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提高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提高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提高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将方程移项后,正确的是( )。

A. B.

C.

D.

2.如果x =m 是关于x 的方程1

2x -m =1的解,那么m 的值是( )

A .0

B .2

C .-2

D .-6 3. 下列方程中可直接用合并同类项解的是( ) A .x +12=1

4+7 B .3x -2x =1 C .5y +2y =3y +7 D. x +0.5x =6-2x 4. 将方程2x ﹣3=1+x 移项,得( )

A .2x+x =1﹣3

B .2x ﹣x =1﹣3

C .2x+x =1+3

D .2x ﹣x =1+3 5.若单项式

a m

b 3

与﹣2a 2b n

的和仍是单项式,则方程

x ﹣n =1的解为( )

A .﹣2

B .2

C .﹣6

D .6

6.三个连续整数之和为156,则中间一个数为( )。 A.51

B.52

C.53

D.54

7. 我们知道,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转化为分数.例如:将0.转化为分数时,可设0.=x ,则x =0.6+x ,解得x =

,即0.=

.仿此方法,将0.

化成分数是( ) A .

B .

C .

D .

8.方程2x +3=7的解是( )。 A.x =5 B.x =4 C.x =3.5

D.x =2

9.已知A =A0(1+mt )(m ,A ,A0均不为0),则t 等于( )。 A.

B.

C.

D.

10. 甲仓库有200吨煤,乙仓库有80吨煤,如果甲仓库每天运出15吨,乙仓库每天运进25吨,问多少天后两仓库存煤相等( )

A .6天

B .5天

C .4天

D .3天 二、填空题

11.翻开数学书,连续看了3页,页码之和为81,则这3页的页码分别是 , , . 12.代数式

与代数式

k+3的值相等时,k 的值为 .

13.已知关于x 的方程3x-2m=4的解是x=m ,则m 的值是______ 。

14.在如图所示的运算流程中,若输出的数y =7,则输入的数x = .

15.朵朵幼儿园的阿姨给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人分3个还差3个,如果每人分2个又多2个.设共有x 个小朋友,则苹果总个数可表示为 ,也可表示为 ,故可建立方程 .解方程,得 ,所以共有 个小朋友. 16.若单项式3a 3x +1

b 与12

a 4x -2

b 是同类项,则x 的值为 .

三、解答题 17.解下列方程:

(1) 2.5y+10y-6y=15-21.5 (2)13x-15x+x=-3

(3) 2x+3x+4x=18 (4)

18.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和b ,规定a*b =ab 2

+2ab+a . 如:1*3=1×32

+2×1×3+1=16 (1) 求2*(﹣2)的值;

(2)若(其中x 为有理数),试比较m ,n 的大小; (3)若=a+4,求a 的值.

19.武汉市对城区主干道进行绿化,计划把某一段公路的一侧全部栽上桂花树,要求路的两端各栽一棵,并且每两棵树的间隔相等.如果每隔5米栽1棵,则树苗缺21棵;如果每隔6米栽1棵,则树苗正好用完。求原有树苗多少棵?

20.麻商集团三个季度共销售冰箱2 800台,第一季度销售量是第二季度的2倍,第三季度销售量是第一季度的2倍,试问麻商集团第二季度销售冰箱多少台?

21.某造纸厂为节约木材,大力扩大再生纸的生产。它去年10月生产再生纸2050 t ,这比它前年10月再生纸产量的2倍还多150 t .它前年10月生产再生纸多少吨?

22.当a 为何值时,式子12a -5与-2

3a +6的值相等?

23.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三百七十八里关,初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其大意是,有人要去某关口,路程378里,第一天健步行走,第二天起,由于脚痛,每天走的路程都为前一天的一半,一共走了六

天才到达目的地,求此人第六天走的路程.

答案

1. D 2. C 3. B 4. D 5. D 6. B 7. D 8. D 9. D 10. D 11.26,27,28.

12.8

13. 4

14. 28或27

15. 3x-3 2x+2 3x-3=2x+2 x=5 5

16. 3.

17. 解:(1)合并同类项得,6.5y=-6.5,

把y的系数化为1得,y=-1;

(2)合并同类项得,-x=-3,

把x的系数化为1得,x=3;

(3)合并同类项得,9x=18,

把x的系数化为1得,x=2;

(4)去分母得,3b-4b+6b=24-6,

合并同类项得,5b=18,

把b的系数化为1得,。

18.解:(1)2*(﹣2)=2×(﹣2)2+2×2×(﹣2)+2=2.

