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讲学稿_opt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讲学稿_opt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讲学稿_opt

初二数学讲学稿---不等关系--(样板)

初二数学讲学稿—--—不等关系 一、课前复习: 1、解方程14 3=-x x 去分母准确的是( ) A .4x -3x =1 B .3x -4x =1 C .4x -3x =12 D .3x -4x =12 2、解方程: (1)2133=-x (2)3 71x - = (3)x x 3135+=- 3、用“>”,“<”,“≥”,“≤”填空 (1)正数______0;负数______0; (2)非负数包括:_____________,所以非负数________0; 二、新课预习:(阅读课本P37—38页,完成下列各题) 1、符号“>”读作____________;符号“〈”读作______________; 符号“≥”读作______________;符号“≤”读作______________; 2、比较数的大小: 4____3-- ;414.1___2; 0.75___4 3 ; 3.14___π 3、不大于能够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不低于能够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4、一般的,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___________; 三、小组合作,展示点评 1、用“>”、“≥”或“<”、“≤”填空: (1)正数 0; 非正数 0; 负数 0; 非负数 0 (2)2a 0;21a + 1;2a - 0;21a - 1; 2、用“>”、“≥”或“<”、“≤”填空:

(1)x不大于30,即是x小于或等于30,所以x 30 ; (2)x不小于78,即是x大于或等于78,即是 78 ; (3)正数 0;负数 0;非正数 0;非负数 0 。 (解析:非正数即负数和0,非负数即正数和0 ) 3(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它的周长为; (2)若正方形的周长为a,则它的边长为;则它的面积是,※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cm2,那么它的周长a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4(1)若圆的半径长为r,则它的周长为; (2)若圆的周长为l,则它的半径是;面积是。 ※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cm2,那么它的周长l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 5、下面给出了5个式子: ①1>0,②x+2y>O, ③x+1=3, ④x-1, ⑤x+2≤3, 其中不等式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四、巩固练习 1、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a是非负数; (2)直角三角形斜边c比它的两直角边a,b都长; (3)x与17的和比它的5倍小。 (4)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这两数积的2倍。(提示:没有字母的可自己假设)(5)x与-3的和是负数; (6)x与5的和的28%不大于-6; (7)a的2倍比a与3的和小; (8)y的一半与5的差是非负数; 2、在通过隧道时,我们往往会看到如图(1)所示的标志,这是限制车高的标志。

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 (一)知识结构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k为常数,),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代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的各自特点. 3.能根据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的函数关系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对于实际问题,能“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5.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二、基础知识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 (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 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 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称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

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常量与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常量,数值发生改变的量叫变量。 实际上,常量就是具体的数,变量就是表示数的字母。(注意“π”是常量) 二、自变量与函数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x每取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 ....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把x叫自变量,y叫x的函数。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有函数关系就是“看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是否有惟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三、函数值 如果x=a时,y=b,那么把“y=b叫做x=a 时的函数值”。 四、表示函数的方法 方法(一)解析式法。 方法(二)列表法 方法(三)图像法 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允许取值的区域,叫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一)对于解析式 1、解析式是整式。自变量取一切实数。 2、自变量在分母。取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 3、自变量在根号内 (1)在内。自变量取一切实数。 (2)在内。取使根号内的值为非负数的实数。 (二)对于实际问题 自变量的取值要符合实际意义。 在一个函数解析式中,同时有几种代数式时,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各种代数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例: 求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解:要使有意义, 必须且 即,。 所以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说明:求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值,就是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七、函数图象的画法步骤 把每个点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三)连线。把描出的点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的线 ....连结起来。 八、正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k是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2、图象:是经过(0,0)与(1,k)的直线。 3、性质: (1) (2)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4.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十、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次函数 概念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x的一次函数.当b=0时,一次函数y=kx(k≠0)也叫正比例函数. 图像一条直线 性质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说课稿

《壶口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处理。 《壶口瀑布》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 难点:理解黄河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初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学会分析运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壶口瀑布有直观的印象及初步的感受: (1)导入。 在导入环节,通过启发回忆李白的著名诗句,引出壶口瀑布,然

