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②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③海隅:海边。④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⑤分野:古天文学名词。⑥壑:山谷。

(1)这两首登高抒怀的诗歌,首联均是远观山景,描绘出了山的①________之态。从诗歌中读到了诗人杜甫是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的;而王维则恬静淡远,流露出②________的意向。

(2)《望岳》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被后人另作解读,衍生出了新的意思。请写出你从中领悟到的生活哲理。

【答案】(1)高远(或高壮);归隐(或隐逸、遁世)

(2)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姿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解析】【分析】(1)①《望岳》第一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泰山的高,不直接写,而是写在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到远远横亘的泰山,通过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终南山》首联“太乙近天都”,意思是终南山的太乙距离天空很近,终南山虽然高,但是距离天还很远;“连山到海隅”,终南山虽然绵延千里,但是也未能连到海。上下句都是用夸张的手法,从远景写出终南山高远的特点。所以两首诗,都是远观山景,描绘山高远或者说高壮的特点。②《终南山》前几联总写终南山的高远以及烟云雾霭的景色变换,阴晴变化中中峰的千岩万壑,最后一联耐人寻味,“欲投人处宿”的主语应该是“我”,“我”在游山,“我”在观物抒情,“我”在“隔水问樵夫”,流露出诗人寄情于山水,有意归隐的情绪。

(2)“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攀登的过程是辛苦、艰难的,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登上山巅,才有机会雄视天下,“一览众山小”。

故答案为:⑴高远

⑵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姿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等额把握,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句子理解。

⑵本题考查诗句哲理的把握,注意首先明确句意,然后明确诗句隐含的哲理。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糝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________。

(1)诗中展现的是一幅________(填季节)风景图,从________这一景物可以看出。(2)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横线处,并简述理由。

A.眠 B.憩 C.玩

【答案】(1)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

(2)选A。“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⑴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⑵这首诗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憩、玩”二字表达不出这种意境,选择“眠”字押韵最合适,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故答案为:⑴① 初夏(夏季);② 杨花(或荷叶)。

⑵选A。“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应注意,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

3.古诗阅读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木兰花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请说出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

【答案】(1)“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2)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解析】【分析】(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因此“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木兰花》‘闹’打通人的视听感觉,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举出可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意思是说,此时的海棠树已是枝叶茂盛了,可是还没有开花,这时不仔细观察是不会发现有花开放的,可是诗人驻足细看,发现这小小的、可爱的花蕾全都悄悄的“藏”起来了,并且是藏在枝叶茂盛的地方。“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举出可知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是: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故答案为: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⑵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

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从“时闻折竹声”一句读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孤独的情感。

⑵此题考查探究诗歌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4.古诗阅读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1)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2)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回答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陆游闲居山阴时。淳熙七年(1180),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宋史·陆游传》)。事后,却以“擅权”获罪,遭给事中赵汝愚借故弹劾,罢职还乡。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陆游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已任,所以放浪山水,做一个潇洒送日月的“闲人”,并非他的本意。即便被迫闲居乡间,他也是闲不住的,采药、治病、救人,在书剑报国的政治理想落空之后,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平生关怀民生的素志。但是,词人毕竟是一位以“塞上长城”。自许、对驰骋疆场无限向往的热血男儿,他所执着追求的是充满战斗快意的人生。村居生活终究难以消释他心中永不甘于沉沦的英雄豪气。因此,放浪山水的闲情逸致,借酒后的豪兴以挥斥,正是他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的表现。词人对“闲人”生活的似正实反的肯定与咏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是对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嘲。这种似正实反的笔法,给这首词的风格带来了洒脱中寓抑郁的特色。此题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⑵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1)柳条、藤蔓、黄莺。

(2)运用拟人,“系离情”“频啼”把“柳条藤蔓”“黄莺”人格化,化无情为有情,衬托出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分析】(1)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2)此题注意抓住诗歌后面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系离情”进行分析。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黄莺久住浑相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欲别频啼”四个字表达出了“惜别”的情感。

