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叉树算法

四叉树算法
四叉树算法

前序

四叉树或四元树也被称为Q树(Q-Tree)。四叉树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空间数据索引、2D中的快速碰撞检测、存储稀疏数据等,而八叉树(Octree)主要应用于3D图形处理。对游戏编程,这会很有用。本文着重于对四叉树与八叉树的原理与结构的介绍,帮助您在脑海中建立四叉树与八叉树的基本思想。本文并不对这两种数据结构同时进行详解,而只对四叉树进行详解,因为八叉树的建立可由四叉树的建立推得。

四叉树与八叉树的结构与原理

四叉树(Q-Tree)是一种树形数据结构。四叉树的定义是:它的每个节点下至多可以有四个子节点,通常把一部分二维空间细分为四个象限或区域并把该区域里的相关信息存入到四叉树节点中。这个区域可以是正方形、矩形或是任意形状。以下为四叉树的二维空间结构(左)和存储结构(右)示意图(注意节点颜色与网格边框颜色):

四叉树的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矩形区域(如上图黑色的根节点代表最外围黑色边框的矩形区域),每一个矩形区域又可划分为四个小矩形区域,这四个小矩形区域作为四个子节点所代表的矩形区域。

较之四叉树,八叉树将场景从二维空间延伸到了三维空间。八叉树(Octree)的定义是:若不为空树的话,树中任一节点的子节点恰好只会有八个,或零个,也就是子节点不会有0与8以外的数目。那么,这要用来做什么?想象一个立方体,我们最少可以切成多少个相同等分的小立方体?答案就是8个。如下八叉树的结构示意图所示:

四叉树存储结构的c语言描述:[cpp]view plaincopy

1./* 一个矩形区域的象限划分::

2.

3. UL(1) | UR(0)

4. ----------|-----------

5. LL(2) | LR(3)

6.以下对该象限类型的枚举

7.*/

8.typedef enum

9.{

10. UR = 0,

11. UL = 1,

12. LL = 2,

13. LR = 3

14.}QuadrantEnum;

15.

16./* 矩形结构 */

17.typedef struct quadrect_t

18.{

19.double left,

20. top,

21. right,

22. bottom;

23.}quadrect_t;

24.

25./* 四叉树节点类型结构 */

26.typedef struct quadnode_t

27.{

28. quadrect_t rect; //节点所代表的矩形区域

29. list_t *lst_object; //节点数据, 节点类型一般为链表,可存储多个对象

30.struct quadnode_t *sub[4]; //指向节点的四个孩子

31.}quadnode_t;

32.

33./* 四叉树类型结构 */

34.typedef struct quadtree_t

35.{

36. quadnode_t *root;

37.int depth; // 四叉树的深度

}quadtree_t;

四叉树的建立

1、利用四叉树分网格,如本文的第一张图<四层完全四叉树结构示意图>,根据左图的网格图形建立如右图所示的完全四叉树。

伪码:

FuntionQuadTreeBuild( depth, rect )

{

QuadTree->depth = depth;

/*创建分支,root树的根,depth深度,rect根节点代表的矩形区域*/ QuadCreateBranch( root, depth, rect );

}

FuntionQuadCreateBranch( n, depth,rect )

{

if ( depth!=0 )

{

n = new node; //开辟新节点

n ->rect = rect; //将该节点所代表的矩形区域存储到该节点中

将rect划成四份rect[UR], rect[UL], rect[LL], rect[LR];

/*创建各孩子分支*/

QuadCreateBranch( n->sub[UR], depth-1, rect [UR] );

QuadCreateBranch( n->sub[UL], depth-1, rect [UL] ); QuadCreateBranch( n->sub[LL], depth-1, rect [LL] ); QuadCreateBranch( n->sub[LR], depth-1, rect [LR] );

}

}

2、假设在一个矩形区域里有N个对象,如下左图一个黑点代表一个对象,每个对象的坐标位置都是已知的,用四叉树的一个节点存储一个对象,构建成如下右图所示的四叉树。

方法也是采用递归的方法对该矩形进行划分分区块,分完后再往里分,直到每一个子矩形区域里只包含一个对象为止。

伪码:

FuntionQuadtreeBuild()

{

Quadtree = {empty};

For (i = 1;i

{

QuadInsert(i, root);//将i对象插入四叉树

}

剔除多余的节点; //执行完上面循环后,四叉树中可能有数据为空的叶子节点需要剔除

}

FuntionQuadInsert(i,n) //该函数插入后四叉树中的每个节点所存储的对象数量不是1就是0

{

if(节点n有孩子)

{

通过划分区域判断i应该放置于n节点的哪一个孩子节点c;

QuadInsert(i,c);

}

else if(节点n存储了一个对象)

{

为n节点创建四个孩子;

将n节点中的对象移到它应该放置的孩子节点中;

通过划分区域判断i应该放置于n节点的哪一个孩子节点c;

QuadInsert(i,c);

}

else if(n节点数据为空)

{

将i存储到节点n中;

}

}

(以上两种建立方法作为举一反三之用)

用四叉树查找某一对象

1、采用盲目搜索,与二叉树的递归遍历类似,可采用后序遍历或前序遍历或中序遍历对其进行搜索某一对象,时间复杂度为O(n)。

2、根据对象在区域里的位置来搜索,采用分而治之思想,时间复杂度只与四叉树的深度有关。比起盲目搜索,这种搜索在区域里的对象越多时效果越明显

伪码:

Funtion find ( n, pos, )

{

If (n节点所存的对象位置为pos所指的位置 )

Return n;

