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使用网络安全框架(CSF)的方法

美国联邦使用网络安全框架(CSF)的方法
美国联邦使用网络安全框架(CSF)的方法

美国联邦使用网络安全框架(CSF)的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NIST于2020年3月发布的最终版NISTIR 8170《联邦机构使用网络安全框架(CSF)的方法》(Approaches for Federal Agencies to Use the Cybersecurity Framework)报告的内容。

关键词:

CSF(网络安全框架);NIST(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IR (NIST机构间报告,NIST Interagency Reports);FISMA(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Federal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Act);RMF(风险管理框架,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ERM(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核心(Core);概要(Profile);实现层(Implementation Tiers);

本文目录

一、关键的NIST风险管理指南

(一)关键指南及其关系

(二)CSF(网络安全框架)

(三)NIST SP800-37风险管理框架(RMF)

(四)NIST SP800-39管理信息安全风险(五)其它术语约定

二、联邦网络安全方法概述

三、联邦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一)集成企业和网络安全风险管理(二)管理网络安全需求

(三)整合并协调网络安全和采购流程(四)评估组织网络安全

(五)管理网络安全计划

(六)维护对网络安全风险的全面了解(七)报告网络安全风险

(八)为裁剪流程提供输入信息

一、基础背景与术语约定

(一)关键指南及其关系

网络安全部架构及职责

网络安全部架构及职责 1职责 网络安全部是xxx公司进行安全管理的最高权力组织,其主要任务包括评审网络安全方针,确保对安全措施的选择进行指导,协调控制措施的实施,对重大变更进行决策,审查网络安全事故等。 2网络安全工作主管领导 1)贯彻执行公司及政府主管部门有关网络安全管理方 面的方针、政策及各项工作要求;审定网络安全的发 展规划、有关规定和重大决策;组织协调公司网络安 全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定期上报网络安全工作报告。3网络安全实施小组 1)接受上级领导和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指挥, 落实和下达网络安全工作任务。 2)负责组织和协调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检查公司网络 安全工作落实情况,保证公司网络安全。 3)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收集网上突发事件信息,掌 握突发事件动态,并按流程及时向领导小组和相关部 门报告。

4)参与网络安全有关的项目。 5)每月对当月安全状况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提交网络 安全专题报告。 6)发生突发网络安全事件时,负责向部门领导及时提交 正式安全事故分析报告。 7)对业务网络进行安全管理,包括监控、审计、风险、 运维等方面。 8)对网络及业务系统的运行状况、系统性能、系统升级、 漏洞修复等设置多种报警形式。 4与外部各方的联系 xxx公司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与外部各方的网络安全渠道,为管理层提供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参与安全事故的调查,解答员工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及时提供预防性的安全建议。 5外部各方的定义 外部各方是指与xxx公司业务相关的外部机构以及人员,具体包括: 1)xxx公司的上级单位; 2)网络安全工作的主管机构或部门; 3)与xxx公司业务相关的政府部门; 4)公众用户;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最新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最新 【--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脑,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网络安全教育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 网络,在现代社会已经变得十分普遍了,我们随处可以看见使用网络的人,老年人、小孩子、中年人人们使用网络看电影、炒股、浏览新闻、办公等等网络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面貌! 有了网络,人们办公更加高效,更加环保,减少了纸张的使用。正好符合了我们当前的环保主题低碳、节能、减排。并且,现在有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专门培养这方面的高端人才,但也许,在培养专业的技能之时忽略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他们有能力步入社会的时候,他们利用专业的优势非法攻克了别人的网站成了黑客走上了一条再也回不了头的道路! 确实是,网络不同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它虚拟、空泛、看得见却摸不着,而我们的现实生活,给人感觉真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活动有着一定的条例、法规规定,在网络世界中,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它也有它的制度、法律法规。在这里,我简单罗列些一些关于网络中的法律法规: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发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其中第三十条(五)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修改、翻译、注释其软件作品; (六)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复制或者部分复制其软件作品; 在94年又相继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一)违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 (二)违反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备案制度的; (三)不按照规定时间报告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发生的案件的; (四)接到公安机关要求改进安全状况的通知后,在限期内拒不改进的; (五)有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其他行为的。直到97年,公安部再一次完善了我国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公安机关会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可以处罚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六个月以内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的处罚,必要时可以建议原发证、审批机构吊销经营许可证或者取消联网资格;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

