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试卷

国际经济学试卷
国际经济学试卷

河北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2006 —2007 学年第学期 1 级专业(类)

考核科目国际经济学课程类别必修考核类型考试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B

一、多项选择(共10分,每题2分)

1、下列属于主张自由贸易的经济学家有()

A、托马斯·孟和威列·斯塔夫

B、大卫·休谟

C、赫克歇尔和俄林

D、李斯特

E、凯恩斯

2、下列那些可能是机会成本不变的原因()

A、生产中可能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

B、生产中使用两种以上生产要素,但每种产品的要素使用比例相同

C、生产中使用两种以上生产要素,但每种产品的要素使用比例不同

D、以上都正确

3、现实世界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两国资源禀赋的相对差异

B、两国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C、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

D、不完全竞争导致的相互倾销

E、两国消费者偏好的不同

4、法律意义上的倾销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外国企业确有低价销售之行为

B、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受到低价进口商品的冲击,以至于其市场份额明

显减少

C、进口国同类企业的利润水平明显降低

D、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进口国同类工业难以建立起来

E、市场是分割的,不允许商品回流

5、贫困化(悲惨增长)增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经济增长是偏向于进口部门的

B、经济增长是偏向于出口部门的

C、增长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较大

D、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大国

E、增长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的价格弹性非常高

二、单项选择(共30分,每小题1分)

1、在绝对成本说和相对成本说中,机会成本()

A、不变

B、递增 C 、为零D、递减

2、下列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一种一体化形式是()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

3、下列不属于贸易保护学说的理论是()

A、幼稚产业学说C、最佳关税学说

B、资源禀赋学说D、战略性贸易政策学说

4、下列哪项属于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

A、市场扩大或规模经济效果

B、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果

C、吸引外部投资

D、促进成员国企业竞争

5、关于倾销的说法正确的有()

A、持续性倾销是出口商以低于其本国国内价格甚至是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

长期

向国外销售其产品的行为

B、掠夺性倾销是出口商以低于其本国国内价格甚至是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

向国外销售其产品的暂时性行为

C、倾销不利于进口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D、倾销不利于出口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倾销是以低于国内价格向国外销售产品,因此,不符合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

B、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的生产者有利,对出口国的消费者也有利

C、出口补贴对进口国的生产者不利,对进口国的消费者也不利

D、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的生产者有利,对进口国的消费者有利

7、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该产品一般属于()

A、资本密集型产品

B、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研发密集型产品

8、下列那个因素不一定导致国际贸易()

A、两国需求状况相同时,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

B、两国需求状况相同时,要素禀赋的绝对差异

C、供给状况相同时,需求状况的差异

D、其他条件相同时,两国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9、关于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交换比价和国际贸易利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能进

B、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对两个国

家都有好

C、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给两个国

家带来的好处就相等

D、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增加

世界总福利

10、根据斯托泊—萨谬尔森定理,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有()

A、进口关税将提高进口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B、进口关税将降低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C、商品的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D、商品的进口将提高进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11、按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下列哪个原因不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原因()

A、商品价格未实现均等化

B、关税、非关税壁垒等障碍

C、运输成本的存在

D、要素在国家之间的流动受到限制

12、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下列那个推论是正确的()

A、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将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B、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C、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降低本国的福利

D、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降低本国的净福利

13、关于汇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汇率上升,则本币贬值

B、汇率下降,则本币贬值

C、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下降,则本币贬值

D、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升,则本币升值

14、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马歇尔和勒纳认为,通过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其中,ηx,ηm分别是出口和进口需求弹性

A、|ηx+ηm |<1

B、|ηx+ηm |≤1

C、|η

x +η

m

|>1 D、|η

x

+η

m

|≥1

15、给定边际消费倾向为3/5,边际进口倾向为1/10,则外贸乘数为()

A、10/15

B、10/2

C、10/4

D、10/17

16、假定某国关税前单位棉布的市场价格为10元,其中减品棉纱的市场价格为6元,若该国对棉布征收进口关税税率为20%,对棉纱的关税税为40%,则该国对棉布的实际保护率为()

A、10%

B、-10%

C、90%

D、-90%

17、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方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信贷减少,则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

(2)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信贷减少,则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

(3)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信贷扩张,则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

(4)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信贷扩张,则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

