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护理手册.doc

脑卒中护理手册.doc
脑卒中护理手册.doc

脑卒中护理手册目录

1.脑卒中的基本概述

2.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

3.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4.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

5.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

6.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

7.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及护理

8.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基本概述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

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

病。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它与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

死疾病。目前我国脑卒中已成为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发病

率 120-180/10 万,每年死亡病例大于 150 万,存活者 600-700 万,且 2/3 存

活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本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

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脑卒中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

一.头痛: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

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评估: 1.病史

(1)了解头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询问是全头痛,局部头痛还是部位

转换不定的头痛:是搏动性头痛还是胀痛,钻痛,钝痛,触痛,撕裂痛或

紧箍痛,是轻微痛,剧烈痛还是无法忍受的疼痛。

(2)头痛的规律:询问头痛发病的急缓,是持续性还是发作性,起始与

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激发,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急起的头痛可能提示蛛

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

(3)有无先兆及伴发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头痛,病人可伴有恶

心,呕吐等症状。

(4)疼痛常用工具: 1.数字式疼痛评定法:将一条直线等分为10 段,一端 0 代表无痛,另一端 10 代表极度疼痛,病人可选择其中一个能代表自

己疼痛感受的数字来表示疼痛程度。 2.文字描述式,将一直线等分 5 段,其中一端表示“没有疼痛”。另一端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患者选择其

一表示疼痛程度。 3.视觉模拟评定法 4.面部表情测量图,图示 6 个代表不同疼痛程度的面孔,患者选择其一来代表自己的感受。

插入图表

二.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可表

现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内容变化,临床可通过病人的言语反应,对针刺的痛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1.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嗜睡: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病人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

被唤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又继续入睡。(2)昏睡:病人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唤醒,需大声呼唤

或较强烈刺激才能使其觉醒,可做简单,含糊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

后又很快入睡。

(3)浅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可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周围事物及

声光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可有回避动作及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

明显变化。

(4)中昏迷:对外界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动作少。对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生命体征发生变化。(5)深昏迷:对外界刺激均无反应,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瞳孔

散大,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多失禁。生命体征明显变化,呼吸不规则,

血压下降等。

2.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表现为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

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平。

(2)谵妄:患者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及反应能力均下降,表现为认知,注

意力,定向与记忆功能受损,思维推理迟钝,语言功能障碍,错觉,幻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等。

3.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去皮质综合征:患者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无自发语言及有目的的动

作,能无意识睁闭眼或吞咽动作,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以及睡眠觉醒周期存在。

(2)无动性缄默症:患者可注视检查者和周围的人,貌似觉醒,但缄默

不语,不能活动。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大小便失禁。

(3)植物状态

评估:

1.了解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类型

2.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通过言语,针刺及压眶等刺激,检查患者能否回

答问题,有无睁眼动作和肢体反应情况。国际通用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

图表

Glasgow 昏迷评定量表

检查项目临床表现评分检查项目临床表现评分A.睁眼反应自动睁眼 4 C.运动反应能按指令动作 6

呼之睁眼 3 对针痛能定位 5

疼痛引起睁眼 2 对针痛能躲避 4 不睁眼 1 刺痛肢体屈曲反应 3 B.言语反应定向正常 5 刺痛肢体过伸反应 2

应答错误 4 无动作 1

言语错乱 3

言语难辨 2

不语 1

3.全身情况评估:检查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观察生命

体征的变化,尤其注意有无呼吸节律与频率的改变;评估有无肢体瘫痪,

皮肤有无破损,发绀,出血,水肿,多汗;脑膜刺激症是否阳性。

三,言语障碍

1.失语

图表

2.构音障碍:发声困难,发音不清,声音,音调及语速异常。

四.感觉障碍指机体对各种形式刺激(如痛,温度,触,压,位置,

振动等)无知觉,感知减退或异常的一组综合征。

(1)浅感觉 :包括痛觉,触觉,温度觉

(2)深感觉包括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3)复合感觉包括定位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

五.瘫痪指肌力下降或丧失而导致的运动障碍。

1.脑血管疾病一侧大脑半球病变,如内囊出血,脑梗死等可表现为偏瘫。患者出现三偏征:病灶对侧肢体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2.肌力的评估

见图表

肌力的分级

分级临床表现

0 级肌肉无任何收缩 ( 完全瘫痪 )

1 级肌肉可轻微收缩 , 但不能产生动作 ( 不能活动关节 )

2 级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 但不能抵抗地心引力, 即不能抬起

3 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 但不能抵抗阻力

4 级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 , 但未达到正常

5 级正常肌力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往往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危险因素与发病并

不一定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干预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

危险因素两大类,其中可干预危险因素是疾病预防的主要针对目标。

(一)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年龄55 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每增加10 岁,卒中发生率约增加 1 倍

2.性别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男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女生

3.遗传因素

4.种族黑人比白种人发生卒中的风险高,中国人和日本人发生卒中的风险

较高。

(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 95mmhg,卒中相对风险约血压正常者的 4 倍。

2.吸烟研究表明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经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吸烟可

以使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升高 2-4 倍。

3.糖尿病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是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4. 心房颤动单独心房颤动可以使卒中的风险增加 3-4 倍 .

