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和关节

骨骼和关节
骨骼和关节

1(1)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什么方法来

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2、刚才同学们说了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板书),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

—骨骼。

(1)骨骼和骨头的意思一样吗?

(2)讨论区分【学生活动】

骨头是指单根的骨头,类似于小狗啃的那种;骨骼是指整个身体的构架,骨头

一块一块拼起来的。

3、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板书)

(1)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

多。【学生活动】

(2)小组汇报、交流

(3)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1)对照P.3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学生活动】

(2)书P.61,数数,各部分由多少骨组成?【学生活动】

5、手是我们身体最灵巧的部分,现在让我们来看手的X光照片(示手部X光照片)

数一下共有几块骨?

(1)生数【学生活动】

(2)汇报

(3)手骨共有27块,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人体

骨架,人体的骨架就叫做骨骼。

6、(示头骨图)头骨是什么样的?

(1)生介绍

(2)人体头部的骨骼总称颅骨,颅骨由脑颅骨和面颅骨构成。颅骨共29块,包括

脑颅骨8块,它们围成颅腔,容纳并保护着脑;面颅骨15块,构成面部的轮廓,容

纳着视觉和嗅觉器官,也是消化和呼吸器官起始部位的所在;听小骨6 块,两只耳

朵各有三块听小骨,构成一条听骨链,把鼓膜的振动传向耳蜗。

7(1)(示躯干图)躯干骨包括哪些骨?

(2)躯干骨51块,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

块、胸骨1块、肋骨24块。

12块胸椎、12对肋骨和1块胸骨共同围成胸廓。胸廓上窄下宽,前后略扁,近

似圆锥形,容纳并保护心、肺和大血管等器官,并参与呼吸运动。

8、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各一对。

(1)(示上肢骨图)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肩胛骨和锁骨)、上臂骨(肱骨)、前臂

骨(桡骨和尺骨)和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两侧共64块。

(2)(示下肢骨图)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髌骨)、大腿骨(股骨)、小腿骨(胫骨

和腓骨)、足骨(跗骨、跖骨和趾骨)和膝部的髌骨,两侧共62块。

9、游戏——看谁说得块。【学生活动】

(2)学生对照骨骼模型,摸一摸自己骨骼的各个部分。

(3)老师说出骨的名称,学生在自己身上指出。

10、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学生活动】

(1)投影骨骼模型散图,共同认识各部分。

(2)学生自己拼装人体骨骼图,示师已做好骨骼图。

11、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

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

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

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2、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3、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三、观察骨的结构:

1(1)你们知道自己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吗?

(2)我们现在不能把自己剖开来看自己的骨头,更不能把自己的骨头敲开进行观

察。那怎么办?

2、比较鸡腿骨和石头:【学生活动】

(1)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

(2)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

(3)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3、学生汇报、交流。

4、和其他动物骨骼一样,人的骨骼也是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

还能长粗。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做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示骨内部图)人的大腿

骨比花岗岩还硬呢!

四、了解人体骨骼的作用:

1、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1)小组讨论【学生活动】

(2)小组汇报

2、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

(1)全体“立正、稍息、坐正”

(2)人能站得住、坐得稳,靠什么?

(3)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起到支撑的作用。(板书:支撑)

3、示颅腔、胸廓图:

(1)头骨里面装有人体的什么器官?(大脑)

(2)胸骨、肋骨、脊柱围成一个笼子,里面装有什么?(各种内脏)脑、心、肺等

都是人体内部重要器官,想一想,骨骼起着什么作用?(板书:保护)

(3)颅骨保护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

器官;盆骨等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

4、我们每天做操,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都离不开骨骼的帮助。骨骼还具有运动的作用。(板书:运动)

5、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五、巩固拓展:

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

2、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

(2)鼻尖中含有软骨。

(3)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

(4)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代替。当然,还存在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还有软骨。

【板书设计】

1.骨骼

头、躯干、手臂、腿脚骨头共206块

作用:支撑、保护、运动

【知识链接】

1、骨骼中所包含的组织:

(1)结缔组织硬骨、软骨、纤维性结缔组织、血管、血液。

(2)神经组织

2、骨骼的功用:支持、保护、运动、造血(红骨髓)、储存脂质(黄骨髓)及矿物质。

3、骨骼的种类: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圆骨〈种子骨〉

(1)长骨----肱骨、股骨〈长比宽=非常大〉

(2)短骨----腕骨〈长比宽=非常小,近似立方形〉

(3)扁平骨----肩胛骨〈板状〉

(4)不规则骨----脊柱骨

(5)圆骨〈籽骨〉----膑骨〈通常很小,位于关节内层〉

4、骨骼的大体解剖:中轴骨骼、四肢骨骼

(1)中轴骨骼--头骨--颅顶骨----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筛骨。(2)颜面骨----上颚骨、下颚骨、颧骨、鼻骨、腭骨、涙骨、犁骨、下鼻甲。

---舌骨(1) ---听小骨(6)

(3)脊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胸骨--肋骨

5、各部重点:

(1)枕骨 (1)由项平面的鳞部不成对部份:成对的外侧质块和不成对的基底部组成。

(2)枕骨大孔为颅腔和脊椎管之交通所在。

(3)舌下神经管。

(2)颞骨:外侧只看到鳞状部。颧骨的颞突+颞骨的颧突=形成下颔枝部的关节(颞

颚关节)及颧骨弓。

(3)蝶骨:大翼小翼之间是一三角形裂缝称眶上裂,有动眼神经(3)、滑车神经(4)、外展神经(6)及三叉神经的眼支(第一支)通过。大翼上有三孔,由上

而下分别为:圆孔(三叉第二支通过)、卵圆孔(三叉第三支通过)、

棘孔。

(4)筛骨:(1)可区分为外侧质块、垂直板及筛板。

(2)由筛板向上的一三角形突起称为鸡冠,为脑膜附著点。

(5)上颚骨:上颚骨及蝶骨间有一裂缝称眶下裂

(6)下颚骨:(1)髁状突和颞骨的下颚窝及关节结节形成关节,称为颞颚关节(可动)。

(2)下颚舌骨线为下颚舌骨肌起始。

(3)头骨中唯一可动。

(7)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教学反思】

(3)学生交流介绍。

2、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板书课题:关节)

3、关于关节,你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学生活动】

(1)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

5、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6、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被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活动】(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7、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8、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关节的作用。

2、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1)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汇报。

2、关节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1)学生猜测

(2)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示骨连接、关节类型等)

(3)知道了什么?

3、出示:完成下列各项活动:【学生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2)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3)大幅度甩手;(4)转动你的头;

出示: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1)这些活动用到什么关节?

(2)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三种常见关节类型。

四、总结拓展: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

种状态下做这个动作,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自主练习】

【板书设计】

2.关节

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知识链接】

1、骨与骨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能活动的叫“活动关节”,不能活动的叫“不动关节”。这里所说的关节是指活动关节,如四肢的肩、肘、指、髋、膝等关节。

2、基本结构:(1)关节面(2)关节囊(3)关节腔

3、(1)肩关节:由于关节囊包围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而成。因肱骨头的关节面

大,呈半球形,肩胛骨关节盂小而且浅,加上关节囊松而薄,所以,肩关节活动灵

活,是全身易脱位的关节之一。

(2)肘关节:是一个复关节,由三个关节共居同一关节囊而成。

(3)桡腕关节:由桡骨的腕关节面与舟、月和三角骨构成,可做曲伸、内收、外展

和环转运动。桡腕关节与腕间关节共活动的范围是:屈最大,约90度,伸45度,

内收40度,外展20度,环转度极小。

(4)腕掌关节:由下排腕骨与掌骨构成。除拇指腕掌、小拇指掌关节能做屈伸、收

展、对掌及环转(仅拇指腕掌关节有)等运动外,余三个腕掌关节基本不动。

(5)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由于髋臼较深能容纳股骨头的2/3,而且髋关

节囊及周围的肌肉又比较强厚,因此,稳固性比肩关节大。髋关节脱位也仅次于肘

关节和肩关节。

(6)膝关节:由股骨下端的关节面,胫骨上端的关节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滑膜腔

被两条交叉韧带分割。前、后两条交叉韧带尚有防止胫骨前、后移位的作用。

(7)踝关节:由胫骨下端及内踝、腓骨外踝与距骨构成,属于滑车关节。4、铰链

关节(膝的弯曲伸直);旋转关节(肘部的旋转);球状关节(肩部的运动)

5、关节主要有四种运动形式:

(1)旋转运动骨围绕垂直轴或它本身的纵轴旋转。

(2)环转运动身体的某一部分以一定的关节为中心所做的圆周运动。

(3)屈伸运动构成关节的两骨之间,角度减小叫屈,角度增大叫伸。

(4)内收外展运动肢体向躯干靠拢叫内收,肢体离开躯干叫外展。

【教学反思】

《骨骼、关节和肌肉》优秀教案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记录表、哑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 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比比谁摸出的多。 2、学生摸骨数骨(学生在摸骨的过程中感受骨头在身体的分布及特点) 3、小结:(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其实我们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有大有小,

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 (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关节) 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 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通过绑住肘关节写字的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还需要一个动力源——肌肉)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 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 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一伸一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来研究。我们就以(教师示范)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上肢的运动来进行观察。课件出示: (1)小组内轮流做,反复做几次。 (2)分别观察和用手摸摸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 (3活动后请将观察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在小组内交流。 (4按记录表要求记录。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观察结果,适时补充:在举起哑铃时,我们发现肌肉变硬鼓起(也就是肌肉收缩)牵引着附在它上面的骨骼绕着关节运动。 4、出示屈肘伸肘动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5、先前我们观察记录的结果描述的准确吗?可以怎样完善? 6、延伸:(起立,弯腰,直立,又弯腰):解释一下自己的动作是如何产生的?

骨骼、关节和肌肉

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四、教学准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 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 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交流 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 (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里泽小学蔡沈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哑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 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比比谁摸出的多。 2、学生摸骨数骨(学生在摸骨的过程中感受骨头在身体的分布及特点) 3、小结:(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其实我们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有大有小,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 (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关节) 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 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通过绑住肘关节写字的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还需要一个动力源——肌肉)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 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 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一伸一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来研究。我们就以(教师示范)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上肢的运动来进行观察。课件出示: (1)小组内轮流做,反复做几次。 (2)分别观察和用手摸摸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 (3活动后请将观察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在小组内交流。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骨骼

第一单元《骨骼》 4、骨骼、肌肉的xx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4课。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肌肉等所组成,它们构成人体的轮廓,并占人体体重的大部分。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特别是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尤其应该做到这一点。保持膳食平衡及长期锻炼身体并注意运动的安全,都将使学生步入拥有健康骨骼和肌肉的人生。 本单元前3课分别以独立的章节介绍了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可以条分缕析、清晰割裂,而在实际的生活、运动中,人体各部分的器官与组织是紧密联系、协同工作的。本课以着眼整体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人体运动系统各主要部件的卫生保健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本课题中所指的“骨骼”同时包括骨骼和关节两个方面,关节属于骨骼的一个部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多种方式揭示了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首先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说说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了解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作用的认识,接着以专题介绍的方式指导学生认识经常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柔软性、耐力、体力等,同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各种体育锻炼增强人体各方面能力的不同效果,对学生平时的体育运动训练提供指导性建议。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明确丰富的食物营养与保持骨骼、肌肉健康之间的关系。知道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同时通过讨论、交流指导学生明确哪些事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以利于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动,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第三部分介绍了如何在运动中保持骨骼、肌肉的安全。教材利用图片介绍了运动中穿戴适当的保护性装备、在运动前做一下热身运动等的保护措施。要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公开课教案与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教科版四年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内容。在本课的前面是《身体结构》,学生已经会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人体结构组成,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完成的结果。在本课探究中,学生不但会知道骨骼对身体的支撑与保护功能、肌肉的运动功能以及关节的连接功能;还会在不同运动的过程中,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的。既对上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深化研究,又对后面的有关运动、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识铺垫。 本课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努力使探究教学发挥其独到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 学情分析 本课采取学生熟悉的“起立、坐下”等生活动作引出探究问题,整个探究过程由浅入深,遵循以人为本的探究教学理念,以发现探究为手段,通过观察、体验使学生在探究骨骼、关节、肌肉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的、合理的作出推理与猜想,反复验证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 在本课探究中,学生不但会知道骨骼对身体的支撑与保护功能、肌肉的运动功能以及关节的连接功能;还会在不同运动的过程中,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己感觉发现肌肉在运动中的不同变化,来理解肌肉的作用是学生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4-2、骨骼、关节和肌肉

4-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四、教学准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 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 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交流 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 (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方式(画、摸、查资料等)进行观察和研究骨骼、关节和肌肉,能够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协作完成 教学难点 对肌肉变化形成运动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课 T:同学们记得全民健身的口号吗? S: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T:今天我们就先来运动一下,请你跟我一起做,准备好了吗? S:好了。 T:那么开始。(播放《健康歌》) 二、新课知识 (一)提出问题,发现骨骼、关节和肌肉 T:同学们跳的真不错,在刚才的运动中,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动起来了呢? S:自由回答。 T:不错,那我们来摸一摸这些部位,摸摸你的手和腿,你摸到了些什么?