网络安全技术实验报告实验10数据库及数据安全

XX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技术 1421351 学号: XXX 姓名: 网络工程专业: 班级:网络B14-1 指导教师: 课内实验目录及成绩 信息技术学院 2016年11 月24日

XX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技术实验类型:演示、验证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十数据库及数据安全 实验地点:信息楼320 实验日期:2017 年11月24 日 实验十数据库及数据安全(数据备份与恢复) 1.实验目的 理解备份的基本概念,了解备份设备的概念。掌握各种备份数据库的方法,了解如何制定备份计划,如何从备份中恢复设备,掌握数据库的恢复方法。掌握SQL Server 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的方法。 ?(1)理解SQL Server 2014系统的安全性机制。 ?(2)明确管理和设计SQL Server登录信息,实现服务器级安全控制。 ?(3)掌握设计和实现数据库级的安全保护机制的方法。 ?(4)独立设计和实现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2.预备知识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备份是恢复的基础,恢复是备份的目的。数据库备份是指系统管理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将数据库部分或全部内容复制到磁带或另一个磁盘上保存起来的过程。备份可分为静态备份和动态备份。数据库恢复是指在数据库遭到破坏时使数据库从有效的备份中恢复正常。 备份期间不允许对数据库进行任何存取、修改活动的备份方式称为静态备份。备份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存取或修改,即各份和用户事务可以并发执行的备份方式称为动态备份。 3.实验准备 1.硬件:PC机、局域网环境 2.软件:Windows NT或Win Server 2016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14 4.注意事项 确定备份计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备份的频率。确定备份频率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系统恢复时的工作量,二是系统活动的事务量。对于完整数据库备份,可以是每个月、每一周甚至是每一天进行,而事务日志备份可以是每一周、每一天甚至是每一小时进行。 2)确定备份的内容。确定数据库中的哪些数据需要备份。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1.信息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 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安全目标: 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 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 防范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 防范入侵者的恶意攻击与破坏 保护信息通过网上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 防范病毒的侵害 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 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1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通过人、管理和技术手段三大要素,构成动态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WPDRR模型,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WPDRR是指:预警(Warning)、保护

(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反应(Reaction)、恢复(Recovery),五个环节具有时间关系和动态闭环反馈关系。 安全保障是综合的、相互关联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管理和技术三大要素的结合。 支持系统安全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防火墙、VPN加密等手段),利用检测工具(如:安全评估、入侵检测等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反应将系统调整到“最高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并通过备份容错手段来保证系统在受到破坏后的迅速恢复,通过监控系统来实现对非法网络使用的追查。 信息安全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 预警:利用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提供的模拟攻击技术来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被利用的脆弱环节,收集和测试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风险所在,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报告,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在经过分析后,了解网络的风险变化趋势和严重风险点,从而有效降低网络的总体风险,保护关键业务和数据。 保护:保护通常是通过采用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主要有防火墙、授权、加密、认证等。 检测:通过检测和监控网络以及系统,来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强制执行安全策略。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入侵检测、恶意代码过滤等等这样一些技术,形成动态检测的制度,建立报告协调机制,提高检测的实时性。 反应:在检测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之后必须及时做出正确的响应,从而把系统调整到安全状态。为此需要相应的报警、跟踪、处理系统,其中处理包括封

《网络安全技术》实训指导

《网络安全技术》实训指导书 实训项目一:个人主机安全策略设置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要求:通过实训,学生可以根据需求正确配置安全策略中的项目。 实训内容:设置 WINDOWS 系统安全策略。 实训条件:网络实训室,视频课件。 实训操作方法步骤: 设置 WINDOWS 系统安全策略 (1)安全管理系统用户 (2)用强密码和密码限制策略 (3)用最小化原则管理系统服务 (4)更新系统补丁 (5)用户权限管理 实训考核标准:学习态度30%+实训作品70% 实训项目二: ARP病毒诊断与防御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要求:通过实训,学生可以使用 Wrieshark进行网络嗅探与协议分析;能使用 Cain进行 ARP 攻击;掌握诊断 ARP 病毒的步骤;能设计 ARP 病毒的防御方案。 实训内容:ARP 病毒攻击;ARP 病毒的诊断方案。 实训条件:网络实训室,攻击工具。 实训操作方法步骤: 1.ARP 病毒攻击 (1)获得 ARP 病毒攻击工具 Cain并进行安装 (2)选好攻击对象,使用 Cain工具进行攻击 (3)使用 Cain工具对攻击对象的流量数据进行解密 2.ARP 病毒的诊断方案

