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仿真报告1

雷达仿真报告1
雷达仿真报告1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设计题目:基于巴克码的脉冲压缩雷达信号处理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工程系2班

设计者:宋丽君

学号:11S005090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一.设计目标 (1)

1.1概述: (1)

1.2 设计要求: (1)

二.综合设计原理 (2)

2.1 巴克码(Barker) (2)

2.2 相位编码波形 (3)

2.3 正交I/Q解调 (3)

2.4 脉冲压缩 (4)

2.5 匹配滤波 (4)

三.综合设计仿真结果 (7)

3.1 巴克码编码波形的产生 (7)

3.2 雷达回波的产生 (7)

3.3 正交I/Q解调 (8)

3.4 脉冲压缩处理 (8)

3.5 多个目标的检测 (10)

3.51 两个点目标的产生 (10)

3.52 两个点目标回波的脉冲压缩 (11)

四. 设计体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I -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1S005090 宋丽君

1.设计目标

1.1概述:

产生相位编码目标回波、对回波进行I/Q解调、匹配滤波,分析多普勒频移对脉冲压缩的影响等,根据仿真结果并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并给出分析后的结论。

1.2 设计要求:

某雷达采用7位巴克码编码的二元相位编码信号,子码宽度0.5us。雷达中频为f I=10MHz,对雷达中频信号用40MHz采样后送入信号处理,由信号处理进行脉冲压缩和信号检测,雷达作用距离15km。

(1)在中频10MHz上产生雷达发射信号s,并画出雷达发射波形的时域、频域特性;分析信号带宽与子码宽度的关系;

(2)产生雷达回波信号,在9km处有一个点目标,回波幅度为1;其他距离处回波为0;

(3)对此回波信号进行I/Q解调,将回波信号由中频f I变换为基带信号;

(4)在频域对基带信号进行脉冲压缩,画出脉冲压缩后的时域波形;

(5)产生雷达回波信号,含有两个点目标,分别位于9km、9.225km,幅度相同为1;画出时域波形,此时两个目标是否能够分开?

(6)对5)产生的回波进行I/Q解调、然后进行时域脉冲压缩,画出压缩后的时域波形,此时两个点目标是否能够在距离上分开?此雷达的距离分辨力?

(7)如果9.225km处的目标是一个运动目标,其多普勒频移为143KHz,求此目标脉压后的结果;如果9.225km处运动目标的多普勒频移为24KHz,求此运动目标脉压后的结果;分析运动目标的多普勒频移对于脉压的影响。

- 1 -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1S005090 宋丽君

2.综合设计原理

2.1 巴克码(Barker)

巴克码是一种特殊的二进制码。巴克码自相关函数的峰值为N,最大副瓣峰值的幅度为1,其中N为编码的长度或子脉冲数。只有少量巴克码存在。表10.4列出所有已知的巴克码,并且这些码的最小峰值副瓣等于1。如果能得到更长的巴克码,那么它们将是脉冲压缩雷达的理想波形。但是还没有发现长度大于13的巴克码。应用巴克码的脉冲压缩雷达的最大压缩比被限定为13。

由于巴克码序列的长度太短,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为了满足实际需要,提出了多相巴克码序列和组合巴克码序列的设想。采用组合法增加巴克码序列的长度,采用加权法抑制旁瓣,使巴克码序列有了实际应用的价值。

表1目前已找到的巴克码序列

- 2 -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11S005090 宋丽君

- 3 -

2.2 相位编码波形

相位编码波形与调频波形不同,它将脉冲分成许多子脉冲。每个子脉冲的宽度相等,但各自有特定的相位。每个子脉冲的相位根据一个给定的编码序列来选择。应用最广泛的相位编码波形使用两个相位,即二进制编码或二相编码。二进制编码由0,1序列或+1, -1序列组成。发射信号的相位依照码元(0和1或+1和-1)的次序在0?和180?间交替变换,如图1所示。由于发射频率通常不是子脉冲宽度倒数的整倍数,因此,编码信号在反相点上一般是不连续的。 在接收端,通过匹配滤波或相关处理得到压缩脉冲。压缩脉冲半幅度点的宽度应等于子脉冲的宽度。因此,距离分辨力就正比于编码码元的时间宽度,压缩比等于波形中子脉冲的数目,即编码码元的数目。

图1 二进制相位编码信号

2.3 正交I/Q 解调

无论中频信号的调制方式如何, 都可以先使用正交解调,然后再依据调制方式处理恢复信号。正交解调也叫正交基带变换,其目的是去掉调制信号中的载频, 将信号变到零中频( 基带) 。一个载频为w c 的实调制信号可以表示为:

)](cos[)()(t wc t a t x θ+=

其复信号解析式为:

)](sin[)()(cos[)()(t wc t ja t wc t a t z θθ+++=

经正交解调后,得到的零中频信号(基带信号)为: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11S005090 宋丽君

- 4 -

)()()(sin )()(cos )()(t jZ t Z t t ja t t a t Z BQ BI B +=+=θθ

式中:

)(sin )()()

(cos )()(t t a t Z t t a t Z BQ BI θθ==

)(t Z BI 和)(t Z BQ 分别是基带信号中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或称I 路分量和Q 路分量。其系统实现原理如下:

图2 正交解调原理图

2.4 脉冲压缩

我们知道雷达的距离分辨力取决于信号带宽在普通脉冲雷达中雷达信号的时宽带宽积为一常量(约为1)因此不能兼顾距离分辨力和雷达作用距离两项指标。

脉冲压缩的含义为:脉冲压缩雷达发射宽脉冲T 以增大信号能量,在接收机中对回波信号加以压缩处理(匹配滤波)以便得到窄的脉冲τ。

在脉冲压缩系统中,发射波形通常在相位或频率上被调制,使得其带宽B>>1/T 。设信号经脉冲压缩后的有效脉冲宽度为τ,则τ=1/B 。

2.5 匹配滤波

设线性滤波器输入端输入信号与噪声的混合波形为并假定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11S005090 宋丽君

- 5 -

噪声为白噪声,其功率谱密度

,而信号

的频谱函数为,即。

要求线性滤波器在某时刻上有最大的信号瞬时功率与噪声平均功率的比值。

确定在上述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下的最佳线性滤波器的传输特性

为:

这就是最佳线性滤波器的传输特性。式中,

即为的复共轭。 匹配滤波器是最优线性滤波器,它具有以下特点:

1、匹配滤波器的输出信噪比2E/N 0只与输入信号能量有关,与信号波形无关。(此结论仅适用于白噪声背景,在色噪声条件下存在波形优化的问题,即应使信号的频谱尽量避开干扰的功率谱。)

2、匹配滤波器的脉冲响应h c (t)=s*(τ-t)为发射信号的共轭镜像,对输入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处理等效对输入信号进行相关处理。

3、匹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与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一致:对输入信号较强的频率成分给予较大的加权,对较弱的频率成分给予较小的加权。

2.6 匹配滤波与脉冲压缩的关系

匹配滤波指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SNR 所采取的滤波方法,脉冲压缩是为了解决雷达发射功率和距离分辨率之间的矛盾所采用的信号处理方法。而针对线性调频信号与相位编码信号,进行脉冲压缩的手段就是匹配滤波。

因为匹配滤波器的相频特性与信号的相位谱互补:输入信号中的非线性相位能都被补偿,输出信号中仅保留线性相位谱,这样输出信号的各频率成分在t0时刻达到同相相加形成峰值,而其它时刻不能脉冲压缩。

2.7 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效应含义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 blue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11S005090 宋丽君

- 6 -

shift );当运动在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 red shift )。如上图3所示。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光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即当目标与雷达站之间存在相对速度时。接收到回波信号的载频相对于发射信号的载频产生一个频移,这个频移在物理学上称为多卜勒频移,如下图4所示。它的数值为:

λr

d V f 2=

其中:V r 雷达与目标之间的径向速度(m/s )。

图3 多普勒频率的产生

图4 多普勒频率在频域的表示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1S005090 宋丽君

3.综合设计仿真结果

3.1 巴克码编码波形的产生

雷达信号采用7位巴克码编码的二元相位编码,子码宽度0.5μs。雷达中频为f I = 10MHz,对雷达中频信号用40MHz采样后送入信号处理,由信号处理进行脉冲压缩和信号检测,雷达作用距离15km。

我们知道,带宽与子码宽度成反比,子码宽度越宽,带宽越窄。这里我们采用宽度为0.5us的七位巴克码,所产生的7位巴克码2PSK信号如图所示:

图6 七位巴克码编码二相码的时域波形与频谱(子码宽度为0.5us)

3.2 雷达回波的产生

下面产生理想点雷达回波信号。设定在距离雷达9km处有一个点目标,回

- 7 -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11S005090 宋丽君

- 8 -

波幅度为1;其他距离处回波为0。也就是此处仿真的是没有噪声和干扰的情况。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相同,为7位巴克码2PSK

信号,仿真结果如下:

图7 雷达回波波形

雷达波形产生源程序:

3.3 正交I/Q 解调

对此回波信号进行I/Q 解调,将回波信号由中频f I 变换为基带信号。

分别对中频信号进行I 路与Q 路解调,由结果图8可知,Q 路幅度数量级在10-13数量级,趋近于零。因此,解调后信号近似与I 路信号相等。进而,图9显示了解调后信号的幅度谱。因为之后匹配滤波器对于相位敏感,故解调时候所使用的滤波器为FIR 滤波器,保证线性相位不受破换。

3.4 脉冲压缩处理

在频域对基带信号进行脉冲压缩,画出脉冲压缩后的时域波形。经 2.5、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1S005090 宋丽君

2.6节理论分析后,此节运用匹配滤波器对脉冲进行压缩处理,处理。这里的匹配滤波器为发射信号经过正交解调后的匹配滤波器。匹配滤波器频率响应如图10所示。

图10 匹配滤波器频率响应

这样,经过理想点的雷达回波信号经过正交解调,再经过脉冲压缩处理,即匹配滤波后的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回波信号经过匹配滤波器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目标出出现一个信号的峰值,由此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即信号经过匹配滤波器之后可以改善信噪比,有利于信号的检测。

- 9 -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1S005090 宋丽君

图11 脉冲压缩后波形

3.5 多个目标的检测

3.51 两个点目标的产生

脉冲压缩的优势在于提高雷达的分辨率。下图为仿真两个理想点产生的回波信号的叠加。他们分别位于距离雷达9km、9.25km处。又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这两个信号在时域上有混叠,难以判断有几个目标或者目标的距离。如果有噪声干扰的话,将更加难以判断。

- 10 -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1S005090 宋丽君

图11 两个点目标回波波形(解调前)

3.52 两个点目标回波的脉冲压缩

对产生的回波进行I/Q解调,然后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匹配滤波,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结果可以看出,经过匹配滤波之后,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像个信号尖峰,由此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判断出两个目标的回波了。

- 11 -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11S005090 宋丽君

- 12 -

图12 两个目标的回波信号经过处理后的结果(距离250m )