If ( pos位于第一象限 )

temp = find ( n->sub[UR], pos );

else if ( pos位于第二象限)

temp = find ( n->sub[UL], pos );

else if ( pos位于第三象限 )

temp = find ( n->sub[LL], pos );

else //pos位于第四象限

temp = find ( n->sub[LR], pos );

return temp;

}

二叉树遍历方法技巧

二叉树遍历方法 1.中序遍历的投影法 如果给定一棵二叉树的图形形态,是否能根据此图快速地得出其中序遍历的序列?回答是肯定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按照二叉树的标准绘制二叉树形态,即将所有左子树都严格绘于根结点的左边;将所有右子树都严格绘于根结点的右边。然后假设现在有一个光源从该二叉树的顶部投射下来,那么所有结点在地平线上一定会有相应的投影,从左至右顺序读出投影结点的数据即为该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如图11.10所示。 图示的中序遍历序列: D J G B H E A F I C 2.先序遍历的填空法 如果给定一棵二叉树的图形形态,可在图形基础上,采用填空法迅速写出该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具体做法是:我们知道,对于每个结点都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根结点,左子树、右子树;又已知先序遍历顺序是先访问根结点、然后访问左子树、访问右子树。那么,我们按层分别展开,逐层填空即可得到该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 图11.10 中序遍历投影法示意图 如图11.10 中的二叉树采用填空法的步骤如下: (1)根结点左子树右子树 A( )( ) (2)A (根结点(左子树)(右子树))(根结点(左子树)(右子树)) A B C (3)A(B(根结点(左)(右))(根结点(左)(右)))(C(……)(……)) A B D 无 G E H 无 C F 无 (4)A B D G J E H C F I 此即为该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 注:后序遍历的序列亦可以此方法类推,请读者自己尝试。

3.利用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如果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则可以用这两个遍历序列构造一棵唯一的二叉树形态。我们知道任意一棵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是唯一的,那么首先从给定的先序遍历序列入手,该先序序列的第一个元素一定是该二叉树的根;再分析这个根结点在中序遍历序列中的位置,中序遍历序列中根结点的左边即为左子树的全部元素,而根结点的右边即为右子树的全部元素;然后据此再将先序遍历序列除根结点以外的其余部分分为左、右子树两部分,并在这两部分中分别找出左、右子树的根结点。依此类推,即可得到完整的二叉树。例11.1 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和中序遍历序列分别为: 先序: A B C I D E F H G 中序: C I B E D A H F G 请构造这棵二叉树。 按前述分析,这棵二叉树的构造过程如图11.11所示 图11.11 二叉树的构造过程 树、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flash演示) 如前所述,树(或森林)的存储结构及其操作算法的实现,由于其“度”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其存储结构不是较为复杂就是浪费空间,因而,定义在其存储结构上的算法也相应地较难兼顾全面。如果我们设定一定的规则,用二叉树来表示树和森林的话,就可以方便地解决树、森林的存储结构及其相关算法问题。 1.树、森林转换为二叉树 我们知道,一棵树中每个结点的孩子是无序的,而二叉树中各结点的孩子必须有左右之分。在此,为避免概念混淆,首先约定树中每个结点的孩子按从左至右的顺序升序编号,即将树中同一层上的兄弟分出大小。那么将一棵树转换成二叉树的方法是: (1)在树中同层兄弟间加一连线; (2)对树中每个结点仅保留其与长兄(左边第一个孩子)的连线,擦去其与其它孩子的连线; (3)以树(或子树)的根作为轴心,将所有的水平连线顺时针旋转45度,即可得到与该树完全等价的一棵二叉树。

二叉树遍历所有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IZE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BiTNode //定义二叉树节点结构 { char data; //数据域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左右孩子指针域 }BiTNode,*BiTree; int visit(BiTree t); void CreateBiTree(BiTree &T); //生成一个二叉树 void PreOrder(BiTree); //递归先序遍历二叉树 void InOrder(BiTree); //递归中序遍历二叉树 void PostOrder(BiTree); //递归后序遍历二叉树 void InOrderTraverse(BiTree T); //非递归中序遍历二叉树 void PreOrder_Nonrecursive(BiTree T);//非递归先序遍历二叉树 void LeverTraverse(BiTree T);//非递归层序遍历二叉树 //主函数 void main() { BiTree T; char j; int flag=1; //---------------------程序解说----------------------- printf("本程序实现二叉树的操作。\n"); printf("叶子结点以空格表示。\n"); printf("可以进行建立二叉树,递归先序、中序、后序遍历,非递归先序、中序遍历及非递归层序遍历等操作。\n"); //---------------------------------------------------- printf("\n"); printf("请建立二叉树。\n"); printf("建树将以三个空格后回车结束。\n"); printf("例如:1 2 3 4 5 6 (回车)\n"); CreateBiTree(T); //初始化队列 getchar(); while(flag) {

二叉树遍历C语言(递归,非递归)六种算法

数据结构(双语) ——项目文档报告用两种方式实现表达式自动计算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目录 一、设计思想 (01) 二、算法流程图 (02) 三、源代码 (04) 四、运行结果 (11)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11) 六、心得体会 (12)

