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自然资源

第二单元自然资源
第二单元自然资源

第二单元自然资源

第六课珍贵的淡水

了望台:

1、能够通过阅读图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水资源的主要因素;归纳、总结中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

2、学会带着问题去整理和分析相关地理信息,得出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所带来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解决措施。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认识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重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一、知识展示台

1、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_________;东部多,西部少。

2、中国水资源时间分布:____________,年变率大。

3、径流总量最丰富的是_______,其次是南美洲

4、水资源最贫乏是非洲、_________。

5、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巴西,中国___________。

二、对错审判厅

()1、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2、地球被称“水的行星。

()3、水是“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4、地球上水储量是巨大的,但大部分是海洋水,目前还不能被大规模利用。()5、人们生活和生产使用的淡水资源是极其有限、十分珍贵的。

三、选择大乐园

1、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以上。

A、60%

B、70%

C、80%

2、地球上的水资源中,约()是咸水。

A、%

B、%

C、70%

3、地球上的水资源中,约()是淡水。

A、7%

B、25%

C、%

4、在淡水中,约()是极地冰川和其他不能利用的淡水。

A、%

B、%

C、70%

5、可利用淡水占淡水总量的()。

A、10%

B、%

C、%

四、巧妙简答区

1、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感想你会怎么做

2、右图是什么认真观察地球上有多少水

五、动动脑动动手

水资源这样珍贵,请同学们写一份节约水资源的倡议书。答案:

一、知识展示台

1、南方多,北方少

2、夏秋多,冬春少

3、亚洲

4、亚洲

5、第六

二、对错审判厅

1、√

2、√

3、×

4、√

5、√

三、选择大乐园

1、B

2、A

3、C

4、A

5、B

四、巧妙简答区

1、看到白白的浪费水资源很痛心。关掉水龙头,大力宣传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

2、地球仪。水占地球总面积70%以上。

第七课宝贵的耕地

了望台: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一、知识展示台

1、红砖是_________烧制而成的。

2、_________是我们种植粮食的主要地方。

3、耕地的减少使世界性________短缺问题更加严重了。

4、__________指黏土实心砖。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对错审判厅

()1、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3%。

()2、我国耕地总面积有123459万公顷。

()3、2003年我国减少耕地253万公顷,相当于360多万个足球场的面积。

()4、沙漠不属于土地资源。

()5、建设用地属于土地资源。

三、选择大乐园

1、目前,我国有()以上的建筑墙体材料仍然使用传统的黏土实心砖。

A、90%

B、84%

C、78%

2、我国每年消耗()亿块红砖。

A、6000

B、5000

C、60000

3、100万块红砖耗用()平方米耕地。

A、1000

B、1500

C、1100

4、我国人均耕地有()公顷,还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一半。

A、B、0. 086 C、

5、我国的耕地占世界耕地的()。

A、9%

B、7%

C、8%

四、巧妙简答区

1、右图是被破坏的耕地,你看了后有何感想

2、为什么禁用红砖

五、动动脑动动手

通过小学科学网,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你家乡的土地资源情况。

答案:

一、知识展示台

1、黏土

2、耕地

3、食物

4、红砖

5、人口多,人均耕地少

二、对错审判厅

1、√

2、×

3、√

4、×

5、√

三、选择大乐园

1、B

2、A

3、C

4、A

5、B

四、巧妙简答区

1、很心痛,大力宣传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号召人们珍惜每一寸耕地。

2、目前,我国有84%以上的建筑墙体材料仍然使用传统的黏土实心砖。我国每年消耗6000亿块红砖。破坏了大量的耕地。

课本答案:

1、为什么禁用红砖

目前,我国有84%以上的建筑墙体材料仍然使用传统的黏土实心砖。我国每年消耗6000亿块红砖。破坏了大量的耕地。

第八课保护生物资源

了望台:

1、了解生物资源利用中所产生的问题,认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2、意识到生物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生物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和生物保护的迫切性,自觉地关心本地区、我国的生物状态,成为生物保护的拥护者、宣传者和实施者。

一、知识展示台

1、中国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除大熊猫外,还有______、________扬子鳄、白鳍豚等几百种。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利用_________培育出来的。

3、现在,___________脊椎动物和树木物种濒临灭绝的威胁。

4、卧龙自然保护区有四川红杉和_________等珍贵树种。

5、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袁隆平被称为___________。

二、对错审判厅

()1、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里,除了大熊猫外,还有金丝猴、云豹、白唇鹿、雪豹等珍稀动物。

