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如何把握运动负荷

体育课如何把握运动负荷
体育课如何把握运动负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a9641211.html,

体育课如何把握运动负荷

作者:林义夏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04期

[摘要]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却比以往有许多失败的地方,其中运动负荷的缺失这一项最令人担忧,我们不难发现,常态的体育课基本上抛弃了运动负荷,学生在没有运动负荷的环境中上体育课,只是一味让体育课热热闹闹,体验不到痛苦,当然也就失去了尝试痛苦之后的快乐,这样的体育课、这样的身体活动是残缺不全的,是现行体育课的畸形。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负荷负荷意识

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的心脏,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学科有本质的区别,身体参与活动必然要有一定的负荷,如果没有运动负荷,身体得不到体育锻炼,体育课失去了基本的功能。而现行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却比以往有许多失败的地方,其中,运动负荷的缺失这一项最令人担忧。如果学生在沒有运动负荷的环境中上体育课,体验不到痛苦,当然就失去了尝试痛苦之后的快乐,这样的体育课、这样的身体活动是残缺不全的,是现行体育课的畸形。下面就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作一研究。

一、现行体育课淡化运动负荷的原因

1.老师的“负荷意识”淡薄

现行课程标准过分的夸大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一味强调让学生的快乐,而运动负荷则很容易被忽视。在教学实践中,只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本来无可厚非,但由于只注重了兴趣性而忽略了必要的负荷刺激,再加有些教师缺乏将两者有效统一的手段,还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把运动负荷这一项忽略不计了,任凭学生自由发挥,出现了学生有的吃得过饱,有的吃不饱的现象。教师没有了负荷意识,学生也会偷懒,本应该能起到锻炼作用的活动,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学生的不配合增加负荷设置了障碍

要加大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师首先要面临来自学生的“阻力”,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成了不吃苦的不良习惯,要加大运动负荷就意味着让他们承受巨大的痛

运动负荷分析

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分析 关键词】体育课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负荷;脉搏频率 当进行体育锻炼时,体内代谢过程比平时大为增加,能量消耗增加;锻炼后,能量物质的恢复更充分,可达到比锻炼前更高的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增加,这是体育锻炼增加体质的基本原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某班60人,以1次体育课为例进行运动负荷监测。 1.2 方法 分别测定课前安静时、课的开始部分、课的基本部分及结束部分脉率。课开始的准备部分为9 min;课的基本部分为27 min,分别测第2、7、12、17、22、27分钟脉率;结束部分为4 min。 以每分钟脉搏平均值为基础,以课的每分钟平均脉搏数、各部分每分钟平均脉搏数、主要教材的每分钟平均脉搏数绘制脉搏测定曲线图,计算平均生理负担量和生理负荷量等级,确定生理负荷量指数。要特别注意课前安静时脉率,尽量设法排除课前影响脉率的各种外部因素,否则,计算出来的生理负荷指数可因安静时的脉率的上升而偏低。 2 结果 课前安静时脉率为80次/min;课的开始部分脉率为100次/min;课的基本部分第2分钟脉率为128次/min,第7分钟脉率为130次/min,第12分钟脉率为142次/min,第17分钟脉率为158次/min,第22分钟脉率为178次/min,第27分钟脉率为140次/min;结束部分脉率为100次/min。 通过分析得知,此次体育课的平均生理负荷量脉率为133次/min,已知课前安静时的脉率是80次/min,所以生理负荷指数为:128/80=1.6。通过对照运动强度指数评定表可知,这次课的生理负荷量等级属于中等。 3 讨论 一般来说,心、肺功能锻炼的最佳运动强度是在心脏每搏输出量的最大范围内,多数在140~150次/min之间。如果脉率超过180次/min、运动时间达20min以上,约需12 h才能恢复。所以,一般体育课中的最高脉率以不超过180次/min为宜。体育课的密度一般在25%~45%之间。

运动负荷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运动负荷检测与分析方法 一、了解几个名词 (一)、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由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因素构成。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二)、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三)、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运动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项目。 (四)、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练习密度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与运动负荷成正比。 二、运动负荷检测与分析从两个方面入手:(每学期对所有体育教师体育课进行1次以上运动负荷检测与分析:填好两张表作好两个分

析) 1、体育课运动负荷(心率)测定记表(表一) 2、体育课密度测量表(表二) 附:(表一)(男女各抽测3名学生、每生一张) 体育课运动负荷(心率)测定记表 学校:上课教师:测量者:记录者:班级:受试者:性别:测量时间:

