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案《观潮》课堂教学实录

六年级教案《观潮》课堂教学实录
六年级教案《观潮》课堂教学实录

六年级教案《观潮》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

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

生:潮来了!

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

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

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

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生:大潮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它的声音非常大,大地都被

震得颤动起来。

生:大潮给我的印象是它气势非常的雄伟。

师:那你所说的气势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呢?

生:是我看到的!

师:能看到气势吗?

生1:我觉得气势是想到的。

生2:我觉得气势是感觉到的。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真不错。

生:我不明白的地方是课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前面说白线很快地移来,

后面又说它拉长变粗是逐渐的,我不明白这里前后是不是有

点矛盾呢?

师:她真会动脑筋!

生:我不懂的地方是课文中为什么用白色战马,而不用别的

什么马来形容大潮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

来时这一部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

大潮样子的词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勾画。)

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

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

现了一条白线。

师:嗯,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

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师板书:闷雷滚动、白线)

师:那么大的潮为什么会是一条白线呢?

生: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就是人们在地平线上能看到的最远

的地方,所以这时的潮头看起来像一条白线。

师:原来是这个原因,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

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才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

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

生:喊!

师:怎么喊?

生:快看呀!大潮真的来了!

师: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就

是“沸腾”的场面。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 生:我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写了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这句话也

就是在写潮来前,人们已是人声鼎沸,所以在这里他用了一

个“又”字。

生:先听到隆隆的响声,人们就议论纷纷,现在既听到声音,又看到形状,所以是又沸腾了。

生:前面已经喊了一次“潮来了!”这里是真的潮来了,所

以又喊了起来。

师:课文既写出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和样子,还写出了观

潮人的情绪,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让我们带着观潮人的

情绪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不仅听到了大潮在远方的声音,看到

了大潮在远处的样子,更难得的是你们还体会到了观潮人的

情绪,真是不简单。

师:大潮在远处时其声如闷雷滚动,其形似一条白线,难道

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仅仅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个句子,想一想这条白线是怎样变化的?(提示学生重点理解“横贯”一词。与同桌讨论刚才同学提到的“那条白

线很快地移来,却慢慢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生自由读,并与同桌讨论。)

生1:我认为刚才这个问题并不矛盾,课文中它逐渐拉长变

粗,我们在美术课学过远小近大的道理,那是一种视觉效果,所以我认为这里并不矛盾。

生2:我想这里是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很大。因为江面很

宽,那么宽的江面全都是潮水,所以我从这里体会到它气势

雄伟,而并不矛盾。

师:你体会得真好,“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师播放大潮由远及近的画面。)

生:(不由自主)真美啊!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这个句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读“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生:我们脑海中出现了那条白线慢慢拉长变粗,向我们涌来,最后整个江面满是潮水。

师:咱们一起再体会着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浪头越来越近的时候,大潮又是怎样一番情

景呢?

生:大潮越来越近,就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

荡地飞奔而来。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

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个句子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再自己多读几遍,待会

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指导学生个别赛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去感受了大潮汹涌而来的气

势,现在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师播放大潮通过时的电脑画面,学生看着,不由自主地惊

讶、赞叹。)

师:谁能谈谈你刚才的感受?

生1:我想到书上“飞奔而来”这个词。

生2:我感到潮水真是“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师板书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生3:我觉得浪潮就象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气势非常

雄伟,声音非常巨大,大潮好象千万辆坦克发动的声音。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生3:我怕读不好。

师:你刚才体会得这么好,一定能读好!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教室一片鼓励的掌声)

(生3读句子)

师: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地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该轮到我为你们喝彩了,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读得棒极了!我都被大家的朗读给震撼了,学到这儿你

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大潮的样子?

生:想!

师:现在你们就站在海塘大堤上,每位同学就是海塘大堤上

人山人海中的一员,你们现在观潮是什么心情?

生:激动!

生:着急!

生:兴奋!

师:大家看了画面后,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此时的感受。

(师播放大潮来时全景画面,学生发出惊呼。)

生1:大潮真是雄伟。

生2:我觉得钱塘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真是名副其实! 师:你们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一天下奇观讲给自己的

亲人、朋友们听呢?

生:想!