(1)获得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并进行安装 (2)使用 WireShark获取网络流量,分析 ARP 病毒的特征 (3)给出 ARP 病毒的防御方案 实训考核标准:学习态度30%+实训作品70% 实训项目三:计算机远程控制诊断与防御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要求:通过实训,学生可以使用扫描工具进行主机和端口扫描;掌握密码暴力破解的原理;掌握黑客入侵的一般步骤;能使用远程控制软件;能清除主机上的木马软件。 实训内容:远程侵入;远程控制。 实训条件:网络实训室,攻击工具。 实训操作方法步骤: 1. 远程侵入 (1)使用扫描工具(Nmap,X-Scan)寻找入侵目标 (2)使用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分析多种扫描方式的特点 (3)构造字典,对系统管理员密码进行暴力破解 2. 远程控制 (1)使用 Psexec.exe、TFTP 等工具在目标主机上安装远程控制服务器软件 r_server.exe (2)启动远程控制客户端软件,对目标主机进行远程控制 实训考核标准:学习态度30%+实训作品70% 实训项目四:桌面主机整体防御方案设计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要求:通过实训,学生可以进行拒绝服务攻击;能进行缓冲区溢出攻击;能运用工具制作木马;能诊断计算机的安全状态;能设计桌面主机安全配置单;能鉴别不安全的上网行为。 实训内容:拒绝服务攻击;木马控制;整体安全方案方案。

浅谈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威胁

浅谈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威胁 【摘要】随着网络在日常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网络信息安全如何得到保证、网络安全威胁如何应对、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如何作为已成为新形势下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新威胁,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安全;网络;病毒;威胁 一、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新威胁 (一)网络空间的思想文化主权受到严重攻击 历经多年无辜栽赃、随意指责后,美国针对中国的抹黑突然升级。2013年,美国的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曼迪昂特在一份报告中称,近年美国遭受的网络“黑客攻击”多与中国军方有关,而西方媒体立即将这一事件放大为世界舆论,中国国防部不得不出来辟谣。其实,在指责中国进行网络“黑客攻击”的同时,美国却在对中国实施着远超网络局限的战略“黑客攻击”。美国生产的苹果、微软、谷歌等代表的高端信息产品,控制着全球经济食物链的顶端,且其信息产品自身携带破解对方防御的网络技术。这种贼喊捉贼式的黑客指责,乃为掩护其实质性的网络战略安排,肆意侵犯我国思想文化主权营造舆论支持。

(二)服务器成为重点攻击目标 数字化时代,在线服务、网络设备和传输的数据量都在迅速增长。在客户端防御越来越严密的基础上,服务器被列入重点攻击目标。2013年初,国内多家大型网站均曝出被黑客拖库的消息,黑客入侵网站服务器、窃取用户数据库后,利用其获取的大量帐号密码在网上支付等平台上试探盗号,也就是俗称的先拖库、后撞号,间接导致一些知名支付平台和微博网站相继遭到大规模撞号攻击,用户的账号密码瞬间被暴露出来,之前只在局部范围流传的数据一夜之间暴露在公众面前。 (三)电脑病毒制造者针对智能手机的攻击会更加剧烈 高性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以及智能手机的恶意软件类型呈现多样化,引发了手机安全威胁的爆发。目前,采用塞班操作系统的手机正在迅速被Android系统取代,国内Android市场管理又相对宽松。高性能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体验和PC又没有本质差异,基于PC互联网的攻击者不断向手机平台转移,从最开始的暗扣话费、订购服务、浪费流量,发展到窃取隐私和云端控制手机。2012年底,数以千万计的智能手机被曝植入CIQ手机间谍,一时引发世人瞩目。 (四)最危险的攻击来自企业内部

18王宝鑫网络安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 网络安全实习 专业班级: 网络2013-1 姓名: 王宝鑫 学号: 130330118 指导教师: 鲁晓帆、曹士明 实习时间: 2016.10.31—2016.11.25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网络安全实习》成绩评定表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认识了解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技术;认识电子邮件、网页木马

