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总复习(复习要点加习题)

地球化学总复习(复习要点加习题)
地球化学总复习(复习要点加习题)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总结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总结 1、化探:地球化学找矿法简称化探,是以地球化学和矿床学为理论基础,以地球化学分散晕(流)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矿床在形成及以后的变化过程中,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所形成的各种地球化学分散晕进行找矿的方法。 2、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倾向性。 3、Goldschmit 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亲石元素(即亲岩元素或亲氧元素) 、亲硫元素(即亲铜元素)、亲铁元素、亲气元素、亲生物元素 4、地球化学异常:是相对于地球化学背景区而言的,是指与地球化学背景区相比有显著差异的元素含量富集区或贫化区 5、地球化学指标:指一切能提供找矿信息或者其他地质信息的、能够直接或间接测量的地球化学变量。 6、地球化学场:如果把地球化学背景和发育在其中的地球化学异常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元素在该体系中的分布构成了地球化学场。 7、勘查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的实践应用,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8、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岩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9、次生环境(或表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10、地壳元素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也称克拉克值,是为了表彰在这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美国化学家克拉克而命名的。 11、浓度克拉克值(相对丰度):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的比值。 12、矿石浓集系数:矿石的平均品位与该元素地壳丰度之比。 13、最低浓集系数: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地壳丰度之比。 14、表生地球化学环境的特点:是一个温度压力低,以含二氧化碳和多组分水为介质的物理化学综合环境。 15、地球化学景观:是指所有影响表生作用的外部元素的总和。 16、景观地球化学:就是研究化学元素在各种景观条件下迁移沉淀的规律。 17、检出限:定义为某一分析方法或分析仪器能可靠地测试出样品中某一元素的最小重量或质量(μg或n g)。

地球化学复习题(推荐文档)

地球化学复习题 绪论 1、地球化学的定义。 答: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2、地球化学的任务。 答:1)地球及其子系统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组成,即元素的分布和分配问题;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地球的历史和演化。5)基础理论和应用的发展。 3、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 答:研究思路:以化学、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研究原子(包括元素和同位素)的行为为手段,来认识地球的组成、历史和地球化学作用。工作方法:野外:地质考察+样品采集(代表性、系统性、统计性、严格性)。 室内: --岩矿鉴定 --分析测试:早期容量法、离子色谱法和比色法,现今X射线荧光光谱XRF、ICPAES、--ICPMS、固体质谱、AAS等。 --元素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研究:化学分析、晶体光学、X射线衍射、拉曼谱、微区分析(电子探针、离子探针)等。 --作用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温度(包裹体、矿物、同位素)、压力、pH、Eh、盐度等。 --自然作用的时间参数:同位素测年。 --模拟实验。 --多元统计计算和数学模型。 4、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答:1、基础科学成果的应用.2、地质科学的发展.3、更广泛的数字模拟。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对比元素在地壳、地球和太阳系中分布规律的异同点,并解释其原因。 答:相同点:元素的丰度均随原子系数增大而减小。均符合奇偶定律。 不同点: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 He, 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 K和N a。 原因: 2、研究克拉克值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答:可作为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A)影响元素参加地壳中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B)限定自然界的矿物种类及种属。C) 限制了自然体系的状态。 3、地球各圈层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 答:地壳:①地壳中元素的相对平均含量是极不均一的。②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地幔:元素分布不均,铁镁含量增高。地核:铁镍含量占绝大部分,其它元素仅占极少部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在地球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对地球总体成分的影响不大。 4、陨石研究的意义 答:①它是认识宇宙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演化的最易获取、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课程作业