5. 其他心脏病心脏瓣膜修补术后,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心导管和血管内治疗,心脏起搏器和射频消融等均增加栓塞性卒中的发

生率。

6.血脂异常

7.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明确的卒中独立危险因素

8.镰状细胞贫血

9.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

10膳食和营养

11.运动和锻炼

12.肥胖

13.饮酒过量

14.其他代谢综合征,口服避孕药,药物滥用,高脂蛋白血症,感染,血

流动力学异常,血粘度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及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

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

一.腰椎穿刺术和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术是通过穿刺第3-4 腰椎或第 4-5 腰椎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放出脑脊液的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

1.目的:( 1)检查脑脊液的成分,了解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学变化以

及病原学证据。

(2)测定脑脊液的压力

(3)注入药物或者放出炎性,血性脑脊液。

2.禁忌症( 1)穿刺部位皮肤和软组织有局灶性感染或有脊柱结核者,穿刺有可能细菌带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内。

(2)颅内病变伴有明显颅高压或已有脑疝先兆,可加重脑疝的形成,引起呼吸骤停或死亡。

(3)开发性路脑损伤或有脑脊液漏者。

(4)明显出血倾向或病情危重不宜搬动。

3.护理(1)术前护理

①评估病人的文化水平,合作程度,指导病人了解腰椎穿刺的目的,特殊体位,过程与

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征得病人及家属的签字同意。

②物品准备:穿刺包,测压包,无菌手套,利多卡因,棉签,皮肤消毒物品。

③病人准备:排空大小便,在床上静卧15-30 分钟。

( 2)术中护理

①指导和协助病人保持腰椎穿刺的正确体位。

②观察病人呼吸,脉搏及面色变化,询问有无不适感。

③协助病人摆放术中测压体位,协助病人测压。

④协助病人留取所需的脑脊液标本,督促标本送检。

(3)术后护理

①指导病人去枕平卧4-6 小时,告知卧床期间不可抬高头部,但可转动身体,

②观察病人有无头痛,腰背痛,脑疝及感染等穿刺后并发症。

③保持穿刺部位的纱布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24 小时内不淋浴。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颅 CT头颅CT扫描是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可清楚显示

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和占位效应等。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

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脑室大量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脑梗死患者

发病后尽快进行CT 检查 ,早期不能显示病灶,但对排除脑出血至关重要。脑梗死多数病例发病 24 小时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出血性梗死呈混杂密度。CTA 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闭塞及其其他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2.MRI 和 MRA 检查MRI 检查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脑干,小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 .MRA 可发现血管的闭塞和狭窄。在脑出血的治疗和诊断方面,

对发现结构异常,明确脑出血病因有帮助。MRI 对检出脑干和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

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CT。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及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一.急性期治疗

⑴早期治疗:在发病后 6 小时内可进行溶栓使血管再通,及时恢复血流和改

善组织代谢。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和尿激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

要溶栓药物。使用溶栓药物期间应严密监护病人,及时发现有无出血的情况。

⑵调整血压:急性期维持患者的血压于较平时稍高水平,以保障脑部灌注,

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发病24 小时内,当收缩压〉 200mmhg 或者舒张压大于

110mmhg 才需降压。(高血压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主动脉夹层分离,心力

衰竭和肾衰竭等除外)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24 小时 -7 天)持续出现的高血压应积极降压,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85mmhg 或舒张压≤ 110mmhg 是安全的,甚至可降低至 160/90mmhg以下。

(3)防治脑水肿: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是急性重症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和主

要死亡原因。通常使用 20%复方甘露醇 125-250ml 快速静滴,心肾功能不全的病

人可改用呋塞米,甘油果糖,人血白蛋白等。

⑶抗血小板聚集,抗凝 : 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华

法林等。

⑷中医中药治疗:丹参,川穹嗪,疏血通等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

⑸脑保护治疗:应用脑复康,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脑蛋白水解物等,通过降低脑代谢,干预缺血引起的脑损伤。

二.护理

(一)病情评估

1.症状的评估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有无头晕,肢体发

麻主诉。

2.临床体征的评估评估病人有无肢体活动障碍和有无感觉障碍,评估肌张力状况,有无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

3.辅助检查的评估发病 24 小时后检查出现低密度灶, MRI可早期显示缺血组织,注意生化指标有无异常。

4.并发症的评估观察有无脑疝,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

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

1. 基础护理措施①卧床病人协助翻身,做好皮肤护理②保持病室环境整洁,空气新鲜,避免着凉③保持大便通畅④给予低脂低盐饮食,如有吞咽困难,

呛咳者必要时鼻饲进食。

2. 专科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予氧气

吸入②应用抗凝纤溶药物治疗时,严格掌握药物剂量,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现象③静脉应用血管扩张药时,滴速要慢,注意血压变化。

3. 康复护理肢体保持功能位,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康复护理。

(三)健康指导

1.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告诉病人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且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或糖尿病,年轻发病者以动脉炎多见,因病人易发生眩晕做好安全护理,采取适当防护。告知长期卧床防止发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2.特殊检查和治疗指导告诉病人 CT,MRI 以及生化指标检查的目的,讲解

