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DOC)

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DOC)
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DOC)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统计与数据挖掘实验作业老师:杨朝君

学生姓名:雷双群

学号:1506122283

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摘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考虑,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文将研究的是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研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到底何种关系。本文将先假设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然后进行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将采用回归、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模型等计量研究方法来对这两个变量进行研究。

关键词: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模型平稳性检验多元回归

一、引言

虽然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经济学家也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根据不同的经济体进行研究所得到的二者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学者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模型、数据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各不相同,也会导致结论不一样。所以有必要对我国的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研究。

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鲁培宏、徐明冉、马彦亭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内蒙古社会费品零售总额与生产总值的关系,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弹性分析,认为内蒙古的生产总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在长期具有稳定性,存在稳定的关系,因此,经济的快速增长,即是对社会零售商品消费的巨大支持条件。云松通过对国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认为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整关系,表明国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本文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先假设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然后对他们这种关系进行检验,之后对二者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时间序列模型,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国家统计年鉴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常住人口最终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总值。它是一个国家或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记作GDP。社会消费品零食总额,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它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记作RE。

本文分析的两个变量:GDP 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用1995年到2014年共21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本文先假设他们之间有线性关系,然后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这个模型

进行检验,如果不通过,将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其中涉及到对数据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回归等一系列方法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由于货币的相关因素,导致GDP 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值与其真实值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本文将对数据进行指数化处理,以减少异方差的问题。

三、实证研究

(一)、假设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1、作他们之间的图如下:

图3.1二者趋势图

10.0

10.511.011.512.012.513.013.5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2002年2001年2000年1999年1998年1997年1996年1995年

LNRE

LNGDP

时间

由图可知,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一致性,很有可能存在线性关系。所以接下来对他们进行线性回归。

2、二者线性回归结果如下:

图3.2 线性回归结果图

由该结果,我们发现Lnr与Lngdp之间存在高度线性关系,拟合度为0.996,显著性为零。线性表达式为:LNRE = 1.00238287893*LNGDP - 0.981334659659 但是这个结果只能说明这二者之间存在数据上面的线性关系,可能存在伪回归。所以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

3、残差分析

对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图3.3 残差平稳性检验结果

对二者线性回归之后所得到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发行t=-1.883>-2.673,也就是在显著水平位10%的水平下不平稳,所以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没有多大意义,仅仅是数学表达式上面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所以否定二者这种线性关系,对他们的关系需要采用其他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4、利用EVIEWS7.0对Lngdp与Lnre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平稳性检验结果表

检验类型ADF值显著水

临界值 Prob.* 平稳性

国内生

产总值

未差分-0.832602 10% -2.655194 0.7865 非平稳

一阶差分-2.424245 10% -2.660551 0.1494 非平稳

二阶差分-4.648676 1% -3.920350 0.0025 平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未差分-2.205762 10% -2.655194 0.2106 非平稳一阶差分-1.635958 10% -2.660551 0.4448 非平稳二阶差分-3.412922 5% -3.052169 0.0253 平稳

根据检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GDP以及RE数据都不是平稳的,经过二阶差分之后才平稳,说明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不能简单的用线性回归模

型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而是需要运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5、构建时间序列模型(VAR 模型)

利用EVIEWS7.0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得到VAR 模型为(VAR Model ):

LNRE = 1.73328265082*LNRE(-1) - 0.570935592119*LNRE(-2) - (0.52893) (0.76357) [ 3.27699] [-0.74772]

0.443053234997*LNGDP(-1) + 0.266151787114*LNGDP(-2) + 0.242288506068 (0.42288) (0.34879) [-1.04770] [ 0.76308]

( Standard errors in ( ) & t-statistics in [ ] )

其中R-squared 为 0.998241 , Adj. R-squared 为 0.997700, Prob.*

值为 0.013830,可见模型拟合度是很高的。

6、为防止伪回归, 我们需要再对残差序列e 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5

-1.0

-0.5

0.0

0.5

1.0

1.5

-1.5

-1.0-0.50.00.5 1.0 1.5

Inverse Roots of AR Characteristic Polynomial

由图可知,单位根都在单位圆内,该结果说明残差序列平稳,该模型有一定意义,也就是说二者之间在长期存在稳定的关系。

四、结论

根据以上的实证检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这种关系不能用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表示,因为他们回归之后残差不平稳。

2、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在长期存在稳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用时间序列模型可以表示为:

LNRE = 1.73328265082*LNRE(-1) - 0.570935592119*LNRE(-2) -

0.443053234997*LNGDP(-1) +0.266151787114*LNGDP(-2) + 0.242288506068。由该模型可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滞后一起的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滞后两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滞后一期的GD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滞后两期的GD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3、由模型前面的系数,我们可以知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多的与自身滞后一期和二期之间存在较强的关系,与滞后一期和二期的GDP之间也有一定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没有与它自身滞后期数据关系那么强。这个数据结果让我想到了蛛网定理里面的价格决定因素,价格很大部分取决于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这给人感觉也是一样,仿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部分取决于自身将来的数值,虽然说的不是一回事,有点类似。

4、总而言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在长期存在稳定的关系。事实也是如此。从近几年来看, 在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 全国消费品市场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五、参考文献

[1] 李心愉.应用经济统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美)蔡著.金融时间序列分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鲁培宏、徐明冉、马彦亭.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内蒙古社会费品零售总额与生产总值的关系.[N].理论探讨

[5] 云松.通过对国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N].中国学术经济论文出版社

六、致谢

2013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

2013年中国GDP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目标。 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6.1932人民币元)测算,2013年,中国名义 GDP (国内生产总值)折合91849.86亿美元。 这比上年净增95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分季度看,一季度18912.55亿美元,二季度20797.92亿美元,三季 度22529.93亿美元,四季度29702.83亿美元。 按照年平均人口计算,2013年中国大陆人均GDP (国内生产总值)为41908元,约合6767美元。 (2013年年末人口为13.6072亿,年中人口约为13.5738亿) 据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GDP增速为7.7%,超过7.5%的预期目标。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GDP平减指数同比变化1.68%。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

四季度增长7.7%。 从环比看,一季度环比增长1.5%,二季度增长1.8%,三季度增长2.2%, 四季度增长1.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 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8%。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 能耗比上年下降3.7%。 分需求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0%,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4.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是-4.4%。

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统计(1978-2007)

正文显示: 【行业】宏观综合类 【地域】中国 【时间】20071231 【参考资料】精讯数据 【统计项目】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统计(1978-2007)(可比价,上年 =100)(3697字) 【指标参数】 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统计(1978-2007)(可比价,上年=100) 年份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 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第二产 业第三产业 批发和零售业 1978 111.7 111.7 104.1 115.0 113.8 123.1 110.2 1979 107.6 107.6 106.1 108.2 107.9 108.7 106.1 1980 107.8 107.8 98.5 113.6 106.0 98.1 106.5 1981 105.2 105.2 107.0 101.9 110.4 129.5 103.9 1982 109.2 109.1 111.5 105.6 113.0 99.3 107.5

115.2 121.2 109.3 1984 115.3 115.2 112.9 114.5 119.3 124.7 113.7 1985 113.2 113.5 101.8 118.6 118.2 133.5 111.9 1986 108.5 108.8 103.3 110.2 112.0 109.4 107.2 1987 111.5 111.6 104.7 113.7 114.4 114.7 109.8 1988 111.3 111.3 102.5 114.5 113.2 111.8 109.5 1989 104.2 104.1 103.1 103.8 105.4 89.3 102.5 1990 104.1 103.8 107.3 103.2 102.3 94.7 102.3 1991 109.1 109.2 102.4 113.9 108.9 105.2 107.7 1992 114.1 114.2 104.7 121.2 112.4 110.5 112.8 1993 113.7 114.0 104.7 119.9 112.2 108.6 112.7 1994 113.1 113.1 104.0 118.4 111.1 108.2 111.8 1995 109.3 110.9 105.0 113.9 109.8 18.2 109.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分析

