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管理经济选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分析法定义——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导致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类型叫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增,是指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净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规模的扩大速度的现象或状态。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会计成本的定义——是指会计帐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了的。会计成本不反映因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了选择而带来的全部牺牲,因而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差别定价法:就是同一产品,对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其种类有:以顾客为基础;以产品为基础;以空间为基础;以时间为基础。差别定价的条件:企业对价格有控制能力;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场;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作用:差别定价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利润,而且还有助于实现企业其他目标。如在市场需求有波动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采用差别价格,就有助于减少需求波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差别定价也是企业对竞争程度不同的市场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手段。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就制定较低的价格以对付对手。成本加成定价法:又称全部成本定价法,是以单位全部成本加按目标成本利润率计算(是常用的定价法)的利润额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要求正确计算成本,根据决策期价格和工资的预期变动情况进行修正,还要求确定合适的利润率。增量分析定价法:是指以增量成本(变动成本)为基础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它主要是分析企业接受新任务后有没有增量利润(贡献),若增量利润为正值,则定价可接受的;若为负值,则定价不可接受。最大利润定价法:根据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成本和销售量,算出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利润,总利润最大的那个价格水平就是我们要决定的价格。折扣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根据销售对象、销售的时间和地点、成交方式等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折扣,价目表、上的价格减去折扣之后才是实际成交价格的定价策略。促销定价策略:是指为了达到促销目的,对产品暂定低,或暂以不同的方式向顾客让利的策略。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居中人参与博弈,如果某种情况下无一参与者可以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即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愿意改变其策略的),则此策略组合称为纳什均衡。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反映的是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需求量对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之比。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相等的条件下资本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曲线,是研究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关系的重要工具。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

最基本特征是:在这个市场里产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对定价无能为力。①买者和卖者很多②产品是同质的③生产者出入这个行业是自由的④企业和顾客对于市场的信息是很灵通的。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在市场上只存在一个供给者和众多需求者的市场结构,对于垄断者所出售的产品,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完全垄断市场量,存哪些进入障碍:1)企业控制了产品基本原料的来源;2)企业拥有专利权;3)现有企业规模经济性显著、规模较大;4)政府特许。垄断企业的弊端:1)高价格;(2)产量不足;(3)生产效率低。垄断性竞争:垄断性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并出售相近但不同质商品的市场现象。寡头垄断——是指几家大企业生产和销售整个行业的极大部分产品,新企业较难进入这个行业,竞争只是在几家大企业之间展开。分为纯寡头垄断和有差别的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同一行业的所有企业的产品是同质的;垄断性竞争——产品是有差异的;寡头垄断——有的行业生产同质产品,有的则生产有差异的产品。价格领导:指行业产品的价格由领袖企业制定,其它企业接受领袖企业制定的价格。营销弹性:是指营销费用的投入每变动一个微小的单位后可能引起的营销效果的变化幅度。外溢效应:经济学把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称为外溢成本,把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称为外溢效益,这类现象统称为外溢效应。贡献:就是增量利润,它等于增量收入减增量成本。有贡献的是可以接受的。贡献分析法主要用于短期决策。

三、简答题

简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它研究抽象的企业;而管理经济学则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研究现实的企业。微观经济学是以企业的唯一目标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为假设的;而管理经济学则是认为现实企业的目标,从短期看,只能是有条件地谋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从长期看,则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微观经济学是以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已知为假设的,据此来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而管理经济学则认为企业的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因而需要依靠多种学科的知识来收集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具体的决策。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替代品的数目和相近程度。如果替代品存在,并且数目可观,相似性强,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大;否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小。2.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必需程度及其功能的多少,用途的大小。一般而言,生活必需品的功能和用途都比较单一,价格较低,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而奢侈品的功能多,用途广,价格较高,需求的价格弹性也较大。3.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地位。某些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的比重很小,如牙膏、肥皂、针线等小商品,这些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但是某些商品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的比例很大,如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这些商品价格的变化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很大,其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很高。4.商品价格。同一商品在高价位上表现出较大的价格弹性,而在较低的价位上会表现出较小的价格弹性。5.时间。时间因素对需求的价格弹性也有影响,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替代品的品种会越来越多,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会随之增大。有些商品即使在短时间内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但从长期看,其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很大的。根据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等产量包括哪几种类型?等产量曲线的形状决定于并且也表明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和替代能力。按着替代能力的大小,把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分为完全不能替代、完全替代和不完全替代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生产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量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这类生产要素的等产量曲线是一系列垂直的折现。第二种类型是生产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任何投入比例,而且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它们的等产量曲线是一系列倾斜的直线。第三种类型是生产要素之间不完全替代。这类生产要素之间可以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而且替代比例随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不同有所变化。这种类型的等产量曲线的形状是一系列凸向原点的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条件是什么?1.商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数量都相应多,每个生产者或消费者所销售或购买的商品数量,都只占整个市场很少的份额,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及消费者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销售或购买数量来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2.这类市场上的同类商品无任何差异,因此,购买者对不同生产者提供的商品,除考虑价格外,并无其它要选择的因素;3.无市场进入壁垒,不同生产者均能自由地进入或退出该市场;4.市场信息公开披露。任何生产者或消费者都完全获得并掌握市场行情等信息。因此,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纯理论的市场结构。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有哪些?1.工人可以专

