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枝梅

干枝梅
干枝梅

干枝梅

干枝梅花形独特,花期四季,在花的初期呈现紫色和粉红色,随着成熟变成白色,交相辉映,故称二色补血草。

产东北、黄河流域各省区和江苏北部;主要生于平原地区,也见于山坡下部、丘陵和海滨,喜生于含盐的钙质土上或砂地。蒙古也有。全草药用,功能与补血草相似。

本种因分布较广,随同生境的变化也较大。一般说来,在水分充足而排水良好的条件下,小穗中开放的花多,花序也显得稠密;反之则花序较疏,小穗中能够开放的花也较少;在盐分较重的生境中萼檐紫红色持续的时间较久,花序轴棱角显明并往往出现沟槽;在盐分较少的场所则花萼仅在初放时(甚至仅在花蕾时)呈粉红色,不久即变为白色;在土质疏松、水分适宜而盐分不太重的地方,花序主轴常可变为圆柱状。

2种植

干枝梅是名贵中草药,带根全草入药,能活血、止血、温中健、滋补强壮、主治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胃溃病、诸虚体弱。同时,它有诱苍蝇的作用,它能释放一种诱惑苍蝇的物质,苍蝇特别爱光顾此花,所以“落蝇子花”。“蝇子架”。可是一旦苍蝇上去就被杀死,是天然的灭蝇花,苍蝇的天敌。

干枝梅是一次种植,永久受益,属蓝雪科,补血草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稀一年生或半灌木,高20-70厘米,茎无叶或少叶,茎生叶匙形或倒卵形,长2-7厘米,顶端钝形,花序为具有密聚伞花序的圆锥

花序。形态变化较大,如根皮呈朱红色,花序轴可具棱角及沟槽变为圆柱形;穗状花序或疏或密,组成穗状花序的小数有多有少,所含的花也不同,更为多变的是苞片和萼和颜色,有的苞片绿色,萼粉红或白等,多端变化与生长环境条件有关。干枝梅野生在蒙古高原、内蒙古、新疆、西伯利亚地区。生长在海拔500-2000 的海滨碱滩,荒漠草地,沙丘。特别耐瘠薄、干旱、抗逆性强、是沙质土、沙砾土、轻度盐碱士壤(所以叫盐云草),旱化的草甸群落中的优势植物。干枝梅人工种植很容易,种子很小,对土壤,气候要求不严,只要种后能出苗就能生长。所以在种植时主要是苗期管理,出苗后就让其自然生长,及时锄草就可,对水,肥等要求严。

干枝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干枝梅种植是非常广泛的,很多新手不知道干枝梅怎么养。为了更好的提升干枝梅种植质量,下面为大家介绍干枝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育苗方法:

首先应造反温室育苗为理想,当温度达到18℃以上时就可开始育苗。选择棚内的沙性土地,开始整地,过筛(筛去土块、沙石等杂质),整平作畦,浇透水后,开始点播或撒播,然后用筛子覆土0.5厘米左右,保持苗床湿润,温度适宜,7天左右就出苗,适当控制浇水,适当放风,进行蹲苗,到苗5—7厘米开始移栽。

如没有温室,当环境温度平均8—10℃时,选择背风向阳,土质良好的地方,开槽做苗床,一般为30厘米(高)×100厘米(宽)

×40厘米(长),按照温室育苗的办法播种后,盖上薄膜,晚上加盖草帘就可以。同时也培育出壮苗。

2、移栽方法:

干枝梅宜在土地为砂性土壤,喜透气性好,肥活的地块种植。移栽时平地可以作畦,坡地可挖穴,根据不同地域因地制宜地移栽就可,类似蔬菜倒栽方法。

荒坡地种植不用全面整地,只需挖穴,直径30厘米,深15厘米,亩天花板苗8000株—10000株,根据土地肥力而定植株数。用深坑浅栽的办法移栽进去,立即浇水,直到缓苗成活后,可以进行粗放管理。

3、管理方法:

在幼苗期需要精心管理,及时施肥、锄草、浇水就可。到了中期管理就可以放松了,以后就是采摘。

4、采摘时期:

在幼苗梅属多年生草木植物,当长25—30厘米高时,直径25厘米左右时就可以采摘出售,一般采摘时间为秋季,种子成熟后,每年一茬,千万不要采收时伤害根部,从根部以上5厘米剪断为宜,否则也会干枯折断而浪费。

5、采种方法:

采种时间为秋季,9—10月份,一般干枝梅多数为不育枝,种量很少,只有依靠量来收中,待种子成熟后,割在植株以上5厘米处,集中晒干、打种。

盆栽

要注意,不要积水,不施浓肥,花芽分化期要控水控肥,冬季温度不要过高,当然也不能太低了(-15度)2~3年后要翻盆。生长季节适量施肥。

植株选择:选用经过嫁接,已经在实地栽培2~3年、根茎较粗壮的树苗栽植较好,这样栽后当年就能觅花。

花盆的选择:梅花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一般不宜太浅,斜干式、曲干式多用中深的马槽盆或圆盆、方盆、六角盆等;悬崖式则多用千筒盆。

培养土的配制:梅花对土壤要求不严,如果能够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质中最好,幼苗可以这样配置培养土,园土:粗砂按照1:1比例调配;成株配制方法1:园土:腐叶土:粗砂按照4:2:4比例调配。配制方法2:腐叶土:风化河泥或稻田泥:细沙土按照2:2:6混合而成,也可以在培养土中掺入粪干或饼肥。

花卉栽培:上盆栽前要先在盆底垫上约3~5厘米厚的粗砂或木炭屑作为排水层,在其上面填入少量培养土,然后再将植株放入盆中央,边填土边压实,以便让根系和土壤紧密结合。栽后不宜浇水,3~4天后,浇水一次;7~10天后,每天浇水一次;成活后,在5~8月每天浇水1~2次,然后放在通风透光处养护。

施肥:梅花不喜大肥,较耐贫瘠,一般不需要施肥太多,太多就会导致枝叶徒长,不容易形成花芽。但是,施肥过少也会引起植株生长不良。施肥的原则应该是少量多次。梅花在萌发枝叶的时候,只需要施

2次豆饼或花生饼沤制的肥水,用上部清液加入15倍的水浇施。花开后到秋季可以施3~5次的腐熟液肥或速效性肥料,以磷、钾为主,以便促进花芽分化。等到花芽分化后,再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也可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微肥喷施。每次施肥之后都要及时给花卉浇水和松土,以保持盆土疏松,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和发育。如果是新栽植的幼苗,在其上盆时除施加底肥外,还可以施一次浓肥,比如充分腐熟的晒干的粪渣,施后第二天一定要浇水。底肥和这次浓肥的肥料足够其在春季抽枝发叶,所以,之后就不必施肥,尤其是当芽长到5厘米的时候,更忌施肥,否则很容易使枝条发生徒长,并且也容易招来蚜虫等病害。5月中下旬,可追施一次薄肥1~2次,腐熟饼肥水,目的是促使其形成花芽。8月上旬,是梅花第二次发根期,同时为了促使花芽肥大,可以追肥一次,比如可以施一些饼肥水,以磷、钾为主。9月上旬,梅花新根已经逐渐老熟,为了保证花芽健壮,可以少量地追一次磷肥。浇水:梅花最怕水浸,否则容易造成烂根,但也不宜太干燥,夏季生长季节需水量较大,如果此时植株缺水就会减弱其光合作用,营养积累也随之减少,这就会影响到后期梅花的生长以及开花。一般春季2~3天浇水一次水,夏季每天浇水一次,秋季控制浇水,只要保持盆土湿润便可,冬季应少浇水,保持盆土偏干状态即可。开花和展叶期也要少浇水。在梅花生长期要注意浇水,要保持盆土湿润偏干状态,当枝条长到15~20厘米,花芽还没有分化前,应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等到新梢出现萎蔫下垂现象时再浇水,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住新梢的生长,防止徒长,保证营养

