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_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_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2012.5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张新颖1李淑霞2,3

内容提要: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互动既能获得短期的反危机效应,又能提升两国农业在更广阔的全球经济空间中长期的竞争能力。中俄两国食品贸易特别是有机食品贸易、水产业和林业领域的合作、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贸易与投资发展的趋势。中俄农业合作要求两国共同构建一个动态而稳定的农业合作框架。在该框架下,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优化两国农业产业结构为基础,促使生产、贸易、投资结构由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向以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型,实现食品、生态、经济等多层目标的兼容;同时,要完善对投资、合作项目实施的监管、金融等相关制度的激励与约束。

关键词:农业合作中国俄罗斯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国的农业合作既可以实现减少贫困、促进粮食安全的千年发展目标,也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增加个人和国家的收入,提高整个国家或全球的福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农业的重要性还远非如此。如何共享农业生产要素在全球和区域流动中的整合效应,捕捉贸易自由化中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两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中俄农业合作既是中俄两国之间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也是农业资源在全球重新配置的一部分,因此,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是对世界农业合作发展趋势的反映。根据经合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OECD-FAO,2010)的预测,发展中国家居民日益富裕并分享着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导致其消费和饮食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消费的食物也将从传统的粮食和谷物向经过初加工和深加工的食品转型。Almaty(2010)认为,独联体国家在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可以促进其农业技术转让、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农业生产发展。

国际农业合作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Aksoy and Beghin(2005)考察了许多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Grote et al.(2001)评估了植物油、粮食、肉鸡等产品的环境标准对这些产品贸易收益的影响,其结论是:实施环境标准将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贸易收益分配的不公平,并且往往会削弱生产和加工这些产品国家的竞争优势。因此,农业投资的长期趋势必须符合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并按产品的不同类型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分工,产品也要符合高水平的环境标准的要求(Джадралиев,2010)。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经济合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作为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先

- 85 -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方向反映在两国长期的发展战略之中①。第一次关于中俄农业合作问题讨论的圆桌会议是2006年召开的第三届中俄投资促进会议,该会议就中俄农业合作的战略重点、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投资等问题达成了共识。2009年9月23日,中俄两国领导人正式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中俄边境地区合作包括农业合作的第一个长期规划。2010年3月,“金砖四国”第一次农业部长会议承诺将加强四国的农业合作。

总体上讲,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逆差有加剧的趋势,中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仍然在低位徘徊(张国华,2010)。现阶段中国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局限于初级农产品贸易和农业资源的合作开发,并且农产品贸易规模与两国的农产品市场规模也极不相称,农业合作项目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技术合作尚未深化等问题(江宏伟,2010)。Симоноваи.т.д(2010)较系统地评估了中国和俄罗斯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努力,以及实现“绿色增长”的投资政策,并且提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应以最低的环境成本实现两国的经济合作。Петриков(2010)在“俄罗斯联邦未来农业”国际论坛上分析了俄罗斯农业国际合作的潜力和机制,指出俄罗斯农业国际合作的优先项目是农业开发、吸引外国投资和外国科学技术。目前,中俄边境地区已建立起有助于俄罗斯远东南部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相互促进发展的经济空间(布雷,2010)。中国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区域合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摆脱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马友君,2010)。

中国与俄罗斯分别是世界第二大与第六大经济体,它们之间的农业合作既要反映双方地缘属性、资源禀赋、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础性特征,也要反映当前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以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国际农业合作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在考察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农业合作时,重点研究两国农业合作关系的走势,以期为构建动态而稳定的中俄农业合作体系、降低双方农业合作的风险、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二、有机食品领域合作的趋势

传统的农产品不仅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偏好,而且越来越受到各种贸易规则和环境标准的限制,其获利空间不断缩小。农产品贸易从以传统农产品为主向以有机食品为主转型是无法回避的选择。

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或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加工,并经有机食品认证组织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有机农业的形成是以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成立为标志的,它起步虽晚但势头迅猛。

中国与俄罗斯有机食品的供给和需求状况为两国有机食品贸易创造了条件。一方面,俄罗斯拥有庞大的有机食品市场需求空间,其有机食品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富裕地区和高收入消费者,而有机食品市场需求旺盛必将对有机食品生产产生强烈的刺激。但是,在俄罗斯,有机食品的供给一直处在严重短缺的状态。经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认证,俄罗斯符合国际标准的生态(有机)农地大约为1万公顷,占全国农业用地总面积的0.001%。俄罗斯有机食品需求的高增长导致其

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c10880823.html,);《俄罗斯2020年前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战略》(Концепциядолгосрочного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развития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напериоддо 2020 года),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c10880823.html,.ru)。

- 86 -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国内几乎所有类型的有机食品,例如水果、蔬菜、饮料、谷物、草药、香料等,都供应紧张。因为俄罗斯的有机食品生产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已形成较大的有机食品供求缺口,这无疑为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有机食品贸易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在中国,有机农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有机农业用地居世界第三位(Willer et al.,2008),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而且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有机食品贸易已经开展多年。由于俄罗斯市场对中国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中国的有机稻米、蔬菜、杂粮等有机农副产品,以及有机核桃油、蜂蜜等有机加工农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供不应求。

有机食品市场是全球最有利润增长空间的农产品市场,其市场价格每年稳定增长10%~20%,超出普通食品价格平均水平30%~50%(Orboi et al.,2008)。但是,有机食品生产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发达国家,有机农业项目至少需要4~5年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在中国则至少需要6~8年。这是因为与普通农产品生产相比,有机食品生产投入资金多,对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物质要求严格,对生物技术要求高,但产量低。同时,有机食品生产抵御国内外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能力较弱。这对于中国和俄罗斯都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中国和俄罗斯都具备有机食品生产所需的技术,在这方面存在合作的潜力。例如,中国农业劳动者具备一定的有机农业耕作技术,一方面,中国农业劳动者可以在国内生产有机食品,然后中国将有机食品出口到俄罗斯;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可以在俄罗斯投资生产有机食品,避免与俄罗斯国内无认证标识的普通农产品发生市场冲突,同时通过创造有机食品品牌提升有机食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中俄两国边境地区已经有了长期的有机农业合作的基础,《规划纲要》中拟议的31个农业合作项目,大多数也是合作开发有机食品的项目。黑龙江省将稳步发展与俄罗斯在俄种植粮食方面的合作,同时充分利用中国有机食品加工技术和设备方面的优势,组织农业企业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内陆地区投资,或与俄罗斯政府和企业合作,发展大豆、玉米、稻谷等粮食品种的深加工,开发出符合俄罗斯市场需求的有机食品,并建设以有机高蛋白大豆、有机蜂产品等有机食品精深加工基地为重点的中俄有机食品产业园。

为了激励生产者投资,中国和俄罗斯政府都需要对有机食品生产给予财政和金融支持,建立有机食品的区域市场和有机食品市场信息的传递机制,形成符合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法律基础。近年来,中俄两国由于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差异,有机食品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一方面,俄罗斯正在审议建立有机农业产品生产的技术规范,它将成为俄罗斯第一个有机食品的官方标准。预计该标准的出台将为有机食品创造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统一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两国所面临的共同任务是实现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对接,降低有机食品生产商和出口商的贸易风险,并确保有机食品贸易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