(2)m=2*x=2x2+2×2x+2=2x2+4x+2,n=(x)*3=(x)×32+2×(x)×3+ x=4x,

m﹣n=2x2+4x+2﹣4x=2x2+2≥2,

故m>n.

(3)()*(﹣3)=×(﹣3)2+2××(﹣3)+=2a+2,(2a+2)*

=(2a+2)×()2

+2×(2a+2)×+(2a+2)=+,

即a+4=a+

,解得:a =﹣

答:当

=a+4时,a 的值为﹣.

19. 解:设原有树苗x 棵, 由题意得:5(x+21-1)=6(x-1), 解得:x=106. 答:原有树苗106棵.

20.设麻商集团第二季度销售冰箱x 台,则第一季度销售冰箱2x 台,第三季度销售冰箱4x 台.根据总量等于各部分量的和,得 x +2x +4x =2 800.解得x =400.

答:麻商集团第二季度销售冰箱400台. 21. 解:设前年10月生产再生纸xt 。

, ,

解得

.

答:前年10月生产再生纸950t 。 22.根据题意,得12a -5=-2

3a +6.

移项,得12a +2

3a =6+5.

合并同类项,得7

6a =11.

系数化为1,得a =66

7

.

23. 设第一天走的路程为x 里,则后面5天走的路程分别为:12x 里,14x 里,18x 里,1

16x

里,1

32x 里.根据题意,得

x +12x +14x +18x +116x +1

32

x =378.

解得x=192.

则1

32

x=

1

32

×192=6.

答:此人第六天走的路程为6里.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移项解方程

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移项。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都要用到。 学情分析: 针对初一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讨论、思考、观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策略: 1)、自主探索策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结论,归纳概括。 (2)、师生交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生生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发表个人的见解,对问题进行探讨,互相学习。

教学目标:理解移项法,并知道移项法的依据,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教学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正确地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复习回顾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的什么内容呀?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说到解方程,那么到目前为止你总共学了几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了? 两种(除了合并同类项还有利用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并说出解方程的依据(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再一起对答案)(1)2x-2=4 (2)5x-2x=9 上面的这两个方程第一个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的;第二个是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的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现在来看一下下面的3个小问题,先独立思考再找学生回答 1.如果我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请完成下列填空 每人分3本,共分出-3x--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3x+2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全册)

第一章 有理数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是自然数;B.0是整数;C.0是有理数;D.0是正数. 2、在有理数-8,0,13,1 4 -,2.6,2009中,非负数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B .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 C .两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何一数 D .所有有理数都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3-3=0 B .-2+2=0 C .155 ÷=1 D .2 (5)-=-10 5、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是( )。 A .2 3与32 B .22-与2 (2)- C .3--与3- D .3 2-与3 (2)- 6、如果将34620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可以表示为( ) A.324 B.3246 C.5 1046.3? D.5 1047.3? 7、a,b 是有理数,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图所示,把a,-a,b,-b 排列,则 ( ) A -b <-a <a <b B -a <-b <a <b C -b <a <-a <b D -b <b <-a <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②相反数大于本身的数是负 ③数轴上原点两侧的数互为相反数 ④两个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若a+b <0,ab <0,则 ( ) A a >0,b >0 B a <0,b <0 C a,b 两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 D a,b 两数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值 10、点A 为数轴上表示-2的动点,当点A 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到B 时,点B 表示的数是 ( ) A 1 B -6 C 2或-6 D 不同于以上答案 11、.一个数是7,另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大3.则这两个数的和是 ( ) A -3 B 3 C -10 D 11 12、数轴上点M 到原点的距离是5,则点M 表示的数是( ) A. 5 B. -5 C. 5或-5 D. 不能确定 13、在数轴上表示-20631 5 ,,,.的点中,在原点右边的点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4、红星队在4场足球赛中战绩是:第一场3︰1胜,第二场2︰3负,第三场0︰0平, 第四场2 ︰5负,则红星队在这次比赛中总的净胜球数是( )球 A .+1 B .-1 C .+2 D .-2 15、如果a a 2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O B .a ≥O C .a ≤O D .a <O 16、1x - + 3y + = 0, 则y+x 的值是 ( ) A —2 B 2 C 3 D 1 二、填空题 17、平方是25的数是_________,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_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2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目标: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学习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学习难点: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解方程:(1)3x2x=7;(2)1 4 x 1 2 x=3; 二、自主探究 1.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 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第一种分法,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 (1)每人分3本,那么共分出______本;共分出3x本和剩余的20本,可知道这批书共有________本; 根据第二种分法,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2)每人分4本,那么需要分出_______本;需要分出4x本和还缺少25本那么这批书共有________本;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不变量),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 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还可以画示意图,帮助我们分析: 注意变化中的不变量,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从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分析: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也都含有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呢? 要使方程右边不含x的项,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减去 4x,同样,把方程两边都减去20,方程左边就不含常数项 20,即 3x20 4x20 =4x25 4x20 即 3x4x=2520 将它与原来方程比较,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 后移到方程右边,把原方程右边的4x变为4x后移到左边. 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即可以把方程等号右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号的左边,?也可以把方程左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注意要先变号后移项,别忘了变号.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3x20=4x25 ↓移项 3x4x=2520 ↓合并同类项 x=45 ↓系数化为1 x=45 由此可知这个班共有45个学生. 2. 例2 解方程 3x7=3x (自己动手做一做) 课堂练习: 1.解方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移项