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简易检测方法

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简易检测方法 体育教学中对运动负荷的把握事关学生身心健康和体质发展的大事,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适宜的负荷量,首先要在备课时考虑学生年龄、性别及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再确定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练习的次数。在体育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引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调控学生的运动负荷。 望,在教学中要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如若学生精神饱满,运动欲望较强,可以适当的增加预定的运动负荷,相反则减少运动负荷。在练习过程中也要再仔细观察和分析运动负荷的大小以及变化情况,根据学生的外在表现来调整运动负荷。 闻,是医生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这里我们主要用“听”的方法来判断学生的负荷情况,在教学中听到学生在运动中呼吸比较急促,喘息的比较厉害,则应降低他们的运动负荷。相反,则增加其运动负荷。 问,其实运动负荷是否适宜练习者最有发言权,他们可以更直接的感受到负荷量的大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询问学生练习的感受。另外,平时要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作息、饮食及学习时间等情况,对制定适宜的运动负荷也是有帮助的。 切,在运动过程中,除去环境、心理刺激或疾病等因素外,心率和运动强度间存在线性关系,所以用心率(脉搏)来换算运动强度是非常简便且可靠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握比较适宜的运动负荷,最好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会自测心率,然后采用年龄减算法(运动适宜心率=180-年龄)来判定运动负荷是否适宜。 1)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运动时,身体要承

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物质储备逐步下降。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运动后便会产生一定的疲劳,但经过休息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随之逐渐消失。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恢复过程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贮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2)运动过度疲劳综合症 运动过度是指运动者在锻炼过程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所能正常承受的能力。 一般表现为参加锻炼后的第二天,锻炼者感到疲劳或肌肉酸痛僵硬、精神不振,出现所谓“锻炼的延续效应”。严重者还会产生注意力涣散、容易激动等心理症状,以及睡眠不好、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等。 出现运动过度的一般症状后,可以通过增加两次锻炼之间的休息时间、减小锻炼的运动负荷等方法加以缓解。但严重者,还需要采取增加营养、接受理疗和按摩等措施,尽快使机体得到恢复。否则,会导致症状进一步恶化。 运动负荷过大是引起运动过度症状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合理的休息或饮食质量差、营养不平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体育课运动负荷内涵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a9641211.html, 体育课运动负荷内涵分析 作者:高嵘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10期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进行运动练习时必然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而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则直接影响其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常常作为我们评判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究竟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它应如何定义?对这一基本前提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则直接影响我们对体育课运动负荷本质的把握,也制约着我们将运动负荷作为体育课教学评价参照时的科学性把握。 一、国内有关体育课运动负荷概念定义的简要回顾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体育理论》教材中就已提出了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的概念,但该教材并未对运动负荷做出明确的定义,只在其测定与评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方法中重点介绍了脉搏测定方法[1]。其后从体育理论课程中分化出来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将体育课 的运动负荷定义为“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的…量?和…强度?”;并指出,“动作的质量也会对运动负荷大小有影响”[2]。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体育课心理负荷”有关研究的出现[3][4],其后的于90年代出版的有关学校体育学教材,也相应地增加了体育课心理负荷这一概念[5]。于是,体育课程的 负荷这一概念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将其定义为:学生在课中所承受的身心刺激及其值,它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学生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其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所承受的心理刺激及心理能耗[6][7],或者“课中学生心理上所承受各种刺激与强度的程度”,具体表现为学生的注意、情绪、意志等方面的变化,主要以“注意”、“情绪”、“意志”三个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价[8]。 然而,九十年代中后期,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技术传授的传统体育教学范式受到了诸多质疑或批判,而随着部分学者对观摩课、评优课中与运动负荷有关的“心率曲线”[9]和“心理负荷”概念及其测试评价标准的质疑[10],体育课运动负荷这一概念在步入21世纪后逐渐淡出了学校体育学及其有关的著作和教材。而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开始,特别是对新体育课程理念、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的强调,体育课运动负荷评价指标也不再作为体育观摩课、评优课中的重要评价指标,甚至被弃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周登嵩教授主编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则启用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这一概念,其意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的反映”[11]近年来,随着大家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问题的正视和新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体育课运动负荷这一问题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作为评价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参照指标。 二、对国内体育课运动负荷概念的归纳分析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策略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策略 摘要: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对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进行分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使学生身心能够在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负荷、认识、策略 前言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前的体育课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视了心理效应,而今许多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生理效应,不重视运动负荷的适宜安排。其实,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课上就必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运动负荷的认识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