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成因及构造意义研究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地幔橄榄岩是蛇绿岩超镁铁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在蛇绿岩的形成过程和构造侵位的过程中,地幔橄榄岩还会遭受部分熔融作用,熔体萃取作用,以及地幔交代等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和改造。不同的地质作用会产生相应的矿物组合,通过对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不同时代矿物组合特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对蛇绿岩形成构造背景的认识,对于恢复蛇绿岩的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 拟解决的问题: 1.地幔橄榄岩的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地质作用,如部分熔融作用,熔体抽取作用,流体-岩石反应,熔体-岩石反应等。 2.蛇绿岩的形成环境,如SSZ环境和MOR环境[1]。 拟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1. 岩石学 对岩石的结构,构造,风化程度以及变质程度以及组成矿物进行研究,对岩石进行定名,如地幔橄榄岩包含纯橄岩,方辉橄榄岩以及二辉橄榄岩。 2. 矿物学 对岩石的组成矿物进行观察研究,地幔橄榄岩中不同时代的矿物的矿物组合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反映了岩石成因的复杂性和多阶段演化的特征。 地幔橄榄岩中的矿物会保存地幔橄榄岩形成和演化历史的印记,尤其是地幔橄榄岩的矿物组合及化学特征对认识地幔橄榄岩的成因和恢复蛇绿岩的形成背景至关重要。对地幔橄榄岩中的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等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和分析。 室内试验工作显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10—20 kbar的压力范围内,随着岩石熔融程度的增加,岩石中单斜辉石的含量迅速减少,斜方辉石的含量将逐渐降低。橄榄石的Fo和NiO含量,辉石的Mg#和Cr2O3含量,铬尖晶石的Cr#值将逐渐增加,而辉石和全岩的Al2O3和TiO2将逐渐减少[2]。 尖晶石的Cr#值是地幔岩熔融程度、源区亏损程度以及结晶压力的灵敏指示剂,Cr#反映了地幔部分熔融程度的增加[3],经历较高程度部分熔融和萃取的橄榄岩具有较高的Cr#值。Dick 和Bullen(1984)根据铬尖晶石的成分将阿尔卑斯型地幔橄榄岩分为三中类型:Ⅰ型:铬尖晶石的Cr#<60;Ⅲ型:铬尖晶石的Cr#>60;Ⅱ型:为一种过渡类型,铬尖晶石的Cr#包含Ⅰ型和Ⅲ型地幔橄榄岩中的铬尖晶石。其中Ⅰ型地幔橄榄岩可能反映了洋中脊大洋岩石圈的环境,相当于深海橄榄岩,其部分熔融程度较低;Ⅲ型地幔橄榄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经历了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Ⅱ型地幔橄榄岩,则反映了复合来源的特征[3]。 利用铬尖晶石的Cr#—Mg#图解,可以判断地幔橄榄岩的形成环境,即为SSZ型还是MOR

地球化学心得

勘查地球化学心得体会--兼浅谈广东化探找金矿 王立强 广东省地质局七一九地质大队地质勘查所 1前言 目前,化探找金逐步被人们重视,在地质找矿中的效果也逐渐明显,成为寻找各种类型金矿床比较快速、经济、有效的重要手段。在区域普查中,通过查明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可迅速指出找矿远景区;在详查及勘探阶段,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可直接发现金矿床或矿体,更好地发挥化探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作用。但是金在地壳内部的本底含量极低,即使是金矿体中的金含量一般亦仅为n×10-6~10n×10-6,仅凭肉眼无法将之直接区分出来,因此以对样品(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等>进行定量分析为主要工作手段的化探方法,在当今金矿勘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球化学的发展主要是借鉴了前苏联和西方的研究思路,前苏联的勘察地球化学主要依靠对土壤进行金属测量,但采样点布置较稀疏,而西方国家主要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但是主要用于研究,两者优缺点都有。80年代以来,金分析技术目臻成熟,当时Au分析的检出限低于或等于0.3×10-6,准确度、精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区域化探的要求,因而全国区域化探找金空前繁荣,特别是谢学锦先生提出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建议,将我国的勘察地球化学推进到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随着时代发展,金分析技术逐步进步,中国勘察地球化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三十年以来已完成1:500万和1:1 000万比例尺的39种元素或氧化物的全国地球化学图,使中国拥有了最引人瞩目的全国规模地球化学数据库,使中国化探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广东化探找金始于1974年,主要为以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要工作方法的区域化探扫面,不过因为受金分析技术的影响,当时找金主要从金的伴生元素如As、Cu、Pb等入手,其难度不言而喻,但广东各地质单位的前辈在这种艰难条件下提交了大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重点(经典)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重点 绪论 1、应用地球化学: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实际问题的学科。地球化学是其理论基础。 2、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内容: 元素分布与矿产资源 元素在各介质中的含量 元素的分布与分配 地球化学异常与指标 矿床的成因(矿床学为主) 矿床的储量(找矿勘探课程为主) 3、地球化学找矿与其它探矿方法的比较: (1)与地球物理相比,地化方法已成为其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在评价和解释地球物理异常时,可排除其多解性。 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直接的找矿方法,因而成果的推断解释较物探法简单、直接。 (2)同时,它较地质钻探等投资少。 (3)地质物化探综合运用,则更能提高找矿的效果。 (4)传统的地质找矿方法,以矿物学和岩石学的观察为基础,要求要有可见标志。所以必须要求矿物的粒度在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上。而地球化学方法是依靠分析测试手段探测其微观标志 (5)任何一种找矿方法,都有一个应用条件问题,都要根据研究区地形地貌自然景观条件的不同,以及目标矿种的地球化学特征的不同,选择相宜的方法技术。 4、应用地球化学研究领域 第一章 1、地球化学旋回:地幔物质分异出的岩浆及地壳重熔物质形成的岩浆上升结晶形成岩浆岩,经构造运动进入表生环境,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沉降或俯冲作用到达地壳深部,发生变质或重熔作用,形成岩浆,完成一个大循环。 2、常组组分分布特征: 地壳的物质成分与上地幔最有成因联系。起源于地幔。 地壳:便于采样→数据较多。 地幔:不能采样→数据少。 遵循化学计量原则形成自然矿物