师:那大家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生自述)

生1:我讲给我邻居姐姐听:姐姐,今年暑假我到钱塘江去

了一趟,我们很早就到了那儿,直到午后一点左右,才听到

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一样……

(三名学生分别依据课文和画面,加上自己的想像进行了复述。)

师: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放画面,请大家当小主持人,给画

面配解说词,大家高不高兴啊?

生:高兴!

师:当主持人可不容易,你们知道解说词在哪儿吗?对了,就在书上的三、四自然段,咱们就来个《话说钱塘大潮》的

第二集《潮来时》。

生:好!

(两名学生配解说词)

师:作者围绕着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具体地描写出来,我们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这种细致的观察方法,平时多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想、去体验,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窦桂梅《观潮》课堂实录(七年级下册)

一、调动感官,激趣导入 师:一走进你们班就发现了咱们班的孩子学习习惯特别好,都坐得端端正正,书本摆放整齐,各个精神抖擞。让我没有理由不喜欢你们。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种声音。(播放潮声)听出是什么声音了吗? 师:你听得真仔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板书:观潮)“观”是什么意思?到了钱塘江,你最想看什么呢? 生:我想看涌起的波浪。, 生:我想听涨潮的声音。 生:我想观察,面对大潮人的活动。 师:你们想看的都在课文里,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在书中领略了钱塘江的盛景,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神奇了。(看来你用心感受了)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你有欣赏美的眼光)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这儿也有一个“观”字,还是看的意思吗?老师查了字典,观有三种解释,看看哪种解释更合适。奇观呢!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奇就是(奇妙),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三:借助媒体,品读文本 (一)体会潮来前的人山人海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农历八月十八,来到最佳观潮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吧!(播放人山人海的画面) 师(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是第一次来这儿观潮吗?就要见到大潮了,你的心情如何?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屏幕上的这句话。(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你急于想观潮,还有哪些同学也想去? (二)感受潮来时的雷霆万钧 1、读中品 师:究竟是什么奇特景象使人如此焦急期待呢?请同学们马上找到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待会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哪位同学愿意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a、生: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这潮水还未出现,就能听见闷雷般的巨响,可见它的气势有多大了。 生:隆隆的响声(你思考得真快) 师:一起来学学看。(轰隆隆) 师:再听听潮水声(播放课件),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这潮水隆隆的响声多像闷雷滚动的情景啊! 师:你听得真仔细,很会欣赏美。试试看,能否读出大潮未见奇景,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 生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读为本,紧抓“奇”进行教学,初读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读感悟“奇”。 【学情简介】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面不宽,对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很难想象出画面,教师必须指导感情朗读并借助电教媒体等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寓情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内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查找了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教案)

第一单元 1.观潮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内容。 【教学目标】 1.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2.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限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限热爱。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中的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二、探究识字 1.自由地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4.朗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5.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默读课文 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记号。 四、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2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 2.深入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学生边默读,边批画。)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重点体会:人声鼎沸。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②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堂实录

《观潮》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要和大家一起上一篇新的课文,这篇课文的课题就叫,我们一起读《观潮》。预备齐—— 生:《观潮》。 师:我们预习过课文了,课题中的这个潮是指什么潮?来,你说。 生:钱塘江的潮。 师:对,咱们课题中的这个潮是指观潮。啊,是指钱塘江的大潮。那么钱塘江上潮无数,课文写的这个潮它特指哪一天?作者在哪里看到了钱塘江大潮?恩,你说。 生:作者是在农历八月十八日看到了这个钱塘江的桥,哦,潮。 师:在农历八月十八,哪里看到的?来,你说。 生:海宁市。 师:海宁? 生:哦,海宁省。 师:打开书,找一找。很快就能找到了。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哎,你来说。 生:他是在,哦——海宁市的盐官镇看到了,哦——钱塘江大潮。 师:好的。在浙江海宁的盐官镇。同学们,课文就是写了作者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在浙江海宁盐官镇看潮的情景。大家请看图。这条就是钱塘江,它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的入海口要经过杭州湾,你看,进入东海,这边宽而深,这边窄而浅。所以当大量潮水涌来的时候,必定会形成非常壮观的景象。而八月十八,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水最大,在这个地方观潮最好看。所以,作者说,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 生:天下奇观。 师:现在你知道奇观是什么意思了吧?你说。 生:就是很少见,而非常新奇的,奇怪的一种景象。