三、水产业和林业领域合作的趋势

中国与俄罗斯是无法替代的战略合作伙伴。在资源稀缺的限制条件下,如果双方的农业合作造成了温室效应、水资源污染和浪费、动植物的过度捕获、森林资源的破坏,环境的不可持续就会不可避免。因此,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中国和俄罗斯必须加强在水产业和林业领域的合作。

(一)水产业领域的合作

从目前国际水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水产养殖快速增长,但是,水产养殖容易导致河流、湖泊和海洋水域严重污染,同时,对水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加,也会导致对海洋鱼类的过度捕捞,产生“公地悲剧”。

- 87 -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中俄两国在水产业领域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早在1988年,中国与前苏联就签订了《中苏渔业合作协定》,成立了双边渔业合作委员会。在其后的不同时期,中国与俄罗斯都表达了在水产业领域开展合作的愿望和热情。比如,2004年8月,在中国长春召开了第11次东北亚地区产业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中俄发表《中俄联合声明》;2006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在上述各种场合,中俄双方都希望在所管辖的海域内进行合作捕捞作业,在共同渔场相互提供渔船和鱼类产品运输方面的服务,合作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修船及造船方面进行合作,联合研究海产品的加工技术等。

近年来,中俄水产品贸易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根据俄罗斯联邦商业部2005~2007年的统计,中国是俄罗斯水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Симоноваи.т.д,2010)。从中国水产品的进出口来看,水产品的出口总额每年都超过进口总额,中国水产品进口总额的约75%为冷冻鱼,而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冷冻鱼大约占中国水产品进口总额的45%。中国水产品加工严重依赖于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材料,也就是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大部分水产品都是未经加工的原材料,而缺少深加工水产品。

中国应该加强与俄罗斯在水产业领域的合作,包括从水产养殖到水生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首先,扩大中国东北沿海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水产品贸易规模。其次,在俄罗斯建立渔业联合企业,以对俄罗斯的投资带动中国的劳务输出,并提高俄罗斯水产品深加工的比例,特别是增加对俄罗斯鱼粉生产的投资。目前,中国辽宁省是中国与俄罗斯在水产业领域合作的主要省份,既面临渔民转产的问题又具有较高的水产品深加工能力,这为两国渔业合作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技术保障。第三,中方租赁或承包俄方渔场、渔船,双方合作捕鱼,开展船舶维修等方面的合作。第四,建立水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基地。中方应有针对性地对输往俄罗斯的水产业劳务人员进行水产捕捞和水产品加工技能方面的培训,以适应中俄水产业合作发展的需要。

(二)林产品贸易与林业投资的制度激励

林业领域的贸易和投资是中国与俄罗斯重要的互惠领域。中国与俄罗斯林产品贸易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大量进口俄罗斯的林业原材料。从客观上说,俄罗斯这样的出口结构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但是,大量出口林业初级产品可能会导致其林业资源迅速枯竭,并恶化出口地区的环境。

第一,中国与俄罗斯林产品进出口结构呈现典型的发展经济特征。通常发展中国家进口未加工的原木和林业初级产品,然后经过加工形成林业制成品再出口。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俄罗斯,这种贸易结构模式都可能导致森林资源的耗竭。

由于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关系的逐步加强,以及中国在林产品贸易中给予俄罗斯的优惠政策,俄罗斯逐渐成为中国林产品进口的一个主要来源国。而俄罗斯对中国的林产品出口也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俄罗斯林产品对外出口量整体下降超过1/3,对中国的出口量缩减不足1/3。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然保持了从俄罗斯进口林产品的领先地位,俄罗斯对中国林产品出口量占俄罗斯林产品出口总量的比重甚至还有所提高。

俄罗斯远东地区林业初级产品生产的集中度较高,由于木材采伐和加工设备落后,同时受资金和技术制约,俄罗斯绝大部分林业企业集中采伐木材后将其作为初级产品直接向中国出口,经过深加工的林产品出口很少。2004年,俄罗斯对中国直接出口的木材中,未加工的原木占98%,出口到中国的原木多数为珍贵树种,例如针叶松、落叶松、白松、云杉、红松等。另一方面,俄罗斯木材深加工产品又无法满足其国内需要,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

第二,中俄在林业方面的投资合作相对落后。预计在未来一定的时期内,俄罗斯仍将是中国主要的木材供应国。2006年,中国在与俄罗斯的林业合作项目中投入了3亿美元,加工木材152万立方

- 88 -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米,并在中国内蒙古满洲里、黑龙江绥芬河等地建立了大型林产品综合加工园区。中国与俄罗斯的重点合作项目包括木材采伐、人造板和地板生产、造纸、劳务合作等。由中国国家林业局林业规划设计院承担的俄罗斯托木斯克州森林资源开发规划已经完成并得到了俄方的确认,已由山东省政府组织国内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等行业的大型企业实施。2009年,黑龙江省投资俄罗斯林业的企业有58家,协议投资额达6.85亿美元,投资地区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投资领域集中在木材采伐和锯材加工方面,在林产品深加工方面项目少、投资规模小。

中国是对木材需求量很大的国家。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评估,2010年,中国木材进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木材进口来源国,并在中国木材进口来源国中占据领先地位。为了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俄罗斯林产品贸易政策正在从鼓励原木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向鼓励高附加值制成品出口转变,具体表现为逐渐提高原木的出口关税,并且为木材深加工行业的投资创造有利条件。为了保障中俄双方在林业领域的合作,中国也应该增加对俄罗斯木材深加工行业的投资。

第三,森林认证作为市场准入条件是促进中国与俄罗斯林产品贸易和林业投资的制度激励。从理论上说,合理的林业经营能够提高林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林业生态系统基本性能的持续保护,有利于提高国家和个人的福祉。遗憾的是,中国和俄罗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以低成本获取大量原木和非法采伐林木的现象。俄罗斯林业经营不合理和纸张纸浆生产方式落后都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后果。2005年,俄罗斯对中俄两国国境线附近地区的环境进行了评估,认为俄罗斯远东地区过度采伐林木对生态系统相同的中国黑龙江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受利益驱动的扭曲的竞争激励破坏了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甚至会加剧相关地区的贫困和利益冲突。

国际社会已经给中国和俄罗斯很大的环境保护压力。为了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中国和俄罗斯相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原木出口关税,同时免除了木材加工设备进口关税。

在将森林认证作为纠正森林资源配置扭曲的重要激励方面,中国和俄罗斯已经达成共识。通过森林认证的林产品能够保证其原材料符合敏感的生态学要求。目前,俄罗斯是全球获得FSC(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森林认证的第二大国,中国也按照国际惯例并根据中国林业发展的实际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森林认证体系,并被森林认证体系认可计划(Programme for the Endorsement of Forest Certification,PEFC)接纳为正式国际会员,将有望实现中国国家森林认证体系与PEFC之间的互认。解决中国与俄罗斯林业领域贸易与相互投资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其重要工具是确保原材料再生产过程的合理性即开展森林认证,并且有效地激励消费者购买符合环境标准的林产品。

四、农业相互投资的趋势

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是中俄农业贸易与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在上文有关有机食品领域、水产业和林业领域的分析中已经分别涉及了相关层面的农业投资问题,本部分将从整体的角度系统分析中俄农业领域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前景及促进中俄农业投资的制度措施。