故答案为:⑴柳条、藤蔓、黄莺。

⑵运用拟人,“系离情”“频啼”把“柳条藤蔓”“黄莺”人格化,化无情为有情,衬托出依依惜别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景物。答题时应注意,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柳条、藤蔓、黄莺。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①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②。

【注】①吕本中:南宋诗人,曾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遭降职,此后闲居从事著作和讲学。②东风:春风。

(1)“雨后霜前着意红”一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芙蓉________的自然属性。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拟人;耐寒(不畏严寒)

(2)这首诗托物言志,借不畏风雨寒霜、不随春风开落的木芙蓉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不受他人摆布的坚定志向。

【解析】【分析】(1)诗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的意思是: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毁花木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将木芙蓉赋予人的思想,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芙蓉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努力开放的情形,用其鲜艳的色泽表达了木芙蓉不畏严寒的精神。据此可填写作答。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木芙蓉”,实际上是借“木芙蓉”来写人。特别是“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木芙蓉的从容与淡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环境多么的恶劣,也按自己的本性,自开自落。这是一种潇洒,从容自在的形象,诗人好像是在写木芙蓉的品格,实际上是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也要像木芙蓉那样,不管环境有多恶劣,不管有多么的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据此理解分析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拟人;耐寒(不畏严寒)。

⑵这首诗托物言志,借不畏风雨寒霜、不随春风开落的木芙蓉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不受他人摆布的坚定志向。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⑵本题考查分析托物言志写法。答题时应注意,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结合诗句分析作答。

7.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久住”、“相识”、“欲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课外的诗歌鉴赏,考了诗词提炼、诗句赏析;但诗人思想感情这一考点并未覆盖到,题目设置较为一般。本题难度适中。

故答案为:⑴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⑵ “久住”、“相识”、“欲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中的景物。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找出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即可。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象,请你找出两个体现这一季节特征的物象。

(2)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四句中“羡”“醉”二字用得好,请你选自己最有感觉的一个说说其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考虑)。

【答案】(1)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

(2)①选“羡”。“羡”字领起三四两句,诗人对“无事”“烂醉”蝴蝶的羡慕,表现出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可谓移情于景,景中含情。②选“醉”。“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看似写蝴蝶沉醉于野草与花丛间,留恋不去的情态,实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解析】【分析】⑴整体感知诗歌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题干要求的这两个物象,应在前两句诗中提取,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蝶飞舞、花草繁茂,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

⑵此诗的妙处在最后两句。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的。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

故答案为:⑴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

⑵①选“羡”。“羡”字领起三四两句,诗人对“无事”“烂醉”蝴蝶的羡慕,表现出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可谓移情于景,景中含情。②选“醉”。“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看似写蝴蝶沉醉于野草与花丛间,留恋不去的情态,实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⑴本题考查体味诗歌的意象。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从诗句中筛选找出春季春季这一季节特征的事物,有“麦陇、翠浪、草根、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

⑵本题考查筛选诗歌的遣词炼句。答题时应注意,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答案】 C

【解析】【分析】这首诗是诗人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这里的土地,这里的人民的爱。尾联笔锋一转,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故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生要整体感知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情感,运用的表现手法,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10.阅读下间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是一首七言________。(体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千寻”形容塔高,借塔的高峻写出自己立足点之高。

B.最后两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C.这首诗即景说理,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D.全诗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答案】(1)绝句

(2)B

【解析】【分析】(1)今体诗又叫“近体诗”,大体分为两种:绝句、律诗。绝句分为五绝和七绝。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此诗有四句组成,故而是绝句。

(2)B项,“‘浮云’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错误,“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故选B。

故答案为:⑴绝句;⑵ B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的把握,注意律诗和绝句的区分。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喜晴

(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1)“连雨不知春去”中“去”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把前两句的景色描绘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离开

(2)围绕“窗前的梅子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竹林”回答即可。

(3)围绕“对自由清新的乡村生活(大自然)的喜爱、对晴天的喜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惜春之情”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连雨不知春去”意思是:雨不断地下,晴下来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去”指离开,过去。

