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训实验报告

生物实训实验报告
生物实训实验报告

生物实训实验报告

篇一:细胞生物学实验社会实践报告

建立一个动物细胞培养室与植物细胞培养室所需的条件与社会价值

无菌环境是细胞离体培养的最基本条件,所以构建一个细胞培养室需要保证工作环境不受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并且干燥无烟尘。细胞培养室的设计原则一般是无菌操作区设在室内较少走动的内侧,常规操作和封闭培养于一室,而洗刷消毒在另一室。

一、基础实验室配置

⑴消毒间:消毒间主要为了处理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材料,营造一个无菌的试验环境,一般消毒间会配备超净实验台、高压灭菌锅、排风灭火设备、细菌过滤设备、干热消毒柜、电炉、酸缸等。

⑵无菌操作间:一般由缓冲间和操作间两部分组成。缓冲间在外侧,多用于实验之前的准备,例如:更衣,准备实验材料,处理实验数据等,可放置电冰箱,冷藏器及消毒好的无菌物品等。操作间放置净化工作台及二氧化碳培养箱,离心机,倒置显微镜等。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一定要消毒并更衣。

(3)培养基配制间:主要用于配置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主要包括冰箱、天平、微波炉、pH计、培养基分装器、

药品柜、器械柜、抽气泵、电炉、各种规格的培养瓶、培养皿、移液管、烧杯、量筒、容量瓶、储藏瓶等。

(4)培养室:用于培养细胞,放置以接种的培养基等。为了控制培养室的温度和光照时间及其强度,培养室的房间不要窗户,但应当留一个通气窗,并安上排气扇。室内温度由空调控制,光照由日光灯控制。天花板和内墙最好用塑料钢板装修,地面用水磨石或瓷砖铺

设,一般要分两间,一为光照培养室,一为暗培养室。培养室外应有一预备间或走廊。培养室应配有培养架、转床、摇床、光照培养箱、生化培养箱、自动控时器等。

(5)洗涤间:主要用于清洗实验之后的用具。除配置水槽外,还需配置洗液皿、落水架、干燥箱、柜子、超声波清洗器等,有需求的还可以配置洗瓶机。

以上基础设施若实验室条件不够,可将消毒间,培养基配制间,洗涤间合并一起,但注意实验室卫生以及仪器摆放,房间要保持清洁,明亮。

二、辅助实验室

细胞学鉴定室:其功能是对培养材料进行细胞学鉴定和研究。要求清洁、明亮、干燥,使各种光学仪器不受潮湿和灰尘污染。应配置各种显微镜、照相系统等。

生化分析室:在以培养细胞产物为主要目的的实验室中,应建立相应的分析化验实验室,以便于对培养物的有效成分

生物实验报告格式范文_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生物实验报告格式范文_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生物实验报告格式范文篇1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生物实验报告格式范文篇2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

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训总结

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训总结

————————————————————————————————作者:————————————————————————————————日期:

化 工 单 元 操 作 仿 真 实 训 总 结 姓名:XX 班级;XX班 学号:XXXX

目录 一、实训内容 1、精馏塔仿真 2、液位控制仿真 3、吸收解吸仿真 4、萃取仿真 5、灌区仿真 6、真空仿真二、仿真总结

一、实训内容 1、精馏塔仿真 1.1操作原理: 精馏原理精馏操作迫使混合物的气、液两相在精馏塔体中作逆向流动,在互相接触过程中,液相中的轻组分逐渐转入气相,而气相中的重组分则逐渐进入液相。精馏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传质过程,也伴随着传热。在恒定压力下,对单组分液体在沸腾时继续加热,其温度保持不变。但对于多组分的理想溶液来说,在恒定压力下,沸腾溶液的温度却是可变的。一般而言,在恒定压力下,溶液气液相平衡与其组分有关。高沸点组分的浓度越高,溶液平衡温度越高。与纯物质的气液平衡相比较,溶液气液平衡的一个特点是:在平衡态下,气相浓度与液相浓度是不相同的。一般情况下,气相中的低沸点组分的浓度高于它在液相中的数值.对于纯组分的气液相平衡,把恒定压力下的平衡温度称为该压力下的沸点或冷凝点。但对于处在相平衡的溶液,则把平衡温度称为在该压力下某气相浓度的露点温度或对应的液相浓度的泡点温度。对于同一气相和液相来说,露点温度与泡点一般是不相等的,前者比后者高。 1.2工艺流程: 进料及排放不凝气 启动再沸器 建立回流 调整至正常 1.3仿真图:

2、液位控制仿真 2.1操作原理: 缓冲罐V101仅一股来料,8Kg/cm2压力的液体通过调节产供阀FIC101向罐V101充液,此罐压力由调节阀PIC101分程控制,缓冲罐压力高于分程点(5.0Kg/cm2)时,PV101B自动打开泄压,压力低于分程点时,PV101B 自动关闭,PV101A自动打开给罐充压,使V101压力控制在5Kg/cm2。缓冲罐V101液位调节器LIC101和流量调节阀FIC102串级调节,一般液位正常控制在50%左右,自V101底抽出液体通过泵P101A或P101B(备用泵)打入罐V102,该泵出口压力一般控制在9Kg/cm2,FIC102流量正常控制在20000Kg/hr。 罐V102有两股来料,一股为V101通过FIC102与LIC101串级调节后来的流量;另一股为8Kg/cm2压力的液体通过调节阀LIC102进入罐V102,一般V102液位控制在50%左右,V102底液抽出通过调节阀FIC103进入V103,正常工况时FIC103的流量控制在30000 kg/hr。 罐V103也有两股进料,一股来自于V102的底抽出量,另一股为8kg/cm 2压力的液体通过FIC103与FI103比值调节进入V103,比值系数为2:1,V103底液体通过LIC103调节阀输出,正常时罐V103液位控制在50%左右。2.2工艺流程: 缓冲罐V-101充压及液位建立 中间罐V-102液位建立 产品罐V-103建立液位 2.3、仿真图: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一 伯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磨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磨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而损失。故而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机械能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机械损失。 3、以上几种机械能均可用U 型压差计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当测压直管中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位压头)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任意两截面间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总和的差值,则为损失压头。 4、柏努利方程式 式中: 1Z 、2Z ——各截面间距基准面的距离 (m ) 1u 、2u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流量与其截面积求得) (m/s)

1P 、2p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静压力(可由U 型压差计的液位差可 知) (Pa )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且无外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简化为 ρ ρ2 222121122p u gz p u gz + +=++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 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三、实验流程图 泵额定流量为10L/min,扬程为8m,输入功率为80W. 实验管:内径15mm 。 四、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5,观察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将流量控制阀开到一定大小,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点平行与垂直流体流动方向的液位差△h 1…△h 4。要注意其变化情况。继续开大流量调节阀,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管中液位差△h 1…△h 4。 5、实验完毕停泵,将原始数据整理。 实验二 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 学习和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

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超薄切片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常规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及样品包埋块的制备技术。 二、实验材料 植物幼嫩叶片、小鼠肝脏细胞 三、实验试剂 2.5%戊二醛、PBS、1%锇酸、30%丙酮、100%丙酮、 Epon812包埋液、蜡油 四、实验器材 离心管、玻璃棒、滴管、移液枪、刀片、镊子、牙签、烘箱、切片机、 五、实验步骤 1、取材固定:从植株上取叶片或者取小鼠肝脏细胞,切取 1mm3左右大小的组织块,立即放入PBS(pH7.2)配制 的2.5%戊二醛中固定1小时。 2、用0.1molPBS缓冲液冲洗三次每次3~5分钟。 3、1%锇酸固定1小时,然后用缓冲液冲洗三次每次3~5 分钟。 4、丙酮脱水:30%-50%-70%-80%-90%-100%- 100%每级5~10分钟

