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专题研究之二:中国五大古城旅游发展对比研究报告.doc

阆XX城主题研究三:

中国古镇旅游发展对比研究

通过以上表格:

综合分析来看

历史文脉方面:

四大古镇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甚至是一段传奇的经历,这是每个文化古镇都离不开的魂。直接影响着古镇的文脉发展和文明的传承。

★周庄:北宋元拓元年(年)周迪功郎此在设庄;

★乌镇:六千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创造着那个时代的文明;

★洛带: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洛带镇;★黄龙溪:这是一座有着余年历史的川西古镇。

文化XX方面:

★周庄以中国第一水乡享誉天下

★乌镇以展现一XX前的风情闻名中国

★洛带以客家文化著名于世

★黄龙溪以明清历史民居为豪

可以说,每个古镇都是自己的招牌。都有属于自己的XX文化符号。所以,在阆中的历史文化梳理过程中,应该深挖阆中历史,传承阆中文化。

游玩方式上:

虽然都是古镇的风情,但是每个古镇还是有很多不同的玩法,比如:

★在周庄,看古镇水乡风光、听船娘吴歌小唱;

★在乌镇,观矛盾故居、看花鼓戏、摇蚱蜢舟、坐三轮车、观水上吊角楼、作坊区制作工艺、茶馆“吃”茶、参拜蚕神庙。

★在洛带。感受客家文化、吃客家菜、探询清末民居古迹。还可以在每个时辰打更。

★在黄龙溪,你可以在最有XX的茶馆呆上半天,到影视基地过戏瘾,体验川西民居的风情。

对外营销上:

每个古镇都有自己的营销口号,但是都打自己的XX牌,专业牌,能够充分展现古镇风情的口号。

★周庄:中国第一水乡

★乌镇:让我们回到年前

★洛带:天下第一客家古镇

★黄龙溪:

四大古镇各个XX分析

一、回到一XX前的乌镇

乌镇历史悠久,其旅游形象并不亚于周庄的XX古朴。分析以上表格,我们认为;乌镇的XX有:

1、旅游功能布局非常细致:由东栅老街、观前街、常新、常丰街、河边水阁、廊棚组成,

自东往西复往东形成一个回路,依次是: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居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传统商铺区、水乡风情区。这样一个回字区域把所有的乌镇精华都集中到这一块。

2、在传统作坊区:有米酒作坊、蓝印花布染店作坊、布鞋作坊、藤作坊·竹器店·箍桶作

坊、丝绵作坊、竹艺轩、刨烟作坊、瑞木轩、糕点作坊,这样分的比较细的传统工艺作

坊,实属不多。

3、在游玩方式上:观矛盾故居、看花鼓戏、摇蚱蜢舟、坐三轮车、作坊区制作工艺、茶馆

“吃”茶、参拜蚕神庙以及乌镇水阁……水上吊角楼。都能够吸引分游客。

4、在乌镇保护模式上:由桐乡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组建桐乡市乌镇旅游开

发有限公司,他是由桐乡市十二家经济实力雄厚的部门和单位,按照规范化股份公司章程组建而成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下设办公室、财务部、营销部、规划部和物业公司、九江楼、翰林府第、子夜大酒店、乌镇旅行社等部室和经济实体。该公司以“文化古镇、休闲家园”为方向,以把乌镇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品牌为奋斗目标,倡导建设“文化乌镇”。

二、周庄古镇的万博会

周庄的万博会项目,首期开发土地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约家商铺,其中还延伸周庄旅游配套商业店面约户,国际礼品厂商户,开放式展馆个展位,世界风味美食广场个摊位,XX客栈间及配套设施(会议室、等)。年,万平方米(户)正式完工启用,年,首期(万平方米)全部完工。

万博会是古镇博览与贸易展示完美结合,是江苏省最大的国际礼品批发、旅游、零售、展示为一体的商业中心。创立中国第一个集旅游、休闲、衣、食、住、礼品贸易展示于一体的国际市场。

三、客家风情的四川洛带古镇

1、客家风情:

2、在古镇风貌打造上:

◆古镇打造重点是“一街七巷”。即在一条主街和条小巷子口子上修个“栅子”,

作出入口,也就是修个古城门。

◆街面上的水泥路和小巷子路面将重新用小青石或仿青石石头铺过。

◆全镇的卷帘门将取消,XX安装一块块木板镶起来的“木板门”,增强小巷的古

朴。

◆店招将XX制作,古朴好看,上面的文字书写全由书法名家完成。

◆街上的电杆、电线入地,还将修封火墙保护古建筑

四、古色古香的四川黄龙溪古镇

1、影视基地:

2、“黄龙溪十古”:

古街道、古树、古寺庙、古牌坊、古佛洞、古渡口、古崖墓、古民俗、古战场遗址、古三县衙门。构成一道古色古香的美丽画卷。

3、古镇风貌打造:

黄龙溪风貌整治的重点主要是.平方公里范围的古镇,整个工程将严格遵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原则,从总体上保持和恢复古镇原有建筑和街市景观风貌。对不能继续使用的危房建筑将拆除重建、有机更新,使之与原有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对还可以继续使用的建筑,将适当整修,修旧如旧。

将古镇街道原来铺设的红沙石换成了青石板,并且还专门派人到附近乡下去收集已经使用多年的青石板,尤其是将来对黄龙溪码头的改造,将全部采用这些材料。此外,还将大量收集有传统XX的木铺板和木花格门窗等与川西古建筑相匹配的装饰,以令整个黄龙溪真正‘古色古香’。

