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记录单

《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记录单

《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记录单

实验时间:2011年5月20日第小组记录员:

《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记录单

实验时间:2011年5月20日第小组记录员:

《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记录单

实验时间:2011年5月20日第小组记录员:

《磁铁的两极》科学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科学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科学教学反思《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 是在学生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 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 课文安排了个观察实验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可转动的磁铁,从而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极北极的概念。 第二个活动则自主开展实验探究进一步研究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规律。 第三个活动是玩磁铁小车的游戏,是运用同极相斥的性质开展的活动。 个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活动虽难度不大,但要在分钟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反复多次实验,记录多次实验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事实,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还是要花点心思的。 于是怎样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成了我这节课的主攻目标。 围绕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

了学生的实验时间,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严谨而有序地完成了三个观察实验活动以及多次实验的记录,并通过整理发现了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学生情绪饱满,参与积极,人人动手,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都得以完成和实现。 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本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 精心设计环节,科学分配时间。 本节课活动多,每个活动就算是最简短也不能少与分钟,何况学生在活动后还要整理事实完成记录,然后互相交流,才能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能保证,那么活动就变成了过场,达不到效果。 为了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把不是活动的环节尽量地简单明了,不搞花架子。 如在教学引入中我就从上一节课的学习开始,既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时间很短,就那么-分钟,而且节省了时间。 明确实验要求,方法指导到位。 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学生的实验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明确每个人做什么,使活动能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取得实效。 如:在观察转动的磁铁前,我边演示边告诉学生:小组内每人转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重点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 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 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 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 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 实验步骤: 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 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目的: 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改变用力方向 (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 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 四、实验名称:滑轮组 实验目标: 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 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磁铁的两极教案

【课题】《磁铁的两极》作课教师: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花山镇中心学校房玉花【教材背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三课《磁铁的两极》 【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三课。磁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对于磁铁学生已有初浅的、零散的认识。本单元从交流磁铁知识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磁铁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是密切联系的。本课意在启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上磁力的强弱,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了解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在设计、操作、分析磁铁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培养积极缜密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根据现有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研究磁铁不同位置磁性强弱的问题。 2、通过实验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3、感受磁极间的吸引或排斥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到磁铁不同位置的磁力是不一样的,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2、了解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而且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小条形磁铁(2个),大条形磁铁(1个),1角硬币(6枚),棉线,卫生筷(1双)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1角硬币、大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 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 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 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实验结论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及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2个条形磁铁(用白纸包住),回形针若干、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大螺帽,小螺帽,条形磁铁,环形磁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磁力。 T:同学们,你们见过飞起来的列车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ppt 出示磁悬浮列车视频)。你们认识这种新型列车吗?谁来说一说? S:磁悬浮列车。 T:磁悬浮列车为什么能悬浮在空中行驶呢?谁来说一说你对磁悬浮列车的了解? S:磁悬浮列车上有磁铁,利用磁铁的磁性列车就能飞起来。 ……

T:哦,原来磁悬浮列车的奥秘是磁铁呀。那具体利用的磁铁的什么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索磁铁的奥秘。 二、设计实验,比较条形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 1、游戏导出,提出问题: T: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吧。桌上放着两块大小不同的磁铁。请你用小磁铁把大螺帽吸离桌面。 S:不行,吸不起来。T:那试一试用大磁铁能吸起来吗?学生试。S:能。 T:通过刚才的小游戏你知道了什么。 S:不同的磁铁磁力大小不同。(你真善于总结。) T:那么同一块磁铁的不同地方磁力大小一样吗?我们以条形磁铁为例。 S:不一样S:一样 2、设计实验方法 T:你能想到用什么办法来比较条形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呢?请你用桌上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实验方法。 T:老师再把同学们说的实验要点总结一下:(PPT) (1)把磁铁从左到右分分成五部分。 (2)用磁铁的五个不同部位分别去吸回形针。 (3)把每个部位吸住的回形针的数量记录在记录纸上。 在实验中还有几点需要同学们注意:(PPT) (1)各部分分开测试,一个点做完后,记录员马上记录,再做第二个点,依次往下。 (2)吸引方法要相同,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可在一个点上重复实验几次,以便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4)在实验中,同学之间比一比哪组的合作能力好,能快、静、齐地完成实验,提前完成的小组思考怎样清楚的交流汇报给同学听。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5—8分钟) 4、汇报:T:哪一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 实验内容 1: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内容 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内容 4 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 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内容 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 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定滑轮不能省力。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实验结论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定滑轮不能省力。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磁铁的两极