使用抗凝,溶栓治疗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关副作用。

3.出院指导遵医嘱服药,定时检查血压,检查康复锻炼

(四)心理护理

1.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反应,家庭及社会对治疗的支持情况。

2.重视对病人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做好解释,鼓励,安慰工作,增强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及护理

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急性病死率20%-30%,是病死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

一.脑出血的治疗原则为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

肿所致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

持肢体功能位,鼻饲,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质平衡等。

2. 脱水降颅压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治疗的重要环

节。可选用① 20%复方甘露醇 125-250ml ,快速静滴, 1 次/ 6-8 小时,疗程 7-10

日。②呋塞米 20-40mg 静脉注射。③甘油果糖静滴,降压作用较甘露醇缓和,适

用于轻症病人,重症病人病情好转期和肾功能不全者。

3. 调控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一般不予降压药物,而已脱水降颅压治疗为基

础。当收缩压≥ 200mmhg,或舒张压≥ 110mmhg时,在脱水治疗的同时平稳降压,是血压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在180/105mmhg左右为宜。当收缩压在165mmhg或舒张压在 95mmhg时,仅以脱水治疗来降低颅内压为主。

4.止血治疗

5.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辅助治疗

二.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病变(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所致的微动脉瘤等)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占急

性脑卒中的 10%。

治疗目的:防治再出血,降低颅内压,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寻找出血原因,治疗原发病和预防复发。

(1)一般护理①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系统功能。②降低颅高压,使用脱水剂③避免用

力和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

(2)预防再出血①绝对卧床休息 4-6 周。②调控血压③应用止血药物④破裂动脉

瘤的外科和血管内治疗

(3)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口服或静脉泵入尼莫地平可有效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引

发的并发症。

(4)脑积水,癫痫的处理及防治。

三 .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

( 一) 病情评估

1.症状的评估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注意有无头痛,恶心,

呕吐等脑疝的先驱症状,维持血压稳定。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临床体征的评估评估病人有无肢体活动障碍和有无感觉障碍,评估肌张力状况,有无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注意有无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ning 征,Brudzinski征)

3.辅助检查的评估 CT 检查可明确诊断,必要时行 DSA检查脑血管有无异常。

4.并发症的评估观察有无脑疝,急性肾衰,消化道出血等表现。

(二)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床头抬高15-30 °,每 2

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转头时要轻,慢,稳。病情危重者24-48 小时内禁食, 48 小时后鼻饲流质,神志清楚而无吞咽困难者给流质或半流质,

做好口腔,皮肤及会阴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用缓泻剂或开塞露,排

便时避免屏气用力,禁止灌肠。大便失禁者注意防止肛周皮肤受损。

2.专科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予氧气吸入。头痛,

呕吐严重者,防止窒息,积极做好降低颅内压的治疗。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

药,使用脱水剂速度要快。

3.康复护理瘫痪肢体保持良肢位。

(三) . 健康指导

1.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告知诱发加重因素,痊愈后不宜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及剧烈的活动,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排

便习惯以保持大便通畅。

2. 特殊检查和治疗讲解腰穿,CT和DSA检查的目的和配合事项,使用脱水剂,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的作用和副作用。

3.出院指导避免情绪激动,不要多度劳累,定期检查,指导家属协助进行瘫痪

肢体功能锻炼。

4.心理护理评估病人的心理反应,家庭及社会对治疗的支持治疗,重视对病人精神情绪的监控,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做好解释,鼓励,安慰工作,增强

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

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的护理

神经介入治疗是指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系统的支持下,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和非血管病变进行诊断和治

疗的一种临床医学科学。

目前我科开展的技术有 1.Seldinger动脉插管技术 2.全脑血管造影术3, 经导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4. 支架植入术 5. 动脉溶栓术 6. 动脉取栓术 7. 动脉瘤栓塞术。

一.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并签字同意。

2.局部皮肤备皮,碘过敏试验。

3.术前指导病人禁食禁水 4-6 小时,注意双侧足背动脉搏动。

4.术前 30 分钟肌肉注射鲁米那 0.2.

5.药物准备:碘造影剂,肝素,鱼精蛋白, 500ml 生理盐水 10 袋,尼莫地平50ml。

6.建立静脉通道,一般在病人左侧肢体给予静脉留置,留置尿管。

7.各种导管的准备

二. 术后护理

1.并发症的观察给予多功能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溶栓病人观察有无全身出血并发症 ( 尤其颅内出血 ) 。支架成形术病人观察有无血管再闭塞,高灌注综合征,血管痉挛等,动脉瘤栓塞术病人观察再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注意患者肢体活动情况等。

2.局部砂带压迫 6 小时,注意穿刺点出血状况。

3.测足背动脉搏动每 30 分钟一次,测量 4 小时。

4.穿刺侧下肢制动 12-24 小时。

5.术后指导病人多饮水,促进造影剂从尿中排除。

6.做好健康指导。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

一.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目的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早期,正确的康复干预可以

大大的降低脑血管意外的致残率,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二. 脑卒中康复干预的时机