师:对,很少见的,新奇的,奇怪的。还有吗?你说。 生:我觉得应该是罕见而又壮观的景象。 师:对。 生:或奇妙少见的事情。 师:对。那么课文当中写的钱塘江大潮它就是一个非常雄壮的、非常有气势的那种什么——景象。哎,课文就是写了这个。你知道吗?预习过课文以后,作者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告诉你他观潮的顺序的?按什么顺序来写他观潮的?你说。生:观潮前、观潮时和观潮后。 师:作者是按照潮来—— 生:前 师:对。潮来前,潮来(师生共同说)时,潮来后,这样的顺序来写他观潮的。来向我们展示钱塘江大潮这种天下奇观的。(板书)好,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啊,我们知道了在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当中,同学们,作者必定是哪一个部分向我们展示钱塘江大潮最壮美,知道吗?一定在哪里? 师生:潮来时。 师:对,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写潮来时的两个小节,四五两小节,来找一找,你一边用笔来做做记号,在这两个小节中,哪些语句是在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做记号把它划下来,好吧?来,一边读读课文,一边做做记号。 生:(开始读课文)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谁愿意?来,最后一个男生。生:“午后一点左右,……” 师:真好!为什么我说他好?同学们,老师兜了一圈,发现很多同学都把这句话给漏了。漏掉的赶紧补上。(生补划)哦,你读的这个句子是讲午后一点左右,传来了隆隆的响声,(板书)好的,请坐。还有谁?再来说。这边女生。 生:“只见东边的水天相连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诶,这句也是的,对伐?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还有谁接着她的话讲下去?那条白线——?来,你来! 生:“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对啊,你看这条白线在变化的,噢。(板书)他们两个句子,来,只写了这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生字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认识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增强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小我”的感情(对壮观的钱塘江潮的赞美),以及放大的“大我”情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2分钟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大家在暑期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和父母去哪里旅游,参观名胜古迹?相信大家在旅行途中都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巧的是呀,我们要讲的也是大自然,第一课描写的正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赵宗成和朱明元二人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力量。 讲授新课: 老师: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在同学们默读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左上边板书几个核心问题,在左下方板书生字词)

核心问题: 1、观潮的人多不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等潮的人心情如何? 2、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是什么样的场景? 3、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体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 生字词:笼罩,屹立,人声鼎沸,贯穿,崩塌,恢复,浪潮,名称,食盐,大雨蒙蒙,薄雾,昂首挺胸,新旧更替,浩浩汤汤,风号浪吼 老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那么这篇文章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呢? 学生(一齐回答):钱塘江潮(此时,在黑板中央偏上板书课题《观潮》并在其下方写“钱塘江潮”)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查字典,找出生词的读音。 老师:现在我们有请一位同学来为生词注音,并且带着大家一起朗读。 老师:同学们,钱塘江潮是一大奇观,那天,来观潮的人多吗?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1:来观潮的人很多。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老师:这句话怎么就能够看出来观潮的人很多呢? 学生1:“人山人海”就是形容人聚集的很多,像山一样,像海一样多。从“昂首”“望”“等着”“盼着”这几个词可以看出大家焦

小学语文_观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观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文人所赞美,如苏轼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王在晋的“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钱塘江大潮有关的问章《观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潮”的书写。 (二)整体感知 指课题,“观”是什么意思?看。“观潮”就是看潮。看的哪里的潮呢? 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有关知识。课文是怎样赞美钱塘江大潮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这里的“观”还是看的意思吗?不是。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里的“观”是风景优美的意思。那什么样的景象被成为“天下奇观”呢?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精读课文 潮来前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自由回答。出示句子: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平静”板书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呢?人很多。此时钱塘江大潮还没有来,而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请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闻名天下。除了人很多,那人们的心情怎样呢?“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体会人们着急的心情。请同学们用着急的心情来读这句话。个别读,教师指点。 过度:是什么样的景象让人们如此的焦急等待呢?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潮来时景象的? 2.它们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解决第一个问题:.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潮来时景象的? 潮的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抄的声音是如何变化的呢?学生们自由回答,老师出示句子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闷雷滚动”你们听过这样的声音吗?学一学。人们还没有看见大潮就听了“闷雷滚动”的声音,可见钱塘江大潮是多么的有气势。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过了一会儿,声音变得怎样了?课本上是怎样说的?出示: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3)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 《观潮》课堂实录

