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是一本非常特别的历史书。能把历史写的生动形象的书会被批为小说故事,而严肃性太强的历史读物适读人群又太少,然而《“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却能够兼顾这两者并融合得天衣无缝,其作者史景迁作为一个美籍中国史学研究者,在看待“太平天国”这一历史事件的角度或多或少会和中国学者有一些差异,而且在史景迁不俗的历史功底和语言技巧之下,整本书在保证态度严谨同时,行文间颇为流畅,甚至还有点诙谐,在如此专业的学术著作中堪称是难得的一本好书。

本书一共二十二章,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史景迁选取的角度和一般论著是不一样的,这在本书的前言里所说的那样,史景迁“无意写一本太平天国全史……本书的用意在于提供一个排比有序的脉络,来了解洪秀全的内心世界”,基本上这二十二章都是围绕着洪秀全这一个体来写的。作为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的原因背景错综复杂,过程波澜壮阔,如果真的想要对此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以其史料之丰厚,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都无法穷尽。个人以为,从剖析洪秀全这个方面来看,此书大概是文笔最好、分析得最为透彻的一部著作了。

本书开章,史景迁既没有介绍当时的暗流汹涌的社会状况,或者开始介绍洪秀全的出生与成长,而是将广州城的面貌用细腻的笔调徐徐展开:当时外国人在城内外的生活境遇、广州城内外割裂的情况、水手们的糜烂生活等等如画一般展现于读者眼前。虽然看起来犹如作家建立在虚构和想象之上的,但是,其实这些生动的画面都是作者于各处古籍中采撷而来的生活实况描写,这种写法的优点在于,没有其他书籍那样罗列史实,看起来枯燥,阅读起来难免有繁琐感。对于其中的洋人生活窘境尤其描述得十分详尽,这与清政府的封闭愚民政策关系很大,清政府极力限制传教士在街头派发传单和传教,但总归不敢伤害殖民者的国民以至于引起更大的冲突,也只能以苛刻条件为难和限制洋人的活动范围。

洪秀全创立的这个不土不洋的“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存在的思想根基。“同打江山,共享天福”和《天朝田亩制度》将下层人民组织起来参与反抗清廷的运动。招兵之初,“信上帝教能入天堂”也是太平军收编军民的一大口号。

说到洪秀全的思想就不能不提《劝世良言》。《劝世良言》作为洪秀全宗教知识的主要来源,在了解洪秀全走上创教、反叛道路中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基督教传教士梁发只是一个只读了4年私塾的初等儒学知识分子,在《“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中对他也有过详

细的介绍,他在撰写此书时,摘引圣经的某些片段,杂以中国本土儒、释、道的精神,反复宣传敬上帝、拜耶稣、反对邪神崇拜、天堂永乐等教义,这估计也是有意而为,书中有时故意曲解。

可以从前五章中看出,洪秀全考场失意,四书五经读的不够透彻,就连《圣经》的再释本《劝世良言》也读成了歪门邪道,后来竟然发展到任意涂改《圣经》的地步,在临彻底完败之际还把自己成天锁在屋里一心批注《圣经》。洪秀全相信“天国”是存在的。他首先认定皇上帝是唯一真神,皇上帝的次子也就是他,是天王的领导。洪秀全的思想可以说和梁发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洪秀全在科举失败后,开始从儒家知识分子转向反叛的道路。用借助西方的基督教的形式,来实现自己反清的目的,实现自己的“人间天国”理想。史景迁对太平天国的宗教方面着笔墨较多,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洪秀全对《圣经》的诠释和修改,以及他与外国传教士之间的交流和分歧。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二儿子,而在西方基督教里,上帝只有一个儿子,就是耶稣,这些在生于基督教发源地的外国传教士眼中,洪秀全只是一个不可理喻的疯子。他们根本不会对太平天国提供任何支持。在他们眼中,上帝和天国都是神圣和无形的,然而这个中国人不仅当真还要建立人间的天国。对于他的“天子天兄”和“下凡传话”的想法和做法更是嗤之以鼻。