5、浸透:脱水剂:包埋剂=3:1 1小时 脱水剂:包埋剂=1:3 过夜 6、聚合:45 ℃12h 60 ℃24h 磷酸缓冲液0.2molL-1 PBS 配制 A液:Na2HPO4 .2H2O 35.61g 加DDW 至1000ml B液:NaH2PO4 .H2O 27.6g 加DDW 至1000ml 不同pH磷酸缓冲液的配制 pH 6.6 6.8 7.0 7.2 7.4 7.6 A液(ml) 18.8 24.5 30.5 36.0 40.5 43.5 B液(ml) 31.2 25.5 19.5 14.0 9.5 6.5 Epon812包埋液的配制 Epon812树脂20ml DDSA 4.6ml MNA 15.3ml DMP-30 0.8ml

2、支持膜的制备 将一个干净的载玻片垂直放入含有0.3~0.5%氯仿配制的聚乙烯醇缩甲醛制模剂中,放置两三秒后将载玻片垂直取出。用刀片在含有膜的载玻片上划出所需要的正方形,然后将载玻片45度倾斜放入水溶液中,使膜飘在水面上,选取厚薄合适的膜,将膜放在载网上,以备后面用。 3、切片 首先制刀,将玻璃片制成梯形的刀片,以备切片时使用。将包埋块置于显微镜下进行修整,将其修为最上端为正方体。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操作,使切下来的样品片漂浮在水槽中。对切下来的样品块进行染色并观察。 六、注意事项 1、取材的时候动作要迅速,组织离体后应将其快速放入 固定液中。并且要尽量减少损伤,减少牵拉或挤压组 织。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1mm3。 2、用固定液固定的样品若漂浮在溶液表面,应通过抽真 空的方法让样品沉入溶液中。 3、饿酸为剧毒、极易挥发的试剂,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4、脱水时要逐级脱水,而不能急剧脱水,更换液体时动 作要快,不要让组织离开溶液,否则会在组织内外产 生气泡。

【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篇1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篇2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第四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套管换热器的结构和壁温的测量方法 2、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3、体会计算机采集与控制软件对提高实验效率的作用 4、学会给热系数的实验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定空气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给热系数α1 2、测定加入静态混合器后空气的强制湍流给热系数α1’ 3、回归α1和α1’联式4.0Pr Re ??=a A Nu 中的参数A 、a * 4、测定两个条件下铜管内空气的能量损失 二、实验原理 间壁式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三个传热过程所组成。由于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机理不清楚,所以采用量纲分析法来确定给热系数。 1)寻找影响因素 物性:ρ,μ ,λ,c p 设备特征尺寸:l 操作:u ,βg ΔT 则:α=f (ρ,μ,λ,c p ,l ,u ,βg ΔT ) 2)量纲分析 ρ[ML -3],μ[ML -1 T -1],λ[ML T -3 Q -1],c p [L 2 T -2 Q -1],l [L] ,u [LT -1], βg ΔT [L T -2], α[MT -3 Q -1]] 3)选基本变量(独立,含M ,L ,T ,Q-热力学温度) ρ,l ,μ, λ 4)无量纲化非基本变量 α:Nu =αl/λ u: Re =ρlu/μ c p : Pr =c p μ/λ βg ΔT : Gr =βg ΔT l 3ρ2/μ2 5)原函数无量纲化 6)实验 Nu =ARe a Pr b Gr c 强制对流圆管内表面加热:Nu =ARe a Pr 0.4 圆管传热基本方程: 热量衡算方程: 圆管传热牛顿冷却定律: 圆筒壁传导热流量:)]/()ln[)()()/ln(11221122121 2w w w w w w w w t T t T t T t T A A A A Q -----?-?=δλ 空气流量由孔板流量测量:54.02.26P q v ??= [m 3h -1,kPa] 空气的定性温度:t=(t 1+t 2)/2 [℃]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 院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基地) 班级: 201101班 学号: 姓名: 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院系教学科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提高学生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室主要开设常用而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它的内容包括质粒DNA的制备;DNA的重组;PCR基因扩增等等。 实验一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一、实验原理 要把一个有用的外源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进细胞中去进行繁殖和表达,需要运载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这种工具就叫载体(vector)。载体的设计和应用是DNA体外重组的重要条件。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是一个复制子,载体有复制点才能使与它结合的外源基因复制繁殖;(2)载体在受体细胞中能大量增殖,只有高复制率才能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大量扩增;(3)载体DNA链上有1到几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识别与切割位点,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4)载体具有选择性的遗传标记,如有抗四环素基因(Tc r),抗新霉素基因(Ne r)等,以此知道它是否已进入受体细胞,也可根据这个标记将受体细胞从其他细胞中分离筛选出来。细菌质粒具备上述条件,它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之一。 质粒(plasmid)是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大小在1~120kb之间,具