编号:34445768428937925654158542 学校:摩歆市五镇淮子学校* 教师:高至发* 班级:天鹅参班* 第2课时移项 【知识与技能】 1.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 体会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解“ax+b=cx+d”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较简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哪位同学能够说一下解方程的基本思想? 问题2到目前为止,我们用到的对方程的变形有哪些?目的有哪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教材第88页问题2.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 3.列方程:3x+20=4x-25① 设问1:怎样解这个方程?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设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② 设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归纳结论】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教材第89~90页例3. 【教学说明】教师先讲解第(1)小题,注意严格按步骤进行,书写要规范.然后让学生上台板演第(2)小题,教师关注以下几点:①学生是否会将含x的项和常数项弄错;②移项后符号是否改变;③含未知数的项是不是放在等号左边,常数项是否放在等号右边;④步骤是否完整.

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清5新版新人教版

检测内容: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邵阳中考改编)下列立体图形中,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所得图形不相同的是(C) A B C D 2.按下列语句,不能正确画出图形的是(A ) A.延长直线AB B.直线EF经过点C C.线段m与n交于点P D.经过点O的三条直线a,b,c 3.如图,∠AOB=∠COD=90°,那么∠AOC=∠BOD,这是根据(B ) A.直角都相等 B.同角的余角相等 C.同角的补角相等 D.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相等 第3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第8题图 4.平面上有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则交点个数为(D) A.4 B.1 C.1或4 D.1或4或6 5.如图,点C,O,B在同一条直线上,∠AOB=90°,∠AOE=∠DOB,则下列结论:①∠EOD =90°;②∠COE=∠AOD;③∠COE=∠DOB;④∠COE+∠BOD=90°.其中正确的有(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小明在美术课上制作了一个正方体,并在正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分别画了等边三角形、圆和五角星,其他面都是空白面,则该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是(D ) 7.学校、电影院、公园在平面上的标点分别是点A,B,C,电影院在学校的正东方向,公园在学校的南偏西25°方向,那么∠CAB等于(A ) A.115° B.155° C.25° D.65° 8.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D为BC的中点,且AB=12 cm,BD=5 cm.若点E在线段AB上,且AE=3 cm,则DE的长为(A) A.4 cm B.5 cm C.6 cm D.7 cm 9.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α=∠β的图形有(C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

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课时2解一元一次方程_移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课时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知识与技能】 掌握移项的方法,学会解“ax+b=cx+d”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方程的简单变形,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移项”和“系数化为1”. 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多媒体课件 出示教材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 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