地壳:易熔的硅铝长英质成分(Si、Al、Ca)和K、Na、水增加,以长英质浅色矿物为主。 地幔:难熔组分Mg、Fe、Ni、Co、Cr;以铁镁暗色矿物为主。 岩石圈中十余种常量元素占总量的绝大部分。 常量元素在地壳中总量占99. 9%以上 3、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判断/填空) 不受化学计量原则控制 ?微量元素分布服从概率分布规律,既有随机性,又有统计性。 ?从地核到地壳的垂直方向上,分散在结晶矿物中的微量元素在地球化学旋回中产生了分异作用,有些元素(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从地核,下地幔向上地幔,最终在地壳中富集。 ?微观上受元素类质同象置换条件制约,少部分以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在矿物结晶生长时混入晶格缺陷或机械包裹)。 ?宏观上受元素分配系数制约,以某种统计规律反映富集贫化趋势。 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 4、谢尔巴科夫分类方法: 谢尔巴科夫用元素的向心力和离心力描述这种向地球外圈贫化或富集的趋势 谢尔巴科夫分类方法:向心元素、最弱离心元素、弱离心元素、离心元素 ?每次重熔,不相容元素和相容元素都产生一次分离,从而使晚期的岩浆较早期的岩浆更富集不相容元素。5、巴尔科特把岩浆岩演化的这种规律总结为极性演化,即酸性岩越来越酸性,基性岩越来越基性。这为矿产评价 与找矿提供了思路,即在时代最新的花岗岩类岩体中寻找不相容元素的矿床。 6、戈尔德施密特提出划分为亲铁、亲硫(亲铜)、亲氧(亲石)、亲气、亲生物元素的分类方案 7、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还具有由相容元素组合变为不相容元素组合的特征。 8、正常分布与异常分布: 一般将遵从常规、不悖常理、无特别异举即为正常,其核心是从众,相反即为异常。 地球化学的正常分布,也就是某一空间中多数位置上元素含量所具有的相对波动不大的特征。 地球化学中的异常,是指某一区段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周围无矿背景区的现象。 9、背景区元素含量:背景上限、背景值、背景下限 10、把异常区内高于正常上限Ca的样品数n’与总样品数n的比值n’/n称为异常率。 异常率的大小,不仅与成矿作用的强度、规模有关,成矿作用越强,越接近矿化中心,异常率越高。 11、背景值分为四级:全球的背景值、地球化学省的背景值、区域的背景值、局部的背景值。 12、地球化学省:在地壳的某一大范围内,某些成分富集特征特别明显,不止是一两类岩石中元素丰度特别高,而 且该种元素的矿床常成群出现,矿产出现率也特别高。通常将地壳的这一区段称为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省实质上是一种地球化学异常,它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 13、地球化学指标:是指一切能提供地球化学信息或地质信息的,能直接或间接测定的地球化学变量。地球化学指 标在三度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与演化称为地球化学场。 14、地球化学场有以下特征: (1)与地球物理场相比,它没有严格的数学公式或化学定律进行准确的描述、推断、或延拓,它是具体点上地球化学环境(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综合制约的结果,可以定性推测而不能准确推算。 (2)地球化学场是一个连续的非均匀场。 (3)地球化学场是一个不可逆动态演化的非稳定场。 (4)地球化学场的指标不具有传递性。 15、地球化学障:凡是浓度梯度极大值所在的点,叫做地球化学障,其实质就是地球化学环境发生骤然变化,元素 活动性发生急剧改变的地段(A·И·彼列尔曼)。它是一种地球化学环境的边界。 16、50年代阿伦斯(1954,1957)提出常量元素服从正态分布,微量元素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规律,概括了当时最 有影响的认识。地质体中元素含量的概率分布型式与该地质体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有关。 维斯捷里斯(V.B.Visteeius.1960)的“地球化学过程的基本定律”最有代表性:单一地球化学过程所形成的地质体,元素含量服从正态分布;由数个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叠加所形成的复合地质体中元素含量偏离正态分布,并且多为正偏分布(其中有些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研究生报考高校及科研院所