有双链闭合环状结构的DNA分子,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质粒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能使子代细胞保持它们恒定的拷贝数,可表达它携带的遗传信息。它可独立游离在细胞质内,也可以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它离开宿主的细胞就不能存活,而它控制的许多生物学功能也是对宿主细胞的补偿。 质粒在细胞内的复制,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严密控制型(stringent control)和松弛控制型(relaxed control)。前者只在细胞周期的一定阶段进行复制,染色体不复制时,它也不复制。每个细胞内只含有1个或几个质粒分子。后者的质粒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随时复制,在细胞里,它有许多拷贝,一般在20个以上。通常大的质粒如F因子等,拷贝数较少,复制受到严格控制。小的质粒,如ColE Ⅰ质粒(含有产生大肠杆菌素E1基因),拷贝数较多,复制不受严格控制。在使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氯霉素时,染色体DNA复制受阻,而松弛型ColEⅠ质粒继续复制12-16h,由原来20多个拷贝可扩增至1000-3000个拷贝,此时质粒DNA占总DNA的含量由原来的2%增加到40%-50%。本实验分离提纯化的质粒pBR322、pUC19就是由ColE Ⅰ衍生的质粒。 所有分离质粒DNA的方法都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收集和裂解细菌;分离和纯化质粒DNA。采用溶菌酶可破坏菌体细胞壁,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可使细胞壁解,经溶菌酶和阴离子去污剂(SDS)处理后,细菌染色体DNA 缠绕附着在细胞壁碎片上,离心时易被沉淀出来,而质粒DNA则留在清液中。用乙醇沉淀、洗涤,可得到质粒DNA。 质粒DNA的相对分子量一般在106-107范围内,如质粒pBR3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106,质粒pUC19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106。在细胞内,共价闭环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简称cccDNA)常以超螺旋形式存在。如果两条链中有一条链发生一处或多处断裂,分子就能旋转而消除链的张力,这种松弛型的分子叫做开环DNA(open circular DNA,简称ocDNA)。在电泳时,同一质粒如以cccDNA形式存在,它比其开环和线状DNA的泳动速度快,因此在本实验中,自制质粒DNA在电泳凝胶中呈现3条区带。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最常用的提取质粒DNA的方法和检测方法。 2.了解制备原理及各种试剂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和试剂

2020化工厂实训报告3000字(通用版)

编号:YB-BG-0330 ( 实习报告)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2020化工厂实训报告3000 字(通用版) The internship report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the society in practice, open up our horizons, increase our knowledg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ociety.

2020化工厂实训报告3000字(通用 版) 备注:实习报告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 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一 一、实习简述 XX年7月11日出发到化工厂认识实习,这次能有机会到株化实习,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10天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在带队老师和工人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在此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能给我们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和各位工人师傅的悉心指导。 二、实习过程介绍 7月11日,所有的同学集中到一个教室里,工厂的技术骨干师傅给我们讲了化工厂的安全问题。原来在学习中也知道化工产品中