积累,促进花芽分化。当然,如果植株失水过度,再去浇水,叶片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叶尖枯黄、脱落,这样也影响花芽的分化。当盆土发现新梢萎蔫下垂后进行浇水时,要注意先浇小水使根部缓缓吸收,逐渐恢复生机,切不可立即大水浇灌,大水会造成大量落叶。如果发现植株叶片严重枯萎,可以把整株梅花浸入水中,过40分钟后取出,可望恢复正常。等到7、8月份可以恢复正常浇水。梅花喜水,但不耐涝。春季雨水多,容易造成枝条徒长而花芽减少。黄梅季节是孕育花芽的时候,盆土应该略干,否则会使枝条生长细长,甚至会产生叶黄凋落现象,影响到花蕾形成。所以,这个时候,空气湿度大,一般不浇水,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要留意把花盆中的积水倾倒出去。修剪:梅花的修剪要从幼苗开始抓起,当幼苗长到20~25厘米的时候,要截去顶端,其萌芽后留下3~5个枝条作为主枝,当主枝长到10~15厘米的时候要摘心,以便促使枝条长势粗壮并形成花芽。花开后要植株进行短截,从基部留下2~3个芽,当新枝长到5~6个片叶后再进行摘心,只留3~4个片叶,以便促使植株形成更多花枝。给梅花进行修剪的过程也就给对其进行造型的过程,造型的梅花称为“梅桩”,梅桩的修剪以花刚谢后为最佳时间,修剪时要注意观察树势形态,然后留下具有观赏价值的枝条,剪去多余的枝条。梅桩喜换透光、通风的环境,所以,枝条不求多,力求疏朗,所以,要对梅花进行疏枝,疏枝原则是老枝不动,留强去弱,要疏除直立、交叉、重叠、密生、瘦弱或生长位置不当的枝条,老干上重生的枝条也要去除。根据树姿把该短截的短截,该保留的保留。如果植株长势好的或不太老的梅桩,

可以在花后一年生枝上留4~6个芽,剪去其上部;长势差的或很老的梅桩一般留2~4个芽。修剪时要注意芽口的方向,应根据梅桩的类型和枝条的方向、角度和自然长势,选择适宜的芽向。一般直枝梅类留外向芽;内向生长、角度较小的枝条也应该选留外向芽,以便调整枝条方向和角度,扩大树冠和平衡树势。如果向内的枝条少,就应该适当地保留内向芽,使植株内部饱满。一般应顺其自然之势,不宜强加做作。当年生的叶芽长到3厘米左右时,就该根据芽的疏密、部位,考虑今后的桩景形姿,开始抹芽。老干上的芽随发随抹,新梢长到一定长度要摘心或捻头。对根系不旺或萌芽力差的梅桩,可采取提前摘心的方法,在新芽长到6厘米左右时进行,以促使其重新发芽,增强萌发力。对无用枝条应该直接从基部剪去。5~6月,可以结合修剪对梅桩进行攀扎造型,边修剪边攀扎。同时,进行摘芽。11月进行轻度修剪,修剪后不久会生出小枝,这时,把小枝剪短留下一截。对于衰老的梅桩可以对其进行重剪,逐年疏剪或短截主干上的侧枝,最后从基部去掉,以集中更多养分促进梅桩隐芽萌发为生长枝。另外也可以锯断粗枝,使之更新,伤口处要涂抹硼酸软膏等保护剂,防止染病。光照和温度管理:梅花喜欢温暖和充足的光照。在梅花生长期应该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如果处在庇荫环境中,因为光照不足,植株会生长瘦弱,开花稀少。除了杏梅系品种能耐得住-25℃的低温外,一般品种能耐得住-10℃的低温。早春平均气温达-5~7℃时开花,如果遇到低温,就会延迟开花,如果在开花时遇到低温,则会使花期延长。梅花也耐高温,能在40℃条件下生长。气温在16~

23℃时,植株生长发育最好。花果期管理:梅花一般在2~3月开花,6月结果。凡是种梅花的人都很想让其在春节期间开放,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催花枝术。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 (土壤部分)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活性酸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盐基饱和度,团粒结构,腐殖质,肥料,拮抗作用,协助作用,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碱解氮,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晶格固定,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肥料利用率,生理酸性肥料,水溶性磷肥,磷的退化作用,堆肥,基肥,追肥,种肥。 二、填空 1.世界各国对土壤质地进行分类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大多国家将土壤质地分为()、()、()三种类型。 2.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和()两个转化过程,其中()是释放养分的过程,()是保蓄养分的过程。 3.根据土壤孔隙中水吸力的大小及土壤水分有效性将土壤孔隙分为()、()和()三种类型。 4.土壤中最好的结构体是(),所谓改善土壤结构性,就是要增加土壤中()的含量。 5.按照土壤吸收性能所发生的方式不同可将土壤的吸收性能划分为()、()、()、()和()五种类型。 6.土壤酸度有()和()二种类型。 7.土壤质地层次性一般包括()、()和()等几种类型。 8.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和()等五大类群。 9.土壤肥力四大因素是指()、()、()和()。