研究生报考高校及科研院所

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山西) 湘潭大学吉首大学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南华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沙矿冶研究院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长沙矿山研究院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国防科学

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 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科技学院 武汉工业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中医学院 华中师范 大学 湖北大学 湖北师范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武汉音乐 学院 三峡大学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病毒研究所 长江科学院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中国航空研究院610所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42所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

所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 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通信指挥学院 军事经济学院 海军工程大学 空军雷达学院 第二炮兵 指挥学院 中山大学暨南大学

汕头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广州医学院 广东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药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广东技术 师范学院 深圳大学广东商学 院 广州大学仲恺农业 工程学院 五邑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

地球化学综合考试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地球化学课程综合测试3 学习层次:专升本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当体系与环境处于不平衡条件时,元素将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以达到与新环境条件的平衡,该过程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2.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微量元素在两共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3.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它化合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4.放射性同位素:能够自发地衰变形成其它核数,最终转变为稳定核数的同位素。 5.大陆地壳:地表向下到莫霍面,厚度变化在5-80km,分为上部由沉积岩和花岗岩组成的硅铝层,下部由相当于玄武岩、辉长岩或麻粒岩等组成的硅镁层两部分组成。 6.不相容元素: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部分熔融或岩浆分异结晶过程中,在固相/熔体相中的总分配系数<<1的微量元素称为不相容元素。 7. Ce:表征Ce与REE整体分离程度的参数。其计算公式为:δCe=2Ce n/(La n+Pr n)(n 表示相对于球粒陨石标准化)。 8.元素丰度的奇偶规律:偶序数元素的丰度大于相邻奇序数元素的丰度,这一规律又被称为Oddo-Harkins(奥多-哈金斯)法则。 二.简答题 1. 大陆地壳组成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由于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具有极度的不均一性,因此,研究大陆的浅部地壳和深部地壳的手段不尽相同。其中,对大陆地壳浅部组成研究的方法包括区域大规模取样法、简化取巧方法以及细粒碎屑沉积物法等等。而对大陆深部地壳的研究手段则主要包括研究火山岩中的角闪岩和麻粒岩包体,暴露地表的深部地壳断面,或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获取的地震波速与岩石化学组成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反演。 2. 简述能斯特分配定律及元素分配系数的涵义。地球化学上按总分配系数将元素在岩浆作用过程中的行为分为几类?它们各自的地球化学特点是什么?(要求各类别至少举两个元素为例)。 答: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微量组分在两共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将微量元素在两相之间的活度笔直称之为分配系数(K D)。 按元素在岩浆作用过程中的行为分为相容元素、不相容元素。其中不相容元素进一步分为高场强和低场强元素。 相容元素指总分配系数大于1的元素,如Ni、Co、Cr,在岩浆作用中优先进入矿物相或残留固相;不相容元素指总分配系数小于1的元素,它们优先进入熔体相,其中将分配系数小于0.1的又称为强不相容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Sr、Ba以及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为不相容元素的代表。 3. 活度积原理及其在地球化学研究上的意义。 答: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难溶化合物中该化合物的离子浓度乘积得到的常数为活度积。所谓的活度积原理指的是在天然水中,金属元素首先选择形成活度积最小的化合物的阴离子