《磁铁的两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能设计实验并选择最佳实验,研究磁铁不同位置磁性强弱的问题。 2.通过实验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3.感受磁极间的吸引或排斥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到磁铁不同位置的磁力是不一样的,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2.了解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而且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小条形磁铁(2个),大条形磁铁(1个),回形针,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铁珠(1枚)、大条形磁铁、课件 一、情景导入: 1、(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条形磁铁)?还记得磁铁有什么本领吗?再看老师这有一颗小钢珠,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 2、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小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边滚) 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那你们猜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强? 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毛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验证我们的猜测还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为了更好地实验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回形针,想一想借用回形针可以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呢? 2.同学们可以小组内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3.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能得出准确的数据的科学实验是最有说服力的。(引导学生确定实验方案)刚才同学们说到了比较磁铁各部分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2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4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杠杆平衡实验 班级: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杠杆平衡实验 实验器材:杠杆尺、铁架台、钩码 我的猜想: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我这样做: 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 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 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4.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做三次实验 5.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观察到得现象或测量结果: 1.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 也不费力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注意不要把钩码乱丢乱放,不要砸伤。

实验名称:杠杆和轮轴 实验器材:螺丝刀每组一把、扳手每组一把。 我的猜想:杠杆和轮轴都能省力 我这样做:1.选几名力气小的同学握螺丝刀的刀柄旋转,力气大得同学握住螺丝刀的刀杆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看谁能取得胜利。2让全班力量悬殊的学生进行游戏,再让同桌的学生试一试,让大家都当一回“大力士”。 3.整理桌面 观察到的现象或者测量结果:使用轮轴和杠杆可以省力,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越粗,越省力。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使用螺丝刀小心,在相互比赛时注意安全

实验:研究吊车上的“轮子” 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线绳、钩码、测力计 我的猜想:滑轮可以省力 我这样做: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测力计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2.按要求组装定滑轮,在线绳一端挂两个钩码重1N,在线绳另一端拉动 线绳,用测力计向下匀速拉动,测得拉力为1N 3.测出两个钩码加滑轮重量,为1.1N 4.按要求组装动滑轮,向上拉动线绳,滑轮随重物一起上升,用测力计向 上拉动,提起重物加滑轮0.55N的力 5.按要求组装滑轮组,向下拉动线绳可将重物提起,用测力计向下拉,提 起重物加滑轮用了0.55N的力 6.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 1.定滑轮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不省力 2.动滑轮省力,不可以改变运动方向 3.滑轮组既省力,又可以改变运动方向 我的得与失: 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要归零

磁铁的两极教案

磁铁的两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猜想、假设性解释。 2、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最后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 1、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铁不同位置磁性强弱的问题。 2、通过实验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3、感受磁极间的吸引或排斥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到磁铁不同位置的磁力是不一样的,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2、了解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而且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准备】 | 为小组准备:大条形磁铁、细线、回形针、大头针、没有标识的磁铁。 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吗(生:磁铁)这是一块条形磁铁,谁能说说条形磁铁有什么性质你说。

生:磁铁能吸铁 师:所有的磁铁都能吸铁,这叫磁铁的磁性。它还能怎样吸铁(生:它还能隔物吸铁)真棒!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关于磁铁的知识。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一)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条形磁铁磁力的强弱 同学们来看(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块条形磁铁)在这块磁铁上不同的地方,它的磁力大小一样吗比如说,在这五个地方(手指五点)选五个点分别叫做ABCDE,你们说这五个地方磁力大小一样吗有的同学点头,有的同学摇头,如果不一样,哪个磁力哪个磁力小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是吧同学们看(出示记录单课件),这是一张报告单,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我的猜测”这块条形磁铁下边这个方格里,可以用强、弱等方法,只要自己明白就可以。(小组活动) 】 教师分别展示学生的猜测记录单。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刚才我们的想法都是自己的什么呀(生:猜测)是我们的猜测(板书:猜测),如果要想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生:试一试)做实验试一试。你现在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在同一块磁铁上不同的地方磁力大小是不是一样如果不一样,哪儿强哪儿弱呢谁来设计一个实验试一下 2、汇报交流。 生:先拿一块磁铁来试一试。 师:怎么试呢(学生到讲台上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在磁铁上放一块铁

