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3-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

专题33-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
专题33-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

专题1: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

【同位素】:在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这一类原子称为同位素。同位素包括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是指原子核结构稳定,不会发生衰变的同位素,如15N,18O等。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原子核不稳定会发生衰变,发出α射线或β射线或γ射线的同位素,如3H、14C、32P、35S、131I等。

(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一特定物质,然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来检测和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和反应机理等。

(2)稳定同位素标记:使用稳定同位素标记,虽然不能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来显现、追踪同位素的去向,但可用测量分子质量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来区别不同的物质。

一、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与运输过程

【资料1】: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放射性出现在粗面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质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最后出现在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

实验结论:。

1.如图为某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如果让该细胞吸收含同位素15N标记的氨基酸,同位素示踪可以发现,这种氨基酸首先出现在图中哪一序号所示的细胞器中()

2.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某种氨基酸培养胰腺细胞得到带有放射性的胰岛素。如果用仪器测试放射性在细胞中出现的顺序,这个顺序最可能是()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内质网④染色体⑤高尔基体⑥细胞膜⑦细胞核

A.①③④⑦⑥

B.⑥②③⑤⑥

C.②③⑤①⑥

D.⑥②⑦④⑤

3.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一些细胞器,放入含有15N 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还具备这些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数量,下图中正确的是()

4.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二、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原子的转移途径

【资料2】:光合作用所释放的O2,究竟来自CO2,还是来自H2O。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探究。他们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分析了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18O2。

实验结论:。

【资料3】: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来追踪CO2是如何转变成碳水化合物的。①卡尔文给小球藻悬浮液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从1秒到数分钟)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仅仅30秒的时间,CO2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想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思路是。②实验发现,在光照下物质A和物质B的浓度很快达到饱和并保持稳定。此时突然中断CO2的供应,A、B物质的变化如图C所示。以上实验说明,固定CO2的化合物是,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

例题:(2016年·浙江卷)下面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请回答:

(1)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中,H2O在光反应中裂解为________________。(2)若以14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卡尔文循环中首先出现含14C的三碳化合物是

________,该三碳化合物在NADPH的氢和ATP的_________等物质存在的情况下,被还原为三碳糖磷酸。

(3)给某植物提供C18O2和H2O,释放的氧气中含有18O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H218O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合作用之故。

(4)植物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在一定条件下,某植物在温度由25 ℃降为5 ℃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推测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________(选填:<、≤、=、≥、>)25 ℃。

5.若用14C 标记CO2 分子,则放射性物质在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将会依次出现在()A.C5、CO2、C3 、(CH2 O)B.C3、C5、(CH2 O)

C.CO2、C3、(CH2 O)D.CO2 、C3、C5、(CH2 O)

6.卡尔文等人在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将小球藻磨碎后从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A.光照时间越长,三碳化合物的积累越多

B.光照时间越长,五碳化合物的积累越多

C.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D.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集中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7.在光照充足的环境里,将黑藻放入含有18O 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分析18O的存在,最有可能的是()

A.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中发现

B.在植物体内的淀粉中发现

C.在植物体内的脂肪、蛋白质、淀粉中均可发现

D.在植物体周围的空气中发现

8.用含18O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其过程中18O转移的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气

C.葡萄糖→氧气→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9.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

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2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10.让一只实验鼠吸入18O2,该鼠体内产生的物质不可能出现18O的是()

①丙酮酸②二氧化碳③水④葡萄糖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②

【补充扩展】:C3途径和C4途径

11.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1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

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

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

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

13.给在温室中生长的玉米植株提供14CO2,光合作用开始很短内,在叶肉细胞中有绝大多数的14C出现在含有4个碳的有机酸(C4)中。一段时间后,叶肉细胞内C4中的14C逐渐减少,而在维管束鞘细胞中C3内的14C逐渐增多。下列对玉米固定CO2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C4和C3途径,依次在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B.通过C4和C3途径,依次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C.通过C4途径,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D.通过C4途径,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资料4】: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第一步:。

第二步:。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再用噬菌体去感染。

Ⅱ.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5)上述实验中,(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

14.(2015年10月·浙江选考)下列关于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子代噬菌体的DNA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

B.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含35S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DNA都不含32P

D.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噬菌体的相同

15.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16.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正确的技术手段是()

A.用化学方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T2噬菌体

D.用标记过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17.在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下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经搅拌与离心后有少量含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含35S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D.少量含有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

18.(2019年1月·浙江学考)假设T2噬菌体的DNA含1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30%。一个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释放出5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中最多有2个32P标记的噬菌体

B.噬菌体增殖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酶等全部由细菌提供

C.用含32P的培养基可直接培养出32P标记的T2噬菌体

D.产生这些子代噬菌体共消耗了980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19.(2018年7月·浙江学考)1952年,Hershey和Chase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该实验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转基因技术

B.病毒的感染与重建技术

C.DNA的提取技术

D.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20.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21.(2016·全国Ⅰ卷)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 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 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

四、研究DNA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资料5】:(2012年·湖北百所名校联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对有关DNA复制的方式进行了探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前三组实验中,第组结果对得到的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组和第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2)分析讨论:

①若实验三的离心结果为:如果DNA位于l/2重和l/2轻带位置,则是复制;如果DNA位于全中带位置,则是复制。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该小组设计了实验四,请分析:如果DNA位于(位置及比例,下同)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

②若将实验三得到的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DNA 的复制方式。为什么? 。

(3)实验得出结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若将实验四的实验时间改为60 min,离心后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实验三的结果中,子一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的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

(4)假设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含l5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含l5N的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子二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22. (2018年4月·浙江选考)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 4Cl 或15NH 4Cl ,a 、b 、c 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的DNA 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B. a 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4NH 4Cl 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C. b 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 都是15N-14N-DNA

D. 实验结果说明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23.假设某大肠杆菌含14N 的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 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 的DNA ,相对分子质量为b ;现将含15N 的大肠杆菌再培养在14N 的培养基中,子二代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

A .(a+b )/2

B .(a+b )/4

C .(3a+b )/4

D .(3b+a )/4

24.在一个密闭容器里,用含有同位素13C 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一个双链DNA 分子,然后加入 普通的含12C 的脱氧核苷酸,经n 次复制以后,所得的DNA 分子中,分别含12C 和13C 的 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为( )

A .2n : 1

B .(2n -2): n

C .(2n -2): 2

D .(2n -1): 1

25.将一个用15N 标记的DNA 放到14N 的培养基上培养,让其连续复制三

次,将每次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进行离心,复制1次、2次、3次后的分

层结果分别是下图中的( )

A. c 、e 、f

B. a 、e 、b

C. a 、b 、d

D. c 、d 、f

26.用15N 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 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 分子在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有关判断错误..

