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
(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
(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生态学试卷1答案

生态学 1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1.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2.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如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6.生态因子: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称为生态因子。
7.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
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
8.酸雨:指雨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9.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河生殖,这部分的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10.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凸型(A型)、对角线型(B型)、凹型(C型)。
3、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4、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繁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5、潮间带(或沿岸带)、浅海带(或亚沿岸带)、半深海带和大洋带。
6、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7、减少、增加、减少。
8、群落的内部动态、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9、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和遗传调节学说。
普通生态学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a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生物种2.种群3.群落4.生态系统5.寄生6.生境7.多度8.分子生态学9.生态农业10. 景观的特征1.生物种:生物种不是按任意给定的特征划分的逻辑的类,而是由内聚因素(生殖、遗传、生态、行为、相互识别系统等)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
同种个体共有遗传基因库,并与其他物种生殖隔离。
2.种群:种群是栖息在同地域中间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并在群体水平上出现了一系列群体的特征3.群落: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复台体,或一定领域内不同物种种群的集合(assemblage)或混合体(mixture)。
4.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5.寄生:寄生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6.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生境7.多度:多度(abundance-)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中,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我国多采用Drude的七级制多度8.分子生态学:分子生态学足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生态学问题所产生的新的分支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进化生物学、种群生物学、系统进化地理学、保护遗传学、行为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cMO(基因修饰生物)的释放后果。
9.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其目的在于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和农副业废弃物的再生循环利用,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以获得更多的农产品.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达到持续发展。
10. 景观的特征:(1)结构:具体生态系统或存在“元素”的空间关系,主要指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压构型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
(2)功能:指空间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物质、能量、物种在生态系统间的流动。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学基础中,下列哪个概念指的是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A、种群B、生态系统C、生物群落D、生态位2、关于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B、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释放回大气C、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中的碳转化为无机物D、化石燃料燃烧将储存的碳释放回大气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单位是()A. 生物群落B. 生物个体C. 群落D. 生态系统4、以下哪种生物属于分解者?A、绿色植物B、草食动物C、腐生细菌D、捕食昆虫5、下列哪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分解者”的角色?A. 青蛙B. 植物叶子C. 细菌D. 食物链中的消费者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封闭的,不与外界交换D.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无关的7、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种生物被称为“生产者”?A、绿色植物B、动物C、分解者D、微生物8、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学中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A、均匀分布B、随机分布C、集群分布D、连续分布9、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多向的,可以从高级消费者流向低级消费者;B、单向的,从太阳能到生产者,再到各级消费者,最后到分解者;C、循环的,能量可以由分解者重新返回给生产者;D、无规律的,因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会随机分配。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经济需求B.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侧重于对濒危物种的保护C.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兼顾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 生物多样性保护仅限于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二、Ⅱ卷-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生态学期中考试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学生得分:0分A、小麦B、甘蔗C、玉米D、萝卜学生答案:D 正确答案:A2.软体动物生长壳需要钙,环境中大量锶的存在可以补偿钙不足对壳生长的限制作用,这属于生态因子的()。
学生得分:2分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学生答案:C 正确答案:C3.随着海拔的升高,光照强度越来越()。
学生得分:2分A、弱B、强C、不变D、先增加后降低学生答案:B 正确答案:B4.狼的种群分布格局一般是()。
学生得分:2分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成群分布D、泊松分布学生答案:C 正确答案:C5.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下种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称为()。
学生得分:2分A、实际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瞬时出生率D、特定年龄出生率学生答案:B 正确答案:B6.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公斤产量,钾可维持350公斤产量,磷可维持500公斤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学生得分:2分A、 250公斤左右B、 350公斤左右C、 500公斤左右D、大于500公斤学生答案:A 正确答案:A7.植物春化阶段必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为(),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则是有害的。
学生得分:2分A、光照B、低温C、水分D、海拔学生答案:B 正确答案:B8.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太阳辐射为()。