业化;2.可以使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3.大型设备单位能力的制造和运转费用通常比小型设备要低。4.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为什么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具有负的斜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提高,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这在管理经济学中称为需求规律。之所以存在着这种规律,是由于价格变动产生了两种效应。一是收入效应,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变化后,相当于消费者用于购买商品的收入相对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需求量。二是替代效应,市场上往往存在着效用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种类的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后,人们常会转向购买那些效用相同的其他商品,使得涨价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实行有效的差别定价需要哪些条件?实行有效的差别定价,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企业对市场能够进行有效分割,使产品或消费者不能在不同的分割市场之间转移,否则差别定价将失效,结果是各分割市场形成统一的价格,这个统一的价格就是最低的分割市场价格。第二是各分割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同,如果各分割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同,实行差别定价对企业增加利润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对需求价格弹性相同的各个市场,利润最大化的定价方法是要求各分市场的价格相同。比较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这两个概念的异同?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引起的,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的价值,它是衡量成本时的最佳方法,在企业决策时必须考虑的,它既包括外显成本,也包括内含成本。会计成本是指按照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记录企业已经发生的有关经济活动的实际支付费用,是一种外显的成本,它只能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的货币支出,没有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因此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简述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影响需求量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价格提高,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2.消费者收入一般而言,消费者收入提高,购买能力增强,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地增加;反之,就会减少。但是,对于抵挡商品,消费者收入增加后,需求量却随之减少。3.相关商品价格相关商品包括互补品和替代品。互补品指需要同时搭配消费的商品,本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降价,本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替代品涨价,本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替代品降价,本商品的需求量减少。4.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即消费习惯消费偏好是影响需求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中国市场对咖啡的需求量小于欧美等国。这是因为消费习惯不同而产生的需求量的差异。当然,人们的消费习惯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交往的增多,各地的消费习惯会发生变化,需求结构也将随之改变。5.广告费广告费支出增加,会加深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需求量随之增加,但这里有一个合理的限度。起初,增加一点广告费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就变得很有限。6.对价格的预期价格预期对需求量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最不稳定。消费者如果对价格看涨,就会增加即期的需求量;如果看跌,就会减少即期的需求量。7.其它如战争、自然灾害、气候、宗教、社会运动等。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产品价格、产品成本和生产者对价格的预期。为什么价格下降会刺激需求量的增加呢?这是因为1.由于价格降低,消费者用同样的钱就可以购买更多的东西;2.原来因为价格太高而买不起的消费者,降价后也来购买;3.过去因为价格贵而使用替代品的消费者,现在也来购买,所以,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的增加,同样的道理,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量的减少。交叉弹性为正值,表明两种产品可以互相替代,这种相关产品称为替代品。交叉弹性为负值,表明两种产品互补,需要同时使用,这种互补的产品称为互补品。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递增原理是否矛盾?为什么?:二者并不矛盾。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若生产要素组合中的其他要素不变,仅变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则当该要素投入到一定的数量后,其边际产量将逐渐减少,即边际收益递减。其前提之一是生产技术条件一定;前提之二是只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可变的;其三是指在开始阶段,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收益是递增的,当可变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现象。而规模收益递增原理是指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导致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该比例的现象。如果不是一种要素投入可变,而是各种要素投入都可以变化,由此引起的产量变化就不再属于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范围,而是属于“规模收益”的问题。利润和贡献这两个概念有何区别?在管理决策中应如何正确使用?:区别:利润是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其特征有:一定的赢利能力、利润结构基本合理、企业的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贡献是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去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成本,即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利。其特征:有进奉或赠与他人,有助某事的行为或作有利于社会国家的事。

利润是你对别人投资所获取的报酬,而贡献是你投资给别人的,不需要回报的物质或者财产。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利润的内涵不同,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有贡献,说明这一决策能使利润增加,因而方案是可以接受的. 当有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时,它们的贡献是正值.那么,贡献大的方案就是较优的方案. 如果ΔR>ΔC→这一方案会导致总利润的增加,可以接受; 如果ΔR<ΔC→这一方案会导致总利润的减少,不予接受.

企业的定价目标主要有哪些?企业定价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企业的定价目标:以盈利作为定价目标;以扩大销售作为定价目标;以稳定价格作为定价目标;以应付竞争作为定价目标。主要考虑的因素:产品的成本;产品的需求;竞争对手的情况;政府关于企业定价的政策和法令。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竞争是一种重要的竞争。企业为了求生存、图发展、战胜竞争对手,必须正确地制定价格。企业的定价目标是企业选择定价方法和定价策略的出发点和根据。目标越明确,定价就越容易,所以四种目标的确定能确保企业的产量和销量及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定价时的四种因素决定了企业最终获得的满意利润,关系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增量分析法与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宜于使用增量分析法?:区别:增量分析定价法是以增量成本(或变动成本)为定价基础的,只要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这个价格就是可以接受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全部成本(变动成本加固定成本)作为定价基础的,也称全部成本定价法。定价步骤:一是估计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二是估计固定费用,然后按照预期产量把固定费用分摊到单位产品上去,加上单位变动成本,求出全部成本。三是在全部成本上加上按目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额,即得出价格。增量分析定价法主要是分析企业接受新任务之后有没有增量利润(贡献),如果增量利润为正值,说明新任务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增量利润为负值,说明新任务的价格是不可以接受的。