的是( ) A .含有15N 的DNA 分子有两个 B .含有14N 的DNA 分子占15/16

C .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

D .复制结果共产生32个DNA 分子

27.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某生物科研所做了如下几个科学实验,请仔细阅读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将大肠杆菌的DNA 分子用3H 标记后,放在普通培养基上繁殖8代,那么在子代中含1H 的DNA 分子的比例是_______。

(2)科研人员合成了一段含15N 的特定DNA 片段。用它作为探针,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可检测待测标本中的遗传信息。

(3)科学家用14C 的CO 2来追踪光合作用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

(4)赫尔希和蔡斯如何培养32P 噬菌体的 。

28.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搞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14C 标记CO 2 最终探明了CO 2 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B.用18O 标记H 2 O 和CO 2 有力地证明了CO 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5N 标记核苷酸搞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D.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DNA 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9.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给玉米提供14CO 2,则14C 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 2→14C 4→14C 3→(14CH 2O )

B.用含有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液培养洋葱的根尖,可以在细胞 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C.要得到含32P 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D.小白鼠吸入18O 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含有18O ,但尿液中会含有少量的H 218O

30.(2016年·全国卷Ⅲ)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关于同位素标记法应用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B.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供应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碳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C.科学家向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揭示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2.同位素标记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下运用不恰当的是()

A.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探究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否为DNA

B.用15N或32P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方式

C.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

过程

D.用18O标记H2O、14C标记CO2,分别研究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和C的转移途径

33.同位素标记法常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规律的研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小鼠供应18O2,其呼出气体中可能含有C18O2

B.用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只能在分生区细胞中检测到

放射性

C.用15N标记DNA分子,可用于研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后可检测到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五、研究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

34.将植物细胞在3H标记的尿苷存在下温育数小时,然后收集细胞,经适当处理后获得各种细胞器。放射性将主要存在于()

A.叶绿体和高尔基体B.细胞核和液泡

C.细胞核和内质网D.线粒体和叶绿体

35.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3H标记)。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进行显微镜检,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因此,可以肯定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A.一种氨基酸

B.尿嘧啶核苷

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葡萄糖

36.将用15N 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引入某种绿色植物细胞内,一段时间后,下列各组结构中,放射性较强的一组结构是()

A.细胞核、核仁、中心体

B.细胞膜、核糖体、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液泡

37.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若以3H标记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实验材料进行某项研究,该研究不可能是()

A.测定肺癌细胞的分裂速率

B.测定人体内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速率

C.研究生物细胞中腺嘌呤的代谢途径

D.比较不同组织细胞DNA复制的情况

38.给某种蔬菜施含同位素15N的氮肥,植物吸收后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人食用该种蔬菜后,通过代谢,15N最终出现在中。()

A.氨基酸

B.氨

C.尿素

D.蛋白质

六、细胞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

39.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U和T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周期为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成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b点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B. d点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高值

C. c-e阶段,细胞内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处于a-c阶段的细胞数目较多

40.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 标记,并供给含14N 的原料。该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 标记的DNA的精子占全部精子的比例为()

A.0 B.25% C.50% D.100%

41.某DNA被32P标记的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两个精原细胞,其中一个接着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其四分体时期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组成示意图正确的是()

42.将在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的蚕豆根尖转入普通培

养液中继续培养,在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3H标记

B.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条单体被3H标记

C.有一半染色体中的一条单体被3H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未被3H标记

43.将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DNA分子双链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在普通培养液中进行两次分裂,得到4个两两相同的子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单体含32P

B.第一次分裂中,半数的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单体含32P

C.第二次分裂中,半数的染色体含32P

D.两次分裂得到的4个子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都含32P

44.小鼠的睾丸中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

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

C.只有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

D.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被标记数与未被标记数相等

45.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和2条,则该细胞至少是处于第几次分裂的分裂期?()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46.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取出根尖,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的染色体均如甲所示

B.第二个细胞周期中的染色均如乙所示

C.第三个细胞周期中1/4的染色体如丙所示

D.图丙所示染色体仅出现在第三个细胞周期

47.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培养在含放射性32P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将某个精子与正常卵细胞(无放射性)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转入无32P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关于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含有32P标记的四分体有n个

B.每个精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数都为n个

C.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n个

D.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个

48.用35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5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5P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49.(2017年4月·浙江选考)若将处于G1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液中,培养至第2次分裂中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

B.每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

C.每个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D.每条染色单体均只有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50.BrdU可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入到DNA复制时的子链中。在特殊染色的染色单体中,若DN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dU,则显深色,若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显浅色,无BrdU的DNA不显色。将某肿瘤细胞置于BrdU培养基上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经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显色情况,相关分析正确的()

A.1/2的染色体显深色,1/2的染色体显浅色

B.1/4的染色体显深色,3/4的染色体显浅色

C.每条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显深色,一条染色单体显浅色

D.一半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显深色,一条染色单体显浅色

51.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DNA链中。当用姬姆萨染料染色时,不含BrdU的链为深蓝色,含BrdU的链为浅蓝色。现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下图a~c依次表示加入BrdU后连续3次细胞分裂中期,来自1条染色体的各染色体的显色情况(阴影表示深蓝色,非阴影为浅蓝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个DNA复制3次所产生的DNA分别位于2条染色体上