附录:四大古城保护开发和古镇开发经验

1、对乌镇、南浔、西塘古镇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

2、周庄古镇的保护和发展

3、陈向宏:乌镇保护之谜

4、洛带古镇复古:修城门铺青石

5、专家呼吁:古镇保护规划先行

6、古镇保护和开发的新路子:“捆绑”经营

7、古镇旅游由浅入深看体验

8、XX十大水乡古镇

9、四川十大古镇

XX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对乌镇、南浔、西塘古镇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亲身到XX北部的三个古镇——乌镇、南浔、西塘进行实地调查,分别从古镇的概况、旅游现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几个方面入手,探讨XX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关键词:XX 水乡古镇开发保护

XX古镇是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同一的文化背景下,通过密切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一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人类聚居地和经济网络空间。乌镇、南浔、西塘发展成具有经济、居住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镇是在XX地区经济和文化的鼎盛时期(公元~世纪),由于其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完好的水乡风貌而成为XX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

乌镇、南浔、西塘自从与江苏省周庄、同里、角直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于年被正式列入预备清单以来,更是成为了旅游热点。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而如何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关系,促进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分别走访了乌镇、南浔、西塘这个浙北“水乡金三角”,并以此为例,探讨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相互关系问题。

古镇概况

乌镇镇

乌镇镇位于桐乡市北部,镇域面积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镇区常住人口万。乌镇历来为军事要地和XX咽喉,也是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沈雁冰)故乡。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年推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现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级景区,是全国个XX周预报景点之一。

南浔

南浔区位于湖州市东部,东与江苏省吴江市交界,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境内南浔镇是XX名镇、省级经济开发区,市场繁荣。

西塘

西塘镇地处杭嘉湖平原,位于江、浙、沪交界,有吴根越角之称。镇域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万人古镇区住着多户人家,距县城公里,南连国道和沪杭高速公路,北接国道,在建的善江一级公路越境而过。

古镇旅游现状

. 乌镇

乌镇是XX水乡古镇中旅游发展最早也是发展最快的古镇。自年以来,古镇的旅游业就呈迅猛发展的态势。从有关部门所给的数据分析可以得知,到目前为止,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人,周末平均每天~人。现在每年的观光游客数已经超过了年的倍。年的游客总数约为万,其中外国游客就有万。在国庆节期间,每天的游客量达到了万人次,旅游业的年收入约有亿元。

. 南浔

南浔古镇在“保护古镇、开发旅游、发展经济”总体思路指导下,制定了“旅游兴镇”的城镇发展战略,自年开发旅游事业以来,先后修复开放了XX藏书楼、小莲庄、张锡铭故居、百间楼等历史景观。年,南浔每天接待游客约人,周末平均每天—人,全年的游客总数约为万(约为乌镇的 ) ,在“五一”和“十一”这两个旅游XX周期间,分别有万和万人来古镇游览。西塘

西塘在这三个水乡古镇中旅游业起步最晚,但是它的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很快,尤其是进入年以来,正以每年的速度增长。年,西塘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人次,周末平均每天~人,全年的游客总量约为万,旅游业的年收入约为万元。在“五一”期间,最多的一天游人达到了人次。西塘的政府部门现在还没有任何对游客数量增长的控制措施,因为与乌镇和南浔相比较,西塘的游客量还很少,因此现在他们还是把发展旅游业放在首位。

通过对乌镇、南浔和西糖三古镇近几年的年度游客总量的对比分析可知,乌镇、南浔的游客总量明显多于西塘,乌镇经过持续几年的年增长率的高速发展,游客总量基本保持为南浔的倍,而西糖还只处于起步阶段。

而从图可知,三古镇的年客流量分布趋势大致相同,都是从~月呈递增趋势,到月份达到第一个高潮~月客流回落后基本持平,再到月掀起高潮,然后到月再呈递减趋势,全年中处于为旅游旺季的总是、和、月,其中尤以月和月的游客量为最多。“五一”、“十一”是旅游的XX周,现就以五一、周末XX时为考察时间段,对三古镇的游客量进行比较分析。

从图可以看出,三古镇平日游客相对较少,周末游客量居中,而在“五一”XX周期间的游客量比平日有大幅度的增加,乌镇、南浔“五一”的游客量是平日的~倍,西塘约为倍。

(人次)

乌镇图古镇年每月游客人数统计分析

南浔

西塘

乌镇南浔西

图古镇年三个时段

乌镇南浔西塘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目前,XX古镇的旅游业正日益快速地发展着,但在这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古镇面临的旅

游压力亦逐渐显露出来,旅游开发为古镇保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 旅游承载量过饱和

旅游承载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显然,在这个最高限度的“临界点”以下,增加额外的消费人数不会引发问题产生;当超过“临界点”之后,由于存在着负的外溢效应,即外部负效益,增加更多的消费者将减少全体消费者的效用。因而当旅游地的游客量超过旅游承载量时,就会出现消费过度集中,造成旅游地的XX拥挤、住宿紧张、吃饭困难、景点爆满、价格上涨、服务质量下降乃至客人投诉增加等负面效应,这样其实是对文化遗产和环境的最大破坏,同时也降低了旅游质量。

古镇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增加迅速,超过了目前古镇旅游容量允许的

限度。尤其在旅游旺季,古镇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幽静的水乡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即所谓“旅游公害问题”。