实际上,雷达的距离分辨率为2

c R τ??=,其中τ为脉宽。若不经过脉冲压缩,则τ就等于雷达一个脉冲的宽度。根据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提高距离分辨率,则必须减小τ。但是τ减小造成的后果是频率分辨率下降,即分辨多普勒频移的能力下降,所以距离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矛盾。

脉冲压缩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当采用脉冲压缩技术后,τ为巴克码的码宽,而不是雷达一个脉冲的宽度。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减小τ的方法来提高雷达的距离分辨率了,这就是脉冲压缩的作用。

在上面的仿真中,巴克码的码宽为0.5us ,则根据公式计算可以得出,此雷达的距离分辨率为75m 。也就是说,若两个目标的距离小于75m ,雷达将无法将其分辨出来。

当两个目标距离等于50m 时,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1S005090 宋丽君

图12 两个目标的回波信号经过处理后的结果(距离50m)

从仿真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两个目标距离为50m时,小于雷达的距离分辨率,雷达不能将二者分辨出来。若想提高距离分辨率,则必须减小巴克码的码宽。

参考文献

1 Bassem R.Mahafza.雷达系统分析与设计:MATLAB版.CRC Press.2000:5

2 罗军辉,罗勇江等.MATLAB7.0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5

3 Bassem R.Mahafza,Atef Z.Elsherbeni.MATLAB Simulation for Radar System

Design. CRC Press Company. 2003:6

4 于超鹏,郝亮飞.线性调频和巴克码组合调制雷达.探测与控制学报.2009:10.

第31卷:20-24.

- 13 -

(整理)雷达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1-2

精品文档 雷达原理实验指导书 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3年3月

精品文档 目录 雷达原理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1)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格式 (2) 实验一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 (3) 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 (5) 实验二. 数字式目标距离测量实验 (6) 数字式目标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8)

雷达原理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雷达原理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雷达测距、测角、测速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掌握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学生做到: 1.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预习是为做好实验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实验前学生一定要认真阅读有关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目的、任务、有关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2.严谨求实 实验时要求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认真进行设计和分析,善于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遵从实验教师的指导 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如出现意外,要及时向老师汇报,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注意安全 学生实验过程中,要熟悉实验室环境、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 5.仪器的使用 使用仪器前要事先检查仪器是否完好,使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老师及时处理,不得私自进行修理。 6.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目的、简要原理、主要实验步骤的简要描述、实验数据、计算和分析结果,问题和讨论等。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格式 一、封皮的填写: (1)实验课程名称:雷达原理 (2)实验名称:按顺序填写 (3)年月日: 二、纸张要求:统一采用A4大小纸张,左侧装订,装订顺序与实验顺序一致。 三、书写要求: (1)报告除实验图像必须打印外,其余可手写。 (2)实验结果图位于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图像打印于纸张上部,下部空白处写实验分析。 (3)报告中图要有图序及名称,表要有表序及名称,每个实验的图序和表序单独标号(例如图1.1脉冲信号仿真波形;表1-1 几种信号的。。。)。 不合格者扣除相应分数。 (4)每个实验均需另起一页书写。 四、关于雷同报告:报告上交后,如有雷同,则课程考核以不及格处理。(每个实验均已列 出参数可选范围,不能出现两人所有参数相同情况)

生产系统建模与及仿真实验报告

生产系统建模与及仿真 实验报告 实验一Witness仿真软件认识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Witness仿真软件的主要功能与使用方法; 2、学习生产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 学习、掌握Witness仿真软件的主要功能与使用方法 三、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实验目的: 2、写出简要实验步骤; 四、主要仪器、设备 1、计算机(满足Witness仿真软件的配置要求) 2、Witness工业物流仿真软件。 五、实验计划与安排 计划学时4学时 六、实验方法及步骤 实验目的: 1、对Witness的简单操作进行了解、熟悉,能够做到基本的操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基础建模。 2、进一步了解Witness的建模与仿真过程。 实验步骤: Witness仿真软件是由英国lanner公司推出的功能强大的仿真软件系统。它可以用于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同时又可以用于连续流体(如液压、化工、水力)系统的仿真。目前已成功运用于国际数千家知名企业的解决方案项目,有机场设施布局

优化、机场物流规划、电气公司的流程改善、化学公司的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工厂布局优化和分销物流系统规划等。 ◆Witness的安装与启动: ?安装环境:推荐P4 1.5G以上、内存512MB及以上、独立显卡64M以上显存,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NT以及Windows XP的操作系统支持。 ?安装步骤:⑴将Witness2004系统光盘放入CD-ROM中,启动安装程序; ⑵选择语言(English);⑶选择Manufacturing或Service;⑷选择授权方式(如加密狗方式)。 ?启动:按一般程序启动方式就可启动Witness2004,启动过程中需要输入许可证号。 ◆Witness2004的用户界面: ?系统主界面:正常启动Witness系统后,进入的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主界面中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的基本操作与一般可视化界面操作大体上一致。这里重点提示元素选择窗口、用户元素窗口以及系统布局区。 ?元素列表窗口:共有五项内容,分类显示模型中已经建立和可以定义的模型元素。Simulation中显示当前建立的模型中的所有元素列表;Designer中显示当前Designer Elements中的所有元素列表;System中显示系默认的特殊地点;Type中