有很多危险性很大,但通过工人师傅的讲解,我们还是很震撼,尤其是她讲的那些事故实例,更是让我们吓了一跳,也提醒了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安全。化工厂生产硫酸用的so2、so3等易引起中毒,nh3容易发生爆炸,对人体伤害极大,还有烧碱制备过程中的氯水、氯化氢、氢气等都极易造成事故。 我们去株化实习的三个班专业是分析检测方向的,所以12日这天工人师傅重点给我们讲解了化工产品的质量检测。12日下午讲了化工厂的环保问题,对于一个化工厂来说,环保是这个企业生存不可忽视的关键。环保主要涉及到硫酸尾气处理、硫酸污水处理、钛白污水处理。 12日工人师傅还给我们介绍了株化的三大支柱产业硫酸工业、钛白粉、烧碱工业的工艺流程。到此,认识实习的理论部分全部讲解完了,接下来就是进厂参观了,我们大家都很期待,作为一个化工人,我们这是第一次进化工厂。 13日上午在工人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钛白粉生产车间,硫酸生产工厂和烧碱制备车间,工厂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好,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基本上从实验中发觉归纳出来的。并且,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究和检验。尽管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快进步差不多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办法,但是,实验办法仍然是化学别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索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索别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并且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进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别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索的重要形式。 用化学实验的办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养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经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经过使用探索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进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目的。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 《一般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脚于学生习惯现代日子和以后进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办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办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心的体现。因此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进展。”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经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索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索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具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依照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别难发觉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要紧方面的转变: 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算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索化[2]。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索化设计,这关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质主动、全面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索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具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索活动的收获。如此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并且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索的动手能力。 另外,新课标别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制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空间。教师经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看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自主观看、分析考虑、交流讨论、实验研究,别是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从这一角度看,它和学生实验一样,基本上学生的活动。在新课标中也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实现从“单兵作战”的自发研究向群众性研究与组队研究的“两条腿走路”转变。 2、从只重视理论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转变,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日子、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索的办法解决实际咨询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习惯开放式学习的需要,这算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日子化[2]。 新课标“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动身,让他们在熟悉的日子情景中学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此外,

(完整版)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docx

实验报告单 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班级学生姓名 实验内容练习使用显微镜 说出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的名称和用途。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实验器材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 实验报告单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班级学 实验内容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 学会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目的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0.9%生理盐水、碘液、 实验器材 吸水纸、其他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 实验步骤 1、取镜安放实 2、对光 3、放置玻片验 标本 步 4、观察 骤 实验步骤 5、收放 结 论 实验过程讨论分析 取显微镜时,左手握 显微镜是贵重仪器,双手取镜是为了。 住,右手托 安放显微镜略偏左的目的是: 住。安放显微镜应略 。 偏。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当外界光源暗时,应选用光圈对准通光孔,同时选 孔。用反光镜。 把要观察的玻片放在 尽量使要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央,这样物像容易 上,尽量使要观察的标本正对 在中找到。 中央。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 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的目的是:避免 。 降,直至为 镜筒上升切忌太快,因为只有在 止,眼睛应从侧面注 位置上,物象才清晰。若镜筒上升太快,极易错过 视。 焦距。 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要将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推移装片的 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 方向是。 止。再转动 “上”字装片在显微镜下呈图像。说明显微镜成像 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是。 实验过程讨论分析 实验后,把显微镜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镜 筒降至处,反光镜放在 实 验 成 绩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 为什 ①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碎屑 实浓度一般是。 抹要均 1、制作人口腔 ③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 侧壁轻刮几下。 验上皮细胞临时装避免 片。 ④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 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涂抹几下。 步⑤盖上盖玻片。 气泡与 ⑥在盖玻片一侧加在 骤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2、是微镜观察 人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讨论分 按生物绘图要求,画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结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实 验 成 论绩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实验教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化工仿真实训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仿真实训》实验报告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离心泵单元 (1) 工作原理 工艺流程简介 操作说明 事故处理 思考题 换热器单元 (11) 工作原理 工艺流程简介 操作说明 事故处理 思考题 液位控制单元 (23) 工作原理 工艺流程简介 操作说明 事故处理 思考题 脱丁烷塔单元 (35) 工作原理 工艺流程简介 操作说明 事故处理 思考题 附图 (48)

