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

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

◇文/ 谢皓天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其内容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对此问题的争论至今未休,作为理科生,这里不细究该问题背后的种种原因,而是重点讨论一下它的现实意义。

不妨认为,中国古代所发展起来的科技是一种“匠”艺,诺贝尔得主,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在谈论李约瑟难题时就指出,中国的文化中有从实践中得出的归纳法,却没有演绎法,以大家熟悉的平面镜,凹面镜与凸面镜为例,战国时的《墨经》中就记录有物像位置和大小与镜面曲率之间的经验关系,然而古人仅仅将此应用与生产生活中,西方人却从中整理研究得出了一整套光学体系。在古代的中国,哲学与思想偏重于经世致用(儒家)和不可知论(道家),而缺少向外在世界的探索,这样的一种“实用主义”的影响下,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沉湎于抽象玄思的西方人发展了科学,而念念不忘经世致用的中国人最终却成就了工艺。

事实上,直至今日,中国仍没有真正走出李约瑟难题。北京凌晨3月10日零点,Apple watch 在美国旧金山亮相,然而不到24小时内,深圳已经出现山寨版的Apple watch,美媒感慨:It has barely taken any time at all for Chinese counterfeiters to rip-off Apple's latest creation. 非但如此,这些山寨产品极为逼真,有的只有专家能辨别,但价格仅为正版的十分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制造的水平无疑是惊人,然而,这归根结底不过是模仿与剽窃的“匠艺”,并不是发明与创新。这样,纵使我们山寨的水平再高,也终落后他人一步。

而“匠艺”的范围不仅于此,譬如植物分类学,一般认为,这门学问要10年的学习积累才算的上入门,固然,从事植物研究的人,基础的植物分类知识是要了解的,但这门古老的科学在计算机数据库发达的今天是否还值得人们穷尽毕生之力去研究?数据库可以轻松调出各种植物的资料,纵是新发现了一种植物,只消通过查阅资料与既有的分类标准比对也不难判定其类别,那么将了无新意的资料背的滚瓜烂熟又有何意义?这样的学术氛围下,怪事连连,譬如高中常有题目考到“细胞核是不是细胞器”这一知识点,关于这点,众说纷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标准,但是上细胞核是不是细胞器对生物学的研究毫无意义,这本身就是人为的划分。

不独自然科学界如此,文学领域也是如此,诗词曲赋骈文散文固然赏心悦目,但在格式和内容上无疑是太过单一了,千百年间都歌咏着同样的事物,虽有不同的妙处,却终不免让人“取次花丛懒回顾”。而时至今日,多数中国作家如余华,阎连科仍固守着批判现实主义,王土,贾平凹等人则努力发展着“乡土文学”,倒不是这些文学流派不需要发展,但是在世界文坛百花齐放的局面下,我们有必要去寻找新的表现手法和叙述艺术。单一的模仿西方流派,或者是套入充满乡土气息的所谓“中国特色”,又如多数通俗文学千遍一律的写着“修仙”,“校园言情”的主题,这样的万马齐喑是文坛的悲哀,也是思维和想象力的悲哀。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此言一语中的。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的那样:“技术变革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所以很受欢迎,且很快便被采用;而社会变革则由于要求人类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通常会让人感到受威逼和不舒服,因而也就易遭到抵制。”只要整个社会不断的自我完善,思维上不断的打破桎梏,科技领域的发展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恰恰在于,人们能够从历史中看到前人因自以为是而犯下的愚蠢错误,并引以为鉴,不犯同样的错误,却极少有人会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受限于自己认知。而对现有认知的怀疑,才正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基于对特创论的怀疑,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基于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怀疑,日本科学家木村资生提出了中性进化论,并被证实,在微观演化上完善了进化论。(Ps:考试时还是按教材的自然选择学说)。

李约瑟难题本身当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它的现实意义是简单而深刻的,首先是要将有限的生产力运用在真正有意义,能在物质或精神上充实人的领域——这方面最显著的例子便是汉字,毛泽东当时提倡简化字时,就明确指出简化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的结果是要过渡到字母文字,因为相比象形文字,拼音文字更易学也更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但五十年后的今天,回归繁体字的呼声却反而高涨,这就是在无所谓的“匠艺”上浪费精力了,当然,从发扬文化的角度,又另当别论。

另一方面,解决李约瑟难题,就要求我们拥有怀疑和探索的意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道远而任重,以敬畏之心面对未知的知识,以怀疑的态度面对已有的认知,我想,这才是李约瑟难题在全球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斯坦福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重庆大学孟潇潇研究生论文.《自然辩证法浅谈李约瑟难题》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