雷达技术实验报告

雷达技术实验报告 雷达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内容及步骤 1.产生仿真发射信号:雷达发射调频脉冲信号,IQ两路; 2.观察信号的波形,及在时域和频域的包络、相位; 3.产生回波数据:设目标距离为R=0、5000m; 4.建立匹配滤波器,对回波进行匹配滤波; 5.分析滤波之后的结果。 二、实验环境 matlab 三、实验参数 脉冲宽度 T=10e-6; 信号带宽 B=30e6; 调频率γ=B/T; 采样频率 Fs=2*B; 采样周期 Ts=1/Fs; 采样点数 N=T/Ts; 匹配滤波器h(t)=S t*(-t) 时域卷积conv ,频域相乘fft, t=linspace(T1,T2,N); 四、实验原理 1、匹配滤波器原理: 在输入为确知加白噪声的情况下,所得输出信噪比最大的线性滤波器就是匹配滤波器,设一线性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为) x: (t t x+ = t s n )( )( )(t 其中:)(t s为确知信号,)(t n为均值为零的平稳白噪声,其功率谱密度为 No。 2/

设线性滤波器系统的冲击响应为)(t h ,其频率响应为)(ωH ,其输出响应: )()()(t n t s t y o o += 输入信号能量: ∞<=?∞ ∞-dt t s s E )()(2 输入、输出信号频谱函数: dt e t s S t j ?∞ ∞--=ωω)()( )()()(ωωωS H S o = ωωωπωω d e S H t s t j o ?∞ -= )()(21)( 输出噪声的平均功率: ωωωπωωπd P H d P t n E n n o o ??∞∞ -∞∞-== )()(21)(21)]([22 ) ()()(21 )()(21 2 2 ωωωπ ωωπ ω ωd P H d e S H S N R n t j o o ? ? ∞ ∞ -∞ ∞-= 利用Schwarz 不等式得: ωωωπd P S S N R n o ? ∞ ∞ -≤) () (21 2 上式取等号时,滤波器输出功率信噪比o SNR 最大取等号条件: o t j n e P S H ωωωαω-=) ()()(* 当滤波器输入功率谱密度是2/)(o n N P =ω的白噪声时,MF 的系统函数为: ,)()(*o t j e kS H ωωω-=o N k α2= k 为常数1,)(*ωS 为输入函数频谱的复共轭,)()(*ωω-=S S ,也是滤波器的传输函数 )(ωH 。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台号: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E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 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现代雷达信号检测及处理

现代雷达信号检测报告

现代雷达信号匹配滤波器报告 一 报告的目的 1.学习匹配滤波器原理并加深理解 2.初步掌握匹配滤波器的实现方法 3.不同信噪比情况下实现匹配滤波器检测 二 报告的原理 匹配滤波器是白噪声下对已知信号的最优线性处理器,下面从实信号的角度 来说明匹配滤波器的形式。一个观测信号)(t r 是信号与干扰之和,或是单纯的干扰)(t n ,即 ? ??+=)()()()(0t n t n t u a t r (1) 匹配滤波器是白噪声下对已知信号的最优线性处理器,对线性处理采用最大信噪比准则。以)(t h 代表线性系统的脉冲响应,当输入为(1)所示时,根据线性系统理论,滤波器的输出为 ?∞ +=-=0)()()()()(t t x d h t r t y ?τττ (2) 其中 ?∞ -=0 0)()()(τττd h t u a t x , ?∞ -=0 )()()(τττ?d h t n t (3) 在任意时刻,输出噪声成分的平均功率正比于 [ ] ??∞∞=?? ? ???-=0 20202 |)(|2)()(|)(|τττττ?d h N d h t n E t E (4) 另一方面,假定滤波器输出的信号成分在0t t =时刻形成了一个峰值,输出信 号成分的峰值功率正比于 2 02 2 0)()()(? ∞ -=τττd h t u a t x (5) 滤波器的输出信噪比用ρ表示,则

[ ] ?? ∞ ∞ -= = 2 02 02 2 20|)(|2)()(| )(|) (τ ττ ττ?ρd h N d h t u a t E t x (6) 寻求)(τh 使得ρ达到最大,可以用Schwartz 不等式的方法来求解.根据Schwartz 不等式,有 ??? ∞ ∞ ∞ -≤-0 20 2 02 0|)(||)(|)()(τττττ ττd h d t u d h t u (7) 且等号只在 )()()(0*τττ-==t cu h h m (8) 时成立。由式(1)可知匹配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由待匹配的信号唯一确定,并且是该信号的共轭镜像。在0=t t 时刻,输出信噪比SNR 达到最大。 在频域方面,设信号的频谱为 ,根据傅里叶变换性质可知,匹配滤 波器的频率特性为 (9) 由式(9)可知除去复常数 c 和线性相位因子 之外,匹配滤波器的频率 特性恰好是输入信号频谱的复共轭。式 (2)可以写出如下形式: (10) (11) 匹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与输入信号的幅频特性一致,相频特性与信号的相位谱互补。匹配滤波器的作用之一是:对输入信号中较强的频率成分给予较大的加权,对较弱的频率成分给予较小的加权,这显然是从具有均匀功率谱的白噪声中过滤出信号的一种最有效的加权方式;式(11)说明不管输入信号有怎样复杂的非线性相位谱,经过匹配滤波器之后,这种非线性相位都被补偿掉了,输出信号仅保留保留线性相位谱。这意味着输出信号的各个频率分量在时刻达到同相位,同相相加形成输出信号的峰值,其他时刻做不到同相相加,输出低于峰值。 匹配滤波器的传输特性 ,当然还可用它的冲激响应 来表示,这时有:

仿真实验报告经典案例概述

XXXXX 实验报告 学院(部)XX学院 课程名称生产系统仿真实验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2012年9月10日