一、设计思想 二叉树的遍历分为三种方式,分别是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先序遍历实现的顺序是:根左右,中序遍历实现的是:左根右,后续遍历实现的是:左右根。根据不同的算法分,又分为递归遍历和非递归遍历。 递归算法: 1.先序遍历:先序遍历就是首先判断根结点是否为空,为空则停止遍历,不为空则将左子作为新的根结点重新进行上述判断,左子遍历结束后,再将右子作为根结点判断,直至结束。到达每一个结点时,打印该结点数据,即得先序遍历结果。 2.中序遍历:中序遍历是首先判断该结点是否为空,为空则结束,不为空则将左子作为根结点再进行判断,打印左子,然后打印二叉树的根结点,最后再将右子作为参数进行判断,打印右子,直至结束。 3.后续遍历:指针到达一个结点时,判断该结点是否为空,为空则停止遍历,不为空则将左子作为新的结点参数进行判断,打印左子。左子判断完成后,将右子作为结点参数传入判断,打印右子。左右子判断完成后打印根结点。 非递归算法: 1.先序遍历:首先建立一个栈,当指针到达根结点时,打印根结点,判断根结点是否有左子和右子。有左子和右子的话就打印左子同时将右子入栈,将左子作为新的根结点进行判断,方法同上。若当前结点没有左子,则直接将右子打印,同时将右子作为新的根结点判断。若当前结点没有右子,则打印左子,同时将左子作为新的根结点判断。若当前结点既没有左子也没有右子,则当前结点为叶子结点,此时将从栈中出栈一个元素,作为当前的根结点,打印结点元素,同时将当前结点同样按上述方法判断,依次进行。直至当前结点的左右子都为空,且栈为空时,遍历结束。 2.中序遍历:首先建立一个栈,定义一个常量flag(flag为0或者1),用flag记录结点的左子是否去过,没有去过为0,去过为1,默认为0.首先将指针指向根结点,将根结点入栈,然后将指针指向左子,左子作为新的结点,将新结点入栈,然后再将指针指向当前结点的左子,直至左子为空,则指针返回,flag置1,出栈一个元素,作为当前结点,打印该结点,然后判断flag,flag为1则将指针指向当前结点右子,将右子作为新的结点,结点入栈,再次进行上面的判断,直至当前结点右子也为空,则再出栈一个元素作为当前结点,一直到结束,使得当前结点右子为空,且栈空,遍历结束。 3.后续遍历:首先建立两个栈,然后定义两个常量。第一个为status,取值为0,1,2.0代表左右子都没有去过,1代表去过左子,2,代表左右子都去过,默认为0。第二个常量为flag,取值为0或者1,0代表进左栈,1代表进右栈。初始时指针指向根结点,判断根结点是否有左子,有左子则,将根结点入左栈,status置0,flag置0,若没有左子则判断结点有没有右子,有右子就把结点入右栈,status置0,flag置1,若左右子都没有,则打印该结点,并将指针指向空,此时判断flag,若flag为0,则从左栈出栈一个元素作为当前结点,重新判断;若flag为1则从右栈出栈一个元素作为当前结点,重新判断左右子是否去过,若status 为1,则判断该结点有没有右子,若有右子,则将该结点入右栈,status置1,flag置1,若没有右子,则打印当前结点,并将指针置空,然后再次判断flag。若当前结点status为2,且栈为空,则遍历结束。若指针指向了左子,则将左子作为当前结点,判断其左右子情况,按上述方法处理,直至遍历结束。

四叉树结构在复杂多目标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第25卷第4期 2003年12月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Vol.25No.4Dec.2003收稿日期:2003-06-04 作者简介:余劲松,男,1974年生,硕士研究生1 文章编号:1006-0456(2003)04-0080-03 四叉树结构在复杂多目标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余劲松,吴建华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摘要:针对有噪声的复杂多目标图像,引入四叉树的数据结构,区域生长条件运用象素周围k ×k 邻域的特性 进行判决.由于是两个邻域比较特性,需要用到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等方法,采用最优阈值作为区域增长的相似性检测准则.达到了以下目的:第一,通过剪切过程减少了许多计算冗余,分割速度明显快于传统的区域增长;第二,由于考虑了邻域性质,抗噪声能力和工作鲁棒性也有所增强.实验表明,把四叉树结构引入复杂多目标图像分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图像分割;分裂与合并算法;四叉树 中图法分类号:TN91117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图像分割技术是图像处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中得到大量的应用.对于比较简单的灰度图像,用阈值化的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有噪声的复杂多目标图像,实现分割的方法要复杂很多,常用的是区域增长技术,传统的区域增长算法实现比较麻烦,而且过多的分开、合并过程影响计算速度.本文提出的方法是针对复杂多目标图像引入四叉树的数据结构,先找出不属于任何区域的象素作为父节点,并利用这些父节点作为四叉树的根节点进行区域增长,象素分裂或合并条件运用该象素k ×k 邻域的特性进行判决,相邻象素的相似与否,主要依赖于它们各自邻域在某个具体含义上是否相似,相对于现有基于四叉树分割方法也提高抗噪声能力和工作鲁棒性.现有基于四叉树分割方法大部分仅考虑了从一个象素到另一个象素(或区域)的特性是否相似,因此对于有噪声的或复杂的图像,使用这种方法会引起不希望的区域出现.如果区域间边缘的灰度变化很平缓或对比度弱的两个区域相交,采用这种方法,区域1和区域2就会合并起来(图1).图1 对于有噪声的或复杂图像的边缘 2 区域生长准则及四叉树结构 211 区域生长准则 区域生长的步骤如下: 1)对图像进行逐行扫描,寻找出能成为新区 域出发点的象素;2)以该象素作为父节点; 3)将该象素k ×k 邻域的灰度值与其相邻子节点象素的k ×k 邻域灰度值进行比较,如果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某个设定的最优阈值,就把该节点对应象素和其父节点合并为同一区域; 4)对于那些新合并的象素,重复3)的操作; 5)反复进行3)、4)的操作,直至区域不能再增长为止; 6)返回到步骤1),继续扫描直到不能发现没有归属的象素,则结束整个生长过程. 212 四叉树结构 如果把树的根对应于整个图像,树叶对应于各单位象素,所有其他的节点往下都有四个子节点,那么这样的树称为四叉树.采用四叉树是为了解决分裂与合并算法中图像的遍历问题,四叉树生长和剪切过程如图2所示,当图像是一个正方形的矩阵,其维数是2n 时,最宜采用这种技术.