再看第四章“天战”,在不识字的乡民中间,迷信神灵的现象体现在各个节日庆典活动之中,求神拜佛也是日常活动之一。史景迁重点介绍了《玉历至宝钞》,这是一本宗教百科全书,书中不外乎一些神神鬼鬼、用“因果轮回”的理论和“穿越地狱”的恐怖图画来恫吓民众的内容。现实的情况又是民生凋敝,善恶无分。洪秀全说服愚昧的乡民他就是上帝之子,希望他们跟随自己一起去建立一个“凡间的天国”。于是跟随洪秀全的太平军及其家属,他们相信并且追随了“天父次子”,而他们也是自认为“上帝子民”,洪秀全经常用建立“人间天堂”来激励士气、鼓舞斗志。在天平天国的初期,可以说这种“天堂”理论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然而太平军无法理解为何同样信奉“上帝”的外国人会朝着自己开火。在天京被围时,城内的太平军也无法理解粮草短缺时洪秀全竟然引用“上帝降甘露”之说,带头食草团,还将这“甜露”送到军士手中。

后文描写洪火秀改名为洪秀全的原因,考场失意后所做的神奇梦境,认定自己是上帝之子的过程,与他的天兄们创立天国又与众兄反目,最后运动失败,洪秀全在饥饿与困顿中死去……史景迁对于种种洪秀全的这些“私事”描写之细致令人叹服,可见他在写作过程里收集和阅读的史料范围之广、内容之多。这些细节之处的叙述能让我们更深入的进入洪秀全的

内心世界,了解他对于自己创立的“上帝教”的真实态度。

洪秀全致力于创造一个乌托邦式的天国。在给自己赋予了天父的神圣权利之后,洪秀全必须保证自己作为纽带的关系,维持俗世与天国之间的联系,确保他的意志始终是传达了上天的意志。“显灵”正是意志传达中十分关键的一道环节。史景迁也是花了大量笔墨,生动描绘了频繁发生在太平天国史上的一系列显灵事件。这些显灵事件背后都有这样那样的意图所在,而大致时间主要集中在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重要时期:一是“太平天国运动早年在广西省山区形成的时期”,二是“太平天国在他们南京的圣地行使统治的早期”。如此一来,“太平天国”这一名字显的不如“天国”更加直观,洪秀全的行径更接近致力于建立政教合一的理想国度。

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势力逐渐壮大后,砸烂孔庙,失去了天下读书人的支持,一场运动中,仅仅靠下层民众的一时狂热的追随是不会成功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在天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领导人之间会为了贪图享乐进行血腥内斗。在洪秀全接受了“天父上帝”杨秀清和“天兄耶稣”萧朝贵的身份后,因此“天兄”或“天父”附体下凡的时候,洪秀全无法以不可一世的“太平主”自居,而是作为“弟弟”或“儿子”在虔诚接受教谕。作为精神导师的核心权力—传达和解释上天“最高指示”的权力却被杨萧两人从洪的身上分离出去了,洪秀全的权力开始受到危险的挑战。天京时期集中发生的显灵,反映了在洪秀全和杨秀清、萧朝贵在权力内部已经逐渐暴露、破裂。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太平天国的上层最后在风雨飘摇之际更加腐化堕落。

史景迁以独特的角度进行剖析太平天国的兴起与没落,以从洪秀全和其他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们的宗教思想方面为主线,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此书。书中不仅仅对洪秀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还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为读者还原了一个了晚清社会状况,当时的社会各种矛盾存在已久,鸦片战争对于社会生活影响由沿海近次波及内地,不仅仅是开头所描述额海盗沿江西进,史景迁还解读了新宗教传播和扩大对原有宗法系统、社会秩序的影响,另外,能从太平天国这一运动失败中看到人心向背对于一场革命的决定性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