B. b图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BrdU

C.1个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时,DNA还没有复制

D. c图中有2条染色单体的所有脱氧核苷酸链都不含BrdU

52.(2019年4月·浙江选考)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进行染色并观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1/2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

B. 1/4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

C. 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

D. 3/4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

53.在研究细胞周期时,可以用BrdU进行标记。将细胞置于含有BrdU的某种培养基中培养,当细胞的DNA复制时,BrdU可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入到DNA的子链中。将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进行常规制片,经特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着色情况。由于掺入BrdU的情况不同,着色的深浅也不同:在染色单体中,若DN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dU,则着色深;若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使DNA双链螺旋程度降低,从而着色浅。请分析回答:

(1)若观察到置于含有BrdU的某种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胞中所有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着色深,则该细胞正处于第个细胞周期的中期。

(2)若细胞中所有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深,一条着色浅,则该细胞正处于第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判断的理由是。(3)科学研究表明,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部分交换。若用显微镜观察,如何判断姐妹染色单体已发生了部分交换?答:。(4)当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将可能有以下三种变化:①继续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②暂停分裂,但保留分裂能力;③停止分裂,分化成特定功能的细胞。癌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B细胞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填序号)。

54.为了研究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只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该种分子所在的细胞结构名称是、。

(2)乙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原因是。(3)细胞利用3H-TdR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期。

(4)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

55.(2010年·江苏卷)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

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 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 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 h,M期时长为l.9 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5)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56.同位素标记法被用于研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RNA的变化。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中DNA和信使RNA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研究中,为区别DNA和RNA,选择标记的合成原料依次

是、和。研究中应选择的检测材料是洋葱的部位。(2)试解释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中mRNA含量较低的最可能原因是:。(3)图示c时期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这种比例将维持到细胞分裂的期才可能开始变化,并变化为。

(4)依据图示,细胞中核糖体活动旺盛的时期可能是(从a~e中选填)。

七、研究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作用

57.用同位素14C 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 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下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图甲中A端,不可能在图甲中的B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B.处理图乙中A端,能在图乙中的B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C.处理图乙中B端,能在图乙中的A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D.处理图甲中B端,能在图甲中的A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58.某学者曾做过如图a所示的实验,即在天竺葵的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分别滴加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水和C14-葡萄糖,待充分作用后,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其阴影部分表示具有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

B.加水是作为实验对照

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可能与它能调运养分有关

D.放射性糖分布不均匀是受单侧光的影响

59.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

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

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

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

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

A.②③①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八、荧光标记法:是指利用荧光蛋白或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标志物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分析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中的原子,荧光标记法通常是借助荧光分子来标记蛋白质。常用的荧光蛋白有绿色和红色两种。

①绿色荧光蛋白(GFP)常用的是来源于发光水母的一种功能独特的蛋白质,蓝光或近紫外光照射,发射绿色荧光。

②红色荧光蛋白来源于珊瑚虫,是一种与绿色荧光蛋白同源的荧光蛋白,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发射红色荧光。

【资料6】:荧光显微技术是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被荧光染料处理的生物样品,由于能观察细胞内动态变化,且效果良好,现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70年,科学家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

和人体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将人、鼠细胞融合,并分为

两组。开始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

荧光,将其中一组置于37 ℃下处理40 min,两种颜色的荧光

均匀分布;将另一组置于0 ℃下处理40 min,融合细胞仍一

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该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

流动性,且流动性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

(2)如果用黄色荧光染料标记染色体上的端粒,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分裂未完成),一个果蝇体细胞中共有_____个黄色荧光点,一个大肠杆菌细胞中共有_____个黄色荧光点。(3)如果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用相同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相同或等位基因,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非等位基因,在四分体时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相同颜色的荧光点有____个,并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荧光点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排列,从而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60.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61.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九、基因工程:探针与核酸分子杂交

(1)基因诊断: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探针,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样本上的遗传信息,从而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2)核酸探针:是指带有放射性同位素(如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特定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它能和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杂交,形成双链,所以可用于待测核酸样品中特定基因序列的检测。包括DNA探针和RNA探针。核酸探针具有特异性,高度的敏感性。

(3)核酸分子杂交:互补的核苷酸序列通过碱基配对形成稳定的杂合双链分子的过程。

62. DNA测序是生命科学常规技术,可用于人类基因组和其他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完整DNA序列的测定。链终止DNA测序法主要步骤是:先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止新链延伸的某种脱氧核苷酸类似物,以得到各种不同长度的脱氧核苷酸链;再通过电泳呈带(按分子量大小排列),从而读出对应碱基的位置(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加热变性”的过程实质是使断裂,人体细胞中完成该过程必需有的催化。

(2)DNA聚合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上述测序方法读出新链中碱基T的位置,则必须加入带标记的_________类似物。(4)采用上述链终止法测定人类基因组DNA中的全部碱基排序,你认为至少要按图中所示模式操作________________次。

63.下图示意一种核酸分析方法,请据此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被分析的材料应属于一条________链。如果它存在另一条互补链,该互补链的将继续列是。

(2)如果选择性断开的位置是碱基G,那么随机出现的被标记片段应有________种,在电泳带上被分离的显示位置应有________处,在泳动方向最先端的片段应是________序列段,与图示泳动位置相比,在同样电泳条件下该片段应位于________的位置上。

(3)应用上述原理分析了某种未知序列核酸的一条单链,结果如下图所示,此结果说明,该核酸的此单链含________个核苷酸,其A:T:G:C=________,同时也可推断其碱基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

