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沥青材料的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陈佳铮

废弃沥青材料的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陈佳铮
废弃沥青材料的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陈佳铮

废弃沥青材料的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陈佳铮

摘要:本文就国内外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展开研究,针对沥青路

面老化和再生机理进行了剖析,研究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循环

利用和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满足目前形势下资源循环利用、沥青路面再生和环

境保护的需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沥青;路面;废旧料;循环利用;热再生技术;再生沥青混合料

通过翻挖、破碎、回收、筛分后,再与沥青再生剂、新材料、新沥青进行一

定比例的混合搅拌形成混合料,用它来重新铺筑路面的成套技术,就是沥青路面

热再生技术。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是目前正在被广泛研究和推广的新技术。

一、沥青路面再生

1、路面再生的定义

人们通常认为路面维修时挖出的旧沥青混合料进行重复利用就是沥青路面再生,殊不知使用不同再生方法,沥青旧料利用率有很大的差别。冷再生技术只是

将价格高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普通利用,当成了“黑集料”,并非真正的沥青再生。沥青路面再生的定义应为将旧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处理和加工,使其能够

达到沥青标准混合料技术要求,并且重新摊铺成新沥青路面。此处的再生包含了

三重要素,即沥青、沥青混合料和沥青路面的再生。沥青的再生是沥青路面再生

的首要条件,然后才是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最后将之铺设成为路面。旧沥青无

法单独分离,只能在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过程当中完成沥青再生。

2、路面老化的机理

沥青的老化和沥青混合料老化就是沥青路面的老化,沥青路面老化通常是因

为长时间的水、温度以及行车荷载作用,使得沥青混合料原有特性慢慢丧失,胶

质和沥青质增加,油分减少;开裂、松散、坑洞、麻面等现象开始在沥青路面出现。沥青物理特征的表现包括:一是软化点升高、延度降低、针入度减少;二是

非牛顿性质、反应流变质、粘度增加。

3、再生的基本原理

作为沥青老化的逆过程,沥青的再生也就是沥青路面的再生,理论上总结为

以下两点,第一,以需要的粘度范围为指标,将旧沥青材料的粘度适当调低。第二,减弱旧沥青的非牛顿特性,通过调整旧沥青材料的流变性来实现。作为一种

低饱和酚、低粘度的矿物油料,再生剂粘度范围为0.1~20Pa?s,它的作用就是分散沥青质、溶解旧沥青质,改变沥青的流变性,降低沥青的非牛顿特性。通过必

要的抽提试验测定旧沥青混合材料当中沥青性能、沥青含量以及矿颗粒级配,进

一步确定需要重新添加的旧料和新集料的掺和比例,达成合理的级配水平。同时,再生剂和新沥青的添加用料需要进行确定,再生混合料全新拌制试块成型后,要

进行劈裂试验、马歇尔试验和车辙试验,对再生混合料各项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

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达到能够正常使用的标准。

二、沥青热再生技术施工

1.施工材料准备

使用于沥青热再生技术当中的沥青和细集料的粘结力要求较高,粗集料则要

保证无杂质、干净和干燥,同时耐磨性能和强度也要足够,这样才能确保有良好

沥青混合料强度。再生料当中的沥青,则对抗飞散性、流动性能和耐高温等相关

性能要求较高。在实践当中,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沥青材料延度性能、软化点

和抗老化性能都有很高的设计要求,所用的集料也都有很高的级配要求,比如干

沥青三大指标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沥青三大指标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沥青是一种由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组成的憎水性有机材料,其构造致密,与石料等能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中交路桥科技有限公司就沥青的三大指标: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的检测影响因素做了如下分析。 沥青材料具有的主要技术性质包括: 1)粘滞性:是沥青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沥青的粘性(稠度)越大越好。 2)感温性:即温度敏感性,是沥青受温度影响性质发生变化的特性。沥青对温度的敏感性越小越好。 3)粘附性:指沥青裹覆集料后抗水剥离的能力。 4)老化性质:指沥青在热、氧、光辐射、雨水等的作用下,沥青的性质会发生不可逆的质量衰减。 5)流变性质:包括沥青的弹性、塑性、脆性与韧性等。 1、针入度检测 1.1 检测意义 针入度是在规定温度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针入度是表征粘稠沥青条件粘度的一种指标,也是划分沥青标号的依据,标号小,针入度也小,沥青粘稠度大,适用于高温地区或重载交通,反之适用于低温地区或中轻交通。 1.2 主要影响因素 1)浇模:沥青试样注入试皿时不应留有气泡,若有气泡,试样密度将变小,试验结果会偏大,此时可用打火机烧一下消除气泡。 2)室温:浇模完成后试样要在15-30℃室温中冷却至少1.5h,如室温过高试样将不能充分冷却,试样内部温度偏高,试验结果将偏大。 3)水浴中恒温时间:为保证试样充分冷却,试样应在25±0.1℃水浴中恒温至少1.5h,时间太短会导致结果偏大。 4)针尖与沥青是否接触:应调整针尖与试样表面刚好接触后才能开始试验,这一因素引起的误差属人为误差,应通过反复实践掌握经验去消除。