(一)中国对俄罗斯农业领域投资的区域特征

一般来说,农业领域的对外投资往往发生在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上。中俄农业企业的区域间合作首先出现在俄罗斯边境地区。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和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各省地理位置相邻,其农业生产落后和农产品供给不足催生了很多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业投资项目。中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接壤,是较传统的农业合作区域。2011年哈尔滨国际经贸洽谈会又确定了与中国黑龙江省接壤的俄罗斯边境地区为中国对俄罗斯农业投资的优先地区。

- 89 -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在国家层面,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业投资项目往往以产品满足俄罗斯市场为目标。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由俄罗斯远东地区逐渐向腹地发展,由过去的滨海边疆区向内陆延伸,例如扩展到车里雅宾斯克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新西伯利亚市和莫斯科市等,合作项目也不断增加并积累了很多经验。

(二)中国对俄罗斯农业投资项目及其前景

中国对俄罗斯农业投资的重点项目是土地开发与农产品加工及仓储物流。主要包括:第一,开发农业用地。例如,对俄罗斯荒地和休耕地的投资是中国东北各省在俄罗斯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和滨海边疆区正在规划的农林综合开发项目。第二,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仓储物流中心。例如,在诺夫哥罗德州,在州政府和中国公司参与下,建立了农产品加工厂。

中国在俄罗斯投资的农业开发项目主要集中于生产粮食和种植用于出口的农作物。黑龙江省是第一个在俄罗斯土地上种植蔬菜、粮食,并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中国省份。

中俄农业投资合作的方向是:①在农业开发和食品加工方面开展合作。②在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有机肥料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合作。③扩大农业劳动力的跨国界流动,不仅要维持中国在俄罗斯生产领域的劳务供给,还要不断增加从事运输、装卸等行业的劳务供给。④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一方面,加强两国在农业灌溉、农产品运输、生产资料供应、仓储物流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为两国开展农业经贸合作提供更便捷的交通运输等条件;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完善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信息的供给机制。目前,“金砖四国”正在建设多边农业合作信息数据库,这将有利于平衡“金砖四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有利于协调相关国家的粮食储备,并有利于综合分析相关国家的粮食安全形势。

(三)中俄农业投资合作的效率与保证机制

由于缺乏统一的贸易和投资计划,中俄两国国家与地方之间在农业投资合作上缺乏协调,对投资合作项目的实施也缺乏监管,农业合作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提高农业合作的效率需要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导和总体规划。中俄两国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缺乏整体规划,两国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是基于《中国—俄罗斯经济贸易合作发展规划(2006~2010年)》和前述的《规划纲要》。事实上,《规划纲要》也不是基于国家间要素流动和配置效率的角度,而是为了协调实施中俄地区发展战略而制订的,这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投资合作上难以达成共识。中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一致认为,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兴办企业是可以实现互惠互利的。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在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形成统一的农业投资战略规划,并形成促进农业投资制度和机制。

国际经验表明,政府在有效地和合理地吸引外国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国家吸引外国和本地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不同的。但是,为了取得长期的政策效果,对内外资企业必须一视同仁。中国对俄罗斯农业投资的成功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和俄罗斯政府应该有效地为两国投资者提供必要的服务。例如,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监管过程,以低成本提供国家权限内的服务,以利于潜在投资者形成稳定的投资预期。中国和俄罗斯还都需要增加法律、体制环境和投资机会方面的透明度,减少相互农业投资方面的行政障碍。为了促进中国与俄罗斯两国之间的相互农业投资,两国必须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咨询服务,消除对农业投资的行政壁垒。

其次,加强对农业投资项目的监管。这是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保证。中国和俄罗斯对双方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的监管是不力的。资料显示,2009年《规划纲要》签署后,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规划了四个联合投资项目,分别位于米哈伊洛夫卡镇、乌苏里斯克市、游击队城和纳霍

- 90 -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德卡市,但是,至2011年没有一个项目得到落实。中国准备对上述四个联合投资项目进行投资,俄方却毫无作为(Савина,2011)。中俄区域层面农业投资合作缺乏效率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中央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之间缺乏协调,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地方政府与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缺乏协调,无法保障项目的实施。

最后,必须构建中俄农业投资的金融服务机制,促进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业投资。发挥金融部门在农业对外投资中的作用,是各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发展趋势。例如,为农业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必要的担保,补贴定向信贷,以及建立降低农业对外投资风险的保险机制。投资于俄罗斯农业的中国企业,大多资金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因此,中国政府应该重视对中国向俄罗斯农业投资的财政支持,设立农业对外投资保险险种,以规避中国企业对俄罗斯农业投资的风险。

五、主要结论

经历多年的交流与合作,从自发的、分散的、区域的传统农业领域的贸易关系发展到规范的、有序的、国家层面的经济合作,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分享了农业领域的合作收益。相互贸易规模的扩大、高效率生产链的发展和区域内的劳动分工,促进了中国和俄罗斯各自农业竞争力和出口潜力的提高。与此同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农业领域的国际合作又担负着减少贫困、增加收入、实现粮食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因此,为了实现中国与俄罗斯在有机食品贸易、水产业和林业领域的合作并促进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必须构建一个动态而稳定的双方农业合作的基本框架。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动态框架应该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驱动力,以农产品贸易与农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为过程,以经济增长、收入提高、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为目标。一个动态的农业合作体系既要反映又能引领农业及其贸易与投资的发展趋势。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稳定框架要求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使农业投资者获得稳定合理的预期收益。

第一,在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方面,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要从传统的以粮食等初级农产品为主过渡到以深加工的有机食品为主,并逐年增加进出口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双方要合作研究有机食品技术以及天然药物开发和应用技术,以促进有机食品贸易的发展,满足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

第二,中国与俄罗斯要增加在深加工水产品、林产品方面的贸易与投资合作,改变落后的资源开发型的合作模式,并形成相关的政策约束,以避免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

第三,促进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食品加工机械生产、农业劳动力跨国流动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中国对俄罗斯农业投资的规模和效率。

第四,要建立高效而稳定的农业合作体系,以国家总体战略和规划为指导,以较低的成本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适时地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管,以保障获得预期的投资收益。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应该共同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国际环境标准、食品卫生标准背景下为两国的农业投资者提供公平的待遇,为区域和双边农业合作创造更大的稳定空间。

参考文献

1.Almaty, Jadraliyev: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al Sector of CIS Countries, Eurasian Development Bank Sector Report, 5(8): 32-40, 2010.

2.Aksoy, M. A. and Beghin, J. C.: Global Agricultural Trade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2005.

- 91 -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3.Orboi, M. D.; B?hes, A. and Paunchici, I.: Aspects Regarding the Organic Food Market in Several European Countries, Lucr?ri stiintifice Zootehnie si Biotehnologii, 41(1): 651-656, 2008.

4.OECD-FAO: Agricultural Outlook 2010-2019 Highlights, OECO/FAO, 2010.

5.Grote, Ulrike; Deblitz, Claus and Stegmann, Susann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on Costs and Competitiveness, paper submitted to 77th EAAE Seminar / NJF Seminar, Aug.17, 2001.

