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一)

近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了李瑞环所着的《学哲学用哲学》这本着作,深有体会,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长期以来,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一种很神圣、很正统、很严肃的感觉。《学哲学用哲学》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谈哲学,使哲学原理的运用,深入浅出,易懂易记,读后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亲切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主动学习的亲和力。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哲学。我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好哲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眼亮,办法多。学了哲学,懂一点哲学,在处理问题时就能

矛盾现象中分清主次、抓住根本,在变幻莫测的事物发展中把握方向,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找到解决的基本方法。李瑞环同志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学习“两论”(《实践论》、《矛盾论》)是哲学入门的一个有效途径。真正学懂了“两论”,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学习理论要联系实际,联系经历过的实际,结合历史的经验来学,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重要方式。他提出:“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相印证,就容

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学;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一方面强调联系实际,一方面要强调刻苦认真的读书。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努力读懂弄通。李瑞环同志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各级干部工作要艰苦,思想更要艰苦。他说:“付出辛苦,不仅仅是胳膊腿勤,很重要一条是思想必须艰苦。事实上,思想的艰苦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才是最重要、最困难的。应该既能深入下去,又能坐得住,看东西,听意见,想问题,憋主意。”这些话一针见血,很有针对性。现在,有些干部面临事情很多,天天忙忙碌碌,屁股坐不住,如果自己不自觉挤时间学习,不经常翻翻书,就会变成事务主义者。脑子不补充营养,就会被掏空。他还要求干部“要力争把文字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一致起来,不然,就将是会写的不会办事,会办事的不会写。”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认真学习哲学,要学习哲学原理,注重学用结合,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解决实践问题。这才是正确的学哲学用哲学的态度。在学哲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用结合,时时用哲学原理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存在的矛盾,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哲学的一般原理来解决矛盾,而不是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成结论。

哲学能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人要正直,李瑞环同志说:“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在领导面前是奴才,干起工作来是庸才,一切活动为了升官发财,一旦掌权就搞独裁。必须防止这种人投机上来。”《学哲

学用哲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阐述,到处体现了和的思想,提倡求同存异,体谅包容,不要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要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二)

全书以雅俗共赏、幽默诙谐、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深入浅出、精辟敏捷的创新思维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哲学理论的学习,虽然也知道哲学的重要意义,但是总感觉枯燥乏味,离现实生活遥远,因此造成学而不用,学了没用的现象。然而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却第一次真正引起了我对哲学的兴趣,仅从他阐述学习哲学的巨大作用就能体会到这本书的独特魅力。他在书中这样总结道:“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读完这本书,我有两点体会:

一、任何工作都有轻重缓急之分。只有分清哪些是最重要的并把它做好,你的工作才会变得井井有条,卓有成效。凡取得卓越成绩的员工,办事的效率都非常高。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率地完成至关重要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有主次之分,如果不分主次地平均使力,在时间上就是一种浪费。所以,在关键部位,在主要工作上,我们要用全部精力,将其做到最好。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重要之事绝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的牵绊。“要集中精力于紧急的要务,就要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如果不断地被一些次要事务所干扰,那么就会阻碍你向目标前进的脚步。

二、善于把哲学上的方法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的又一鲜明特色。李瑞环同志多次谈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回忆说:”1965年从工人转为干部,从一个工厂的总支书记到中央最高领导集体的成员,中间多次转换工作岗位,有时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变化很大,但都能很快适应、很快熟悉,并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这都是哲学帮了我的忙。“他的体会是,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在一次会议上,他还总结了做好领导工作的三句话,就是: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研究工作。从李瑞环同志的在成长和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在他手里运用得非常自如、自然,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位。比如,讲总结经验。他认为,总结经验的整个过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总结经验要应用理论,学习理论要结合总结经验。并强调总结经验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材料,第二要有武器,第三要有加工的本事。他把唯物论、辩证法和主观能动性运用于总结经验,用活了,用神了。在李瑞环同志的工作实践中,占主导的是哲学思维。哲学思维成就了李瑞环同志,成就了他所从事的事业。我从中也更加感悟到一个真理:”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三)

读书于我而言,一直是桩乐此不疲的事。只因自己实乃无聊乏味之人,因此唯仰书籍为生活添乐生趣、增知助识。我看书不用心、不费力,杂乱闲散,常常随心而阅、率性而读;加之无甚慧根悟性,虽嗜书成癖,却往往”食书不化“,故以数年之功难及他人一夕之获,因而并没有呈现出几分为书滋养熏陶之儒态雅姿。但不管怎样,始终与书不离不舍的我倒也尽享心灵的愉悦感悟和生命的静僻风采。

说起近年来我刻意读之,对我影响较大的书,应该算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李瑞环同志所着的上下两册《学哲学用哲学》一书。还记得在2006年初的隆冬时节,一位可敬的长者指点我说:”晓宇,文史哲不分家,你不要只是偏好文学书籍,抽空多看点哲学书,我建议你读一下李瑞环同志写的《学哲学用哲学》,对你的工作学习会有帮助的。“

看哲学书,对我这种慵懒人一直是个”耐力活“,不但需要坚强的意志,更得时时刻刻集中注意力。我不知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出82分算不算是学了哲学?也不知道看了《苏菲的世界》算不算读过哲学入门书?更不知道对柏拉图、叔本华、尼采、黑格尔、费尔巴哈、弗洛依德学说一星半点的了解是否就意味着对哲学有所涉猎?哲学于我,一直”像雾像雨又像风“,艰深玄妙,似懂非懂,可远观不可近之。我甚至常想:哲学书看多了,我们的脑袋里会不会充斥的都是别人的观点?会不会就离自己的思想远了,就离现实的世界更远了呢?