10.团粒结构具有多级孔隙,在团粒内部是()孔隙,团粒之间是()孔隙,两种孔隙配合适当,而且()也较高,使土壤具有良好的()。 11.土壤胶体通常以带()电荷为主,因而可吸附()离子。 12.影响交换性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主要是()及其()。 13.在十六种必需营养元素中,被称为肥料三要素的是()、()、()。 14.土壤养分一般以()、()和()三种方式向根表土壤迁移,一般认为,在长距离内,()是补充根表土壤养分的主要形式,而在短距离内,以()补充根表土壤养分更为重要。 15.目前人们通常认为离子以三种方式通过原生质膜,即()、()和()。 16.()和()是植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也是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 17.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氮素在土壤中容易通过()、()和()三条非生产性途径损失。 18.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磷在土壤中易被()。 19.氮素在土壤中有多种存在形式,通常把()、()、()和()四种形态的氮统称为水解氮或碱解氮,表示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 20.石灰性土壤中无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21.养分归还学说是德国化学家()于1840年提出的。 22.石灰性土壤中,过磷酸钙中的磷与()作用,生成()和(),最后大部分形成稳定的(); 23.草木灰中钾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其次是(),()最少。 24.钾肥一般要求深施覆土,是因为深层土壤湿度变化小,()固定作用较弱,有利于提高钾肥肥效。

植物生长与环境试题库及答案

《植物生长与环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颜色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他们具有相同的组织构成即:()。 2、()是植物体生长发育的结构基础。 3、植物体所有的生理活动都是以()为单位完成的。 4、植物体的生理活动是通过()来完成的,它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5、()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可概括为()和()两大部分。 7、()存在于细胞的最外方,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 8、()起着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9、胞间层主要成分是(),它的存在使相邻的细胞连在一起。 10、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它构成了细胞壁的骨架。 11、()在细胞间起着物质运输、传递刺激及控制细胞分化的作用。 12、通过胞间连丝,是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连成一个整体,称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壁也连成一体,称为()。 13、细胞壁包括()、()和次生壁。 14、细胞膜是有两层染色较深的暗层中间夹着一层染色较浅的亮层组成,这样的结构称为()。 15、细胞质可分为()和()两大部分。前者为后者的实体完整性提供所需要的环境,而后者为前者提供支持结构。 16、()是细胞的核心结构,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与细胞的生长发育。 17、细胞核有()、()和()三部分组成。 18、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 19、核质的主要成分是()。 20、()是原生质中最丰富的有机物质,占原生质干物种的50%,是生命最要的物质基础。 21、()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其分子都具有()和()的基本结构。 22、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的不同。 23、在酸性溶液中氨基酸带()电荷,在碱性溶液中氨基酸带()电荷。 24、在某种pH下,某一种氨基酸带着相等的正负电荷,称电中性,这一pH称为这个氨基酸的()。 25、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 26、维持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除肽键外,还有()、()、()、盐键和疏水键。 2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和()两种形式。 28、蛋白质分子属于()胶体。胶体有两种状态即:()和()。

植物生长环境模拟试题(一)

植物生长环境模拟试题(一) 模块一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1、凯氏带: 2、次生结构: 3、维管束: 4、太阳辐射: 5、光合作用: 二. 填空:(2 0分)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部分。 2、植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基本组织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4、芽的组成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部分组 成。 5、小麦的花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部分组成。 6、子房由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组成。 7、胚珠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部分组成。 8、种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组成。 9、种子的胚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部分组成。 三判断(共5分) 1、双子叶植物种子为无胚乳种子。() 2、暗反应即只有在暗处才能进行的反应,()