五、论述题

1.试论述垄断企业具有哪些弊端?政府对垄断企业的干预主要有哪些?:完全垄断企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1)生产不足.(2)效率不高.垄断企业不能用最低的平均成本进行生产, 这就不能最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 (3)分配不公平.垄断企业能保持垄断利润,对消费者权益的剥夺. (4)垄断也阻碍了技术进步政府干预的措施:(1)对垄断企业课以重税.目的是将企业的超额利润抽走.(2)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法, 尽量增加市场的竞争性,减少垄断性.(3)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进行管制,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不让公共事业企业有超额利润,并促使他们增加产量,使消费者能得到有规模经济性带来的低成本的好处。

2.试分析政府对垄断企业实施管制的原因及可采取的措施?:原因在于垄断企业存在以下弊端:(1)高价格,为了获取垄断利润,价格总是高于平均成本;

(2)产量不足,在垄断企业中P>MC ,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看,企业产量未达最优;(3)生产效率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并不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说明企业未能选用最优规模。措施:(1)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止和反对垄断;分解垄断企业;防止垄断的产生;阻止能削弱竞争的兼并;防止串通。(2)对自然垄断企业进行管制,主要是价格管制。为了让自然垄断企业有可能把成本降得很低,就允许其垄断,但为了克服垄断带来的弊端要对它实行价格管制,理论上讲,政府应该让企业把价格,产量定在P=MC处。从社会资源配置来看是最优的,但企业必然亏损,实践中更多的是P=AC。

3. 试分析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行为:(1)关于利润。在市场力量作用下,企业无力定价,只能接受市场价格,由于进出行业自由,企业短期内可能有经济利润,但长期的经济利润不能保证。(2)关于产量决策,企业无力定价。但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高低变化调整产量,但从长期看,企业发现只有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生产,才是最有利的。(3)关于长期均衡条件,企业的长期均衡条件:P=MR=MC=AC,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P=MC社会资源配置合理。(4)关于竞争策略。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企业之间并不是互为竞争对手,企业真正要对付的是市场,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必须不断降低成本,低成本策略是企业唯一的也是最佳的竞争策略。

4.什么是差别定价?差别价格的存在需要哪些条件?:差别定价是指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或不同的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差别价格的制定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企业对市场能够进行有效分割,使产品或消费者不能在不同的分割市场之间转移,否则差别定价将失效,结果是各分割市场形成统一的价格,这个统一的价格就是最低的分割市场价格。第二是各分割市场需求的

价格弹性不同,如果各分割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同,实行差别定价对企业增加利润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对需求价格弹性相同的各个市场,利润最大化的定价方法是要求各分市场的价格相同。5.什么是非价格竞争策略?为什么非价格竞争是寡头垄断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式?:非价格竞争即为企业采取各种非价格因素和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在寡占市场条件下,企业对产品价格都很敏感,在一般情况下,各企业都不轻易变动价格,彼此的竞争更多地放在非价格因素上。通过非价格手段进行竞争,也会引起其他企业的反应。但由于非价格因素的变化一般不易为对方察觉,即使对方察觉后到有所反应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非价格手段引起的竞争反应,远较价格变动引起的竞争反应缓慢。另一方面,非价格因素引起的市场效果又更为持久。非价格竞争集中到一点,就是改善购买者对本企业产品的看法,使本企业产品在购买者观念中与别的企业产品区别开来。显然,一旦企业取得了这种效果,其需求的曲线将向上移动;竞争企业要扭转购买者的观念,把市场重新夺回去,将花费更长的时间。所以,制定正确的非价格竞争决策,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短期盈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对比分析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上的竞争是充分的,在这个市场上,任何买着或卖着都是市场价格的接收者,无法用增加或减少自己的购销量对价格施加影响,只能按市场既定的价格来调整自己的购买量或销售量。这个市场具有五个特征:(1)买卖者人数众多,价格既定;(2)产品是同质的;单个厂商无法提价;(3)无人为限制;(4要素的自由流动,厂商进出自由;(5)信息是完全畅通的,不会有高价购买和低价出售。

7.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只有农产品市场勉强有点挂钩。那么完全竞争市场有哪些优缺点呢?就其优点而言,西方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非常具有经济效率的市场:

第一,产量在理想产出之下生产;所谓的理想产出就是在最适宜的规模下生产的最适宜的产量。对生产者来说,表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正常利润;对消费者而言能用最低的花费购买到所需的产品。第二,社会的无谓损失达到最小;第三,可以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当然完全竞争市场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企业进行研究和发展计划没有刺激力,因而不利于技术进步;第二,不能充分反映价格竞争之外的非价格竞争包括产品的技术含量、服务质量等。垄断性竞争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垄断,是竞争与垄断的混合;也就是一种既不是完全垄断也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现实中最常见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市场的四个特征:(1)同种产品之间有差别并且具有替代性;(2)厂商的数量相当多;(3)厂商进入该行业比较容易;(4)信息交流不完全。就垄断竞争的利弊来说,他们是同时存在的。对消费者而言有利的是,在垄断竞争条件下,产品是多样化的,有差别的,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兴趣和偏好等;那么对消费者而言弊端也是显尔易见的,与完全竞争条件下相比,消费者要付出较高的价格,不利于消费者购买到更多数量的商品。