学生得分:2分A、红外线B、紫外线C、可见光D、 γ射线学生答案:C 正确答案:C9.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学生得分:2分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学生答案:B 正确答案:B10.东亚飞蝗的发生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学生得分:0分A、季节性消长B、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爆发学生答案:A 正确答案:D11.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很高,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一般()存活曲线属于这一类型。
2020-2021大学《普通生态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2021《普通生态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 生态因子2.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3. 生态位4. 生命表5. 生态系统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选出来,每小题2分,共30分)1.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6级其原因是A、贮存的能量逐级减少B、生物量逐级减少C、热量逐级丢失D、生物体变少了2.进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多少可以传递给下一营养级A、1%B、2%C、5%D、10%3.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4.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A、猫头鹰和食草虫B、青草和猫头鹰C、食草虫和猫头鹰D、食草虫和青草5.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A、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B、照射到该系统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C、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6.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A 生存竞争B 资源利用C 占据空间 D.拓展时间7.下列哪一特征是生物群落的特征A 年龄结构B 社群结构C 性别比例D 营养结构8.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叫A 共生B 演替C 生态平衡D 波动9.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A 光B 湿C 水D 土壤10.对植物群落分布影响最大的一组生态因子是A 光和热B 光和水C 水和热D 水和土壤11.下列哪一个因素与出生率无关?A.性成熟的速度;B.种群死亡率;C.单位时间的繁殖次数;D.繁殖期长短。
12. 下列哪一个因素与死亡率无关?A. 种群密度;B.个体发育期;C.环境优劣;D.自然反应时间。
13.迁出会引起种群的变化是:A. 种群数量减少B.种内竞争加剧C.种间竞争加剧D. 种群数量增加14. 迁入会引起种群的变化是:A. 种群数量减少B.种内竞争降低C.种间竞争降低D. 种群数量增加15.生命表中e x表示:A. 死亡率B. 存活分数C.平均寿命D.死亡数三、判断题(10分,对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1.在生态学中,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是同一概念,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卷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气候2、生态学中,下列哪个概念表示生物种类在空间上的分布?A、物种多样性B、种群密度C、生物量D、空间格局3、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4、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学研究的三大基本原理之一?()A、能量流动原理B、物质循环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生态位原理5、在生态系统中,哪一类生物通常作为分解者发挥关键作用?A. 植物B. 食肉动物C. 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D. 食草动物6、在生态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物群落B、非生物因素C、生物种群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7、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 能量双向流动,逐级递增C. 能量循环流动,逐级递增D. 能量双向流动,逐级递减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因素E、合成者9、在生态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A. 气候条件B. 生物种类C. 火山爆发D. 水体污染10、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范畴?A. 生物种群的结构和动态B.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C.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二、Ⅱ卷-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之间,通过_________ 的传递,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的过程。
2、生态学研究中,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 ______ 。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 _________ ,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 。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遵循 __________ 定律,即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而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流动通常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
生态学试卷(含答案)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最小因子定律: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围,即生态幅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基础生态位:在没有竞争和捕食调节下,有机体的生态位空间叫做基础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进展演替:在未经干扰的自然条件下,生物群落从结构比较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的阶段发展到结构更复杂、更稳定的阶段,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利用环境更充分,改造环境的作用更强烈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生物富集,又叫生物浓缩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协同进化(coevolution):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生态效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阶层流转到另一个营养阶层,在不同营养阶层上能量各参数的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最小因子定律: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基础生态位:在没有竞争和捕食调节下,有机体的生态位空间叫做基础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进展演替:在未经干扰的自然条件下,生物群落从结构比较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的阶段发展到结构更复杂、更稳定的阶段,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利用环境更充分,改造环境的作用更强烈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生物富集,又叫生物浓缩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协同进化(coevolution):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生态效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阶层流转到另一个营养阶层,在不同营养阶层上能量各参数的比值。