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表明:康复干预进行得越早,效果越好。一般来说,缺血性脑卒中可于病情稳定后2-3 天开始,出血性脑卒中则可推迟至病情稳定后一周。

三 . 脑卒中病人卧床时应采取的良肢位

四 . 指导瘫痪病人床上翻身的方法

五. 转移训练

六 . 语言康复训练

1.肌群运动训练指进行唇,舌,齿,软腭,咽,喉与颌部肌群运动。包括缩唇,叩齿,伸舌,卷舌,鼓腮,吹气,咳嗽等活动。

2.发音训练训练张口发唇音,唇齿音,舌音,到反复发单音节音,逐步过渡到

复诵简单句。

3.复述训练复述单词和词汇,可出示与需要复诵内容一致的图片,每次复述

3-5 遍,轮回训练

4.命名训练

5.刺激法训练

七 . 吞咽功能训练

1.体位能坐起的病人取坐位,头略前屈,不能坐起的病人去仰卧将床头摇起30°,头下垫枕。

2. 食物的选择选择病人喜爱的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防止误吸,食物应

符合:柔软,密度与形状均一,不易松散有一定粘度,能够变形,利于食物通过

口腔和咽部,不易粘在黏膜上。

3.吞咽方法的选择空吞咽与吞咽食物交替进行,侧方吞咽,吞咽时头偏向健侧肩部,点头样吞咽,吞咽时配合头前屈,下颌内收如点头样的动作,利于食物进入食管。

4. 不能吞咽的病人,予鼻饲流质。

脑卒中的护理

脑卒中的护理 众所周知,脑血管意外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其致残率很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二传统的方法只重视药物的治疗,而忽视了 护理的重要性,以至于许多病人因为没有得到优质的护理,而造成了 皮肤完整的受损和关节孪痛变形,影响了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一、一般护理: 1、出血性脑血管病: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患者头部可放一轻枕,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无呕吐、胃出血和呛咳时给与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流食,必要时给与鼻饲;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干燥,会阴部清洁,干燥,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高热时给与物理降温。定时翻身,切背,预防褥疮。 2.缺血性脑血管病;为防止脑血流量减少,患者取平卧位,急性期病人需卧床休息,避免活动量过大,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做好大、小便护理。预防褥疮和呼吸道感染,注意观察时结合体征及肢体瘫痪的进展程度。 二、专科护理 1.[床上训练指导]急性脑血管的病人大多意识障碍瘫痪在床,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重视肢体的功能康复,应教给病及家属: ①保持良好的功能位,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②按摩

③被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衡后,无进行性卒中发生,除了注意良肢位的摆放,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 ④主动运动,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 握手,桥式运动,床上进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 2.[床下训练指导]出面性疾病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 的过程: ①站立,协助病人双足放平臵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协助人员双手拉病人肩关节协助病人站立;若病人患肢力量较弱不能踩实地面时,协助人员可以双膝抵住病人患肢膝关节,双足夹住患足,病人将双手臵于协助人员腰部,以利于轻松站起,但病人不要用力拉扯其衣服,以防跌倒。站立时协助人员应注意站势,教病人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不要耸肩或抬肩,腹部伸直,伸髋,双下肢尽量伸直。 ②步行,行走前,下肢肌力先达四级,注意姿势,以免产生误用综合症。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另一脚跟亦先着地,重心又转移之后足,开始下一个步态同期。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日期:2006-8-24 11:33:02 【关闭窗口】 众所周知,脑血管意外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其致残率很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二传统的方法只重视药物的治疗,而忽视了护理的重要性,以至于许多病人因为没有得到优质的护 结石病、痛风患者康复园地黄金广告位招商!诚聘 聋哑耳鸣、头痛新疗法!中医治疤痕痤疮新进

展 理,而造成了皮肤完整的受损和关节孪痛变形,影响了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现将卒中病人的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一、一般护理: 1、出血性脑血管病: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患者头部可放一轻枕,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无呕吐、胃出血和呛咳时给与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流食,必要时给与鼻饲;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干燥,会阴部清洁,干燥,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高热时给与物理降温。定时翻身,切背,预防褥疮。 ?2.缺血性脑血管病;为防止脑血流量减少,患者取平卧位,急性期病人需卧床休息,避免活动量过大,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做好大、小便护理。预防褥疮和呼吸道感染,注意观察时结合体征及肢体瘫痪的进展程度。 二、专科护理 1.[床上训练指导]急性脑血管的病人大多

意识障碍瘫痪在床,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重视肢体的功能康复,应教给病及家属: ①保持良好的功能位,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②按摩 ③被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衡后,无进行性卒中发生,除了注意良肢位的摆放,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 ④主动运动,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进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 2.[床下训练指导]出面性疾病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的过程: ①站立,协助病人双足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协助人员双手拉病人肩关节协助病人站立;若病人患肢