其中,垃圾污染和水污染是两个比较严峻的问题:首先垃圾是旅游古镇的主要污染源,据统计乌镇游客人均留下垃圾,那么万人留下的垃圾就可想而知了。XX周之后清理的垃圾堆积如山商人们对不准乱倒乱扔垃圾的规定熟视无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把脏东西往河里倒,不仅给古镇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还带来了精神污染,影响了古镇的旅游质量。其次是水污染。在我国历史上,水路是一种重要的XX方式,所以古镇一般都建在有水的地方。水就如同古镇的眼睛,特别是XX古镇。可是在古镇旅游热中,水污染相当严重。笔者从居民口中了解到,三个古镇的河道昔日有着清澈晶莹的河水、柔嫩的水草、嬉戏的游鱼,居民可以下去游泳、捞鱼,如今由于上游大量工厂的出现加上游客和经营者的涌入,河道几乎成了垃圾场。一首民谣唱出了水乡居民对水质的担忧:“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喝水致癌。”污水对素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 过度商业化倾向

随着双休日和“XX周”带来的旅游热,不少地方把开发旅游资源作为经济的增长点,遗产旅游更成为热中之热。遗产地在今天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自然需要一些适于其环境和文化要求的社会、经济活动,无疑旅游和商业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如果一味地以经济效益第一,把遗产地视为“摇钱树”,那么本来有益于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旅游和商业等活动就会变利为弊。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的发展直接造成了商业网点的大幅增加,特别是在主要游线上各类商店的开设及现代装修材料的采用,导致了建筑用途的改变和传统风貌的消退。同时,近年来不断膨胀的旅游业正在排挤着大量的有地方XX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护街区的风貌日趋千篇一律,旅游设施的充斥、无XX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人人皆商”的浓重的商业气息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其中,最引争议的是“空心化”与反“空心化”的冲突日益激烈:

“空心化”即把原先生活古镇的居民迁出,再对古镇、古宅、古街进行修缮,派出管理人员、讲解人员进驻。反对“空心化”的专家认为“空心化”丧失了老百姓能为古镇营造的那份传统意韵。二者的交锋点在于保护的到底是建筑还是民风?以乌镇为例,乌镇的旅游区主要分为东、南、西、北四条街,而东栅大街和西栅大街是比较XX的两大区。东栅大街早已被开发,每个出口都有景区人员把守,要买门票才能入内,区内历史比较悠久、建筑比较精XX房子都

成为了博物馆。而一些破旧的房子都被修葺一新,或成为商铺或成为酒楼、客栈。真正有原居民居住的房子已为数不多。西栅大街本来以其古朴和原生态被游人津津乐道,可如今笔者看到的西栅大街,却到处是残垣败瓦,几乎所有的老房子都面临被拆的命运,甚至连著名的“朱厅”和“宋厅”(清朝乌镇两大望族的大宅)也难以幸免。此时的西栅俨然成为了一个巨大工地,到处尘土飞扬,“拆旧”与“建新”同时进行。本来被施工人员拒之门外,幸有一位热心的当地人引路,笔者才得以进入“正在开发”的西栅。那人指着不远处一排崭新的房子告诉笔者,那些是为西栅原居民新建的房子(新房子均按照XX水乡风格建造),大部分居民已搬离西栅。果然,西栅的老房子基本已空无一人,一个施工人员还虎视眈眈地尾随,以防笔者拍照。

开发与保护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在这里,引用原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知名作家龙应台的话:“如果老房子是私有财产,政府根本碰都不能碰,除非是国防或重大XX所需,必须征收。你只能通过补助或奖励的措施,让市民保护建筑。如果不是私有财产,那么比较理想的处理方式是不仅保存老房子,原住民也设法让他留下,因为,老房子老区的可爱,绝不仅只在建筑外壳,那是空洞的;使老区可爱可恋的是里头的人,在岁月的沉淀、文化的酝酿之后所自然散发的一种氛围。去掉这种内在的氛围,老房子不过是个空荡的没有灵魂的博物馆罢了。”

. 旅游开发与居XX活

旅游业为古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原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发展旅游当作古镇保护的主要目的和动力,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却没有积极改善,因而现存的建筑老化,基础设施不全,具有水灾隐患,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许多年轻人也因此不愿住在老镇区而纷纷迁往新区或大中城市。同时,居民自发的建筑整修开始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与工艺,影响了原来传统风貌的延续。有鉴于此,古镇纷纷着手此事。而对于居民建筑的整修,建议成立专门的修缮队,采用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以保证恢复其原有风貌。

但是,这只是对设施承载量的改善,而对于社会承载量,有关部门却未予相应的重视。由于旅游是多种文化背景的人的接触和交流,于是就会出现彼此间能否相互接纳的问题。旅游社会承载量就是衡量作为旅游互动行为主要方面的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彼此在社会价值观方面能够达成谅解的极限值。因此,可把社会承载量分为两种:一是旅感知承载量;一是社会文化承载量。以下是道克西提出的“伊里戴克斯”模式。

关于社会紧张与旅游发展关系的“伊里戴克斯”模式

(资料来源:[英] 霍洛韦论旅游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笔者与三个古镇的居民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和交谈,由于这三镇的民风都比较纯朴,居民表现得都十分友善,因此感到上述的四个阶段的情况都没有十分清晰地出现在当地的居民身上,即便如此,但根据三个古镇的不同的开发程度,笔者还是能感觉到他们态度的差异:乌镇是开发得最早也是最成熟的旅游地,当地的居民显然对游客习以为常,部分人对老房子、老街竟可以吸引那么多游人蜂拥而至表示费解;而南浔的居民虽然对游人表示友好,但可能

由于它自古便是商业发达之地加上开发了一段时间,所以商业的味道较浓;西塘是开发得最晚也是游人最少的一个古镇,那里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即便是商人也透着儒商的精神。

如果说不满的话,古镇的居民反倒对开发商有着怨言。例如乌镇,住在东栅的居民的朋友来了也得买门票,非东栅大街的镇民也要买门票,而且门票的收益对他们一点好处都没有,XX、商店、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变得拥挤不堪,与居民争夺有限的空间,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对此,他们都很不满;西塘的物价则上涨了不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下降。