3.列方程:3x+20=4x-25.(1) 问题1: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所学的方程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问题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减4x.为了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减20. 3x-4x=-25-20.(2) 问题3:以上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 教师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作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问题4:以上解方程的过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的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教师: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上节课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七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的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 有理数 1、有理数 (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 (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 (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 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同号取同,再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异号取大,再相减)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5 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3、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记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 <10。4、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中,期末试题 第一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将“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支出50元”应记作( ) A .+50元 B .-50元 C .+150元 D .-150元 2.在有理数-4,0,-1,3中,最小的数是( ) A .-4 B .0 C .-1 D .3 3.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点,其中表示2的相反数的点是( ) 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4.2016年第一季度,某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持续增加,获得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408万元.408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 A .408×104 B .4.08×104 C .4.08×105 D .4.08×106 5.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 A .(-14)-5=-9 B .0-(-3)=3 C .(-3)-(-3)=-6 D .|5-3|=-(5-3) 6.有理数(-1)2,(-1)3,-12,|-1|,-(-1),-1 -1 中,化简结果等于1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7.将一把刻度尺按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的“0cm”和“8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6和x ,则x 的值为( ) A .4.2 B .4.3 C .4.4 D .4.5 8.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b >0 B .|a |>-b C .a +b >0 D .ab <0 9.若|a |=5,b =-3,则a -b 的值为( ) A .2或8 B .-2或8 C .2或-8 D .-2或-8 10.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16的末位数字是( ) A .2 B .4 C .6 D .8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的相反数是________,-2018的倒数是________. 12.在数+8.3,-4,-0.8,-15,0,90,-34 3 ,-|-24|中,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单元测试题1 姓名 得分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2分、计18分) 1、a,b,c 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a+b<0 (B)a+c<0 (C)a -b>0 (D)b - 2、若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那么一定有结论( ) (A )两个加数都是正数; (B )两个加数有一个是正数; (C )一个加数正数,另一个加数为零; (D )两个加数不能同为负数 3、654321-+-+-+……+2005-2006的结果不可能是: ( ) A 、奇数 B 、偶数 C 、负数 D 、整数 4、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是0,则它们的商为: ( ) A 、0 B 、-1 C 、+1 D 、不能确定 5、有1000个数排一行,其中任意相邻的三个数中,中间的数等于它前后两数的和,若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都是1,则1000个数的和等于( ) (A)1000 (B)1 (C)0 (D)-1 6、每天供给地球光和热的太阳与我们的距离非常遥远,它距地球的距离约为15000000千米,将150000000千米用 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0.15×910千米 B .1.5×810千米 C .15×710千米 D .1.5×710千米 *7、20032004 )2(3)2(-?+- 的值为( ).A .20032- B .20032 C .20042- D .2004 2 *8、已知数轴上的三点A 、B 、C 分别表示有理数a ,1,1-,那么1+a 表示( ). A .A 、B 两点的距离 B .A 、C 两点的距离 C .A 、B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 D . A 、C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 *9. 3028864215 144321-+-+-+-+-+-+- 等于( ). A .41 B .41- C .21 D .2 1 - 二.填空题:(每题3分、计42分) 1、如果数轴上的点A 对应的数为-1.5,那么与A 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对应的有理数为_______。 2、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 ;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 。 3、m -的相反数是 ,1m -+的相反数是 ,1m +的相反数是 . 4、已知9,a -=那么a -的相反数是 .;已知9a =-,则a 的相反数是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第一章有理数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理数-4的相反数是() A.4 B.-4 C.1 4D1 4 - 2.比较-3,1,-2的大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3<-2<1 B.-2<-3<1 C.1<-2<-3 D.1<-3<-2 3.为了市民出行更加方便,某市政府大力发展交通,2016年某市公共交通客运 量约为1 608 000 000人次,将1 608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60.8×107 B.16.08×108 C.1.608×109 D.0.160 8×1010 4.某市一天上午的气温是10 ℃,下午上升了2 ℃,半夜(24时)下降了15 ℃, 则半夜的气温是() A.3 ℃ B.-3 ℃ C.4 ℃ D.-2 ℃ 5.杨梅开始采摘啦!每筐杨梅以5 kg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 克数记为负数,记录如图1-1,则4筐杨梅的总质量是() 图1-1 A.19.7 kg B.19.9 kg C.20.1 kg D.20.3 kg 6.- 2 3 -的倒数是() A. 3 2B.3 2 - C.2 3 D. 2 3 - 7.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8×2×6=-96 B.(-1)2 014+(-1)2 015=0 C.-(-3)2=-9 D.2÷ 4 3× 3 4 =2 8.如图1-2,A,B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b>0 B.a+b<0 C.(b-a)(a+1)>0 D.(b-1)(a-1)>0 9.若|a-1|+(b+3)2=0,则ba=() A.1 B.-1 C.3 D.-3 10.规定一种新的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x,y满足x*y=x-y+xy.例如,3*2=3-2+3×2=7,则2*1=() A.4 B.3 C.2 D.1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一个点从数轴上表示-1的点开始,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8个单位长度,则此时这个点表示的数是_____. 12.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3,且|a|=1,|b|=2,|c|=4,则a-b+c=_____. 图1-3 13.在数-5,1,-3,5,-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其中最大的积是____,最小的积是_____. 14.已知a,b互为相反数,且|a-b|=6,则b-1=____. 15.已知|x|=4,|y|=1 2,且xy<0,则x y 的值等于_____. 16.将640 000精确到十万位为_______,4.10×105精确到了_____位. 17.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的法则为:x@y=xy-1,则(2@3)@4=______. 18.计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x 一.选择题 1.方程2-3x=4-2x的解是() A.x=1 B.x=-2 C.x=2 D.x=-1 2.一元一次方程4x=5x-2的解是() A.x=2 B.x=-2 C.x=2 9D.x=? 2 9 3.代数式a-2与1-2a的值相等,则a等于() A.0 B.1 C.2 D.3 4.方程x-5=3x+7移项后正确的是() A.x+3x=7+5 B.x-3x=-5+7 C.x-3x=7-5 D.x-3x=7+5 5.一元一次方程3x+4=5x-2的解是() A.x=-3 B.x=-1 C.x=4 D.x=3 6.方程6x-8=8x-4的解是() A.2 B.-2 C.6 D.-6 二.填空题 7.当m= 时,式子3+m与式子-2m+1的值相等.[来源:学科网ZXXK] 8.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流程:其中,“移项”这一步骤的依据是. 9.关于x的方程是3x-7=11+x的解是. 10.当x= 时,代数式2x-2与1-x的值相等. 三.解答题 11.解方程: (1)2x+3=5x-18; (2)2x-1=5x+7; (3)3x-2=5x+6.[来源:学,科,网Z,X,X,K]