但当我捧起厚厚的两卷《学哲学用哲学》时,对哲学却有了一种

全新的认识。书中的哲学特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信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体系。这本书是一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厚壤里生长出来的心灵之花。全书正文共有716页,约55万字,分十个专题阐述了作者在工作实践中荟萃的思想观点和积累的经验总结。各专题之间按照严密的内在逻辑顺序,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串连起来。前面的”要目“是核心东西,目录是一个展开,具体文章又是一个展开,层次非常清晰。文风朴素清新、平中见奇,语言通俗易懂,诙谐生动。除个别篇目外,均选自作者1981年以来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有关文章和讲话文稿。封面以人民大会堂和一群簇拥的人民群众为模糊背景,采用浅藕色打底,凸显简洁书名,看起来恢弘大气,舒朗清爽。

”让哲学走下纯思维的祭坛,让哲学回融于现实中来“,这本书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来自鲜活理论的力量,让你惊讶地发现原来高深的理论竟能与现实工作如此紧密的唇齿相连。以前自己也曾将那些精辟哲学理论囫囵吞枣地背得烂熟,但却犹如鸭背上滑过的水珠,什么都没留下,概念是概念,工作是工作,学归学,用归用,两不搭界。而同样的理论、同样的概念、同样的哲学,掌握在作者手里,却让他有了一双”火眼金睛“,有了一把”万能钥匙“,他不但学得深入,而且用得精彩,学习工作融为一体,成了作者指导人生、做好工作的锐利武器。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各项工作中不断渗透哲学思想,演绎哲学理论,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穷的魅力和巨大效能。

”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我学哲学,主要是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最基本的是哲学原理主导着我的思维。“”这(本书)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记录着我工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体会,在工作中掌握的哲学原理和哲学的思想方法。“作者如诤友如师长般坦诚相告。

这本书内容涵盖面极其广泛。大到治国方略,小到工程安电梯、安窗口,几乎包括了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宗教、科教、统战、环保、宣传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深谙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对其本与末、表与里了如指掌,甚至烂熟于心,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举一反三、知通达变。同时我们也可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厚情感,在书中,作者写道:”关于学哲学,还有一句老话,人们不经常讲,但我的体会非常重要,这就是学哲学首先要信哲学。我认为这是一个立场问题、感情问题、信仰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学的问题。“ 他说:”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几十年从未间断。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着作我都反复读过,有的甚至可以背下来。“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者是一生在学习,一生在研读,一生在运用。在刚开始学习哲学的时候,由于作者的文化水平不高,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笃信不疑,

依旧刻苦钻研、学以致用。他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信了才能迷,只有迷了才能钻,只有钻了才能懂,只有懂了才能用,只有用了,在用中尝到了甜头,才会更加信、更加迷、更加钻。“作者正是在这种信、迷、钻、懂、用的良性互动中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作者从一位普通农民、工人逐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几十年来他做过许多内容和性质不同的工作,但都能很快适应、很快熟悉,并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作者相信并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了会用,学才真正有用,就如同蜜蜂酿蜜一般,将花粉吃进去必得经过自己一番咀嚼消化,再吐出来才会是蜜。”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作者谈起哲学非常有激情、有亲和力、有说服力,在实际工作中更是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生命力。因此,阅读本书我似乎打开了全部的感觉器官,跟着他的思路走,被他的观点打动真情感动。在书中看不到古板、听不到说教,读到的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论述,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清晰、明确、执着的追求与信奉,不夹一丝含糊和疑虑,令人叹服不已。现在一些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点困难就动摇自己的基本信仰,就怀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正确,那就绝不可能学下去、钻进去。还有一些人老是沉迷于西方的某些思潮,刻意在一堆诘屈聱牙、晦涩玄深的理论中徘徊,那样容易混淆思维、搅扰信念,对工作对学习并非有利。

在几个月的热烈阅读过程中,我常有眼前一亮,胸襟为之一开的感觉,就象阴霾暴雨之后天空中一道庄严的彩虹闪过。陆象山说:”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的确,心灵的迷雾只有层层剥落,才能达到清明境界。哲学思考的本质即”回光而内鉴“。《学哲学用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微、广大和雄浑的领会得之于内养,简言之,就是一个”悟“字,而后作者又通过悟之所得将其传播扩散,魄力破地、如天风海涛般站立在我们面前,带给我们一种时代使命感的冲击,犹如一艘领航的帆,拓展我们的视野和胸襟,带领我们驶向广阔无垠的哲学王国。这种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境界,令我感受到一种”大道至俗、大理至简“的哲学魅力。文中可谓字字珠玑、句句良言,如”现在是百业待兴,百事待举,要把所有的事都找出来,分分类,排排队。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核桃栗子一齐数,其结果必然是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民以食为天’,‘饭’字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 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 中国人只要自己不内耗,别人是打不垮的。“” 来回争是非,争得没完没了,整来整去,谁成了英雄了?结果是两败俱伤,都怄了一肚子气,都弄了一身病,最后两人死了悼词都差不多“”筷子与肉斗,肉到了嘴里;手术刀与人斗,可以去除病灶;扁担与肩斗,可以把水挑进家里。这些都是斗嘛,为什么一说斗,就非要你把我整垮,

我把你整垮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当前要多做‘活血化瘀’的工作,协调关系、理顺情绪“ ”一块木头是什么?就是一块木头。这个回答并没有错,但它还是什么?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还是那块木头。这就是质的多样性。“”干什么都要抓根找头,一棵大树抓住根,带动树叶和树枝;一团大线先找头,捆在一起牵着走“……言词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挥洒自如。机敏睿智无处不在,忠言警语俯拾皆是。文中说理不离开具体情况和背景,讲具体操作又不忘其中包含的普遍原理;讲抽象却不空洞,讲具体又不琐碎;大中有小,小中蕴大。这种思想和语言的完美融合既是一种理论的境界,又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是作者几十年刻苦学习、用心锤炼所达的境界,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细读这本书,会越读越清醒也会越读越汗颜。清醒的是我终于认识到哲学不是庙里用来膜拜的菩萨,而是一颗开智启慧的”灵丹妙药“,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的学问;是一道只要你用心迷用心悟,就可以掌握、就可以运用的利器。汗颜的是痴活若干年,浪费了那么多时光,东一鎯头西一棒,七拼八凑,七零八落,至今心里依旧是七上八下,始终感觉知识贫乏。读书并不只是一种消遣,学习也并非一桩苦役,读书为学乃做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长期及至终身矢志不渝的任务。