(2)描绘诗歌内容时,要抓住句子中的时间、地点以及景物,再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最后结合句子意思,用简练通顺语言表达出来。“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描绘景色时抓住“梅熟落蒂”“墙下笋”的特点描述。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树,夏可尝青梅,冬可赏梅花。第一句写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不知春去”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及惜春之情。

故答案为:⑴离开

⑵围绕“窗前的梅子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竹林”回答即可。

⑶围绕“对自由清新的乡村生活(大自然)的喜爱、对晴天的喜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惜春之情”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实词含义的能力。一个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要求是会翻译诗句,但又

不能只翻译诗句,需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可运用修辞手法,使所描述的画面更加优美,语言更加生动,还要注意语句通顺。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能力。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具体句子表现出来的,因此,要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键句去分析。

12.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晚次鄂州①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③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④。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作者避安史之乱南下流亡途中。②估客:商贾。③三湘: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地区。④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1)“愁”字堪称本诗的诗眼,从三、四联看,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

(2)请具体说说三四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1)愁的原因:①羁旅漂泊,思乡盼归;②家业荡尽,功业落空;③战乱未平,国事堪忧。答出关键词“思乡”“战乱”亮点即可。

(2)第三联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或以景衬情。以秋色烘托羁旅之愁,以明月衬托思乡之情。第四联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厌战、忧国之情。

【解析】【分析】(1)第三联抒发诗人身世飘零之感和彻骨的思乡之情。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我两鬓星霜,刚巧又正值这肃杀的秋天,这一怀愁绪怎生了结!离家万里,欲归不能,这一片乡情,只能托与夭上的明月。第四联直陈诗人的感慨。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这一句言外之意是:虽然战争已令我一无所有,但战火未熄,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由此可知,诗人愁的原因是:对家乡的思念,对国事的担忧,战乱又使自己倾家荡产,漂泊他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四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直抒胸臆,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愁的原因:①羁旅漂泊,思乡盼归;②家业荡尽,功业落空;③战乱未平,国事堪忧。答出关键词“思乡”“战乱”亮点即可。

⑵第三联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或以景衬情。以秋色烘托羁旅之愁,以明月衬托思乡之情。第四联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厌战、忧国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结合三、四联内容作答。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或以景衬情。结合三四两联的具体内容分析抒情方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诗歌《观沧海》,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2)下列与本诗中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3)诗中用一“观”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________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中“若”字用得好,试评析。 【答案】(1)A (2)B (3)自己的雄心壮志 (4)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用“若”字表明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想像,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写法和感情。A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突出大海,而不是“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和“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都是描写秋季景色。“秋风、红叶黄花”都是秋季的标志。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 臧克家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 1946年8月4日午于沪 (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________。 (2)诗人用“星星”象征________,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________;________。(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 (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1)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 (2)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 (3)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解析】【分析】(1)结合这首诗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想把他的合伙人从挤出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排挤,而诗人创设的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排挤,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即可知道诗人用“星星”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二者的共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古诗文阅读 《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2.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前两句讲述青年时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⑵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景象。(2分)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受降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 【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 【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答案】(1)阴阴;又 (2)“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古诗文阅读 《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诗歌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 (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 (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泰山 (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解析】【分析】(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据此可作答。 (2)诗句“齐鲁青未了”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用“决眦”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高大,景色秀美壮丽。意对即可。 (3)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泰山 ⑵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⑶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⑶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感情。 2.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 【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 【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解析】【分析】(1)首先要熟读诗歌,把握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体会感情,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惊喜。 (2)这首诗描写了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前途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诗歌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 (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 (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泰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空(节选) 郭沫若 美哉!美哉! 天体于我, 不曾有今宵欢快! 美哉!美哉! 我今生有此一宵, 人生诚可赞爱! 永恒无际的合抱哟! 惠爱无涯的目语哟! 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哦,你看哟! 你看那双子正中, 五车正中, W形的Cassiopeia(仙后座) 横在天河里。 天船积尸的Perseus(英仙座) 也横在天河里。 半钩的新月 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绰约的Andromeda(仙女座), 低低地垂在西方, 乘在那有翼之马的 Pegasus(飞马座)背上。 北斗星低在地平, 斗柄,好像可以用手斟饮。 斟饮呀,斟饮呀,斟饮呀, 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 拼一个长醉不醒! 【注】双子、五车、天船、积尸都为星座名。 (1)下列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 B.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C.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D.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 (2)诗人发挥新奇美好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