()2、人类的活动不会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影响。

()3、袁隆平又培育出一种产量比一般水稻高很多的“超级杂交稻”。

()4、保护野生动植物必须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5、人类不能只顾自己这一个物种,人对动植物也负有义务。

三、选择大乐园

1、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万种。

A、100

B、200

C、300

2、16世纪以来,灭绝的鸟类约有()种,两栖爬行类近百种。

A、150

B、200

C、130

3、16世纪以来,灭绝的兽类约有()种。

A、100

B、200

C、150

4、到2003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仅存()只左右,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

A、1000

B、800

C、100

5、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类在()种以上。

A、3000

B、1000

C、800

四、巧妙简答区

1、右图这个人你认识吗说一说他的贡献。

/

2、为什要保护野生的动植物

五、动动脑动动手

调查一下你的居住地,有没有采取类似保护区的措施,效果如何。

答案:

一、知识展示台

1、金丝猴、中华鲟、

2、野生稻

3、5%~20%

4、珙桐

5、杂交水稻之父

二、对错审判厅

1、√

2、×

3、√

4、√

5、√

三、选择大乐园

1、B

2、A

3、A

4、A

5、A

四、巧妙简答区

1、袁隆平。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野生稻研究杂交水稻并取得成功。后来他有培育出一种产量比一般水稻高很多的杂交超级杂交稻。在野生稻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杂交稻缓解了世界性粮食短缺的矛盾。

2、袁隆平在野生稻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杂交稻缓解了世界性粮食短缺的矛盾。

简单的说就是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它是也是我们这个地球多彩多姿的标志,由于人类的过度膨胀和科技的发达,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速。可以想象,物种奇少,到最后只剩人类的地球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景象,其实到那时候人类里灭绝也会不远了,因此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让它们在地球上繁衍生长,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让我们的未来更阳光。和谐的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链,缺了那一环都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课本答案:

1、为什要保护野生的动植物

袁隆平在野生稻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杂交稻缓解了世界性粮食短缺的矛盾。

简单的说就是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它是也是我们这个地球多彩多姿的标志,由于人类的过度膨胀和科技的发达,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速。可以想象,物种奇少,到最后只剩人类的地球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景象,其实到那时候人类里灭绝也会不远了,因此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让它们在地球上繁衍生长,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让我们的未来更阳光。和谐的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链,缺了那一环都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第九课矿产资源

了望台:

1、让学生知道矿产资源的用途。知道矿产资源有哪些,并理解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2、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一、知识展示台

1、在地球内部蕴藏着一些具有开采价值的物质叫______。

2、________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之一。

3、矿产资源主要分为金属矿产和_______。

4、钢铁是由______在经过冶炼加工后制成的。

5、非金属矿产包括______、煤、天然气等能源矿产。

二、对错审判厅

()1、石英、石墨、石棉、钻石等是金属矿产。

()2、塑料是由石油产品加工而成的。

()3、能源矿产是不可再生资源。

()4、现在已探明世界天然气的储量为1760亿立方米。

()5、硫磺是非金属矿产。

三、选择大乐园

1、()是石油产品加工而成的。

A、棉布

B、塑料

C、钢铁

2、非金属矿产是()。

A、石墨

B、赤铁矿

C、铝土矿

3、世界上现已初步探明石油的储量为()亿吨。

A、1760

B、1845

C、3000

4、世界上现已初步探明煤的储量为()万亿吨。

A、2

B、5

C、40

5、在()、四川、内蒙古等地有大型的铁矿和磁铁冶炼厂。

A、山东

B、辽宁

C、山西

四、巧妙简答区

1、下图中物品是用金属材料制造的了解它们使用了哪些金属矿产。

铝制饮料罐钢轨长号2、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右图矿石的用途

赤铁矿

五、动动脑动动手

查阅资料,说一下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

一、知识展示台

1、矿产

2、矿产资源

3、非金属矿产

4、铁矿石

5、石油

二、对错审判厅

1、×

2、√

3、√

4、√

5、√

三、选择大乐园

1、B

2、A

3、B

4、A

5、B

四、巧妙简答区

1、铝制饮料罐用铝制造的,使用了铝土矿。

钢轨用铁制造的,使用了铁矿石。

长号用铜制造的。使用了黄铜矿。

2、赤铁矿提炼钢铁,制造铁制品。

五、动动脑动动手

古生物大量的繁衍,古生物死后,被泥沙掩埋,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了石油。

课本答案:

身边哪些物品是石油提炼加工而成的

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蜡、塑料等。

第十课海洋宝库

了望台:

1、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感受海洋资源的丰富和美丽。

2、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海洋资源,培养学

生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一、知识展示台

1、中国近海渔业捕捞的主要产品有_____、小黄鱼、对虾、带鱼等。

2、渔业是________的资源。

3、在海底的矿产中,除石油、天然气外,还发现了储量很大的海底________。

4、海水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

5、海盐除使用外,还可以加工成_________。

二、对错审判厅

()1、过度捕捞会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造成渔业资源的崩溃。

()2、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不需要每年休渔。

()3、海底是个大宝库储藏着丰富的金属矿产。

()4、目前由于技术等方面原因,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受到极大限制。

()5、海底虽然储藏着丰富的金属矿产,但缺少非金属矿产。

三、选择大乐园

1、在茫茫的海洋里,生存着海洋动物()万余种。

A、23

B、17

C、18

2、科学家们推测,大约有9000种鱼遭到捕捞,全世界()的渔场存在过度捕捞现象。

A、50%

B、70%

C、60%

3、()金属矿产在海底的储量比陆地上还多。

A、锰

B、金

C、铝

4、在茫茫的海洋里,生存着海洋植物()万余种。

A、2

B、5

C、

5、我国渔业从沿岸海区大规模采拾贝类开始,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A、六

B、七

C、六七

四、巧妙简答区

1、根据右图,说一下我国近海渔业捕捞的主要产品。

2、1994—1998年休渔效果比较

根据上面的参考资料,说一说为什么要休渔

五、动动脑动动手

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情景吗把你的想象用文字或图画表达出来。

答案:

一、知识展示台

1、大黄鱼

2、可再生

3、煤矿

4、盐分

5、化工原料

二、对错审判厅

1、√

2、×

3、√

4、√

5、×

三、选择大乐园

1、B

2、B

3、A

4、C

5、C

四、巧妙简答区

1、大黄鱼、小黄鱼、对虾、带鱼、海蜇、乌贼等。

2、保护渔业资源,提高捕鱼量。

课本答案:

1、根据上面的参考资料,说一说为什么要休渔

保护渔业资源,提高捕鱼量。

第二单元自然资源检测题

一、知识展示台

1、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________万种。

2、16世纪以来,灭绝的鸟类约有________种,两栖爬行类近百种。

3、16世纪以来,灭绝的兽类约有_______ 种。

4、我国的耕地占世界耕地的________。

5、在茫茫的海洋里,生存着海洋动物________万余种。

6、科学家们推测,大约有9000种鱼遭到捕捞,全世界_______的渔场存在过度捕捞现象。

二、对错审判厅

()1、中国近海渔业捕捞的主要产品有大黄鱼、小黄鱼、对虾、带鱼等。

()2、渔业是可再生的资源。

()3、铝金属矿产在海底的储量比陆地上还多。

()4、在茫茫的海洋里,生存着海洋植物5万余种。

()5、我国渔业从沿岸海区大规模采拾贝类开始,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6、世界上现已初步探明石油的储量为1845亿吨。

()7、世界上现已初步探明煤的储量为5万亿吨。

()8、在辽宁、四川、内蒙古等地有大型的铁矿和磁铁冶炼厂。

()9、到2003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仅存800 只左右,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10、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类在1000种以上。

三、选择大乐园

1、在海底的矿产中,除石油、天然气外,还发现了储量很大的海底________。

A、铁矿

B、煤矿

C、金矿

2、钢铁是由______在经过冶炼加工后制成的。

A、铁矿

B、铝土矿

C、黄铜矿

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利用_________培育出来的。

A、谷子

B、野生稻

C、野草

4、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A、23%

B、21%

C、20%

5、我国耕地总面积有()万公顷。

A、12345

B、12339

C、12336

6、2003年我国减少耕地253万公顷,相当于()多万个足球场的面积。

A、356

B、300

C、360

7、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省。

A、湖南

B、贵州

C、四川

8、中国的水资源世界排名()。

A、第一

B、第三

C、第六

9、()是珍稀动物。

A、熊猫

B、狗熊

C、狼

10、白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省。

A、湖北B湖南C、江西

四、巧妙简答区

1、认识右图的动物吗它主要生活在哪个自然保护区

2、非金属矿产主要包括哪些

3、举例说明什么是土地资源。

五、科学探究室

调查一下,在自然保护区里,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珍稀的动植物

六.拓展训练营

畅想一下未来的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情景,充分发挥你的想象用文字或图画表达出来。