后再借助观看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对瀑布有个初步的印象。其次完成字词的巩固。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没有见过瀑布,所以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看完视频简单说说感受,这样学生对壶口瀑布就有了个较为直观的印象,利于接下来的理解和赏析。 (2)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学生能找到作者先后两次观赏壶口瀑布。然后让学生品读作者描写瀑布的句子,找出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教师再出示三句示例,通过齐读来加深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一方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交流句子,进一步体会到瀑布的雄伟的气势。教师出示例句,用典型的例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精妙之笔——修辞。 (3)品读文章。 充分利用三句示例,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进行赏析。教师先是帮助分析第一句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第二句师生合作完成,第三句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原本是设计让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但是考虑到做批注的方法我们还没有讲到,而且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发现这种方法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我把这一环节调整为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先是范例性地赏析一句,然后师生合作赏析,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完成由“扶”到“放”的过程。

一次函数讲学稿复习

九年级数学讲学稿(37) (一次函数复习)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当x 每取一个值时,y 有相应的值与它对应, 则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称y 是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_________________时,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尝试练习(一) 1. 分析下列函数关系式中,那些是一次函数? 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①y=2x+6 ②y=x 2; ③y=8 x ; ④y=7-x ⑤y=2x ⑥y=x 2π ⑦y=x-6 2、已知()11-++=m x m y 当 m 时,它为一次函数,当 m 为 时,它为正比例函数 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 已知: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当x=2时,y=6,求此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 已知,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0),(-1,1)两点,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某地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要购买行 李票,行李票费用y 元是行李质量x (千克)的一次函数,其图象如下图所示: ①求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多少千克行李? 三..图像与性质. 1.函数图象的概念: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 与对应的因变量y 的值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 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作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 (1)如何选点? 描出相应的点 连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y=2x+1的图象,它是_____________ (2)能够概括画图像的一般步骤吗?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课题:19.1.1变量 知识目标: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情感目标: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先填写下 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 (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活动:1.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圆的面积公式S=πr2; (2)正方形的l=4a; (3)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与金额y的关系为y=2.5x. 2.写出下列问题的关系式,并指出不、常量和变量.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x 轴交点 的横坐标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 4.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x 轴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母亲》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母亲》。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我的母亲》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选自《胡适自传》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年少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显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这五篇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容易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便于引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生活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自传的语体特征,把握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 速读并列举出写母亲的主要事例,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性的写法。 3,情感目标 体验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从而理解和关爱自己的母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概括写母亲的主要事例极其表现的人物品性。 2,品味语言的分寸感,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决定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朗读感受,质疑探究和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二年级数学下册讲学稿七八单元

龙村镇第一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讲学稿 编稿人:罗兆清 奥运开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学习难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1课时 课堂练习 一、填空。 1、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5、1时=()分。 二、我会计算时间。 2时=()分 60秒=()分 3分5秒=()秒 2时10分=()分 150分=()时()分

课外练习 一、选择题 1、分针走5小格,秒针走()。 A、5大格 B、5圈 C、50圈 2、在100米比赛中,方方用了20秒,玲玲用了19秒。()跑得快。 A、方方 B、玲玲 C、无法比较 3、我唱一首歌用了4分钟,现在我和我的3个小伙伴一起唱,这首歌要用()。 A、4分钟 B、12分钟 C、16分钟 4、周末上午,乐乐和阳阳同时做作业,乐乐8:25做完,阳阳8:30做完。乐乐比阳阳完成作业快()。 A、5秒 B、5分钟 C、 5小时 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和经过的时间。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体育课上,我跳15下大约用了() 2、我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做作业大约要用30()。

1分有多长 学习目标: 1、通过1分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3、发展运用画图等多种策略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让学生理解比分小的单位:秒。 学习难点:体会1有秒多长,知道分与秒的关系。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1课时 课堂练习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3、小明吃饭用了20()。 4、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5、王艳跑 50米用了10()。 6、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7、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二、1分钟做些什么? 1、从1开始数数,看能数到几? 2、数一数人的脉搏1分钟能跳几下? 3、1分钟能做几节眼保健操? 4、1分钟能写几个字?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 说课稿

12 《诗经》两首 长郡中学史李东 一、说教材: 《〈诗经〉两首》是初中语文教材8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课文,单元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进程、思想感情及其艺术效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本次课将要学习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是诗经的名篇,两首诗在主题内容上是相似的,情感基调是相近的,同时在艺术手法方面也都运用了重章叠唱和赋比兴的方式。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特点,现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⑴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作的能力。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说教法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根据诗歌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读出四言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感情,在诵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讨论法:联系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学生讨论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3、比较法:本节课,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比较,从而了解诗的内容及其艺术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善教人者,应教人方法,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让学生自己读书,自行研讨。” 1、利用课件,创设有利于教学的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设置讨论题,在讨论中理清文章线索。 3、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形成运用、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课程安排为2课时,以《蒹葭》为例说环节) ㈠导入新课:(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取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㈡介绍有关《诗经》的学常识(多媒体显示)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里面的代表作品文字虽然简单,但却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的程度(《中国诗史》)知识总结如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