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每个人的脑袋就是花蕾。哲学就是让那花蕾充分绽放的力量之源。如我等钝感之人,尽管偶尔也会灵光一闪,但这种灵光却又往往被日常生活的尘埃所覆盖,我们更习惯于低头看自己脚下的一滩臭水和一处泥泞,却忘了头顶上蔚蓝色的天空,忘了远处还有浩瀚海洋、山谷斜风。而《学哲学用哲学》从某种角度讲,无疑如电、如火、如长风出谷:”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它对我们进行理性的脑力激荡,它托起我们的精神境界,让我们淋浴在和煦的阳光里,感受”天地之鉴、万物之镜“。

认真品读这本书,就好象在聆听一位长者、一个智者的谆谆教诲,他为你讲哲学、作辅导,让你在轻松而不失庄重,诙谐而富有哲理,俏皮而发人深思中收获受益。学哲学是基本,用哲学是关键,”学然后知不足“,对于哲学的学习与应用,我永远是小学生。但我将以虔诚的姿态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让哲学原理主导我的思维,让智慧在工作中、生活中、社会中体现价值,我将努力在一切实践活动中寻找做人的快乐和生命的真谛。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 2

《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 近期,我认真阅读了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这本著作,深有体会,受益匪浅。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长期以来,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的规律,任何事物的运动规律都逃不出它的范围。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是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谈哲学,使哲学原理的运用,深入浅出,易懂易记,读后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哲学。我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好哲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眼亮,办法多。学了哲学,懂一点哲学,在处理问题时就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进而能处理好事物的主要矛盾。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学习《学哲学用哲学》的体会: 一、学哲学会使人终身受益,在工作中能够解决好主要矛盾。学点哲学会使人终身受益,这是李瑞环同志的切身体会,也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在书中说到:?有人说,由一个普通农民、工人,一步步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真不简单,这其中一定会有一些奥秘、诀窍,应该总结一下。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我常讲,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武器,养成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避免和少走弯路。陈云同志讲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用’。这完全是经验之谈,我非常赞成。?这些发自内心的讲话,对我们树立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念是有很大帮助的,对学好称之为智慧学、明白学的哲学是很有示范作用的。运用哲学原理的应用,就不会犯绝对化、片面性的错误。在处理问题时,不拘泥于那些个别的判断和结论,能够提高识别能力,分清是非,辨别真伪。此书指出,要多深入实际,多倾听下面的意见,不能?金口玉言?、?唯我是从?。作为一般同志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领导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领导者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实际,不接触群众,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正如有的同志所反映的,他们一不懂,二主观,三有权,?三位一体?,胡拍板,乱指挥,使下边为难,使工作受损。对于这样一些领导者的意见,我们决不能盲从,敢于抵制,乃至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斗争。 李瑞环同志说,工作中要注意抓住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抓不住主要矛盾,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计划和布暑,就不能把握好全局,没有秩序,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虽辛苦忙碌,但收效甚微。对于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来说,抓好主要矛盾,关键要有好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抓紧抓好、抓落实,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比如:我矿制定的工作有:提高个素质,加强生产管理、加强队伍管理、做好安全生产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 主观尖锐新颖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 温岭市大溪小学林常青 上一次,研读《课堂节奏的修辞化解读》一文,我以《顿悟,在学习中》为题,谈了几点粗浅的体会,自以为有所得,有所悟。但读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却迟迟不敢下笔,对其观点时而深有同感,时而不敢苟同。不说深有同感、深受启发,怕亵渎大家,露了自己的浅薄无知;一味苟同、全盘照收,又怕似懂非懂,以致教学邯郸学步、西施效颦。很矛盾,很迷惘。 静心整理,拜读此书我循环着三种心路历程: 一种是感觉其说法的主观,让人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不敢苟同; 一种是感觉其批判的尖锐,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俯首帖耳; 一种是感觉其观点的新颖,让人耳目一新,若有所思——深有同感。 一、主观——批判地接受 王教授在书中说:?语文教学观课评教的习俗角度~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也被鼓励从教学方法上着力……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想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 此分析我认为甚为客观。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的语文老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想的不是我要凭借这篇课文“教什么”,而是这篇课文我该“怎么教”。不知道“教什么”的语文教学,其结果常常是只注

重课文的内容,课文内容讲完了,教学也就结束了。我们的学生学完一篇篇课文,仅仅知道了课文的内容,而他们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语文能力的锻炼几乎为零。 王教授又说:?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观课评教的角度既可以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的角度去考虑~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的角度去审视,既可以侧重在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在教学内容。? 此意见我觉得比较中肯。 观课评教的角度,也应该是备课执教的角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这是相互依存的两个“侧面”,失却一面,则有失全面。 但王教授又提出:?我们以为~在一味强调教学方法精巧和教师风采精美的前提下~怎么强调课程与教学内容都不过分。如果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宁可抓取教学内容,何况对语文教学来说~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与对教学方法的倚重~现在差不多变成了‘南辕’与‘北辙’。? 此观点在我看来就有失偏颇了。 世界上任何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总是容易引人商榷的。强调关注教学内容,应该是对“怎么教”矫枉过正的一种改进,而非简单的否定。如果说教学内容是皮,教学方法则是毛。只关注方法,不注重内容,确实会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后果;倘若只注重内容,不关注方法,则难免出现“毛之不附,空具皮囊”的现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课程学习总结怎么写

课程学习总结怎么写 导读:本文是关于课程学习总结怎么写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管理学的课程学习总结】 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会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分为计划、组织、人员、领导、控制六篇,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而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 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如果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计划包括确定使命和目标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标的行动;这需要指定决策,即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行