(3)请认真阅读下面这节小诗,以“仰望星空”为题目仿写几句小诗,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答案】(1)B (2)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3)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诗歌把春芽写成孩童,如“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诗人的想象丰富将春芽沐浴阳光写成“抓住天边/那一弯/飘动的彩虹”,将春芽吮吸雨露写成“穿进/用美梦/磨成的针”。 故答案为:⑴ B; ⑵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⑶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清楚时局的内容诗关键;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 ⑶做好本题要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写作方法,理解诗人的赞美、喜悦之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 (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答案】(1)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解析】【分析】(1)“杨花”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杨花本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空(节选) 郭沫若 美哉!美哉! 天体于我, 不曾有今宵欢快! 美哉!美哉! 我今生有此一宵, 人生诚可赞爱! 永恒无际的合抱哟! 惠爱无涯的目语哟! 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哦,你看哟! 你看那双子正中, 五车正中, W形的Cassiopeia(仙后座) 横在天河里。 天船积尸的Perseus(英仙座) 也横在天河里。 半钩的新月 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绰约的Andromeda(仙女座), 低低地垂在西方, 乘在那有翼之马的 Pegasus(飞马座)背上。 北斗星低在地平, 斗柄,好像可以用手斟饮。 斟饮呀,斟饮呀,斟饮呀, 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 拼一个长醉不醒! 【注】双子、五车、天船、积尸都为星座名。 (1)下列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 B.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C.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D.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 (2)诗人发挥新奇美好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

(3)请认真阅读下面这节小诗,以“仰望星空”为题目仿写几句小诗,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答案】(1)B (2)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3)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诗歌把春芽写成孩童,如“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诗人的想象丰富将春芽沐浴阳光写成“抓住天边/那一弯/飘动的彩虹”,将春芽吮吸雨露写成“穿进/用美梦/磨成的针”。 故答案为:⑴ B; ⑵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⑶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清楚时局的内容诗关键;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 ⑶做好本题要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写作方法,理解诗人的赞美、喜悦之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答案】(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 (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答案】(1)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解析】【分析】(1)“杨花”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杨花本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据此可知诗人“愁”的原因是: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故答案为:⑴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⑵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点评】⑴本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新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

新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空(节选) 郭沫若 美哉!美哉! 天体于我, 不曾有今宵欢快! 美哉!美哉! 我今生有此一宵, 人生诚可赞爱! 永恒无际的合抱哟! 惠爱无涯的目语哟! 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哦,你看哟! 你看那双子正中, 五车正中, W形的Cassiopeia(仙后座) 横在天河里。 天船积尸的Perseus(英仙座) 也横在天河里。 半钩的新月 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绰约的Andromeda(仙女座), 低低地垂在西方, 乘在那有翼之马的 Pegasus(飞马座)背上。 北斗星低在地平, 斗柄,好像可以用手斟饮。 斟饮呀,斟饮呀,斟饮呀, 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 拼一个长醉不醒! 【注】双子、五车、天船、积尸都为星座名。 (1)下列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 B.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C.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D.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 (2)诗人发挥新奇美好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