二叉树遍历课程设计】汇编

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名称:二叉树的建立与遍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 2.掌握二叉树创建方法; 3.掌握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的递归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创建二叉树,分别对该二叉树进行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并输出遍历结果。 三、叉树的建立与遍历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struct tnode//结点结构体 { char data; struct tnode *lchild,*rchild; }; typedef struct tnode TNODE; TNODE *creat(void) { TNODE *root,*p; TNODE *queue[50];

int front=0,rear=-1,counter=0;//初始队列中需要的变量front、rear和计数器counter char ch; printf("建立二叉树,请输入结点:(#表示虚节点,!表示结束)\n"); ch=getchar(); while(ch!='!') { if(ch!='#') { p=(TNODE *)malloc(sizeof(TNODE)); p->data=ch; p->lchild=NULL; p->rchild=NULL; rear++; queue[rear]=p;//把非#的元素入队 if(rear==0)//如果是第一个元素,则作为根节点 { root=p; counter++; } else { if(counter%2==1)//奇数时与其双亲的左子树连接 { queue[front]->lchild=p; } if(counter%2==0)//偶数时与其双亲的右子树连接 { queue[front]->rchild=p;

四叉树算法

前序 四叉树或四元树也被称为Q树(Q-Tree)。四叉树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空间数据索引、2D中的快速碰撞检测、存储稀疏数据等,而八叉树(Octree)主要应用于3D图形处理。对游戏编程,这会很有用。本文着重于对四叉树与八叉树的原理与结构的介绍,帮助您在脑海中建立四叉树与八叉树的基本思想。本文并不对这两种数据结构同时进行详解,而只对四叉树进行详解,因为八叉树的建立可由四叉树的建立推得。 四叉树与八叉树的结构与原理 四叉树(Q-Tree)是一种树形数据结构。四叉树的定义是:它的每个节点下至多可以有四个子节点,通常把一部分二维空间细分为四个象限或区域并把该区域里的相关信息存入到四叉树节点中。这个区域可以是正方形、矩形或是任意形状。以下为四叉树的二维空间结构(左)和存储结构(右)示意图(注意节点颜色与网格边框颜色): 四叉树的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矩形区域(如上图黑色的根节点代表最外围黑色边框的矩形区域),每一个矩形区域又可划分为四个小矩形区域,这四个小矩形区域作为四个子节点所代表的矩形区域。 较之四叉树,八叉树将场景从二维空间延伸到了三维空间。八叉树(Octree)的定义是:若不为空树的话,树中任一节点的子节点恰好只会有八个,或零个,也就是子节点不会有0与8以外的数目。那么,这要用来做什么?想象一个立方体,我们最少可以切成多少个相同等分的小立方体?答案就是8个。如下八叉树的结构示意图所示:

四叉树存储结构的c语言描述:[cpp]view plaincopy 1./* 一个矩形区域的象限划分:: 2. 3. UL(1) | UR(0) 4. ----------|----------- 5. LL(2) | LR(3) 6.以下对该象限类型的枚举 7.*/ 8.typedef enum 9.{ 10. UR = 0, 11. UL = 1, 12. LL = 2, 13. LR = 3 14.}QuadrantEnum; 15. 16./* 矩形结构 */ 17.typedef struct quadrect_t 18.{ 19.double left, 20. top, 21. right, 22. bottom; 23.}quadrect_t;

基于二叉树遍历系统设计与实现

长春建筑学院《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论文) 基于二叉树遍历系统设计与实现Binary tree traversal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摘要 针对现实世界中许多关系复杂的数据,如人类社会的家谱,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博弈交通等复杂事物或过程以及客观世界中广泛存在的具有分支关系或层次特性的对象.如操作系统的文件构成、人工智能和算法分析的模型表示以及数据库系统的信息组织形式等,用线性结构难以把其中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必须借助于数和图这样的非线性结构,因此在以模拟客观世界问题,解决客观世界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领域中树型结构是信息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树有着广泛应用。在树型结构的应用中又以二叉树最为常用。 二叉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线性结构,所描述的数据有明显的层次关系,其中的每个元素只有一个前驱,二叉树是最为常用的数据结构,它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二叉树的遍历方式有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先序遍历的顺序为:NLR 先根结点,然后左子树,右子树;中序遍历顺序为;LNR先左子树,然后根结点,右子树;后序遍历顺序为:LRN先左子树,然后右子树,根结点。由前序和中序遍历,有中序和后序遍历序列可以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 对于给几个数据的排序或在已知的几个数据中进行查找,二叉树均能提供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查找问题上,任何借助于比较法查找长度为Ⅳ的一个序表的算法,都可以表示成一株二叉树。反之,任何二叉树都对应一个查找有序表的有效方法根据树的数学理论,对于算法分析的某些最有启发性的应用,是与给出用于计算各种类型中不同树的数目的公式有关的。 本文对二叉树以及二叉树的各种功能做介绍以及写出一些基本的程序,让读者对二叉树的理解有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二叉树;左子树;右子树