A、1和4都正确

B、2和3都正确

C、只有1正确

D、只有2正确

18、关于利率平价,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远期升水

B、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则人们会预期本币会升值

C、抛补利率平价条件意味着,远期汇率等于预期未来的即期汇率

D、同购买力平价一样,利率平价也是“一价定律”在商品市场发挥作用的结果

19、关于汇率决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P PP学说是一价定律在单个商品上的体现

B、若一定时期内外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本国,则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上升

C、金铸币本位制下,汇率波动范围的上限是金平价加上黄金运送成本

D、一价定律的前提条件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

20、当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外汇市场上本币的供求关系为

A、供大于求

B、供小于求

C、供求相等

D、无法判断

21、在一定汇率条件下,一国物价水平普遍上升,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收支趋于逆差,这种国际收支不平衡,属于()

A、周期性不平衡

B、结构性不平衡

C、收入性不平衡

D、价格性不平衡

22、根据汇率决定的弹性价格模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外国货币供给量增加,本币贬值

B、本国经济增长快于外国,本币升值

C、国内利率相对上升,本币升值

D、国内货币供给相对增加,本币升值

23、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内部平衡应该采取什么政策来实现()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产业政策

D、贸易政策

24、固定汇率制下,某国出现了严重就业不足和国际收支逆差并存的情况,则应该采用()

A、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D、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25、规定金币作为本位币,但在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具备无限的法偿力,不能自由铸造金币,但规定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和黄金的官方价格,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该货币制度叫()

A、金本位

B、金汇兑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D、布雷顿森林体系

26、下列属于主张保护贸易的经济学家有()

A、亚当·斯密

B、李斯特和汉米尔顿

C、李嘉图

D、俄林

27、下列那个不是倾销必须具备的条件()

A、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B、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相同

C、国内外市场完全分隔,不会发生商品回流

D、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大于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

28、下列那个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A、非歧视原则

B、贸易自由化原则

C、可预见性原则

D、数量限制和关税保护并重

29、关于最佳关税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A、外国出口商对进口国的出口供给弹性越大,则最佳关税越高

B、外国出口商对进口国国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高,则最佳关税越高

C、进口国对外国出口商的需求弹性越大,则最佳关税税率越高

D、进口国对外国出口商品的依赖程度越高,则最佳关税税率越高

30、下列哪个理论不是建立在比较利益的思想基础之上的( )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D、用规模经济来解释贸易原因的新贸易理论

三、名词解释(共25分,每小题5分)

1、最惠国待遇

2、要素密集度逆转

3、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

4、里昂惕夫之谜

5、黄金输送点

四、简答(共20分,每小题10分)

1、以小国为例,画图解释进口关税对生产、消费的实际影响,以及对生产者、消费者、政府以及国家整体的福利影响。

2、汇率决定的弹性价格模型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数学推导该基本形式或画图说明,模型中国内各相关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汇率的影响是怎样的?

五、论述(共15分)

试比较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解释之。

河北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2007-2008学年第 1 学期 2 级经济类专业(类)

考核科目国际经济学课程类别必修考核类型考试考核方式闭卷卷别一、多项选择(共10分,每小题2分)

1、关于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有()

A、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或专门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B、出口将降低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C、进口将提高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D、出口导致共同使用的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

E、进口导致共同使用的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

2、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储备资产的增加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减少记入贷方

B、商品出口记入经常项目贷方,进口记入借方

C、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汇出的资本金记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借方

D、负债项目中,贷方表示负债增加,借方表示负债减少。

E、本国对外资产的增加,记入资产项目中的贷方,对外资产的减少记入借方

3、贫困化(悲惨增长)增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F、经济增长是偏向于进口部门的

G、经济增长是偏向于出口部门的

H、增长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较大

I、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大国

J、增长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弹性非常低

4、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企业海外扩张战略一般是按照对外发放许可证、出口和直接投资的顺序实现

B、一国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越多,其内部化动机越强

C、本国的区位优势越明显,本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就越强

D、降低无形资产交易成本的最好方法不是发放许可证,而是直接投资

E、企业特有优势与国家特有优势紧密相联

5、下列关于关税同盟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关税同盟成立前后,成员国的贸易方向可能会发生转移

B、关税同盟具有歧视性和排他性,有可能导致新的垄断

C、原产地规则是关税同盟成员国经常采用的一项规则

D、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率的提

E、关税同盟有助于市场扩大,从而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

二、单项选择(共30分,每小题1分)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和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