5)仪器因素:试验过程中应保证水温控制在±0.1℃范围内,水温偏高结果会偏大,反之偏小。条件允许应使用具备自动控温功能的针入度仪。 6)针及连杆质量:针及连杆砝码质量经常校验,如质量变轻,结果将偏小,反之偏大。 7)测点间距:三个测点间及距试模边缘不小于10mm,好以盛样皿中心为圆心均分布,如间距过小会破坏沥青试样的致密结构,导致结果偏大。 2、延度检测 2.1 检测意义 延度是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拉伸至断开时的长度。延度是表征沥青塑性的指标,与低温性能有关,延度小低温性能不好,沥青路面易开裂。 2.2 主要影响因素 1)隔离剂涂抹:只能涂底板和侧模内表面,端模不能涂,否则会导致试样直接脱落,试验失败。 2)灌模:灌模应从一端至另一端往返数次,略高出试模,不得使气泡混入。 3)刮模:应用热刮从中间向两端刮,刮温度宜控制在150℃左右。如刮温度太高易使沥青表面下凹,导致结果偏小,刮温度太低刮不动易使表面凹凸不平,应重新灌模。 4)水浴温度与恒温时间:应严格按规范规定温度和时间对试样保温,保证试样充分冷却,如温度偏低结果将偏小。 5)仪器因素:如果仪器拉伸速度过快结果将偏小。 6)水浴密度:试样拉伸过程中漂浮或沉底均会影响结果,应及时处理。 3、软化点检测 3.1 检测意义 软化点是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时的温度。软化点是沥青达到规定条件粘度时的温度,所以软化点既是反映沥青温度敏感性的重要指标,也是沥青粘稠性的一种量度,软化点越高沥青高温性能越好。 3.2 主要影响因素

沥青分析 沥青制品分析 沥青制品成分分析

沥青分析沥青制品分析沥青制品成分分析 一、产品概述: 沥青是原油加工过程的一种产品,在常温下是黑色或黑褐色的粘稠液体或者是固体,主要含有可溶液三氯乙烯烃类衍生物,其性质和组成随来源和生成方法的不同而变化。沥青同石油一样,是复杂的有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常数,并且许多油矿物以过渡形式构成连续系列。这就给分类和鉴别带来很多困难。 科标分析中心专业从事油制品分析,可提供专业的油品的主成分分析,全成分分析,比例分析,成分配比等。 二、沥青类别: 煤焦沥青 沥青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即焦油蒸馏后残留在蒸馏釜内的黑色物质。它与精制焦油只是物理性质有分别,没有明显的界限,一般的划分方法是规定软化点在26.7℃(立方块法)以下的为焦油,26.7℃以上的为沥青。煤焦沥青中主要含有难挥发的蒽、菲、芘等。这些物质具有毒性,由于这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煤焦沥青的性质也因而不同。温度的变化对煤焦沥青的影响很大,冬季容易脆裂,夏季容易软化。加热时有特殊气味;加热到260℃在5小时以后,其所含的蒽、菲、芘等成分就会挥发出来。 石油沥青 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根据提炼程度的不同,在常温下成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石油沥青色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性。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曾经蒸馏至400℃以上,因而所含挥发成分甚少,但仍可能有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未经挥发出来,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天然沥青 天然沥青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这种沥青大都经过天然蒸发、氧化,一般已不含有任何毒素。 沥青材料分为地沥青和焦油沥青两大类。地沥青又分为天然沥青和石油沥青,天然沥青是石油渗出地表经长期暴露和蒸发后的残留物;石油沥青是将精制加工石油所残余的渣油,经适当的工艺处理后得到的产品。焦油沥青是煤、木材等有机物干馏加工所得的焦油经再加工后的产品。工程中采用的沥青绝大多数是石油沥青,石油沥青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与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通常沥青闪点在240℃~330℃之间,燃点比闪点约高3℃~6℃度,因此施工温度应控制在闪点以下。 三:分析的项目: 成分分析:利用定性、定量分析手段,可以精确分析材料的组成成分、元素含量和填料含量。 元素分析:鉴定有机物中存在元素和测定其含量的分析,对无机物中存在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的统称。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一般是对两个产品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的对比,即组分的差别及量的差别。 全成分分析:是将送检样品中的原材料、填料、助剂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塑料原材料种类,填料种类、粒径,助剂种类都能影响对产品的性能、寿命,通常是同一种原材料、同一种填料,因为助剂种类的不同,造成产品性能大不相同。 主成分分析:是把几个综合变量来代替原来众多的变量,使这些综合变量能尽可能地代表原来变量的信息量,而且彼此之间互不相关的一种数学降维的方法。 未知物分析:未知成分分析(也称为“未知物剖析”)是通过综合的分离和分析手段对复杂的未知化学品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科研、配方研究、产品开发、改进生产

