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音节

第五节 音节

第五节 音节

一、 音节的结构

定义:音节——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声调、韵腹必不可少。

音节由一个或几个因素组成,一个音节最多有四个音素(如“强”)。

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儿化音除外,如花儿huar )

A.声母—主要由辅音构成

不是所有的辅音都能作声母,如光guang 中的ng

B.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都有元音,但不等于元音。

元音最多有三个,分别充当韵头、韵腹和韵尾

韵母iou 、uei 、uen 省写为iu 、ui 、un 欧ou :零声母的韵母是ou

C.声调——不是所有语言里音节的必有成分,如英语就没有。

声调依附在整个音节上,主要是在元音和浊声母、鼻韵尾上,不只是依附在主要元音上。声调、韵腹必有,辅音声母、韵头、韵尾可没有。

声母 韵尾辅音 i 、u 、 开头的韵母,要用隔音字母y 、w 开口呼a 、o 、e 开头的韵母,要用隔音符号“’”

零声母

辅音

5.第四节 音节

第四节音节 △教学目的: 1. 了解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以及声韵配合规律,掌握音节的拼读方法。 2. 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一题练习,通过练习掌握单音节字词应试注意事项。△教学重点、难点:声韵配合规律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普通话音节概述: 1.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凭听觉和发音时肌肉的感觉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的最小语音单位。 yī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tiān . 一行白鹭上青天 2.音节的数量: 普通话中有22个声母、39个韵母,它们按照一定的方式拼合起来就构成了400多个基本音节。出现频率较高的音节有14个,此常见的有33个,这47个音节占基本音节总出现拼频率的一半,是普通话语音中最主要的音节。如果加上四个声调的配合和轻声,可以调配出1400个左右的音节。P66-67 二、普通话音节分析: (一)普通话音节结构:

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①普通话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包括辅音声母、零声母)。如果把韵母的不同成分也算进去,比较复杂的音节则包括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个部分。最简单的音节,只包括韵腹和声调两个部分。 ②每个音节中必须有元音音素,最少一个,最多三个,而且这三个元音可以连续排列,分别充当韵母的韵头、韵腹和韵尾。 ③韵头由高元音ī、ū、ü充当,元音韵尾由ī、ū充当,辅音韵尾由n、nɡ充当。各元音都能充当韵腹,如果韵母不止一个元音时,由开口度较大、舌位较低、发音较响亮的元音充当韵腹。每个音节中必有韵腹,韵腹由元音充当。 ④辅音音素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作声母)或末尾(作韵尾),没有辅音连续排列的情况。 ⑤单韵母(除舌尖韵母-i前、后外),复韵母和鼻韵母(除enɡonɡ外)都能自成音节,其声母是零声母。 汉语中有几个特殊音节,hm(噷)、hnɡ(哼)、m(姆)、n(嗯)、nɡ(嗯),它们接近口语中的实际发音。 (二)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 普通话有22个声母,39个韵母,照理说可能构成的音节数目应该有814个,但是,实际上能够出现的音节只有410个左右,可见声母和韵母的配合是有限制的,这种限制就集中体现在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上。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有比较强的规律性。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主要表现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四呼的关系上。即如果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韵母的四呼也相同,它们的配合关系一般也相同。P69

第五节 朗读基本技巧训练重音 一什么是重音 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

第五节朗读基本技巧训练重音 一、什么是重音 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需要突出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突出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 在由词和短语组成的句子中,组成句子的词和短语,在表达基本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时候,不是平列地处在同一个地位上。有的词、短语在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上显得十分重要,而与之相比较,另外一些词和短语就处于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上,所以有必要采用重音加以区别。同样一句话,如果把不同的词或短语确定为重音,由于重音不同,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 练习: 我是山东省滕州市的小学语文教师。二、确定重音的依据(一)依据语法结构。 有些句子,平平常常,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也没有什么特别强调的意味。这种句子的重音可以依据其语法结构来确定。 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短句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②定语常重读; 家乡的桥我梦中的桥。 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③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为了看日出,我特地起个大早。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他一次次地昏迷过去,有一次次地苏醒过来。④补语常重读; 我上小学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苦。 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④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他什么也没有看见。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 这类重音在朗读时不必过分强调,只要比其他音节读得重些就可以了。 (二)依据语意和感情。 有些句子或由于构造复杂,或由于表意曲折,或由于感情特殊,它的重音往往不能一下子确定,必须联系上

第五节 普通话声调

第五节普通话声调 [知识要点] 1.主要介绍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及声调的发音。 2.方言区的人应根据方言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及自己在学习普通话时声调方面存在的问题,纠正自己的方音。 3.声调辨正:指出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声调容易出现的语音错误及语音缺陷,进而指出改正的方法。 一、普通话的声调 声调是指汉语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声调是汉语音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语言、寓言、预演”,声母、韵母完全相同,就是由于声调不同而区别意义的。声调主要由音高的变化构成。 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调值 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调值属于音高的变化。音高又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 绝对音高由发音时的频率所决定。一般说来,人的主要发音体是声带,它的长短、厚薄、松紧对音高起决定作用。女性和儿童的声带比较短、比较薄,发音时的频率要高于成年男子,就是绝对音高不同所致;人自身也可以控制声带的松紧,从而发出音高不同的音。 相对音高由发音时的音高变化幅度及其形式所决定。比如,同是发上声字,儿童的绝对音高一般要高于老人,但是其变化的幅度与变化的形式是相同的,都是由半低降到最低再升到半高,就属于同一个声调。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调值的不同取决于相对音高,而不是取决于绝对音高。 (二)调类 调类是指声调的种类,就是将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而建立的类。同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有几种基本调值就可以归纳成几种调类。汉语普通话有55、35、214、51四种基本调值,就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汉语方言中最多的有10个调类,最少的有三个调类。调值的多少决定了调类的多少。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的声调,有着不同的调值和调类。普通话或不同方言调值相同的字,不一

第五节 朗读基本技巧训练(句 调 (语调)) 什么是句调(语调) 在

第五节朗读基本技巧训练(句调(语调)) 一、什么是句调(语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 而句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我们也称之为语调。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语调是有声语言所特有的,它是句子的语音标志,任何句子都带有一定的语调。借助语调,有声语言才有极强的表现力。 同样一个“我”字,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回答各种不同的问题:

①谁是班长?——我。(语调平稳,句尾稍抑) ②你的电话!——我?(语调渐升,句尾稍扬) ③谁负得了这个责任?——我!(语调降得既快又低) ④你来当班长!——我?!(语调曲折) 可见,朗读中的语调是细致而复杂的,它可以表达各种丰富的感情。 二、四种基本的语调 语调是千变万化的,它的基本类型只有以下四种。 (一)平调(→) ——语调平稳,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语句音高变化不明显)。 一般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以及表示迟疑、深思、冷淡、悼念、追忆、庄严等思想感情的句子。 1、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

(《一件珍贵的衬衫》) 2、在一个睛朗的下午,总部和党校的同志刚做完宿营准备工作,朱总司令来到了。(刘 坚《草地晚餐》) 3、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已》) (二)升调(↑)——语句音高由低逐渐升高(句子开头低,句尾明显升高)。 常用于表示疑问、反诘、惊异、命令、呼唤、号召的句子: 1、“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 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契诃夫《变色龙》) 2、“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 (杨沫《坚强的战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