《生产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年月日 学院年级、专业、班实验时间9月10日成绩 课程名称生产系统仿真 实训项目 名称 系统仿真软件的基础应 用 指导 教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Flesim软件进一步的学习,建立模型,运用Flesim软件仿真该系统,观察并分析运行结果,找出所建模型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再次运行循环往复,直到找出构建该系统更为合理的模型。 二、实验内容 1、建立生产模型。 该模型生产三种产品,产品到达速率服从均值为20、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暂存器的最大容量为25个;检测器的检测时间服从均值为30的指数分布,预制时间为10s;传送带的传送速率为1m/s,带上可容纳的最大货件数为10个。 2、运行生产模型。 3、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在运行,直到找到更为合理的模型。 三、实验报告主要内容 1、根据已有数据建立生产模型。 将生产系统中所需实体按组装流程进行有序的排列,并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

图1 2、分别对发生器、暂存器、检验台和传送带进行参数设置。 (1)发生器的产品到达速率服从均值为20、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如图2所示。 (2)暂存器的最大容量设置为25件。如图3所示。 (3)设置检验台的检测时间服从均值为30s的指数分布,预制时间为10s.如图4所示。 (4)传送带的传送速率为1m/s,最大容量为10件。如图5所示 图2 图3 图4 图5 3、对发生器及暂存器进一步设置。 (1)发生器在生成产品时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通过颜色区分。如图6所示。 (2)暂存器在输出端口通过设置特定函数以使不同颜色的产品在不同的检验台检验。如图7所示。

雷达测速试验报告

雷达测距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和任务 1.1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目的是掌握雷达带宽同目标距离分辨率的关系,通过演示实验了解雷达测距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仪器仪表使用方法,了解雷达系统信号测量目标距离的软硬件条件及具体实现方法。 1.2 实验任务 本次实验任务如下: (1)搭建实验环境; (2)获得发射信号作为匹配滤波的参考信号; (3)获得多个地面角反射器的回波数据,测量其各自位置,评估正确性; (4)获得无地面角发射器的回波数据,与(3)形成对比,并进行分析。 2. 实验场地和设备 2.1 实验场地和环境条件 本次实验计划在雁栖湖西校区操场进行,环境温度25℃,湿度40%。 实验场地如上图所示,除角反射器以外,地面上还有足球门、石块以及操场上运动的人等比较明显的目标。

2.2 实验设备 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1) 矢量信号源SMBV100A ; (2) 信号分析仪FSV4; (3) S 波段标准喇叭天线; (4) 角反射器 (5) 笔记本电脑 2.3 设备安装与连接 设备连接关系图如下: 雷达波形文件雷达回波数据 时钟同步 计算机终端 SMBV100A 矢量信号源 FSV4信号分析仪 角反射器 交换机 图1 实验设备连接示意图 其中:蓝色连接线表示射频电缆,灰色连接线表示网线。 3. 实验步骤 3.1 实验条件验证 检查仪器工作是否正常,实验环境是否合适。 3.2 获取参考信号 1. 调节信号源参数,生成线性调频信号,作为匹配滤波的参考信号,然后通过射频电缆将信号源与频谱仪相连,利用频谱仪的A/D 对线性调频信号采样,并通过网线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保存为“b1.dat ”。参考信号的主要参数如下所示:

物流系统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 通达企业立体仓库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翟晓燕教授专业:物流管理1101 姓名:李春立 20110402088 吴可为 201104020117 陈诗涵 201104020119 丘汇峰 201104020115

目录 一、企业简介 (2) 二、通达企业立体仓库模型仿真 (2) 1................................ 模型描述:2 2................................ 模型数据:3 3.............................. 模型实体设计4 4.................................. 概念模型4 三、仿真模型内容——Flexsim模型 (4) 1.................................. 建模步骤4 2.............................. 定义对象参数5 四、模型运行状态及结果分析 (7) 1.................................. 模型运行7 2................................ 结果分析:7 五、报告收获 (9) 一、企业简介 二、通达企业立体仓库模型仿真 1. 模型描述: 仓储的整个模型分为入库和出库两部分,按作业性质将整个模型划分为暂存区、分拣区、

储存区以及发货区。 入库部分的操作流程是: ①.(1)四种产品A,B,C,D首先到达暂存区,然后被运输到分类输 送机上,根据设定的分拣系统将A,B,C,D分拣到1,2,3,4,端口; ②.在1,2,3,4,端口都有各自的分拣道到达处理器,处理器检验合格 的产品被放在暂存区,不合格的产品则直接吸收掉;每个操作工则将暂存 区的那些合格产品搬运到货架上;其中,A,C产品将被送到同一货架上, 而B,D则被送往另一货架; ③.再由两辆叉车从这两个货架上将A/B,C/D运输到两个暂存区上; 此时,在另一传送带上送来包装材料,当产品和包装材料都到达时,就可 以在合成器上进行对产品进行包装。 出库部分的操作流程是:包装完成后的产品将等待被发货。 2. 模型数据: ①.四种货物A,B,C,D各自独立到达高层的传送带入口端: A: normal(400,50) B: normal(400,50) C: uniform(500,100) D: uniform(500,100) ②.四种不同的货物沿一条传送带,根据品种的不同由分拣装置将其推 入到四个不同的分拣道口,经各自的分拣道到达操作台。 ③.每检验一件货物占用时间为60,20s。 ④.每种货物都可能有不合格产品。检验合格的产品放入检验器旁的暂 存区;不合格的吸收器直接吸收;A的合格率为95%,B为96%,C的合格 率为97%,D的合格率为98%。 ⑤.每个检验操作台需操作工一名,货物经检验合格后,将货物送至货 架。 ⑥.传送带叉车的传送速度采用默认速度(包装物生成时间为返回60 的常值),储存货物的容器容积各为1000单位,暂存区17,18,21容量为 10;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59757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