沥青温度敏感性的分析与评价

沥青温度敏感性的分析与评价 摘要:对比分析了多种国际品牌沥青与国产品牌沥青的感温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针入度指数PIpen评价沥青温度敏感性存在明显的缺陷,国际针入度指数PIpen R&B与PIpen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Ipen R&B变化趋势更接近于针入度粘度指数PVN,进而印证了采用PIpen R&B作为评价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更为科学合理;试验沥青蜡含量与实测软化点之间无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说明PIpen R&B与PIpen之间差异并不是由于蜡含量对软化点的影响造成,两种方法计算PI值的不同并非充分来源于软化点差异;采用指数函数评价沥青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不同流变特性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沥青温度敏感性;针入度指数;针入度粘度指数;指数回归与幂函数回归;评价 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问题在我国道路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1~3]。研究表明,沥青性能对提高路面高温抗车辙和低温抗变形的影响较为显著[4]。各国学者提出了各种评价沥青感温性的技术指标[5]。其中,1889年从Browen提出针入度试验方法,1936年Pfeiffer和J Phand Van Doormaal发现针入度对数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假定软化点时的针入度为800,取其对数,通过25℃针入度对数与25℃和软化点之间呈线性关系获取直线斜率A值,据此定义了以25℃针入度与软化点计算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penR&B),这也是欧洲新标准中普遍用于评价沥青感温性能的技术指标;加拿大提出沥青针入度粘度指数(PVN)。[1] 1 沥青感温性评价指标回顾 1936年,Pfeiffer和J Phand Van Doormaal通过沥青试验研究,发现针入度(P25℃,100g,5s)对数与温度(T)之间存在如(1-1)线性关系,并按(1-2)和(1-3)求取针入度温度敏感性系数A值和针入度指数PIpenR&B: (1-1) A=(lg800-lg P25℃,100g,5s)/(TR&B-25)(1-2) (1-3) 此式是国际上最常用的PI计算公式,各国分别作了严格规定,西班牙和瑞士要求-1.0≤PI≤+1.0;前苏联要求-1.5≤PI≤+1.0;荷兰要求-1.2≤PI≤+1.0;欧洲标准化国际组织(Committee European de Normalization,简称CEN)要求-1.5≤PI≤+1.0。 中国20世纪90年代研究认为,国际针入度指数PIpenR&B计算方法不适用评价国产道路石油沥青的感温性能,我国针入度指数PIpen计算应通过不同试验温度组合下的针入度对数求取针入度温度系数A值,进而计算PIpen值,以绝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新旧对比分析新旧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相对原规程的主要变化: 1、取样数量:取样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新 规程将稠沥青或固体沥青的沥青样品数量有 1.5kg修改为 4.0kg。新规规定在验收地点取样方法:当沥青到达验收地点卸 货时,应尽快取样,且要求所取样品为两份,一份样品用于验 收试验,另一份样品留存备查。 2、沥青密度技术规范中要求为25℃的沥青相对密度,试验条件将 原来的15℃修改为25℃及15℃,取消了原来的规程中的温度 换算公式。 3、针入度试验方法中取消了手动针入度仪,取消了原规程中的保 温时间下限,规定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不少 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3h(特殊盛样皿)后 移入保持规定的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保温不少于 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 2.5h(特殊盛样皿)。4、沥青延度试验规定了延度仪的测量长度不大于150cm,仪器应 有自动控温、控速系统。原规程中“浇筑完试件后在室温冷却 30-40min,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的±0.1℃的恒温水槽中,保 持30min后取出,再刮平”,修改为在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再刮平。(没有必要将试件放入水中保温,因为从水槽中取出来 有水,再用热刮刀刮平,会发生沥青乱溅,容易烫伤人) 5、软化点试验规定了温度计,鉴于目前市场上没有0-80℃的产品,

温度计根据软化点的温度调整为0-100℃,分度值为0.5℃ 6、沥青溶解度试验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删除了水 流泵过滤的方法,而采用古氏坩埚及玻璃纤维滤纸过滤 7、老化试验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结果处理有所改 变:质量变化数据准确度由原规程的保留至两位小数修改为准 确至三位小数。 8、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适用范围删除了煤沥青,增加了聚合物改 性沥青 9、沥青灰分含量试验增加了岩沥青、湖沥青天然沥青材料的灰分 含量试验,删除了煤沥青的灰分含量试验。高温炉温度要求由 原规程的950℃修改为900±10℃。重复煅烧,达到恒重的标准 由原规程中的连续称量差数不大于0.6mg修改为差数不大于 0.3mg。 10、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试验:本试验与原规程几无差别,但目前 山东高速公路及一级路为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大 多数采用在矿粉中加入生、熟石灰粉等措施提高抗水损害能力,因此可将50g熟石灰粉放在容器中,加洁净水搅拌,将碎石放 入溶液中浸泡5s,拿出晾干,然后再按规程所述进行粘附性试 验 11、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对试验所采用的盛样管本次修订去掉 了玻璃试管,统一为铝管。盛样管尺寸对试验结构存在影响, 当盛样管几何尺寸改变后,各种改性沥青的上下软化点差值会

沥青实验实验报告

g311徐西线木札岭至合峪中修工程第十标段 沥青面层铺筑 试 验 段 施 工 总 结 栾川县恒基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二00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g311徐西线木札岭至合峪中修工程第十标段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试验段总结我标段于2009年7月24日上午进行了路面基层(二灰稳定砂砾)试验段铺筑工作,经 项目自检,监理抽监,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本项目业主及规范要求,共测压实度6处,合格 率为100%。平整度2处×20尺,合格率为80%。厚度6处,合格率为100%。宽度4个断面, 合格率为100%。水泥剂量8组合格率为100%,强度1组,合格率为100%。现就试验成果汇 总如下: 一、试验段工程概况 1、试验段选择在k602+000-k602+200段,全长200米。此段基层为0.18米+0.03米调 平层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 2、试验段施工时采用中心拌和站厂拌、平地机配合人工整平法施工,一次性压实。 二、试验段指导思想及目的 1、试拌:根据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型号、数量及组合方式。通 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等操作工艺。 2、试铺确定 b、验证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检查水泥剂量、含水量,改进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比和 水的加入方式。修正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压实标准密度。 c、掌握实际施工产量及合理作业段长度,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d、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3、在试验段的铺筑过程中,认真作好记录分析,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检查试验段的施工 质量,及时测定出有关结果。铺筑结束后,就试验内容提出试验总结报告,报经监理工程师 检查批复,作为施工依据。 三、试验段成果汇总 a、确定基层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粉煤灰:砂砾=5:10:85 其中砂砾按5:1参配砾石,含石量55%-60% 含水量宜控制在6.5%--7% b、机械组合为: 拌合场集中拌合,自卸车运输,装载机粗平,平地机精平,20压路机静压2遍、弱震2 遍、强震3遍、收面一遍(其中增加18t压边),洒水车养生。 c、支模宽度7.2m、模板厚20cm,松铺系数1.1,施工进度每天350—400米。 d、施工延迟时间控制在水泥终凝时间之内。 四、试验段施工工艺汇总 1、施工准备:

沥青材料(题)