同样与完全竞争条件相比,对生产者来说有利之处在于垄断竞争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而弊端则是,生产资源、设备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没有达到最佳的产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8. 为什么说,经济利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源配置是否优化的指示器?:企业利润可以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其中,只有经济利润才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是不能用于决策的。会计利润是在会计成本的基础上算出的,当然也就不能用于决策的目的。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但经济学家的目的则为了决策,为了说明企业的资源是否得到了最优的使用,就必须使用经济利润。由于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所以经济利润A-I-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较优。经济利润小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低于用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所以,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它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9、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管理经济学研究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者密切的联系,他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的行为。在研究对象上,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在对企业目标的假设上,微观经济学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对企业的环境假设上,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为自己知道,而管理经济学研究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在研究目的上,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研究企业决策。

什么是风险? 1)一般说来,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2)风险是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3)风险的大小随时间延续而变化,是“一定时期内”的风险。4)风险可能给投资人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从投资决策的角度来看,风险主要是指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简述风险报酬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风险报酬是指因为风险投资而得到的额外报酬。风险报酬有两种表示方法,即风险报酬额和风险报酬率。所谓风险报酬额,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报酬;所谓风险报酬率,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率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率,即风险报酬额与原投资额的比率。

等产量曲线主要有哪些特征?等产量曲线存在以下三个主要特征:(1)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即同一生产者)可以有许多条等产量曲线;(2)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即同一生产者)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3)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因为存在着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影响资金时间价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金都会具有时间价值,一笔资金作为贮藏手段保存起来,数年之后,仍为同数量的货币,其价值不增加。资金具备时间价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资金进入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过程与劳动结合,在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形式的不断循环中实现资金的增值。二是,资金的循环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价值也是不断增值的,但资金要增值到一定量、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使生产力三要素有发挥作用的时间和空间,在这段时间里,资金不再能用于消费。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率)大小的因素有:(1)投资利润率,即单位投资所能取得的利润;(2)通货膨胀因素,即因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所应作的补偿;(3)风险因素,即对因风险的存在可能带来的损失所应作的补偿。什么是机会成本和沉入(或称“沉没”)成本?试举2个例子说明之。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置于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可能收益。当—种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时,可能有许多个投入这种资源获取相应收益的机会,如果将这种资源置于某种特定用途,必然要放弃其他的资源投入机会和相应的收益。在所放弃的机会中最佳的机会可能带来的收益,就是将这种资源置于特定用途的机会成本。例如某企业用50万元购买一台设备,如果该企业不买设备,就可以把50万元用于购买债券、股票或存入银行生息,假定购买债券的收益率最高,为l2%,这50万元购买设备的年机会成本就是6万元(即50×12%)。机会成本是投资决策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因为只有充分考虑一种资源用于其它用途时的潜在收益时,才能对投资项目作出正确的决策。①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把这笔资金借出可得到的利息。②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

全部机会成本=资金机会成本+薪水机会成本+折旧机会成本+销售机会成本+经营费用机会成本.

沉入成本是老厂技术改造及设备更新的投资分析中常用的概念。固定资产经过折旧以后所剩下的帐面价值,并不一定等于其当前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过去购置的旧固定资产常常会产生一笔沉入成本:

沉入成本=旧资产帐面价值一当前市场价值(余值)

沉入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经济活动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的,但从决策的角度来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一个因素,当前状态是决策的出发点。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能带来的收益,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显然,在投资分析中,沉入成本不会在现金流量中出现。试述净现值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以及应如何改进。1)原理:净现值是指按事先设定的某一折现率(通常是投资者对该投资方案可以接受的报酬水平下限),将投资项目寿命期(或计算期)内各个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折现到计算期期初的累计值(代数和),其经济涵义是投资项目除了按该设定的折现率水平获得抵补资金机会成本的报酬外,尚可获得的超额报酬(可视为经济利润)总现值。当某方案的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时,说明该方案的预计报酬水平大于或等于事先设定的(即可接受的)折现率,因此该方案在经济上可行,即该方案的投资达到最低要求的报酬水平。反之,当某方案的净现值小于0时,说明该方案的预计报酬水平小于事先设定的折现率,因此该方案在经济上不可行,即该方案的投资未能达到最低要求的报酬水平(或未能达到资金的机会成本水平)。2)优点:与企业价值最大化总体目标算法相同, 方向一致, 用净现值指标评选的方案基本能满足企业总体目标的要求;容易计算。3)缺点、适用性:在互斥方案和独立方案决策时,要求各方案的寿命期和投资额都相同才存在可比性和适用性,否则可能出现决

策错误;准确设定与资金的机会成本水平相当的折现率较难并且至关重要。4)改善:在互斥方案和独立方案决策时,当各方案的寿命期有差异时,得采用重复原案法或研究期法对净现值进行变形和应用;当各方案的投资额有差异时,得采用差额(即增量)净现值法。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等产量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公式表达为: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 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1)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2)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就越大3)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4)时间因素.根据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等产量曲线包括哪几种类型?:等产量曲线的类型:(1)投入要素之间可以完全替代;2)投入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3)投入要素之间不完全可以替代。3.估计短期和长期成本函数的方法有哪些?:估计短期成本函数的方法:(1)简单外推法;(2)回归分析法。估计长期成本函数的方法:1)回归分析法;(2)技术法.