初中物理实验通知单记录单八年级上全部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单录教实验学 记 实验有趣有用的物演示或分演学物填写时题

演实验演示或分有趣有用的物实验课节实验时节授实验分组八年实验班八年教归领实验仪器仪器、材料或药品名规酒精烧瓶,试管夹,烧杯,放大镜,发电数数材料或漏斗,乒乓圆烧试管 500ml烧实验情放大发电建议烧瓶不倒更安细节提 酒精仪器损漏及处理乒乓备仪器质实验教情况及(签名进意见实验教学记录单实验教师备注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签名) 分组演示 或分组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实验课题实验通知单节课第实验时间 日月

1 / 17

授学八实验班八年分组实验班教实验仪器归领0-100c刻度尺0-40c仪器、材料或药品名规材料或数数电子停0-40cm刻度 0-100cm刻度实验情0.01s电子停 注意分析木制刻度尺的放置方细节提 仪器损及处理 仪器质备情况及进意实验教实验教备(签名(签名)单录学记验实教单通实验知日月年填写时间学科物理日月填写时间:物理学科年 分组演示或分组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课题 长度与时间的测

演示或分组实验课题分组量节课日实验时间第月 节课日实验时间第月学生分组授课实验班级八年级师教数 数2 / 17 木实验仪器 木板、小车、电子停表、刻度尺,木材料或小电子停实验情刻度 全程不是木板长细节提注意路程的判确定参木仪器损及处理备仪器质情况及进意实验教(签名实

验教备(签名)单记录实验教学 单通知实验日月填写时间年学科物理 演示日年月填写时间:学科物理实验课题声音的传 播演示或分组 演示或分组实验课题分组测量平均速度节课第月日实验时间 节课日第实验时间月课授分学生组实验班级八年级数教数 师授课学生分组实验班级八年级实验仪器、教师数数 音叉、轻质小球,闹钟,真空罩,抽气机材料或药领出归还仪器、材料或药品名称规格单位品数量数量3 / 17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磁铁的两极》为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对于磁铁,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有两级,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在执教过程中,教室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去发现问题、提出对问题的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特别是实验课比较感兴趣。对于磁铁,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他们善于思考、善于想象、善于探究、善于合作,如能科学的引导,他们定能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设计理念: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营造课堂探究学习的氛围。本课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做出猜测、设计实验、动手验证、获得知识。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师适时指导,把握好实验的细节和注意点,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效,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重视学习的过程,加强探究中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敢说,敢想,敢做,促进思维发展。 五、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

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3个

五年级下册第2课撬棍的学问 杠杆的作用实验报告 五年级班实验人:年月日星期材料和工具:力与机械实验盒、杠杆尺、支架、钩码等。 我的猜想:杠杆的作用。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一:认识杠杆画出杠杆简图,并标出杠杆上的三个点。 实验二: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我们发现的规律:。

五年级下册第3课轮子的妙用 轮轴的作用实验报告 五年级班实验人:年月日星期 材料和工具:螺丝刀、扳手、铁架台、力与机械实验盒、轮轴实验装置、钩码、滑轮、细绳、啤酒瓶子、测力计、橡皮筋等。 我的猜想:轮轴的作用是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并组装轮轴; 2、轮轴的作用。 方法l:将2个钩码挂在皮筋秤上,观察皮筋伸长的长度。在轴上挂2个钩码,把轮线绳下端系在皮筋秤钩上,手握皮筋秤向下拉动轮子,观察皮筋秤上皮筋伸长的长度。在轮的线绳上挂2个钩码,轴的线绳上挂皮筋秤,再做上述实验,观察皮筋伸长的长度。 方法2:找班上一个力气大的同学,握住瓶口部分再找一个力气小的同学,握住瓶底部分。让两人同时向相反的方向拧,看瓶向哪个方向转。(必须注意安全) 实验结论:根的作用

五年级下册第4课斜坡的科学 斜面的作用实验报告 五年级班实验人:年月日星期 材料和工具:测力计、木板3块(30厘米、35厘米、40厘米)、木块(20厘米)、积木、重物、木辊、彩色硬板纸、细绳等。 我的猜想:斜面的作用是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斜面; 2、研究斜面的作用: A用测力计竖直将木辊拉起,观察测力计指针的位置; B通过测力计沿30厘米的木板搭成的斜面将木辊或木块拉起,观察测力计指针的位置; C通过测力计沿35厘米的木板搭成的斜面将木辊或木块拉起,观察测力计指针的位置; D通过测力计沿40厘米的木板搭成的斜面将木辊或木块拉起,观察测力计指针的位置; 实验结论:斜面有的作用。