实训一离心泵单元 一、工作原理 在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常需对液体进行输送或加压,能完成此类任务的机械设备称为泵,而其中靠离心作用工作的叫离心泵。由于离心泵具有机构简单、性能稳定、检修方便、操作容易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化工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据统计超过液体输送设备的80%。所以离心泵的操作是化工生产中最基本的操作。 离心泵由吸入管、排出管和离心泵主体组成。离心泵主体分为转动部分和固定部分。转动部分由电机带动旋转,将能量传递给被输送部分,主要包括叶轮和泵轴。固定部分包括泵壳、导轮、密封装置等部分,叶轮是离心泵中使液体接受外加能量的部件。泵轴的作用是把电动机的能量传递给叶轮。泵壳是通道截面逐渐扩大的蜗壳形体,它将液体限定在一定的空间里,并能将液体大部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导轮是一组与叶轮旋转方向相适应,且固定于泵壳上的叶片。密封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液体的泄漏或空气体倒吸入泵内。 启动灌满了被输送液体的离心泵后,在电机的作用下,泵轴带动叶轮一起旋转,叶轮的叶片推动其间的液体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甩向叶轮边缘并获得动能:在导轮的引领下沿流通截面积逐渐扩大的泵壳流向排出管,液体流速逐渐降低,而静压能增大,排出管的增压液体经管路即可送往各目的地。以此同时,叶轮中心处因液体被甩出而形成一定的真空,因贮槽液面上方压强大于叶轮中心处,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液体不断地从吸入管进去泵内以填补被排出液体的位置。因此,只要叶轮不断旋转,液体便不断地被吸入和排出。由此可见,离心泵之所以能输送液体,主要是依靠告诉旋转的叶轮。 离心泵的操作中有两种现象是应该避免的:气缚和气蚀。“气缚”是指在启动泵前没有灌满被输送液体或在运转过程中渗入了空气,因气体的密度远小于液体,产生的离心力小,无法把空气甩出去,导致叶轮中心所形成的真空度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尽管此时叶轮在不停的旋转,却由于离心泵失去了自吸能力而无法输送液体,这种现象就称为“气缚”。“气蚀”指的是当贮槽液面上的压力一定时,如叶轮中心的压力降到等于被输送液体当前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叶轮进口处的液体会出现大量气泡,这些气泡随液体进入高压区后又迅速被压碎而凝结,致使气泡所在空间形成真空,周围液体质点以极大速度冲向气泡中心,造成冲击点上有瞬间局部冲击压力,从而使叶轮等部分很快损坏,同时伴有泵体震动,并发出噪音,泵的流量、扬程和效率明显下降,这种现象就叫“气蚀”。 二、工艺流程简介 来自界区的49℃带压液体经调节阀LV101进入贮槽V101,V101压力由调节器PIC101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

实验一 伯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磨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磨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而损失。故而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机械能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机械损失。 3、以上几种机械能均可用U 型压差计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当测压直管中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位压头)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任意两截面间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总和的差值,则为损失压头。 4、柏努利方程式 ∑+++=+++f h p u gz We p u gz ρ ρ2222121122 式中: 1Z 、2Z ——各截面间距基准面的距离 (m) 1u 、2u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流量与其截 面积求得) (m/s) 1P 、2p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静压力(可由U型压差计的液位 差可知) (Pa )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且无外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简化为 ρ ρ2 2 22121122p u gz p u gz + +=++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 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三、实验流程图

细胞原代培养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原代培养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同组成员: 一、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两种。原代培养是直接从生物体获取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进行培养。由于培养的细胞刚刚从活体组织分离出来,故更接近于生物体内的生活状态。这一方法可为研究生物体细胞的生长、代谢、繁殖提供有力的手段。同时也为以后传代培养创造条件。 原代培养的方法: 1、组织块法在平皿中用弯头剪把组织尽量剪碎,每个组织块小于1mm3大小。用Hanks 液洗涤2—3次,自然沉淀。用吸管吸去上清液。将组织块贴于培养瓶进行培养。 2、酶消化法将1mm3大小的组织块放入1个三角瓶内加入10—30ml的%的胰蛋白酶。370C磁棒搅拌消化20-30分钟。然后终止消化。用几层无菌纱布过滤。取过滤液,离心800rpm 5—10分钟收集细胞。弃上清,加入带有双抗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瓶培养。 取材注意事项: 取材要注意新鲜和保鲜。取材应严格无菌。取材和原代细胞制作时,要用锋利的器械,如手术刀或剃须刀片切碎组织,尽可能减少对细胞的机械损伤。要仔细去除所取材料上的血液(血块)、脂肪、坏死组织及结缔组织,切碎组织时应避免组织干燥,可在含少量培养液的器皿中进行。取材应注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年龄等,一般来讲,胚胎组织较成熟个体组织容易培养,分化低的较分化高的组织容易生长,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容易培养。 二、实验目的 1、理解细胞原代培养原理 2、熟悉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与过程 3、了解细胞原代培养的应用 4、独立进行细胞原代培养操作 三、实验材料 手术小直剪刀、眼科直镊子、眼科弯镊子、玻璃平皿、培养瓶、试管、移液管、巴斯德吸管、废液缸、75%酒精棉球、酒精灯。 动物:9-12日龄的鸡胚蛋 四、实验步骤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 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 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 目录 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 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 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 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 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 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