64.基因芯片的测序原理是DNA分子杂交测序方法,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杂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先在一块芯片表面固定序列已知的核苷酸的探针;当溶液中带有荧光标记的靶核酸序列与基因芯片上对应位置的核酸探针产生互补匹配时,通过确定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获得一组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序列。据此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

TA TGCAATCTAG(过程见图1)。

若靶核酸序列与八核苷酸的探针杂交后,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如图2所示,溶液中靶序列为()

A.AGCCTAGCTGAA B.TCGGA TCGACTT

C.ATCGACTT D.TAGCTGAA

十、实验设计中的同位素标记

65.在DNA复制开始时,将大肠杆菌放在含低剂量3H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3H-dT可掺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使其带有放射性标记。几分钟后,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高剂量3H-d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收集、裂解细胞,抽取其中的DNA进行放射性自显影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以做出的推测是()

A.复制起始区在高放射性区域

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C. 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

D.DNA复制方向为a→c

66.(2011年·浙江高考)为了探究某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1)实验分组:

甲组:培养液+Y细胞+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

乙组:培养液+Y细胞3H-TdR+X(用生理盐水配制)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3)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CRD,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X、CRD、3H-TDR表示相关名词;Y细胞是能增殖的高等动物体细胞)请回答:

(1)实验目的:。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3)实验中采用3H-TdR的原因是:。

67.(2018年·江西南昌二模)通常DNA分子复制从一个复制起始点开始,有单向复制和双向复制,如图所示。

放射性越高的3-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3H-脱氧胸苷),在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图像上,感光还原的银颗粒密度越高。请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低放射性3H-脱氧胸苷和高放射性3H-脱氧胸苷,设计实验以确定大肠杆菌DNA复制的方向,简要写出: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68.(2017年·全国卷Ⅰ)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

(1)实验思路。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参考答案: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

尽可能缩短光照时间,然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分析,当检测到的产物只有一种时,该化合物就是第一个产物。

(1)类囊体薄膜氧气、H+和电子(2)三碳酸磷酸基团

(3)C18O2中的部分氧转移到H218O中(4)光照强度≥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大肠杆菌

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DNA是遗传物质不能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1)三一二(2)①全保留半保留1/4轻和3/4重1/2中和1/2重②不能不论是全保留还是半保留,实验结果都是一样

(3)没有变化15N (4)(3a+b)/4

(1)100% (2)DNA杂交(3)14CO2→C3→(CH2O)

(4)用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32P的细菌

(1)1。

(2)2;这时细胞内的所有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的DNA分子只有一条单链含有BrdU,另一条染色单体的DNA分子则两条单链都含有BrdU。

(3)染色体上着色深的染色单体中含有着色浅的染色单体片段,着色浅的染色单体中含有着色深的染色单体片段。

(4)①③②

(1)DNA 染色体线粒体

(2)高乙组细胞分裂旺盛,产生的细胞含有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等为原料合成的DNA。

(3)间(4)合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原料,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又是合成DNA的原料。

(1)2.2 (2)M 12→24→12 (3)7.4 (4)甲(5)动物肠上皮细胞膜从中部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在中央形成细胞板

(1)胸腺嘧脱氧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根尖分生区

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DNA不能解旋2:1:2 后2:2:0 a、c

(1)温度(2)320(3)4线性

(1)DNA单ACGTAACTTGCGTACGA (2)4 4 TG ①最下方

(3)AACGTAGGGTTACCCTGA

(1)氢键解旋酶(2)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聚合成子链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72

(1)实验思路:复制开始时,首先用含低放射性3H-脱氧胸苷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转移到含有高放射性3H-脱氧胸苷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复制起点和复制起点两侧银颗粒密度情况。

(2)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复制起点处银颗粒密度低,一侧银颗粒密度高,则DNA分子复制为单向复制;若复制起点处银颗粒密度低,复制起点的两侧银颗粒密度高,则DNA 分子复制为双向复制。

(1)探究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

(2)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促进作用。

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无影响。

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抑制作用(3)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CRD变化来判断细胞增殖(DNA合成)

(1)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并检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具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同位素标记法小专题

同位素标记法小专题 一、考点说明 在高考理综生物考试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三模考试中刚好也出现了同位素标记的问题“同位素标记法”与分泌蛋白、光合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基因工程、基因诊断等生物知识相关,主要涉及教材相关考点: 1.光合作用(教材必一册P51鲁宾和卡门实验) 2.植物的矿质营养(教材必一册P61小资料矿质元素的运输) 3.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材必二册P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C3植物和C4植物(教材选修P29) 5.基因工程(教材选修P54基因诊断、56病毒检测) 6.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材选修P61分沁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拓展问题: 7、DNA的复制 5.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RNA的复制 二、同位素标记法概述 在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这一类原子称为同位素。同位素包括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是指原子核结构稳定,不会发生衰变的同位素,如15N,18O等。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原子核不稳定会发生衰变,发出α射线或β射线或γ射线的同位素,如3H、14C、32P、35S、131I、42K等。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氢的同位素:氕、氘和氚,氚具有放射性,能够发射负B射线,因而可以通过探测器进行追踪;碳的同位素:稳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氧的同位素:16O、17O、18O,它们都不具有放射性,因此不能通过放射性进行追踪;磷的同位素:除了质量数为31的一种稳定性同位素外,还有几个放射性同位素,其质量数为29、30、32、33和34;但只有质量数为32和33的同位素存在足够长的时间可以作为示踪物之用,32和33都可以发射负B射线。硫的同位素:硫的同位素32S、33S、34S、35S和36S中,除35S外,其它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很短,因此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中,用的多是35S。 除了课本中介绍的这些实验中涉及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之外,在一些习题中也经常涉及到。例如用N的同位素15N标记核苷酸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利用N的同位素15N标记氨基酸,研究其在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用42K标记的培养基来研究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等。只要我们了解其中的原理便能触类旁通,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三、例题分析: 例一、如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例二、光合作用释放的O2到底是来自H2O,还是CO2呢,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和结论? 例三: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0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变式(10全国卷I)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 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