最新磁铁的两极教案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版本:教科版) 任教老师:袁家河小学祁成会 【教材分析】《磁铁的两极》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课。对于磁铁,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执教过程中,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以“玩”为线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得出问题,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等。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以解决探究过程中疑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铁架台、大条磁铁、未标识条形磁铁、回形针、钢珠、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魔术激趣,复习导入 1.教师表演魔术《火把玫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教师表演魔术《心灵螺丝》引出磁铁,激发学生兴趣 3.大屏幕出示:条形磁铁和U型磁铁。 (1)问:你认识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2)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探究“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猜一猜 (1)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钢珠,你知道会发生什么现象吗? (2)学生以抢答的方式举手汇报猜想结果。 (3)教师展开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发现小钢球向某一端跑……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不一样;磁铁两边的磁力大,中间磁力弱…… 2.质疑:那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是怎样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选用条形磁铁。(板书:课题磁铁) 3.这只是大家的猜测。科学知识能用这样的猜测就行了吗?还需要什么?(实验来证明)

《拱形的力量》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港口中心小学杨晓芬 ●教学目标: 1、认识拱形结构,知道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比横梁要强。 2、能根据实验观察发现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再根据拱形的受力状况,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并付之于实践探究。 3、能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地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关于拱形的问题。 4、能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小事物蕴含着大道理,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教学重点: 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能根据拱形的形变来分析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准备(按12组算): 学生:拱纸3条、垫圈30个、实验记录单、螺帽若干个、粗笔1支 教师:拱纸10条、平纸3条、垫圈30个、实验记录单、螺帽25个、粗笔3支、教鞭、课件、演示台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样夏天我们都爱吃的水果,(投影“西瓜”图片),什么? 2、上课前,我们先来分享这又甜又脆的西瓜吧!(演示“西瓜切成两半”),(演示“西瓜切成一块一块”)来!张大嘴巴一起吃。 3、(演示“西瓜取掉瓜肉”)阿呜!阿呜!吃完了西瓜肉,留下了一个什么形状? 4、对了,这是一个用西瓜皮做成的科学探究的模型———拱形。(板书:拱形) 一、谈话引入 1、师:刚才我们从西瓜说到了拱形,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拱形的结构,请看(投影图片),对于拱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生说。 3、师:综合大家的问题,主要的疑惑是我们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拱形结构,拱形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从“拱形的力量”上去找找答案。 4、出示课题:拱形的力量。 二、平纸与拱纸承重能力的比较 1、师:要了解拱形的力量有多大,我们不妨拿一张拱纸和一张平纸来做个比较,(出示拱纸、平纸) 2、师:(1)这两张纸的材料和大小都一样,跨度都是12厘米,现在如果在纸的中间轻轻地放垫片(出示垫片),你们估计一下哪张纸的承重能力强一些? (2)检验一下,以碰到这个面为标准。请数好。(师演示,板书:)

磁铁的两极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教材分析 (一)背景和目标 任何磁铁都有两个磁性最强的地方,人们称作磁极。磁铁的两个磁极是不相同的,最直观的不同就是一极指南,一极指北,人们分别称作南极和北极。两个磁极靠近时,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研究磁铁,除了认识磁铁能吸铁外,还应当认识这些磁铁的基本性质。 学生在玩磁铁和做磁铁实验时,已经模糊地感觉到磁铁有两个地方磁力最强,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在用磁极部位去吸引铁的物体。在此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做实验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确实有两个地方磁力最强,这就是磁铁的两个磁极。有的学生曾把两个磁铁相互靠近,他们发现两个磁铁有时会往一块吸引,有时相互推开,并为此感到迷惑。本课让学生经历或者再经历这样的过程,并且尝试着寻找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 本课使用了“磁力”一词,但没有给它下定义。我们希望学生在本节课及本单元具体的学习情景中,逐步领会到它的含义是指磁铁和铁,磁铁和磁铁之间的作用力。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会进一步知道“磁力”还包括磁体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本单元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用“磁力”进行表述就可以了。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研究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研究这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教科书用较大的条形磁铁做实验,测量其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通过数据的比较认识磁极的存在。这种方法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两个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活动,学生会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教科书采用没有标明磁极名的磁铁,意在让学生自己尝试想办法弄清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个活动将延续到下一课继续进行。 科学概念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 磁铁有两个磁极。 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 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 (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的开始设置了一个问题情景: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钢珠,小钢珠总是被吸到磁铁的一端,就是用手把小钢珠放在磁铁中间,它也会很容易滚到这端或那端,而吸在两端的小钢珠再不会滚到中间去。“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根据这样的现象,他们一般会做出磁铁两端磁力可能大些的猜想。下一步就是想办法检验这个猜想了。 第一部分: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目录: 1、自制电磁铁 2、电磁铁性质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4、电磁体的磁极 5、探究太阳、影子与气温的关系 6、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7、认识使用显微镜 8、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实验一、自制电磁铁 实验准备:绝缘导线(约1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等。 实验过程: 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制作要领: ⑴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⑵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⑶两头要留有适当的引线。 制作完电磁铁,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 3.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 4、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的构造,它可以分成几部分? 5、学生观察后回答。 6、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的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