6.Willer, Helga; Minou, Y. and Sorensen, N.: 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Statistics and Emerging Trends 2008,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Movements (IFOAM) & 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 (FiBL), 2008.

7.Симонова, Евгения; Шварца, ЕвгенияиПрогуновойЛады: ЭкологическиеРиски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гоТрансграничного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Подред, Москва-Владивосток-Харбин: WWF, 2010.

8.Джадралиев, МуратАбаевич: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вАгропромышленномКомплексестранСНГ, ЕвразийскийБанкРазвития, 4(1): 40-132, 2010.

9.Савина, Лариса: ЭкономикаподКитайскимПриглядом, Россия, Известия, 17-02, 2011.

10.Петриков, А.: СельскоеХозяйствоРоссии: ПотенциалМеханизмы, Развития, Ме?дународноеСотрдничество, ЭкономикаСельскогХозяйствоРоссии, 11: 15-19, 2010.

11.马友君:《黑龙江省对俄东部地区农业合作升级问题研究》,《西伯利亚研究》2007年第2期。

12.А·Г·布雷:《俄罗斯东部与中国东北地区一体化合作的现状与前景》,《西伯利亚研究》2007年第5期。

13.张国华:《中国和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特征》,《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第4期。

14.江宏伟:《非传统安全视野下的中俄农业合作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第8期。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3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小林)

关于召开“中国农业经济及农产品流通发展论坛

暨‘十二五’农产品期货发展与展望”会议的通知为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推进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规范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联合行业相关机构共同举办的“中国农业经济及农产品流通发展论坛暨‘十二五’农产品期货发展与展望”会议将于9月26—28日在辽宁大连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的与会专家将多角度多方面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让期货市场为“三农”发展服务,增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联动性等相关问题,构建产学研用各界人士深入交流的平台,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诚邀您的参与。

联系电话:(010)85195649,(010)85195650

详情请登陆https://www.360docs.net/doc/4c10880823.html,/show_News.asp?id=33071查询,并在线报名。

- 92 -

俄罗斯与中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国家

俄罗斯与中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国家 2016-08-05 ——那小兵与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对话 编者按:俄罗斯人差点就无缘本届里约夏季奥运会,如果不是最后关头271名运动员被放行的话。我们这个爱恨交集的邻居,从来都是在按自己的思路与节奏在前行,但这种“特立独行”毫无疑问在改变,今日俄罗斯,早已不是当初的苏联。我们特地节选了2014年索契冬奥时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对今日俄罗斯、中国的深度解读,或许能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很多事情。 那小兵:您如何评价索契冬奥开幕式中的节目?更进一步讲,您如何解读俄罗斯新的历史观? 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作为一个俄罗斯人,我对索契冬奥开幕式感到非常自豪。可以坦言,俄罗斯终于敢于面对自己的历史了。 这个开幕式与中国2008年奥运开幕式有很大不同,中国奥运开幕式强调"和"的概念,试图把世界放入"和谐框架"中,其中只有中国古代历史,回避了近代和现代中国历史,而俄国此次开幕式突出了"自强不息"的主题思想,从第一个"彼得大帝西征"情节开始,然后进入亚

历山大一世击败拿破仑情节,之后再进入非常表现主义色彩的"红色苏维埃"时代,最后用幽默的喜剧表现手法进入"新俄国时代",搭配着柴可夫斯基的古典音乐。 这充分表现了俄罗斯人的民族文化自信,他们不再纠结于"黑暗沙俄",也不再忌讳"红色恐怖",更不在乎"改革动乱",俄罗斯终于在精神上解脱了沉重的过去。 那小兵:我注意到此次俄国的历史节目确认了"俄国一千年历史",这比过去苏联教科书中的表述减少了近五百年,为何俄国历史学有了这种改变? 莫洛夫:我认为这是俄国价值观改变所引发的改变。 与中国用"文字出现"作为历史开端的旧史学标准不一样,俄国与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如今都采用了"国家体制"为本国历史开端的做法。比如,日本历史从天皇出现算起大概约2000年,美国历史从美利坚合众国开国算起,如此等等,更注重政治文化与体制的传承关系,尤其是主权传承关系。 与中国人崇拜祖先的信仰不同,俄国人信奉东正教,这注定俄罗斯最终要走向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尽管依然受到西方各国的抵制。从这次表演中可以看到,俄罗斯人把"红色恐怖时代"看成了"工业化奴役时代",这是一种微妙的思想更新,从中与西方工业时代在感情上拉近了。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且走一步说一步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在西方眼前,双方是盟友关系,但是不是盟友,只有两国心里清楚。表面上,两国是上合组织的主导国家,又是军事演习,又是友好年的,显得十分热络。然而,从驱逐华商事件,到审判中国间谍,俄罗斯方面经常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让人摸不着头脑。 中国和俄罗斯由于受西方的挤压,结成了一定程度的战略盟友,是国家现实的需要。可由于双方的需要追求不同,自然表现出的力度积极性就不同,俄罗斯就曾有人指责中国不愿意真正成为其盟友。这个问题,既有俄罗斯的原因,也有中国自己的原因。实际上,中国若和俄罗斯结成所谓的“盟友”,不仅对中国不利,对俄罗斯也同样不利,两国就会陷入孤立。 冷战结束之后,因为不用惧怕两个超级大国用“非友即敌”来划线,世界各国的关系大多变得和睦起来。自然,过去国家间的那种坚定的盟友关系,也同时不大见了。同时由于全球化的浪潮,已使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相互交叉联系在了一起。除非生存的切实需要,一般人是不愿与人结盟的,因此,现在世界上真正的铁板一块的盟友是少之又少。 中国现在谋求的是发展,并为此在世界上广交朋友。虽然和谋求霸权的美国、和谋求一直站在世界顶层的西方诸强有一定的冲突,但不是根本利益的冲突,经济上的联系已远远超过俄罗斯。从某方面说,中国与西方的关系,要比和俄罗斯的关系更密切更成熟。 俄罗斯现在谋求的是生存,其许多的行为表现都显示出对生存的担心。这种焦虑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说,目前世界上生存最危险的大国就是俄罗斯。苏联是以俄罗斯为主体建立的,随着那个大厦的轰然倒

塌,废墟中是俄罗斯衰弱疲惫的身影。而事情并没有到此完结,墙倒众人推的现象仍在继续上演,原来的小兄弟一个个变成了陌生人,有的甚至变成了敌人。诚然,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大量先进的军事技术,但也继承了充满仇恨的“敌人”,并且“敌人们”大有斩草除根的架势。 看看地图,无论对我们还是对欧洲对美国来说,俄罗斯那么一大片的地方,压在头顶上,很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要么做世界上最强大的,要么就会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直到大家不觉得威胁为止。其实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经想做一只乖乖羊的,无奈西方没有接受。 为什么呢?因为俄罗斯还太大,还有尖牙利爪。这时候西方人做的,就是继续削弱她。他们采取了几个措施:一是搞乱其国民经济,一是彻底解决了其盟友南联盟,一是暗中支持其境内的分离主义,一是北约大肆东扩。眼看着目标就要一步步的实现,不料半路上出了个普京,再加上自己的政策失误,最终功亏一篑。 西方的失误是,自以为大局已定,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中国身上,给了俄罗斯喘息的机会。西方的智囊们管窥蠡测,总以他们的思维来衡量别人,认为中国的体制存在着致命缺陷,最后会被一根稻草压垮。他们选择这根稻草就是石油,高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大量的能源,油价的大幅上升,会使中国经济的发生严重的问题。没想到实际上对中国没有造成大的影响,高油价以及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反而让拥有巨大资源的俄罗斯得到了极大利益,经济彻底翻了身。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好办了,在普京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且又派飞机军舰向西方示威了。 在俄罗斯,普京被视为国家的救星,受到了极大的拥戴。如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普京的一系列强势动作,似乎扭转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颓势,真的站了起来,让俄罗斯人的自尊获得了极大提高。据报道,