B、汇率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配置

2、下列一体化程度最低和最高的两种一体化形式分别是()

A、自由贸易区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B、关税同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C、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

D、自由贸易区和经济联盟

3、下列不属于贸易保护学说的理论是()

D、幼稚产业学说C、最佳关税学说

E、资源禀赋学说D、抽取垄断租金论

4、下列不属于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的是()

E、市场扩大或规模经济效果

F、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果

G、吸引外部投资

H、促进成员国企业竞争

5、关于倾销的说法正确的有()

E、持续性倾销是出口商以低于其本国国内价格甚至是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

长期向国外销售其产品的行为

F、掠夺性倾销是出口商以低于其本国国内价格甚至是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

向国外销售其产品的暂时性行为

G、倾销不利于进口国相关产品的消费者

H、倾销不利于出口国相关产品的生产者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E、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的生产者不利,对进口国的消费者不利

F、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的生产者有利,对出口国的消费者也有利

G、出口补贴对进口国的生产者不利,对进口国的消费者也不利

H、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的生产者有利,对进口国的消费者有利

7、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该产品一般属于()

B、资本密集型产品B、劳动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资源密集型产

8、下列那个因素不会导致国际贸易()

E、两国需求状况相同时,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

F、两国需求状况相同时,要素禀赋无相对差异差异,但有绝对差异

G、供给状况相同时,需求状况的差异

H、其他条件相同时,两国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9、关于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交换比价和国际贸易利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E、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能进

F、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对两个国

家都有好处

G、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给两个国

家带来的好处就相等

H、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增加

世界总福利

10、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的有关定理,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有()

E、进口关税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F、进口关税将降低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G、商品的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H、商品的进口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11、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下列那个不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真正原因()

E、商品价格未实现均等化

F、关税、非关税壁垒等障碍

G、运输成本的存在

H、要素在国家之间的流动受到限制

12、根据罗伯津斯基(雷布任斯基)定理,下列那个推论是正确的()

E、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将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F、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G、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降低本国的福利

H、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降低本国的净福利

13、关于汇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E、汇率上升,则本币贬值B、汇率下降,则本币贬值

C、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升,则本币升值

D、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升,则本币升值

14、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马歇尔和勒纳认为,通过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其中,ηx,ηm分别是出口和进口需求弹性()A、|ηx-ηm |<1 B、|ηx+ηm|>1

C、|ηx+ηm |<1

D、|ηx-ηm|>1

15、给定边际消费倾向为4/5,边际进口倾向为1/10,则外贸乘数为()

B、10/2 B、10/19

C、10/9

D、10/17

16、假定某国关税前单位棉布的市场价格为10元,其中间投入品棉纱的市场价格为6元,若该国对棉布征收进口关税税率为20%,对棉纱的关税税为40%,则该国对棉布的实际保护率为()

B、10%B、-10%

C、90%

D、-90%

17、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方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信贷减少,则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

(2)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信贷减少,则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

(3)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信贷扩张,则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

(4)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信贷扩张,则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

E、1和4都正确B、2和3都正确

C、只有1正确

D、只有2正确

18、关于利率平价,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E、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引起的套利活动将导致本币贬值

F、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则人们会预期本币会升值

G、抛补利率平价条件意味着,远期汇率等于预期未来的即期汇率

H、利率平价是“一价定律”在商品市场(可贸易品)发挥作用的结果

19、关于购买力平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E、PPP学说是一价定律在某个具体商品上的体现

F、若一定时期内外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本国,则以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上升

G、金铸币本位制下,汇率的波动范围的下限是金平价加上黄金运送成本

H、一价定律的前提条件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

20、当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外汇市场上本币的供求关系为()

A、供大于求

B、供小于求

C、供求相等

D、无法判断

21、由于国际市场上制成品价格大幅度上升,初级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导致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和国际收支不平衡,属于()

A、周期性不平衡

B、结构性不平衡

C、收入性不平衡

D、价格性不平衡

22、下列不属于金铸币本位制的基本特征的有()

A、以金币为本位币

B、金币自由铸造

C、黄金自由输入和输出

D、发行纸币

23、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外部平衡应该采取什么政策来实现()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产业政策

D、国别政策

24、固定汇率制下,某国出现了高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并存的情况,则应该采用()