4.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条件?1)买者和买者很多;2)产品是同质的;3)生产者出入这个行业是自由的;

4)企业和顾客对于市场的信息是很灵通的。5.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有哪些?:1)工人可以专业化。2)可以使用专门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3)大设备但未能力的制造和运转费用通常比小设备要低。4)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5)其他因素。如大规模生产便于实行联合化和多种经营。

例题1. 某完全竞争市场中,一个小企业的产品单价是640元,其成本函数为:TC=240Q-20Q2+Q3(正常利润

包括在成本中)求:利润最大时产量、该产量的单位平均成本、总利润。

答:由题可知:边际成本为MC =dTC/dQ =240-40Q+3Q2 要达到最大利润,要满足:P=MC ,

知640=240-40Q+3Q2 求的:Q1=-20

3(舍去)

Q2=20

此时,AC=TC/Q=(240*20-20*202+203)/20=240元

利润=640*20-(240×20-20×202+203)=8000元 (

2.假设某企业产品X 的需求函数为:(8分)

I P P Q Y X X 04.020834++-=

式中,

为居民收入。为相关产品的价格;为产品本身的价格;I P P Y X 问:当元时,元;元;50002010===I P P Y X

(1)产品X 的价格弹性是多少?

(2)产品X 的交叉弹性(产品y 的价格变动对产品x 需求量的影响)是多少?

(3)产品x 的收入弹性是多少?

答:由题可知:当55450002010====X Y X Q I P P 元时,元;元; (2分)

管理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律C. 2 C. 3、 上升 4 5 量C.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C)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C.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D)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A)A.等于AC的最低值 B.大于MCC.等于AVC的最高值 D.等于AFC的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C)A.P=AR B.P=MRC.P=MC D.P=AC 10、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C)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 B.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不同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D.价格决定的机制不同 11产出 水平 12 13 14 15 益量 16 经济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17、需求量 需求量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18、等成本曲线

等成本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都不会使总成本发生变化。19、产品转换曲线 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任何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可能组合。 20、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21 1 理5 6 22 23 1 24 在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1、如果一家企业提价,别的企业一般不跟着提价,如果一家企业降价,别的企业一般也跟着降价。2、这样首先提价或降价的企业不但不能从中得到好处,而且还要吃亏,因为如果对方降价,自己再降价这样竞争下去可能造成价格降到成本之下,最后两败俱伤。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食用油价格波动 一、影响食用油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一)食用油的供应情况 1.食用油加工原料(如大豆、花生、玉米、菜籽等)供应量 食用油作为油作粮食加工的下游产品,其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食用油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油作粮食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食用油供应量的增加。这些油作粮食的来源主要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两类的供应量都影响食用油的供应。 2.食用油产量 食用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油作粮食供应量、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产量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3.食用油进出口量 食用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食用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4.食用油库存 食用油库存是构成供应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但由于食用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库存增加,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食用油的消费情况 1.国内需求情况 2.餐饮行业景气状况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数不断增加,餐饮行业的景气状况对食用油需求明显非常明显。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 1.油作粮食的价格

用于榨油粮食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食用油的生产成本。如现在的豆油,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从而使豆油价格原来越多地收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 2.替代品的价格 食用油种类繁多,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等等,相互之间价格都存在一定的互相影响。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1.农业政策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 2.进出口贸易政策 如关税的征收等。 3.食品政策 如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等。 二、政府出台限价令的原因是为了稳定食用油的价格。但是实施之后的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限价令在市场经济下,并不是稳定物价的良方。 三、博弈关系: 在上游产品普遍上涨的情况下,食用油的单方面现价,已经构成对市场公平的妨碍。现在,一些油企的利润已经出现严重的倒挂,一些无法享受补贴的企业和一些小型企业已经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如果这时还义无反顾地将限价令进行到底,那么食用油市场一定会萎缩。食用油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只要没有串通涨价,没有操作市场的行为,政府就应该尊重市场规律,不做过多的参与。因为不理智的管制,只会越管越乱,越管越槽。从以往的经验看,任何的占时限价,都只不过是推迟涨价时间的行为。

作业答案0812管理经济学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量会() 1. 减少 2. 增加 3. 呈现波动状态 4. 不变 2、企业投资量水平最优化的条件是( ) 1.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2.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3.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4.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3、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1. MR-MC等于最小值 2. MR-MC等于最大值 3. MR-MC=0

4. MR-MC等于边际利润 4、在长期成本中,所有投入要素() 1. C. 是部分可变的 2. D. 是有约束条件可变的 3. F. 都是不变的 4. 都是可变的 5、如果工资率为每小时40 元,劳动力的边际产量收入为每小时25元,理性的生产者就会() 1. 在生产中增加使用劳动力 2. 提高工资率 3. 在生产中劳动力投入量不变 4. 在生产中减少使用劳动力 6、提价1倍后,对需求量不会有很大影响的商品是() 1. B. 高级服装 2. 自行车 3. 彩电

4. 食盐 7、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呈() 1. 上升趋势 2. 水平趋势 3. 下降趋势 4. 不一定 8、如果两个方案的期望效益不同,为了测定它们的相对风险,可用() 1. E. 期望值 2. 标准差 3. 概率 4. 变差系数 9、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特征之-,下列情况哪个属于非排他性:() 1. 不能排除竞争者也生产这种产品 2. 不能排除私人企业也生产这种产品 3. 增加一名消费者不需要排除其他消费者对它的消费

4. 不能排除不付费的消费者也享用这种物品 10、下列情况,哪个具有正面的外部经济效应:() 1. 钢铁厂的炉渣,卖给水泥厂做原料,使水泥厂的成本降低 2. 企业培养工人,提高了他们的技能,几年后,工人跳槽,新雇主受益 3. 世界石油增产,汽油降价.导致飞机票价格也下降 4. 以上都是 11、如果在评价一个投资方案时,资金成本分别按 5 % , 10%和15%计算,可以得出净现值分别为正值,0 和负值。那么,这个投资方案的内部回报率应该:() 1. 小于 5 % 2. 大于15% 3. 等于 0 4. 等于 10 % 12、投资方案甲的寿命为10年.方案的净现值为100万元。投资方案乙的寿命为2年,方案的净现值也是100 万元。请比较这两个方案,孰优孰劣?()。 1. 方案甲优于方案乙 2. 方案乙优于方案甲 3. 两个方案不分优劣