等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掌握利用网络工具对局域网安全检测及扫描分析方法,利用抓包工具,对数据包进行分析的过程;了解网络攻击方法及其防范技术。 二、实习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通过网络工具的使用及数据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习内容 3.1 防火墙技术 3.1.1 包过滤技术简介 基于协议特定的标准,路由器在其端口能够区分包和限制包的能力叫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其技术原理在于加入IP过滤功能的路由器逐一审查包头信息,并根据匹配和规则决定包的前行或被舍弃,以达到拒绝发送可疑的包的目的。过滤路由器具备保护整个网络、高效快速并且透明等优点,同时也有定义复杂、消耗CPU资源、不能彻底防止地址欺骗、涵盖应用协议不全、无法执行特殊的安全策略并且不提供日志等局限性。 3.1.2 NAT技术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1994年提出的。当在专用网内部的一些主机本来已经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即仅在本专用网内使用的专用地址),但现在又想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并不需要加密)时,可使用NAT方法。 3.1.3 VPN 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的功能是: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进行加密通讯。在企业网络中有广泛应用。VPN网关通过对数据包的加密和数据包目标地址的转换实现远程访问。VPN有多种分类方式,主要是按协议进行分类。VPN可通过服务器、硬件、软件等多种方式实现。 3.1.4 实验设备及工具 PIX501防火墙一台,CISCO 2950交换机两台,控制线一根,网络连接线若干,PC机若干 3.1.5 实验及分析 外网R4: R4#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4(config)#int f0/0 R4(config-if)#ip add 192.168.1.2 255.255.255.0 R4(config-if)#no shut R4(config-if)#exit *Mar 1 00:02:56.059: %LINK-3-UPDOW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从重大事件看网络安全形势试题100分

从重大事件看网络安全形势 ? 1.关于网络安全的新动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 o A.网络威胁与社会稳定相关 o B.网络威胁与恐怖组织相关 o C.网络威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 o D.网络威胁与政治政权相关 ? 2.关于网络攻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3分) o A.攻击手段从纯技术手段转为技术+人+网上+网下 o B.攻击目标从打哪指哪转为指哪打哪 o C. 攻击来源从集团作战转向单打独斗 o D.攻击线路从定向入侵转到旁路入侵 ? 3.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 (单选题3分) o A.美国国家安全局 o B.美国天平洋舰队 o C. 美国联邦法院 o D.美国驻华大使馆 ? 4.构建网络安全的长期目标是()。(单选题3分) o A.禁止任何个人和组织接入国外网络 o B.所有黑客一经查实从严判罚 o C.从根本上提升网络的自主可控能力

o D.发展下一代移动化联网技术 ? 5.当前,网络攻击的主要收益是()。(单选题3分) o A.系统的升级 o B. 病毒的植入 o C.数据的获取 o D.网络的控制 ? 6.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的时间是()。(单选题3分)o A.2012年 o B.2013年 o C.2015年 o D.2014年 ?7.关于我国网络安全的新常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o A.网络安全体制已经非常完善 o B.国家频繁出台网络安全相关的政策、规范和文件 o C. 建设网络人才队伍,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o D.形成在国际网络空间中的中国主张 ?8.下列国家中,不属于美国监听计划的成员国是()。(单选题3分)o A.加拿大 o B.澳大利亚 o C.新西兰