体育课上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1)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2)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身感疲劳。 (3)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

密度分析报告

任课教师:帅奇峰任课项目:田径时间:2011年10月20日地点:田径场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贯彻“课改”精神,努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在观察参与中激发学生兴趣,在体验中启迪智慧,在学练活动中寻找乐趣,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动作。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短跑的蹲踞式起跑和游戏。蹲踞式起跑是短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节课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腿部蹬摆以及在进行起跑时有正确的摆臂姿势。以发展快速起跑的能力,掌握正确的起跑技术动作为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探究性教学。教学对象是水平五的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着个别差异。高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起跑的基础知识,但是在起跑时技术动作不够准确,后蹬力量不足,摆臂姿势不正确,导致起跑速度慢,灵活性,协调性差等。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课的预计效果 : 1、练习密度55%左右 2、运动负荷中上 3、平均心率130次/分左右 4、最高心率180次/分。 从整堂课学生的实际反应来看,运动负荷中等偏上,主要表现在: 1、主观感觉学生主观感觉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倍感舒服,渴望运动。 2、排汗量学生中等程度的出汗,证明负荷适宜。如果负荷过大,机体过于疲劳,出汗量大,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厌学的情绪。此种现象表现在个别同学身上,大部分同学出现中等程度的出汗。 3、情绪情绪是人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同时也是衡量人体承担负荷情况的一种主观指标。一般来说,人体具有运动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整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情绪较好,稍个别同学表现出烦躁不安。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 教学内容: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场地器材篮球41只录音机1台篮球场一个。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2' 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并向教师报告。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注意事项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要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准备部分(8' 一、配乐游戏小渔网4' 方法:游戏开始担任小渔网”的同学在场内用手触及正在跑动的其他同学其他同学用各种躲闪、摆脱动作在场内积极跑动被触到者加入小渔网”等小渔网”扩大到四人时重新组成二个小渔网”进行活动。以此类推逐渐组成许多小渔网”直到剩下最后一名时游戏结束。 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 要求:鱼”要机智、灵活、勇敢。鱼网”要动脑筋、协力、果断、快速。 规则:

1小渔网”不得松手触人。 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逃出界外被迫出界者作被触到论处。 二、熟悉球性(4' 方法:球绕肘转、绕腰、膝转、“8字绕环指尖拨球各种姿势的抛接球 等。 组织:散点练习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 要求:球尽量不要落地。 基本部分(30' 一、运球(6' A、高低运球B、单手前后左右运球C、左右手交替运球D、体前变向运球E、胯下运球F、急停急起运球。 重点:运球的手型按拍球的部位、力量。 要求:原地和行进间交替进行。护球尽量眼睛注意前方。 二、抢运球(5' 方法在整个篮球场上进行。一半同学持球另一半同学无球。游戏开始持球同学在场内运球在运球中要躲避无球同学的抢断无球同学则用合理的动作进行抢断球一旦抢到球后互换。规则A、无球者不得用推、拉等 犯规动作抢球B、发生被迫运球出界或违例情况按被抢断论处。 重点:对球的控制与掌握难点技术要准确熟练。 三、原地二人一球传接球(3' 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四、原地二人一球运球、传球(2' 重点:技术的衔接连贯 五、4人一球行进间运球后传球(4'

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之令狐文艳创作

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是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两个指标。 令狐文艳 一、体育课密度的评价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中各种活动合理应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也称为教学密度。一般来说,体育课的活动可分为五种:教师的指导(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等)、学生做练习、相互帮助与观察、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伍等),这些活动中某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 评价体育课的密度和课中各种活动所占时间比例安排得是否得当,应建立如下指标: 1、课的密度和各项活动时间的分配,是否依据课的具体教学任务和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负荷能力,以及场地器材、上课时间与气候条件,进行了周密而合理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组织是否严密。

3、观察教学方法、技巧的应用是否灵活、合理、有效。 4、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做到自觉地遵守组织纪律;是否发动学生相互保护和相互帮助,提高时间利用率。 二、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评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所承担的生理负荷,它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反映着练习过程中身体的生理机能变化。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否合理,这是评价体育课质量的重要指标。评价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否合理,可建立如下考查指标: 1、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遵守了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依据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加大的原则。 2、运动负荷是否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来安排。 3、运动负荷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的实际。