动步骤。计划制订分为如下步骤:寻找机会→确定目标→拟订前提条件→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衍生计划→用预算量化计划。计划制订的步骤可以用于大多数需要的场合,例如许多大学生准备出国留学,那就可以根据这些计划步骤来为自己做准备。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出国读书的机会以及因此所带来的机遇等,然后,我们就需要设定各方面的目标,如选择国家以及就读的专业领域等。我们还需要假设是否能在留学过程中获得奖学金以及是否能够在外兼职打工,无论哪种情况,都有几个需要仔细平衡的选择方案。因此,学生们可以就申请不同的学校利弊进行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留学国家和学校。在成功收到入取通知书后和申请到签证后,我们就需要开始指定衍生计划,包括选择住处、搬到一个新的地址,或在学校附近找一份工作。然后,我们需要将一切计划转换成预算,包括学费、生活费等等。这些步骤都是一个计划的体现。 作为计划的一种——战略则是意指确定企业的使命和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并制定行动方案,配置相应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这其中管理学为我们引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现代环境分析工具:TOWS 矩阵,TOWS矩阵应用范围很广,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于企业组合矩阵。TOWS矩阵是一种系统分析的概念框架,这种分析有利于把外界的威胁和机会及组织内部的优势和薄弱环节结合起来。在TOWS 矩阵中,“T”代表威胁,“O”代表机会,“W”代表薄弱环节,“S”代表优势。通过这四种因素之间的不同组合,产生了四种不同的战略:“SO”“ST”“”“WO”“WT”,此外,人们还可以从

敬畏生命史怀哲读后感

敬畏生命史怀哲读后感 我是一个生命,生命的意愿是生存,在生命的中途,她愿意活着。 在我的生命意识中,带着对毁灭和痛苦的惧怕,渴望着更广阔的生存和快乐;我的周遭围绕着同样的生命意识,无论她在我面前表达自己还是保持沉默。 生命意识到处展现,在我自身也是同样。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而不仅仅限于自我小圈子,因为我明白:她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毁灭、妨碍、阻止生命是极其恶劣的。 尊敬生命,在实际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我都保持真实。根据同样的理由,尽我所能,挽救和保护生命达到她的高度发展,是尽善尽美的。 在我内部,生命意识懂得了其他的生命意识。她渴望透过自身达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我只能坚持这样一个事实,生命意识透过我展示了她自己:成为与其他生命意识相互依存的一员。 我经验过向一切生命意识表达同等敬畏的不可遏止的冲动,如同尊敬自身的一样。通过这种经验形成了我的伦理观。一个人遵从这种冲动,去帮助所有他能够帮助的生命,并且畏惧伤害任何活着的生灵,这个人才是符合伦理的。 如果我把一个昆虫从泥坑救出来,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做出贡献,那么对立于生命自身的生命分隔现象就消失了。

不论何时不论何种方式,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贡献出他自身,我的生命意识就经历了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融合的愿望,在这个愿望中,所有的生命是一个整体。 绝对伦理要求在生命中创造完美。她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一点倒无所谓。对生命敬畏的感觉是绝对的伦理。它使生命序列的保持和提升顺利运作。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毁灭和伤害生命都如同恶魔一样有罪。在实践中,我们真的被迫选择。我们经常必须武断地决定何种形式的生命,甚至何种特殊的人,我们应该挽救,何种我们应该毁灭。尽管如此,敬畏生命的原则仍然是完整的和毋庸置疑的。 这种伦理并不因为人们的伦理观抵触现象而失效,农民在牧场割草喂牛割下了一千棵花,可是他必须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因为沉浸在消遣心情里而划掉路旁的花朵,因为这样做是不必要,是对生命犯下罪行。 为了能更好地经受生活的惊涛骇浪,他减轻了自己生命之舟的负担。他抛弃了被认为是多余的财富,但扔掉的实际上是饮用水和干粮。现在他轻松地航行,但却是一个受饥渴折磨的人。 感悟:生活就像在大海中航行一般,随时可能遇到狂风暴雨和暗礁,而人们往往毫无准备,慌乱代替了理智,让我们常常做出后悔不已的事来。我们可能伤害了最亲的朋友,家人,可能放弃了理想和信念,甚至不再信赖真理的胜利,直到有一天时间治愈了伤痛或有一

《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体会

用哲学的心境去生活以恋爱的心情来读书 ——《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 拿到《学哲学用哲学》这套书的第一时间我就上豆瓣查了评价,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多少不同的声音出现,硕果仅存的3篇评论中还是获得三分之二的正能量。全书平实通俗的语言想必对于任何没有接受系统哲学知识洗礼的人来说也能做到易懂,是一本受众群体很广的读物。哲学在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它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思想等有关。而在日常用语中,哲学一词可以引申为个人或者团队最基本的信仰、概念和态度。说到信仰和态度,再说到读书,我想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感受吧。那么,他们之间又是如何影响生活、影响追求幸福、影响我们读书的呢? 1、形而下的生活 生活笼统的分为形而上的生活和形而下的生活。而我们都发现形而下的乐趣怎么就比形而上的乐趣乐那么多呢?越形而下就越有乐趣,读历史比读哲学有趣,读八卦比读历史有趣,看电影比读书更有趣。这是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中为自己也为大众发问,她总结了下是因为形而上的生活它缺乏物质的光泽,没那么吸引人罢了。我一直笃定检验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是否真的有兴趣的标准就是这件事能否把他或者她从网络灌水/八卦中拽开。当

你面对一条刘强东和奶茶妹妹领证的新闻,能够像大禹过家门而不入那样泰然自若,做到不点击而直接跳入“另一件事”时,那么恭喜你终于找到人生的目标了。何其容易,太多时候我们被形而下的五光十色迷住,陷入焦虑,无法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浮躁坐在我们中间太久了,我们需要的是拨开乌云的勇气。 2、幸福最值得追求 幸福的能力包括智力上与精神上的,想要智力上的能力必须培养独立思考的兴趣与习惯,想要培养精神上的能力就多读经典,同大师对话;勤写日记,与自我为友。有人说“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谈心的活动。和别人谈心前应该和自己谈心,和自己谈心就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这样才能品尝高层次的快乐,也就是拥有幸福。 3、我们都是大师的学生 周国平在暨南大学演讲提到幸福是一种能力,包括智力的能力与情感的能力。不管哪一项,获取的途径都是读好书与写日记。而读书,不可以胡乱阅读,周国平的建议是阅读经典。他谦虚的说:“我读许多经典,别人叫我大师我感觉很不好意思,我知道自己不是大师,当代无大师,我起的作用不过是构建起普通人与大师间的桥梁。你们不要做我的粉丝,我也不做任何人的粉丝,我们最好是同学,我们都是大师的学生。” 读好书,写日记,用哲学的心境去生活,以恋爱的心情来读书,追求幸福,追求优秀。