初级生产量: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其他途径所固定的太阳能量或所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叫……简答题:简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太阳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37,简述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不一样,形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两个生态类型.,简述光质的生态作用.(1)太阳光由红外光,可见光区和紫外光三部分构成,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2)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56,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种类组成特征;(2)外貌和结构特征;(3)动态特征.57,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哪些(1)多度和密度;(2)频度;(3)盖度;(4)优势度;(5)重要值.58,简述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水平结构:①镶嵌性;②复合性;③群落交错区.(2)垂直结构(3)年龄结构59,生态位有哪些特征(1)生态位的重叠;(2)生态位分离;(3)生态位宽度.60,简述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1)演替的方向性:①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②物种组成由多到少;③种间关系由不平衡到平衡;④稳定性由不稳定到稳定.(2)演替速度:先锋阶段极其缓慢,中期速度较快,后期(顶极期)停止演替.(3)演替效应:前期的生物和群落创造了适应后期生物和群落生存的条件,但对自己反而不利,最终导致群落的替代.61,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环境条件的变化.79,主要顶极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各是什么:(1)单顶极:同一气候区内,无论其他生态条件如何,只有一个气候顶极群落.(2)多顶极:同一气候区内除气候顶极外,还有土壤,地形等顶极群落.(3)顶极-格局:同一气候区内,可有多个顶极,但各顶极呈连续变化格局.9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1)先由绿色植物把太阳光能变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能(化学能).(2)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食物网把能量逐级传递下去.(3)能量在每一营养级都有呼吸消耗,而且,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也不可能全部转化到下一营养级中,因此,能流越来越细. 99,请简述生态因子的几个特点答:⑴综合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它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1上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⑵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常引起许多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⑶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其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⑷限定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⑸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106,请回答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答:一,生物因素⑴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⑵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二,干扰⑴自然干扰⑵人为干扰三,空间异质性四,岛屿效应107,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答⑴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⑵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的能力.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功能.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⑷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有限.⑸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111,请回答生物群落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⑴具有一定的外貌⑵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⑶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⑷形成群落环境⑸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⑹一定的动态特征⑺一定的分布范围⑻群落的边界特征17,论述顶极群落的特征.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比较,顶极生物群落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量最高;(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约为1;(3)总生产量/生物量小;(4)群落净生产量低;(5)食物链(网)复杂多样;(6)群落结构复杂;(7)物种多样性最高;(8)生化多样性最高;(9)生物与环境物质交换速度慢;(10)矿质养分循环封闭;(11)生物的生活周期长而复杂,生物体积大;(12)群落稳定性高,熵低,信息多.20,论述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水平结构:水平结构是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主要表现在镶嵌性,复合体和群落交错区.①镶嵌性是指群落内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现象.②复合体是指不同群落的小地段相互间隔的现象.③群落交错区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群落的过渡地带,其生境复杂多样,物种多样性高,某些种群密度大.(2)垂直结构:①分层现象:A.地上成层现象;B.地下成层现象;C.动物种群的分层现象;D.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②层片,也是群落的结构部分,它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环境.(3)年龄结构.22,论述生态位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空间生态位;(2)营养生态位;(3)n维超体积;(4)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5)生态位的重叠;(6)生态位分离;(7)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26,说明演替的基本类型.(1)按演替的延续时间:①世纪演替:以地质年代计算时间;②长期演替:几十年~几百年;③快速演替:几年~十几年.(2)按演替的起始条件:①原生演替:起始于原生裸地;②次生演替:起始于次生裸地.(3)按基质的性质:①水生演替:始于水生环境;②旱生演替:始于陆地干旱缺水的基质.(4)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①内因性演替:由于群落本身形成的特有生境导致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有利于新群落的替代;②外因性演替: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演替.(5)按群落代谢特征:①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导致群落生物量越来越高;②异养性演替:有机污染的水体重,演替过程,因微生物的分解而使有机物越来越少.27,论述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1)生物的迁移和定居:迁移能力强,定居能力强者可成为群落中一员,反之不能占领环境.(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先期的群落创造了群落内环境,为后继的群落进入铺平道路,但自己由于不适应而逐渐退出.(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群落随生物密度增大而竞争变得激烈,导致今年国政处于劣势者空间缩小,甚至退出群落,强者留下.(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气候,地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群落演替发生相应的变化.(5)人类活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砍伐,垦荒,火烧等).32,论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特征的变化趋势.(1)生物量由低到高;(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P/R) 由高到低;(3)总生产量/生物量(P/B) 由高到低;(4)群落净生产量由高到低;(5)食物链(网) 由简单到复杂;(6)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7)物种多样性由低到高;(8)生化多样性由低到高;(9)生物与环境物质交换速率由快到慢;(10)矿质养分循环由开放到封闭;(11)群落稳定性(抗干扰能力) 由低到高;(12)熵由高到低;(13)信息由少到多.39,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生态系统的物质,主要指生物生命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生态系统中流动着的物质具有双重作用.首先,物质是储存化学能的运载工具,如果没有能够截取和运载能量的物质,能量就不能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其次,物质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还有有机体之间的信息传递.42,概括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及其意义.答: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和不可逆的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因为在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的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空间中去. 意义: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灭亡.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因素有那些?内因表现在植物个体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如C3、C4植物的光合能力的差异,植物自身的呼吸消耗的差异(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