答案:

一、知识展示台

1、200

2、150

3、100

4、7%

5、17

6、70%

二、错审判厅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大乐园

1、B

2、A

3、B

4、A

5、B

6、C

7、C

8、C

9、A 10、B

四、巧妙简答区

1、大熊猫,生活在卧龙自然保护区。

2、非金属矿产包括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和石英、石墨、石棉、钻石等矿产。

3、耕地、草地、林地、湿地、沙漠、建设用地等都是土地资源。

五、科学探究室

采取了禁止开垦农田、禁止砍伐树木、禁止捕猎、禁止山火等措施,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自然环境。

期中测试题

一、知识展示台。(20分)

1、起子一个______的杠杆工具,镊子是一个_______的杠杆工具。。

2、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______,但费力。

3、楼梯运用了_____原理,有省力作用。

4、利用螺丝刀轮轴的作用,就可以轻松地把螺丝钉拧进木板里了。螺丝刀的柄相当于_____,螺丝刀的杆相当于_____。

5、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______以上。

6、科学家们推测,大约有_______种鱼遭到捕捞,全世界70%的渔场存在过度捕捞现象。

7、红砖是_________烧制而成的。

8、矿产资源主要分为__________和非金属矿产。

二、对错审判厅。(20分)

()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只使用省力杠杆。

()2、渔业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3、支点只要在杠杆的中间,杠杆就能平衡。

()4、在茫茫的海洋里,生存着海洋植物5万余种。

()5、使用轮轴只能省力。

()6、在自行上有许多简单机械,如龙头是轮轴;脚蹬子是轮轴。

()7、世界上现已初步探明煤的储量为5万亿吨。

()8、在辽宁、四川、内蒙古等地有大型的铁矿和磁铁冶炼厂。

( )9、1813年发明了木头自行车。

()10、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类在1000种以上。

三、选择大乐园。

1、()是濒临灭绝的动物。

A、熊猫

B、狗熊

C、狼

2、旗杆顶部安装的滑轮属于()

A、定滑轮

B、动滑轮C滑轮组

3、16世纪以来,灭绝的兽类约有()种。

A、150

B、200

C、100

4、到2003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仅存()只左右,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

A、100

B、800

C、1000

5、我国人均耕地还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

A、一半

B、三分之一

C、一半多一点

6、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

A、越省力

B、不省力

C、越费力

7、自行车的车闸应用的是()原理。

A、斜面

B、滑轮

C、杠杆

8、2003年我国减少耕地253万公顷,相当于()多万个足球场的面积。

A、356

B、300

C、360

9、在海底的矿产中,除石油、天然气外,还发现了储量很大的海底( )。

A、铁矿

B、煤矿

C、金矿

10、打开罐盖应选用()。

A B、C

四、巧妙简答区

1、我国濒危的动植物有哪些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我国濒危的植物我国濒危的动物

1、右图是一种什么装置你能说一下它的特点吗

3、图中的人物是谁请简单的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五、科学探究室

设计一个研究斜面作用的实验。

六.拓展训练营:

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简单机械,指出属于哪一类简单机械。

答案:

一、知识展示台

1、省力、费力

2、快

3、斜面

4、轮、轴

5、70%

6、9000

7、黏土

8、金属矿产 二、错审判厅

1、×

2、×

3、× 4× 5、×6、√ 7、×8、 √ 9、√10、× 三、选择大乐园

1、A

2、

A 3、C 4、C 5、A 6、A 7、 C 8、 C 9、

B 10、

C 四、巧妙简答区

1

浅谈自然观形成与发展

浅谈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信息工程学院 160304270213 归振翔浅谈自然观形成与发展