沥青材料 一、名词解释 l、沥青材料 2、溶胶型结构 3、针入度 4、环球法软化点 5、针入度指数 6、沥青老化 7、延度 8、闪点 9、乳化沥青 二、判断题 1、烧结普通砖的质量等级是采用10块砖的强度试验评定的。 2、石油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是将石油沥青分离为:油分、沥青和沥青酸。 3、含蜡沥青会使沥青路面的抗滑性降低,影响路面的行车安全。 4、针入度指数(PI)值越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越高。 5、道路石油沥青的标号是按针入度值划分的。 6、与石油沥青相比,煤沥青温度稳定性和与矿质集料的粘附性均较差。 7、沥青质是石油沥青化学组分中性能最好的一个组分。 8、粘度是沥青材料最重要的技术性质之一。 三、填空题 1、沥青按其在自然界中获得的方式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2、土木工程中最常采用的沥青为_____。 3、沥青在常温下,可以呈_____、_____、和_____状态。 4、沥青材料是由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_____、_____、_____等的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 5、石油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是将石油沥青分离为_____、_____和_____。 6、石油沥青的四组分分析法是将沥青分离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 7、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个类型。

8、软化点的数值随采用的仪器不同而异,我国现行试验法是采用_____法。 9、评价粘稠石油沥青路用性能最常用的经验指标是_____、_____、_____,通称为三大指标。 10、评价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的方法主要有_____和_____。 11、我国现行标准将道路用石油沥青分为_____、_____、_____三个等级。 12、评价石油沥青大气稳定性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 13、乳化沥青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组分所组成。 14、石油沥青的闪点是表示_____性的一项指标。 15、改性沥青的改性材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16、目前沥青掺配主要是指同源沥青的掺配,同源沥青指_____。 四、选择题(多项选择) 1、按现行常规工艺,作为生产石油沥青原料的原油基属,最好是选用()原油。 A、中间基 B、石蜡基 C、环烷基 D、以上均不对 2、粘稠石油沥青通常包括()。 A、氧化沥青和直流沥青 B、氧化沥青 C、直流沥青 D、氧化沥青和液体沥青 3、石油沥青的三组分析法是采用()。 A、沉淀法 B、溶解-吸附法 C、蒸馏法 D、氧化法 4、在相同稠度等级的沥青中,沥青质含量增加,使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得到(),但低温抗裂性也相应()。 A、提高提高 B、降低降低 C、提高降低 D、降低提高 5、饱和分含量增加,可使沥青稠度();树脂含量增加,可使沥青的延性()。 A、降低降低 B、增加增加 C、增加降低 D、降低增加 6、在沥青的三种胶体结构中,()具有较好的自愈性和低温时变形能力,但温度感应性较差。 A、凝胶型结构 B、溶-凝胶型结构 C、溶胶型结构 D、固胶型结构 7、修筑现代高等级沥青路面用的沥青,都应属于()。 A、凝胶型结构 B、溶-凝胶型结构 C、溶胶型结构 D、固胶型结构 8、()的沥青当施加荷载很小时,或在荷载作用时间很短时,具有明显的弹性变形。 A、凝胶型结构 B、溶-凝胶型结构 C、溶胶型结构 D、固胶型结构 9、为工程使用方便,通常采用()确定沥青胶体结构的类型。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耐久性试验研究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耐久性试验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13T10:09:10.3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作者:李景锡 [导读] 通过对相同型号,但原材料及配方不同的两种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3种老化方式下性能变化的对比 李景锡 佛山市顺德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528300 摘要:通过对相同型号,但原材料及配方不同的两种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3种老化方式下性能变化的对比,对其耐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老化龄期相同时,自然老化对PE膜和沥青涂盖层的破坏比浸水老化和冻融循环老化更快、更严重;自然老化对卷材的厚度基本没有影响,而浸水老化和冻融循环老化会使厚度产生永久性增加;浸水老化对胎基的破坏作用高于自然老化和冻融循环老化。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耐久性;自然老化;浸水老化;冻融循环老化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指以聚酯毡、玻纤毡等为胎基,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共聚热塑性弹性体改性沥青为涂盖料,两面覆以聚乙烯膜、细砂或矿物粒料而制成的长条片状可卷曲的防水材料。其利用SBS改性后的石油沥青作涂盖材料,改善了沥青的感温性,有了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提高了憎水性、粘结性、延伸性、耐老化性和耐腐蚀性,具有优异的防水功能。作为建筑防水材料的主导产品,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各领域。自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被广泛应用以来,其耐久性问题随之浮现。建筑防水工程中,经常将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在屋面最上层使用,直接经受日晒、雨淋和冰冻,在这种情况下,其将面临自然老化。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自然老化是光、热、水及冻融等因素共同作用于卷材的一种老化方式,本文针对自然老化方式进行试验研究,以期找到一些规律,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耐久性研究提供参考,为防水工程选材提供帮助。 1.试验部分 1.1原材料 本文采用两个厂家生产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下文简称SBS防水卷材)作为试验原材料,规格型号均为SBSIIPYPEPE3,两种卷材的配方不同,具体配方厂家严格保密。下文叙述过程中将两种卷材分别记为卷材1和卷材2。 1.2主要仪器设备 电子万能试验机。用途:防水卷材拉伸试验。 恒温恒湿培养箱。用途:防水卷材试件在试验前的标准养护。 冻融试验机。用途:防水卷材冻融循环试验。 低温箱。用途:防水卷材低温柔性试验。 烘箱。用途:防水卷材耐热性试验。 电子天平。用途:检测拉伸试件重量变化。 游标卡尺。用途:检测拉伸试件尺寸,将试件宽度控制在50±0.5mm。 测厚仪。用途:检测拉伸试件厚度变化。 1.3试验方案 本文选取SBS防水卷材的拉伸性能、耐热性和低温柔性作为检测对象,其中拉伸性能包括最大峰拉力和最大峰时延伸率两个测试项目,下文简称拉力和延伸率。各项试验均按照《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2008)标准进行。本文通过拉伸性能表征SBS防水卷材胎基的性能,通过耐热性和低温柔性表征SBS防水卷材沥青涂盖层的性能,最终通过胎基和沥青涂盖层的性能变化对SBS防水卷材在浸水和冻融循环条件下的耐久性进行研究。 浸水老化处理:将两种卷材预先制成试验试件,测试完初始性能后,将试件放入23℃±2℃的水中浸泡,每隔1个月进行一次取样测试,每次取样后将试件放入恒温恒湿培养箱中晾置24h,再进行各项试验,恒温恒湿培养箱的养护条件为温度23℃、相对湿度50%。冻融循环处理:将两种卷材预先制成试验试件,测试完初始性能后,先将试件在15℃~25℃的水中充分浸泡168h,再按-15℃冷冻4h、15℃~25℃水中融化2h的循环制度进行冻融循环。每隔90次循环进行一次取样测试,每次取样后将试件放入恒温恒湿培养箱中晾置24h,再进行各项试验,恒温恒湿培养箱的养护条件为温度23℃、相对湿度50%。 2.试验结果分析 2.1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组成以及性能影响因素 SBS防水卷材是由胎基、浸涂材料(石油沥青、SBS改性剂、增塑剂和无机填料)以及覆面材料复合而成。胎基是SBS防水卷材的骨架,使其具有一定的形状、强度和韧性,对卷材的机械性能起关键作用。构成SBS防水卷材聚酯胎的主体材料是聚酯纤维和胶乳,聚酯纤维是影响胎基物理性能的关键因素,而胶乳的作用则是增加强度、减少热收缩以及提高聚酯胎与沥青的亲和性;浸涂材料质量决定卷材的耐高、低温等性能;覆面材料起到隔离、反射和装饰的作用。可以看出,SBS防水卷材的性能主要由胎基和浸涂材料的性能决定。本文检测的拉伸性能,主要随聚酯胎基性能的变化而变化,而耐热性和低温柔性则与浸涂材料的性能密切相关。 2.2自然老化试验分析 自然老化过程中,卷材上表面沥青涂盖层逐渐变硬、粉化。最初,表面形成一层硬皮,随后因局部收缩产生裂纹,随着老化程度加深,收缩加剧,产生裂缝,漏出内部新鲜的沥青,使得光氧反应不断进行,最终导致深层沥青逐渐被老化。加上自然环境中风雨的冲刷,上述现象会加剧。但自始至终只在卷材上表面沥青涂盖层的局部产生了浅层裂缝,并未有深入至胎基的深层裂缝。与上表面沥青涂盖层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卷材下表面沥青涂盖层一直完好无损,只是由于卷材内部干、湿气体受热膨胀,导致表面的PE膜出现起皮、鼓包,除去PE膜后可以看到完好、光亮的下表面沥青涂盖层。在试验过程中,上、下表面沥青涂盖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上表面受到紫外线辐射,而下表面没有。试验结果强烈的反差,说明紫外线辐射对卷材沥青涂盖层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图1为自然老化后卷材2上、下表面沥青涂盖层照