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活动,遗产地则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旅游和遗产地这种文化上的天然联系,决定了两者必须有效地结合。发展旅游是弘扬遗产地价值并为保护遗产地提供经济支撑的重要途径,而利用遗产地则是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资源渠道,两者不应该对立,而应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注重水资源保护和环境容量的控制

水是古镇的命脉,是古镇旅游的基本载体,水体保护与整治已成为迫切的需要。目前旅游发展比较成熟的一些古镇都已启动水体保护工程,如XX人将整治河道与发展旅游挂起钩来,通过疏浚河道、河道两岸公里绿化带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环城河“水清可游,岸绿可闲,XX 可赏”,充分挖掘出水乡文化的内涵;周庄年加大古镇保护工作力度,投入万元实施古镇三线(供电线、电讯线、电视线) 入地工程,启动了污水处理工程;角直自年以来,关闭了建在古镇上的造纸厂、电镀厂、漂染厂等污染企业,并将个污染较重的企业从古镇区迁到新区进行治理,还投入万元兴建XX厂、工业污水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使古镇环境得到了净化,美化。其他未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水乡古镇应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在开发之初做好规划,不要等到水体被污染后才去治理。

另外,环境容量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高客流量,即使古镇保护工作做得很好,也毋庸置疑会对古镇水体乃至整个环境氛围造成破坏。而如此同时,有些古镇游客相对较少。因此,在旅游旺季时,政府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联合做好游客的分流工作,是保护水乡古镇的有效手段。

对于垃圾问题,首先需要制订古镇环境保护条例,对综合开发的小镇要将吃、住、娱,停车场等设施放置在古镇的核心保护区之外,对保护区以内的经营者要规范其行为,严禁污染源的出现;其次是配备必要的排污系统,做好垃圾处理工作,并且增设符合古镇格调的垃圾箱。例如,国外就出现了造型滑稽的青蛙垃圾箱,垃圾投入青蛙口后,会自动发出“真好吃,再给些”的优美声音,这样好奇的游客,尤其是孩子会受到鼓励,很高兴将果皮等垃圾扔进箱内。再次,改变古镇传统的能源结构,逐步摒弃不利于环保的生活方式,改柴禾、木材、煤等燃料为少污染的清洁型能源。

古建筑保护

古镇的建筑是古老的见证,是古镇旅游的重要看点之一。所以,古建筑保护迫在眉睫。() 采取措施,如涂抹防腐剂、防蛀剂,添置消防设施,防蛀、防火,减少自然风化,禁止人为破坏。

() 古镇的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和文物保护专业知识,防止“好心做坏事”,因为有的领导热衷搞某某一条街、修宾馆、饭店、建“面子工程”等。

() 古建筑确因年久失修,需要修复时,也要修旧如旧,动作尽量慢,改一些,修一些,补一些, 古建筑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要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要注意自然、历史、人文的和谐,还古镇以“古气”,万不可焕然一新,富丽堂皇。

() “废墟文化”保护。当今世界文化提倡“废墟文化”保护。所谓废墟文化强调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文化,罗马挖掘了一个“罗马废墟”,挖掘出来什么样就原样保留成什么样,北京的“圆明园”就是典型的“废墟文化”保护,如果对圆明园进行修建使其恢复原样,那么它所包含的知识XX息就会部分丢失。“废墟文化”是任何复原品都无法取代的,所以古镇要强调“废墟保护”。有人觉得古镇破旧,没有吸引力,经过装饰、修复后与游客见面可能会更好,孰不知游客正是冲着古镇的古老而来,所以保护古镇不仅要保护有形建筑,也要保护无形建筑———“废墟文化”。

寻求传统与商业的最佳契合点

部分空心化

这是相对于前面所提到的“空心化”来说的。所谓“部分空心化”,即:在确保民居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原先的住户继续留住,对一些安全状况堪忧的古居民应立即迁出原住户,另辟新居加以安置;对留在古镇的居民,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但严禁他们私自翻修古民居。这样的话,就不至于使古镇成为静态景观,既维护了古镇的生命力,又改善了居民们的住房条件。新区和老区要有联系,也要有区别。新区应受老区的约束,如建筑高度要控制,要离开古镇区一定距离,若在位置和高度方面处理不当,就会对水乡古建筑景观形成破坏(周庄的新区建筑就显得太高) 。因此,一定要注意城镇外部环境与空间轮廓或称天际线的处理,注意城镇的群体风貌和空间结构的完整性。

社区参与

使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受益是可持续发展旅游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古镇旅游中,通常只有很少一部分居民能从旅游开发中得到实惠,大部分的居民只会觉得旅游开发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长此以往,必然会引起当地居民对游客的反感和对旅游的厌恶情绪。所以社区参与是影响旅游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要求当地领导干部有超前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其次要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维护古镇的水乡风貌,自觉地去发掘古镇先辈的优良传统,并将这些优良传统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再次,要发动全社会提高国民环保意识,通过XX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造成声势,形成良好的氛围,让XX水乡古镇传统遗韵流芳百世。

西塘便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西塘并没有像乌镇那样硬性规定游客进东栅大街就得买套票,而是允许游客自由进出古镇,至于游客想看某些景点,既可以买套票也可以买单票;一些富有XX和文化底蕴的民居,政府允许屋主自行开发,事实上,由于这些民居的屋主都是一些知识分子,他们亲手布置的房子更具有人文气息,而且通过他们绘声绘色的讲解,游客也获益良多,并从他们的起居看到了真正的“生活着的历史”,例如水阳楼、桐村雅居、慎德堂等等。