地球化学复习总结题

《地球化学》复习题 一、各章重点 PPT第0章重点: 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尤其是引领地球化学发展的关键学者的学术观点) 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包括学科生长点,及理论突破点。 PPT第1章重点: 地球化学分带的依据,各个分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性; 元素和核素在地壳中分布的计量单位,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特征,元素在主要岩石类型中的分布; 元素在地球其它圈层,如水圈(尤其是海水)、大气圈、生物圈中的分布特征。 元素在地球演化的各大地质时期中的成矿特点。 PPT第2章重点: 元素结合规律 类质同像 过渡元素的结合规律 了解戈尔德施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方法和按照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分类方法。 PPT第3章重点: 元素在水溶液中存在状态和迁移的主控因素; 主要造岩元素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演化 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定量模型 PPT第4章重点: 掌握讲解的每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稳定同位素在地球各个储库中的分布特征,影响稳定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控制反应。 PPT第5章重点: 太阳系元素分布特征,陨石分类体系及依据。 二、练习题 ---------------------------------------------------------------------------------- 1. 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2.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综合练习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地球化学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 ) 2、分馏作用( ) 3、同位素地球化学( ) 4、同位素成分( ) 5、初始铅(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原始铅() 7、原生铅() 8、普通铅() 9、同位素的分类() 10、Rb-Sr法() 11、K-Ar法() 12、Sm-Nd法()

13、U-Th-Pb法() 14、Rb-Sr() 15、Pb-Pb法() 16、区域克拉克值() 17、丰度系数() 18、富集矿物() 19、载体矿物() 20、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21、氧化(还原)障() 22、离子电位π() 23、放射性衰变() 24、α衰变() 25、β-衰变() 26、r衰变() 27、单衰变()

28、电子捕获() 29、衰变系列() 30、放射性成因铅() 31、稳定同位素() 32、同位素分馏作用() 33、同位素效应() 34、惰性组分()

35、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找矿中有何作用?() 36、研究元素丰度有何意义?() 37、类质同象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38、元素为什么会迁移?迁移的实质是什么?() 39、什么是地球化学背景?如何确定背景值?地球化学背景有哪些种类? () 40、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确定异常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 () 41、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

地球化学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子系统(含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涂光炽)。 2.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一: 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量) 第二: 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质) 第三: 研究元素的迁移(动) 第四: 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 第五: 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 第二章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共生结合规律 1.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定义: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2.亲氧元素、亲硫元素与亲铁元素的特点 (1)亲氧元素:能与氧以离子键形式结合的金属(半金属)元素称为亲氧元素。 特点:惰性气体结构;电负性小;离子键为主;生成热>FeO;主要集中在岩石圈。(2)亲硫元素:能与硫结合形成高度共价键的金属(半金属)元素称为亲硫元素特点:铜型离子;电负性较大;共价键为主;生成热

地球化学——考试内容总结

绪论思考题 地球化学定义 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基本问题 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地球化学与化学、与地球科学其它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第一章、第二章思考题 1元素分布与分配的概念 2地球化学体系 3元素丰度的概念 4元素在地壳中的克拉克值和浓度克拉克值概念 5太阳系、地球及地壳中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6太阳系、地球及地壳中元素丰度特征并讨论它们的异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7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并举例说明 8区域地壳丰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9地壳中元素分配不均一性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思考题 1、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2、Goldschmidt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3、元素类质同象概念 4、影响元素类质同象的晶体化学条件 5、影响元素类质同象的物理化学条件 6、Goldschmidt的类质同象法则 7、Ringwood的电负性法则 8、研究元素类质同象的地球化学意义 9、晶体化学集中与晶体化学分散概念 10、晶体场理论的要点及应用范围 11、八面体、四面体晶体场稳定能和八面体择位能概念 12、晶体场理论应用的地球化学意义 13、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14、举例说明Pb在地壳中的各种存在形式 第四章复习题 1微量元素概念 2能斯特分配定律与分配系数 3总分配系数概念 4元素在共存相中分配系数的确定方法 5相容元素、不相容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概念 6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的原理与方法 7元素在共存相中分配定律的地球化学意义 8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元素分配的定量模型、特征及地球化学应用