2005年~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 据分析 定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向消费者出售消费品和向农村出售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直接零售的总额。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 主要发现: 1、 2005年以来,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是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平均5年翻一番,平均增速超过13%。 其中,名义增速超过实际增速的年份有6年,2009年实际增速超过了名义增速。表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物价变动息息相关,我国要保持社会零售总额的健康发展,必须要稳定物价,使物价处于低而平稳的增长速度。这样就能充分挖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潜在作用使我国经济的发展由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成靠投资、出口和外贸协调拉动。 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国家进行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推行,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在08、09、10年有了明显上升,但是,受困于2011年全球经济的低迷,2011年增长速度显著下滑。告诉我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未来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努力,才能实现继续稳定发展。 2、 分地区来看总额,我国城市和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数据来看,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概是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倍左右,随后的7年时间里,我国的城市和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差距没有实际性的缩小。 从二者的增速来看,城市的增速始终都快于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但是二者的差距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另一方面,从城市和县及县以下所服务的总人口来看,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量以及增速的潜力远远都没有被激发出来。未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最大的空间还是来源于县及县以下,特别是乡村地区。 3、 分行业或者消费形态来看,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批发零售业为主导,占比70%左右;我国目前的住宿及餐饮业的占比为25%左右;其余的比重为5%。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批发零售业所占比重过高,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现状不太相符。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继续保持批发零售业的较快发展,并进一步促进餐饮及住宿业的发展,提高其所占比重。另外,还应该大力发展其余业态的零售业,使我国零售业的格局进一步优化升级。 从不同行业的增速来看,08年以前,我国的餐饮和住宿业与批发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差距相对较大,但自2009年以来,二者的差距进一步被缩小,两者实现了几乎同步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率一览 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 一年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 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 GDP 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 GDP 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国民经济核算人员在进行 GDP 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 GDP 核算数据发布前对当期 GDP 数据也严格保密。 季度 GDP 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 15 天左右完成;季度GDP 初步核实数在年度 GDP 初步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季度 GDP 最终核实数在年度 GDP 最终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国家统计局会在年初发布的《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 数据将按规定日

程发布。 GNP 是英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不计入美国的 GDP 中,而计入日本的 GDP 中。在 1991 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 GNP 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 相对于 GNP 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 (或地区) 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GDP 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要问一个国家 (或地区) 的经济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自然就是要计算这个国家 (或地区) 所取得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为能把所有产品与服务的数量用一个数字来表达,经济学家想到了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这一数字。因为所有商品或服务都有价格,可以用价格来叠加。譬如:一杯饮料是 5 元钱,理一次发是 10 元钱,等等。不过,同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会变化。譬如:一台21 英寸彩电的市价,两年前也许是 3000 元,现在可能只要 1500 元。如果单从货币数量来看是减少了一半,但从实物的效果来看,仍然还是一台 21 英寸彩电。所以,我们在利用商品的价格来计算其数量的变化时,还必须考虑到价格变化因素即物价变化水平,并做出相应调整。 按此原理,如果要比较一个人今年的经济生活水平相对去年的变化情况,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出他去年全年收入多少 (假定为 2 万元),然后,计算他今年全年收入是多少 (比如是 2.4 万元),再计算出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变化了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对1989-2005年我国人口总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职工工资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针对这种经济现象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进而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

以修正。最后,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得出结论,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多因素分析模型计量经济学检验 一.引言 2006 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总体看,消费品市场发展面临较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一是2006 年继续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仍然较强,为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国家进一步重视扩大消费的作用。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经济工作的重点将突出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三是居民收入水平将随着经济增长而稳步提高,特别是中央确定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提高最低生活保障、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失业人员补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公务员工资、全面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直接补贴、增加义务教育投入等政策措施,将促进城乡居民增加收入,改善消费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四是国家进一步重视流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流通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将逐步显现,为完善消费设施、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开拓农村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随着国家对市场秩序整顿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商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有利于居民消费信心的提升;六是世界经济发展仍处于平稳增长周期,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 年世界经济将保持4.3%的快速增长,世界贸易也将增长7.3%;跨国投资开始回升;原油等原材料价格将呈稳中下降趋势,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平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这个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情况,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包括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不包括住房)和售给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用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项重要、敏感的政府统计。定期发布的消费品零售统计资料,常常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关注,间或还会引发一些疑义和争议。为了有利于把问题搞清楚,需要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多方面逐一进行剖析,找出影响其增长变化的各种因素,然后再加以判断。 二.变量的选取及分析 1.人口数量。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八十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逐年递减,但平均每年仍有1000多万人出生。这些新生人口要吃、要穿、要用,这就必然要与零售市场发生关系。人口越多,消费支出也越多,预计应该为正相关的关系。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借此来说明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水平越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一、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 从总体看,社消零总额任务完成好,增幅低。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亿元(上报数为10.88亿元,增速达17.7%),占目标任务39.6亿元的25.7%,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超时序进度 0.7%,完成进度居全市第一;累比增长10.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 2.5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城镇好于农村。1-3月,城镇实现8.01亿元,占比78.7%,累比增长7.6%,乡村实现2.17亿元,仅占21.3%。 从行业看,零售增幅放缓。1-3月,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实现0.73亿元、8.51亿元、0.0053亿元、0.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10%、9.5%、60.1%、15.2%。零售总量大,增速放缓仅为9.5%,直接影响了社消零整体增速。 从企业看,限上好于限下。本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2亿元,占比45.2%,累比增长61.9%,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27.5%、59.5%、18.9%、86.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36亿元,累比增长0.4%。,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0.0%、-22.6%、20.0%、14.4%。 二、一季度商务经济运行特点