(4)8x=2x-7. (5)6x-10=12x+9 12.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需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答案:[来源:学|科|网] 1.B 解析:移项得:-3x+2x=4-2,合并得:-x=2,系数化为1得:x =-2. 2.A 解析:将4x=5x-2移项,得:4x-5x=-2,合并同类项,得:-x=-2,系数化为1,得:x=2. 3.B 解析:根据题意得:a-2=1-2a ,移项合并得:3a=3,解得:a=1. 4.D 解析:方程x-5=3x+7,移项得:x-3x=7+5. 5.D 解析:方程移项合并得:2x=6,解得:x=3. [来源:学科网ZXXK] 6.B 解析:移项,得6x-8x=-4+8,合并同类项,得-2x=4,系数化为1得:x=-2. 7.-23 解析:根据题意得:3+m=-2m+1,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m=-2,解得:m=-23 .[来源:学&科&网] 8.等式的性质1 9.x=9解析:方程3x-7=11+x ,移项合并得:2x=18,解得:x=9. 10.1解析:根据题意得:2x-2=1-x ,移项合并得:3x=3, 解得:x=1 11.解:(1)移项合并得:3x=21, 解得:x=7; (2)移项合并得:3x=-8, 解得:x=-83 ; (3)移项,得3x-5x=6+2, 合并,得-2x=8, 化系数为1,得x=-4.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有理数及其运算 复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并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2、学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较大的数,会根据精确度取近似数,能判断一个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 基础知识: 1. 大于0的数叫做_______,在正数的前面加上一个_____号就变成负数(负数小于0),0 既不是_____,也不是_____。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例如上升/下降,增加/减少,收入/支出,盈利/亏损,零上/零下,东/西,顺时针/逆时针… 2.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_____。整数又分为_____,0,_____;分数分为_____和_____。 3.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_____。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的点来表示(注意:并不是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有理数,有一些点表示的是无理数例如π) 4.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___边的数的总比___边的数大;正数都 _____0,负数都_____0,正数总是_____负数。 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_____。一般地,a和-a是一对互为相反数;特殊地,0的相反数是_____。互为_______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绝对值为a的数有两个:a和-a)。 6.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______;正数的绝对值是它_____;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______,0的绝对值是_____;(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_____。 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_____;(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_____ ;绝对值不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