只有充分调动起居民保护古镇的积极性,古镇的意蕴与文脉才能真正延续下去。

大力挖掘民俗风情,提高古镇的文化品位

正如余秋雨所说:“如果说我们今天的XX小镇比过去缺了点什么,在我看来,缺了一点真正的文化智者,缺了一点隐藏在河边小巷间的安适书斋,缺了一点足以使这些小镇产生XX时空的吸引力的艺术灵魂。

我们开展水乡XX旅游,需要大力开发的,就是这些创造于民间,传承于社会,并世代延续

承袭的民俗风情,因为它们是反映古镇历史、体现古镇生活和传统文化最形象最直观的窗口。与国内游客相比,海外游客对XX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更感兴趣,大多数海外游客都不是建筑学家,他们对中国民风的兴趣远胜于那些搬空了的建筑。因此,民俗风情的市场需求量是颇大的,应大力挖掘和开发。XX古镇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像西塘一些跟生产有关的集会如春牛会,XX,传统上更有去圣堂“看画张,吃烧麦”之说,这些活动可重新组织开展,以增强古镇的活力,都应很好地挖掘和开发,使之在招徕游客的同时,也能丰富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除了挖掘古镇的文化遗存外,还可利用古镇现有的文化传统优势,注重其文化品位,引进或邀请一批艺术家、作家驻足古镇,或定居,或暂住,使古镇的文化气息躁动起来,从而使XX古镇在文化意义上重新走向充实。

此外,旅游商品销售是旅游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商品销售与古镇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不存在本质上的冲突,其关键就在于如何在商品销售中融入古镇所特有的文化气息。因此,XX古镇旅游商品的开发要求开发者要进行准确的规划、协调,要根据每个古镇的特点,大力发展有地方韵味、反映各地风土人情旅游商品。如乌镇的姑嫂饼、白菊花、八珍糕、善酿酒、荷叶粉蒸肉、羊毛衫等传统名优特产历来受人喜爱,可大力开发这些旅游商品,把牌子打得更响;其它一些老字号商铺(如XX老店钟介福、江鼎懋酱园、李益源糟坊) 应粉墨登场,作为旅游商品的定点销售商店。

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

三镇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三镇的旅游发展出现一个不争的

事实, 那就是由于古镇之间的激烈竞

争而引发的古镇旅游区的整体吸引力

的弱化。因此, 如何转化和引导目前

这种相互竞争的局面,实现古镇在旅

游发展过程中的合力效应, 全面提升

古镇旅游区的整体吸引力, 从而最终

探索出一条古镇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之路, 不仅是XX三镇旅游发展面临的

共同问题, 亦是XX水乡旅游发展需要

解决的一个焦点。

对于XX古镇,可以成立古镇旅游区

联盟,对几个古镇的旅游线路、XX和旅游产品进行XX规划和协调,方便游客在古镇之间的选择游览和游线组织,避免游客在某一古镇的过度聚集。

结束语

古镇旅游开发与古镇保护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古镇保护就没有旅游吸引物而言,不进行旅游开发,古镇保护又缺少物质保证,实际上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一种最好的保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家和地方的现有条件、水平和需要,离开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单纯强调古镇资源的保护;又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古镇资源的保护;更不能以牺牲文物和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

遗产地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如果只追求效益而将保护置之不理,一旦遗产地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就会直接威胁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只有从长远利益出发,把对遗产地的有效保护放在第一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旅游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同时,对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寻找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仍是现今的当务之急。

周庄古镇的保护和发展

周庄凭籍得天独厚的古镇资源,成功地开创了以“XX水乡古镇游”为鲜明XX的旅游业,塑造了一个在国内外旅游市场打得出、叫得响的“中国第一水乡”的著名品牌,并且赢得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长远效应.仅年,古镇海内外游客达万人次,全社会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旅游经济占当年的,客流量年增幅已连续年突破,全镇参与旅游业为主的“三产”服务从业人员超过人,占全镇总劳力的.今年古镇区游览门票价尽管比去年上涨,但上半年客流量仍旧同比增长,“周庄古镇游”在客源市场依然需求旺盛,呈现明显的发展优势.从出售第一张门票到形成欣欣向荣的大旅游市场,前后只有年的发展期,周庄古镇何以能创造出如此令人瞻目的成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决策、运转的各个主体、每个环节都因地制宜的踏准“保护与发展”并举的路子,整合优势,以至于产生和谐共鸣的效果.

“保护与发展”的口号不是周庄的独创,而且还很常规,妙在周庄人能悟其精旨,合时把握,顺时而发,较好地体现两者之间XX、辩证的关系,从而取得了可贵的效益.

保护

周庄古镇依水成街、因河成镇,镇区仍十分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传统的民居建筑群,在万平方米总面积中,明清建筑占比在以上,古建筑的保护在整个XX水乡中占比第一.这些濒水而居的古建筑古典朴拙,水、桥、街、屋、埠布局精巧,是XX最为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水乡古镇年,著名画家吴冠中来周庄写生创作,欣然提笔:“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年月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XX地区执行主席梁敏之来周庄考察时由衷感叹:“周庄不仅在中国XX水乡中保存着两个第一,如此完好保存也是世界第一.”年,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从XX彼岸慕名来到周庄,为周庄题上辉煌的一笔“周庄是国宝”.