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哪些试验

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哪些试验 最佳答案 沥青材料试验有:必检:1、针入度试验;2、软化点试验;3、延度试验;按需要检测:4、闪燃点试验;5、含蜡量试验;6、溶解度试验、7、密度试验;8、沥青老化性能试验;9、沥青粘附性试验。 沥青混合料试验有:必检1、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包括密度、比重、饱和度等指标测定,2、沥青含量及混合料级配试验(沥青混合料抽提)按必要检测:);3、车辙试验;4、低温弯曲试验;5残留稳定度等 现场测试试验有:1、摆式摩擦试验(要取消);2、渗水性试验;3、取芯压实度试验;4、构造深度试验。5平整度试验 6弯沉试验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关键施工试验控制技术 RSS 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11-03-08 10:05:13 0、前言 高速公路由于行车密度大、车速快,并且随着车辆轴载明显增加以及重车比例增大,给沥青路面带来了明显的早期损坏(如辙槽、泛油、推拥等)这也对沥青路面的级配情况、抗滑性、平整度、密实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上面层是影响路面质量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因素,要提高路面的工程质量,上面层的施工质量必须保证,笔者将从沥青砼上面层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谈谈保证高速公路路面上面层工程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 1、沥青砼上面层配合比设计 沥青砼路面上面层配合比的设计过程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和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原材料的选择 沥青 a.由于我省属于热区,所以沥青应选用稠度大且软化点高的沥青,以免夏季泛油。 b.修筑高速公路路面的沥青,在高温时要具有较低的感温性,低温时又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所以选择沥青时应尽量选择溶—凝胶型结构的环烷基稠油直馏沥青。其中沥青质的含量为15%~25%,针入度指数在-2~+2之间,PVN值宜在0~之间。 c.同时为了提高使用沥青的品质,特别是对重交通量沥青砼表层,更应该采用进口的沥青如壳牌、埃索、阿尔巴尔亚,标号宜为AH-50或AH-70. 集料 a.骨料最大粒径的确定:级配中的粗集料粒径大小与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强度和抗车辙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从国内外相关科研资料表明,当沥青混合料厚h与最大粒径D的比