E、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F、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G、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H、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2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26、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企业的海外扩张战略一般是按照对外发放许可证、出口和直接投资的顺序实

现的

B、一国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越多,其内部化动机越强

C、一国的区位优势越明显,对国外的跨国公司就越具有吸引力

D、企业特有优势与国家特有优势紧密相联

27、下列关于关税同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关税同盟具有歧视性和排他性,因此有可能导致新的垄断

B、原产地规则是关税同盟成员国经常采用的一项规则

C、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率的提

高,也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

D、关税同盟有助于市场扩大,从而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

28、下列对进口关税判断不正确的是()

A、对一个小国来说,关税一定会降低该国家整体的福利

B、关税若能增进一国的总体福利,则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带来的福利增加一定

大于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引致的福利损失

C、产品的有效保护率等于征收关税导致的产品市场价格上升的幅度

D、有效保护率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甚至可能为负

2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重叠(交叉)需求理论认为,贸易应发生在收入水平差距较小国家之间

B、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有助于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和规模经济则有助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C、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成熟期即产品的标准化阶段,拥有比较优势的一般是劳动力或原材料等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

D、若要素禀赋在两国间的差异较大,则产业间贸易在两国间的比重就较大

30、关于配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配配额最好的方式是资源使用申请程序,因为先来后到的排队原则可以体现公平

B、自愿出口限制实质上是将分配配额的权利从而将配额租金让渡给了外国的政府或外国的出口商

C、按竞争性拍卖的方式分配配额给进口国造成的福利损失接近于关税的情形

D、按“固定的受惠”方式分配容易产生垄断

三、名词解释(共25分,每小题5分)

1、里昂惕夫之谜

2、要素密集度逆转

3、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4、分配法则

5、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

四、简答(共20分,每小题10分)

1、以小国为例,画图解释进口关税对生产、消费、进口的实际影响,以及对生产者、消费者、政府以及国家整体的福利影响。

2、画图解释汇率超调的含义、成因以及汇率超调后恢复长期均衡水平的过程。

五、论述(共15分)

假设国际资本完全流动,试论述在下列两种情形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对国内经济的稳定作用:

(1)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

(2)国外利率下降

河北大学课程考核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6—2007 学年第一学期)

考核科目国际经济学课程类别必修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B 一、

1.BC

2.AB

3.ABCDE

4.ABCD

5.BCD

二、单项选择(共30题,每题1分,满分30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国

1.A

2.D

3.B

4.B

5.B

6.D

7.B

8.B

9.C 10.D 11.D 12.D 13.D 14.C 15.C 16.B 17.A 18.C 19.C 20.B

21.D 22.B 23.B 24.C 25.C 26. B 27. B 28. D 29..A 30.D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5分,满分25分,各步骤分值和得分比例见参考答案。主要考核学生对国际经济学重要概念的全面理解)1.它是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非歧视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1分)。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与任何第三个缔约国的一切贸易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无条件地给予其他缔约方(4)。

2.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1分),它是一个相对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1分)。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1分),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1分),则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要素密集度逆转(1分)。3.由于货币贬值具有时滞效应,(要求解释时滞效应2分)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2分)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标示贸易收支的变动,那么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

的反应的形状就像大写英文字母J一样,呈现先生将后升趋势,故名J曲线(1分)。

4.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1分)。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丰富和劳动稀缺的国家(1分),因此,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分)。然而里昂惕夫对美国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1分)。这和H-O理论的所预测的结果正好相反,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迷(1分)。

5.在金铸币本位制下(1分),各国货币汇率波动的界限是金铸币平价加减黄金输送成本(1分),即汇率波动的上限是黄金输出点(=金铸币平价-黄金输送成本)(1.5分),下限是黄金输入点(=金铸币平价+黄金输送成本)(1.5分)

四、简答(共2题,每题10分,满分20分,各步骤分值和得分比例见参考答案,主要考查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全面理解)

1、

画图2分(略)。

(1)对生产的和消费的实际影响:征收关税后,进口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上升进口量下降,国内生产数量增加,国内消费数量减少。(2分)

(2)大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其结果是一方面国内价格上升,另一方面该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从国外的进口价格)下降。(2分)

1)生产者剩余的变化+a

2)消费者剩余的变化-(a+b+c+d)

3)政府关税收入变化+(c+e)

4)国家整体福利变化e-(b+d), 其中e为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b为关税引起生产扭曲所导致的效率损失,d为关税引起的消费扭曲所引起的福利损失(4分)