自然观是人对自然认知的总和,也就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看法。人们在想自然是什么?人们常常是从经验科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多从物理生物化学的层面来解释自然。人类在不同文明阶段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最终都可以追溯到对“自然是什么”问题的解决。然而自然观的认识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源、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现行的哲学和哲学史出版物,把自然观简单的划分为“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唯心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1]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技水平非常有限,人们的智力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人们的认识能力也比较低。因此,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些变化既不理解,又无能为力。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思想上的种种迷茫,往往用虚幻的想象去填补当时经验和知识所无法回答的空白,就出现了许多神话传说。因此,在那个时代,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类所持的自然观都寓于神话或原始宗教之中。神话是远古人类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初步理解,它以故事和传说的方式世代相传。在西方有《神普》和《荷马史诗》等,在中国则有《山海经》和《淮南子》等。神话或原始宗教的自然观,主张存在着超凡世界,即现实的自然界与超自然的世界的划分。任何神话和原始宗教都主张,既存在着一个包括人和社会的现实的客观自然界,又存在一个各种神和鬼魂居住的超自然世界。相信自然界存在着秩序,而且这种秩序是超自然“实体”干预的结果。在神话和原始宗教那里,自然界不是处于变幻莫测的混沌状态,而是被划分为一些明确的区域,划分为一些行动的范围。其中,每一区域和范围都由一个专门的神来统辖,从而显得井然有序,主张人能够凭借精神力量去调节和控制自然力。这是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核心观念,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祈祷、赞颂、占卜、祭祀、图腾崇拜等复杂的仪式活动,来达到人与神灵的沟通,并借助神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人的力量就在于人与超自然神力恰当联系和合作,人类通过服从自然力的方式达到控制和调节自然的目的。 生活中就处处存在着自然观。在我国苏轼作为宋代多能多产、才华横溢的作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他的自然观思想可以看作是对老庄思想的一种传承与发展。苏轼文论中的自然观表现之一是强调创作上的自然。苏轼自己说“吾文如万斛泉源,

地理: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鲁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教材分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认识自然资源”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土地资源与人类”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教学目标】 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难点:自然资源的特征。 【学情分析】 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制导学案。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交流展示〗 “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与交流。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情境导入·提出目标〗 让学生看图4-1-1的五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 〖导学方案·随堂训练〗 一、认识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学生思考]自然资源有那些基本属性? 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经济属性。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2、自然资源的分类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⑴依据与人类的关系 c、水资源 d、生物资源 e、气候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 论文题目: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学院理学院 专业物理

学号 姓名+++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摘要:自然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的哲学概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自然观的变化不断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自然观的形成。本文从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科技发展史出发,比较两者的异同,说明两个文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揭示自然观和科学技术间的关系,论证人类认识对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在文章最后指明认识到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字自然观科学技术西方文明东方文明辩证关系 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演化方式、运动变化及动力原因的根本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的自然观也不同。其中,科技对自然观的演变起着重要的导向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共经历了原始的宗教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过程,最终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下面通过分析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及科技发展史来探讨其辩证关系。 一、中国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史 1、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蒙昧之初,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都是从很直观的自然现象出发,在中国人看来,天地万物是由五行组成的,五行按一定顺序,相生相克。五行学说解

释了宇宙的结构,但是没有解释宇宙的起源。阴阳学说解释了宇宙起源,阴阳学家认为是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世间万物。这种观点带有浓郁的思辨性质,讨论的是世界的本源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辨解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的是辨证统一。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由起初的认为天定胜人,对自然界的恐惧和绝对服从,到后来尊崇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产生的儒家、道家等学派,与其说是结果还不如说是原因。然而这种思维也潜移默化中限定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长于整体性思维、重直觉和顿悟, 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类比, 然后用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进行归纳、总结, 说理往往带有玄虚、混沌色彩, 缺少严密推理的逻辑过程, 有时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对事物发展的深层原因追究甚少。因此,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一体、万物有情的自然观, 不但化解了人与自然的争斗, 也阻碍了传统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使我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科学技术一直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化、系统化科学。 2、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整体上有三个阶段:初期为春秋战国到南北朝;全盛时期从隋唐到两宋;到元明清时开始衰落。其中,天文学从商代就开始有记载,数学中计算工具的发明,医学体现在大量的医药著作,四大发明,水利水系,都代表了各个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正如李约瑟所言: 在公元3 世纪和13 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高峰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大约是公元前700 年到公元前200 年前后的五个世纪。周王朝的衰落,导致了大一统的专制制度的崩溃。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纷纷改革内政,有力地推动了科学与文明的发展。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军事家、纵横家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思想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春秋时期的各大学术流派大都拒绝拜倒在宗教迷信的鬼神之下,因此这段时间的中国始终是政教分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享有思想和职业上的自由与平等对待。随着魏晋时期进一步的思想解放,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却很快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时间进入大约13世纪时,中国出现了一股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影响最为严重的哲学思潮——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禁欲主义不仅抛弃了古典哲学中对自然界和理想社会的追求,而且阉割了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的人文精神。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一种思想禁锢保守、等级制度森严的专制社会。在社会上也形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从事自然科学和技艺的人成了只是会一点“雕虫小技”的小人。天文学、数学和医学家们在社会地位、生活待遇上和“科举出身、八股取仕”的进士们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