(3)请认真阅读下面这节小诗,以“仰望星空”为题目仿写几句小诗,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答案】(1)B (2)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3)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诗歌把春芽写成孩童,如“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诗人的想象丰富将春芽沐浴阳光写成“抓住天边/那一弯/飘动的彩虹”,将春芽吮吸雨露写成“穿进/用美梦/磨成的针”。 故答案为:⑴ B; ⑵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⑶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清楚时局的内容诗关键;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 ⑶做好本题要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写作方法,理解诗人的赞美、喜悦之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 (2)“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这句诗的意思是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2)后两句的意思是: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 【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 【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词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路转溪桥忽见”写的是哪里的景象?(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都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1)夏季。从“鸣蝉”“蛙声”“稻花”可以看出。 (2)社林边(的)旧时茅店。(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天上的街市》,回答问题。 (1)“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中的“浅浅”一词应怎样理解?理由是什么? (2)诗人开始用“好像”,后来用“定然”,怎样理解这种词语运用的变化? (3)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人为什么要对这一故事进行大胆改编? (4)你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诗写得好吗?为什么? 【答案】(1)是河床很浅的意思。诗歌中有“骑着牛儿来往”的句子,可见天河不深。(2)“好像”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表示这是一种联想;“定然”是用肯定的口吻,表明诗人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 (3)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所以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来表达诗人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4)写得好。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遐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解析】【分析】(1)浅浅一词的本意是河床很浅的意思。从“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诗句中就可知道天河不深;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细读诗歌可知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比喻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比作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最后作者用“定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 (3)本题考查本文主旨的理解分析。结合本文主旨写作背景明确现实和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的不同,体会作者写作目的是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 (4)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流星比喻为天上的人走动时拿在手里的灯笼;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流星很美,十分灿烂,像花一样的一朵,表现了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遐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故答案为:⑴是河床很浅的意思。诗歌中有“骑着牛儿来往”的句子,可见天河不深。 ⑵“好像”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表示这是一种联想;“定然”是用肯定的口吻,表明诗人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 ⑶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所以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来表达诗人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⑷写得好。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遐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阅读现代诗歌需要把握的方面:掌握诗歌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和谐的音乐性;了解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展开想象:诗歌的跳跃性要借助想象补充;推敲词句:用

新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②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③海隅:海边。④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⑤分野:古天文学名词。⑥壑:山谷。 (1)这两首登高抒怀的诗歌,首联均是远观山景,描绘出了山的①________之态。从诗歌中读到了诗人杜甫是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的;而王维则恬静淡远,流露出②________的意向。 (2)《望岳》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被后人另作解读,衍生出了新的意思。请写出你从中领悟到的生活哲理。 【答案】(1)高远(或高壮);归隐(或隐逸、遁世) (2)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姿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解析】【分析】(1)①《望岳》第一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泰山的高,不直接写,而是写在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到远远横亘的泰山,通过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终南山》首联“太乙近天都”,意思是终南山的太乙距离天空很近,终南山虽然高,但是距离天还很远;“连山到海隅”,终南山虽然绵延千里,但是也未能连到海。上下句都是用夸张的手法,从远景写出终南山高远的特点。所以两首诗,都是远观山景,描绘山高远或者说高壮的特点。②《终南山》前几联总写终南山的高远以及烟云雾霭的景色变换,阴晴变化中中峰的千岩万壑,最后一联耐人寻味,“欲投人处宿”的主语应该是“我”,“我”在游山,“我”在观物抒情,“我”在“隔水问樵夫”,流露出诗人寄情于山水,有意归隐的情绪。 (2)“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攀登的过程是辛苦、艰难的,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登上山巅,才有机会雄视天下,“一览众山小”。 故答案为:⑴高远 ⑵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姿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等额把握,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句子理解。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解释“次”和“客路”的含义。 (2)尾联抒发作者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2)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1)“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面”,“次”的意思是“停留”。“客路青山外”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客路”的意思是“旅人前行的路”。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尾联遥应首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故答案为:⑴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⑵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结合抒情语句和诗歌的意象等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 2.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中“排”字的表达效果。 (2)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全诗虚实结合,由虚入实,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 【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

2019初一语文诗歌鉴赏教案

2019初一语文诗歌鉴赏教案 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 1.巩固基础知识,熟记记重点字词 2.复习教材内容,吃透课内难点 3.学会鉴赏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趣味诗歌: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最快的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判断修辞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吹面不寒杨柳风。 10.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1.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三、修辞方法及作用 (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对比——突出事物特征,表达强烈感情。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7)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8)用典——在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可以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9)互文——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10)借代——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可以使行文简洁、精练,风趣幽默。 (11)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常见问题设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1.请赏析某句诗的妙处。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三大类。 五、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特征。(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