2、

(1)基本形式:s=(m-m*)-η(y-y*)+λ(i-i*) 要求解释个变量个含义(4分)

(2)画图或代数推导过程略(3分)

(3)若国内货币供给上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

若本国实际收入水平上升,则汇率下降,本直升值

若本国利率相对上升,则汇率上升,本币贬值。(3分)

五、论述(共1题,满分15分,各步骤分值和得分比例见参考答案,考核学生对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有效性及原理)

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即一国货币当局在浮动汇率下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比较7分,解释8分)

河北大学课程考核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2008 学年第 1 学期)

考核科目国际经济学课程类别必修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A

一、多项选择(共5题,每题2分,满分10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国际经济学基本知识点的灵活和全面理解)

1. ABDE

2. ABCD

3. BCDE

4. BDE

5.ABDE

二、单项选择(共30题,每题1分,满分30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国

1.D

2.A

3.B

4.B

5.B

6.D

7.C

8.B

9.C 10.D 11.D 12.D 13.D 14.B 15.A 16.A 17.A 18.C 19.B 20.B 21.B 22.D 23.A 24.C 25.D 26.A 27.B

28.C 29.A 30.A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5分,满分25分,各步骤分值和得分比例见参考答案。主要考核学生对国际经济学重要概念的全面理解)1.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1分)。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丰富和劳动稀缺的国家(1分),因此,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分)。然而里昂惕夫对美国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1分)。这和H-O理论的所预测的结果正好相反,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迷(1分)。

2.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1分),它是一个相对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1分)。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则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要素密集度逆转(3分)。

3.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是自动平衡,自我调整的过程(1分)。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就是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提出的、用以描述这种国际收支调整过程的机制(1分):当一国出现对外收支逆差时,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导致物价和成本下将,(1分)于是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国际收支得以改善(1分);反之,当一国出现对外收支顺差时,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物价和成本的上升,于是会抑制出口、刺激进口,国际收支顺差得以减

轻(1分)。

4.由于财政政策通常对内部平衡的影响程度较大,且方向明确(1分),而货币政策对外部平衡的影响程度较大,且方向明确(1分),所以财政政策适合于调节经济的内部平衡(1分),而货币政策适合调节经济的外部平衡(1分)。这就是罗伯特蒙代尔提出额定额分配法则(1分)。

53.由于货币贬值具有时滞效应,(要求解释时滞效应2分)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2分)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标示贸易收支的变动,那么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的形状就像大写英文字母J一样,呈现先生将后升趋势,故名J曲线(1分)。

四、简答(共2题,每题10分,满分20分,各步骤分值和得分比例

1、画图如右或参考教材(2分)。(1)对生产的和消费的实际影

(2分)

(2)小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其结果是一方面国内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因为该国是“小国”,所以该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不变。(2分)

1)生产者剩余的变化+a

2)消费者剩余的变化-(a+b+c+d);

3)政府关税收入变化+c

4)国家整体福利变化-(b+d), 其中,b为关税引起生产扭曲所导致的效率损失,d为关税引起的消费扭曲所引起的福利损失(4分)

2、画图如下,或参考教材(2分)。含义: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模型认为,由于短期内商品市场和和资产市场存在不同的调整速度。当面对外部变化时,由于价格粘性,商品市场价格调整缓慢,资产市场的迅速调整使汇率出现“超调”反应,从而偏离其长期均衡水平,这便是短期汇率容易波动的原因。(3)

成因和过程:假若原来的货币市场是均衡的,此时的汇率、价格和利率也都处于均衡水平。此时,外部冲击如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货币市场供大于求处于失衡状态,这要求一方面利率下将(来增加实际货币需求),另一方物价上升(来降低实际货币供给),来恢复货币市场的重新均衡。两种力量同时发挥作用时重新恢复均衡后的汇率为长期均衡汇率水平。但由于在短期内,商品市场价格具有粘性,调整缓慢,要求货币市场恢复均衡全部由利率下调来承担,此时,便出现利率超调。在利率平价有效的前提下,国内利率低于国外利率意味着本币将有升值预期,而套利活动又使当前汇率上升,本币贬值。由于利率的超调,使得预期本币的升值幅度和当前本币的贬值幅度都大于长期均衡水平。直到在长期内,价格缓慢上升,利率也从超跌的水平缓慢回调至其长期均衡水平,本币不再有升值的预期,当前的汇率也回调至其长期均衡水平。(5分)