读王荣生教授评课后感

语文教学的新思考:为什么而教?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后,感觉上,我的教学视野开阔了另一个新的空间,一个思索很久、苦恼很久的问题: 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我的迷惘,我的彷徨,通过看着这本书一步一步揭开,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以清晰观察的教育环境,我可以清楚地看见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是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评课精选。书中对各种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学课例进行了评点和探讨。全书的每个部分各有特色,使人感身受语文教学的不同视角的解读,让我深受启发,而且各个章节的内容都有着不同的评价,给人很多的启示。好书读起来特别的有味,而且能够带领人去深思,去探索,去思考,去评价,再深入教学的实践的融合,比较,差异。在读导言中明白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让我第一次了解观课评课的角度,因各种不同的目的而有所不同。但语文教学观课评教的习俗角度,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这。这使我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的另一个角度。观课评教的最直接目的,是对一堂语文课做质的评价,以判断它是好课还是讲课。从教学内容的角度上讲,既可以从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的角度去考察,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的角度来审视,既可以侧重

在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在教学内容。这样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平时教学的迷惘得到了一个解释,那就是: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过于看重,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我们应注重教学的技巧,还有对自己课堂的评价反思。 我读后最大的收获是对“教材”的明晰定位。王教授将教材按照功能不同分为“定篇”“例文”“用件”“样本”。这是该书中统领全文的重要概念。之前的许多对教材定位只是泛泛而谈提出一些理念,如:“用教材教”“教教材”“教语文”……教材究竟是什么,几乎没有人用科学的定义进行标注。模糊认识就是教学模糊的根源,也是教学失效,教学评价无效的关键原因所在。王荣生教授则从课程论的角度出发,明确提出了应该根据教材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随之而来的教学手段也要有所区别。而建构在这样的概念下的评课就更具理性与科学价值了。属于定篇的,就要在这既定的,确定的篇目中寻找到值得欣赏的地方;当做例文的,就要参照这个例子,从例子中迁移模仿;当做样本的,就要关注样本的典型性,找到典型中的规律;当做用件的,就要用足,用之导读,导写,导思,导议,导行。不同的教材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也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在上一节课之前,我们要想清楚的是:教材的定位是什么?我要教的是什么?之后再考虑达为成目标,我能做什么,该怎么去做。基于这样的认识去备课,你就不会在考虑课堂如何吸引人,怎么把课上的花俏,怎么煽情,如何出“效果”上大费周章。因为这些都是与教学实效无关的因素,最多是锦上添花而已,可是自己以前

评教评学资料

白珍小学评教评学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进家长对学校管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自己孩子在校学习生活和能力表现的了解,搭建社会、家庭、学校友谊的桥梁,增进家校联系,协调好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进一步落实新课程课堂教学,让家长亲身体会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氛围,共同探讨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为家长提供一个与教师交流的空间,根据学校提出的“家校互动,开放课堂”的工作思路,按照学校工作计划,组织本次评课堂向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聆听教学。 二、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4.11.19-----11.21 地点:各班教室 三、参加人员 所有代课教师全部参加,不参加者本项考核不计分。 四、领导机构 组长:高瑞芳 副组长:赵智财、程清文、田丽 五、活动形式 常态课与开放课相结合 六、活动要求

(一)关于讲课具体要求 1、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以学定教”,有效、合理预设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不少于25分钟,教教师讲授不超过15分钟。 2、要求在单位时间内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向40分钟要质量,提升课堂效率。 3、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注重分层教学。 4、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以会学为主旨”,提倡教师精讲,学生主讲,学生会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不会的寻找关键点,仅使于点拨并留有空白,让学生去思考。 5、课堂要有真实性,要求自然动态生成的课堂,实实在在上好常态课。 6、彻底杜绝“满堂讲”、“填鸭式”、“牵牛式”、“放养式”、教师“唱独角戏”的落后低效课堂,走向高效、优质课堂。 7、讲课内容由教研组长统一安排,采用同题异构。 (二)关于教师 1、讲课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特别是讲开放课的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向家长做好展示。

学哲学用哲学

学哲学用哲学 《学哲学用哲学》与学生工作 院团委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促进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团结青年,教育青年,管理青年,服务青年”为宗旨,努力构建“育人型、服务型、学习型、实践型、创新型”组织。我院将以素质拓展为总揽,以重点工作为抓手,以组织建设为保障,努力构建服务团员青年成才就业的新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推动我院共青团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如何开展学生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未来的职场工作铺平道路,是我院一直以来都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公司里,你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叹息:“这孩子看着挺不错的,怎么就不出活儿呢,”明明是从名校招来的优秀毕业生,为什么到了工作岗位上,业绩表现总是难以令人满意,不仅如此,刚毕业的好学生有时还会冷不丁冒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吓得你一身冷汗。曾经有一个国内顶尖高校的毕业生,被直接领导批评后极度不满,直接冲到公司CEO面前理论:“我的老师、父母、同学都说我很棒,你们凭什么说我不行,” 好学生进入公司之后,一定会成为好员工吗,这个思路在人力资源领域早已经 被否定了。好学生和好员工,这是两个体系下的事情,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就好比让刘翔参加100米蛙泳比赛,他能不能拿金牌,谁也说不清。 首先,校园和职场的评判标准不同。校园评价一个人好坏的标准是态度,而公司要的是结果。在学生时代,只要你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教育的去做,你就能够获得各种荣誉,被评价为好学生。好学生即使某次考试失利了,但只要足够努力,老师也会安慰你,耐心地指导你,直到你取得更高的分数。而公司里不一样,领导要的是结果,要的是“出活儿”,也就是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能完成的,就