4、运动负荷安排是否考虑到教材的性质、活动范围、难易程度、练习强度,以及与学生的生理特点之间的关系。 5、安排运动负荷时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其他体力负担量、气候变化以及学生的生活制度等因素。 6、是否考虑到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课后文化课学习的影响。 运动负荷的测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2、学生自我感觉法。 3、生理测定法。 一堂课中学生平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叫平均心率。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小学应是120—130次/分,初中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女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男生应是130—150次/分为宜。

运动与训练运动员体能训练课生理负荷量的现场分析报告

第9卷第1期2002年1月 体育学刊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9No.1 Jan.2002 ?运动与训练? 运动员体能训练课生理负荷量的现场分析报告 范晓燕,孙学川,邓伟明 (解放军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摘要:借助于体能运动训练计算机实时监测技术和动态数理分析方法,初步建立了一套主要面向教练员,含有5大类127项量化具体指标的体能训练课生理负荷量的现场分析方法、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训练分析报告,丰富了运动员体能训练和心肺机能评定的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提高体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和运动员体能状况的评价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参考。 关键词:体能训练;生理负荷量;现场分析;训练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2)01-0113-04 Tentative study on on-the-spot analysis reports on physiological workloads in athlete’s PWC training FAN Xiao-yan,SUN Xue-chuan,DENG Wei-ming (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510500,China) Abstract:By means of computer’s real-time monitoring technique and the methods of dynamical math analysis on physical working capacity(PWC)training,it is established mainly for the coaches in the study that the on-the-spot analysis methods,index system and,which consists of5kinds of indexes,and127parameters.The study richened the index system for athlete’s PWC training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s,and provided a methodological reference for raising sci-entific level of PWC training and the assessment of athlete’s PWC conditions. Key words:PWC training;physiological workload;on-the-spot analysis;method for training evaluation 利用微型计算机和电子遥测技术,对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的生理负荷反应数据进行现场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教练员和体育科技人员,对于教练员深入了解本次训练课的实际执行情况,客观评价课的质量,科学地制定下一次训练计划,以提高体能训练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借助于体能运动训练计算机实时监测技术和动态数理分析方法,探索一套主要面向教练员的体能训练课生理负荷量的现场分析方法、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训练分析报告,为进一步提高体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和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评价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信息资源的获取 我们就体能运动训练的实际情况、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有关体能素质的实验研究数据等信息进行了广泛的收集、检索、调阅。因此,本项探索实际上是在我们多年体能训练实验研究、文献数据资料积累基础之上的一次提炼和总结。 (1)运动训练信息。为了获取我国体能训练实际工作中有关科学化训练方面的信息,如主要科研方法、训练手段、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及教练员在体能训练课后最为迫切需要了解的训练(生物学)数据信息等,我们分别到云南、四川省田径队体能训练现场进行了调研,并对云南、四川、甘肃省体工队罗为信等5名高级(中长跑项目)田径教练员、14名健将级和一级中长跑运动员,以及10名我国著名运动训练学专家和在运动训练一线的科技人员进行了专访。 (2)文献资源。为了较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保证研究工作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我们分别在国家体委国家体育科技信息研究所、华西医 收稿日期:2001-01-16 基金项目:国家教委资助项目。编号1997第13号。 作者简介:范晓燕(1968-),女,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开发。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课间各项活动占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比例,但从体育教学过程特点和任务出发,学生的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活动应占主要成分,体育教师应力求用最少时间进行组织教学并减少其它不必要休息等时间。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合理的运动负荷,它必须遵守人体的活动规律,是随着身体练习而逐渐加大的。根据专家们的有关研究“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这等于给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定了个标准。这个120—140次/分之间是怎样得来的呢?当然,是通过测量后,计算出来的。目前对于运动负荷的测量,方法很多。用得最多的无疑是对平均心率和练习密度的测量。对于一节课的平均心率来说,它的最高峰应达到多少,要视其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气候而定。体育课密度和负荷的限定质,根据科学鉴定和学生体质情况一般为,13-16岁(初中)平均心率130-15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5-30%。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每节体育课,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就无法掌握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