脑卒中健康教育

脑卒中健康教育 1.肢体功能锻炼按摩:手法较多,向患者家属和陪护介绍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的按摩手法,按摩前要洗手、剪指甲。按摩时间为每个部位5min,每日1~2次。主动活动:要让患者养成循序渐进的锻炼的好习惯,主动床上运动,如床上翻身、起立训练、桥式运动、内收肌与内旋肌的夹腿运动等。这些主动活动不仅可使患者肌力增加,预防痉挛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意识到自己“能动”了,这种功能恢复给患者康复树立信心。被动活动:主要操作包括各患肢关节各方面的被动运动,活动的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大到小根据不同的部位可取卧位、坐位,需家属帮助做各种动作,如屈伸、旋转、前弯、侧弯等活动,无论做什么活动都应让患者主动配合被动进行,其效果明显。 2. 语言功能训练从简单发音到双音、生活常用语,给患者听音乐、听广播,逐步训练,让患者多开口,鼓励有文化者读报,家属陪护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话,使患者早期开口。 3. 常用药物的指导如阿司匹林的作用是防止血小板凝聚,可长期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络活喜、都可喜、洛汀新。并告知患者复查血液黏度、药物的作用与毒副作用,长期服药的临床意义,定时测量血压的意义,改善血液流变状态的临床意义。

4. 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肢体、语言不同程度受损,以及长期服降血压药物,故不同程度心理上承受压力,容易产生情绪低落、焦虑、孤独感,老年人的这种性格改变,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外界原因引起的.所以应从心理需要和心理变化的方面采取一些护理措施,主动关心患者,给患者鼓励,并介绍同病室患者、同种患者康复状态,使得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稳定情绪、主动配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5. 饮食生活护理一般脑卒中患者以高纤维素、低胆固醇饮食为主,定时、定量。糖尿病者应低糖饮食,有高血脂及高血压病史的给予低脂、低盐饮食,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饮食方式,有烟酒嗜好的患者要劝其戒酒、戒烟,生活要有规律。

脑卒中防治规范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 (2012版)》解读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者:高润霖 文章号:W079521 2012-5-11 16:00:15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同道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2012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这里我对这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致力于我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的卫生部工作人员和广大医务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建立全国规范的预防与诊疗干预体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切实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卫生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结合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实践,对2009年编写的《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和防控指导规范(试行)》进行了修订。修订版《规范》新增了健康指导、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脑卒中康复与护理部分,并强调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健康指导的重要性,体现了关口前移的特点。 修订版《规范》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适宜性技术,如颈动脉超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介入治疗技术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并且提出构建脑卒中筛查

与防治管理与质控体系,协调医疗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职责,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下面我就为大家进行《脑卒中筛查和防控指导规范》的解读: 第一部分概述 1.现状与指导意义 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各国脑卒中防控的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大多数脑卒中的发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前兆,也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重点之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要“预防关口前移,服务重心下沉”,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体系,普及适宜性技术,做到早发现与及时干预。 2.脑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 一级预防:指发病前预防。特别是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早控制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寻找病因和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预防或降低脑卒中再发危险。 三级预防:对脑卒中后的患者加强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预防或减轻残疾,促进功能恢复。 3.组织与管理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省、地市、县区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广泛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规范干预。 医院应探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一体化连续性服务模式和综合性防治措施,形成跨学科防治协作机制,为相关专业多学科协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持续的、必要的条件和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立脑卒中筛查防治门诊和脑卒中病区(单元),联合区域内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逐步建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协作服务网,实行双向转诊协作机制,注重“预防关口前移,服务重心下沉”,全体医务人员都应积极开展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四早”措施。 第二部分健康指导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限制饮酒。 定期体检,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体检一次。了解心脑血管功能有无异常,特别是有无房颤或缺血性改变。同时也应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发现异常后即应积极治疗。 重视脑卒中早期症状,如出现突发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视力模糊或失明,语言表达或理解困难;突发严重的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应及时就医,以缩短院前延误。

脑卒中护理手册

脑卒中护理手册目录 1.脑卒中的基本概述 2.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 3.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4.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 5.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 6.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 7.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及护理 8.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基本概述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它与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目前我国脑卒中已成为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发病率120-180/10万,每年死亡病例大于150万,存活者600-700万,且2/3存活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本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脑卒中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