9在部分熔融过程中元素分配的定量模型、特征及地球化学应用 10岩浆结晶过程和部分熔融过程的判别方法 11稀土元素的基本地球化学性质 12稀土元素的数据处理方法及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ΣREE 、∑LREE/∑ HREE或ΣCe/ΣY 、(La/Yb)N ) 13 Eu异常、Ce异常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4稀土元素对岩石成因的指示意义 15变质原岩恢复的地球化学方法 16石榴石和长石的REE组成特征分别是什么? 17微量元素蜘网图及其意义 18微量元素对岩石形成构造环境进行判别时应注意的问题 19 Mg#、ACNK指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20 Harker图解的特点与用途 第五章思考题 1.何为“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成因同位素”? 2.同位素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原因是什么?有几种衰变形式(请举例说明)? 3.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的原理和基本公式是什么? 4.何为λ常数、半衰期、同位素等时线? 5.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的前提是什么? 6.用同位素等时线法测量地质年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同位素封闭温度和冷却年龄的概念 8.Rb-Sr同位素体系定年的特点是什么?需注意什么? 9.BABI的定义和意义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 10.何为UR、εSr? 11.Sm-Nd同位素等时线法定年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Sm-Nd同位素方法可对较 高级变质地质体进行定年? 12.Sm-Nd同位素体系与Rb-Sr同位素体系在地球化学特征及等时线定年方法上 有何差异? 13.何为CHUR、DM岩浆库,其现在Sm-Nd同位素组成是什么? 14何为Sm-Nd同位素的ε参数和模式年龄,如何计算 15.U-Th-Pb同位素体系定年的方法几种?分别是什么? 16.何为谐和年龄、谐和曲线和不一致线? 17.U-Pb同位素定年常采用的分析测试方法有哪些?并对每一种方法进行简要 评述。 18.与同位素年代学中的其它长寿命同位素体系相比,K-Ar同位素体系的主要特 征是什么? 19.相对于传统的K-Ar体系定年方法,Ar-Ar分步加热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20.何为稳定同位素? 21.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2.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23.稳定同位素有哪些分馏类型?什么是稳定同位素的平衡分馏和动力学分 馏?

应用地球化学总结

1、应用地球化学的概念:它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学科。简而言之,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2.用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应容及方法 (1)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方面,研究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矿产的联系。研究元素在集中分散过程中与矿体周围各类介质中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与矿床的联系,异常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发现异常和解释评价异常的方法技术。 (2)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及其存在形态。 (3)农业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作物生长有益或必需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程度以及有毒、有害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程度。 (4)研究一切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分布分配、活动演化可能给人类生存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例如地震、地热、环境改造与治理,利用地球化学作用于土壤改良、土壤施肥等等。 应用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可分为两方面,其一是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其二是实验研究。 ①地质观察与样品采集; ②样品加工及分析测试; ③数据的统计分析; ④地球化学指标及异常研究; ⑤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 ⑥异常评价及验证、探矿工程布置;资料研究,指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地 方病发病机理研究及环境问题研究等。 3、第四套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命名系统: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水化学测量、地球化学气体测量和地球化学生物测量。 4、丰度值一般均在10-2%以上元素称之为“常量元素”。 丰度均在10-2%以下。故称之为“微量元素”。常用重量百万分率(10-4%)表示,书写用ppm(part per million)代表。 lppm=10-6=10-4%=0.0001%=1