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 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 2、分组。8人一组,确定组长 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 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 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已做】 2.将10条大小形同,健康状况良好的黄粉虫放入一个纸杯,然后倒扣在月饼盒中线中间静置2分钟。绝对保持安静,不要大声说话和拍打桌子(为什么?),待黄粉虫适应一下环境。 3.2分钟后拿走纸杯,让黄粉虫自由活动,然后迅速用黑卡纸将月饼盒的一半遮起来,另一半有光线照射。明暗反差越大越好。 4.从黄粉虫自由活动算起,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明处和暗处的黄粉虫数目。共统计10次填入下表。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 1、_____:右手拿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放置于身体正前方偏左侧; 2、______:从镜头盒取出目镜和物镜,安装在镜头上;(拿物镜时手拿橡胶部位) 3、对光:转动转换器和遮光器,使物镜和遮光器较大孔对准通光孔,调节________使镜筒下降适当距离,转动__________,直到从目镜中看到一片白亮的视野。 4、放装片并固定:将永久玻片标本(有盖玻片一面向上)观察部分正对通光孔,压片夹固定; 5、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与玻片靠近(下降过程眼睛注视物镜),通过目镜观察,_________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最后调节____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

2020年化工厂实训报告范文2篇

2020年化工厂实训报告范文2篇Model of training report of chemical plant in 2020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2020年化工厂实训报告范文2篇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年化工厂实训报告范文 2、篇章2:2020年化工厂实训报告文档 篇章1:2020年化工厂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习简述 XX年7月11日出发到化工厂认识实习,这次能有机会到株化实习,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10天的时间,但是在 这段时间里,在带队老师和工人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在此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能给我们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和各位工人师傅的悉心指导。

二、实习过程介绍 7月11日,所有的同学集中到一个教室里,工厂的技术 骨干师傅给我们讲了化工厂的安全问题。原来在学习中也知道化工产品中有很多危险性很大,但通过工人师傅的讲解,我们还是很震撼,尤其是她讲的那些事故实例,更是让我们吓了一跳,也提醒了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安全。化工厂生产硫酸用的 so2、so3等易引起中毒,nh3容易发生爆炸,对人体伤害极大,还有烧碱制备过程中的氯水、氯化氢、氢气等都极易造成事故。 我们去株化实习的三个班专业是分析检测方向的,所以 12日这天工人师傅重点给我们讲解了化工产品的质量检测。 12日下午讲了化工厂的环保问题,对于一个化工厂来说,环 保是这个企业生存不可忽视的关键。环保主要涉及到硫酸尾气处理、硫酸污水处理、钛白污水处理。 12日工人师傅还给我们介绍了株化的三大支柱产业硫酸 工业、钛白粉、烧碱工业的工艺流程。到此,认识实习的理论部分全部讲解完了,接下来就是进厂参观了,我们大家都很期待,作为一个化工人,我们这是第一次进化工厂。 13日上午在工人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钛白粉 生产车间,硫酸生产工厂和烧碱制备车间,工厂并没有我们想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 (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 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莫氏试剂: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 mL,贮于棕色瓶内。用前配制。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1%淀粉溶液100 mL %糠醛溶液100 mL 浓硫酸 500 mL 4、实验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糠醛溶液各1 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倾斜试管,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1 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醣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实验条件下蔗醣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塞氏试剂:%间苯二酚-盐酸溶液1000 mL,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 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至1000 mL。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4、实验操作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五篇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五篇 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 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 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 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 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 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显微镜、e字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