沥青四组分分析的实验研究

沥青四组分分析的实验研究 摘要 石油沥青广泛应用在道路建设中,不同的加工工艺使得沥青的组成成分不同。本文主要利用四组分分离法,考察了沥青中不同组分对沥青软化点、针入度、延度和动力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沥青的化学组成决定了沥青的使用性能。沥青中油分越多、沥青质越少,软化点和60℃动力黏度越小,25℃针入度越大;沥青中的胶质越多,10℃延度越大。 关键词:四组分;针入度;软化点;延度 1前言 沥青是有一些极其复杂的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和这些碳氢化合物的非金属的衍生物所组成的混合物,一般可分为天然沥青、石油沥青和焦油沥青三大类。道路沥青主要是石油沥青。沥青组分是不同领域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将沥青混合物划分为几种组分。我国道路沥青一般分为四种组分: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饱和分[1]。沥青的每一组分都反映了沥青的不同性质,组分划分有利于研究沥青的性质[2-4]。 沥青中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的存在形式如图1所示[1],其中饱和分和芳香分统称为油分。沥青的化学组分不是简单的混合或溶解,大多数沥青都是以胶体溶液的形式存在。按照胶体结构理论,沥青是以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沥青质为中心,在周围吸附了一些极性较大的胶质形成胶团,分散在油分中。 2试验部分 2.1 原料 实验原料为6个连续批次的金陵70#A重交沥青(分别编号为A、B、C、D、E、F)。6组重交沥青样品的25℃针入度、软化点、10℃延度和60℃动力粘度指标如表1所示。

图1 沥青胶体结构 表1 重交沥青指标 编号针入度/0.1mm 软化点/℃延度/cm 动力黏度/(Pa·s) A 68.1 48.4 29 220.5 B 64.9 48.6 26 244.1 C 65.2 48.9 29.2 227.9 D 66.1 48.9 27.3 221.9 E 69.8 48.7 25.8 216.8 F 69.4 49.5 33 211.4 2.2 实验内容 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分别测量6个重交沥青样品的四组分含量,分析沥青的组分对重交沥青性能的影响。 3实验结果与讨论 6组重交沥青的四组分含量如表2所示。 表1 6组重交沥青样品的四组分含量 编号ω饱和分/ % ω芳香分/ % ω胶质/ % ω沥青质/ % ω油分/ % A 9.00 60.13 20.84 10.01 69.13 B 15.40 57.40 14.70 12.40 72.80 C 13.70 54.13 20.14 11.47 67.83 D 13.77 56.80 18.14 10.17 70.57 E 15.74 56.36 16.00 9.38 72.10 F 14.60 52.70 22.72 9.12 67.30

沥青混合料检测对比报告

沥青混合料细集料用玄武岩与石灰岩 优越性比对分析 随着近几年贵州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县县通高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但是,随着车流量的日夜剧增,加大了路面的承载量与磨损度,使得高速公路路面老化加快,表层沥青松散脱落和磨损加重,缩减了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部分原因是由于路面沥青混合料里面掺有石灰岩细集料,使路面产生泛白现象和加快了病害发生,造成了高速公路的损坏,严重影响了行车舒适与行车安全。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其它省份从2005年起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将玄武岩细集料取代石灰岩细集料,并成功运用到了盐淮高速盐淮至大丰港段、镇泰高速泰州至高港段、徐明高速江苏段、黑龙江国道G111讷河到嫩江、黑龙江省前嫩公路等,并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贵州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使用 4.75-9.5mm、9.5-16mm的玄武岩成品料作为路面铺设的骨料,0-4.75mm细集料仍采用石灰岩。玄武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经过三级破碎后,成品料(4.75-9.5mm,9.5-16mm)约占50%,剩余50%(0-4.75mm)细集料则未被得到合理利用。 鉴于国内其它省份成功案例,我公司就沥青面层(0-4.75mm)细集料用石灰岩与玄武岩作了试验比对,比对结果如下:

沥青混合料用玄武岩细集料与石灰岩细集料试验检测比对表 从试验比对情况表明,采用玄武岩作为细集料的沥青混合料各项试验数据均高于采用石灰岩作为细集料的沥青混合料。尤其是肯塔堡飞散试验和车撤试验动稳定度的数据,充分说明了采用玄武岩作为细集料的沥青混合料远优于采用石灰岩作为细集料的沥青混合料。 肯塔堡飞散试验数据主要反应了沥青混合料如下3个方面的作用和目的: (1)用以评价由于沥青用量或粘结性不足,在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表面集料脱落而散失的程度,以马歇尔试件在洛杉矶试验机中旋转撞击规定的次数与沥青混合料试件散落材料的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T314-02 直接拉伸(DT)测定沥青胶结料断裂性质标准测试方法

T314-02直接拉伸(DT)测定沥青胶结料断裂性质标准测试方法 1适用范围 1.1本方法叙述了用直接拉伸试验来测定沥青胶结料的破坏应变和破坏应力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未老化或用T240(RTFOT)和R28(PAV)老化的材料。用于试验的仪器的温度范围在+6~-36℃。 1.2本试验方法的使用对象限于具有小于250μm颗粒的沥青胶结料。 1.3本方法对已超过脆性-延性范围的试件即破坏应变大于10%的试件不适用。 1.4本标准可能包含危险材料、操作和设备。本标准并不能强调关于使用时的所有安全问题。在使用本标准之前,使用者有责任采用合适的安全和健康实践,并确定其使用的规则限制。 2参考文献 2.1AASHTO标准 M320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规范 PP42确定沥青胶结料低温性能等级 R28用压力老化容器(PAV)加速老化沥青胶结料 T40沥青材料取样方法 T240加热和空气对沥青旋转薄膜的影响 2.2ASTM标准 E1ASTM温度计 E4试验机的荷载校验 E77温度计的检查和校验 E83延伸计的分类和校验 2.3德国标准 43760标定热电偶标准 2.4MIL和ISO标准 MIL STD-5545 ISO10012-1 3术语 3.1定义