活动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对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 综合以上影响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可根据上课的时间负荷的大小,以及出现的高峰来合理进行安排。并且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比如,特别是上午第四节课要避免安排强度大、持续时间又长的练习和中长跑的测验等,以防出现低血糖而发生昏厥。可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宜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练习密度。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其运动负荷应该是不同的,如新授课,一般练习密度和强度中等;复习课练习密度和强度为中等以上;展示课、总结课一般练习密度中等强度较大;测验课一般练习密度较小而练习强度较大。 2、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在课堂中最常用到检测方法是询问法和观察法。通过询问,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的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 教学内容: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与对球得控制与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英勇、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得优良品质与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得集体主义精神。 场地器材篮球41只录音机1台篮球场一个。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2’) 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并向教师报告。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得教学内容与目标以及注意事项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要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准备部分(8’) 一、配乐游戏小渔网4’ 方法:游戏开始担任“小渔网”得同学在场内用手触及正在跑动得其她同学其她同学用各种躲闪、摆脱动作在场内积极跑动被触到者加入“小渔网”等“小渔网”扩大到四人时从头组成二个“小渔网”进行活动。以此类推逐渐组成许多“小渔网”直到剩下最后一名时游戏结束。 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 要求:“鱼”要机智、灵敏、英勇。“鱼网”要动脑筋、协力、果断、快速。规则:

1“小渔网”不得松手触人。 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逃出界外被迫出界者作被触到论处。 二、熟悉球性(4’) 方法:球绕肘转、绕腰、膝转、“8”字绕环指尖拨球各种姿势得抛接球等。 组织:散点练习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解放模仿、创造练习。 要求:球尽量不要落地。 基本部分(30’) 一、运球(6’)A、凹凸运球B、单手前后左右运球C、左右手交替运球D、体前变向运球E、胯下运球F、急停急起运球。 重点:运球得手型按拍球得部位、力量。 要求:原地与行进间交替进行。护球尽量眼睛注意前方。 二、抢运球(5’)方法在整个篮球场上进行。一半同学持球另一半同学无球。游戏开始持球同学在场内运球在运球中要躲避无球同学得抢断无球同学则用合理得动作进行抢断球一旦抢到球后互换。 规则A、无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规动作抢球B、发生被迫运球出界或违例情况按被抢断论处。 重点:对球得控制与掌握难点技术要确凿烂熟。 三、原地二人一球传接球(3’) 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四、原地二人一球运球、传球(2’) 重点:技术得衔接连贯

学校体育 测负荷、密度表

体育课运动负荷测定表 任课教师: 课的部分 测定时间 测定时练习内容 脉搏次数 备 注 课 前 5 安静时 62 基 本 正 常 准备部分 3 整队 66 5 慢跑 78 10 徒手操 78 基 本 部 分 12 徒手操 84 14 讲解、示范 94 17 8字绕膝练习 96 20 运球练习 108 23 纠正错误 96 25 练习 114 26 练习 126 27 讲解 96 30 开始行进间运球 96 32 行进间运球 114 35 教师讲解 96 37 完整技术练习 132 结束部分 40 整队 120 41 整理活动 108 45 下课 90 课 后 5 恢复脉搏 84 教学内容:篮球行进间运球 任课教师:李晨 受试者:学生-体育委员 平均脉搏:97次/min 根据曲线图波动状况分析运动负荷为一般水平,有效的达到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技能技 78 94 96 96 108 114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min 次min 体育课运动负荷脉搏测定曲线图 132 126 97

术的目的,脉搏曲线波动过大,说明每次练习的间隙时间过长,所以应该更注重合理分配练习与间隙时间,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体育课密度测量表 教师:李晨 部分 顺序 教学活动内 容 各项活动名称 活动结束时间 合理时间 不合理时间 备注 指 导 练习 措施 互帮 休息 开始 部分 1 整队 √ 1min 14:40—15:25 2 慢跑 √ 3min 3 徒手操 √ 7min 基 本 部 分 4 教师讲解、示范 √ 12min 5 纠正错误 √ 12min 6 教师组织 √ 13min 7 学生观察 √ 13min 10s 8 带球上篮 √ 16min 9 整队 √ 16min 10 观察 √ 16min 11 带球上篮 √ 17min 12 换队形 √ 18min 5s 13 观察 √ 19min 3s 14 带球上篮 √ 20min 15 集合 √ 20min 16 教师讲解 √ 21min 20s 17 正确示范 √ 21min 18 讲解 √ 21min 5s 19 变换队形 √ 22min 10s 20 观察 √ 23min 15s 21 整队 √ 23min 2s 22 教师讲解示范 √ 26min 40s 23 布置场地 √ 26min 24 教师讲解 √ 27min 10s 25 观察 √ 32min 1min 26 练习 √ 34min 27 纠正错误示范 √ 34min 结束 部分 28 教师讲解 √ 35min 29 集合 √ 36min 30 放松 √ 39min 31 总结 √ 43min