(一)限上部分增速实现重大突破。一季度,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77亿元,去年同期1.87亿元(由于4家企业退出,自然减少5902.4万元)增长48.1%,增速迅速飙升。 (二)乡村限上销售额增幅明显。4家乡村企业新加入统计联网直报(净增578万元),使得乡村销售总额大幅增加,增速明显提升(达192.6%)。 (三)、限上餐饮业转型见成效。今年,酒店、酒店、下调经营策略,面向大众消费,扩大餐饮经营规模,取得了明显效果,加之,两家餐饮企业新加入联网直报,大力提高了餐饮销售额,助推了餐饮增长速度(达53%),扭转了限上餐饮业负增长的局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企业规模小,支撑乏力。全县共41家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只有3家,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缺少增长点,对社消零总额的贡献低。同时,部分企业实力弱,经营效益参差不齐,其中XX年3月以后新增限上非批发企业19家(占34家的56%),营业额超过限额标准幅度不大,今年1-3月销售收入仅8567.9万元(占限上总额的30%),对社消零贡献不足,形成了社消零总额偏低的局面。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总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2%。 二是受政策影响大,转型困难。部分限上企业因不同原因导致经营规模萎缩,甚至歇业、关闭(已在3月退出了限上企业序列),导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影响因素的实证 分析 摘要: 本文以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为基础,引入能源消费、就业人数、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外商直接投资(FDI)等解释变量,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些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利用从1985到2001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各因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及其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提出观点。 关键词: GDP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Eviews 一、问题提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人们探索和争论的热点,根据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国民收入核算的经典理论,我们建立以GDP为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引入能源消费、就业人数、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解释变量,对GDP的影响因素作实证分析,试图揭示这几个解释变量对GDP的影响程度。 二、样本数据选取及模型设定: 回归模型设立如下: Y=β0+β1X1 +β2X2+β3X3+β4 X4 +β5X5+β6X6+U Y--------国内生产总值GDP X1-----能源消费 X2-----就业人数 X3-----居民消费水平 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X5-----进出口贸易总额 X6-----外商直接投资(FDI) U------随机扰动项 β1、β2、β3、β4、β5、β6为待估参数。 变量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具体数据(现价计算)见表一: 表1: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三、参数的初步估计与检验 将第一个模型的样本导入Eviews软件进行OLS估计,得到输出结果如下:表2:

中国GDP浅析

中国GDP分析 摘要: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一国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GDP的结构对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政策制定有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GDP结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GDP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每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 一、近年来我国GDP情况简介。 近年来,中国GDP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所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出口导向、投资主导、粗放式发展亟待转型、人口红利难以持续、GDP至上矛盾突出等结构性软肋,我们也应有清醒认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数据,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我们更要关心人均GDP数据,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当然,不妄自尊大,却也不必过于菲薄。“GDP第二”怎么说都有积

极意义,特别是在全国上下理性冷静的背景下。不管怎样,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上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来说, 中国经济是靠大量廉价劳动力、积极引进外资成功的,现在中国能否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是关键。同时,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房产泡沫等问题也困扰着中国,人民币汇率、全球变暖等,也需要中国担负起大国应有的责任。下面从一些具体数据来认识中国的GDP 。 表 1 表 2 由以表 2 可以直观地看出,2006年到2011年,我国的GDP 一直持续增长,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 季度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绝对值(亿元) 绝对值(亿元) 绝对值(亿元) 绝对值(亿元) 2006年 216314 24040 103720 88555 2007年 265810 28627 125831 111352 2008年 314045 33702 149003 131340 2009年 340903 35226 157639 148038 2010年 401512.8 40533.6 187383.2 173596 2011年 471564 47712 220592 203260 2012年 519322 231622 231624 231626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定量分析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联系紧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大小显示着生活质量的高低,我们得到1978年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数据,来分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影响程度。 一、首先来检验序列社会消费品零售额y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的平稳性,对序列作单位根ADF检验: X序列: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4.002313 0.0052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724070 5% level -2.986225 10% level -2.632604 Y序列: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3.161880 0.0347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724070 5% level -2.986225 10% level -2.632604 结果显示,非平稳序列X、Y都在二阶差分后作单位根ADF检验,检验的P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即二阶差分后为平稳序列。 二、对二阶差分后的平稳序列做自相关图,结果如下:

X序列 Y序列 二阶差分后的平稳序列都是白噪声序列,不能对此序列单独进行建模拟合。因为X与Y都在二阶差分后平稳,所以X与Y是二阶单整序列,可以认为X与Y是协整的。 (1)对二者建立回归模型:

得到回归模型: t y =-376.6917+0.491227t x +t 模型系数检验通过(P<0.05),再对模型进行残差检验: 结果显示,残差是白噪声序列,所以该模型无效。 (2)考虑到Y 可能还与X 的前一期和Y 的前一期有关,再做回归模型:

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DOC)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统计与数据挖掘实验作业老师:杨朝君 学生姓名:雷双群 学号:1506122283

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摘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考虑,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文将研究的是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研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到底何种关系。本文将先假设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然后进行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将采用回归、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模型等计量研究方法来对这两个变量进行研究。 关键词: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模型平稳性检验多元回归 一、引言 虽然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经济学家也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根据不同的经济体进行研究所得到的二者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学者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模型、数据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各不相同,也会导致结论不一样。所以有必要对我国的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研究。 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鲁培宏、徐明冉、马彦亭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内蒙古社会费品零售总额与生产总值的关系,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弹性分析,认为内蒙古的生产总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在长期具有稳定性,存在稳定的关系,因此,经济的快速增长,即是对社会零售商品消费的巨大支持条件。云松通过对国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认为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整关系,表明国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本文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先假设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然后对他们这种关系进行检验,之后对二者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时间序列模型,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国家统计年鉴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常住人口最终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总值。它是一个国家或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记作GDP。社会消费品零食总额,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它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记作RE。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证分析

目录 Ⅰ. 摘要 (2) 关键词 (2) Ⅱ. 正 文 (2) 1. 序 言 (2) 2. 模型设 定…………………………………………………………… 3. 参数可能…………………………………………………………… 4. 检验修 正…………………………………………………………… 经济意义检验…………………………………………………… 统计意义检验……………………………………………………

计量经济学检验………………………………………………… 多重共线性检验……………………………………………… 相关系数检验……………………………………………… 逐步回归修正……………………………………………… 异方差性检验………………………………………………… 异方差检验………………………………………………… 模型修正…………………………………………………… 序列相关性检验……………………………………………… GB 检验…………………………………………………… 模型修正…………………………………………………… 模型预测检验…………………………………………………… 模型确认…………………………………………………………… 5. 模型评价……………………………………………………………… 6. 政策建议……………………………………………………………… 7. 参考文献………………………………………………………………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要紧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阻碍我国自1990年至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要紧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我国特定国情选取了六个阻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要紧因素,并对其时刻序列分析,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利用OLS方法进行参数可能并进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四大检验。经济意义检验中,发觉储蓄总额前参数不符合经济理论常识,并在后面的工作中得到了修正;计量经济学检验中,发觉初建模型具有多重共线性,采纳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消除了多重共线性;在异方差性检验中,发觉模型具有异方差性,采纳对数变换法进行修正,消除了异方差性;利用GB检验法发觉模型随机干扰项存在2阶序列自相关性,采纳广义差分变换法修正模型,消除了模型序列相关性;利用2010年数据,模型通过了经济预测检验,并确定了最终模型,得出结论:进出口额、职工工资总额和上期国内生产总值对国内生产总值有专门大阻碍。最后,进行了模型评价并结合模型及我国国情给出了相应的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额职工工资总额经济意义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时刻序列多元线性回归 OLS方法逐步回归法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对数变换法 GB检验法序列自相关性广义差分变换法经济预测检验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报告