《观潮》课堂实录 四年级语文教案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 生:潮来了! 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生:大潮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它的声音非常大,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大潮给我的印象是它气势非常的雄伟。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真不错。 生:我不明白的地方是课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前面说白线很快地移来,后面又说它拉长变粗是逐渐的,我不明白这里前后是不是有点矛盾呢? 师:她真会动脑筋!

生:我不懂的地方是课文中为什么用白色战马,而不用别的什么马来形容大潮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来时这一部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勾画。) 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嗯,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师板书:闷雷滚动、白线) 师:那么大的潮为什么会是一条白线呢? 生: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就是人们在地平线上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所以这时的潮头看起来像一条白线。 师: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才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 生:喊! 师:怎么喊? 生:快看呀!大潮真的来了!

部编版四上语文《观潮》教案、教学反思

1. 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实录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实录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实录 导入谈话: 师:看看老师跟昨天有什么不同。 生:头发长了。 师:还有什么? 生:老师昨天的头发是盘起来的,今天放下来了。 师:上课。我生长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天津,我常常在海边看潮起潮落。你们想不想看看我们天津渤海潮。 多媒体演示天津渤海潮。 师:这是咱们美丽的北海。今天我们要一起走出海的故乡,一起去看举世闻名的潮。 多媒体出示课题观潮。 师:我们是站在钱塘江海宁镇观看钱塘江大潮,以小组学习,学得好可以得到一滴水,可以滴水成渊。我们见面后你们预习了吗谁读课文了那老师把指导检查的权力交给你们,两个人两个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正确,读对的人数最多。 小组读。 师:你在读的时候,同伴都读对的举手。 师:不太多,看来。好,看来这四组读对的比较多,各加一滴水。你们想不想再比个高低。通过预习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

什么。 生:先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师:你答得非常好,给他们组再加一滴水。课文先写了,课文读对了,我相信文中的`词语一定不会难倒你们,看谁抢读得快。 多媒体出示词语,让学生抢读。 犹如霎时笼罩薄雾闷雷踮着脚人声鼎沸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师纠正读音 师:能自己改正读音,真好。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 师:预习的时候,你有没有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么多。先在小组里解决,其他的问题通过查资料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提出来大家一块解决。 小组讨论。 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谁来说说? 生:为什么农历八月十八日观潮日,其他日子不行? 师:哪一组还有问题? 生:潮是怎么形成的? 师:噢,钱潮是怎么形成的,他善于发现问题。 生:什么是潮汐? 师:有相同的问题吗?噢,那个女同学也有。你们打算怎么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基本信息 题目人教版 1 观潮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 教材内容 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让学生学会按时间顺序或 者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学习写景。 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单位 李俊枣阳市春蕾小学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观潮》记叙一次观潮的 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 学情分析 1、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有些大城市的孩子见得也多。农村孩子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2、这些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求知欲较强。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13生字,能正确读写“若隐若现”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奇特。 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课堂实录

《观潮》课堂实录 一)、课堂导入:1.师:多媒体课件播放钱塘江潮实景视频 2.师问:同学们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生:词语概括:震撼,雄伟,壮观等。)师:想不想进一步了解钱塘江潮?师:多媒体播放钱塘江潮视频, 二)学习第一段: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观"是什么意思?(生:看)潮呢?(师:讲述:潮是海水或沿海地区海洋中的水由于太阳或月亮的吸引定时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 2.师:题目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请翻开课文,齐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师板书:天下奇观)(生:潮指钱塘江大潮) 3.师:天下奇观的"观"是什么意思?生答。师: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不同。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天下奇观即天下罕见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在这里指钱塘江大潮。 4.师:小结。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都来--(观潮) 三)、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师: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生回答。