3、裸子植物的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 4、木栓层细胞为死细胞。() 5、粘性和弹性降低时,植物抗逆性减弱。() 四、简答题,(共15分) 1、双子叶植物叶片与禾本科植物的叶片结构的区别? 2、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 3、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模块二 一、填空题(计16分)

1.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 、----- 、----- 、 ------ O ____________ 2.有机物质的C/N比值为------- 时,比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_ 3.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 和 ----------- 两大类。 4.土壤表层结皮实际上是------- 土壤结构体。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一、植物的生长发育二、种子的萌发与环境三、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环境四、植物的生殖生长与环境一、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体重上的增加,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发育是指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质的变化过程。 (二)生长和发育的关系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的质变过程。联系:在植物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的,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1.概念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花芽分化为界限。营养生长: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它是指植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它是指植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如果营养生长过旺,就影响生殖生长,造成植物生长不协调;反之,营养生长不良也会影响生殖生长。只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植物的生长发育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二、种子的萌发与环境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 1.吸胀 2.萌动 3.发芽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具有生活力的种子或具有完整而健康的胚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环境 (一)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1.植物生长大周期 2.昼夜周期 3.季节周期(二)植物的衰老 1.概念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衰弱,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是生物界遍规律。 2.特征对整株植物来说,衰老首先表现在叶片和根系。 3.影响因素植物衰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也与环境因素有关,如高温、干旱、缺少氮肥、短

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大纲

《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高职院以培养应用性高等技术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授课内容要讲究针对性和实用性。《植物生长与环境》是种植类专业如园艺、园林、生物技术、农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植物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学会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专业课学习以及将来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把种植类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综合在一起,合成《植物生长与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紧扣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宗旨,把理论讲活,增加学生兴趣;实践教学结合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环境,为学生将来学以致用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学习之前应具有一定的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知识,是种植类专业学生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类植物栽培学等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了解植物界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亲缘关系等植物系统学知识。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知识和重要科、属、种的特征,认识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植物生理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机理,以及环境因素对各种生理过程的影响和调节作用。研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环境、水分、温度、养分之间的机理和关系,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小气候有机地交互融合成一个整体。为种植类专业课-栽培学、遗传育种、植物保护等专业课打下理论和技能基础。 本课程参考学时总计160学时(理论教学118学时,实验教学4 0学时),实践实训1.5-2.0周,学时分配参考表见下表。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一、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 在植物的一生中,有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即生长和发育。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伸长来体现的。发育是指植物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发生的质的变化过程。发育表现为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 (二)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的质变过程。 联系:在植物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的,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1.概念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花芽分化为界限。 营养生长: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它是指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等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它是指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具有密切关系。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二者也存

在矛盾,即如果营养生长过旺,必然影响生殖生长,造成植物生长不协调;反之,营养生长不良也会影响生殖生长。只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才最理想。 二、种子的萌发与环境 植物学中的种子是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生殖器官。作物生产中所说的种子则泛指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通常包括:(1)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2)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3)进行无性繁殖的根或茎等营养器官。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 1.吸胀种子吸水后逐渐变为溶胶状态,种子便慢慢膨胀。 2.萌动种子胚乳和子叶中贮藏的养料分解转化,用于构成新细胞,使胚生长,出现萌动。当胚根突破种皮,露出白嫩的根尖时,即称萌动(露白)。 3.发芽种子萌动后,胚根伸长扎入土中形成根,胚轴伸长生长将胚芽推出地面,当根与种子等长,胚芽等于种子一半时,称发芽。 (二)种子的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具有生活力的种子或具有完整而健康的胚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植物营养生长与环境