关于体育课运动负荷问题的研究

关于体育课运动负荷问题的研究

关于体育课运动负荷问题的研究 【前言】: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反映着练习过程中,学生身体的生理机能一系列变化。课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随着学生的机能能力的改善和提高,适当地增加运动负荷。运动负荷的增加是逐步的、适度的,增加过快、过猛,不仅不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有损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产生意外的伤害事故。所以,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课结束前,要逐步减少运动负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体质的增强和训练水平的提高,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在教学开始阶段,如在学校每学期的开始几堂课,运动负荷适当小些,以后逐渐加大。具体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要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的要求,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课的类型和要求来安排运动负荷。由于课的主要目标不同,安排运动负荷也不应一样。如在教材相同的情况下,复习课一般比新授课的运动负荷要安排大一些。 2、运动负荷应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和运动水平。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安排运动负荷还应考虑其他有关的制度,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量及气候变化、练习场地和卫生情况等。 3、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教师不仅在课前要周密地安排运动负荷,在课的进行中还要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运动负荷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调节运动负荷。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前的体育课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视了心理效应,而今许多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生理效应,不重视运动负荷的适宜安排。其实,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课上就必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运动负荷的认识 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指运动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1.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教师在体育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密度的教材。因为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其运动负荷是不同的。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运动负荷大和运动负荷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投与强度较大的跑、跳等内容的组合。 在课前的备课中周密的安排运动负荷,要重视并且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针对不同的教材要设计不同的运动负荷。例如,跑的项目和投掷项目它们的运动负荷不同,那么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整,不能100米跑两次,掷实心球也掷两次。确定任务时,新授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 2.合理调节运动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指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学生承受两种运动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负荷较大,后半部分较小。前低后高型则与前高后低型正好相反,运动负荷由小变大,如课的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

--连续立定跳远。任不管采取哪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所以,安排运动负荷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调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的强度和时间、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略心理效应是有失偏颇的,而不再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项目七 运动量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至月日项目项目七运动量分析总课时数10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 材 分 析 本项目是让学生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筛选、分类汇总等处理,利用合适的图表呈现处理结果; 通过分析图表,明了自己和同学们的运动量现状,并从中发现 运动的误区,有针对性地提出运动改进建议。 学 情 分 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Word文字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等的基 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项目(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 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 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 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能够熟练地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学会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相关操作。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提高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强化科学运动意识。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活动规划课型探索式教 学课 第几 课时 1 课 时 教 学 目 标(三维)1、知识与技能 学习与运动量有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制定计划,填写任务分配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当面请教等多种途径收集与运动量相关的资料。 集体观看项目样例阶段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做整个项目的规划,学习如何填写任务分配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对本组确定的活动主题做整体规划教学难点:填写任务分配表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探索教学法使 用教材的构想让学生了解项目活动的目的——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当面请教等多种途径了解运动量的相关知识——确定全班活动主题——各小组整体规划活动内容并填写任务分配表——全班展示交流,师点评——各小组完善任务分配表

2016年运动负荷与密度测定与分析报告

2016年运动负荷、密度测定与分析报告 三贤九义校科学合理的运动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何为科学合理的运动,在体育课中,我们一般将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作为一种很好的衡量方式。今年体育教学中,我接触的七年级的初中生与五年级的小学生,针对本人教学期间对课堂的观察及科学合理的测量,仅就我所在的初中学生的体育课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作以下分析。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1.坚持“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 3.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根据新课标的一系列要求,结合当今社会初中生的身体及心理情,通过游戏竞赛等方法,是的学生的运动参与性及活动积极性提高,以达到运动检测的效果。 1.1研究对象 资阳市三贤九义校七年级四班的学生60人,以一次体育课50米跑教学任务为例进行运动负荷监测。 1.2研究方法 分别测定课前安静时、课的开始部分、课的基本部分及结束部

