4 1 2 - 2 7 3 5 + 1 8 5 6 - 1 5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专项练习试题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负数的初步认识 定义: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负数前面的“-”不可以省略)。 性质: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易考点:区分正负数 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一、判断。 1.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2.-6,+2,-3中,最小的数是-3。() 3.某地12时的气温是10℃,20时的气温比12时的气温低8℃。该地20时的气温是-1℃。() 二、选择。 1.在0,-1,9,10,-12,49中,正数有()个。 A.2 B.3 C.4 2.今天,新乡最高气温是10℃,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温差是()℃。 A.14 B.15 C.16 3.某地12时的气温是4℃,19时的气温比12时下降了6℃。该地19时的气温是()。 A.2 ℃ B. -2 ℃ C. -6 ℃ 三、填空题。 1.一包食盐净重(5005)克,表示这包食盐最重是()克,最轻是 ()克。 2.小华从0点向东行5m,记作+5m,那么他从0点向西行3m,应记作()m。 3.如果-20元表示亏本20元,那么盈利100元记作()元。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多边形的面积 面积公式:1.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b) 2.三角形面积=底×高÷2(S=a×h÷2) 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一、选择。 1.计算右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列式正确的是() A.12×8 B.8×9 C.8×6 2.一个梯形上、下底的和是32厘米,高是18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A.576平方厘米 B.288平方厘米 C.144平方厘米 3.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面积()。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二、判断。 1.一个平行四边形,长60米,高50米,占地三公顷。()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等底等高。() 3.平行四边形内最大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如下图,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部分重叠,两个阴影部 分的面积相等。 三、填空。 1.一个梯形上下底之和是12厘米,高是8厘米,与它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厘米。与它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高是4厘米,底是()厘米。 2.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96平方厘米,A是 平行四边形底边的中点,图中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形花园的面积是6平方米。长是3米,宽是()米。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资料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 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oC,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oC;-10 oC比-5 oC低 5 oC 6 oC比-6 oC高12 oC。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计算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字母公式: S = a h 2.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字母公式:S = a h÷2 3.梯形的面积 = (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S = (a + b ) h÷2 4、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不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7.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7、规则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先用分割、拼补的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分别算出面积;再通过加、减求得。 8、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方法:先数整格的,再数不满整格的,不满整格的除以2折算成整格,最后相加;若不规则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可先算出一半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 9、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个社区、校园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的面积是就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及性质 1、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比较大小时,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 3、小数数位顺序表:(1)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2)整数部分没有最高位,小数部分没有最低位;(3)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 4、判断一个小数是几位小数,就是观察小数点后面的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个数,就是几位小数。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解4X=60-20 4X=40 X=10 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三单元:因数和公倍数 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绝不能孤立的存在。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找因数的方法:成对的找,一般从小到大排列。)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从自然数1、2、3……分别乘这个数) 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5、按照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成三类 ①只有自己本身一个因数的1 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 71、73、79、83、89、97二十五个。 最小的质数是2。在所有的质数中,2是唯一的一个偶数。 ③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一、填空。 1、把下面的长度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 一本字典厚约5厘米。()学校跑道长150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分米()教室的长是8米零6厘米()小名的身高是1米56厘米。() 2、下面的数如果在末尾直接添上“0”会怎样按要求分一分 63 1000 大小不变大小发生变化 3、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4、把下面的小数化简: = = = = 5、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 60= = = = 6、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位。 7、15个是(),24个是()。8、里面有()个百分之一,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9、由5个十分之一,7个千分之一组成一个小数,这个小数是() 10、154800人=()万人≈()万人[保留一位小数] 0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两位小数] 11、把精确到十分位是()把精确到百分位是() 12、>□.3,□中能填(), <4.□3,□中能填() 13、小明100米跑秒,小军100米跑秒,()跑得快些。 14、用0、0、3、8这四个数字和小数点按要求组成小数。 (1)组成最小的小数()。 (2)组成最大的小数()。 (3)组成最小的两位小数()。 (4)组成最大的小数()。 (5)组成只读一个0的两位小数() (6)组成一个0都不读的小数() 15、10个是(),10个是( ),72个是(),26个是()。 16、写出箭头所指的小数。 ()()()

18、比较大小: □□□ □□□16 19、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57600=吨= 8000000= 7580000元= 20、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00= 00= 00千克= 0000米= 二、判断题: 1、10 个百是1个千,10 个百分之一是1个千分之一。() 2、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而整数部分则没有最高位。() 3、30个千分之一是。() 4、和8,大小相同,但计数单位不同。() 5. 把6写成两位小数是.() 6、和的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不一样。()? 7、在小数后面添上两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8、读作二十点零五。()? 三、选择题: 1、比较大小:() A.> B.< C.= 2.20个和2个相比较()。 个大个大 C.一样大 3.是()位小数。 A.两位 B.三位 4.小于的数是()。 A、7 B、 C 、 D 、 5、把化简,正确的是( )。 A.3.6 B.3.60 C.3.06 6、保留两位小数是( ) A.12.4 B.12.40 C.12.00 7、下面小数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555千克<5吨55千克<吨<5550千克 8、9.999…保留二位小数是() A、10 B、9.99 C、10.00 9、读作() A、二点三 B、二点零三 C、二点零零三 10、用1、2、3和一个小数点组成的最大的一位小数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