中俄农产品贸易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去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达到21亿美元。中方与俄罗斯将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他还指出,"作为邻国,两国农产品贸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中方将进一步支持双方企业扩大农产品贸易,并且愿意和俄方一道为此创造便利条件"。 此前,中方已经采取实际措施,旨在推动俄中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据中国媒体报道,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内正在加紧建设农产品贸储基地项目。俄中农产品贸储基地项目共内设油罐区、粮食仓储区、保鲜冷链厂区、生活管理区和铁路专用线等。其中,保鲜冷链区计划建设18000平方米保鲜库、仓储规模大于8000吨。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俄中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仓储物流基地。 另据俄通社-塔斯社8月12日援引知情人士说法报道,俄中官员已经达成协议,中国将通过俄罗斯远东的一个特别物流中心向俄直接出口水果和蔬菜。该协议为刚宣布针对欧美实施食品进口禁令的俄罗斯解了燃眉之急,也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 俄罗斯作为欧盟最大的蔬菜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食品出口市场,2013年从欧盟进口农产品超过118亿欧元,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约14亿美元。在俄公布对欧美的反制措施后,西方国家在俄市场留下的市场空白急待被调补。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达671亿美元,其中,对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额21亿美元,仅占3.13%。

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中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例如,蔬菜、水果、水产品、坚果等,而且中国农业生产面积辽阔,农业生产品种繁多。中国农业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足以支撑俄罗斯的部分蔬菜、水果、水产品进口增长需求,以及一些牛羊猪肉和禽肉的进口需求。同时,随着国内农产品冷链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将进一步促进中俄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开展。

中俄关系现状与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俄罗斯分别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主要大国,是彼此最重要的邻国。所以,中俄关系向来是国际关系领域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俄关系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未来中俄关系的走向,又必然对国际局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就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中俄关系的现状 无论是双边关系还是多边关系,其状态都很难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它具体反映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之中,并由这些关系表现出来。中俄关系也不例外。 1、中俄政治关系的现状。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尤其是其重返亚太战略和北约东扩,使中、 俄同时感受到美国的威胁和战略逼退,出于共同抵御美国的需要,两国都有加强合作的愿望,政治关系迅速升温。2014年面对由克里米亚问题引起的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亟需中国的支持。而中国近几年面临的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 因此,中俄政治关系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2、中俄军事关系的现状。军事关系是中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俄经济关系的现状。中俄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是能源贸易和军火贸易。能源贸易在中俄 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俄关系不断前行的重要根基。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邻国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恰恰可以为中国提供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另一方面,能源出口是俄罗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中俄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俄欧关系的波动,影响到俄罗斯对欧洲能源的出口,俄罗斯亟需开发新的能源市场。而中国为了降低能源进口的风险,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也很需要俄的能源供应。因此,中俄能源贸易发 页脚内容1

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沿革及前景分析

中俄经贸起始与发展 (2011俄语汪雪梅20111813310015) 【摘要】中俄经贸关系是中韩关系持久发展的基石,它先于两国政治关系而建立起来,并在推动中俄建交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交后,两国关系也是以经济、贸易等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为中心内容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因此,一直以来中俄经贸关系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中俄经贸交流史也构成中俄关系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是把中国与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历史进行概述。 【关键词】经贸合作,贸易额, 1.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的起源 中俄经贸交流始于公元1240年前后,当时的俄罗斯被蒙古族设钦察汗国统治,同时他们还在中国建立了元朝。蒙古人在俄罗斯地区收取贡赋人口,因此中俄两国官民贸易的产生是必然的。 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始称沙皇,从1550年开始陆续派兵进攻鞑靼人的领土。到了16世纪末,俄国向东已经扩展到了额尔齐斯河,与明朝的刺蒙古部、鞑靼蒙古部接壤,为中俄直接进行贸易往来打通了道路。 2.清政府及抗战时期中俄双方经贸发展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清兵入关之后,清政府和沙俄政府有了正式的接触。康雍乾时期,是中俄关系的开始、发展和深化阶段。《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中俄的东段边界,条约中规定:两国人可凭文票在边境进行贸易。《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则确定了中俄的中段边界,为中俄边关互市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它也使古代中俄两国的贸易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康雍乾时期中俄两国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沙俄为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不得不停止领土的扩张,而清政府也需要中俄边界的稳定来处理民族间事务。由于清初政权稳定,俄国的战略重点主要在欧洲,此时两国的交往大多数情况都处于平等的状态。

俄罗斯 和中国的一些情况的对比

莫斯科:12世纪在基辅的俄罗斯大公国被蒙古人灭亡之后,残余的俄罗斯人在莫斯科河拐弯的森林深处定居下来。 北京: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的有文字记载的三千年历史的城市,且最后的三个封建王朝以及现今的中国都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 莫斯科:丘陵地带,看市景要去列宁山。 北京:西北环山,西北高东南低,就整个平原的面积而言,比莫斯科略小。 莫斯科:有小环三环大环,不规则,不准砍树拆房,特别是不准拆房。 北京:有规则的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谁遇着谁倒霉,不能不拆。 莫斯科:在《列宁在1918》那个电影里看到的有轨电车至今仍在运行。它停站的时候,后面的所有其他车辆都必须停住,因为有行人过路。 北京:已经没有有轨道的电车,那东西容易让人想起旧社会。 莫斯科:司机见到有人要过马路,就会停下来等。行人也会向司机点头致谢。 北京:司机见到斑马线,如有一线可能就会加速从行人间冲过去。要是你停下来等,行人有一瞬间不知所措。 莫斯科:免费随便停车。白天看着挺窄的一条路,到了晚上忽地就宽了,原来两边的停车各占了一个车道。假使是在莫斯科市政府门前,警察也就是要求你赶快走而已。红场周边单行线多,多禁止停车,仍有停的。 北京:到处是在马路上画几条线就停车收费(增加财政收入、又增加就业),好像从来不用考虑另建车位,稍不留意罚单就贴到了车窗上,没有人敢在长安街上停车。那叫一个执法!莫斯科:因为车臣的原因,即使是交通警也都带枪。有私家保安,一般是退役的警察,地铁里面没有保安。 北京:警察一般是不带枪的,一部分职能交给了城管,另一部分交给了保安。 莫斯科:开车除了要有应有的证件外,还要有车主的委托函,如没有,就会被认为是被盗车辆。 北京:只要证照齐全,爱谁开谁开,跟警察没什么关系。 莫斯科:交通警有指挥棒,经常手拎着便携式测速仪。 北京:交通警一般用手和手臂指挥交通,晚上才看到有红灯式指挥棒。 莫斯科:到处可以搭便车,便宜(相对于在机场饭店的出租车而言,没有因为要保护出租车就禁止其他车辆载客),一般是顺道。亲眼看到一个女人带着孩子,问到了第六辆车才走。也有嫌车破的:破拉达(有专门拉活儿的嫌疑)停过来看都不看,继续竖着大拇指等待搭车。:)北京:到处是要利润的黄虫。黑车被抓住要承受高额罚单,得找托儿。 莫斯科:亲眼看见三个中国小姑娘在机场外的路边搭车,伸出的三只小手乐颠颠的,象三只翅膀,再加上灿烂的笑脸,那叫一个自由、快乐(连我都被感染了)!本想顺路的话搭她们一段,大环三环都没问题。没想一问,人家没好意思说,实际是怕你给拉到哪里去。我悲,国人之间已经失去了信用。 北京:有人拦车你绝不敢停车;有人要搭你一段你绝不敢上车。 莫斯科:手机单向收费,一条短信2卢布【0.66龙元(这是在一般的文章中首次使用这个词,龙元的设计,笔者认为一面是龙,另一面是毛泽东头像为宜。)】 北京:手机双向收费,大众多少年的呼声顶个屁。是不是也等着改制那?或是等着外资控股呢?给老外让利?宁与洋人不予家奴? 莫斯科:最低工资:300-400美元。 北京:最低工资:600-800龙元? 莫斯科:将近六个月的冬季,除雪靠机械。先用推雪车把路中间的雪推到边上,再用机械手臂和传送带装车运走。