2014管理经济学复习题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 1、一个最近毕业的MBA拒绝了一份每年30000元薪水的工作机会,决心自己创业。他准备取出50000元银行存款(年利率7%)投入企业,再把自己目前出租的一套房子(月租金1 500元)用于企业经营。一年中,他的销售收入为107000元,雇员工资支出40000元,广告支出5000元,设备租金10000元,杂费5000元,缴纳税收5000元。请计算他的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2、李四原在一家洗衣房工作,年薪为30000元。现他打算离开那里自办洗衣房。预计年营业收入为100000元。开支包括:雇员薪水35000元,各种用品10000元,房租8000元,水、电、煤气2000元,银行利息支出5000元。请计算:显成本、隐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问:自办洗衣房是否合算? 3、小张拟投资100000元开设一家商店,自当经理。年收支情况预计如下: 销售收入330000 会计成本290000 其中:售货成本240000 售货员工资40000 折旧10000 需要说明的是,该商店的货物是过去进的,假如现在进这批货,售货成本将为260000元。售货员的工资则与现在劳动市场上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相当。这100000元资产,预计使用一年后只值88000元。小张如在别处工作年收入为30000元。全部投资若投入其他风险相同的事业可获年收入8000元。小张是否应在这里投资?(通过计算式说明) 4.某公司估计其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400-3P+4I+0.6A,其中,Q是每月的需求量,P是产品价格(元),I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千元),A是公司的广告支出(每月千元)。 (1)在下一个10年里,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000元,这对公司的销售会产生什么影响? (2)公司想提高价格抵消收入增加对需求量的影响,它应把价格提高多少? (3)如果公司提高了价格,公司产品的价格弹性会发生什么变化? 5、巴西的气候与纽约的咖啡价格:巴西是世界咖啡市场的主要供给来源,巴西的气候灾害会影响世界咖啡市场的价格。例如,1975年7月的一场严霜毁掉了巴西1976——1977年度的绝大部分咖啡收成。在纽约,一磅咖啡的价格从1975年的0.68美元上涨到1976年的1.25美元和1977年的2.70美元。然而,1978年价格开始下降,为1.48美元,1983年的实际价格又恢复到了1975年的水平。请用静态和比较静态示意图分析价格调整的过程。 6、某汽车公司今年的J型轿车销售量为30万辆。该轿车的需求价格弹性为—3.0,收入弹性为3.5。公司准备把明年的价格下降5%,它预期明年的居民收入会提高8%。于是公司预测到明年J型轿车的市场销量将为多少? 7、计算分析 某出租汽车公司有小轿车20辆、大轿车3辆。当司机人数分别为15、20、25、30、35人时,每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100000元、1175000元、1225000元、125 0000元、1260000元。如果司机每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因增加一名司机而引起的其他支出(如燃料费等)为

管理经济学计算题及参考答案(已分类整理)

一、计算题 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260-60P,供给曲线为QS=100+40P。其中,QD与QS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供给量(万斤),P表示价格(元/斤)。假定政府对于每单位产品征收元税收。①求税收后的均衡产量Q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D以及生产者获得的价格PS。②计算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社会的福利净损失。 解:(1)在征税前,根据QD=QS,得均衡价格P=, Q=164 令T=,新的均衡价格为P',新的供给量为QS',新的需求量为QD'.则有: QS'=100+40( P'-T) QD'=260-60 P' 得新的均衡价格为P'= 新的均衡价格为Q'=152 所以税收后的均衡产量为152万斤,消费者支付价格元,生产者获得价格元. (2)政府的税收收入=T×Q'=76万元,社会福利损失=(1/2)××(164-152)=3万元. 2.设砂糖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12-;砂糖的市场供给函数为P=。(P为价格,单位为元;QD、QS分别为需求量和供给量,单位为万千克)。问: (1)砂糖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砂糖的均衡交易量是多少 (3)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砂糖的供求关系会是何种状况 (4)如果政府对砂糖每万千克征税1元,征税后的均衡价格是多少元/万千克7 解:(1)供求均衡时,即QD=Qs P=12-,P= Q D=(12-P)÷,Q S=P÷那么(12-P)÷=P÷解得P=(元) (2)Q D=Qs=(12-P)÷=15(万千克) (3)需求量:Q D=(12-P)÷=(万千克) 供给量:Qs=P÷=14(万千克)可见P=7时,Q D>Qs 所以,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设税后价格为P’,征税后新的供给曲线就应为: Qs=(P’-1)÷均衡条件为Q D=Qs (12-P’)÷=(P’-1)÷ P’=(元/万千克) 故税后的均衡价格为元。 、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3元时,试问:(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2)由MUx/MUy=y/x=Px/Py xy=600,解得 x=25, y=24 所以M1==3y=144 M1-M=24 2.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 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dY/dX=MRS=PX/PY 所以-(-20/Y)=2/5 Y=50 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X=10 3.某人每周花360元买X和Y,Px=3,Py=2,效用函数为:U=2X2Y,求在均衡状态下,他如何购买效用最大 解:max:U=2X2Y 360=3X+2Y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得:W=2X2Y+λ(360-3X-2Y) dW/Dx=MUx-3λ=4xy-3λ=0