2020高中生物必修2: 实验素养提升4 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与应用

[技能必备] 理解含义 同位素标记法也叫同位素示踪法,它可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例如,氢有如1H、2H、3H三种核素互称同位素。同位素可分为稳定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两类,稳定性同位素是原子核结构稳定,不会发生衰变的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衰变的同位素。 同位素示踪法即同位素标记法,包括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法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实践中运用较广,因为其灵敏度高,且容易测定。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H、14C、32P、35S、131I、42K等。如对孕妇及儿童某些疾病诊断中,要将食物或药物成分用示踪剂标记,就不能使用或多或少具有毒副作用的 1

放射性同位素,而只能使用对人体无害,使用安全的稳定性同位素。常用的稳定同位素有2H、13C、15N和18O等。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涉及的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氧气来源的实验中,就是用18O分别标记CO2和H2O。还有梅塞尔森做的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中,是用15N标记亲代的DNA分子。 [技能提升] 1.(2019·山师附中模拟)下列关于同位素示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用14N标记了DNA的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若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既有14N,又有15N,则可说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B.将洋葱根尖培养在含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经过一次分裂,子代细胞中的放射性会出现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C.用DNA探针进行基因鉴定时,如果待测DNA是双链,则需要采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形成单链,才可用于检测 D.由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知,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而不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进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将用14N标记了DNA的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无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还是混合复制,子一代大肠杆菌的DNA 分子中都既有14N,又有15N,所以由此不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错误;胸腺嘧啶是合成DNA的原料,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 2

高中生物中的“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的总结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就可以检测和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同位素标记在工业、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科研等方面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学领域可用来测定生物化石的年代,也可利用其射线进行诱变育种、防治病虫害和临床治癌,还可利用其射线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或内容)和相关习题中许多知识都涉及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下面我就相关内容通过有关例题进行归纳阐述,以便大家对这项技术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并学会同位素标记的应用。 一、氢(3H) 例1: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 B.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 C.高尔基体具有转运分泌蛋白的作用 D.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 解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核糖体上合成,高尔基体并不直接和内质网与细胞膜相连,而是通过囊泡间接连接。 答案:CD。 知识盘点: 1.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这个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2.研究肝脏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时,用3H—胆固醇作静脉注射的示踪实验,结果放射性大部分进入肝脏,再出现在粪便中。 3.用3H标记的尿苷或胸腺嘧啶可用来检测转录或复制。 二、碳(14C) 例2:给在温室中生长的玉米植株提供14CO2,光合作用开始很短内,在叶肉细胞中有绝大多数的14C出现在含有4个碳的有机酸(C4)中。一段时间后,叶肉细胞内C4中的14C逐渐减少,而在维管束鞘细胞中C3内的14C逐渐增多。下列对玉米固定CO2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C4和C3途径,依次在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B.通过C4和C3途径,依次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C.通过C4途径,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D.通过C4途径,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解析:通过题干描述可知在玉米中发生了如下过程: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O2+C3→C4,C4化合物由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进入维管束鞘细胞释放出CO2,CO2+C5→2C3化合物。答案:b。 知识盘点: 1.用放射性14C取代化合物中同位素12C,形成以14C作为放射性标记的化合物。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2.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可研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用标记了14C的脂肪饲喂动物,可研究动物代谢的物质转化。 三、氧(18O) 例3:如果将一株绿色植物栽培在密闭的含H218O的完全培养液中,给予充足的光照,经过较长时间后,18O可能存在于下列哪一组物质中()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总结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总结 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生物学上经常使用的同位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即H、N、C、S、P和O等的同位素。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必修 1P40简答题)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詹姆森等在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亮氨酸出现在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囊泡中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由此发现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外排。 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1939年,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两组对比实验:一组提供H2O和C18O2,另一组提供H218O和CO2。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分析出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为O2,第二组全部为18O2,有力地证明了植物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3.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生成 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文等把单细胞的小球藻短暂暴露在含14C的CO2里,然后把细胞磨碎,分析14C出现在哪些化合物中。经过10年努力终于探索出了光合作用的“三碳途径”——卡尔文循环。为此,卡尔文荣获“诺贝尔奖”。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再让被35S、32P分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处理后,分析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场所。此实验有力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DNA的半保留复制 1957年,美国科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坦尔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使之变成“重”细菌,再把它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根据轻重链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总结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总结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生物学上经常使用的同位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即H、N、C、S、P和O等的同位素。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必修1P40简答题)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詹姆森等在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亮氨酸出现在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囊泡中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由此发现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外排。 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1939年,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两组对比实验:一组提供H2O和C18O2,另一组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分析出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为O2,第二组全部为18O2,有力地证明了植物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3.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生成 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文等把单细胞的小球藻短暂暴露在含14C 的CO2里,然后把细胞磨碎,分析14C出现在哪些化合物中。经过10年努力终于探索出了光合作用的“三碳途径”——卡尔文循环。为此,卡尔文荣获“诺贝尔奖”。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再让被35S、32P分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处理后,分析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场所。此实验有力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DNA的半保留复制 1957年,美国科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坦尔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使之变成“重”细菌,再把它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根据轻重链浮力等的不同,就分出新生链和母链,这就证实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性。 6.基因工程 在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中,采用了DNA分子杂交技术。将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作标记,以此为探针使之与基因组DNA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就表明目的基因已导入受体细胞中。 另外,还可采用同样方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不同的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的是mRNA。 7.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探针,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样本上的遗传信息,从而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用在植物有机物的运输研究过程中。 示踪原子不仅用于科学研究,还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射线能破坏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肿大得到缓解。因此,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