《植物生长环境》复习资料、答案

08园林《植物生长环境》复习 一、名词解释:15分 1. 土壤: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肥料: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 2.基肥:是指在播种或定植前以及多年生植物越冬前结合土壤耕作翻入土壤中的肥料 种肥:是指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或植物幼株附近或与种子混播或与植物幼株混施的肥料 追肥:是指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 3.植物营养的临界期:在植物营养过程中,有一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数量上不多,但很敏感、需要迫切,此时如 缺乏这种养分,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并由此造成的损失,及时以后补施该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最多,吸收速率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增产效率最高的时期 4.化学肥料: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 有机肥料:是指利用各种有机废物料,加工积制而成的含有有机物质的肥料总称,是农村就地取材,就地积制,就地施用的一类自然肥料,也称农家肥。 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是一些含硼、锌、钼、锰、铁、铜等营养元素的无机盐类和氧化物。 复合肥料:是指含有N、P、K三要素中两种或三种养分的肥料 5.生理酸性肥料:某些化学肥料施到土壤中后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由于作物吸收其中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使残留在 土壤中的酸根离子较多,从而使土壤(或土壤溶液)的酸度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 生理碱性肥料:某些肥料由于作物吸收其中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土壤中残留较多的阳离子,使到土壤碱性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碱性能提高的肥料,叫做生理碱性肥料, 生理中性肥料:是指肥料中的阴阳离子都是作物吸收的主要养分,而且两者被吸收的数量基本相等,经作物吸收养分后不改变土壤酸碱度的那些肥料,如硝酸铵 二、填空题:40分 1、主要的成土岩石、成土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橄榄石) 2、影响堆肥腐熟的因素,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光照、温度、通气状况、土壤反应(PH)、水分、养分浓度、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3、土壤结构、岩石风化作用、土壤微生物、土壤水分、土壤吸收性能、土壤孔隙的类型,土壤胶体的种类,磷肥的种类。 土壤结构:(1)团粒与粒状结构(2)块状与核状结构(3)柱状与棱状结构(4)片状与板状结构。 岩石风化作用:(1)物理风化(2)化学风化(3)生物风化 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土壤水分:(1)吸湿水(2)膜状水(3)毛管水(4)重力水。 土壤吸收性能:(1)机械吸收作用(2)物理吸收作用(3)化学吸收作用(4)离子吸收作用(5)生物吸收作用。 土壤孔隙的类型:通知孔隙;毛管孔隙;无效孔隙。 土壤胶体的种类:(1)无机胶体(2)有机胶体(3)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磷肥的种类:(1)水溶性磷肥(2)弱酸溶性磷肥(3)难溶性磷肥 4、土壤的三相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土壤氮素损失的途径,土壤颗粒。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矿质化和腐殖化。 土壤三相组成:(1)固相(2)液相(3)气相。 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1)矿质化(2)腐殖质。

植物生长环境

植物生长环境 叶有子叶、真叶。子叶二枚,肥厚,对生。豆类作物的叶群由阔叶组成,遮光性强,群体内部透光差,光合作用主要在群体的上层叶内进行。由于叶片遮光性强,茎叶覆盖地面,抑制杂草力较强,并能减少地面蒸发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水土冲刷及返盐碱。多数豆类作物具有明显的向日性,借助于小叶上的叶枕在一天中有规律地进行循环运动。另外,多数豆类作物的叶片在成熟期易脱落而有利于地力的培养。 花及花序为总状花序,花朵排列较密,为蝶形花,由1枚旗瓣、2枚翼瓣、2枚龙骨瓣构成。花色有白、黄、紫、赤等。自花授粉,也有异花授粉的,如蚕豆。豆类作物往往开花数很多,但成英率较低,落花落英现象严重,如蚕豆、碗豆的结英率只有15%~20%。 果实为英果,多呈扁平或圆筒形。英果的大小、形状、组织、构造因种类不同差别较大。豆类作物的种子,种皮光滑,有明显的种脐。种子的形状、大小、色泽各异,有球形、楠圆形、卵圆形、肾脏形等。种皮有白、黄、赤、绿、褐等色。 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食用豆类作物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分为苗期、分枝期、开花结英期、鼓粒成熟期,其中开花结英期(即生长和发育同时进行的时期)较长,因此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比较敏感,要求一定的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生活因素。 光照食用豆类作物对光照的反应有两种类型。豌豆、蚕豆等属于长日照型,大豆、绿豆、虹豆等属于短日照型。对光照强度的要求,

食用豆类作物不像禾谷类作物那样高,较具耐阴性,故豆类作物适于与高秆作物间作。 温度根据对温度的要求,食用豆类作物分为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喜凉作物(如蚕豆、碗豆)生育期间所需温度较低,耐低温能力较强,可在南方秋播,北方春播。喜温作物(如大豆、菜豆)生育期间所需的温度较高,耐低温能力较弱,一般用于晚春播。在开花结英期,不论喜凉或喜温豆类作物,都要求较高的温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