学哲学用哲学学习心得体会

学哲学用哲学学习心得体会 《学哲学用哲学》是李瑞环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厚感情。他说:“我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网。 学哲学用哲学学习心得体会近期,我认真阅读了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这本著作,深有体会,受益匪浅。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长期以来,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的规律,任何事物的运动规律都逃不出它的范围。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是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谈哲学,使哲学原理的运用,深入浅出,易懂易记,读后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哲学。我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好哲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眼亮,办法多。学了哲学,懂一点哲学,在处理问题时就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进而能处理好事物的主要矛盾。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学习《学哲学用哲学》的体会: 一、学哲学会使人终身受益,在工作中能够解决好主要矛盾。学点哲学会使人终身受益,这是李瑞环同志的切身体会,也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在书中说到:?有人说,由一个普通农民、工人,一步步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真不简单,这其

中一定会有一些奥秘、诀窍,应该总结一下。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我常讲,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避免和少走弯路。陈云同志讲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用’。这完全是经验之谈,我非常赞成。?这些发自内心的讲话,对我们树立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念是有很大帮助的,对学好称之为智慧学、明白学的哲学是很有示范作用的。运用哲学原理的应用,就不会犯绝对化、片面性的错误。在处理问题时,不拘泥于那些个别的判断和结论,能够提高识别能力,分清是非,辨别真伪。此书指出,要多深入实际,多倾听下面的意见,不能?金口玉言?、?唯我是从?。作为一般同志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领导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领导者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实际,不接触群众,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正如有的同志所反映的,他们一不懂,二主观,三有权,?三位一体?,胡拍板,乱指挥,使下边为难,使工作受损。对于这样一些领导者的意见,我们决不能盲从,敢于抵制,乃至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斗争。 李瑞环同志说,工作中要注意抓住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

让学生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教师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让学生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教 师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棵芦苇,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芦苇。 ——帕斯卡尔 王荣生教授在听了两名老师讲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和《金黄的大斗笠》时深切感受到:老师在教自己想教的,学生在学被老师要求学的。所有课堂上的教学,就是“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王教授不禁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的学生究竟是在学“教师的语文”还是“课程的语文”? 我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 回想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语文课堂上我到底在教什么?——当然教我理解的语文课!学生课堂上到底在学什么?——当然在学我所理解的语文课!——因为我提出的所有问题,我早已胸有成竹,学生当然只能“按我的要求来回答我的提问”,如果学生回答的内容跟我预设的不一样,我会循循善诱地、一步一步地把他引导向我想要的答案。——这几乎是每个老师的答案! 可是,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自己的学习体验

在哪里?学生的个人思考在哪里?……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走进他的实验室,看见他的中国研究生还在实验台前辛勤地工作. 物理学家关心地问到:“这么晚,你在做什么?” 学生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做什么?” “我也在工作?” “那你整天都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 学生带着谦恭的表情承认了,并期待着这位著名的学者的赞许。 教授稍稍想了片刻,随即问到:“可是,这样一来,我很好奇,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是啊!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如果一个人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他怎么可能思考?如果一个学生的思想已经完全被限定,他怎么可能思考! 一个人如果不思考,就不会有自己的看法、见解、思想,那他怎么会去想别人所未想,发前人所未发,做别人所未做?他怎么会有各种奇思妙想去

读《尼尔斯企鹅历险记》感悟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尼尔斯企鹅历险记》的书,它讲述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大概十四岁左右,个子又高又瘦,长着一头浅黄色的金发。他喜欢睡觉和吃饭,游手好闲而且很爱调皮捣蛋。一个晴朗的星期 天的早晨,一只小狐仙来到男孩家偷东西。男孩想做个恶作剧,捉弄小狐仙,这使小狐仙非常生气。把男孩变得和小狐仙一样小。男孩走出家门,发现自己能和动物对话。因为他平时很爱欺负家里养的动物,现在动物们看见他这么小,便张口就骂男孩。这时,一队大雁飞了过来,招唤着男孩家的雄鹅一起飞,而男孩发现家里的一只大雄鹅要飞走了,便马上跳到雄鹅背上,想阻止雄鹅飞走,可雄鹅已经和大雁一起飞上了天空。男孩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不让自己滑下来。在这次旅行中男孩学会了和动物和睦相处,并且帮助雁群成功脱险。最后和雁群告别时男孩又变回了人。读了这本书,我不仅累计了词汇量,掌握了写作的技巧,还了解了许多知识,读书的时候好像我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好像带我游览了许多地方。这个男孩在这次历险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凭着勇敢、顽强的精神都克服了,使大雁们信任他。 他也曾想过回家,但坚强的信念阻止了他。在这个路程上他什么天气都遇到过,可使他还是那么坚强,想办法克服。这种顽强的信念使我大受启发,困难就是成功路上的阶梯,你要敢于面对现实,登上阶梯,当你克服了困难时,就是往前迈了一大步! 二、她是我学习的榜样 读《专心的玛利亚》有感 每到晚上,她就拿着一本书,坐在大桌子前,两肘支在桌前,两手放在额上,两个拇指掩着耳朵,这就是她对那些嘈杂的声音所作的防御工事。但过了一会儿,这种防御工事就用不着了。因为只要读书专心,她就完全不理会屋里发生的事了。 这句话是我从《专心的玛丽亚》中摘抄下来的。它使我有太深的感触了:

读《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

读《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市行党委柯书记推荐,我有幸拜读了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该书从理论、实际、个人进步的意义三个方面,全面论证了全党学哲学的意义。书中开篇就写到了学点哲学,终身受益,点醒哲学于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妙用。 2017年因工作变动,我到开发区支行任行长兼党支部书记。虽然对农商行各种情况非常熟悉,但对基层的具体工作还是感到有些棘手。诚如《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写道的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现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他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将哲学融入党建,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众多难题便迎刃而解。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又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为解决全员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开发区支行党支部将大局意识细化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意识、机关服务基层,基层服务客户意识、奉献大我、成就小我意识;组织的事情大家关心,大家的事情组织关心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倡导干部少讲空话,多干事实,支部将执行力作为考察干部员工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求任务执行不走样、不打折。2017年市行下达了净增4个亿的存款任务目标,部分党员干部对任务抱侥幸心理,没有引起重视。党支部积极采取措施,层层督导工作开展,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全行在2017年年底完成了存款净增任务,排名全市第二名。 在实践中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为促进全行业务均衡发展,支部要求各基层支行守土有责,明确发展定位,坚决落实开发区支行舞好龙头(联合支行)、撑好龙腰(营业部)、摆好龙尾(鑫源支行)的工作思路。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践行合规银行建设,使员工自觉树立规矩意识,支部借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交心谈心,集中学习省、市行社员工违规行为通报并交流心得。使谨言慎行、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有为才有位等思想深入人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解决党建学习流于形式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凤冈一小:孙锡辉 前段时间,课题组的同事们推荐了一本与教学有着直接关系的书——《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在刚听到题目时,还以为此书就是简单的评课议课技能介绍,但刚读了几页内心对此书的看法便有了改变,原来不但有技能的介绍,更有作者对语文课程的清醒认识,或者说是一种理论体系,也有他对整个课程体系的独到见解,其不是夸夸其谈,而是他几十年教学实践的结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要想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将作者的思想全部吸收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没有作者那么丰富的教学实践以及对语文的诸多思考,下面我只将自己认同的一些观点或者说是思路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观课评教要从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学生的“学”。平常我们去评价一节课或者我们在上一节课的时候,想得更多的不是学生需要怎么学,需要学什么,而是更多的去思考我要怎么教。“怎么教”指的是“教学方法”,这个我们都理解。“教什么”就是“教学内容”,这里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学目标,也不是知识点的梳理,而是你为了达到你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呈现的一步一步的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阐述的主要观点是要从教学内容角度去观课评教,他说:“教学方法是重要的,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老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气氛再热烈,价值都极为有限。相反,如果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些,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因此,今后我在进行备课构思的时候就需要将重心进行转移,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学生么,需要什么方式方法去进行学习。我想如果能真正做到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学,那么教学的效果肯定会好很多,当然这也是作者从教学内容入手观课评教观点的核心体现。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王老师将一堂好课的标准分为了三个层面:最低标准、较低标准和较高标准。作为最低层面老师首先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这个层面又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二是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三是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这是最低层面的要求,这三个方面我觉得最关键的是第二方面,也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能离开语文学科的属性,这是一个关键点,人文性的兼顾我想也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我想也就是那句“简简单单教语文”所包含的意思吧!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连自己都不知道某节课、某个教学内容需要交给学生什么,或者说对学生需要学生么都没有弄清楚,就像我们干工作一样,有的人就是在混日子混工资,而有的人却要将工作进行细化,今天要干什么完成什么工作任务,明天要干什么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务。作为比第一个层面又有所提升的第二个层面,要求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即: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及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我认为关于这一点,我认为首先就要确保教的是语文,其次就是保证教的是正确的语文。关于什么是一堂好课,我们先听听两位在中国语文界都很有名气的老师的想法:贾志敏老师认为一堂好课要体现三个原则,即:一是要以学生为本。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二是要以训练为主。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三是要以鼓励为主。毋庸讳言,我们的母

《哲学问题》读书笔记

《哲学问题》读书报告 书目:《哲学问题》 简介: 1、作者:伯特兰·罗素 2、译者:何兆武 3、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4、出版年月:2007年4月 一、整体感受 这学期开始时,由于一个讲座,我对哲学产生了不小的兴趣,于是就一直想读读哲学方面的书,做一点初步的了解,可又不知道从何读起。这次的读书报告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从郁老师推荐的书单中,我一眼就看到了仰慕已久的罗素先生的名字,于是当即决定就读他的著作《哲学问题》。等网上买来的书真正到了手中我才发现它是一本很薄的书,当时我想,虽然书薄,但我可以反复阅读,加深理解,充分领会哲学的思考方式。 读书的过程不可谓不艰辛。真正开始读了才发现,这本薄薄的书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读,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与我们有着较大的区别,一时间难以理解,甚至会不知所云,我便放慢速度,一个字一个字地细读,划出重点词句,在一旁的空白处时时写下疑惑和心得,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向哲学之门迈进。可以说这本书真是我读的最辛苦最认真的一本书了,时至今日终于磕磕绊绊地读完了一遍,虽然有很多摸不着头脑的地方,但更多地是全新的体会和宝贵的收获。 本书对于哲学来说,算是一种通俗性的导论,适合初学者阅读,用罗素自己的话来说是一本“廉价本的惊险小说”,但虽然如此,罗素还是在书中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并引入了各种崭新的观念。书中并没有探讨所有的哲学问题,而是仅限于那些他认为自己可以肯定而且能有所建设的那些问题。为了进行论证,罗素构建了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我来说,《哲学问题》更像是一本教材而非普通的课外读物。 二、细节体会 1、关于哲学的价值和思考方式(P3、130) 在第一章“现象与实在”中,罗素提出了一个非常具体而有趣的问题,在我面前的桌子到底具有怎样的性质?例如桌子的颜色,罗素提到,看上去它是清一色的棕色,然而反光的部分却不一样,看上去会比其余部分明亮,甚至某些部分会变为白色;如果移动桌子,反光的部分便会不同,颜色的分布又会有所改变;假设有多个人同时在看这张桌子,那么可以肯定不会有两个人能够看到相同的颜色分布;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种区别更加明显,因为他们必须养成按物体表现出来的样子来观看世界的习惯。罗素对以上发现做了一个讨论:“显然并没有一种颜色是突出地表现为桌子的颜色,或桌子上任何一个特殊部分的颜色,——从不同的观点看上去,它便现出不同的颜色,而且也没有理由认为其中的某几种颜色比起别样颜色来就更加实在是桌子的颜色”,“颜色便不是某种本来为桌子所固有的东西,而是某种依赖于桌子、观察者以及光线投射到桌子的方式而定的东西。”(P3) “桌子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之前在我看来是不值得讨论的,因为只要能够看得见而又没有色觉问题,人人都清楚这一问题的答案,即使在更细的颜色分类方面可能会产生分歧(如到底是赤褐色还是栗梅色),但也实在无关紧要。然而哲学家们却不肯轻易忽视这个问