专题33-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

专题1: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 【同位素】:在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这一类原子称为同位素。同位素包括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是指原子核结构稳定,不会发生衰变的同位素,如15N,18O等。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原子核不稳定会发生衰变,发出α射线或β射线或γ射线的同位素,如3H、14C、32P、35S、131I等。 (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一特定物质,然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来检测和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和反应机理等。 (2)稳定同位素标记:使用稳定同位素标记,虽然不能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来显现、追踪同位素的去向,但可用测量分子质量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来区别不同的物质。 一、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与运输过程 【资料1】: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放射性出现在粗面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质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最后出现在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 实验结论:。 1.如图为某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如果让该细胞吸收含同位素15N标记的氨基酸,同位素示踪可以发现,这种氨基酸首先出现在图中哪一序号所示的细胞器中() 2.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某种氨基酸培养胰腺细胞得到带有放射性的胰岛素。如果用仪器测试放射性在细胞中出现的顺序,这个顺序最可能是()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内质网④染色体⑤高尔基体⑥细胞膜⑦细胞核 A.①③④⑦⑥ B.⑥②③⑤⑥ C.②③⑤①⑥ D.⑥②⑦④⑤ 3.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一些细胞器,放入含有15N 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还具备这些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数量,下图中正确的是()

(完整word版)“同位素示踪法”专题练习

“同位素示踪法”专题练习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元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等。一、3H练习 1.将植物细胞在3H标记的尿苷存在下温育数小时,然后收集细胞,经适当处理后获得各种细胞器。放射性将主要存在于() A.叶绿体和高尔基体B.细胞核和液泡C.细胞核和内质网D.线粒体和叶绿体2.用3H标记葡萄糖中的氢,经有氧呼吸后,下列物质中可能有3H的是() A、H2O B、CO2 C、C2H5OH D、C3H6O3 3.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3H 标记)。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进行显微镜检,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因此,可以肯定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A 一种氨基酸 B 尿嘧啶核苷 C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 葡萄糖 4.(多选)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 A.用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DNA的复制B.用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C.用标志重捕法进行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D.用无毒的染料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 5.为了研究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只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 并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该种分子所在的细胞结构名称是、。 (2)乙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原因是。(3)细胞利用3H-TdR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期。 (4)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二、14C练习 1.若用14C 标记CO2 分子,则放射性物质在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将会依次出现在() A.C5、CO2、C3、(CH2 O)B.C3、C5、(CH2 O) C.CO2、C3、(CH2 O)D.CO2 、C3、C5、(CH2 O) 2.用同位素标记追踪CO2 分子,某植物细胞产生后进入相邻细胞中被利用,一共穿越几层磷脂分子层?() A 2层 B 4层 C 6层 D 0层或8层 3.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搞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4C 标记CO2 最终探明了CO2 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B.用18O标记H2 O和CO2 有力地证明了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5N标记核苷酸搞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用同位素14C 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 含有放射性14C 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下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 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图甲中A端,不可能在图甲中的B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B.处理图乙中A端,能在图乙中的B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同位素示踪法是什么

同位素示踪法是什么 同位素示踪法(isotopic tracer ?method)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示踪实验的创建者是Hevesy。Hevesy于1923年首先用天然放射性212Pb研 究铅盐在豆科植物内的分布和转移。继后Jolit和Curie于1934年发现了人工放射性,以及其后生产方法的建立(加速器、反应堆等),为放射性同位素示 踪法的更快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下面小编就 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同位素示踪法的资料,欢迎阅读。 ?同位素示踪法简介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研究化学、 生物或其他过程的方法。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的原子、分子及其化合物,与普通物质的相应原子、分子及其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生物学性质。例如,含有放射性核素的食物、药物或代谢物质,与相应的非放射性的食物、药物或代谢物质在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及生物学过程完全相同。可以 利用放射性核素的原子作为一种标记,制成含有这种标记核素的食物、药物 或代谢物质。由于放射性核素能不断地发射具有一定特征的射线;通过放射性探测方法,可以随时追踪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标记物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及其 数量的运动变化情况。如果用稳定核素原子作为标记,则通过探测该原子的 特征质量的方法追踪。示踪原子(又称标记原子),是其核物理特征易于探测 的原子。含有示踪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标记化合物。在特殊情况下,有时也采 用标记的细胞、微生物、动植物等各类标记物。1912年G·C·DE赫维西首先 试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并陆续作了许多工作。由于其开创性贡献赫维西1943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从30年代开始随着重氢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发现,同位素示踪方法大量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化学等领域。同位素示

高中生物中的“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的总结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就可以检测和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同位素标记在工业、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科研等方面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学领域可用来测定生物化石的年代,也可利用其射线进行诱变育种、防治病虫害和临床治癌,还可利用其射线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或内容)和相关习题中许多知识都涉及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下面我就相关内容通过有关例题进行归纳阐述,以便大家对这项技术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并学会同位素标记的应用。 一、氢(3H) 例1: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 B.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 C.高尔基体具有转运分泌蛋白的作用 D.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 解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核糖体上合成,高尔基体并不直接和内质网与细胞膜相连,而是通过囊泡间接连接。 答案:CD。 知识盘点: 1.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这个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2.研究肝脏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时,用3H—胆固醇作静脉注射的示踪实验,结果放射性大部分进入肝脏,再出现在 粪便中。 3.用3H标记的尿苷或胸腺嘧啶可用来检测转录或复制。 二、碳(14C) 例2:给在温室中生长的玉米植株提供14CO2,光合作用开始很短内,在叶肉细胞中有绝大多数的14C出现在含有4个碳的有机酸(C4)中。一段时间后,叶肉细胞内C4中的14C逐渐减少,而在维管束鞘细胞中C3内的14C逐渐增多。下列对玉米固定CO2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C4和C3途径,依次在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B.通过C4和C3途径,依次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C.通过C4途径,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D.通过C4途径,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解析:通过题干描述可知在玉米中发生了如下过程: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O2+C3→C4,C4化合物由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进入维管束鞘细胞释放出CO2,CO2+C5→2C3化合物。答案:b。 知识盘点: 1.用放射性14C取代化合物中同位素12C,形成以14C作为放射性标记的化合物。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2.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可研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用标记了14C的脂肪饲喂动物,可研究动物代谢的物质 转化。 三、氧(18O) 例3:如果将一株绿色植物栽培在密闭的含H218O的完全培养液中,给予充足的光照,经过较长时间后,18O可能存在于