一.头痛: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评估:1.病史 (1)了解头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询问是全头痛,局部头痛还是部位转换不定的头痛:是搏动性头痛还是胀痛,钻痛,钝痛,触痛,撕裂痛或紧箍痛,是轻微痛,剧烈痛还是无法忍受的疼痛。 (2)头痛的规律:询问头痛发病的急缓,是持续性还是发作性,起始与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激发,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急起的头痛可能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 (3)有无先兆及伴发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头痛,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4)疼痛常用工具:1.数字式疼痛评定法:将一条直线等分为10段,一端0代表无痛,另一端10代表极度疼痛,病人可选择其中一个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数字来表示疼痛程度。2.文字描述式,将一直线等分5段,其中一端表示“没有疼痛”。另一端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患者选择其一表示疼痛程度。3.视觉模拟评定法4.面部表情测量图,图示6个代表不同疼痛程度的面孔,患者选择其一来代表自己的感受。 插入图表 二.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可表现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内容变化,临床可通过病人的言语反应,对针刺的痛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1.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方法 导语:人一旦上了年纪,毛病就多了起来,骨质疏松啊、高血压啊、糖尿病啊都是老年人普遍都有的毛病,。而这些毛病中最严重最棘手的还属于脑卒了。 人一旦上了年纪,毛病就多了起来,骨质疏松啊、高血压啊、糖尿病啊都是老年人普遍都有的毛病,。而这些毛病中最严重最棘手的还属于脑卒了。脑卒可以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病了,而且这种毛病也不仅仅存在于老年人,年轻人中也可能发生这种病,只是几率较低罢了。而脑卒中的康复护理也是很受众人所重视的。 1、传统脑卒中康复护理被临床视作后疗法,康复护理重点关注脑卒中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存在的遗留障碍。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为康复护理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脑卒中康复护理早期就进行介入。介入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各不相同,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在患者病情发作24内,在监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期间即介入康复护理;针对脑梗死患者,3d后进行康复护理介入;针对脑出血患者, 3~5d进行康复护理介入等。脑卒中康复护理介入时间的指导思想多为,在患者生命体征得到控制、神经系统症状平稳48h后再开展康复介入。据临床调查研究认为发病6个月内进行的康复治疗即为早期康复,近年来大多康复医学专家指出,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的情况下就可进行康复训练,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十分不稳定,这是康复护理所要面对的巨大难题,要求即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护理,还要有针对性、预防性的进行护理。 2、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2.1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护理多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通过神经发育推进技术为主的运动训练,同时给予药物治疗、肌电反射刺激以及功能电刺激进行辅助。积极护理患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 生效日期: 2007、03 题目: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护理常规 第二次修订日期:2014、06 1、 概念: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 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 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通常分脑血栓 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2、 主要症状:以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等局灶定 位症状为主;部分病人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三、典型体征:言语障碍,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意识障碍 四、特异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直观显示脑梗死的部位、范围、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 1. 头颅CT: 2. 2.MRI: 3. 血管造影: 4.TCD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五、治疗原则: 应遵循超早期、个体化和整体化的原则。重点是急性期的治疗。(一)急性期治疗: 1、早期溶栓 2、调整血压 3、防止脑水肿4、控制血糖 5、抗血小板聚集 6、抗凝治疗 7、脑保护治疗 8、早 期康复治疗 (二)恢复期治疗 康复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六、常见并发症: 1、 脑疝 2、肺部感染 3、消化道出血 4、尿路感染 5、压疮 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外伤坠床 七、护理措施 (一)执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分级护理. (二)常规护理 1 心理护理 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 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 有抑郁的患者按医嘱给予抗抑郁药物。 2 饮食 .1 吞咽功能正常患者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一、主要护理问题 (一)、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二)、舒适的改变:与肩手综合征等引起的疼痛有关。 (三)、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有关。 (四)、吞咽障碍:与球麻痹有关。 (五)、沟通交流障碍: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六)、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 (七)、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梗死、癫痫。 二、护理措施 (一)、急性期的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3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此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康复治疗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 2、良肢位的摆放: ①主张偏瘫侧卧,以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此时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呈伸髋、膝稍屈、踝背屈90°,而健侧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 ②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垫薄枕,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必要时给予一定支持)或伸髋、伸膝、踝背屈90°(足底可放支持物或置丁字鞋,痉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之中也称之为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康复治疗对针对脑卒中患者出现的认知障碍、卒中后抑郁以及肢体瘫痪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新的康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1]。而如何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本质目的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医学手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言语、运动、认知和其他受损功能,以便使其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社交等恢复至最佳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2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具体方面 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都会发生认知障碍。脑卒中后发现认知障碍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失语症患者,可采用认知记忆试验以及Wechsler记忆量表等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康复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认知障碍情况越严重,预后效果则越不理想。所以,认知障碍康复护理主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给予患者感知觉刺激,同时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强化运动学习,以改善患者记忆能力[3]。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而言,应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措施,通常先进行运动训练,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发育,同时辅助功能电刺激、肌电反射刺激以及药物治疗等。运动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

及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给予按摩、主动或者被动性的运动锻炼,具体包括准确进行坐、卧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行训练、体位训练以及走路训练、保持平衡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穿脱衣服、个人卫生、餐具使用以及淋浴、如厕等ADL训练,训练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采用与之相符的促进技术,安排科学合理运动量。在运动训练的同时,要给予患者服用去甲丙咪嗪、百解忧等药物,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具体措施所谓的吞咽障碍,主要是指患者食道上括约肌、咽喉、双唇、舌以及食道功能遭受损伤之后,导致的进食障碍现象。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是对其口面肌群进行的感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 失语康复护理具体措施脑卒中损伤发生在患者言语中枢时,就会导致患者失语,相关资料显示5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都会出现失语症状,严重影响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失语主要包括运行性、命名性和感悟性失语等几种。失语可能会自然恢复,但若进行语言训练则可加快言语训练的速度和进程。语言训练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的失语类型、程度等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在护理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口型示范的重要作用,实施面对面教授,通过实物配合手势增强患者理解能力,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语言能力。 心理障碍康复护理具体措施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焦虑和抑郁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人员要积极鼓励患者勇敢面对