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课程实验安排及指导书 2009-10-21

实验安排1、推荐必做实验 网络扫描 计算机病毒及恶意代码 防火墙实验 入侵检测系统 2、推荐选作实验 VPN配置 证书的申请和使用 windows安全配置实验

实验一:网络扫描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扫描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最终巩固主机安全 【实验内容】 1、学习使用Nmap的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漏洞扫描工具 【实验环境】 1、硬件PC机一台。 2、系统配置: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 【实验步骤】 1、端口扫描 1)解压并安装ipscan15.zip,扫描本局域网内的主机 2)解压nmap-4.00-win32.zip,安装WinPcap 运行cmd.exe,熟悉nmap命令(详见“Nmap详解.mht”)。 3)试图做以下扫描: 扫描局域网内存活主机, 扫描某一台主机或某一个网段的开放端口 扫描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 试图使用Nmap的其他扫描方式,伪源地址、隐蔽扫描等 2、漏洞扫描 解压X-Scan-v3.3-cn.rar,运行程序xscan_gui.exe,将所有模块选择扫描,扫描本机,或局域网内某一台主机的漏洞 【实验报告】 1、说明程序设计原理。 2、提交运行测试结果。 【实验背景知识】 1、扫描及漏洞扫描原理见第四章黑客攻击技术.ppt 2、NMAP使用方法 扫描器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系统的绝佳助手。象Windows 2K/XP这样复杂的操作系统支持应用软件打开数百个端口与其他客户程序或服务器通信,端口扫描是检测服务器上运行了哪些服务和应用、向Internet或其他网络开放了哪些联系通道的一种办法,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也很不错。 Nmap被开发用于允许系统管理员察看一个大的网络系统有哪些主机以及其上运行何种服务。它支持多种协议的扫描如UDP,TCP connect(),TCP SYN (half open), ftp proxy (bounce attack),Reverse-ident, ICMP (ping sweep), FIN, ACK sweep,X mas Tree, SYN sweep, 和Null扫描。你可以从SCAN TYPES一节中察看相关细节。nmap 还提供一些实用功能如通过tcp/ip来甄别操作系统类型、秘密扫描、动态延迟和重发、平行扫描、通过并行的PING侦测下属的主机、欺骗扫描、端口过滤探测、直接的RPC扫描、分布扫描、灵活的目标选择以及端口的描述。 一、安装Nmap Nmap要用到一个称为“Windows包捕获库”的驱动程序WinPcap——如果你经常从网上下载流媒体电影,可能已经熟悉这个驱动程序——某些流媒体电影的地址是加密的,侦测这些电影的真实地址就要用到WinPcap。WinPcap的作用是帮助调用程序(即这

“互联网+”形势下的安全与风险

“互联网+”形势下的安全与风险互联网企业是网络空间的市场主体,也是网络安全与治理的重要参与方。尤其是互联网安全企业承担着保卫安全、保护网民、企业甚至整个社会安全等系列的任务和使命。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安全风险,如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无线通信等技术与应用上的风险和应对策略,需要有责任的互联网安全企业给出行之有效的答案。 一“互联网+”与网络强国战略 1.“互联网+”将是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着力点之一 “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让“互联网+”这个词汇顿时红遍大江南北。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虽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专车”对出租车行业的冲击,微信对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冲击,在线旅游行业对传统旅游行业的冲击,很快会看到“互联网医疗”对传统医疗行业的冲击,“互联网教育”对传统教育系统的冲击,互联网对农业的改造也已经看到端倪。每次的产业升级都是一次机会,伴随一些国家、产业、企业的兴起,凭借庞大的互联网人口基数、在世界范围内有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发达的传统制造业,中国无疑已经走在了这次产业升级的最前列,面对的是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因此说,“互联网+”将会是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着力点之一,将为我国技术和产业创新的带来更多机遇,将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2.“互联网+”两大支点:互联网IT技术、互联网思维

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指导书

.. 网络安全课程实验安排及指导书 2009-10-21

实验安排1、推荐必做实验 网络扫描 计算机病毒及恶意代码 防火墙实验 入侵检测系统 2、推荐选作实验 VPN配置 证书的申请和使用 windows安全配置实验

实验一:网络扫描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扫描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最终巩固主机安全 【实验内容】 1、学习使用Nmap的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漏洞扫描工具 【实验环境】 1、硬件PC机一台。 2、系统配置: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 【实验步骤】 1、端口扫描 1)解压并安装ipscan15.zip,扫描本局域网内的主机 2)解压nmap-4.00-win32.zip,安装WinPcap 运行cmd.exe,熟悉nmap命令(详见“Nmap详解.mht”)。 3)试图做以下扫描: 扫描局域网内存活主机, 扫描某一台主机或某一个网段的开放端口 扫描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 试图使用Nmap的其他扫描方式,伪源地址、隐蔽扫描等 2、漏洞扫描 解压X-Scan-v3.3-cn.rar,运行程序xscan_gui.exe,将所有模块选择扫描,扫描本机,或局域网内某一台主机的漏洞 【实验报告】 1、说明程序设计原理。 2、提交运行测试结果。 【实验背景知识】 1、扫描及漏洞扫描原理见第四章黑客攻击技术.ppt 2、NMAP使用方法 扫描器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系统的绝佳助手。象Windows 2K/XP这样复杂的操作系统支持应用软件打开数百个端口与其他客户程序或服务器通信,端口扫描是检测服务器上运行了哪些服务和应用、向Internet或其他网络开放了哪些联系通道的一种办法,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也很不错。