2016-2017研究生环境化学期末试题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 研究生《环境污染化学》期末试题 论述题(每题20分,共5题) 1、请谈谈样品前处理在环境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你所知道的环境样品前处理方法有哪些?请选择你可能用到或感兴趣的一种,谈谈其原理、实验步骤、应用现状并进行评述。 答:环境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是环境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环境分析的一个前沿课题。通常,环境分析试样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样品来源广泛;(2)样品组成复杂;(3)样品中分析对象的含量低;(4)样品的稳定性差。鉴于环境分析试样的以上特点,一个完整的样品分析大致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报告结果等五个步骤。统计结果表明,上述步骤所需时间各占全部分析时间的百分率为:样品采集 6.0 %;样品处理 61.0 % ;分析测定 6.0 %;数据处理与报告27.0 % 。其中,样品处理所需的时间最长,约占整个分析时间的三分之二。通常完成一个样品的测试只需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而样品的预处理却要消耗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对于组成复杂的环境样品,繁琐的前处理步骤显然不能满足分析的需要。快速、简便、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可以减少由于不同人员的操作及样品多次转移带来的误差,对避免使用大量溶剂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有深远的意义。 环境样品前处理的方法有:固相萃取法(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ion,SPME),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 ,液膜萃取法(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SLM),微波萃取(Microwave Extraction,ME) 等。 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作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出某种高沸点或热敏性成分,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CO2 是目前用得最普遍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剂。在用于物质的萃取分离时,超临界流体兼具液体和气体的优点:密度较大,与液体相似,所以与溶质分子的作用力强,易于溶解其它物质;粘

地球化学复习题汇总

地球化学赵伦山张本仁 韩吟文马振东等 P 1:地球化学基本问题) P 5:克拉克值,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几个发展阶段) P31:元素丰度,表示单位元素在地壳平均化学丰度―――确定方法,克拉克值, P37: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 P68:类质同象和固溶作用 P81:元素的赋存状态――1,5种 P88: 元素迁移 P 123: 相律 P169: 衰变定律 P181: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痕量元素=微量元素) 复习内容及答案汇总 一、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学科特点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P1-)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相关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在地球化学发展历史中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资料积累过程,随后基于克拉克、戈尔施密特、维尔纳茨基、费尔斯曼等科学家的出色工作,地球化学由分散的资料描述逐渐发展为有系统理论和独立研究方法的学科。目前地球化学已发展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相邻学科相互渗透与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地球科学研究内容,在地质作用过程定量化研究中已不可或缺。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学科特点是:(1)通过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元素相互组合和赋存状态变化等追索地球演化历史;(2)利用热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解释自然体系化学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探讨自然作用的机制;(3)将地球化学问题置于地球和其子系统(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中进行分析,以个系统的组成和状态约束作用过程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围绕原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及其意义,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涉及四个基本问题:(1)研究地球和动质体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2)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研究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和同位素迁移历史和地球的组成、演化历史、地球化学作用过程。 二、简述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理论使许多地质难题迎刃而解,其可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地球化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

地球化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 总分:100分得分:0分 一、单选题 1. 克拉克值是指元素在(1) 中的平均含量(5分) (A) 地壳 (B) 地球 (C) 所研究的任意对象 (D) 球粒陨石 参考答案:A 2. (2) 的化学成分被认为最接近原始的太阳系化学组成(5分) (A) 铁陨石 (B) 碳质球粒陨石 (C) 火星陨石 (D) 太阳光谱 参考答案:B 3. 从元素化学组成角度,大陆地壳可分为上部的(3) 层和下部的硅镁层(5分) (A) 硅酸盐 (B) 硅铝 (C) 碳酸岩 (D) 沉积岩 参考答案:B 4. (4) 被认为是代表了古大洋地壳组成的典型岩石组合(5分) (A) 橄榄岩 (B) 辉长岩 (C) 蛇绿岩套 (D) 碳酸盐岩+石英砂岩 参考答案:C 5. 以下不是地幔组成岩石类别的一种岩石是(5) (5分) (A) 二辉橄榄岩 (B) 麻粒岩 (C) 方辉橄榄岩 (D) 辉石岩 参考答案:B 6. 元素的(6) 研究是地球化学研究的第一根本要务(5分) (A) 丰度 (B) 种类 (C) 分布规律 (D) 化学性质 参考答案:A 二、多选题 1. 陨石的主要类型包括(7) 。(5分) (A) 石陨石 (B) 铁陨石 (C) 石铁陨石