S:自由回答。 T:也就是说刚才的运动中,我们的骨头、关节和肌肉参与了运动,那它们三者又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的骨头、关节和肌肉。(板书课题) (二)观察骨骼,发现作用 T:同学们刚才提到了骨头,关于骨头你还知道些什么? S:自由回答。 T:同学知道的知识真丰富。我们人体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有机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体的骨骼(板书骨骼,同时出示人体骨骼模型)。 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人体的骨骼(这是颅骨——这是肋骨……),你觉得人体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S:支撑、保护…… T: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如何来验证它呢?我们真实的骨骼不能拿来实验,但我们可以模拟一下,老师有两块“神奇”的橡皮泥,我们来看看神奇在哪里。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为什么一块能“站立”起来,另一块不可以? S:自由回答 T: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剥开露出吸管),那我们的模拟实验中的吸管相当于人体中的什么? S:骨骼。 T:所以骨骼的作用是? S:支撑。(板书支撑) T:骨骼还有其它作用吗?比如我们来看这是我们的头部,中间是柔软的大脑,外面是坚硬的颅骨,颅骨可以起什么作用? S:保护。(板书保护) T:人体当中还有像这样起保护作用的骨骼吗? S:自由回答。

骨骼、关节与肌肉教案

骨骼、关节与肌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人体的骨骼、关节与肌肉及其作用。 2.知道身体各部分活动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 3.知道体育锻炼能促进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使关节更加灵活。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多种方法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和运动,不断完善对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认识。 2.能正确运用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个名词,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骨骼、关节和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关系作出简要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体会到人体结构是一个互相有联系的整体。 2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学生对于骨骼、关节和肌肉可以说很熟悉又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这属于自己身体的部分,说陌生是因为这方面的知识他们没有接触过,只知道可以走、跑、跳,却不知道为什么可以那样,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那种精密、和谐之美。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一、导入: 1、铃声响了,我们上课。(上课,起立,坐下) 2.师:刚刚大家完成的“起立,坐下”以及课前我们做的礼仪操,在这些动作中,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动起来了?(大腿,胳膊) 3、提问:大家摸摸自己的胳膊,说说你都摸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在科学上我们一般把“骨头”称作“骨骼”)适时板书:(骨骼、关节、肌肉) 4、揭示课题:骨骼、关节、肌肉,在刚才的活动当中,这三者都参与了运动。今天这节科学课我们就来探究骨骼、关节、肌肉有些什么作用以及这三者在身体肢体活动当中又是怎样相互协调运动的。 活动2【讲授】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师:你知道哪些有关骨骼的知识?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吗?(摸摸自己身

教科版科学四上《骨骼关节和肌肉》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骨骼关节和肌肉》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躯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看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状的观看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看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比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躯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看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摸索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情愿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看、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看、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和谐运动,及躯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用观看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方法与摸索过程。 教学预备 人体差不多结构图、骨骼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的躯体里有一个支架,这确实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躯体,爱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和谐工作呢? 二、观看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看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和谐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看方法及观看目的 分解观看上肢运动,降低观看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看 用图文记录观看所得,强调将学生观看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交流 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 (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看记录,学生把自己关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看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锤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细小、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锤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板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 关节 肌肉

人体骨骼分类和关节的组成

一、骨的基本结构骨头是由骨组织组成,骨自身具有修复、再生、改建的功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促进骨的发育,缺乏体育锻炼者容易引起骨质疏松。 (一)骨的分类:成人骨总数为206 快,分为附肢骨和中轴骨两部分,附 肢骨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中轴骨分为椎骨、胸廓骨和颅骨。 (二)骨的基本结构: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以及神经血管组成。(三)骨的理化性质:骨中含有有机质和无机质,前者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后者主要是碳酸钙、磷酸钙、氯化钠等。 (四)骨的生长 1. 骨的增粗:在骨膜深沉的成骨细胞不断的造骨,使骨的横泾不断扩大。以 此同时骨内膜的破骨细胞破坏和吸收既成的骨质,使骨髓腔不断扩大。 2. 骨的增长:骨的增长主要是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18 岁以后骺软骨增长缓慢,最后全部骨化,骨干与骨骺愈合成一条骺线,骨不再生长。 3. 骨龄: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 (五)附肢骨 上肢骨(64 )和下肢骨(62)。上肢骨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下肢骨同样。 1. 上肢带骨:锁骨(2)、肩胛骨(2) 2. 自由上肢骨:肱骨(2)、桡骨(2)、尺骨(2)、手骨(54) 手骨:腕骨(16)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及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 骨、头节) 28 ;指骨()10 状骨及钩骨各两块;掌骨(. 下肢带骨:髋骨(2) 自由下肢骨:股骨(2)、髌骨( 2 是人体最大的籽骨)、胫骨(2)、腓骨(2)、足骨(52)