高中地理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每课一练 湘教版必修1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 【基础过关】 1.下列物质与图例乙所示物质同类的是( ) A.铜矿、焦炭 B.雷电、沙漠 C.化肥、大米 D.森林、海盐 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3.人们改良沼泽地、盐碱地,利用滩涂发展养殖业,收到了较好的效益;某些用途单一的资源,现在已有了多种用途,这说明( ) A.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B.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且大部分自然资源具有多用性 C.陆地自然资源的数量和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D.陆地自然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4.关于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类活动不会对自然资源产生影响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产、生活将不再依赖自然资源③人类的生产过程也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④能源利用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小 B.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矿产资源对资源型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C.后工业化阶段矿产资源的影响迅速上升 D.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强化 【能力提升】 读“人类文明发展四个类型示意图”,完成6~9题。 6.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世界能源从________进入“煤炭时代”()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是( )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决策

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分为可耗竭或不可再生(如矿产)和不可耗竭或可再生资源(如森林和草原)两大类。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已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如何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将成为当代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以单纯的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严重地威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高于世界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并保持持续增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中国在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小,1989年人均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8.1%、32.3%、14.3%和32.3%,而且人均资源数量和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或恶化;二是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与全国性的耕地资源不足和退化问题。据统计,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日缺水量1600万吨以上,农业每年因灌溉水不足减产粮食250多万吨,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相对来说,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所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制,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将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 (b)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 (c)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方式分配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市场的培育; (d)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e)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析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 (f)资源管理体制上分散,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

从生态自然观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生态自然观谈谈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人自然生态自然观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创新与应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强大。过分的自信与片面的发展观使得人类在物质财富涌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危机、环境恶化的惨重代价,而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恶化的生态环境对人类一次次无情的惩罚。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双赢,人们在不断反思探究,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生态自然观应运而生。而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必要的哲学依据。有了主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便肩负起了这样的伟大使命,那就是不仅要把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付诸实践,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完善这一主旨。 一、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概念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生物圈所以被称为生态圈,就是因为它普遍存在着生命现象。在整个生物圈中,森林、草原、海洋等地带有大量的生物生存,即使“死寂”的沙漠或冻土带中,也有生命存在,也分别构成

了沙漠生态系统和苔藓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生态系统的活力是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就是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机构成的一张生命之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伪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了非生物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生物就不能生存,就无所谓生态系统;二是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 其三,生态系统是组织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的输人维持。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形成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使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系统的能量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循环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元素合成的有机物质,经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一级一级地转移,组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再回到环境中。这种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

中国自然资源的形势与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主要为农业服务,逐步向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全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下的运转机制,逐步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以社会效益为主,逐步向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转变。 一、21世纪面临的水问题 当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人均淡水资源却是贫国。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亩均的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目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己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但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有限的,从目前现状来看,就全国而言,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只有2200立方米,从地区来看,水资源总量的81%集中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40%以上又集中于西南五省区,这是先天决定的水情。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最高和北方最低可以相差十倍,西部比东部可以高达五、六百倍。这是我国北方属于资源型缺水的根本原因,南方地区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也相当严重。目前全国性的干旱缺水越来越严重,尤其北方地区发生已不是危言耸听作用。(一) 主要灾情 进入90年代,中国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1)洪涝灾害:累计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1万亿元,约相当于同期财政收入的1/5。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的年份有1994年(1797亿元)、1995年(1653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的年份有1996年(2208亿元)、1998年(2684亿元)。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洪涝灾害损失100多亿美元。 (2)干旱灾害:由于供水不足每年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正常年份和较旱年份,粮食减产在100~250亿kg(正常年份,如1996年减产100亿kg,较旱年份,如1994年、1995年减产粮食250亿kg),但遇到严重干旱年份粮食减产曾高达近500亿kg(如1997年,北方一些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达100多天,黄河下游发生了有史以来,断流天数、断流河长均创历史记录。这一年因旱粮食减产476亿kg,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是新个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年份)。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干旱缺水造成的损失约为350亿美元着水利事业进入(3)水环境:一是水土流失,区域性、局部性的治理成效较大,但面上的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缓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很严重,特别是开发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急剧增加。全国平均每年因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每年堆积的废弃土石约30亿吨,其中20%流入江河,直接影响防洪保安。二是水体污染严重,由于工业废污水排放量的急剧增长,并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里,导致了以淮河、太湖污染为代表的水环境恶化。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环境报告测算,中国仅水和大气造成的污染,年损失为540亿美元,占中国年GDP的8%。这就表明,