(完整word版)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2007、03 题目: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护理常规第二次修订日期:2014、06 一、概念: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 织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 60%-80%。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二、主要症状:以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等局灶定位症状为主;部分病人可 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三、典型体征:言语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意识障碍 四、特异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直观显示脑梗死的部位、范围、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 1.头颅CT: 2.2.MRI: 3.血管造影: 4.TCD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五、治疗原则: 应遵循超早期、个体化和整体化的原则。重点是急性期的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1、早期溶栓 2、调整血压 3、防止脑水肿4、控制血糖 5、抗血小板聚集 6、抗凝治疗 7、脑保护治疗 8、早期康复治疗 (二)恢复期治疗康复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六、常见并发症: 1、脑疝 2、肺部感染 3、消化道出血 4、尿路感染 5、压疮 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外伤坠床 七、护理措施 (一)执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分级护理. (二)常规护理 1心理护理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有抑郁的患者按医嘱给予抗抑郁药物。 2饮食 2.1 吞咽功能正常患者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 饮食。 2.2 轻度吞咽困难患者,给予半流质糊状饮食。 2.3 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给予留置胃管,按医嘱鼻饲。 2.4 戒烟酒 3体位与活动 3.1根据病情,尽早活动。。 3.2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偏瘫侧肢体处于功能体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防止 肿胀(不建议在患肢输液)。 3.3双下肢尽量避免输液,以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3.4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有计划的肢体功能锻炼。 4基础护理 4.1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每日2次,预防口腔及肺部感染。 4.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预防压疮发生。 4.3保持会阴清洁,会阴护理每日2次,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护理,预防尿路感染。 4.4保持大小便通畅。

溶栓护理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十七、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 一、执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体位与活动:溶栓后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不宜过早离床,1W内不 可过多活动,1W后鼓励患者功能锻炼。 2、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于不能自口 进食者,胃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3d后给予鼻饲,每天注入足 量的水份和富于营养的流质饮食,如牛奶、果汁、鱼汤等,防误吸。 3、溶栓后导尿管、动脉测压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尽量减少肌肉、 动静脉注射次数,药物注射完毕局部按压5-10分钟,注意注射部位有无 发红、疼痛,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三、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肢体肌力、语言功能等变化,以判断溶栓效果及 病情进展。 2、血压监测:15分钟/次ⅹ2小时,30分钟/次ⅹ4小时,60分钟/次ⅹ18小 时。 3、脉搏、呼吸监测:1小时/次ⅹ12小时,2小时/次ⅹ12小时。 4、配合医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估) 5、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⑴皮肤及粘膜: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有无渗血等。 ⑵消化系统:胃出血、便血等。 ⑶泌尿系统:血尿 ⑷颅内出血(脑实质血肿、出血性脑梗死):意识障碍加深、瞳孔改变、血 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肌无力加重等,头颅CT检查(用药24小时后复查)。 ⑸并发症观察:再灌注损伤(脑水肿)、血管再闭塞等。 ⑹其他:有无药物过敏、腹痛、四肢疼痛肿胀等。

. 四、用药护理: 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3小时内) ⑴用量:0.9mg/kg/次(最高剂量不超过90mg) ⑵用法:加入原厂配备的溶媒中,先用总剂量的10%在1-2分钟内立即静脉推注,其余90%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2、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皮肤瘀点、黑 便等,阿司匹林有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服用。 3、应用降压药物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4、使用脱水剂者,掌握给药速度,观察尿量、尿色及肾功能。如20%甘露醇 125-250ml应在15-30分钟内滴完,甘油果糖250ml滴注1-1.5小时。 五、症状护理: 1、神志不清或者躁动者使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存在不同程度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如采用舌唇运动、发 音训练、减慢语速等方法,以恢复患者语言功能。 3、对遗留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定时翻身、保持床单元整洁、应用气 垫床、保持肢体良姿位等措施,预防压疮。 六、排便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必要时应用缓泻剂或者开塞露。 七、心理护理: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关心、同情、体贴患者,向患者 和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说明溶栓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溶栓的方法和效果,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恐惧,使患者和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八、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和家属识别脑梗死早期症状:手指麻木无力、流涎、眩晕、步态 不稳等,提高患者和家属对脑卒中的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争取在3-4.5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 2、溶栓早期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 3、教会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方法。 医药护理 2