足骨:附骨(14):前由 3 块楔骨和一块扇骨组成。中为足舟骨。后由距骨和跟骨组成;石骨(10);趾骨(28) (六)上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1. 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第一,锁骨全长可在皮下摸到。 第二,肩胛骨易在皮下触摸到内侧缘和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是测量肩宽的体表标志。喙突位于锁骨内侧2/3 与外侧1/3 处下方皮下。 第三,肱骨大结节在在肩部外侧皮下触及。前臂的内外上髁位于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为隆起。 第四,尺骨从鹰嘴到茎突全长可在前臂后面触及。其中鹰嘴在屈肘时,茎突在前臂旋前时较为明显。 第五,桡骨下端茎突在屈腕时较为明显。 第六,手骨在桡腕关节掌侧面可摸到大多角骨和豌豆骨,握拳或伸掌时可摸到或看到各掌骨和指骨。 2. 下肢骨的主要体表特征 第一、髂嵴易于在皮下摸到。 第二、股骨大转子易在皮下触及。内外侧髁易在大腿下端靠近膝关节处触及。 第三、髌骨前面位于膝关节前面皮下。 胫骨粗隆在屈膝关节时易于在皮下触及。第四、. 第五、腓骨头易在屈膝关节时触及。内踝比外踝高。 第六、跟骨跟结节位于足后部皮下。 (七)中轴骨(80 )包括椎骨、胸廓骨和颅骨 1、椎骨:颈椎(7),寰椎,第一颈椎、呈环形,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枢锥, 第二颈椎;隆椎,第七颈椎。胸椎(12 )。腰椎(5)。骶骨(1)。尾骨(1)2、胸廓骨:由12 对肋和 1 块胸骨组成。1-7 对肋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为真肋, 8-12 没有跟胸骨连接为假肋。11-12 称为浮肋。第七肋最长。上下渐次缩短。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解释肌肉变化引起的运动,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 2.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配套实验用具。 【教法】电教多媒体法、讨论法、比较法、运用引导探究法相结合。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骨骼模型、夹板 每组:《实验记录单》、哑铃一个、纸套等。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热身活动。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四楼会议室上一节科学课,你们高兴吗?我相信四年一班的同学是最棒的。好,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热身运动。(播

放《小苹果》) 2、师:跳了一段《小苹果》,我发现大家精神了许多,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心情步入今天的发现之旅吧!上课!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谁能说一说在刚才的这段舞蹈动作中,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活动? (倾听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有效理答。如果学生不能直接说出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等方法去关注肢体的运动,如:摸一摸手指、手臂、胳膊等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从而引导学生说出骨骼、关节和肌肉。)那么这些参与活动的部位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2、师:是呀,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我们人体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来说,它们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们就长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陌生的是我们肉眼看不到它们的内部构造。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骨骼、关节和肌肉)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一)认识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了解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1、调研学生的前概念。 师:同学们,对于骨骼、关节和肌肉,你们有哪些了解?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 【骨骼】 (1)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为了方便研究,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人体骨骼模型)这就是人体骨骼模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骨骼对于人体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骨骼:支撑)(2)师:是的,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这样像支架一样的结构,我们称之为骨骼。(课件出示)人体的骨骼共由206块骨头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再想一想骨骼还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看:

四年级科学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哑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 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比比谁摸出的多。 2、学生摸骨数骨(学生在摸骨的过程中感受骨头在身体的分布及特点)