周庄这一水乡古镇风貌的完整性和典型性的保存,首先得益于科学地制订“规划”年,在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古城镇保护专家阮仪三的主持下,周庄出台了第一份保护与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开辟旅游、发展经济”的指导方针,按照这个规划的要求,把古镇区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作为一个核心区来保护,工厂企业则另辟至急水港以北,建设工业小区.在此基础上,镇政府请同济大学一起对古建筑进行普查,对每幢古建筑的建成年代、式样、用材等都作了详细记录并建立档案,该修的修,该整的整;然后有计划地搬迁走对水域、大气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家(至年撤出古镇区所有的工厂企业),并相应扩大绿化面积,清理镇区河道……层层推进,古镇保护进入了有序有节的“保护”轨道.随着保护与发展思路的宽度和深度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年镇政府都在前一次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分别对总体规划作了调整年的规划提出了“把周庄建设成为依托古镇,发展以旅游经济基础为主的城市化集镇”的总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构建小城镇功能,严格保护古镇和延伸镇区,促进旅游业及各行各业的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让农民过上“与城市生活条件无多大区别”的生活.

年,镇政府再次邀请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等有关规划专家来周庄编制《周庄古镇区保护详细规划》(该规划设计在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优秀堪察设计一等奖),目的是把周庄古镇的保护提升到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水平接轨的高度.因此,此次规划的基本点是“充分协调保护与更新改造、开发旅游、改善居XX活之间的关系”;中心主题是“保护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独具XX的反映明、清及民国初年浓郁的XX水乡风情的风貌景观,充分挖掘古镇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确定的保护内容是:各级文物点的保护和污水处理,古镇区各级保护范围划定,古镇风貌保护,古镇空间格局保护,古镇区建筑高度的控制和古镇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统经济的发展等年,专家们对古镇保护细化到停车场、扎口处的设置及大桥的包装等.

如果说,对周庄古镇前四次的修编规划还有单纯的为发展旅游业的明显印痕这一倾向的话,后两轮修编的规划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具有十分进步意义的修编.因为它明确提出保护文化遗产与开发旅游、与改善居XX活的关系,即旅游业的开发要十分注重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要十分注重人文生态的进一步意义上的延续,这是一种高层次意义上对古镇的保护意识.

其次是有条不紊地落实保护措施.十几年来,古镇保护在周庄已深入人心,这主要来自于一股自上而下倡导的“保护”之风.XX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财力上的倾斜,专家学者的鼓励鞭策在很大程度上为周庄古镇的保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年,根据《周庄古镇区保护详细规划》,镇政府出台了《周庄古镇保护暂行条例》,继续加大保护的宣传力度,确立“三个坚持”的意识——()坚持分管规划建设领导的一支笔原则,对立项、建设用地、位置、效果图及每幢古建的维修从严把关;()坚持精品意识,对每一幢建筑,包括一个装饰小品,一扇窗、一块瓦的选择定位都要求XX求精;()坚持环保意识,追求生态平衡,规划和建设好污水处理、绿化和停车场等.当年,周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年,周庄又成立了“古镇保护委员会”这一专门机构,具体行施古镇保护职能年月在XX院院长路甬祥的倡导下成立了“古镇保护基金会”,广泛筹资,争取省内外支持,确保古镇保护工作的正常运转.正因为镇党委和政府把古镇保护作为一件重要而又长期的工作来抓,并且在筹资投入,修桥补路、疏浚河道、恢复景点、修缮名宅、修建寺院、改造危房、动迁居民等工作中拿出了令XX服的实绩,所以古镇保护之风蔚然成行.仅XX度假村这一家来自上海的私营股份制企业,近年来为古镇保护工程捐献款项达到近万元;为使一堵米长的古墙保持原有的风貌,一居民户放弃破墙开店赚大钱的想法,主动协助镇政府维修……被列为今年政府实事工程之一的“三线”(供电线、电讯XX线、有线电视线)地埋工程,在资金压力、技术难度等客观条件

受严重制约的情况上,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便顺利完成,工程的XX竣工为省内外古城镇的全区域空间格局上的保护提供了范例;完成由上海投资方投资的多万元的古镇区污水处理工程,首期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之中……

周庄古镇保护在发挥其本身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的同时,兼收国外成熟的历史城镇的保护规划思路、方法,也在为创造一套体现中国XX的、科学的历史城镇保护规划理论与设计提供蓝本.

发展

周庄保存一个典型而又完整的古城镇形态,这是发展的基础,依托“古镇保护”,实施“旅游兴镇”战略,这是周庄发展的最佳选择.

兼并组合,整合优势,打“周庄”牌.八十年代后期,当周庄人还没有意识到旅游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业时,本着“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镇三产办、文化站、街道等单位相继开发了沈厅、张厅、迷楼等一些较富有文化内涵的著名景点,景点效应逐步形成气候,门票收益也逐步显现的时候,各自为政的弊端也逐渐显露,“谁也不愿去找市场”这就是一个最大的表征,导致客流量徘徊不增,市场效应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年底,镇政府成立了“旅游发展总公司”.在政府的XX协调下,旅游公司的第一着棋子就是兼并所有景点,实施XX管理,XX挂帐;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沈厅、张厅等老牌景点进行维修、拓展,在旅游空间和人文内涵方面作深度的挖掘和开发.第二步,开发博物馆、棋苑、叶楚伧故居等极具旅游价值的新景点;开发XX工艺品和旅游食品、阿婆茶和水巷游船等体现浓郁水乡风情的文化旅游形式,丰富古镇旅游内容,不断拓展古镇旅游的外延.第三步,对古镇全景区进行扎口管理,所有景点进入一张联票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着手对全体员工进行正规培训,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旅游公司在公安、XX部门的配合下,因势利导,整顿了水巷游船队.由于开发得当,管理到位,“水巷游船”成为古镇一个很有XX的旅游项目,受到游客青睐年船队为公司赢得利润多万元.船户中还有哼唱水乡船歌的,为古镇旅游增添鲜活的文化景观.