同位素标记法专题说课材料

同位素标记法专题

高三生物同位素标记法专题复习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元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等。 1.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是几个放 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 A.给玉米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4→14C3→(14CH- O) 2 B.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液培养洋葱的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C.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D.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含有18O,但尿液中会含有少量的H218O 2.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给玉米提供14CO2,14C在玉米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4→14C3→14C6 H12 O6 B.在含葡萄糖(C6 H12 O6)和乳糖(14C12H22O11)的培养液中培养大肠杆菌,需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含14C的细菌细胞 C.给水稻叶片提供C18O2,水稻根细胞中可产生含18O的酒精 D.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一定不含18O,而尿液中有H218O 3.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这些细胞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前、中、后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知识中的应用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知识中的应用 【摘要】在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这一类原子称为同位素。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人们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生物体内各种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就叫做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的对象的运行和变化规律进行追踪的分析法。 【关键词】同位素;标记;应用 一、概述 在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这一类原子称为同位素。同位素包括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是指原子核结构稳定,不会发生衰变的同位素,如15N、18O等。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原子核不稳定会发生衰变,发出α射线或β射线或γ射线的同位素,如3H、14C、32P、35S、131I、42K等。 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人们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生物体内各种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就叫做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的对象的运行和变化规律进行追踪的分析法。在生物学科中,经常利用14C、18O、15N、3H、32P和35S等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来考察学生分析、判断和推断能力。 二、方法应用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参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用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特点 ⑴灵敏度高:放射性示踪法可测到10-14-10-18克水平,即可以从1015个非放射性原子中检出一个放射性原子。它比目前较敏感的重量分析天平要敏感108-107倍,而迄今最准确的化学分析法很难测定到10-12克水平。 ⑵方法简便:放射性测定不受其它非放射性物质的干扰,可以省略许多复杂

同位素标记法小专题

一、考点说明 在高考理综生物考试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三模考试中刚好也出现了同位素标记的问题“同位素标记法”与分泌蛋白、光合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基因工程、基因诊断等生物知识相关,主要涉及教材相关考点: 1.光合作用(教材必一册P51鲁宾和卡门实验) 2.植物的矿质营养(教材必一册P61小资料矿质元素的运输) 3.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材必二册P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C3植物和C4植物(教材选修P29) 5.基因工程(教材选修P54基因诊断、56病毒检测) 6.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材选修P61分沁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拓展问题: 7、DNA的复制 5.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RNA的复制 二、同位素标记法概述 在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这一类原子称为同位素。同位素包括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是指原子核结构稳定,不会发生衰变的同位素,如15N,18O等。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原子核不稳定会发生衰变,发出α射线或β射线或γ射线的同位素,如3H、14C、32P、35S、131I、42K等。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氢的同位素:氕、氘和氚,氚具有放射性,能够发射负B射线,因而可以通过探测器进行追踪;碳的同位素:稳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氧的同位素:16O、17O、18O,它们都不具有放射性,因此不能通过放射性进行追踪;磷的同位素:除了质量数为31的一种稳定性同位素外,还有几个放射性同位素,其质量数为29、30、32、33和34;但只有质量数为32和33的同位素存在足够长的时间可以作为示踪物之用,32和33都可以发射负B射线。硫的同位素:硫的同位素32S、33S、34S、35S和36S中,除35S外,其它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很短,因此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中,用的多是35S。 除了课本中介绍的这些实验中涉及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之外,在一些习题中也经常涉及到。例如用 N的同位素15N标记核苷酸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利用N的同位素15N标记氨基酸,研究其在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用42K标记的培养基来研究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等。只要我们了解其中的原理便能触类旁通,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三、例题分析: 例一、如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例二、光合作用释放的O2到底是来自H2O,还是CO2呢,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和结论? 例三: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0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最新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的应用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的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生物学上经常使用的同位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即H、N、C、S、P和O等的同位素。 在浙科版必修1P6教材中也有说明: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此研究方法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多次出现,总结如下: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必修1P40简答题)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詹姆森等在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亮氨酸出现在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囊泡中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由此发现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外排。 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1939年,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两组对比实验:一组提供H2O 和C18O2,另一组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分析出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为O2,第二组全部为18O2,有力地证明了植物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3.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生成 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文等把单细胞的小球藻短暂暴露在含14C的CO2里,然后把细胞磨碎,分析14C出现在哪些化合物中。经过10年努力终于探索出了光合作用的“三碳途径”——卡尔文循环。为此,卡尔文荣获“诺贝尔奖”。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再让被35S、32P分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处理后,分析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场所。此实验有力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DNA的半保留复制 1957年,美国科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坦尔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使之变成“重”细菌,再把它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根据轻重链浮力等的不同,就分出新生链和母链,这就证实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性。 6.基因工程 在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中,采用了DNA分子杂交技术。将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作标记,以此为探针使之与基因组DNA 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就表明目的基因已导入受体细胞中。 另外,还可采用同样方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不同的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的是mRNA。 7.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探针,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样本上的遗传信息,从而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用在植物有机物的运输研究过程中。 示踪原子不仅用于科学研究,还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射线能破坏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肿大得到缓解。因此,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 利用到同位素示踪的实验有: 1.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这个问题,证明得到氧全部来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