精心探究讲学稿设计,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精心探究讲学稿设计,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9-07-31T17:07:28.1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作者:赵崇崇[导读] 目前,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校本教研为切入点、以讲学稿学习运用为主渠道的教育理念及方式逐渐成为初中课堂教学予以重点践行目标内容与方向。通过利用“讲学稿”模式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早达成预期教学目标。针对于此,本文主要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在精细探究讲学稿设计方法的前提基础下,进一步阐明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涉及到的教学模式, 仅供参考。 赵崇崇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菊隆中学 323800 【摘要】目前,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校本教研为切入点、以讲学稿学习运用为主渠道的教育理念及方式逐渐成为初中课堂教学予以重点践行目标内容与方向。通过利用“讲学稿”模式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早达成预期教学目标。针对于此,本文主要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在精细探究讲学稿设计方法的前提基础下,进一步阐明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涉及到的教学模式,仅供参考。 【关键词】学稿设计;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06-01前言 近些年来,初中学校为认真贯彻与落实教研室教研工作会议精神、内容,力图从多个层面,实现层层推进、环环紧扣的教学目标。在贯彻与落实过程中,学校教师人员主张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基础,以深化校本教研为工作切入点,并从讲学稿学习运用等方面,试图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部分初中学校在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变。尤其是初中数学组所开展的“精心探究讲学稿设计,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主题活动,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积极作用。 1实行讲学稿设计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初中数学一直是学生学习体系中的重难点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初中数学涉及到的知识内容,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困惑。再加上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课堂教学效率始终处于滞后状态[1]。针对于此,初中数学组积极结合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改教学要求,切实加强了对校本教研的研究力度,致力于从备课阶段、讲解阶段、课后复习阶段,解决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间的矛盾问题,确保学生所获得到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与深化。 1.1备课组实现“三定三有”要求,确保讲学稿按设计质量 “三定三有”要求主要是指讲学稿方案中必须体现出时间、地点、定主备人等规定内容,与此同时,必须体现出计划、主题、记录等规定内容。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备课模式基本上可以总结为“提前备课、轮流备课、集体研讨”等备课模式。主备教师需要提前将教学案草稿上交到备课组当中,由备课组组长召集组员完成审稿工作,针对教学案草稿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必须予以及时指正与更改。并且着眼于从教学环节、教学目标以及当堂检测等方面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待审查无误之后,交由教研组长与教导处进行定稿审理。 1.2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效果,实现自主学习目标 讲学稿编印完成之后,由教师人员将讲学稿下发至学生手中。待学生预习完成之后再上交到教师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批阅之后必须在正式上课之前再次交到学生手中。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师生需要共同运用同一文稿开展课堂教学与学习活动[2]。教师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并进行适量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人员必须始终引导全体学生坚持守在学习位置当中,确保学生自主能力得以有效提升。通过实现讲学稿设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基本上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化加强提供基础保障。 2精心探究讲学稿设计,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2.1确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打造师生友好互动的学习平台 关于实行讲学稿设计的必要性笔者在前文中也有所提及,讲学稿设计主要可以实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校本教研、合理运用讲学稿等目标,基本上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解决以往数学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数学教师人员最好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位置,积极打造师生友好互动平台,夯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建议教师人员应该积极地与学生主体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数学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等,最好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2.2及时做好课前预习工作,确保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组应该始终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改教学要求,致力于从备课阶段、讲解阶段、课后复习阶段,解决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间的矛盾问题,确保学生所获得到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与深化。对于讲学稿设计问题,最好立足于教材实际要求及目标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与规划,并将讲学稿内容下达至学生手中,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确课堂教学主体内容以及重难点,确保课前预习工作有所保证。如此一来,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方面,势必会得到进一步深化[3]。 结论 总而言之,精心探究讲学稿设计,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为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奠定了开展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基础保障。结合当前情况来看,部分乡镇学校通过开展精心探究讲学稿设计的相关工作,在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方面,明显出现了质的改变。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长期以往,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将会始终保持提高状态。对此,教师人员必须肩负起自身的教育重责,积极做好相关教学工作,尽可能为课堂教学效率、质量的有效加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亚玲.初中数学讲学稿设计的原则要求及方法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02):146-147.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 2019年5月8日 一、常量与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常量,数值发生改变的量叫变量。 实际上,常量就是具体的数,变量就是表示数的字母。(注意“π”是常量) 二、自变量与函数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x 每取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把x 叫自变量,y 叫x 的函数。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有函数关系就是“看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是否有惟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三、函数值 如果x=a 时,y=b ,那么把“y=b 叫做x=a 时的函数值”。 四、表示函数的方法 方法(一)解析式法。 方法(二)列表法 方法(三)图像法 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允许取值的区域,叫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一)对于解析式 1、解析式是整式。自变量取一切实数。 2、自变量在分母。取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 3、自变量在根号内 (1)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内。自变量取一切实数。 (2)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内。取使根号内的值为非负数的实数。 (二)对于实际问题 自变量的取值要符合实际意义。 在一个函数解析式中,同时有几种代数式时,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各种代数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例:求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解:要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意义, 必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说明:求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值,就是 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七、 函数图象的画法步骤 把每个点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三)连线。把描出的点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的线....连结起来。 八、正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k 是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2、图象:是经过(0,0)与(1,k )的直线。 3、性质: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九、一次函数 (一)定义: 形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因为当b=0时,y=kx ,所以“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二)图象: 是经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与(0,b )两点的直线。因此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kx +b. 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是直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 (0,b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 (三)性质:(如下图)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及其图像