浅析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浅析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11-22T14:21:17.3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14期作者:刘林 [导读] 造成了皮肤完整的受损和关节孪痛变形,影响了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现将卒中病人的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611130 【摘要】众所周知,脑血管意外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其致残率很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二传统的方法只重视药物的治疗,而忽视了护理的重要性,以至于许多病人因为没有得到优质的护理,而造成了皮肤完整的受损和关节孪痛变形,影响了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现将卒中病人的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一、一般护理: 1、出血性脑血管病: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患者头部可放一轻枕,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无呕吐、胃出血和呛咳时给与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流食,必要时给与鼻饲;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干燥,会阴部清洁,干燥,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高热时给与物理降温。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 2.缺血性脑血管病;为防止脑血流量减少,患者取平卧位,急性期病人需卧床休息,避免活动量过大,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做好大、小便护理。预防褥疮和呼吸道感染,注意观察时结合体征及肢体瘫痪的进展程度。 二、专科护理 1.[床上训练指导]急性脑血管的病人大多意识障碍瘫痪在床,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重视肢体的功能康复,应教给病及家属: ①保持良好的功能位,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②按摩 ③被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衡后,无进行性卒中发生,除了注意良肢位的摆放,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 ④主动运动,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进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 2.[床下训练指导]出面性疾病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的过程: ①站立,协助病人双足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协助人员双手拉病人肩关节协助病人站立;若病人患肢力量较弱不能踩实地面时,协助人员可以双膝抵住病人患肢膝关节,双足夹住患足,病人将双手置于协助人员腰部,以利于轻松站起,但病人不要用力拉扯其衣服,以防跌倒。站立时协助人员应注意站势,教病人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不要耸肩或抬肩,腹部伸直,伸髋,双下肢尽量伸直。 ②步行,行走前,下肢肌力先达四级,注意姿势,以免产生误用综合症。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另一脚跟亦先着地,重心又转移之后足,开始下一个步态同期。 ③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指导病人进行进食,穿脱衣服,双手交替排球,拨算珠,捡豆子等自理活动,以促进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3.[语言训练]教给病人噘嘴,鼓眼,眦牙,弹舌等,每个动作5-10次,教病人学习发(pa,ta,ka)先单个连音重复,当病人能准确发音后,三个音连在一起重复发音,每日重复训练次数,直到训练好为止,语言训练是个复杂的过程,需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由音到词,由词到句,不能急于求成。 4.[吞咽训练]指导病人进清谈,少渣,软食为主,饮水量呛咳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进食时抬高床头30-45°,将食物尽量放在腱侧部。 三、心理护理 中风病人因病程长,发病迅速,致残率高以至于引起病人忧郁,紧张,焦虑,烦躁,甚至轻生,这些不良的情绪刺激不但使病人在思想上产生消极对抗,使中风病人失去锻炼的信心,而且对人体各系统产生影响,如使呼吸频率加快,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此时,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给与病人心理疏导,安慰病人,消除不良情绪刺激。实践证明,不良的情绪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肾上腺素及儿茶酚氨分泌增加,以至于全身小动脉出现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易导致再中风。而处于兴奋状态和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四、预防指导 ①定期复查 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③忌烟酒 ④合理饮食 ⑤生活有规律,持之以恒的生活锻炼 ⑥及时发现并控制 参考文献: [1]徐航,张玲.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14:1329-1330. [2]董云英.脑卒中患者护理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6:293. [3]冷晓辉,解红文,吴玉琴,戎美清,甘荣燕.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07:627-629. [4]潘朝霞,周雅,卞红琴,戴爱明,周学萍.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8,12:17-18+45.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常规护理包括: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避免颅内压升高; 、保持呼吸道通畅; 、供给适当营养,加强饮食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呼吸道感染、压疮等); 、心理护理(恐惧、语言沟通障碍等); 、安全护理; 卒中的特殊护理包括: 1、制定护理计划 对于新入院病人,及时做好护理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深静脉血栓评估、护理、预防 )根据血管超,线等仪器检查结果,患者有无影响下肢静脉循环的疾病,如骨折等。 )密切观察下肢末端循环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静脉情况等。 )长期卧床者应抬高肢体°,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量避免膝下垫枕,过度曲髋,影响静脉回流,减少在下肢输血、输液;加强肢体活动。 、溶栓护理 )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包括口腔粘膜、眼睑膜、皮肤、大小便等,如有出血及时通知医生。 )延迟安置并保留胃管、尿管,及时观察病人有无出血情况。 )遵嘱给予温凉饮食。 )口腔护理时动作轻柔,棉球要包裹住弯血管钳,以免碰破口腔粘膜。 )测血压时袖带松紧要适宜,测血压间隔时间要解开袖带,避免皮肤淤血。 )监测血氧饱和度时,注意血氧指夹的使用,避免病人手指淤血、康复护理 )良姿位变换:急性期患者症状严重,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正确

的、良好的姿势和体位,防止患肢关节挛缩变形和关节脱位变形。 )被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无进行性脑卒中发生,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患者应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 )主动运动:当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有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训练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肌力弱的肢体。 )床下训练指导:出血性疾病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的过程。 )日常生活训练:可指导患者进行刷牙、进食、穿脱衣服、拨算珠、捡豆子等自理活动。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时间:入院第一天;入院一周;出院前一周;出院前的指导;每周一次的小讲课(周三下午:—:健康教育会,由神经内科医师、营养医师、康复医师、专业护士轮流讲课);每日对出院患者随访针对卒中危险因素的二级预防。 )健康教育的内容:什么是卒中及其病因;常见症状,何时就诊;卒中的危害如何预防;治疗手段有哪些;常用药物的用法如扩血管药、脑代谢药、脑保护剂、抗凝剂以及调脂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康复知识的普及和基本训练手法等;病人入院后周内卒中单元工作人员应与病人家属和看护者接触,邀请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或非正式的卒中小组会议;饮食的宣教。 )健康教育的形式:幻灯片、录象带、科普读物、壁报、出院指导、健康教育光盘的有偿无偿的发放、小讲课 护理质量的评价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