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An Emp irical Study of B ilateral Trade bet w een Ch i na and Russia 宋志刚1,2韩丽丽1魏浩1 SONG Zh-i gang HAN L-i li W E I H ao (1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2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 [摘要]本文利用1996-2006年期间的统计数据,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俄两国的贸易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初级产品生产上,俄罗斯处于比较优势,中国处于比较劣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上,中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俄罗斯处于比较劣势;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上,虽然两国都不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中国明显比俄罗斯更具后发优势;中俄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贸易联系,且产业内贸易多于产业间贸易,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俄之间存在着互补性贸易,但在不同的行业或产品中存在较大差异,两国初级产品存在的互补关系最为明显。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549(2010)05-0069-06 引言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地理区位上相邻的大国,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中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总额为482亿美元,其中,对俄出口285亿美元,从俄进口197亿美元;2007年俄罗斯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排名中位居第八位,分别以进出口额的统计口径来看,是第七大出口国,第八大进口国。根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55015亿美元,增长4010%。其中,俄罗斯对中国出口20319亿美元,增长516%,自中国进口34616亿美元,增长4217%,俄方贸易逆差9215亿美元,中国成为俄罗斯第四大出口地区,同时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对中俄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双方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及互补性的强弱程度进行分析,以便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发展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中俄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研究中使用三种分析方法,即显性比较优势分析法、贸易强度指数分析法、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法。 (一)数据来源和产品分类 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联合国的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COMTRADE采用的产品分类制度有两种,分别为SI T C(标准国际贸易分类)和H S(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体系)。本文在计算中采用的是第一种分类方法,并以5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6第三次修订标准为基础。SI TC将所有贸易商品分为十大类,其中,0-4类大多为初级产品,6和8类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5、7和9类大多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 收稿日期:2009-2-29 作者简介:宋志刚,男,吉林长春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编审,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韩丽丽,女,山东烟台市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硕士研究生;魏浩,男,江苏徐州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69

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0880823.html, 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杨逢珉丁建江 来源:《对外经贸》2015年第03期 2014年8月7日,为了反制欧美对俄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宣布禁止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挪威进口水果、蔬菜、肉类、鱼、牛奶和乳制品等农产品,这势必刺激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因此,在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如何不断完善对俄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质量,扩大对俄的农产品出口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俄农产品贸易特征 (一)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扩大 自2002年至2013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扩大。如图1所示,2002年中国出口俄罗斯农产品贸易额仅为440.57百万美元,到2013年已达1985.06百万美元。除2009年和2012 年,其余年份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额均为增长,2007年更是突破10亿美元,其增长百分比达到38%。与此同时,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也在不断扩大,从2002年677.15百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1571.30百万美元,除2008年、2009年以及2012年外,其余各年进口额都呈正 增长,2005年突破10亿美元,增长率达35%。 (二)中方由逆差国变为顺差国 通过相关数据可以发现,自2010年开始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增长要快于进口增长,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为29.21%,但是进口额的年平均增长仅率为 11.00%。2002-2009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顺差国一直为俄罗斯,2005年中方逆差额甚至高达4.5亿美元。但是,从2010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变化,中国成为顺差国,且顺差数额逐年增长,至2013年顺差数额达到4.14亿美元。 (三)农产品贸易额占贸易总额比重逐年下降 从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在中俄双边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增长比较缓慢,所占比重从2002年的9.37%降至2013年的3.98%,下降大约1.4倍。除2009年和2013年出现小幅增长外,其余年份都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俄双边贸易额增 长迅速,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农产品贸易额增长,除2002年和2009年,其余年份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率均高于农产品贸易增长率。2002-201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平均年增长率达56.66%,而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仅为28.61%。正是由于这种增速差距,相比较其他产品贸易,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相对缓慢,因此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中国和俄国两个国家历史上都有矛盾

中国和俄国两个国家历史上都有矛盾,其中和俄国有大片的领土纠纷。但因为没有什么战略价值,所以双方可以将矛盾在可以预见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进行掩盖。另外领土的分布也防止了中俄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双方的政治经济中心相隔万里,中间是大片的无人地带,这样的军事纵深使得任何一方都很难在短时间内速战速决。苏联解体后,俄国国力相对衰落,对美国的幻想破灭,尤其是北约东扩使俄国倍感孤立,希望倚重中国来平衡俄国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也希望改善周边环境以集中精力致力于国内改革。所以中俄两国于1997年签订了减少边界驻军的边境协定,宣布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中国西北边境的稳定和两国增加信任,以及阻止少数民族分裂主义者利用俄国和中亚进行活动,并且增大了中国牵制美日的筹码。 从利益关系所决定的相互间的矛盾状况来看,中美矛盾大于美俄矛盾,美俄矛盾大于中俄矛盾,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俄处于最有利的战略地位,中国次之,美国最不利。在“一强挟两弱”型的三角关系中,如果处于弱势的甲方和强者的矛盾在三角中处于较突出的位置,那么,弱势的甲方实力和它在三角关系中主动地位就会在一定时期内呈负相关关系,它在三角关系中也将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目前中国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的处境就类似于这种弱势的甲方。美俄关系的改善,不会影响到中俄关系的正常发展。理由有三个方面:一是中俄两国无论是在战略利益上,还是在具体国家利益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只要存在着这些共同利益,中俄关系就不会下滑;二是从三角关系的制衡机制来看,“联弱击强”是三角制衡的一个基本原则,在“一强挟两弱”型的三角关系中,较弱的两个角则更是如此,它们是天然的联盟。如果俄罗斯倒向美国,进行联强击弱,最终它也难逃唇亡齿寒的命运;三是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在改善美俄关系的同时,保持中俄关系的正常发展,可以使它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处于较为主动的战略地位,这对它是最有利的。 鉴于两国利益的互补性,在俄国尚未重振大国雄风之前,它仍会将与我国保持睦邻关系放在重要地位。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两国关系不会出现大的波折。 但中俄关系也存在很大的隐忧。首先,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有着很大的策略性,双方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的全球安排被迫走到一起的。另外,双方都倚重发展对美国以及西方的关系,以求得经济发展,而双方的经济合作却面临很多困难,经济合作的滞后将影响双边政治关系的发展。再者,由于地缘政治和历史因素,双方存在不信任,俄国想通过美日来牵制中国。最后,俄国国内有传统的民族沙文主义倾向,不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 力避卷入三角斗争的中心和前沿,应该成为我们应对中美俄三角关系的努力方向。运筹三角关系的关节是争取主动权。而“三角关系中主动地位的获得,……往往不在正面主位,而在偏师侧翼;往往不在矛盾的中心和对抗的前沿,而要置身于矛盾与对抗的焦点之外;……。”对于在“一强挟两弱”型三角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来说,这一点更为明显。因此,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中国要力争避免成为美国的主要对手,防止走向三角的中心和矛盾对抗的前沿。 阅读全文 | 回复(2) | 引用通告 | 编辑?圈子:军事思想 ?上一篇:军报征稿:写给刘翔