树,二叉树,森林间的转换方法

树,二叉树,森林间的转换方法 <1>将树转换为二叉树 树中每个结点最多只有一个最左边的孩子(长子)和一个右邻的兄弟。按照这种关系很自然地就能将树转换成相应的二叉树。 将一般树转化为二叉树的思路,主要根据树的孩子-兄弟存储方式而来,步骤是: ①加线:在各兄弟结点之间用虚线相连。可理解为每个结点的兄弟指针指向它的一个兄弟。 ②抹线:对每个结点仅保留它与其最左一个孩子的连线,抹去该结点与其他孩子之间的连线。可理解为每个结点仅有一个孩子指针,让它指向自己的长子。 ③旋转:把虚线改为实线从水平方向向下旋转45℃,成右斜下方向。原树中实线成左斜下方向。这样就树的形状成呈现出一棵二叉树。 如下图: <2>二叉树转换为一般树 此时的二叉树必须是由某一树(一般树)转换而来的没有右子树的二叉树。并非随便一棵二叉树都能还原成一般树。其还原过程也分为三步: ①加线:若某结点i是双亲结点的左孩子,则将该结点i的右孩子以及当且仅当连续地沿着右孩子的右链不断搜索到所有右孩子,都分别与结点i的双亲结点用虚线连接。 ②抹线:把原二叉树中所有双亲结点与其右孩子的连线抹去。这里的右孩子实质上是原一般树中结点的兄弟,抹去的连线是兄弟间的关系。 ③进行整理:把虚线改为实线,把结点按层次排列。如图:

<3>二叉树转换为森林 将一棵二叉树转化成森林,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抹线:将二叉树根结点与其右孩子之间的连线,以及沿着此右孩子的右链连续不继搜索到的右孩子间的连线抹掉。这样就得到了若干棵根结点没有右子树的二叉树。 ②将得到的这些二叉树用前述方法分别转化成一般树。 <4>森林转换为二叉树 森林是树的有限集合,如图3-55a所示。由上节可知,一棵树可以转换为二叉树(没有右子树),一个森林就可以转换为二叉树(没有右子树)的森林。将森林转换为二叉树的一般步骤为: ①将森林中每棵子树转换成相应的二叉树。形成有若干二叉树的森林,如图3-55b所示。 ②按森林图形中树的先后次序,依次将后边一棵二叉树作为前边一棵二叉树根结点的右子树,这样整个森林就生成了一棵二叉树,实际上第一棵树的根结点便是生成后的二叉树的根结点。下图将一个森林转化为一棵二叉树的示例:

树和叉树(数据结构)

第六章树和二叉树 6.1树(tree)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很多情形可以归结为树结构。如:家族谱系、行政管理机构、DOS和Windows 磁盘文件管理系统等。 我们讨论的树和自然界的树在生长方向上正好相反,它是倒长的树,即根朝上,枝干和叶子朝下。 例1:某家族谱系的一部分 例2: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一部分

例3:DOS和Windows磁盘文件的一部分C:\ TC20 VC6.0 数据结构课件 数据结构讲稿 第一章 第二章 …… MyTc程序 Tc1 Tc2 …… MyVc程序

Vc1 Vc2 …… 树是一种层次结构,属于非线性结构。我们学过的线性表可以灵活组织数据,但它受到线性结构的限制,表达层次结构不太方便。 6.1.1树的定义 ·树T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合。它满足: (1)仅有一个特定的结点,称为根(root)结点; (2)其余结点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非空有限集合 T,1,T2,……,T m,其中每个集合自身又是一棵树,称为根的子树(subtree)。 ·为了表述方便,把没有结点的树称为空树。 ·树的定义具有递归性:即一棵树是由根及若干棵子树构成的,而子树又是由根及若干棵子树构成的,……。 表达树的方法通常有4种:树形、凹入、集合和广义表 (1) 树形表示法

A B C D E F G H (2)凹入表示法 A B C E F D G H (3)集合嵌套表示法 A ○E C○F○G D○H B

(4)广义表表示法T(A(B,C(E,F),D(G,H))) 6.1.3 树的基本术语 为了对树的形态表述清楚和形象,通常引用树和人的特征及术语来描述。 (1)结点和树的度(degree) 结点所拥有的子树的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而树中各结点的度的最大值称为该树的度。 A B C D E F G H 如: ·结点B、E、F、G和H的度数是0 ·结点C和D的度数都是2 ·结点A的度数是3;显然3也是树的度数 (2)叶子(leaf)结点和分支结点 度为0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终端结点);度不为0的结点称为分支结点 (非终端结点)。 一棵树除了叶子结点就是分支节点。

四叉树索引 四叉树索引(Quadtree),类似于前面介绍的网格 …

四叉树索引 四叉树索引(Quadtree),类似于前面介绍的网格索引,也是对地理空间进行网格划分,对地理空间递归进行四分来构建四叉树,本文将在普通四叉树的基础上,介绍一种改进的四叉树索引结构。 首先,先介绍一个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者计算机图形学上非常重要的概念——最小外包矩形(MBR-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 最小外包矩形MBR就是包围图元,且平行于X,Y轴的最小外接矩形。MBR到底有什么用处呢,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呢?因为,图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而MBR是平行于X,Y轴的规则图形,设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图元都是平行于X,Y轴的矩形,那针对这样的矩形进行几何上的任何判断,是不是要简单很多呢?不管我们人自己写公式算法或者编写程序运行,是不是都要比原本复杂的图形几何运算要简洁很多呢?答案很显然。 然后,我们再介绍一下GIS空间操作的步骤(这个步骤,在前面忘记向大家说明了,在这里补充一下)