管理经济学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行为的唯一目标是(B) A. 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B.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 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D.追求企业持续发展 2.销售收入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为(C) A.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增加 B.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减少 C.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D.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保持不变 3.导致需求量沿商品的需求曲线变动的现象发生的情况是(D) A. 购买者的收入增加时 B.其它商品价格变化时 C. 购买者的偏好变化时 D.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 4.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量会(B)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呈现波动状态 5.短期生产函数是指(C) A.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B.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 C.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有的固定不变 D.生产函数中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6.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C) A.递增 B.不变 C.递减 D.线性递减 7.短期情况下,厂商倒闭点是(A) A.P=AVC B.TR=TVC C.企业总损失等于TFC D.P>MC 8.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A.产品价格 B.产品成本 C.生产者对价格的预期 D.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9.规模报酬递减是在( A)情况下发生的。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上述都正确 1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A)有关。 A.规模收益 B.外部经济环境 C.边际收益递减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11.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 C) A.同质的 B.有差异的 C.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异的 D.以上都不对 12.企业定价的一般方法,不应包括以( D)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管理经济学之生产分析

第四章生产分析 生产理论涉及企业用资源(投入)生产产品(产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两个基本的生产决策; 1.如何组织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最有效地把既定的产量生产出来? 2.如果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能力,应该怎样进行规划? 通过本章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对这两个问题作出解答,加深对企业生产决策的理解,并为更深入的分析打下基础。 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指企业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单纯指生产资源物质形态的改变,它包含了与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一切活动。 企业的产出,可以是服装、面包等最终产品;也可以是再用于生产的中间产品,如布料、面粉等。企业的产品还可以是各种无形的服务。 生产要素:企业进行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可供支配的资源作为投入,如土地、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管理者和技术工人等。这些企业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物质产品或劳务的资源称为生产要素或投入要素。经济学中为方便起见,一般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①劳动,包括企业家才能;②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3) 资本,已经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 二、生产函数 所谓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就是指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一定投入量的组合与所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其一般形式为:

Q = f(L,K,…T) 简化形式:假定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仅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分别用L和K 表示,则方程可以简化为 Q = f(L,K) 三、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 短期生产(shor trun),指的是期间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时期,这种固定不可变动的生产要素称为固定要素或固定投入(fixed inputs); 长期生产(Long run),则指生产期间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可以变动的时期,这些可以变动的生产要素称为可变要素或可变投入(variable inputs)。 在短期,因为固定要素(厂房、设备等)无法变动或变动成本无限大,企业只能通过增加可变要素(工人、原料等)的投入来扩大产量。而在长期,由于所有要素都能变动,企业就可以扩建厂房、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能力以更经济有效地增加产量。 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过程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管理经济学在线作业

1. 完全垄断厂商和行业的收益曲线为(B) A. 一条平行于纵轴的垂直线 B. 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C. 为正 D. 为0 满分:2 分 2.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几何意义是(B) A.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B. 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C. 边际产量之比 D. 总产量之比 满分:2 分 3. 在生产理论中,长期内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可以表述为(A) A. 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 B. 总产量最大 C. 边际产量为零 D. 边际成本为零 满分:2 分 4. 完全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为(B) A. 一条平行于纵轴的垂直线 B. 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C. 为正 D. 为0 满分:2 分 5. 机会成本告诉我们(A)。 A. 选择的代价,我们应该进行最优而不是次优选择: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B. 选择考虑边际成本 C. 选择考虑会计成本 D. 选择考虑边际收益 满分:2 分 6. 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A) A. 微观经济学 B. 宏观经济学 C. 计量经济学 D. 发展经济学 满分:2 分 7. 完全垄断厂商提高价格的唯一途径是(A. A、削减产量与销售量 B.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 改变消费者偏好 D. 改变市场结构和市场需求 满分:2 分 8. 垄断竞争厂商提高价格的唯一途径是(A) A. 产品差别化