倒车雷达测试及评价试验规范

Q/SQR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QR . x x. x x x - 2008倒车雷达性能台架测试及评价试验规范

前言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03进行。本规范是在满足奇瑞汽车产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的。本标准作为公司开发新产品和抽检配套供应商供货质量的依据。 本规范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试验技术中心提出。 本规范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试验技术中心 本规范首次发布日期是2008年XX月XX日。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川、郑春平、周琴

倒车雷达性能台架测试及评价试验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车型所用倒车雷达系统台架性能测试及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 倒车辅助系统技术要求 ISO 17386-2003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noeuvring Aids for Low Speed Operation.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 3 试验条件 试验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3℃±5℃ 相对温度:25~75% 气压:86~106kPa 试验电压:13± 4 性能要求 探测区域分类 及ISO 17386-2003要求,把倒车雷达探测距离分为5段,见图1: OA(0~20cm]:由倒车雷达探头换能器工作原理决定,该区域为不定状态区域,因此在测试过 程中可以不进行测试; OS(0~35cm):为急停区域,当障碍物出现在在区域内时,必须停车,且声音报警声长鸣; SB[35~60cm]:为急停区域,当障碍物出现在在区域内时,必须停车,且声音报警声急促4Hz; BC(60~90cm]:为缓行区,在该区域内,车辆应该减慢车速,保证车速在5km/h内(在实际行驶 过程中),且声音报警声频率2Hz; CD(90~150cm]:为预警区,表示障碍物已经进入车辆倒车辅助系统进行提示作用,保证车速 在5km/h内(在实际行驶过程中),且声音报警声频率1Hz。 探测误差 及ISO 17386-2003要求,倒车雷达探测误差距离为±5cm。 测试条件 1)、倒车雷达安装台架(按实车状态调整好探头的测试台架) 2)、倒车雷达探测标准障碍物:Φ75mm、高1000mm的标准PVC管(水平范围探测);Φ50mm、 长500mm的标准PVC管(滚地试验) 3)、探测距离范围记录原始记录单(见附表一) 4)、倒车雷达探测范围测试网格(宽至少超出倒车雷达安装整车车宽两侧各20cm)(见附表二) 5)、倒车雷达评价的区域在AD段内,如设计探测距离超出1.5m,超出部分均算为CD部分距离。 图1:倒车雷达探测距离分区 检测过程注意事项

物流系统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f l e x s i m仿真 实验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 通达企业立体仓库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翟晓燕教授专业:物流管理1101

目录

一、企业简介 二、通达企业立体仓库模型仿真 1.模型描述: 仓储的整个模型分为入库和出库两部分,按作业性质将整个模型划分为暂存区、分拣区、储存区以及发货区。 入库部分的操作流程是: ①.(1)四种产品A,B,C,D首先到达暂存区,然后被运 输到分类输送机上,根据设定的分拣系统将A,B,C,D分拣到 1,2,3,4,端口; ②.在1,2,3,4,端口都有各自的分拣道到达处理器,处理 器检验合格的产品被放在暂存区,不合格的产品则直接吸收掉; 每个操作工则将暂存区的那些合格产品搬运到货架上;其中,A, C产品将被送到同一货架上,而B,D则被送往另一货架; ③.再由两辆叉车从这两个货架上将A/B,C/D运输到两个 暂存区上;此时,在另一传送带上送来包装材料,当产品和包装 材料都到达时,就可以在合成器上进行对产品进行包装。 出库部分的操作流程是:包装完成后的产品将等待被发货。 2.模型数据: ①.四种货物A,B,C,D各自独立到达高层的传送带入口端:

A:normal(400,50)B:normal(400,50)C:uniform(500,100)D:uniform(500,100) ②.四种不同的货物沿一条传送带,根据品种的不同由分拣 装置将其推入到四个不同的分拣道口,经各自的分拣道到达操作 台。 ③.每检验一件货物占用时间为60,20s。 ④.每种货物都可能有不合格产品。检验合格的产品放入检 验器旁的暂存区;不合格的吸收器直接吸收;A的合格率为95%, B为96%,C的合格率为97%,D的合格率为98%。 ⑤.每个检验操作台需操作工一名,货物经检验合格后,将 货物送至货架。 ⑥.传送带叉车的传送速度采用默认速度(包装物生成时间 为返回60的常值),储存货物的容器容积各为1000单位,暂存 区17,18,21容量为10; ⑦.分拣后A、C存放在同一货架,B、D同一货架,之后由 叉车送往合成器。合成器比例A/C : B/D : 包装物 = 1: 1 :4 整个流程图如下: 3.模型实体设计