可见,过滤阶段,通过空间索引可以排除掉一些明显不符合条件的图元,得到后选集合,然后对后选图元集合进行精确几何运算,得到最终结果。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样有必要吗?是不是反而把问题复杂化了?合适的空间索引只会提高计算机的效率,没有空间索引,我们无疑要对集合中的每个图元进行精确几何运算,而这样的运算是复杂的,是非常占用CPU的,所以需要空间索引,采取少量的内存和简单的CUP运算,来尽量减少那种高耗CUP的精确运算的次数,这样做是完全值得的。至于精确的几何运算到底复杂在哪里,该如何进行精确的几何运算,将在下面的章节中详细描述,这里主要介绍过滤阶段的空间索引。 现在,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四叉树索引”。 四叉树索引就是递归地对地理空间进行四分,直到自行设定的终止条件(比如每个节点关联图元的个数不超过3个,超过3个,就再四分),最终形成一颗有层次的四叉树。图中有数字标识的矩形是每个图元的MBR,每个叶子节点存储了本区域所关联的图元标识列表和本区域地理范围,非叶子节点仅存储了区域的地理范围。大家可以发现,同样存在一个图元标识被多个区域所关联,相应地存储在多个叶子节点上,比如“6“所代表的图元,分别存储在四个分枝上。这样,就存在索引的冗余,与网格索引存在同样的弊端。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改进的四叉树索引,或者说是分层的网格索引。 改进的四叉树索引,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空间索引的冗余,基本改进思路是:让每个图元的MBR被一个最小区域完全包含。 可以看出,3和13分别都跨越了两个区域,要被一个最小区域完全包含,就只能是根

二叉树和三叉树的期权定价方法

第七章期权定价的二叉树和三叉树方法在这一章中,我们利用二叉树和三叉树方法为期权定价。在第2.1节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利用基础途径的二叉树方法解决期权价格不确定性的模型。二叉树方法依赖于对相关随机过程的离散化并利用计算和内存的结合以满足易于管理的要求。我们也在,我们必须把原来的单步格方法扩展到多步格方法,但是我们必须校对格使它能够反映出相关模型,且这个模型是连续时间、连续状态的随机微分方程。然后我们就可以推广到多步的二叉树格和三叉树格。 在7.1节中,我们从如何利用在离散概率分布的时刻下随机价格波动校准简单的二叉树格。从这点来看,弄清楚网格技术和蒙特卡洛模拟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而利用时刻匹配技术缩减方差可以看作一种快捷的抽样排序。然后我们讨论内存效率的实现是如何设计的,美式期权定价是7.2节的主题。同时,还是要注重它和其他技术方法的联系。现在我们要做的本质上是一个非常简单满足动态规划原则的程序,我们将在第10章程序中进一步拓展。在7.3节中,我们把上述方法推广到双标的资产的情形,虽然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情形,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情形中看出内存控制是这一情形的基础。另一种一般化的代表是三叉树格方法,三叉树格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更普遍的有限差分方法(具体将在,最后,我们在7.5节中具体讨论网格化方法的优势和劣势。 期权定价的二叉树和三叉树格方法 图7.1 单时期二叉树格 7.1 二叉树定价方法

在,我们已经考虑过单步二叉树方法在无套利情况下的期权定价, 这里我们为了方便直接利用图7.1。其主要思想是复制两个资产,一 个是无风险资产,另一个是相关股票。利用这两项资产,我们可以通 过它们的组合塑造任何收益率的资产。如果我们令u 和d 为任意两个 价格的角标,我们可以看到期权的价格应该为0f 则, ])1([0d u t r f p pf e f -+=-δ (7.1) 在公式7.1中u f 和d f 是标的资产在涨跌两种情况的期权价格,p 是风 险中性前提下相关资产升值的概率。 为了寻找一个更好的不确定性模型,我们可以增加分类的情况, 复制期权收益,甚至我们可以使用更多的资产,或允许中间日期交易。 第二种可能性更为实际,并且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对于在期权的 存续期内可以随时执行的美式期权来说。对其求极限,就会得到连续 时间模型,并且其最后收敛于Black —sholes 方程。当Black —sholes 方程没有解析解的时候,我们必须采取一些离散化的途径,比如说可 以通过蒙特卡洛模拟从而估计出风险中性条件下预期收益,或者建立 一个自适应网格的有限差分方法去解决相应的PDE 模型。就像我们 在图7.2中展示的一样,多级二叉树格方法就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离散 化方法。我们也可以考虑利用树图,但是要注意使计算方法易于控制。 二叉树格定价 图7.2 新生成的二叉树图 这里我们为了方便令d u /1=。虽然这个不是必须的,但是在后面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假设令模型简化了很多即每上一步紧接着下一步 都会得到相同的初始价格。