政府主导发展,企业主创营销,树精品“周庄”.在注重抓好内部调整管理的同时,旅游公司开始了以宣传促销为主要形式拓展内外客源市场的营销活动. 主管旅游的副镇长和公司总经理主动走出去,与靠近的知名景点攀亲联姻,去上海、南京各大旅行社游说挂上线路;从走上国内、国际大型旅交会搞营销,到自己搭台办起一年一度的国际旅游艺术节,从走上各大新闻媒介,到登上因特网,短短三年时间,“周庄古镇旅游”声名鹊起,在国内外旅游市场树起了中国XX水乡古镇旅游的崭新理念——成为一个受国内外XX钟情的、原汁原味的、富有XX 的旅游产品.一拔又一拔境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来感受淳厚的XX文化、领略迷恋的水乡风情.

旅游业的日趋XX,乱搭建、乱设摊、乱导等不良现象也随之出现.镇政府果断决策动用派出所,“城建执法队”及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利用一切“办节”、“创优”等机会,软硬环境一起治,主导旅游产业沿着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

今年,镇领导和旅游公司负责人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又邀请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专家、学者举行“周庄旅游发展专家咨询会”,为周庄旅游更高层次的发展寻谋划策……“文化一条街”建设工程开始启动,今秋,余秋雨书屋、陈逸飞画廊、吴冠中画院、三毛茶楼将成为周庄古镇文化旅游的亮点.

旅游业是一个具有强烈辐射效能的产业,它的健XX展对社会文明、人居环境、对外交流及其他事业的形成和发展都有明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认同的“优势复加”效应.因为独特的环境优势,高层次投资机构和人士视周庄为创业和发展的XX年月,由

XX院系统和XX市政府合作共建的“XXXXXX技产业园”在周庄落户.目前,园区已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家,拥有只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迄今为止园区已实现销售亿元,基本形成了以传感器为主的XX产业.按照规划,产业园正沿着传感器生产的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的国家传感器基地这一目标攀登. 今年,周庄被评为“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将此作为最佳范例数据库的百佳向全世界进行宣传和推广.

不存在脱离了“发展”理念的单纯意义上的保护,同样也不可能存在脱离了“保护”的单纯意义上的发展,“保护和发展”并举,使得面向XX的周庄成功地构筑起以旅游业和XX 技产业为主的镇域XX经济.“两翼”齐飞,发展前景灿烂!

陈向宏:乌镇保护之谜

□开镇第一年,为何就迎来万人次的游客量?

□被联合国官员称作的“乌镇模式”是如何运作的?

□保护与开发,二者的界限在哪里?

新闻背景

近一个多月来,“上海百家旅行社联手封杀周庄”闹得沸沸扬扬。据报道,旅行社封杀周庄是因为周庄熟食店、饭店、丝绸店、仿古玩店林立,商业气氛过于浓厚,原有的秀美风韵被损坏,加上旅行社得益少。

很多人猜测乌镇是否会因此得益,因为乌镇从一开始就坚持了一条:为保护古镇整体风貌,禁止居民经商。但这一点又引来了另一争论:此做法是否涉嫌官商垄断经营?

实际上,乌镇和周庄的局面,正是中国现在如火如荼的古镇旅游共同面临的难题,那就是保护与开发,二者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如果可以转换的话,又该怎样转换?

乌镇,一个与周庄齐名的XX小镇,2001年之前还默默无闻。1999年,桐乡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对乌镇进行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决策,两年后开镇迎客,第一年就达到了205万人次的游客量,成为旅游界一匹“黑马”,其发展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肯定为“乌镇模式”。该模式吸引了很多人参观考察,我们成都人也不例外,因为成都市不仅有资源丰富的古镇,更有休闲旅游的市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无疑是一个方向。

但成都怎么样才可以做得更好呢?本报记者特赴乌镇,与乌镇人称的“总规划师”、“包工头”陈向宏———他真正的职位是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主任、乌镇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深入探讨,寻找着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经验和教训。

A保护乌镇是冒险决策

记者(以下简称“记”):据说当初你作为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主任走马上任的时候,市里就给你拨了15万元?它能做什么?

陈向宏(以下简称“陈”):可能是新闻表达上有问题,其实政府不止支持15万。15万只是开办经费,当时还给了1300万元的股本金,是政府下面的一个国投公司投入的。但很明确,不是拨款,是股本金。后来又陆续加了1000多万。我们现在开放的那一块,政府总共投了2300万的股本金。不过相对我们一期工程来说,这个钱还是很少的,一期投了1.25个亿。

记:追加的1000股本金是哪里来的?

陈:政府各个部门下面的公司投的,他们投的时候有个说法是:就当扔到水里去了。所以都很明白地告诉我:这个钱也不要你还了,以后你也不要跟我们要钱了(笑)。

记:你想不想还呢?

陈:当时心里没底呀,我旅游没做过,保护也没做过,而且乌镇在同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6个古镇中是起步最晚的。1999年我们进来的时候,周庄已经名扬天下,最差的西塘一年也有100多万游客,而我们乌镇只有一个茅盾故居,当时报有3万游客,一年有18万的门票收入。

记:既然乌镇的旅游资源看起来并不理想,为什么政府就非要来做这事呢?

陈:我最初也有点奇怪,因为当时看来,乌镇的历史遗存相对周边的古镇来说并不明显,很多人认为政府来做这件事情经济上是个很大的冒险。当时争论很大。

记:最终是基于什么理由得以通过?