(D) 月球陨石 参考答案:A,B,C 2. 就分层结构而言,地球自地表向其内部包括(8) 等主要圈层。(5分) (A) 地壳 (B) 地幔 (C) 软流圈 (D) 地核 参考答案:A,B,D 3. 全球大陆地壳整体的化学组成为(9) 。(4分) (A) 酸性 (B) 安山质 (C) 花岗闪长质 (D) 基性 参考答案:B,C 4. 以下属于研究深部地壳物质及其化学组成的手段和方法的是(10) 。(4分) (A) 火山岩中的各类捕获岩石包体 (B) 构造侵位而暴露在地表的深部地壳断面 (C)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反演 (D) 人工区域大规模采集地表岩石样品 参考答案:A,B,C 5.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11) 的科学。(4分) (A) 岩石组成 (B) 化学作用 (C) 化学组成 (D) 化学演化 参考答案:B,C,D 三、判断题 1. 橄榄岩是组成下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_____ (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2. 陨石主要是指来自星际空间的地球以外星体的岩石碎片_____ (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3. 地球化学属于化学学科,主要认识和解决地球上元素的化学性质及行为等问题_____ (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4. 运用细粒碎屑沉积物法能更精确地获取大陆上部地壳的全部元素化学组成_____ (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重点

1,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2,不相容元素:是指那些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倾向于残余流体相中聚集的元素。 3,相容元素:相容易进入结晶相而在残余流体中迅速降低的元素 4,亲和性:地球化学上把阳离子有选择的与阴离子结合的倾向性称为元素的亲和性。 5,戈尔德斯密特分类:亲铁元素(Au,Ge Sn C P Fe Cr等)亲硫元素(Cu Ag Zn Hg)亲氧(Li Na K Rb Cs等)亲气(H C N O I等)亲生物(H C N O P S d) 6,正常分布:是某一空间中多数位置上元素含量所具有的相对波动不大的特征。 7,异常分布:是指矿化区段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周围无矿背景区的现象,包含了三方面的含义: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元素含量或地球化学指标值偏离背景值,简言之,由异常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三层含义构成。 8背景值:背景区n件样品的平均值。 9,地球化学省:地壳中金属矿产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地壳的某一大范围某些成分富集特别明显,该区域不止是一两类岩石中该元素丰度特别高,该种元素的矿床常成群出现,而且在历史演化中,该种元素的矿床常成群出现而且在历史演化中,该元素的矿产出现率也特别高,通常将地壳的这一区段称为地球化学省。 10,地球化学指标:是指一切能够提供找矿信息或其他地址信息的能够直接或间接测量的地球化学变量。 11,我们把地球化学指标i在三度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与演化称为地球化学场。 12变化系数是相对于一个单位均值的百分变化率,它反映了这组数据的均匀性程度。 13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知道岩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总和。 14次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的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15克拉克值:地壳元素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克拉克值。 16浓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之比叫做相对丰度,也叫浓度克拉克值。 17最低浓度系数:矿石的平均品位因不同矿床而异,进而采用最低可采集品位与其地壳丰度之比,称为最低浓度系数 18岩石及矿石风化后,主要呈三种形式存在:残余的原生矿物,在表生环境中稳定存在的次生矿物以及被循环水带走的可溶性物质。 19采样单元:元素在地球化学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研究区按一定面积分割成若干足够小的单元时,可以近似把这一单元内元素看作是均匀分布的,这个最小单元,叫做采样单元。20化学分析:是一种经典的传统分析方法。由于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溶液体系中进行的,因此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湿法分析,常用到的有容量法,比色分析法,和重量法。 21样品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2确定背景值与异常界限的方法可归为图解法(剖面图解法,直方图揭发,概率格纸图解法多重母体分解法)和计算法两类。 23、分配系数:元素在矿物晶体中浓度分数与在熔体相中的浓度分数之比,常用它来定量刻划微迹元素在两相中的分配特征。 22、指示元素:就是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 23、描述地球化学异常的参数:异常峰值—异常中的量高含量值;平均异常强度—异常范围里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异常衬度—异常清晰度的度量,也叫异常清晰度;异常连续性,异常的均匀性,异常渐变性。线金属量—根据一条测线来估算矿化强度的参数,它是异常范围里,各采样点元素的剩余含量与该点所控制的距离乘积之和;面金属量—根据一个异常面积来估

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参考)

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参考) 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3 法学 0301 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 030107 经济法学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10 军事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206 国际政治 030207 国际关系 030208 外交学 0303 社会学 030301 社会学 030302 人口学 030303 人类学 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0304 民族学 030401 民族学 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 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2005 年增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