1题,满分15分,各步骤分值和得分比例见参考答案,

(1

对国内货币产生贬值压力,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市场,抛出外汇,收回本币,使汇率保持固定,与此同时国内货币供给减少,直到重新达到原来的均衡点为止(3分)。浮动汇率下,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因价格不变,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这会刺激国内投资,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由于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均衡水平,导致大量资本流出,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于是本国货币贬值。本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直至国际收支恢复平衡为止。最终,国内收入水平提高了,利率与国际均衡利率相等(3分)。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导致了产量、就业的提高(1分)。

(2)固定汇率下,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利率与国民收入都有所增加。这时利率高于国际均衡水平,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本国,造成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本币汇率面临升值的压力。为保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抛出本币,结果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点,使利率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国际收支恢复平衡。但这时收入进一步增加。(4分)浮动汇率下,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会使得国内需求扩张,产量提高,对货币需求也因此增加,并导致利率上升,国内利率上升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入国内,从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反映在外汇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超过了本币供给,由于汇率可以自由调整,于是本币升值。本币升值后,本国出口受抑制,但进口增加,直到净进口的增加抵消国际收支顺差为止。这意味着本国的产出不会增加(4分)。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考试形式:闭卷 考核对象(专业或班级):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 学、保险学 学号:姓名: 说明:所有答案请答在规定的答题纸或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册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 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国际贸易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 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3.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4.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5.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雁形模式理论 B.产品周期理论 C.示范效应理论 D.大宗产品理论 6.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 A.幼稚工业理论 B.贸易条件恶化论 C.国内市场失灵论 D.资源禀赋论 7.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8.最佳关税的长期目标是() A.从外国垄断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 B.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 C.阻止国外商品进口 D.增加本国财政收入 9.从历史发展看,最为成功的国际卡特尔是( ) A.烟草贸易公司 B.铁路运输公司 C.橡胶生产国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 10.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11.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重商主义 B.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 1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13.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 A.剩余物质出口理论 B.大宗产品贸易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内部资料)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内部资料)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青春期是一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子。 17、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23、如果瑞士旅行鞋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24、自由贸易总是一种比征收关税更好的政策。 25、从量关税的优越性之一是其保护价值量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保持同步。 26、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是最优的,但对全球来说不会是最优的。 27、关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它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28、与关税相比,配额给政府官员以更大的管理灵活性。 29、只要进口许可证是被拍卖的,配额的福利效应就与关税相同。 30、如果一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很少,它就会倾向于采用关税而不是配额。 31、对于进口国来说,自愿出口限制比进口配额效果更差。 32、自愿出口限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33、对症规则(specificity rule)认为,关税通常不是纠正一国经济中扭曲的最佳方法。 34、贸易保护的国防理论和国家荣誉理论基本上是次优的。 35、如果“learning by doing”意味者今天更多的生产会使未来的成本降低,那么最好的政策就是实行保护性关税。

国际经济学试题_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_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国际商品流动 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C.国际收支平衡 D.国际人员流动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二、判断分析题 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2.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 3.绝对成本学说是比较成本学说的(C)。 A.同一形式 B.发展形式 C.特殊形式 D.理论形式 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计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6.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8.如果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进行贸易,则(B )。 A.大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B.小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C.贸易将仅使小国收益 D.贸易将仅使大国收益 9.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一种主张(A)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国家干预 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一1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当一国开始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时()。 A.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上升 B.贸易条件改善 C.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外移 D.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那么将出现的趋势是()。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利率水平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利率水平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有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正确的是()。 A.H-O理论可以解释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假定生产成本是递减的 C.一国生产并出口什么商品由生产效率决定 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可以开展贸易 4.大国发生经济增长,对贸易产生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在不变价格条件下增长带来贸易量扩大会引起贸易条件恶化 B.若在不变价格条件下增长带来贸易量扩大会引起贸易条件改善 C.一定会发生“不幸的增长” D.净福利效应总是正的 5.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各自的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 A.1,6 B.2,4 C.3,4 D.4,7 6.不属于H-O理论假设的是()。 A.成本递增 B.2个国家生产2种商品 C.无贸易壁垒 D.产品差异 7.产业内贸易日益增强的重要性()。 A.反映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减弱; B.解释了政府不愿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的原因; C.反映了资源禀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D.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中的差别化产品上; 8.在比较优势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9.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生产要素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10.当两国之间存在国际贸易时()。 A.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超出了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 C.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D.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但消费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11.主张贸易保护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 C.李斯特 D.魁奈