[2020高考生物复习江苏]实验素养提升4 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

[技能必备] 高中生物涉及的同位素的应用总结如下: 实验目的标记物标记物转移情况实验结论 研究光合作用过 程中物质的利用 H182O H182O→18O2光合作用的反应物 H2O的O以O2的形 式放出,CO2中的C 用于合成有机物 14CO2 14CO2→14C3→ (14CH2O) 探究生物的遗传 物质 亲代噬菌体中 的32P(DNA)、 35S(蛋白质) 子代噬菌体检测到放 射性32P,未检测到35S DNA是遗传物质 验证DNA的复制 方式 亲代双链用 15N标记 亲代DNA→子一代 DNA的一条链含15N DNA的复制方式为 半保留复制 生长素的极性运 输 含14C的生长 素 标记物在形态学上端, 在形态学下端可检测 到标记物,反之不行 生长素只能从植物 体的形态学上端运 输到形态学下端 研究分泌蛋白的 合成和分泌过程 用3H标记的 亮氨酸 核糖体→内质网→高 尔基体→细胞膜 各种细胞器既有明 确的分工,相互之间 又协调配合 探究DNA复制、 转录的原料 3H或15N(胸 腺嘧啶脱氧核 苷酸、尿嘧啶 核糖核苷酸)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 核苷酸主要集中在细 胞核,尿嘧啶核糖核苷 酸主要集中在细胞质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 氧核苷酸用于合成 DNA,尿嘧啶核糖核 苷酸用于合成RNA 1.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合成3H—X.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c中被彻底分解成无机物

B.a、c中均能产生水 C.c、b、d三种具膜细胞器在图中所示过程中可以通过囊泡发生联系 D.3H—X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和ATP 解析a、b、c、d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分解成无机物,A错误;a中能发生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线粒体内膜上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都能产生水,B正确;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线粒体仅提供ATP,不与其他细胞器发生结构上的联系,C错误;分泌蛋白运出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吐,需要ATP但不需要载体,D错误. 答案 B 2.下列哪项实验或研究成果没有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A.光合作用过程产生的氧气中的氧来自水 B.CO2中的碳经卡尔文循环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生物学家研究患者遗传家系推测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解析1941年鲁宾和卡门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20世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利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这一途径就是卡尔文循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跟踪进入细菌内的化学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生物学家研究患者遗传家系推测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没有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答案 D 3.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06 同位素标记法在遗传分子基础和细胞基础的应用

题型06 同位素标记法在遗传分子基础和细胞基础的应用 1.有丝分裂与DNA复制 (1)过程图解(一般只研究一条染色体) ①复制一次(母链标记,培养液不含同位素标记),如图: ②转至不含放射性培养液中再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如图: (2)规律总结:若只复制一次,产生的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若复制两次,产生的子染色体只有一半带有标记。 2.减数分裂与DNA复制 (1)过程图解:减数分裂一般选取一对同源染色体为研究对象,如图: (2)规律总结:由于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NA只复制一次,因此产生的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 一、选择题 1.若将处于G1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 B.每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 C.每个DNA分子中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D.所有染色体的DNA分子中,含3H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数的1/4 【答案】A

【解析】若将处于G1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在间期的S期时DNA复制1次,所以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得到的2个子细胞中DNA分子都只有1条链被标记,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标记,A正确。第二次分裂中期,1/2的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1/2的DNA分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BC错误。所有染色体的DNA分子中,含3H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数的3/4,D错误。 2.水稻体细胞中含24条染色体,现有一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此细胞中的DNA双链均被15N标记。将其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A.细胞有丝分裂一次,被15N标记的子细胞占所有子细胞的比例为100% B.细胞有丝分裂两次,被15N标记的子细胞占所有子细胞的比例为50%或100% C.细胞有丝分裂N次(N>6),被15N标记的子细胞最多有48个 D.细胞有丝分裂N次(N>6),被15N标记的子细胞最少有2个 【答案】B 【解析】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解答选项中疑问时,若能结合细胞分裂简图分析即可迎刃而解。以一条染色体分析标记物情况如下图: 由以上分析可知,细胞有丝分裂一次,全部子细胞均会被15N标记,故A正确;细胞有丝分裂两次,因着丝点分裂时,含15N的子染色体是随机拉向细胞的一极,有可能出现15N全被拉向同一极,或拉向两极,因而,被15N标记的子细胞占所有子细胞比例可能为100%,也可能为50%,也可能为75%,故B项考虑不完整,错误;同理,细胞有丝分裂N次(N>6),被15N标记的子细胞最多有48个,若每次分裂时15N均全被拉向细胞一级,则可能出现只有2个细胞15N,综上所述,选B项。 3.将染色体上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只进行一次分裂。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学中常见同位素示踪法实验

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参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实验中经常应用的一项重要方法,它可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总之,同位素示踪法正在更大规模地应用于生物研究领域。 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131I等。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笔者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如下: 1 研究蛋白质或核酸合成的原料及过程 把具有反射性的原子参到合成蛋白质或核酸的原料(氨基酸或核苷酸)中,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以及分布如何。 2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在一次性给予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前提下,通过观察细胞中放射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位置,就可以明确地看出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中的作用。例如,通过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3 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或核苷酸并引入细胞内,探测这些放射性标记出现在哪些结构中,从而推断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探究光合作用中元素的转移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8O、14C、3H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从而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例如,美国的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到底是来自于水,还是来自于二氧化碳。他们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在相同条件下,他们对两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18O2,第二组释放的氧全部是O2,从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另外,卡尔文等用14C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5 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变途径 利用18O作为示踪原子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变途径,揭示呼吸作用的机理。例如,用18O标记的氧气(18O),生成的水全部有放射性,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无放射性,即 18O→H 218O。用18O标记的葡萄糖(C 6H12 18O 6),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有放射性,生成的水全部 无放射性,即C6H1218O6→C18O2。例如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水。 6 研究某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过程 研究矿质元素的吸收部位时,常用放射性同位素32P等来做实验,发现根毛区是根尖吸收矿质离子最活跃的部位。研究矿质离子在茎中的运输部位时,用不透水的蜡纸将柳树的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