中国与俄罗斯贸易 中英文

1.背景; 俄罗斯人主要从中国进口鞋,包,皮带等皮革制品,还有服装,布料,床上用品等纺织品,化工产品,玩具,食品,工程机械及其配件,汽车配件,电子产品,轻工业加工设备,日用小商品等等The Russians are mainly imported from China shoes, bags, belts and other leather products, garments, fabrics, bedding and other textiles, chemical products, toys, food, engineering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auto parts, electronic products, light industrial processing equipment, small commodities for daily use and so on. 2.文化,政治,经济环境 4近几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苏联解体以来,作为中国重要 邻国,俄罗斯已逐渐发展并稳定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贸易额 在不断攀升,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日益紧密,两国的经济也开始升温,中 俄已经建立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和中俄互办国家年制,建立了上海合作组 织,中俄经贸合作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交流合作空前活跃。当前,两国贸 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贸易框架、贸易规则、贸易服务系统、 人才交流、携手意识等方面。两国的地缘优势、稳定友好的政治关系、互 补的经济结构,使中俄经贸关系的前景十分乐观。两国如果能在贸易体制、 贸易商品结构、金融合作领域方面达成共识,再加之完善的贸易服务体系, 两国的贸易发展空间一定更为广阔 In recent years,the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 a and Russia are continued to deepen.Since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as C hina's important neighbor, Russia is gradually developing and sta bility become China's eighth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the two cou ntries in the volume of trade climbed, As the two countries clos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像英国和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还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这些影响有好的方面的,也有坏的方面的,他们总是充当着一种特殊的角色。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在强大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短处,取长补短。因此,只有更多的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征服他们,这也正是我这学期选择上“俄罗斯文化鉴赏课”的理由所在。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将利用本学期所学,对俄罗斯的文化习俗和中国的文化习俗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使中国更好的屹立于不败之林。 关键字:俄罗斯中国餐桌礼仪敬谦用语思维方式风俗差异 俄罗斯是一个有丰富文化的国家,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繁荣,近半个世纪以来苏联科学技术一个接着一个的创举,都震动了世界。作为一个领土横跨欧亚的国家,俄罗斯在其历史发展中不时动摇于欧洲和亚洲之间,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并逐渐使其成为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使自身文化显示出多重性。因而,中国和中国东北文化更易于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和俄罗斯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密切联系,文化上彼此欣赏。中国文化对俄罗斯人民有吸引力,他们想真正理解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中国发展与俄罗斯关系的真诚愿望以及中国缔造和谐世界的强烈决心,从而使两国友好关系建立在战略互信与文化吸引的坚实基础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色彩斑斓的人文图景,正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解读、辨识、竞争、对话和交融的动力,中华文化不但有自强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气度、灵变的智慧。当是时也,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优长,以发展中国的文化。 一、敬谦用语的差异 中俄两国文化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中的礼貌特征是尊重、谦逊、态度热情和文雅。汉文化中的礼貌准则强调贬己尊人、称呼恰当、出言文雅、说话力求双方和谐一致、在德、言、行等方面要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俄罗斯人突出个体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往往影响到彼此的交际,如果把汉文化中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带入俄语会话,虽然遵守了谦虚准则,但却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比如受

中国为何坚决不与俄罗斯结盟

中国为何坚决不与俄罗斯结盟? 今年以来,俄罗斯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对中国抛出结盟的请求,尤其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和俄罗斯一旦联合,全世界就可以安然入睡。尤其是针对美国对中俄同时施压,既在俄罗斯的邻国乌克兰搅动颜色革命,当然意在俄罗斯,现在,美俄因为乌克兰的问题两国陷入冷战,与此同时,美国又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鼓动菲律宾、日本甚至于越南对中国捣乱,同时鼓动印度对中国施压,而且中美军事装备也多次偶遇,险些擦枪走火,现在的中俄已经意识到,两国只有合作才有可能不被美国吃掉,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中俄关系空前良好,中俄合作盛况空前,而且同时主导着上合组织,也同时主导着金砖组织。但面对俄罗斯频频提出中俄联盟的要求,中国发出的声音却是“中俄关系已超过结盟关系”,但就是不和俄罗斯结盟。 面对俄罗斯频频抛出橄榄枝,而且两国同样面对美国的压力,可谓命运相似,而且国内民众要求和俄罗斯结盟的声音也很大,但中国政府为何就是不同意和俄罗斯结盟呢?个人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不同意与俄罗斯结盟,主要出于以下七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中国一直遵循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后,

中国其实经历过与前苏联、朝鲜的结盟关系,但后来证明这种结盟对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中国后来与印度等国倡导不结盟运动,其实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与他国合作并不需要通过结盟来实现,而且中国与他国的合作是没有政治目的的,完全只是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不干涉别国内政,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发展更有利,对合作国家的发展同样更有利。 二是中俄结盟谁是主导者很敏感,处理不好会引起矛盾甚至敌对。中国和前苏联有全同盟关系,但后来却闹翻了,甚至还引起了战争,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和前苏联都是世界大国,谁也不服从谁的领导。现在,中俄如果再结盟,很有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闹得不愉快,甚至内斗,这样倒还会让美国渔利而各个击破,前苏联的瓦解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是中俄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三是不与俄罗斯结盟让中国可以分化美国阵营。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在经济领域许多方面都是世界第一,全世界的主要经济大国已经离不开中国经济,尤其是现在的西方国家经济都陷入全面衰退,经济萎靡就像软男缺乏埃飞递克的滋润那样,情欲低落、乏力不硬,缺少生机与活力。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虽然政见与中国不同,但在经济上都希望与中国合作,中国也