2019版第4章第3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3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 人类的危害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I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88页) [识记一基础梳理] 1. 自然资源概述 (1) 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 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⑵分类 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一一以煤炭为例 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 化石能源为主 ------------------------- >

3 [理解一要点突破] 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 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 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用一考向通关] 考向1矿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测试)近几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页岩气革命;2019年5 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据此完成1?3题。 1 ?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 A ?变质岩 B .沉积岩 C.侵入岩 D .喷出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燃冰可完全替代石油 B.可燃冰开发成本低 C.页岩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D.页岩气属于清洁能源 3 ?下列地形区中,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

浅谈自然观与我国可持续发展

辽宁医学院研究生期末论文 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姓名:刘伟强 学号:201420572 班级:18班 专业:普通外科

浅谈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当代人口、资源、环境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调整人类的行为方式,重申马克思自然观无疑对人们走上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自然观是以辩证思维方式体现人们构建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他强调人们应该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关键词自然观、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 长期以来,人类由于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因而不同时代的人们,包括杰出的思想家,虽然有人也指出了人类活动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影响,但更多的是为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奇功而自豪。由此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如过度地消耗资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无节制地人口膨胀,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出现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逐渐消失,沙漠化、表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更使人类亲自体味到了自身生存环境所面临的危机。我们耗尽大自然的所有宝贵资源的时候,自然界就会成为僵死的质料;我们在破坏了其他动植物存在的条件时,人类自身的存在也就成了问题。这一危机的最终结果可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完全破坏,即人类生存环境的丧失。 人类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界,重温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无疑会有重要启迪。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 1.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自然的时候,强调自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这种规律是不依人的意识和意志而改变的,但只有人才有意识,人们可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并利用好它为人类服务,但是一度超过了界限,我们人类就会要遭受自然的报复。马克思指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恩格斯指出:“事实上,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恩格斯承认“人对自然的统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发展-研究生作业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 上课老师:胡广丽 姓名:朱涛 学号:2012020180 学院:能源学院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姓名:朱涛学号:2012020180 任课老师:胡广丽 摘要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1]。要了解自然观首先要了解自然观的历史与发展。本文依次讲述了了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宗教神学的自然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指出各阶段自然观的特点及意义。只有理清自然观发展的不同历史形态,对其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才能揭示其本质,从而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发展观。 关键词:自然观;宗教神学;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对自然界的看法主要受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二是受到和生产力相应的科学水平的限制。在这两个因素之中,生产力因素是最基本的,因为对自然界的认识要通过科学来实现,而科学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2]。它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自然观也不同 一、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初尝试,是想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神秘主义来对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事件做出解释[3]。我们把16世纪以前的科学技术统称为古代科学技术,与之相适应的是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认为万物有共同的组成成分,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把精神看作是物质的派生物。古代朴素自然观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做直观的考察,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提供了一幅自然界的总图景。但它也有历史局限:它在直观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自然现象进行笼统的、粗糙的哲学概括。表现出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等历史局限性。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古代自然观最显著的特点是,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作直观的考察,勾画了自然界的总画面。它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这些基本观点在本质上是正确的。具体地说,古代自然观对自然界的认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力求简单;第二,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物质;第三,整体直观性;第四,富于想象;第五,深信和谐;第六,相信守恒;第七,合乎常识[4]。 古代自然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概括起来,第一,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第二,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总的观点的问

知识点测试: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知识点测试: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一、单选题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下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2题。 1.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开采技术和成本要求高②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③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④分布不集中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若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 ①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 ②加大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 ③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生产链 ④增加能源战略储备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温差能,或称海洋热能。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连续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读海洋水温变化曲线图。完成3~5题。