陈:当时有两条理由,第一,桐乡市的发展战略是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经济强市已经做得很好了,全国百强县市,已经排到前面去了,那文化名市该怎么做呢?显然,我们需要一张名片,想来想去,觉得乌镇可以来做这张名片。第二,我们桐乡有13个乡镇街道,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镇建设,乌镇都排在末位。乌镇过去因河道的繁荣而繁荣,现在因为公路的繁荣而衰退,但过去的繁荣致使乌镇城镇化程度相当高,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很多,现在的结果就是有大量的下岗工人,整个城镇经济状况非常萧条。后来就想,是不是可以通过旅游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呢?

B做减法,不是做加法

记:你来到乌镇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陈:三句话:一片新房子,一片老房子,还有一片破房子。乌镇有1300年历史,其实使它遭受最大破坏的不是文化大革命,跟中国有些古镇一样,真正被破坏应该是近20年来,城镇在向城市化、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

记:你决定怎么做?

陈:我觉得现在搞古镇太浮躁,恨不得两三年里就能把所有东西保护下来。由于这种浮躁,根本不尊重现有的历史遗存,把一些不存在的历史遗存当作保护的对象,去造一些假的东西来恢复它,而把真正的民间很重要的历史遗存给忽略了。所以1999年我并没有马上动,而是到处去跑古镇。周庄我去了7次,自己带着个相机,傻呼呼地呆在那里,去看、去拍。回来讨论的时候大家都有了一个看法,就是我们在保护上提出的整体风貌为先的原则。很多人到乌镇来说:哎呀,水乡风味真浓,其实我们是讨了一个巧,就是用减法,把所有不协调的建筑通通拆掉。这个在当时又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记:为什么争?

陈:我记得的10多个老头XX在XX桥上骂我,他们说从来没有看到过拆新房子的事,说我是个败家子。但我觉得这一步我们是走对了,因为乌镇本身的历史建筑并不出色,但是风貌更好,我们选择做风貌是明智的。为了整体的风貌,我们不仅把所有的管线埋到地下,还把景区里所以店铺的产权都拿回来了———这一点我是从周庄得到的反面启示。

记:当时你就预知到周庄会有今天这种商铺林立的局面?

陈: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局面,周庄其实也想减少商业店铺,但是它当初走的是边规划、

边建设、边旅游的路子,而我们是一次性规划。它那样做的好处是投资少一点,收效快一点,但产生的问题是在它规划之前,没有界定所有民居的用途,当旅游发展以后,一间小小铺面租出去都是4000元,你说政府怎么能够给它买断?用什么价格去买断?这点教会我的是,我要么不动,要动就把所有的店铺搬出去。

记:也就是说,你是先投资把将要开发的区域内的房子的产权买过来?

陈:对,我买过来了再进行规划。不过这一点我反复声明,这样做不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你看很多店面都关着,为什么?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住户与合适的商店。我不愿意让同类的店开得太多了。其实商业的东西也在侵蚀。比如开一家老茶馆,先是卖茶,慢慢地卖胶卷,发现胶卷的利润比茶大得多,于是又卖明信片等等,最后茶只是点缀,而杂货铺才是真的。我们在二期的时候可能会在这一点上做得更极端,所有的承租户由我来发工资,你就是卖茶,亏的钱我补给你。

记:他们会成为旅游开发公司的员工吗?陈:肯定不能叫员工。这又是一个难题,因为古镇肯定不能做成像主题公园一样的东西。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是:原住民的生活形态,怎么样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

记:这应该是古镇保护遇到的两难问题,没有原住民,古镇失去了人的历史;有了原住民,他们现代化的生活要求又可能破坏古镇的风貌。

陈:这个问题其实跟大环境有关,我们国家的古镇保护是在法律缺失的情况下做成的。像乌镇,它不是风景名胜区,也不是文物,它只是有着历史的遗存,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界定我开发者做什么,你居民做什么,双方的责任、义务在哪里?另外,在古镇保护中我们究竟该怎么来照顾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我说过一句话,不要成为游客的风景,住户的尴尬。我们现在的老房子专家说要保护,我最不喜欢听一句话,就是“房子是斜的,看上去很美,千万不要动。”我一直怀疑这种做法,我始终认为,古房子不仅是给人看的,也是给人住的。我一直在跟专家争,说欧洲有些做法,我们是做不到的。欧洲我也去跑了好多趟,我知道他们是政府出钱、基金出钱的,可以几年修复一幢房子,而我们做不到,政府拿不出那么多钱。

C乌镇是垄断经营吗?

记:我发现你的身份完全可以囊括保护与开发两方面,既是政府管理人员,又是企业管理者,它们之间难免不会产生利益冲突吧?

陈:坐在我这个位置上最难的也是这个,始终是个两难的选择。做管委会主任,保护肯定是第一的,要不计代价;而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总,肯定是利润第一。很多时候,我都需要做个选择。

记:这个选择的难度有多大?

陈:如果不是给公司整个效益带来致命影响的话,我肯定是保护优先。管委会主任这个位置可能有些理想化,但是不去具体操作,再好的理想都是空的。管委会是个影子机构,没有钱,保护资金依赖的是旅游开发。乌镇开发3年以来,所有的贷款都还掉,交了2700万的税,净资产都超过一个多亿。就因为这样的经营,我们也才有能力做保护的事情。

记:听你这样一说,旅游公司经营效益很不错,它是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呢?

陈:一时很难描述清楚,但有一点我可以告诉你,我们是十分市场化的一个公司,这跟全国很多风景区不一样,它们的行政成本很高,这与我们是企业的运作成本完全不能比。前天中央电视台采访我,说现在很多风景区提价的问题,我说要看这个价提来干什么,很多风景区,包括古镇,它的收入是被政府作为社会性开支,修桥铺路、养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