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小学六年级数学兴趣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当学生接受一定的课本数学知识后已不满足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它比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激发儿童的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活动,乐意参与。无论是活动的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效果评价都应体现趣味性。趣味性是针对活动课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以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寓学于乐、寓智于趣,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创设了一个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设数学笔记课外兴趣课的形式,激发学生稳定而有效的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培养思维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具体措施:

1、让集体研究由“形式化”转为“实效化”,努力促进兴趣小组质量的提高,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兴趣小组活动定课程,为开展广泛的数学活动提供切实素材。把学生的数学活动落到实处,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每周的活动时间,力求做到周周有内容,有目标。

3、开展阅读数学书籍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购买数学书籍,课外阅读的书籍还可以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教师在学生

开展阅读前搜集一些书籍中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教材中的思考题、你

知道吗等内容教师都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并指导,并适当介

绍拓展些的知识,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等。

4、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资料,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验数学的

实用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各种媒体中数学内容也非常丰富。一方面

教师要广泛收集适合于学生的数学资料、信息,一方面要求学生针对学习

内容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旅游中购买门票的数学问题等等,然后

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研究收集到的数学问题和信息,这样既拓展了教材

内容,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

的信心!

5、对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几何教具制作、趣味数学、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小故事引入活动课,充分调动学

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小组学习过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四、活动安排

1-----2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专练

3—— 4周趣味数学(一) 5—— 6周圆

7—— 8周趣味数学(二)

9----10周统计学

11——12周数学家的故事(一)

13——14周数学家的故事(二)

15——16周数学速算知识讲座及方法和技巧(一)

17——18周数学速算知识讲座及方法和技巧(二)

19——20周鸡兔同笼拓展知识

五、预期达到的目标

1.增强课堂互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在心里素质上,让学生更自信,并学会去欣赏。

4.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丰富,兴趣得到发展。

趣味数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开发智力的、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

的创造力,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网

络语言影响小学生用语情况的调查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其中大部分是网民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链接和镶嵌创造出来的。具有生动形象、标新立异、经济简练等特点。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日益显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已经辐射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用语,特别是青少年的日常交流和表达中。小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别强烈,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他们与网络语言“亲密接触”。其结果是,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系统,能培养学生语言创造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语言使用产生了负面影响。

日前,笔者通过中关村一小的学生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是年龄为11至13岁的六年级学生。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以及对网络语言的评价等方面。

一、调查的目的

在网络语言中,看不懂不叫看不懂,叫“晕”;提意见不叫提意见,叫“拍砖”;支持不叫支持,叫“顶”;我不叫我,叫“偶”;不错不叫不错,叫“8错”;喜欢不叫喜欢,叫“稀饭”;不要不叫不要,叫“表”;超强不叫超强,叫“走召弓虽”;这样子不叫这样子,叫“酱紫”。此外,还有一些数字或符号构成的网络语言,比如再见叫“886”,开心可以写成“:)”,难过可以写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满足个人的自娱自乐,或者是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等某种特殊的情感需要, 在使用时很容易造成别人看不懂,因此在传播与交流过程中缺乏积极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来了解这些网络语言对尚未建立牢固语言基础的少年儿童究竟有何等影响。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知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有不少学生已经能够用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网络语言,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网络语言危害认识不足等等。具体结果如下:

(一)网络语言已经在小学生中流行并受到欢迎

1.网络语言在小学生中广泛流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