攀枝花市育才学社.培训学校 7.1.3战队培优专项(选用题) 八年级数学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综合能力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函数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点P (3,2)关于x 轴对称点是_______,关于y 轴对称点坐标是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若正比例函数y=x 与一次函数y=-x+k 的图象交点在第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4.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上一个交点是(-2,1),?那么它们的另一个交点是 _______. 5.直线y=x+2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到的直线解析式是_______. 6.直线y=3x-3与两坐标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 7.若反比例函数y= k x 经过(-1,2),则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____象限. 8.如下左图所示,已知点P 是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在第二象限内的一点,过P 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 垂线,垂足为M ,N ,若矩形OMPN 的面积为5,则k=______. 9.用火柴棒按如上右图的方式搭成一行三角形,搭一个三角形需3支火柴棒,?搭3个三角形需7支火柴 棒,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n 个三角形需要S 支火柴棒,则S 关于n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 10.已知一次函数y=ax+b (a ,b 为常数),x 与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那么方程ax+b=0的解是_______;不等式ax+b>0的解集是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已知下列各点的坐标:M (-3,4),N (3,-2),P (1,-5),Q (2,-1),其中在直线y=?-x+1的图象 上的点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2.已知函数y=kx+b 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那么k 和b 的值满足的条件是( ) A .k>0,b ≥0 B .k<0,b ≥0 C .k<0,b ≤0 D .k>0,b ≤0 13.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k≠0),当x 1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说课稿

4灯笼说课稿选读课 1.说教材 本文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文章,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文章以灯笼为线索贯穿始终,作者将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语言精当,于传统文化中寄寓爱国之情。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散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掌握了散文的特点。尤其文章以灯笼为主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及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传统文化,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 2.了解作者自由的散文笔法,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 3.学习作者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和点拨法。 2.品味分析法。 3.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学导入 有些事,如一阵清风,过去了就过去了;有些事,逝去了,便成为永恒;而有些

事,如散落在记忆深处的珍珠,永不褪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今天,我们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看灯笼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 二、教学步骤 文题解读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 知识卡片 灯笼灯笼是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作者档案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与红》《北极星》《忘年》等文集中。吴伯箫从小因受家庭熏陶,又加之天资聪慧,十四岁便考入曲阜师范。1931年师大毕业,在青岛大学(现为山东大学)当过三年多校长办公室职员,之后在简易济南乡村师范当过一年半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员。吴伯箫人如其文,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吴伯箫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勤奋笔耕,以其精美的散文作品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 语基积累 生字词注音〖=QCHZ〗焚身(fén)溺炕(nì)神龛(kān)皎洁(jiǎo)犬吠(fèi)乡绅(shēn)斡旋(wò)怅惘(chàngwǎng)锵然(qiāng)裴公(péi)燎原(liáo)司马懿(yì)熙熙然(xī)夜深星阑(lán) 吓(hè)恐吓(xià)吓人骠(piào)骠勇(biāo)黄骠马宿(sù)宿舍(xiǔ)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