国际经济学考试题

试卷 编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6.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规模经济理论 7、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 A、一国公民不愿意与别国进行贸易的百分比 B、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C、为多生产一单位其他产品而必须放弃的本来生产产品的数量 D、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的国际收支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二、简答题 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 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答:这是解释列昂惕夫反论的观点之一,它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即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H-O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K135班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3、国际收支(广义):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4、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 5、关税同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6、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7、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8、汇率:又称为汇价。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9、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对外经济关系。 10、资本国际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二、判断题 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大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郡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3、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贫穷化增长适用于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的生产和出口,该国就会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 4、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不会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6、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7、跨国企业是指向六个以上不同国家出口的企业。× 跨国企业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 8、在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是关键货币。√ 9、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最常用但并不完善的指标是人均GDP。√ 10、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若美国的通货膨胀速度低于英国,则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11、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12、共同市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13、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用来支持处于竞争激烈产业中的企业。× 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包括对高技术企业的补贴和其他支持。 14、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15、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大于国内货币需求。√ 16、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高利率和资本流入将有助于该国自动调整国际收支赤字。√ 17、一价定律认为关税不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一价定律认为关税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18、如果德国的利率高于美国,则马克将在远期市场上贴水卖出。√ 19、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贷方。× 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借方。 20、若美国通货膨胀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贬值。√ 三、选择题 1、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 ) A.8.3870 B.8.085 C.10.2931 D.6.5876 2、列昂惕夫反论包括以下解释,除了( B )。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上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3.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美国为4%,那么( C ) A 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4% B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4% C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6% D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6% 4、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C ) A. 垄断竞争理论 B. 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题及答案 1.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产量。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 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 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 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 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 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 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 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出口的贫困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比价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在于出口量随着生产能力提高而增加,引起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业贸易理论: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的影响。 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厂商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控制。在规定的期限,配额以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简单而言,配额是对进口商品设置一定的限额,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工业。但与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 口。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试卷(A)国际经济学一、选择题(2x15=3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dx、sx、dm和sm分别代表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产品的需 求弹性和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1 dx+sx>1 B.||A.|dx+dm|>1 .|sx+sm|C.|dm+sm|>1 D) 2. “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C.国家的消费 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 入分配的短期影响来看,自由贸易会导致(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A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共同 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B C.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D.生产出口品 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 生产要素增长会(4 .扩大进口品生产规模 BA.扩大出口品生产规模.使贸易规模保持不变C D.使贸易规模缩减)5、在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中,与本币价值负相关的变量是(.外 国国民收入A.本国国民收入 B C.外国的利息率 D.外国货币 供给、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6 ) BA.重叠需求理论.规模 经济理论.要素禀赋理论C D.相互倾销理论 7、货币贬值对国内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不包括() A.货币余额效应 B.收入再分配效应 C.货币幻觉效应 D.贸易条件效应、世界贸易组织WT)是关贸总协定主持的 下列哪一回合谈判的结果 .多哈回.乌拉圭回 .东京回.安纳西回 、成员国间实行自由贸易优惠协定并统一外部关税,但成员国间要素尚未实现自由流动是 A.自由贸易 B.关税同 C.共同市 D.经济联 1、在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中,强调技术外溢和外部规模经济效果的是 .李斯特标.肯普标 .穆勒标.巴斯塔布尔标 1、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当一国失业和逆差并存时,为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应采取的 政策搭配是 .紧财政、松货.松财政、松货 .松财政、紧货.紧财政、紧货 1、通常与进口替代战略相配合的政策措施包括 .降低关税壁.高估本币价 .放松外汇管.减少非关税壁 1、征收进口关税对于进口国来说 .不利于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 .使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减

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试题-题库-试卷

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试题-题库-试卷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试题-题库-试卷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题库,试卷,根据,相互,需求,原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A两国的a绝对优势b两国的比较优势c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两国的要素禀赋