《3.2.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 喜集九年制赵如意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移项。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都要用到。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七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我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为: 知识与技能:(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情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 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讨论、思考、观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说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五、说教法 由于本节课的重要性及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通过新旧知识相互转化归纳出移项法则,再由一般到特殊运用法则。利用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以应用,探索乐园使学生的基础得以巩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六、说学法 (1)、自主探索策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结论,归纳概括。 (2)、师生交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生生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发表个人的见解,对问题进行探讨,互相学习。 七、说过程 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授课时调整了课本顺序,前二十分钟完成移项定义的探索及定义, 之后移项的应用,具体设计了以下内容: 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回顾:温习旧知,夯实基础 (二)、创设情境:课前预热,激发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的数学一二单元概念总结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的数学一二单元概念总结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 a是正数;a<0 a是负数; a≥0 a是正数或0 a是非负数;a≤ 0 a是负数或0 a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a>0) (2) 绝对值可表示为:|a|= 0 (a=0) -a(a<0) (3) ;;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6.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 互为负倒数.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全部内容

????? ?????????? ? --?????---... 5.351...2.03121321.0...321.,,负分数:如,,,正分数:如分数,,负整数:如,,,正整数:如整数数理有第 一讲 有理数 概念图 1、 像5,1,2,21 ,…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比0大,为 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面加“+”号,如+5,+1.2 2、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 3,…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你能用所学过的数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吗? 如果自行车车条的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mm ,记作+2mm ,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mm 记作什么?如果恰好等于标准长度,那么记作什么? 探索【1】 下列语句:①所有的整数都是正数;②所有的正数都是整数;③分数都是有理数;④奇数都是正数;⑤在有理数中不是负数就是正数,其中哪些语句是正确的? 探索【2】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内:15,-6,-0.9,21,0,0.32,-411,5 1 ,8,-2,27,

71,-4 3 ,3.4,1358. 正整集:{ }; 负数集:{ }; 正分数集:{ }; 负分数集:{ }; 整数集:{ }; 自然数集:{ }. 探索【3】 如果规定向南走10米记为+10米,那么-50米表示什么意义? 轻松练习 1、下列关于0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0是自然数 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0是偶数 D.0既不是非正数,也不是非负数 2、某班数学平均分为88分,88分以上如90分记作+2分,某同学的数学成绩为85分,则应记作( ) A.+85分 B.+3分 C. -3 D.-3分 3、在有理数中( )

七年级数学上全册知识点整理(完美版)

有理数的概念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点比较多,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并加以总结,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部分知识是有助于我们记忆的。对于本节的知识如果一时记不住也不要急,毕竟我们才刚刚进入初级数学的学习。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正数和负数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2、有理数 (1)凡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如:-(-2)=4,这个时候的a=-2。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② ? ?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3)自然数?0和正整数; a>0 ?a是正数; a<0 ?a是负数;a≥0?a是正数或 0?是非负数; 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3、数轴【重点】 (1)、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 ①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②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③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 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画数轴的步骤:一画(画一条直线并选取原点);二取(取正反向);三选(选取单位长度);四标(标数字)。数轴的规范画法:是条直线,数字在下,字母在上。 注意: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字上的点表示,但是数轴上的所有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4)、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4、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如何通过应用数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过程与方法 学习分析问题找到相等关系并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和并 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到式子变形的转化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合并”,体会到古老的代数书的“对消”和“还愿”的思想, 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 点 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 点 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正确用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方 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突破思路从古代数学著作中提出问题入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进而进入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网络 教 学 设 计教师导学学生活动

一、[活动1]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从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发表见解,与同伴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活动2] 由问题1入手解决问题方法. 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 台.可以表示出:去年购买计算机台,今年购买计算机___________台。 这三个量之间有升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 教师与同学一起进行分析 三、[活动3] 1、思考:方程x+2x+4x=140的一边只含有未知数项,另一边 又常数项,怎样才能使它向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2、观察:上面方程的怎样变形. 3、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一、学生首先分析问题,找出三年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发表见解,与同伴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下一步列出方程准备 二、学生讨论找出列方程的条件,思考后回答 “总量等于各部分的和 三、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合并”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及方法. 学生回答,应用所学乘法的 教 学 设 计师导学学生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0a (a ) 0a (0)0a (a a 或 ?? ?≤-≥=) 0()0(a a a a a ; (3) a 1a a >?= ; a 1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