雷达方程原理

一. 雷达方程 简单形式的雷达方程:min 2 e t 4 max )4(S GA P R πσ=(2.1)? σ∝4 max R (1) 接收机噪声 除系统热噪声引起的噪声功率之外,接收机会产生一定的噪声输出,要引入噪声系数 out out in in N S N S BG kT N F //a 0out n = = ,噪声系数也反映了信号通过接收机时的信噪比衰减情况。 重新整理雷达方程:min n 02 e t 4 max )/()4(N S BF kT GA P R πσ = (2.8)? min 4 max SNR R σ ∝ 可用于进行理想自由空间中的目标探测,分析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对目标探测产生的影响。 (2) 雷达脉冲积累 多脉冲积累用于提高信噪比,改善雷达的检测能力,降低虚警漏警概率。 n 个相同信噪比的脉冲进行理想情况下的积累后,总信噪比为单个脉冲信噪比的n 倍。但实际情况下,第二检波器会引入效率损耗,使信号能量变为噪声能量,积累效率 n 1i )/()/()(N S n N S n E = 。 将脉冲积累的信噪比代入原雷达方程得到:n n 02 e t 4 max )/()4(N S BF kT GA P R πσ = (2.33),也可 以由积累效率和单个脉冲信噪比表示为:1 n 02 e t 4 max )/()4() (N S BF kT n nE GA P R i πσ= (2.34)。 (3) RCS 起伏 观测复杂目标(如飞机)时,小的观察角变化将引起雷达到目标散射中心的距离和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各回波信号的相对相位发生变化,导致RCS 起伏。 引入起伏损耗f L ,用f L N S 1)/(代替1)/(N S 。当e n 个独立采样积累时, e n f e f L n L /1)()(=。 此时的雷达方程为:e n f i L N S BF kT n nE GA P R /11n 02 e t 4 max ) ()/()4() (πσ=(2.45)。 (4) 发射机功率 雷达的平均发射机功率av P 更能反映雷达的性能,可以用它代替峰值功率t P 。将p t av f P P τ=代入雷达方程得到:p i f N S F B kT n nE GA P R 1n 02 e av 4 max )/()()4() (τπσ= (2.51),一般情况下,可将τ B 设计为1。 (5) 其它情况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系统损耗、地杂波、最高精度等。另外,针对不同目标(点目标或分

实验报告标准模板

实验报告标准模板 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实验报告具有情报交流的作用和保留资料的作用。以下是整理的实验报告标准模板,欢迎阅读! 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 一、开题背景: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为我们创办书法特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我校决定从学校的写字教学入手,争创特色,全面落实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校在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规定课程外,开设了写字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我们认识到写好汉字不仅是书法家的事,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事。书写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形成良好习惯、优秀品格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多个层面分析,说明加强写字教学对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及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的重大意义。二、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素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是学生自身之需,是基础教育之需,是社会发展之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写字教育观念,促进

教师形成“学写字即学做人”的教育意识,让学生成为写字主体,成为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体;更新写字教育目标,让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写字,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更新写字教育方法,即根据写字教材特点,寻找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优化写字教育资源,力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学生写字的自主化,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民主化,达到写字教育个性化、特色化,从而为培养学生写字素质服务,为学校写字特色建设服务。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从教育论角度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国内不少专家研究表明,汉字的书写有利于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写字教育要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获得多种心理上的体验,进而提高其写字素质。写字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素质教育活动。要找到合理的写字教育途径,运用恰当的写字教育手段,以渐变为指导,从传统中捕捉精神,在创新中融进自我,急躁不得,虚伪不得。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巨量的实践和闪光灵感,以透悟艺术规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进而才能培养学生具有汉字书写所需的多种写字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等)和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素质(主要是经过有选择后提取的有关技法论述),达到健身怡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既为学生在日后的书法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又使一些将要从事其他研究与工作的学

某某城墙病害普查探地雷达测试报告-样本

某某城墙病害普查 探地雷达测试报告 编号:结检-某某-2009-05 项目名称:某某城墙病害普查地点:某某市 类别:古建筑结构病害 二00九年五月十八日

注意事项 1.复制的报告或有涂改的报告无效。 2.报告无审核人及批准人签字无效。 3.对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 出。

项目名称: 某某城墙病害普查探地雷达测试委托单位: 某某勘察设计研究院 检测人员:白雪冰 报告编写:白雪冰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检测依据 (1) 3.检测精度要求 (1) 4.检测方法 (1) 5.采用的仪器和设备 (4) 6.测线布置 (5) 7.检测工作量和工作布置 (5) 8.现场测试照片 (6) 9.数据处理和解释 (7) 10.探地雷达测试结果 (8)

某某城墙病害普查 探地雷达测试报告 1.工程概况 略。 2.检测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 2、《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 10013-2004 3.检测精度要求 因所测试城墙顶部存在数条横向布置的电缆管道,影响了测距轮的精度,因此缺陷病害的水平定位误差约1-1.5米;另外因为无探坑或钻孔验证城墙夯土的电磁波速度,此次数据分析的电磁波速均为0.1m/ns(经验值,比较接近于真实值),缺陷病害的垂直深度定位误差约为0.3米内。 4.检测方法 根据国内测试相关经验,检测采用探地雷达法,工作方式为连续探测。 探地雷达法(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Method)是利用探地雷达发射天线向目标体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由接收天线接收目标体的反射电磁波,探测目标体空间位置和分布的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其实际是利用目标体及周围介质的电磁波的反射特性,对目标体内部的构造和缺陷(或其他不均匀体)进行探测。 探地雷达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地下探测与混凝土建筑物无损检测的新技术,它是利用宽频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介质结构位置和分布的非破坏性的探测仪器,是目前国内外用于测量混凝土内部缺陷最先进、最便捷的仪器之一,天线屏蔽抗干扰性强,探测范围广,分辨率高,具有实时数据处理和信号增强,可进行连续透视扫描,现场实时显示二维黑白或彩色图像。探地雷达工作示意图见图1。 探地雷达通过雷达天线对隐蔽目标体进行全断面扫描的方式获得断面的垂直二维剖面图像,具体工作原理是:当雷达系统利用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