我国国生产总值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全世界震惊的巨大成就,持续25年年均增长率超过9%,经济总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四。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更是高达10%。因此,许多专家学者指出,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好的。由此可见,GDP作为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它的总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其结构可反映社会生产与使用,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宏观经济效益,对于经济研究、经济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1982—2011年国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存款年底、财政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货物进出口总额的相关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国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因素作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表1为由《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得到的1982-2011年的有关数据。 表11982—2011年国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数据 1983 5962.65 572.61366.95 102860.1 1984 7208.05 776.621642.86 102.71201.00 1985 9016.04 1622.60 2004.82 109.32066.70 1986 10275.18 1471.45 2122.01 106.52580.40 1987 12058.62 2067.60 2199.35 107.33084.20 1988 15042.82 2659.16 2357.24 118.83821.80 1989 16992.32 5196.40 2664.90 209.94155.9 1990 18667.82 7119.60 2937.10 216.45560.1 1991 21781.50 9244.90 3149.48 223.87225.8 1992 26923.48 11757.30 3483.37 238.19119.6 1993 35333.92 15203.50 4348.95 273.111271 1994 48197.86 21518.80 5218.10 33920381.9 1995 60793.73 29662.30 6242.20 396.923499.9 1996 71176.59 38520.80 7407.99 429.924133.8 1997 78973.03 46279.80 8651.14 441.926967.2 1998 84402.28 53407.47 9875.95 438.426849.7 1999 89677.05 59621.83 11444.08 432.229896.2 2000 99214.55 64332.38 13395.23 43439273.2 2001 109655.17 73762.43 16386.04 43742183.6

2017年1-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分析

2017年1-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分析2017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7409亿元,增长6.7%。 2017年1-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0613亿元,增长8.1%。 2017年1-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商品零售中,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6417亿元,同比增长6.8%。 1-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0861亿元,同比增长8.2%。 2017年1-12月中国商品零售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 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8.6%、20.3%和30.8%。 1-12月份,在中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市场中,汽车的零售总额达到42222亿元,占比达32.09%。紧随其后的是石油及制品和粮油食品类,零售总额分别占全国商品零售市场的12.34%和10.7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零售行业分析和市场预测咨询报告》指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零售业的发展势头较为良好,其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而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模式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渡阶段,未来线上线下将实现更深层次的良性联动并逐步转变为全行业发展的共识和方向。同时,根据国家的产业规划,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将会基本形成城乡协调、区域协同、国内外有效衔接的商贸物流网络,商贸物流成本明显下降,批发零售企业物流费用率降低到7%左右,批发零售业迎来利好。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 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中商行业研究方法 中商拥有10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Askci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 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先探讨该数据源的合法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中国海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社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运行情况分析

二〇一一年一季度XXX区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运行情况分析 一、总体运行情况 2011年我区社会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一季度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完成XXX亿元,同比增长XXX%;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XXX亿元,同比增长XXX%。从全市范围看,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XXX个百分点,增幅并列五城区第一位,但总量仍与其他中心城区差距较大,排名中心城区末位。 二、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的特点 (一)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增长迅速,比重大幅提升。2011年一季度,我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积极部署服务业清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止4月20日,共新清理服务业新增单位510家,其中:法人企业新增120家、个体户新增390家;510家新增单位中,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有418家。新增限上企业一季度累计实现销售额23.15亿元,零售额达19.63亿元,占XXX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50%,XXX区限上单位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原来的31.2%提高到了78.4%。由于新增单位的拉动作用,XXX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幅达到18.0%,超出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与锦江区,青羊区并列五城区第一位。 (二)批发零售业继续占据我区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的主导地位, 住宿餐饮业消费增速迅猛。从行业划分角度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14.9%,占全区社会零售额比重达86.8%,各大餐饮企业顺应形势发展,创新经营品牌,转变经营方式,在喜庆婚宴、谢师宴、休闲餐饮、春节年夜饭等方面大做文章,极大地丰富了餐饮市场,一季度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43.3%,成为我区消费持续增长的新生动力,增幅处于行业之首。 (三)全区消费市场热点明显。据统计数据分析,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XXXX亿元,其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XXX亿元,同比增长17.0%,仍占据我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消费品市场主导地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17.6%,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2.4%,比重逐步加大。与去年同期相比,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XXX 亿元,增幅达213.9%,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增幅达96.9%,成为我区一季度商品消费热点。 (四)假日、节会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前集中消费明显,这些节假日为消费者提供了充足的购物时间和消费气氛,节假日休闲娱乐消费逐渐成为居民新的消费时尚。春节期间我区商贸企业销售火爆,销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的范围及基本方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 的范围及基本方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总和。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 1、售给城乡居民作为生活用的商品及修建房屋用的建筑材料; 2、售给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学生)食堂(不论是否对外营业)的各种食品、燃料、餐具、炊具和清洁卫生工具。包括企业、单位直接售给本单位职工和职工食堂的自己所生产的产品; 3、售给部队干部、战士生活用的粮食、副食品、衣着品、日用品、燃料; 4、售给来华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消费品; 5、售给社会集团的办公用品、文化用品、奖品、礼品、公共非生产经营用品、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售给学校的教学用品和文体用品。 6、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自费购买或从公费(或社会统筹)医疗经费中开支购买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及医疗用品(在