一种基于四叉树的快速聚类算法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q ,o "’"‘#"!!作者简介!栾丽华!%)1"$"#女#江苏盐城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吉根林! %)‘#$"#男#江苏海安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0 文章编号$%""%$)"1%!!""&""&$%""%$"’ 一种基于四叉树的快速聚类算法 栾丽华!吉根林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江苏南京!%"")( #8T 44: 8F %7$+#/%.#*,?*/73#%+"I 0%.I %5S $.P 0.2S *+/$A=.04%+:0#’5S $.P 0.2\0$.2:3!%"")(5?<0.$C +63)$/4)7K :N M 9/k ,-.F=>;534N M B A N 934:;=>;534N M <^=A 975:P B =7H N 399O =A 23525A 97R +N @M 5A 9N M 9254:N A 4:N M 9@43P B 9H A M =297:94;M ^53M 5575Q =@539254:N =A A 997A N 59f 2=:7N M 9@>B A N 93I O M 4@M79@39=A 97N M 99f 9@B N 45:Q 39P B 9:@T 5Q 39;45:P B 93T =:7397B @97N M 9+_K@5A N R +NB A 97=Q =A N H @39=N 97P B =7H N 399N 59f 9@B N 939;45:P B 93T I O M 4@M:5N 5:>T 4<235U 97N M 9P B 93T 9Q Q 4@49:@T I ^B N=>A 5A M 53N 9:97N M 9N 4<95Q@5:A N 3B @N 4:;=A 2=N 4=>4:79f RE f 2934<9:N39A B >N AA M 5ON M =NN M 9:9O=>;534N M <4A 9Q Q 9@N 4U 9R 8’9: %$.37@>B A N 934:;V /k ,-.FV P B =7H N 399"!引言 在众多的聚类算法中#/k ,-.F 算法&%’是一种典型的基 于密度的算法#几乎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类(一个类就是密度相连的点的最大集合#且可由其中任意一个核心点唯一确定(/k ,-.F 算法从数据集F 中的任意一个点7开始# 查找F 中所有关于邻域半径17 :和邻域内最少包含点数60.V #:的从7密度可达的点(若7是核心点#则其邻域内的所有点和7同属于一个类#这些点将作为下一轮的考察对象!即种子点"#并通过不断查找从种子点密度可达的点来扩展它们所在的类#直至找到一个完整的类%若7不是核心点#即没有对象从7密度可达#则7被暂时地标注为噪声(然后#算法对F 中的下一个对象重复上述过程))当所有种子点都被考察过#一个类就扩展完成了(此时#若F 中还有未处理的点#算法则进行另一个类的扩展%否则#F 中不属于任何类的点即为噪声( /k ,-.F 算法通过检查F 中每个点的17:邻域来判断它是否是核心点#进而决定如何扩展类(因此#该算法的主要工作就是执行区域查询#即查询某个点的17:邻域中的所有点(它使用W * 树 &!’ 实现区域查询#使得算法效率比顺序查 询时的效率提高许多( /k ,-.F 算法将区域查询得到的所有未被处理过的点 都作为种子点#留待进一步扩展(但这种策略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中的较大类时#会使种子点的数目不断膨胀#导致内存需求量急速增长(另外#/k ,-.F 在进行聚类之前#必须建立针对所有数据的W * 树(然而#构造W * 树相当耗费时空资 源#并且W * 树在高维空间中可伸缩性很差(上述因素制约 了/k ,-.F 算法的性能#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快速构造的四叉树进行区域查询的快速聚类算法l 6-/k ,-.F !l B =76399H ^=A 97-43P B 9H 9f 2 =:797/k ,-.F "(%!基于四叉树的快速聚类算法l 6-/k ,-.F %0%!算法思想 定义!核心点2的中空球形邻域是S 17:!7">S W Z *17:!7"(如图%中的灰色圆环 ( 图%!种子点的选取范围示意图 l 6-/k ,-.F 算法主 要对/k ,-.F 算法进行如下两点改进$ !%"l 6-/k ,-.F 算法选择核心点的中空球形邻域中的点作为种子点(这样# 种子点数减少#对应的区域查询次数也随之减少#+ +K 开销随之降低# 类得到快速扩展(注意到#同一个邻域内的点的邻域会相互覆盖(当一个点的邻域完全被其他点的邻域所覆盖时#其邻域可以通过对覆盖它的其他点进行区域查询得到#这意味着该点不必作为种子点(而这样的点基本处于邻域的内圈# 因此本文选取邻域的外圈!即中空球形邻域"中的点作为种子点#如图%所示(W Z 取值越大# 种子点的选取范围就越小#种子点数也越少#类扩展得就越不充分#错误划分的现象就越严重#从而聚类的错误率就越高%W Z 取值越小#种子点的选取范围就越大#种子点数也越多#区域查询的次数就越多#聚类的速度就越慢(实验表明#当W Z 取‘"Z 时# 聚类的质量与速度可以达到最第!&卷第&期 !""&年&月 ! 计算机应用 -5<2B N 93.22 >4@=N 45:A ! a 5>R !&F 5R & b =T ! ""&万方数据

八叉树

2009年2月5日 读书2009-02-05 13:35:46 阅读68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 §2.5 三维数据结构 目前GIS主要还停留在处理地球表面的数据,若数据是地表以下或以上,则先将它投影到地表,再进行处理,其实质是以二维的形式来模拟、处理任何数据,在有些领域可行,但涉及到三维问题的处理时,往往力不从心。 三维GIS的要求与二维GIS相似,但在数据采集,系统维护和界面设计等方面比二维GIS复杂得多,如三维数据的组织与重建,三维变换、查询、运算、分析、维护等方面。下面主要介绍三维数据结构,三维数据结构表示有多种方法,其中运用最普遍的是具有拓扑关系的三维边界表示法和八叉树表示法。 一、八叉树三维数据结构 主要阐述八叉树三维数据结构的原理和常见的几种存贮结构。 (一)基本原理 用八叉树来表示三维形体,并研究在这种表示下的各种操作及应用是在进入80年代后才比较全面地开展起来的。这种方法,既可以看成是四叉树方法在三维空间的推广,也可以认为是用三维体素阵列表示形体方法的一种改进。 八叉树的逻辑结构如下: 假设要表示的形体V可以放在一个充分大的正方体C内,C的边长为2 n,形体V C,它的八叉树可以用以下的递归方法来定义: 八叉树的每个节点与C的一个子立方体对应,树根与C本身相对应,如果V=C,那么V的八叉树仅有树根,如果V≠C,则将C等分为八个子立方体,每个子立方体与树根的一个子节点相对应。只要某个子立方体不是完全空白或完全为V所占据,就要被八等分(图2-5-1),从而对应的节点也就有了八个子节点。这样的递归判断、分割一直要进行到节点所对应的立方体或是完全空白,或是完全为V占据,或是其大小

数据结构叉树作业及标准答案

数据结构叉树作业及标准答案

————————————————————————————————作者:————————————————————————————————日期:

第六章树及二叉树 一、下面是有关二叉树的叙述,请判断正误 (√)1. 若二叉树用二叉链表作存贮结构,则在n个结点的二叉树链表中只有n—1个非空指针域。 (×)2.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的高度差等于1。 (√)3.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是有序的。 (×)4.二叉树中每个结点有两棵非空子树或有两棵空子树。 (×)5.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关键字值大于其左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且小于其右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应当是二叉排序树的特点)(×)6.二叉树中所有结点个数是2k-1-1,其中k是树的深度。(应2i-1) (×)7.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如果不存在非空左子树,则不存在非空右子树。 (×)8.对于一棵非空二叉树,它的根结点作为第一层,则它的第i层上最多能有2i—1个结点。(应2i-1) (√)9.用二叉链表法(link-rlink)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的2n个指针区域中有n+1个为空指针。 (正确。用二叉链表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共有2n个链域。由于二叉树中,除根结点外,每一个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所以只有n-1个结点的链域存放指向非空子女结点的指针,还有n+1个空指针。)即有后继链接的指针仅n-1个。 (√)10.具有12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有5个度为2的结点。 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6,再求n 2=n -1=5 ( ) 11、哈夫曼树中没有度为1的结点,所以必为满二叉树。 ( )12、在哈夫曼树中,权值最小的结点离根结点最近。 ( )13、线索二叉树是一种逻辑结构。 (√)14、深度为K的完全二叉树至少有2K-1个结点。 (√ )15、具有n个结点的满二叉树,其叶结点的个数为(n+1)/2。 (√ )16、前序和中序遍历用线索树方式存储的二叉树,不必使用栈。 (╳ )17、哈夫曼树是带权路径长度最短的树,路径上权值较大的点离根较远。 二、填空 1.由3个结点所构成的二叉树有5种形态。 2. 一棵深度为6的满二叉树有n 1+n 2 =0+ n 2 = n -1=31 个分支结点和26-1 =32个叶子。 注:满二叉树没有度为1的结点,所以分支结点数就是二度结点数。 3.一棵具有257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它的深度为9。 (注:用? log 2 (n) ?+1= ? 8.xx ?+1=9 4.设一棵完全二叉树有700个结点,则共有 350个叶子结点。 答: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350 5.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具有1000个结点,则此完全二叉树有500个叶子结点,有499个度为2的结点,有1个结点只有非空左子树,有0个结点只有非空右子树。

队列实现二叉树遍历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VERFLOW 2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typedef struct BiTNode //定义二叉树{ char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 struct BiTNode *rchild; }BiTNode,*BiTree ; typedef struct QNode//队列节点结构体 { BiTree data; struct QNode *next; }QNode,*QueuePtr; typedef struct //队列 { QueuePtr front; QueuePtr rear; /* 队头、队尾指针*/ }LinkQueue; char CreateBiTree(BiTree&T) //创建二叉树{ char ch; scanf("%c",&ch); if(ch=='#') T=NULL; else{ if(!(T=(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exit(OVERFLOW); T->data=ch; CreateBiTree(T->lchild); CreateBiTree(T->rchild); } return OK; } void visit(BiTree T) { if(T->data!='#')

printf("%c",T->data); } void PreOrder(BiTree T)//先序遍历 { if(T) { visit(T); PreOrder(T->lchild); PreOrder(T->rchild); } } void InOrder(BiTree T)//中序遍历 { if(T) { InOrder(T->lchild); visit(T); InOrder(T->rchild); } } void PostOrder(BiTree T)//后序遍历 { if(T) { PostOrder(T->lchild); PostOrder(T->rchild); visit(T); } } void InitQueue(LinkQueue *Q){ (*Q).front=(*Q).rear=(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 if((*Q).front) (*Q).front->next=NULL; } int QueueEmpty(LinkQueue Q){ if(Q.front==Q.rear)return 0; return 1; }

四叉树编码的原理

四叉树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将一幅栅格地图或图像等分为四部分,逐块检查其格网属性值(或灰度),如果某个子区的所有格网值都具有 相同的值,则这个子区就不再继续分割,否则还要把这个子区再分割成四个子区。这样依次地分割,直到每个子块都只含有相同的属性值或灰度为止。 从下而上的合并算法:如果每相邻四个网格值相同则进行合并,逐次往上递归合并,直到符合四叉树的原则为止。这种方法重复计算 较少,运算速度较快。 从上而下的分割算法:需要大量的运算,因为大量数据需要重复检查才能确定划分。当矩阵比较大,且区域内容要素又比较复杂时, 建立这种四叉树的速度比较慢。 ②阵列各部分的分辨率是可变的,边界复杂部分四叉树较高即分级多,分辨率也高,而不需表示许多细节的部分则分级少,分辨率 低,因而既可精确表示图形结构又可减少存贮量; ②结点之间借助指针联系,每个结点需要用六个量表达:四个叶结点指针,一个父结点指针和一个结点的属性或灰度值。 ②线性四叉树叶结点的编号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种编号称为地址码,它隐含了叶结点的位置和深度信息。最常用的地址码是四进 制或十进制的Morton 码。 ①常规四叉树除了记录叶结点之外,还要记录中间结点。 ③这些指针不仅增加了数据贮存量,而且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常规四叉树主要在数据索引和图幅索引等方面应用。 ③栅格到四叉树及四叉树到简单栅格结构的转换比其它压缩方法容易; ①容易而有效地计算多边形的数量特征; 为了保证四叉树能不断的分解下去,要求图像必须为2n*2n 的栅格阵列,n 为极限分割次数,n+1是四叉树的最大高度或最大层数。 ①线性四叉树则只存贮最后叶结点的信息。包括叶结点的位置、深度和本结点的属性或灰度值。 (1)常规四叉树 (2)线性四叉树 ④多边形中嵌套异类小多边形的表示较方便。 四叉树的生成算法: 四叉树结构分类: 四叉树编码的特点: 基于十进制的Morton 码及四叉树的建立 : 2.2.4 四叉树编码 (quad-tree code)[四叉树分割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