7、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中搞好记录。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二、电磁铁性质 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实验过程: 1.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你能想到哪些办法?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6表格。 4.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5.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范例。以研究电池节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池节数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电池节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实验三、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

教科版小学科学《拱形的力量》基础稿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拱形结构又叫推理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对学生来说,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能把受到的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所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承重时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的受力特点;根据设想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赵州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在实验活动中构建“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来分析它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做拱形的纸、实验纸、垫片、抵住拱足的书、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导入(课件出示各种拱形结构的图片等)。(投影1-3) 这些建筑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建筑都采用了拱形结构。

2、为什么要建成拱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拱形的力量(投影4) 二、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制作纸拱。 2、介绍拱形:纸拱上面最突出的部分叫做“拱顶”,下面与纸板接触支撑拱的部分叫做“拱足”(板书标出拱顶、拱足) 3、纸拱承受压力的情况怎么样?我们来研究拱形和横梁的承受能力 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投影5): 实验材料:2张同样的纸,若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分别搭建出拱形和横梁。 ②在拱形和横梁上面放回形针,并各做3次。 ③及时记录,分析数据。 温馨提示(投影6) 4、以小组为单位做横梁和拱形承受能力的对比实验。(投影7) 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在放垫圈的过程中拱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学生实验 6、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投影8) 拱形比横梁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投影9) 纸拱受压时拱足向两边推开。压力大拱足向两边移动的距离更大了。(投影10)7、引导讨论:为什么拱形比横梁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呢?(投影11展示拱形受力示意图) 三、使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1、如何让纸拱承受更大的压力?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投影12) 3、提出问题:用物体抵住拱足能不能增强纸拱的承重能力?想怎么做? 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5、如何让我们得到的实验结论更科学?在实验时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 6、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 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3、注意小刀的使用安全。 实验名称: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实验目的: 1、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器材: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水槽。实验步骤: 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2、按轻重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物理实验通知单、原始情况记录单

物理实验通知单、原始情况记录单东城中学实验通知、实验原始情况记录单学科:物理八年级班演示(分组)实验 长度、时间及 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其测量 实验开出组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需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数量) 每组: 刻度尺1、秒表1、停表1 实验进行实验完成 情况情况 事故原因、 实验效果 经过及处 及成败 理结果 本实验的 改进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实验教师(签名) 东城中学实验通知、实验原始情况记录单学科:物理八年级班演示(分组)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 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的平均速度 实验开出组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需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数量) 每组: 斜面1、小车1、刻度尺1、停表1 实验进行实验完成 情况情况 事故原因 实验效果 经过及处 及成败 理结果 本实验的 改进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实验教师(签名): 东城中学实验通知、实验原始情况记录单学科:物理八年级班演示(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闹钟真空实验实验日期实验开出组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需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数量) 每组: 闹钟1、真空罩1、抽气机1 实验 实验进行 完成 情况 情况

事故原因、 实验效果 经过及处 及成败 理结果 本实验的 改进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实验教师(签名): 东城中学实验通知、实验原始情况记录单学科:物理八年级班演示(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闹钟真空实验实验日期实验开出组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需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数量) 每组: 闹钟、真空罩、抽气机 实验 实验进行 完成 情况 情况 事故原因、 实验效果 经过及处 及成败 理结果 本实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