医药经营和生产企业向居民、社会集团和各类各级医院、诊所售出时统计,医疗单位向病人售出不统计)。 7、报社、出版社直接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报纸、图书、杂志,集邮公司(包括邮局集邮专柜)出售的新、旧(盖销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首日封、集邮册、集邮工具等 8、旧货寄售商店(信托商店)自购、自销部分的消费品零售额; 9、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站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煤气灶具和灌装液化石油气;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 1、城市建设、房地产企业和各企业单位售给城乡居民生活用的商品房和“房改房”; 2、不属于商品流转活动的营业收入。如:公共事业、服务业和文化事业的营业收入;邮电局出售的用于邮政通讯的邮票(包括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汇款单、包裹单、电报稿纸的收入; 3、未纳入社会商品流转统计范围的商品买卖。如:农民之间相互买卖的商品;农民在商品交易市场外向城市居民出售的商品;城市居民之间相互转让出售的生活用品;制造业的企业(单位)未通过门市部、商品交易市场内的直销点(不包括制药厂、牛奶场)向居民出售的商品;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今年一季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商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社消零总额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现汇报如下:一、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从总体看,社消零总额任务完成好,增幅低。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亿元(上报数为10.88亿元,增速达17.7%),占目标任务39.6亿元的25.7%,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超时序进度0.7%,完成进度居全市第一;累比增长10.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2.5个百分点。从区域看,城镇好于农村。1-3月,城镇实现8.01亿元,占比78.7%,累比增长7.6%,乡村实现2.17亿元,仅占21.3%。从行业看,零售增幅放缓。1-3月,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实现0.73亿元、8.51亿元、0.0053亿元、0.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10%、9.5%、60.1%、15.2%。零售总量大,增速放缓仅为9.5%,直接影响了社消零整体增速。从企业看,限上好于限下。本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2亿元,占比45.2%,累比增长61.9%,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27.5%、59.5%、18.9%、86.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36亿元,累比增长0.4%。,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0.0%、-22.6%、20.0%、14.4%。二、一季度商务经济运行特点(一)限上部分增速实现重大突破。一季度,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77亿元,去年同期1.87亿元(由于4家企业退出,自然减少5902.4万元)增长48.1%,增速迅 1 /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今年一季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商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社消零总额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现汇报如下: (一)、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 从总体看,社消零总额任务完成好,增幅低。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亿元(上报数为10.88亿元,增速达17.7%),占目标任务39.6亿元的2 5.7%,高于全市 3.5个百分点,超时序进度0.7%,完成进度居全市第一;累比增长10.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 2.5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城镇好于农村。1-3月,城镇实现8.01亿元,占比78.7%,累比增长7.6%,乡村实现 2.17亿元,仅占2 1.3%。 从行业看,零售增幅放缓。1-3月,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实现0.73亿元、8.51亿元、0.0053亿元、0.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10%、9.5%、60.1%、1 5.2%。零售总量大,增速放缓仅为9.5%,直接影响了社消零整体增

速。 从企业看,限上好于限下。本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 1.12亿元,占比4 5.2%,累比增长6 1.9%,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27.5%、59.5%、18.9%、8 6.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 1.36亿元,累比增长0.4%。,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0.0%、-2 2.6%、20.0%、1 4.4%。 (二)、一季度商务经济运行特点 (一)限上部分增速实现重大突破。一季度,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77亿元,去年同期 1.87亿元(由于4家企业退出,自然减少590 2.4万元)增长48.1%,增速迅速飙升。 (二)乡村限上销售额增幅明显。4家乡村企业新加入统计联网直报(净增578万元),使得乡村销售总额大幅增加,增速明显提升(达19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