NIST的网络安全框架的重新审视

The NIST Cybersecurity Framework Revisited By Torsten George on March 18, 2015 inShare124 Tweet In February 2014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issued a new set of cyber security guidelines designed to help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viders better protect themselves against attacks. The framework was the result of an executive order issued by President Barack Obama in 2013 to establish a set of voluntary cyber security standards for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companies. One year later, has the NIST Cybersecurity Framework had any measurable impact on improving cyber resilience or was it just smoke and mirrors as many opponents predicted at the time? The NIST Cybersecurity Framework was born out of the realization that cyber-attacks represent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conomic and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s our nation faces. The framework offers:? A set of activities to anticipate and defend against cyber-attacks (the “Core”)

网络安全实验指导

目录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实验篇 实验一:查阅Linux 缺省的存取控制权限 实验二:创建Apache 服务器下的访问控制列表 实验三:使用PGP 创建密钥对 实验四:在NT 下导出PGP 公钥及对签名 实验五:NT 下PGP 使密钥对加密、解密信息 实验六:用PGP 加密和解密文件 实验七:使用MD5sum 创建HASH 校验和 实验八:PGP 使用实现VPN 的实施 实验九:在Linux 下用gnupg 工具实现加密 实验十:使用sniffer 捕获加密包和非加密包 实验十一:在IIS 中实现SSL 实验十二:使用NAT 进行蛮力攻击 实验十三:发送伪造的E-mail 实验十四:Tribe Flood Network(TFN)攻击 实验十五:使用单用户模式登录Linux 实验十六:利用Linux 启动盘更改Windows NT 密码 实验十七:在Windows NT 下关闭端口 实验十八:使用plisten 监听端口 实验十九:在NT 下使用NC(Netcat)开放后门端口 实验二十:在IIS 中配置安全的Web 站点 实验二十一:在IIS 中配置安全的FTP 服务 实验二十二:配置简单的网络检测 实验二十三:用Winroute 创建包过滤规则 实验二十四:使用WinRoute 过滤HTTP 访问 实验二十五:用WinRoute 配置FTP 过滤 操作系统实验篇 实验一:Red Button 工具探测NT 管理员帐号及共享 实验二:帐号锁定策略与暴力攻击 实验三:强制使用强壮的密码 实验四:UNIX 环境下密码时效的及PATH 的重要性 实验五:键盘记录程序的潜在危险 实验六:使用WebTrends Security Analyzer 进行安全评估 实验七:识别UNIX 下―r‖系列程序的不安全因素 实验八:在NT 下卸载和删除一些不必要的服务 实验九:更改NT 注册表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实验十:保护FTP、TELNET 服务以及TCPWra 九:在Linux 下用gnupg 工具实现加密安全审计,攻击和威胁分析实验篇 实验一:使用tracert 命令检测路由和拓扑结构信息 实验二:使用WS_ping propack 进行网络检测和扫描 实验三:从SNMP 中获取信息 实验四:在Linux 下使用Nmap 检测端口 实验五:使用ISS internet SCanner 进行网络检测和分析 实验六:分析SYN Flood 攻击原理 实验七:分析Smurf 攻击原理 实验八:使用L0phtCrack 破解Windows NT 密码 实验九:使用John the Ripper 破解Linux 密码 实验十:使用NetBus 进行主机控制 实验十一:分析NetBus 会话端口 实验十二:使用NetBus 进行远程控制 实验十三:使用session wall 进行实时安全控制 实验十四:用session wall 监视主机活动 实验十五:在session wall 中创建,设置,编辑审计规则 实验十六:审计windows nt 引导与登录 实验十七:激活,分析windows nt 文件夹审计 实验十八:使用Linux 审计工具

网络安全实训指导书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指导书 实践项目网络安全技术实训 指导教师胡江 班级 学年学期 实践指导书