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状况分析

中俄关系在经贸领域中两国互补性很强,2004年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中提出了2010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 ̄800亿美元的目标,因此俄罗斯已成为中国实施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地区。农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最薄弱环节之一,多年来大量农产品依赖进口。而近年来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呈不断增长趋势,在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所有对象国中,俄罗斯由2000年的第八位提升为2004年的第六位①。本文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的现状,概括出口俄罗斯农产品的特点及今后扩大出口的建议。 一、中国出口俄罗斯农产品 总额的U型变化 1995—2004年10年间,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总额呈U型变化,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受俄罗斯经济从萧条到经济增长的变化过程影响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指标大幅下滑,1998年严重的金融危机又使俄罗斯经济全面恶化。因此这段时期俄罗斯对国外农产品等的购买力日趋减小。1999年以来俄罗斯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同时因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及卢布贬值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机遇,其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因此,俄罗斯国内需求逐渐扩大,并对增加国外农产品的进口起到了推动作用。 2.受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贸易方式、中国出口企业和俄罗斯进口企业状况、出口农产品价格、中俄经贸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前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国内商品短缺以及中国对易货贸易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主要以易货贸易为主。1994年以后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逐渐由易货贸易向现货贸易过渡。由于双方企业缺乏资金,再加上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逐渐缺乏价格优势,农产品出口额逐渐减少。1998年以来虽然中俄边境贸易发展较快,但是仍然没有扭转农产品出口继续下滑的局面。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从1995年的5.1亿美元减少至2000年的低谷1.8亿美元。5年间农产品出口额年均递减率为17.5%。2000年以后随着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一般贸易方式的农产品出口不断增长,使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总额持续上升,2004年出口额高达5.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37.5%。其中,一般贸易方式的农产品出口额由2000年的6763万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3.47亿美元。边境贸易方式的农产品出口额同期由1亿美元增 ①参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和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的课题报告《中国“十一五”农产品出口发展战略研究》2005年9月第8页表1 ̄4中国农产品出口按国家或地区排序,1995—2004 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状况分析 !杨东群李先德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从历史上看,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石。原因是各国经济关系的逐步发展对国际分工的产生过程起到了加速的作用.俄罗斯就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的贸易中来,俄罗斯获得本国生产力发展的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外贸易,俄罗斯国家执行了非常多次关于对外贸易的革新,在策略进展方向的部分都产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在研究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历史变革与其实践的情况下,了解国家的对外贸易的进展方向,我们探究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的情况以及对策,我们可以借鉴它的创新之处。首先探究了俄罗斯国家现在对外贸易的状况以及特点.分析了影响俄罗斯国家外贸的原因。随后探究了我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需要面对的问题。最后,结合俄罗斯外贸存有的问题,给出了完善俄罗斯外贸的建议,从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中获得启发,以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可以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对外贸易;分析;启示

AnalySiS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story, foreign trade is the COmerst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The reasOn is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untr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IabOr PrOdUCtion PrOCeSS to accelerate. RUSSia is actively invoIV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RUSSia received the funds of n ati onal PrOdUCtiVity developme nt is one of the importa nt WayS is foreig n trade, RUSSia many times of foreig n trade reform and inno Vati on, WhiCh CaUSed great Cha nges in the StrategiC decisi on. In the direct ion of developme nt of the StUdy of Russia's foreig n trade, the historical Cha nges and its practice, Un dersta nding of national foreign trade,We explore the SitUation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and coun termeasures, We Can From its inno Vati on。 The PaPer first PrObeS into familiar With Russia's CUrre nt foreig n trade SitUati on, to Un dersta nd the policies formulated by the RUSSian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foreign trade, familiar With the RUSSian import and export PrOdUCt composition,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factors。 Then Understood the problem of Ch ina’s foreign trade in development need to face。Fin ally, accordi ng to the RUSSia n foreig n trade being the problem,give the PerfeCt SUggeStion of RUSSian foreign trade,from the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借鉴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让世界惊叹金砖国家原指“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2010年南非也加入进来,成为“金砖五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金砖国家在许多国际地区问题上看法接近,近几年经济增长都比较快,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都具有重要影响。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9.7%,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4%,在面积、人口、资源、市场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金砖国家经济状况经济增长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可谓让世界惊叹。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30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年均增长近10%的历史奇迹;印度经济近几年也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巴西近年也摆脱经济停滞逐步走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而俄罗斯被称为正在崛起的大国。2009年在全球经济出现近2%负增长的情况下,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仍然实现了9.1%和7.7%的高速增长。从全球增长态势看,金砖国家经济实力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也逐渐降低。那么作为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金砖国家俄罗斯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对我国发展经济又有哪些借鉴呢? 我们知道,伴随着休克疗法、经融危机、债务经济和寡头集团以及而后的宏观调控加强、能源出口扩大、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等,俄罗斯经济逐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复苏发展阶段。俄罗斯自普京总统执政以来,政治局势日渐稳定,经济改革步伐加快,在国际反恐斗争激烈之际,全球经济一片低落之时,俄罗斯经济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呈现出一些值得世人关注的新特点:农轻重比例失衡现象依然存在,但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大企业逐步得到改造,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国家科技实力得到巩固,应用技术开发不断加强;能源开发的潜力巨大,力争掌握世界经济命脉;对外贸易仍有瓶颈,但融入世界市场步伐正在加快;投资环境逐步好转,有利于实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宏大目标。

中国和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特征

中国和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特征 张国华 作为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和俄罗斯互为对方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2008年,双方农产品贸易额占两国贸易总额的12.3%。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2008年俄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占俄农产品总出口的14.1%。俄罗斯是中国农产晶最主要的进口市场,仅次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第四大来源地。2008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6.5%;同时,中俄农产品贸易逆差也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双边农产品贸易逆差达42.5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逆差的9.6%。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对农产品的统计数据包括三部分:一是农产品,包括所有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农作物和畜产品及其加工品;二是水产品及其加工品;三是林产品及其加工品。本文采用SITC Rev3分类法,选取其第00—09、11、12、21—26、29以及41—43章的全部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笔者采用谭晶荣教授在2008年对农产品的分类法,即按照贸易农产品分类法,将全部农产品分为八类:大宗农产品、食用畜产晶、非食用畜产品、水产品、园艺类产品、饮料和烟草、林产品及其他农产品。 一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贸易差额不断扩大近年来,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农产品贸易总额从1998年的9.43亿美元升至2008年的69.8亿美元,11年间增加6.4倍,年均增长58.2%。表1列出1998—2008年中俄两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增幅及贸易逆差的变化。这一期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增加8.37倍,年均增幅达76.1%;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加3.03倍,年均增幅27.5%。虽然近几年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在整体上

中国与俄罗斯经济改革对比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与俄罗斯经济改革对比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我国的经济改革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改革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经济改革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通过与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比较以及自身经济改革的不足总结经济改革经验教训,对确定新时期改革力向,具有现实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经济改革不足及启示经济改革展望 【Abstract】:The economic reform of our country in 1978, eleven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as the symbol, history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maintained high-speed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aggregate,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mproved rapidly.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of economic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problems. Compared with the economic reform of Russia and its economic reform to summarize the lessons of economic reform experience, to determine 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direction, it 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Economic reform; Problems and enlightenment; Economic reform prospects 一、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概述 (一)关于激进式改革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独立的国家。为了解决前苏联时期留下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