生产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工艺原则布置 实验项目名称:工艺原则布置( )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实验计划学时:学时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四种布置设计方法中最常用的工艺原则布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对于常用的工艺原则布置设计,最常用的设计方法为新建法()和改建法(),最常用的工具是从至表()。 本试验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工艺原则布置方法的基础上,使用物流仿真软件实现布置设计。 要求: . 认真学习教材第章第节 . 复习运筹学的二次分配问题 . 预先查阅遗传算法相关基本概念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电脑,软件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见附录一 五、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要求:任选思考题中的一题 . 教材方法求解,确定你的最佳布置并计算物流量大小。 . 进行建模,可以仿照附录的步骤进行,相关的图、表、文字说明全过程体现在试验报告内。 . 请考虑并回答问题:如果只知道搬运量的从至表和作业单位设施的面积,以及总面积大小,具体位置不能确定,这时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方法来进行布置设计,如何在实现?不需要你在里面建模,但是希望你考虑实现的方法和一些设想,请把这些思考内容体现在你的实验报告最后,这是体现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关键点,也是决定你的成绩的评判标准之一。 这里我们统一:假设有台设备要布置到个工作地 .作业单位到作业单位之间如果有物料交换,则二者间的搬运量为。(,…) (,…) .工作地到工作地之间搬运距离为。(,…) (,…) .总的物流量:,而工艺原则布置优劣评判的其中一个标准是。 问题回答: 、通过作业单位搬运量从至表和作业单位距离从至表运行程序得出物流相关表。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哈工程)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雷达原理姓名:班级:电子信息工程4班学号: 注:1、每个实验中各项成绩按照5分制评定,实验成绩为各项总和 2、平均成绩取各项实验平均成绩 3、折合成绩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百分比进行折合 2017年5 月

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 2017年4月5日班级电子信息工程4班姓名评分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形式。 2. 学会用仿真软件分析信号的特性。 3.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频谱特点和模糊函数。 二、实验原理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为:S=CT/2 其中S:目标距离;T: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的往返传播时间;C:光速。 三、实验参数设置 载频范围:0.5MHz 脉冲重复周期:250us 脉冲宽度:10us 幅度:1V 线性调频信号 载频范围:90MHz 脉冲重复周期:250us 脉冲宽度:10us 信号带宽:14 MHz 幅度:1V 四、实验仿真波形

0.5 1 1.5 2 x 10 -3 时间/s 幅度/v 脉冲 1.03561.03571.03581.0359 x 10 -3时间/s 幅度/v 连续波 0.5 1 1.5 2 x 10 -3 时间/s 幅度/v 脉冲调制 -4-2 024 x 10 7 01 24 频率/MHz 幅度/d B 脉冲频谱图 -4 -2 024 x 10 7 05 104 频率/MHz 幅度/d B 连续波频谱图 -4 -2 024 x 10 7 01 24 频率/MHz 幅度/d B 脉冲调制频谱图 0.5 1 1.5 2 x 10 -3 -101时间/s 幅度/v 脉冲 8.262 8.26258.263x 10 -4 -1 01时间/s 幅度/v 连续波 0.5 1 1.5 2 x 10 -3 -101时间/s 幅度/v 脉冲调制 -4-2 024x 10 7 02 44 频率/MHz 幅度/d B 脉冲频谱图 -4 -2 024x 10 7 05 104 频率/MHz 幅度/d B 连续波频谱图 -4 -2 024x 10 7 01 24 频率/MHz 幅度/d B 脉冲调制频谱图 02004006008001000 0500100015002000

完整word版标准实验报告模板.docx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 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实验箱1 示波器1 数字万用表1 交流毫伏表1 信号放生器1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 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 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 1.2.1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 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 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I B时(一般 5~ 10 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R B1U CC I E U U I C CE=U CC-I C(R C+R F1+ R E) U B R B2B U BE R B1R E R F1 电压放大倍数: A Vβ R C //R L 其中 r be= 200+26 (1+β)/I E r be(1)R F 1 输入电阻: R i= R B1 // R B2 // [r be+(1+β)R F1 ] 输出电阻: 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 12V 电源、调节R W,使 U E= 2.0V ,测量 U B、 U E、U C、 R B2值。记入表 1.2.1 。 表 1.2.1U= 2.0V E 测量值计算值U B( V)U E( V)U C( V)R B2(KΩ) U BE( V) U CE( V) I C( mA) 2.665 2.07.8530.865 5.2 2.0 根据表格测量数据,计算得到: U=U -U E =0.665V,U = U - U E =5.8V,I ≈ I = U /R =2/(1.1)=1.82mA BE B CE C CE EE 实验数据显示,Q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宜张高速隧道雷达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 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中心试验室 二○一四年十一月

根据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及合同要求,中心试验室于2014年11月5日~7日对土建2标的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质量采用地质雷达仪进行了质量抽检。 一、检测内容 根据隧道结构受力的特点,本次隧道砼衬砌质量检测采用对两侧拱腰及拱顶三条线检测,检测内容为:砼衬砌(二衬)质量、厚度及初衬后缺陷情况。 二、检测仪器设备 本次工作使用仪器设备如下: 雷达:瑞典产RAMAC/GPR地质雷达,选用500MHz屏蔽天线。 采集软件:RAMAC GroundVision V1.4.4版 1、仪器介绍 RAMAC/GPR地质雷达是一种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方法,它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电磁波的运动特点进行探测的。雷达组成及探测方法如下: 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雷达系统组成示意图 ①、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雷达系统的管理器,计算机(32位处理器)对如何测量给出详细的指令。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着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时间。 ②、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频率的电信号并由发射天线将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向地下发射,其中电磁信号主要能量集中于被研究的介质方向传播。 ③、接收机:接收机把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存贮。 ④、电源、光缆、通讯电缆、触发盒、测量轮等辅助元件。 2、雷达检测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