实训一嗅探器的窃听与防范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通过练习使用Netmon嗅探器捕获网络中用户登录信息;理解嗅探器工作的原理及其实施过程;掌握防范网络窃听的措施。 二、实训环境 (1)局域网 (2)Netmon (3)Web服务器 三、原理 1、什么是嗅探器,网络嗅探工作原理 sniffer 嗅探器可被理解为一种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窃听设备。它可以用来窃听计算机在网络上所产生的众多的信息。 在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中,数据的传输是基于“共享”原理的,所有的同一网段范围内的计算机共同接收同样的数据包。这意味着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都是透明的。网卡工作在正常模式时将屏蔽掉和自己无关的网络信息。事实上是忽略掉了与自身MAC地址不符合的信息。 嗅探程序则是利用以太网的特点,将设备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从而能够接受到整个以太网内的网络数据信息了。 在使用交换机的以太网中,Sniffer是利用arp欺骗的所谓中间介入攻击的技术,诱骗网络上的工作站先把数据包传到Sniffer所在的网卡,再传给目标工作站。 2、什么是VPN?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是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实现在公用网络上构建私人专用网络。“虚拟”主要是指这种网络是一种逻辑上的网络。 3、什么是IPSec协议,它又哪些协议组成 IPSec是一个第三层VPN协议标准,它支持信息通过IP公网的安全传输。IPSec可有效保护IP数据报的安全,所采取的具体保护形式包括:访问控制、数据源验证、无连接数据的完整性验证、数据内容的机密性保护、抗重放保护等。 IPSec主要由AH(认证头)协议、ESP(封装安全载荷)协议及负责密钥管理的IKE(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组成,各协议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用户登陆的ASP程序,配置Web站点 1)编写index.htm New Page 1

我所理解的网络安全架构

我所理解的网络安全架构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一)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可审查性: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二) 影响网络安全性的因素网络结构因素:网络基本拓扑结构有3种: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一个单位在建立自己的内部网之前,各部门可能已建造了自己的局域网,所采用的拓扑结构也可能完全不同。在建造内部网时,为了实现异构网络间信息的通信,往往要牺牲一些安全机制的设置和实现,从而提出更高的网络开放性要求。网络协议因素:在建造内部网时,用户为了节省开支,必然会保护原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另外,网络公司为生存的需要,对网络协议的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使众多厂商的协议能互联、兼容和相互通信。这在给用户和厂商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如在一种协议下传送的有害程序能很快传遍整个网络。地域因素:由于内部网Intranet既可以是LAN 也可能是WAN(内部网指的是它不是一个公用网络,而是一个专用网络),网络往往跨越城际,甚至国际。地理位置复杂,通信线路质量难以保证,这会造成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坏和丢失,也给一些”黑客”造成可乘之机。用户因素:企业建造自己的内部网是为了加快信息交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之后,用户的范围必将从企业员工扩大到客户和想了解企业情况的人。用户的增加,也给网络的安全性带来了威胁,因为这里可能就有商业间谍或“黑客”主机因素:建立内部网时,使原来的各局域网、单机互联,增

新形势下我国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数 码 设 计 PEAK DATA SCIENC 收稿日期:2017-10-27;修回日期:2017-12-10。 作者简介:李寒箬(1991.12-),女,民族:汉族,籍贯:昭通市永善县,研究方向:idc网络运维。 E-mail: 2209282216@https://www.360docs.net/doc/4b11435204.html, ·45· 计算机与应用 DOI:10.19551/https://www.360docs.net/doc/4b11435204.html,ki.issn1672-9129.2018.01.018 新形势下我国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李寒箬*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出现与发展,现代社会形态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和互联网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样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化社会日益明显的趋势表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现代化社会中的重要性在不断的增强,人们在对日益增强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和提升的同时,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问题也同样的日益突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也同时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就以我国互联网安全的现状做以分析,对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防护进行浅析。 关键词:信息管理;网络安全;隐患分析;防范方法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01-0045-02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ormation Network Security in 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 Hanruo* (Information Center of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Yunnan Kunming, 650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ge, people's lives and work under the modern social conditions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with the Intern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am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ingly obvious trend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dicate that 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the modern society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learning and promoting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le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The issue of security is also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also faces severe threats and challeng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Internet security and analyzes the protection of China'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curity. Key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cyber security; hidden danger analysis; prevention method 引用:李寒箬. 新形势下我国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数码设计, 2018, 7(1): 45-46. Cite:LI Hanruo.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ormation Network Security in 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J]. Peak Data Science, 2018, 7(1): 45-46. 引言 在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像是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大数据等等的新兴技术的广泛普及的当下社会,信息网络安全所出现的问题已经在社会生活、军事、经济、文化、政治的方方面面有所体现。在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的同时,不仅仅会对社会上的人和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样会直接威胁到国家方面的安全。我们在信息网络技术运用的过程中,黑客攻击、病毒入侵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所以,我们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防范意识还有待提高。我们在对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同时要时刻注意进行网络防护技术的更新,利用各种网络技术防范和抵御恶意入侵,更要根据所运用的网络技术的具体情况来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同样,做好网络安全管理方面的针对性制度的管理和优化,不仅仅是网络信息泄露,也要避免人为性信息泄露,保证信息网络技术的安全应用,维护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1 当下信息网络安全的局限性 防火墙技术、恶意入侵检测技术和防御病毒技术,是当今社会新体系下信息网络技术安全的三大主流。每一个刚刚在接触计算机技术的客户首先关注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的安全问题,进行最基本的学习提升自身对信息网络安全的初步认识。对于传统的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产品问题,导致客户自身信息被泄露,自身利益收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防火墙技术、恶意入侵检测技术和防御病毒技术三大防护体系的出现不仅仅解决了传统信息网络安全的隐患,而且在整个信息网络安全防护和建设当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就目前来说,以传统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为主导的安全产品同样面临着许多不小的问题。第一,在用户对产品体验角度来说,防火请对于系统安全的防护是最基本的。但是,服务请求无应答、垃圾邮件的推送、恶意病毒的入侵也是无法完全的避免;其次,在没有经过具体规模化、整体部署的入侵检测力度不行,其单项检测产品在全方位管理方面以及提前进行预警方面存在着不足,其精准性定位功能明显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三,防毒产品的推广虽然使得很多用户在电脑终端、单机防护上的安全性有所提升,但是,信息网络安全不仅仅只是说为了抵御病毒,更要进行整体的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来有效的抵御外来的、恶意的、非法入侵。 2 计算机单机、终端的网络安全隐患 2.1 软件漏洞