师: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an),避免读成(zhan),“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1.师: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请同学们启由朗读2~5自然段。(生自读) 2.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个部分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哪里是写潮来前,哪里是写潮来时,哪里是写潮来后?学生找,找学生回答。(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明确: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第五自然段写潮来后) 3.师: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生给课文分段,找学生回答。(师明确:可以分成四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自然段为第二段,写潮来前的景象;第三、四自然段为第三段,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第五自然段为第四段,写潮来后的景象。也可以分成两段,即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五)、读讲第二段。师:1.我们先看潮来前的景象。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有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Record and Comment of "Tide Watching"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 《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 授课教师:阜新市细河区解放街小学姚佳妤 师:同学们,大自然是伟大的魔法师,它赋予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美,而作者又是神奇的画师,他用优美的语句,勾画出钱塘江大潮一幕幕有声有色、雄伟壮观的场面。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魅力,使大潮犹如在我们心中澎湃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去感受钱塘江大潮那无法抗拒的美吧!(板书:观潮)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生: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师:回想一下潮来前作者主要描写了那些情景?(师板书:潮来前) 生:潮来前写了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观潮当日江边和江面的情景,还写了人们盼着大潮到来的急切心情。 师:潮还没来,海塘大堤上就已经人山人海了,究竟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奇特景象,使人们如此焦急的等待呢?同学

们赶快读读潮来时这一部分内容,找到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观察、又是抓住哪些特点把潮来时这部分内容写精彩的?板书:潮来时(学生自读感悟) 师:谁愿意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生: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师: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潮来时的声音像闷雷滚动,非常响。 师:怎样读最合适? 生:午后一点左右…… 生:我还想读这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是描写大潮形态的,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 师:把白色战马去掉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去掉这个词,就不能表现大潮很壮观了。 师:这么重要的词该怎样读? 生:声音响亮、有气势。 师:试着读一读。(学生读) 师:还有哪句是描写大潮声音或形态的?最经典的词语是…… 生:(边读边回答)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观潮》教学设 计与反思 《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明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生品读词句的能力。 2、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教学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年级教案-《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doc

三年级教案:《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们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课堂上查字典的练习,听课文写词语的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我们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这堂课中人声鼎沸和闷雷滚动两个词语的教学设计就力求体现出让学生会运用的思想。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严萍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 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 生:潮来了! 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 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生:大潮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它的声音非常大,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大潮给我的印象是它气势非常的雄伟。 师:那你所说的气势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呢? 生:是我看到的! 师:能看到气势吗? 生1:我觉得气势是想到的。 生2:我觉得气势是感觉到的。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真不错。 生:我不明白的地方是课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 江面”这句话前面说白线很快地移来,后面又说它拉长变粗是逐渐的,我不明白这里 前后是不是有点矛盾呢? 师:她真会动脑筋! 生:我不懂的地方是课文中为什么用白色战马,而不用别的什么马来形容大潮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来时这一部分。请同 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 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勾画。) 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 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嗯,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师板书:闷雷滚动、白线) 师:那么大的潮为什么会是一条白线呢?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观潮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观潮 这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观潮》是曲#为大家整理的, 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 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水平的训练,还要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 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 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 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 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 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 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很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 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能够 借鉴,不但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所以,需 使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动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 一片中截取相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 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 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 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 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动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 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 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 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 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 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 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 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 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 证”。

《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观潮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观潮》记叙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 学情分析 1、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有些大城市的孩子见得也多。农村孩子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2、这些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求知欲较强。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13生字,能正确读写“若隐若现”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奇特。 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设计意图: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 生:潮来了! 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生:大潮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它的声音非常大,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大潮给我的印象是它气势非常的雄伟。 师:那你所说的气势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呢? 生:是我看到的! 师:能看到气势吗? 生1:我觉得气势是想到的。 生2:我觉得气势是感觉到的。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真不错。

生:我不明白的地方是课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前面说白线很快地移来,后面又说它拉长变粗是逐渐的,我不明白这里前后是不是有点矛盾呢? 师:她真会动脑筋! 生:我不懂的地方是课文中为什么用白色战马,而不用别的什么马来形容大潮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来时这一部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勾画。) 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嗯,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师板书:闷雷滚动、白线) 师:那么大的潮为什么会是一条白线呢? 生: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就是人们在地平线上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所以这时的潮头看起来像一条白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