3.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推测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海水密度B.海水比热容C.大气运动D.太阳辐射4.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 C.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D.大陆架海区的海水温度变化最小5.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是 A.大西洋西岸B.寒暖流交汇处 C.地中海沿岸D.20°S--20°N的海洋洋面 读世界某区域咯图,完成6~7题。 6.长期以来,关于丙水域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该问题的实质是 A.其战略地位问题B.其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C.该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D.该地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7.甲湖泊近年来不断缩小,原因主要是 A.气候干旱,降水越来越少,湖面缩小 B.蒸发和灌溉的原因,汇入湖泊的河水日益减少 C.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使湖面缩小 D.人们大肆围湖造田,扩大耕地,使湖面缩小 弃风是指在风电行业发展过程中,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近年来在我国风电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弃风问题日趋严重。据此结合我国风能资源及风电场分布示意图。完成8~10题。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设计说明: 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 教师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 大力提倡自主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 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 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 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 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 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 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 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 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 环境有了了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中国的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2)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用读图归纳、分析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2)阅读图文理解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利用数据对比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下面的一组数字,既值得我们自豪,也提醒我们对“地大物博”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 我国资源总量大,品种齐全,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因此资源紧张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总量丰富的一面,又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从而科学地、合理地去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环境。板书设计: 类型总量世界排位人均占有量 陆地面积第三1/3 矿产资源第三3/5 中国自然资源耕地第四1/3 河流年径流量第六1/5 森林面积第六1/9 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破坏严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说明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 2、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3、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掌握阅读、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学会相关的读图分析方法,提高定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分析,学会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逐步形成辨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中国能源结构特点的分析探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以历史发展的观念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法和学法 多媒体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四、课前准备 为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有效地引导学生团结协作。教师则宏观调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提高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利用一些地理图文,帮助学生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五、教学容分析

本节教材的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资源的概述,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第二部分是一煤炭为案例分析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第三部分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于自然资源的属性、特点,因教材理论性和概括性都教强,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老师要结合举实例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分类方式很多,指导学生明确按自然属性和再生性质分类即可,并重点剖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关于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材改变了以前高中地理课程系统讲述每一种自然资源的状况,而是以煤炭为例,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以历史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矿产资源现状 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煤与石油时代及未来的信息时代,都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标记的,所不同的是主要利用的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利用方式等在各个阶段有所不同。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家证明: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和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就已开始利用多种石料矿产制作工具;旧石器时代晚期,北京“山顶洞人”已能利用石料制作精巧的工具和装饰品,并利用赤铁矿粉作为颜料;新石器时代,已广泛利用粘土、陶土制作陶器、彩陶和黑陶(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距今45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矿产利用的重要进展是铜的利用(甘肃齐家坪文化)、玉的利用(江苏淮安青莲岗文化)和煤的利用(辽宁新乐遗址);夏、商、周时期,已广泛利用铜、锡、铅来制造青铜工具和器具,开始利用铁矿来制作工具;春秋时期是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时期,能制造生铁,是世界最早制造生铁的国家之一;战国时期,我国已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开采利用砂金,也开始利用银矿,战国墓葬里有很多银器;秦汉时期,除利用金、银、铜、铁、锡、铝、汞等7种金属矿产外,还开始利用煤作为炼铁和取暖的燃料,石油、天然气已有发现并利用天然气来煮盐;三国、两晋、南北朝和元朝矿业发展缓慢;唐宋和明清时期矿业均有新的发展,总体上矿业还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前比较完整的矿山仅300多个。 新中国成立近50年来,矿产勘查开发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到1998年底,中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其他水汽矿产3种。 中国已发现矿点、矿化点共25万多处,其中已进行了不同程度地质工作取得储量的有2万多处。探明矿产资源总量的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我国45种主要矿产按探明储量(表2-3)在世界上的地位排序如下:居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有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共12种;居世界第二位的矿产有锡、铌、锂、铂、石棉、煤、滑石、萤石、硫、银、被共11种;居世界第三位的矿产有锌、磷共2种;居第四位的矿产有高岭土、铅、珍珠岩共3种;居第五位的矿产有铁、汞、金、硼、耐火粘土、天然碱共6种;居第五位以后的矿产有铜、镍、锰、铝土矿、石油、天然气、钾、铬、铂、金刚石共10种。我国45种主要矿产占世界储量的百分比、位次状况如图2-2所示。

鲁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教材分析: ㈠、认识自然资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教学重点: 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①自然资源的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 六、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构建只是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七、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让学生看图4-1-1的五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所使用

【人教版】2018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 土地资源 学案

第二节土地资源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3、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4、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5、知道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学习重点】 1、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3、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知道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难点】 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知道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学习过程】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联系实际,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和插图 1、读课本内容完成: (1)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 (2)看课本67页图3.6讨论:

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哪些类型?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2、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读图3.7和图3.8,讨论我国土地资源数量的特点。 (2)阅读“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哪些属于可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2)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 (3)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 地区分布不均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联系实际,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和插图 读课文内容和图完成: 1、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2、结合课本69页和70页内容,指出我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难利用土地的分布地区,完成课本P70页活动2题。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联系实际,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和插图学习 1、列举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种问题,举个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