沥青胶结料(asphalt binder)——从石油残留物中生产出来的沥青基胶结料,可以是具有或不具有添加颗粒尺寸小于250μm有机材料。 3.2本标准特定的术语 3.2.1脆性(brittle)——在直接拉伸试验中脆性破坏形式,指应力一应变曲线是以基本线性方式发展直至破坏点;试件横截面积在没有可察觉的减小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断裂破坏。 3.2.2脆性-延性(brittle-ductile)——在直接拉伸试验中脆性-延性破坏形式,指拉伸试验中应力一应变曲线是曲线性,而试件是突然断裂破坏。断裂前试件横截面积发生有限的减小。 3.2.3延性(ductile)——在直接拉伸试验中延性破坏形式,指试件没有断裂,而是以大的应变的流值形式破坏。 3.2.4拉应变(tensile strain)——由拉力荷载导致的轴向应变,以拉力荷载引起的有效计量长度的变化除以没有加载前原始有效计量长度来计算。 3.2.5拉应力(tensile stressw)——由拉力荷载导致的轴向应力,以拉力荷载除以原始试件横截面积来计算。 3.2.6破坏(failure)——当试件以一个恒定拉伸速率拉伸,拉力荷载达到最大值的点。 3.2.7破坏应力(failure stress)——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中,其拉力荷载达到最大值时试件的拉应力。 3.2.8破坏应变(failure strian)——相应于破坏应力时的拉应变。 3.2.9计量部位(gage section)——试件中央,即试件横截面不随长度变化的部位,本试件计量部位为18mm长,图1。

T313-04 用弯曲梁流变仪测量沥青胶结料的弯曲蠕变劲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T313-04用弯曲梁流变仪测量沥青胶结料的弯曲蠕变劲度的标 准试验方法 1适用范围 1.1本试验方法用弯曲梁流变仪测量沥青胶结料的挠曲蠕变劲度或柔量。本方法适用于挠曲劲度范围为20MPa~1G(蠕变柔量值的范围为50nPa–1~1nPa–1)的材料,被测材料是未老化的沥青或T240(RTFOT)和/或R28(PAV)得到的老化沥青。试验设备的操作温度范围为(-36~22)℃。 1.2当根据本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若试验样品的挠曲大于4mm或小于0.08mm时试验结果无效。 1.3本标准可能包含危险材料、操作和设备。本标准并不能强调关于使用时的所有安全问题。在使用本标准之前,使用者有责任采用合适的安全和健康实践,并确定其使用的规则限制。 2参考文件 2.1AASHTO标准 M320沥青胶结料性能分级 R28用压力老化容器加速沥青胶结料老化 T40沥青材料取样 T240加热和空气对沥青旋转薄膜的影响(旋转薄膜烘箱试验) 2.2ASTM标准 C802进行试验室间试验项目以确定建筑材料试验方法精密度的方法 E77温度计的检查和校验 E220用比对技术标定热电偶的方法 2.3DIN标准 43760铂电阻温度计 3名词术语 3.1定义 3.1.1沥青胶结料(asphalt binder)——以石油渣油生产的沥青为基础,添加或未添加非颗粒有机改性剂的胶结材料。 3.1.2物理硬化(physical hardening)——沥青胶结料物理硬化是由当沥青在低温贮藏条件下时,发生的随时间增加的劲度,由这个增加的劲度而导致的物理硬化可随温度L高而发生可逆。

3.2本标准的特殊术语的定义 3.2.1弯曲蠕变(flexural creep)——在一个沥青胶结料棱柱形简支梁上,在梁中点作用一恒定荷载,测量梁中点随加载时间而发生的变形。 3.2.2测量的挠曲蠕变劲度(measured flexural creep stiffness),S m(t)——测量的最大弯曲应力除以测量的最大弯曲应变所得到的比率。 3.2.3估计的挠曲蠕变劲度(estimated flexural creep stiffness),S(t)——由在8.0s,15.0s,30.0s,60.0s,120.0s和240.0s处测量的劲度的对数与时间的对数之间的多项式得出的蠕变劲度。 3.2.4挠曲蠕变柔量(flexural creep compliance),D(t)——用最大弯曲应变除以最大弯曲应力得到的比率。挠曲蠕变柔量D(t)是挠曲蠕变劲度S(t)的倒数。D(t)通常用于黏弹性研究,而S(t)过去曾经在沥青技术中使用。 3.2.5m值(m-value)——劲度的对数与时间对数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3.2.6接触荷载(contact load)——在试验中试件和荷载轴之间要维持正确接触所需的荷载;(35±10)mN 3.2.7就位荷载(seatting load)——要求1s时间使梁就位的荷载;(980±50)mN 3.2.8试验荷载(test load)——在测试材料劲度中所要求240s内的荷载;(980±50)mN 3.2.9试验调零时间(testing zero time),秒——信号从零荷载调节阀(接触荷载)到试验荷载调节阀(试验荷载)传送到电磁阀的时间。 4方法概要 4.1弯曲梁流变仪是用来测定简支梁沥青胶结料试件,受固定荷载中点的挠曲变形。设备仅在荷载模式下操作,变形恢复不予测量。 4.2试件放在控温液体浴中施加240s的恒定荷载。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监控试验荷载(980±50)mN、试件中点的变形及对应时间。 4.3通过试件的尺寸、跨度和应用荷载时间为8.0s,1 5.0s,30.0s,60.0s,120.0s和240.0s的荷载计算得到试件中点的最大应力。试件的最大弯曲应变用相同的试件尺寸和荷载时间的形变计算得到。上述规定荷载时间下的劲度由最大弯曲应力除以最大弯曲应变得到。 4.4报告0.0s和0.5s时的荷载和变形,以验证试验时全部试验荷载(980±5)mN在第一个0.5s时间内作用的情况。它不用于计算劲度和m值,也不代表材料性质。不适当的压力调节阀的操作、不适当的空气轴承压力、空气轴承失效(黏住)和其他因素可能影响荷载上L时间(作用到全部荷载的时间)。通过报告0.0s和0.5s的信号,试验结果的用户可判断加载的情况。 注1——黏结可以通过在荷载轴在浮动位置时加3g或稍少的荷载观察加荷载时荷载轴是否移动来判断。