《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范文

《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范文 引言:哲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研究工作。研究和探索事物运动的内在联系也是一种知识。因此,哲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以下是由YJBYS编辑的哲学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习哲学与哲学》一书是李瑞环同志根据工作中的专题编写的。它真实地记录了李瑞环同志学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实际工作的过程。《学习哲学和哲学》之所以对我影响最深,是因为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无意识地感受到新理论的力量。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深奥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李瑞环同志在书中总结道:“哲学是一个神奇的词。你的作品变得越多,越新,就越有用。”:你的位置、越高,场景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遇到的问题越难、越复杂,它的效果就越神奇。问题越严重,它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同样的理论、同样的理念、同样的哲学,在作者手里,却让他有了一双“金色的眼睛”,他不仅学得深刻,而且用得精彩,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成了作者指导生活、做好工作的锐利武器。读完这本书,我最深刻地意识到以下几点: 一、任何工作都有其优先级。只有分清什么是最重要的,并把它做好,工作才能变得有序。只有善于分析矛盾,抓住重点,才能有正确的计划,才能分散夏季的热度,把握全局。虽然眉毛和胡子被抓,虽然工作又累又忙,但收效甚微。这一点让我特别感动。作为科长,

我应该善于调动部门人员的积极性,集中精力做好领导交办的重点工作。如果没有什么太大或太小,它将导致事半功倍的结果。 2 、善于将方法论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和工作方法。李瑞环同志说,要成长、要进步,就要有所作为,这不能脱离三件事:志向、求知、责任感。在这本书里,特别强调了对哲学原理的研究和对哲学原理的运用。我在2005年参加了这项工作。我换了四次职位,从税务局到办公室,然后到市局的业务办公室,然后到基层局。最考验我的是从企业办公室到基层局,从普通干部到中层干部的转变。一切都是新的:人是新的,工作环境是新的,面临的问题和条件是新的。我该怎么办?首先,一切都从现实开始。我与科里同志进行了多次沟通,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向领导请示,熟悉了综合部的基本情况,用我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发现了工作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二,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对于工作态度、做事原则和做人原则等普遍性问题,我们应该永远保留它们。但是,对于特殊的问题,比如办事的方式方法,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探索。从检查的整体协调到综合部门的财务管理、后勤管理、汇报检查和案例选择,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和发现规律。 三、哲学教会我们如何做人。该书对人际关系的论述处处体现了“和谐”的理念,提倡求同存异、理解和宽容,不关心个人恩怨、是非,平等、真诚、慷慨、理智地对待他人。作者说:“冷静地想一想,掌声、表扬可能不会真正有帮助,批评、反对不会增加混乱。”也许每个人都知道真相,但阅读这本书并聆听老人的教诲无疑是一剂清醒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君山区良心堡镇中心小学肖立群 王荣生教授系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主要著述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等,可由此看出,王教授对语文学科的研究已成一家,对语文教学的内容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和定位。《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就是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观课评教的实践感受。本书的精髓,乃是说语文教学(或者说对语文教学的评价、研究)要“立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高度,也就是说,不仅仅着眼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更主要的是立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有助于语文教学正本清源,有助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语文教研柳暗花明。王教授之宏论,确实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人人达标”活动开展后,我发现我校老师们的听课与评课大多数凭感觉,正如王教授所说,依然处在“教学方法”这个习俗角度: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心中想的也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其实评价一堂课“其一,好或者坏,本身就不存在;其二,课堂原本就不应该是靶子或是范本,不能高举旗帜,也不能绝对批判反对;其三,关注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艺术,是与有效的教学行为分离的一种崇拜时尚的浮躁心态。”非常到位的评论,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及“教什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课堂的两个侧面。“方法本身的合理与否”“方法使用的合适与否”,主要就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的。这样看来,教学内容的把握更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之上。 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模式,任何一篇文章都按这个模式来讲解,而忽视了文本的个体性差异。有多少兴味盎然的文章被我们讲解的支离破碎,千篇一律。为了让老师们准确把握“教什么”,王教授对“教材”进行了明晰的定位。将教材按照功能不同分为“定篇”“例文”“用件”“样本”。这是该书中统领全文的重要概念。之前的许多对教材定位只是泛泛而谈提出一些理念,如:“用教材教”“教教材”“教语文”……教材究竟是什么,几乎没有人用科学的定义进行标注。模糊认识就是教学模糊的根源,也是教学失效,教学评价无效的关键原因所在。王荣生教授从课程论的角度出发,明确提出了应该根据教材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随之而来的教学手段也要有所区别。那么建立在这样的概念下的评课就更具理性与科学价值了。属于定

党校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体会 近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了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这本著作,深有体会,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长期以来,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一种很神圣、很正统、很严肃的感觉。《学哲学用哲学》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谈哲学,使哲学原理的运用,深入浅出,易懂易记,读后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亲切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主动学习的亲和力。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哲学。我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好哲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眼亮,办法多。学了哲学,懂一点哲学,在处理问题时就能在矛盾现象中分清主次、抓住根本,在变幻莫测的事物发展中把握方向,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找到解决的基本方法。李瑞环同志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学习“两论”(《实践论》、《矛盾论》)是哲学入门的一个有效途径。真正学懂了“两论”,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学习理论要联系实际,联系经历过的实际,结合历史的经验来学,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重要方式。他提出:“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相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

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学;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一方面强调联系实际,一方面要强调刻苦认真的读书。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努力读懂弄通。李瑞环同志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各级干部工作要艰苦,思想更要艰苦。他说:“付出辛苦,不仅仅是胳膊腿勤,很重要一条是思想必须艰苦。事实上,思想的艰苦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才是最重要、最困难的。应该既能深入下去,又能坐得住,看东西,听意见,想问题,憋主意。”这些话一针见血,很有针对性。现在,有些干部面临事情很多,天天忙忙碌碌,屁股坐不住,如果自己不自觉挤时间学习,不经常翻翻书,就会变成事务主义者。脑子不补充营养,就会被掏空。他还要求干部“要力争把文字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一致起来,不然,就将是会写的不会办事,会办事的不会写。”当然,作为一名党员,也应该认真学习哲学,要学习哲学原理,注重学用结合,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解决实践问题。这才是正确的学哲学用哲学的态度。在学哲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用结合,时时用哲学原理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存在的矛盾,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哲学的一般原理来解决矛盾,而不是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成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