分脉率。课开始的准备部分为10min;课的基本部分为25min,分别测第5、10、15、20、25分钟脉率;结束部分为5min。 以每分钟脉搏平均值为基础,以课的每分钟平均脉搏数、各部分每分 钟平均脉搏数、主要教材的每分钟平均脉搏数绘制脉搏测定曲线图,计算平均生理负担量和生理负荷量等级,确定生理负荷量指数。要特别注意 课前安静时脉率,尽量设法排除课前影响脉率的外部因素否则,计算出来的生理负荷指数可因安静时的脉率的上升而偏低。 1.3结果 课前安静时脉率为80次/min;课的开始部分脉率为100次/min;课的基本部分第2分钟脉率为128次/min,第7分钟脉率为130次/min,第12分钟脉率为142次/min,第17分钟脉率为158次/min,第22分钟脉率为178次/min,第27分钟脉率为140次;结束部分脉率为100 次/min。通过分析得知,此次体育课的平均生理负荷量脉率为133次/min,已知课前安静时的脉率是80次/min,所以生理负荷指数为:128/80=1.6。通过对照运动强度指数评定表可知,这次课的生理负荷量等级属于中等。 1.4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心、肺功能锻炼的最佳运动强度是在心脏每搏输出量的最大范围内,多数在140~150次/min之间。如果脉率超过180次/min、运动时间达20min以上,约需12小时才能恢复。所以,一般体育课中的最高脉率以不超过180次/min为宜。体育课的密度一般在5%~45%之间。体育课的生理负荷量,应该根据人体生理和功能活动变化的规律,逐渐加大运动量,到体育课结束前又要逐渐减少运动量。按一次课堂结构来说,生理负荷

体育教学分析报告

体育教学分析报告 老厂镇中学:管江南 一、学生基本情况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要求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学生简单的运动技能技巧和体育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生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在这学期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具体是这样的。 (一)在思想上,对学校体育课程非常喜欢,这是由于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所决定。但真正参加体育时,注意力不是很长,变化无常,随意性比较强。教师也能够积极渗透奥运体育知识。 (二)在行为中,由于体育课内容比较丰富,学生每到体育课都是兴高采烈积极参与,但是合作意识不是很强,主要原因是个性反映较强,基本反映是“以我为中心”。 (三)在意识中,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体育课是:“玩儿”,没有从一个高度去认识,没能理解体育课是在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和基本体育技能技巧,表现出来是体育意识比较淡薄。(四)实际的生活中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差距较大。这主要表现为有的同学反映灵敏、有较好的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有的同学却很差。有的同学抗挫折能力不强,心理素质较低。尤其到了高年级表现很幼稚,甚至是听不懂话,不知道干什么。 二、具体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优点成功与不足 (一)优点成功之处,在教学中表现是这样的: 1、全体同学非常喜爱游戏的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师生无拘无束参与性很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正在增强提高。在四年级的的教学中,小干部的组织能力有所提高 2、对于有竞争的运动项目,每位同学都表现得很积极,多数同学都具有不服输争取胜利的精神,这点是很可贵的。例如:学习蹲踞式跳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众目摸索规律,自己总结出助跑与踏跳连接是重点,然后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水平。 3、五、六年级同学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希望教师多介绍一些相关的运动知识和科学体育理论,尤其反映在对自身的了解,六年级的同学表现得更为强烈一些。在本学期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直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全体同学都希望活动时间更充分一些,这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表现。并且在活动中也能够有创意的进行一些项目的学习。 5、五、六年级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小篮球、小足球知识,部分学生能够组织活动起来。 6、通过课堂评价学生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不足,对提高运动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不成功之处,在教学中表现是这样的; 1、课堂常规的渗入有时不是很到位,具体是: (1)课堂中,病、事假个别同学不请,总有不经批准的就不来的。影响了教学秩序。(2)体育课着装中有不按照要求穿的。 (3)拿、收器材送限于几个同学,尤其女生表现不积极。 (4)对队列教学不认真,反映是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到位。 2、在学习中,中年级同学…爱说话,搞小动作?随着性强。有时教师稍不注意,有的同学就会做其他的事情,结果是动作不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学生出现骂人、打人现象,个别同学较严重。 3、运动中,同学的协调能力比较差的,主要是平时的运动机会少或是不愿意主动锻炼原因造成的。 4、对小干部的培养还要加强一些,是乎做为小干部尽管表现积极,但表现不是很好,模范作用不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