3、小结:(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其实我们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有大有小,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 (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关节) 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 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通过绑住肘关节写字的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还需要一个动力源——肌肉)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 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 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一伸一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来研究。我们就以(教师示范)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上肢的运动来进行观察。课件出示: (1)小组内轮流做,反复做几次。 (2)分别观察和用手摸摸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 (3活动后请将观察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在小组内交流。(4按记录表要求记录。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以及相互间的配合。 教学难点:人体的运动是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互协调配合完成的。 教学准备:幻灯片,人体骨骼模型,哑铃(每人一只),手指纸套(每人2只),橡皮泥2根,小棒一根。 教学过程: 课前4分钟,播放《健康歌》,学生跟着音乐跳舞,活动活动身体。【幻灯片】 一、导入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活动?(手、腿、颈、腰) 我们来摸一摸大腿和膝盖,摸到了什么?板书:(骨头、肌肉、关节) 【这个环节安排了做前问,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先熟悉一下身体的骨头、肌肉和关节,为下面的学习探究打下一个伏笔,唤起了对这部分知识探究的渴望。】 二、教学骨骼 1.你们知道人体内部的骨骼都有些什么形状?板书课题:骨骼。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人体骨骼模型。【出示人体骨骼模型。】 2.你知道哪些人体骨骼的名称呢? 3.你还想知道人体的哪些骨骼呢?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张人体骨骼图。从图上找出你想认识的骨骼,记一记它的名称。 4.你现在认识了哪些骨骼,上讲台指着人体骨骼模型说给大家听一听。 【人体骨骼模型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能够直观的给孩子呈现人体骨骼,给孩子一个视觉冲击。】 5.我们认识了一部分骨骼的名称,那你知道骨骼对我们身体起有什么作用吗? 6.谁来帮老师一个忙,把这块橡皮泥搓成大约10厘米,立起来。老师再提供一根小棒,你能把橡皮泥立起来吗?我们的骨骼就像这根小棒,对身体也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支撑

人体骨骼分类和关节的组成

骨 一、骨的基本结构 骨头是由骨组织组成,骨自身具有修复、再生、改建的功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促进骨的发育,缺乏体育锻炼者容易引起骨质疏松。 (一)骨的分类:成人骨总数为206快,分为附肢骨和中轴骨两部分,附肢骨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中轴骨分为椎骨、胸廓骨和颅骨。 (二)骨的基本结构: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以及神经血管组成。 (三)骨的理化性质:骨中含有有机质和无机质,前者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后者主要是碳酸钙、磷酸钙、氯化钠等。 (四)骨的生长 1.骨的增粗:在骨膜深沉的成骨细胞不断的造骨,使骨的横泾不断扩大。以此 同时骨内膜的破骨细胞破坏和吸收既成的骨质,使骨髓腔不断扩大。 2.骨的增长:骨的增长主要是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18岁以 后骺软骨增长缓慢,最后全部骨化,骨干与骨骺愈合成一条骺线,骨不再生长。 3.骨龄: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 (五)附肢骨 上肢骨(64)和下肢骨(62)。上肢骨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下肢骨同样。 1.上肢带骨:锁骨(2)、肩胛骨(2) 2.自由上肢骨:肱骨(2)、桡骨(2)、尺骨(2)、手骨(54) 手骨:腕骨(16)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及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及钩骨各两块;掌骨(10);指骨(28节) 下肢带骨:髋骨(2) 自由下肢骨:股骨(2)、髌骨(2是人体最大的籽骨)、胫骨(2)、腓骨(2)、足骨(52) 足骨:附骨(14):前由3块楔骨和一块扇骨组成。中为足舟骨。后由距骨和跟骨组成;石骨(10);趾骨(28)。 (六)上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1.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第一,锁骨全长可在皮下摸到。 第二,肩胛骨易在皮下触摸到内侧缘和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是测量肩宽的体表标志。喙突位于锁骨内侧2/3与外侧1/3处下方皮下。 第三,肱骨大结节在在肩部外侧皮下触及。前臂的内外上髁位于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为隆起。 第四,尺骨从鹰嘴到茎突全长可在前臂后面触及。其中鹰嘴在屈肘时,茎突在前臂旋前时较为明显。 第五,桡骨下端茎突在屈腕时较为明显。 第六,手骨在桡腕关节掌侧面可摸到大多角骨和豌豆骨,握拳或伸掌时可摸到或看到各掌骨和指骨。 2.下肢骨的主要体表特征 第一、髂嵴易于在皮下摸到。 第二、股骨大转子易在皮下触及。内外侧髁易在大腿下端靠近膝关节处触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