美国NIST网络安全框架中文版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水平有限,翻译粗糙,仅供参考) 为改善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框架 Version 1.0 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 February 12, 2014

Table of Contents Executive Summary (1) 1.0 Framework Introduction (3) 2.0 Framework Basics (7) 3.0 How to Use the Framework (13) Appendix A: Framework Core (18) Appendix B: Glossary (37) Appendix C: Acronyms (39) List of Figures Figure 1: Framework Core Structure (7) Figure 2: Notional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Flow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12) List of Tables Table 1: Function and Category Unique Identifiers (19) Table 2: Framework Core (20)

执行摘要 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取决于关键基础设施的可靠运作的。网络安全威胁攻击日益复 杂和关键基础设施系统的连接,把国家的安全,经济,风险公众安全和健康。类似的财务 和声誉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影响到公司的底线。它可以驱动多达费用及影响收入。它可能 会损害一个组织的创新,以获得并保持客户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风险,总统于2013年2月12日,其中规定“[I] t是美国的政策,加 强国家的安全和弹性颁布行政命令13636,”改善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关键基础 设施和维护,鼓励高效,创新,和经济繁荣,同时促进安全,保安,商业机密,隐私和公 民自由。“在制定这项政策的网络环境,执行命令为自愿风险的发展需要基于网络安全框 架 - 一套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帮助企业管理网络安全风险。由此产生的框架,通过政府 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创建的,使用共同的语言,无需放置额外的监管要求,对企业在根 据业务需要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处理和管理网络安全风险。 该框架着重于使用业务驱动因素,以指导网络安全的活动,并考虑网络安全风险,组织风 险管理程序的一部分。该框架由三部分组成:核心框架,该框架配置文件和框架实施层级。该框架的核心是一套网络安全的活动,成果,和翔实的参考资料是通用的重要基础设施行业,为发展个人组织档案的详细指导。通过使用配置文件中,该框架将帮助组织调整其网 络安全的活动,其业务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资源。各层提供一个机制,组织查看和了解 他们的方法来管理网络安全风险的特性。 该行政命令还要求该框架包括一个方法来保护个人隐私和公民自由时,重要的基础设施组 织开展网络安全的活动。虽然流程和现有的需求会有所不同,该框架能够帮助组织整合的 隐私和公民自由的全面网络安全计划的一部分。 该框架使组织 - 无论大小,网络安全风险程度,或网络安全的复杂性 - 原则和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应用到改善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弹性。该框架提供了组织和结构到今天的多种 途径,以网络安全组装标准,准则和做法,如今正在有效地业。此外,因为它引用了全球 公认的标准,网络安全,该框架还可以用于由位于美国以外的组织,可以作为一个典范加 强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国际合作。 该框架是不是一个尺寸适合所有人的方法来管理网络安全风险的关键基础设施。组织将继 续有独特的风险 - 不同的威胁,不同的弱点,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 - 以及他们如何实施该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