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a易发生于()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A上升b降低c不变D不确定 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A外国企业b非盈利机构c国际经济组织D政府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A在国外设立分公司b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c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D购买国外企业债券 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都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d) 2.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出现过,并且很难避免。()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相同的起因和特征,彼此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d) 4.列昂惕夫反论提出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关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了保护。(d) 5.按照技术差距贸易论,技术差距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 6.穆勒认为,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 7.根据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从基期到报告期,通货膨胀的差异应该等于汇率的差别。()8.牙买加体系基本特征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多元化、浮动汇率制及黄金货币作用的削弱。(d)9.国民收入的国际差异会引起劳动力的国际流动。(d)

国际经济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 ) A、商品与要素在国际间得流动B、 汇率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 世界范围内得稀缺资源配置 2、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 A、重商主义 B、古典得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得政策 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D、重农主义 3、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得基本经济单位就是( ) A、企业B、个人C、政府 D、国家 4、生产者剩余就是指() A、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上与纵轴围成部分 B、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下与纵轴围成部分 C、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上与纵轴围成部分 D、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下与纵轴围成部分 5、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得基本经济单位就是( ) A、企业B、个人C、政府 D、国家 第二章古典得国际贸易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在绝对成本说与相对成本说中,机会成本() A、不变 B、递增C、为零 D、递减 2、关于国际贸易中得国际交换比价与国际贸易利益,下列说法不正确得有() A、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能进行 B、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对两个国家都有好 C、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给两个国家带来得好处就相等 D、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增加世界总福利3、下列哪个理论不就是建立在比较利益得思想基础之上得( ) A、亚当斯密得绝对优势理论B、大卫李嘉图得比较优势理论 C、赫克歇尔俄林得要素禀赋理论 D、用规模经济来解释贸易原因得新贸易理论4、“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就是对比较利益理论得高度概括,这一理论就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得.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与俄林 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 5、属于“贸易三角”构成部分得几何图形就是( ) A、国际比价线 B、提供曲线 C、生产可能性边界D、相互需求曲线6、在绝对成本说与相对成本说中,机会成本分别就是( ) A递增、递增B不变、不变C递减、递增 D递增、递减 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得国际 比价( ) A、在两国贸易前得两种商品得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得两种商品得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得两种商品得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得任何一个国家得国内比价相同 8、相对技术差异论得提出者就是( )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D、魁奈 9、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得驱动力就是( )A、劳动生产率得差异B、技术水平得差异C、产品品质得差异 D、生产要素成本得差异 10、绝对技术差异论得提出者就是( ) A、斯密B、李嘉图 C、奥林D、魁奈11、“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这句话可以直接说明哪种理论得基本思想( ) A、绝对优势理论 B、相对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得有关定理,下列论述不正确得有( ) A、进口关税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得生产要素得实际报酬 B、进口关税将降低出口部门密集使用得生产要素得实际报酬 C、商品得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密集使用得生产要素得实际报酬 D、商品得进口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得生产要素得实际报酬 2、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下列那个不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得真正原因( )A、商品价格未实现均等化 B、关税、非关税壁垒等障碍 C、运输成本得存在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2)还可以说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9、简述一国货币扩张与财政扩张对一国汇率和产出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国际经济学》选择题汇总版(附答案) Ch1-Ch3 1.The United States is less dependent on trade than most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A)the United States is a relatively large country with diverse resources. B)the United States is a“ Superpower. ” C)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it less dependent on anything. D)the United States invest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E)many countries inv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2. Because the Constitution forbids restraints on interstate trade, A)the U.S. may not impose tariffs on imports from NAFTA countries. B)the U.S. may not affect the international value of the $ U.S. C)the U.S. may not put restraints on foreign investments in California if it involves a financial intermediary in New York State. D)the U.S. may not impose export duties. E)the U.S. may not disrupt commerce between Florida and Hawaii. 3.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road sub- fields A) macro and micro. B) developed and less developed. C) monetary and barter. D)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money. E) static and dynamic. 4.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alysis focuses on A)the real sid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B)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id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C)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sid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D)the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Central Banks. E)the monetary sid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such as currency exchange. 5.The gravity model offers a log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fact that A)trade between Asia and the U.S. has grown faster than NAFTA trade. B) trade in services has grown faster than trade in goods. C) trade in manufactures has grown faster tha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 exceeds international trade by the European Uni on. E) the U.S. trades more with Western Europe than it does with Canada. 6.The gravity model explains why A)trade between Sweden and Germany exceeds that between Sweden and Spa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