石油沥青检测

青岛东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石油沥青测试 东标能源检测中心拥有日本、德国、美国等先进的检测设备,研发石油中金属分析和混油试验等多项专利和技术,形成了集油液分析、油液和磨损诊断等新技术。007石油沥青是原油加工过程的一种产品,在常温下是黑色或黑褐色的粘稠的液体、半固体或固体,主要含有可溶于三氯乙烯的烃类及非烃类衍生物,其性质和组成随原油来源和生产方法的不同而变化。 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根据提炼程度的不同,在常温下成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石油沥青色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性。 主要检测范围 直馏沥青、溶剂脱油沥青、氧化沥青、调合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等; 液体沥青、固体沥青、稀释液、乳化液、改性体等; 道路沥青、建筑沥青、防水防潮沥青、以用途或功能命名的各种专用沥青等。 石油沥青的分类 按用途分:道路石油沥青;建筑石油沥青;防水防潮石油沥青。 按生产方法分:直馏沥青、溶剂脱油沥青、氧化沥青、调合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等。按外观形态分:液体沥青、固体沥青、稀释液、乳化液、改性体等。 技术标准 道路石油沥青、建筑石油沥青和防水防潮石油沥青都是按针入度指标来划分牌号的。在同一品种石油沥青材料中,牌号愈小,沥青愈硬;牌号愈大,沥青愈软,同时随着牌号增加,沥青的粘性减小(针入度增加),塑性增加(延度增大),而温度敏感性增大(软化点降低)。组分及性能 沥青的化学组成复杂,对组成进行分析很困难,且其化学组成也不能反映出沥青性质的差异,所以一般不作沥青的化学分析。通常从使用角度出发,将沥青中按化学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相近的成分划分为若干个组,这些组就称为“组分”。石油沥青的组分及其主要物性如下:油分、树脂、地沥青质。 油分 油分为淡黄色至红褐色的油状液体,其分子量为100~500,密度为0.71~1.00g/cm^3,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但不溶于酒精。在石油沥青中,油分的含量为40%~60%。油分赋予沥青以流动性。 树脂 树脂又称脂胶,为黄色至黑褐色半固体粘稠物质,分子量600~1000,密度为1.0~1.1g/cm^3。沥青脂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性树脂。中性树脂能溶于三氯甲烷、汽油和苯等有机溶剂,但在酒精和丙酮中难溶解或溶解度很低。中性树脂含量增加,石油沥青的 延度和粘结力等性能愈好。在石油沥青中,树脂的含量为15%~30%,它使石油沥青具有良好的塑性和粘结性。 地沥青质

沥青四组分分析的实验研究

沥青四组分分析的实验 研究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沥青四组分分析的实验研究 摘要 石油沥青广泛应用在道路建设中,不同的加工工艺使得沥青的组成成分不同。本文主要利用四组分分离法,考察了沥青中不同组分对沥青软化点、针入度、延度和动力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沥青的化学组成决定了沥青的使用性能。沥青中油分越多、沥青质越少,软化点和60℃动力黏度越小,25℃针入度越大;沥青中的胶质越多,10℃延度越大。 关键词:四组分;针入度;软化点;延度 1前言 沥青是有一些极其复杂的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和这些碳氢化合物的非金属的衍生物所组成的混合物,一般可分为天然沥青、石油沥青和焦油沥青三大类。道路沥青主要是石油沥青。沥青组分是不同领域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将沥青混合物划分为几种组分。我国道路沥青一般分为四种组分: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饱和分[1]。沥青的每一组分都反映了沥青的不同性质,组分划分有利于研究沥青的性质[2-4]。 沥青中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的存在形式如图1所示[1],其中饱和分和芳香分统称为油分。沥青的化学组分不是简单的混合或溶解,大多数沥青都是以胶体溶液的形式存在。按照胶体结构理论,沥青是以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沥青质为中心,在周围吸附了一些极性较大的胶质形成胶团,分散在油分中。 2试验部分 原料

实验原料为6个连续批次的金陵70#A重交沥青(分别编号为A、B、C、D、E、F)。6组重交沥青样品的25℃针入度、软化点、10℃延度和60℃动力粘度指标如表1所示。 图1 沥青胶体结构 表1 重交沥青指标 编号针入度/软化点/℃延度/cm动力黏度/( Pa·s) A29 B26 C D E F33 实验内容 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20-2011》分别测量6个重交沥青样品的四组分含量,分析沥青的组分对重交沥青性能的影响。 3实验结果与讨论 6组重交沥青的四组分含量如表2所示。 表1 6组重交沥青样品的四组分含量 编号ω饱和分/ %ω芳香分/ %ω胶质/ %ω沥青质/ %ω油分/ % A B

沥青路面试验段工作总结上

沥青路面试验段工作总结(上)

————————————————————————————————作者: ————————————————————————————————日期:

台州市76省道复线北处段工程(椒江段) 上 面 层 试 验 段 工 作 总 结 (AC-16C) 台州市椒江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省道至浦后公路连接线项目经理部

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工作总结 一、试验路段位置 试验段选择在K4+500-K4+720段主车道全幅,此路段机械及混合料运输比较方便。实际铺筑桩号为K4+500-K4+720,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二、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为:2007年9月22日下午 三、试验目的 沥青路面正式施工前,选定一段合适的地段做试验路,试验路的施工分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试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2)通过试拌确定拌和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及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控制参数。 (3)通过试铺确定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确定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碾压遍 数等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4)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沥青用量。 (5)通过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测定混合料密实度。确定AC-16型沥青砼压实标准密度。 (6)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计划。 (7)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 (8)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9)在试验路段的铺筑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分析,主动接受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监督、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确定有关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