B. 改变其它厂商的行为 C. 改变消费者行为 D. 改变市场结构 满分:2 分 9. 管理经济学关于市场结构分类的标准是(A )。 A. 竞争的程度,如厂商的数目、定价权、产品差别和进出行业的难易 B. 地理位置 C. 产品的自然属性 D. 以上都不正确 满分:2 分 10. 等成本线平行向内移动表明(B)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减少了 C. 生产要素价格提高了 D. 都不正确 满分:2 分 11. 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 企业和企业决策 B. 家庭 C. 政府 D. 经济主体 满分:2 分 12. 需求理论的理论基础是(B) A. 均衡价格论 B. 消费者行为理论 C. 基数效用论 D. 需要层次论 满分:2 分 13. 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对某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C) A. 市场的供求双方 B. 市场中的竞争结果 C. 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 D. 个人欲望 满分:2 分 14.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 A. 常数的导数为0 B. 常数的导数为负 C. 常数的导数为正 D. 常数的导数是没有规律的 满分:2 分 15.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为(B) A. 一条平行于纵轴的垂直线 B. 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C. 为1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管理经济选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分析法定义——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导致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类型叫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增,是指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净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规模的扩大速度的现象或状态。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会计成本的定义——是指会计帐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了的。会计成本不反映因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了选择而带来的全部牺牲,因而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差别定价法:就是同一产品,对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其种类有:以顾客为基础;以产品为基础;以空间为基础;以时间为基础。差别定价的条件:企业对价格有控制能力;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场;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作用:差别定价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利润,而且还有助于实现企业其他目标。如在市场需求有波动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采用差别价格,就有助于减少需求波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差别定价也是企业对竞争程度不同的市场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手段。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就制定较低的价格以对付对手。成本加成定价法:又称全部成本定价法,是以单位全部成本加按目标成本利润率计算(是常用的定价法)的利润额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要求正确计算成本,根据决策期价格和工资的预期变动情况进行修正,还要求确定合适的利润率。增量分析定价法:是指以增量成本(变动成本)为基础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它主要是分析企业接受新任务后有没有增量利润(贡献),若增量利润为正值,则定价可接受的;若为负值,则定价不可接受。最大利润定价法:根据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成本和销售量,算出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利润,总利润最大的那个价格水平就是我们要决定的价格。折扣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根据销售对象、销售的时间和地点、成交方式等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折扣,价目表、上的价格减去折扣之后才是实际成交价格的定价策略。促销定价策略:是指为了达到促销目的,对产品暂定低,或暂以不同的方式向顾客让利的策略。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居中人参与博弈,如果某种情况下无一参与者可以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即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愿意改变其策略的),则此策略组合称为纳什均衡。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反映的是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需求量对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之比。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相等的条件下资本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曲线,是研究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关系的重要工具。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最基本特征是:在这个市场里产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只是价格

管理经济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专科《管理经济学》总共129题共270分 查看试题范围:显示已答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 答对试题显示全部试题 一.(共129题,共270分) 1.管理经济学的创始人是().(2分) A.亚当斯密 B.乔尔?迪安 C.保罗.萨缪尔森 D.约翰.凯恩斯 ★标准答案:B 2.已知需求和供给方程Qd=50-8P和Qs= -22+10P则均衡价 格和均衡数量是()(2分) A.2, 18 B.2, 20 C.4, 18 D.4, 20 ★标准答案:C 3.下图是一簇无差异曲线图,图中U1,U2,U3分别代表不同 的效用水平,三者的关系是()(2分) A.U1>U2>U3 B. B.U 仁U2=U3 C.U1,U2,U3没有可比性 ★标准答案:B 4.需求的交叉弹性是衡量()。(2分) A.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B.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的反应程度 C.一种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另一种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变动的反应程度 D.—种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标准答案:C 5.如果需求富有弹性,则价格增加,商品销售收益如何变 化?()(2分) A.收益增加 B.收益减少 C.收益不变 D.不确定 ★标准答案:B 6.在长期均衡时,完全竞争行业中的每个企业的经济利润()。(2 分) A.大于0 B.等于0 C.小于0 D.不确定 ★标准答案:B 7.等成本线的斜率(绝对值,横轴代表劳动)是()。 (2分) A.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比率 B.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的比率 C.劳动的价格与资本的价格的比率 D.资本的价格与劳动的价格的比率 ★标准答案:C 8.需求价格弹性总是()(2分) A.正值 B.负值 C.零 D.一 ★标准答案:B 9.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提高价格会使销售收入 ()(2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或上升或下降 ★标准答案:B 10.交叉弹性为()时,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对Y产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表明这两种产品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2分)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不一定 ★标准答案:C 11.导致需求量沿商品的需求曲线变动的现象发生的情况 是()。(2分) A.购买者的收入增加时 B.其他商品价格变化时 C.购买者的偏好变化时 D.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 ★标准答案:D 12.在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通过( )。(2 分) A.价格 B.非价格 C产品差异化 D.广告竞争 ★标准答案:A 13.如果企业出了一种新产品,目标是先占领市场,或者

管理经济学分析题

2、假定某行业市场需求曲线为P=30-Q,该行业有两个寡头进行竞争。两个寡头拥有相同的生产规模与成本。假定两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MC1=MC2=10,两个寡头的行为遵从古诺模型。 (1)求古诺均衡下每个寡头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并求行业产出总量。 (2)将结果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下的产量与价格进行比较。 (3)在一个寡头先确定产量,另一个寡头后确定产量的情况下,用斯泰伯格模型求两个厂商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1、TR1=PQ1=(30-Q1-Q2)Q1=30Q1-Q2(2)-Q1Q2 MR1=30-2Q1-Q2 (TR1对Q1求导) 当MC1=MR1时,利润最大 30-2Q1-Q2=10 得Q1=10-Q2/2 (1) 同理,得 Q2=10-Q1/2 (2) 联立(1)(2)得 Q1=20/3 Q2=20/3 P=50/3 总产量Q=Q1+Q2=40/3 2、完全竞争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10 Q=30-P=20 若两寡头生产条件相同,均分产量,则Q1=Q2=10 完全垄断时,相当于两寡头相互勾 结求利润最大化,此时的均衡为共谋均衡 TR=PQ=(30-Q)Q=30Q-Q(2) MR=30-2Q MR=MC时,总利润最大化即30-2Q=10 得Q=10 P=20 Q1+Q2=10的曲线为契约曲线,沿此线两寡头瓜分产量。 若两寡头实力相当,均分产量,则Q1=Q2=5,达到共谋均衡点。 3、假设寡头1先确定产量,寡头2会对其作出反应,反映函数为:Q2=10-Q1/2 寡头1:TR1=PQ1=(30-Q1-Q2)Q1=(30-Q1-10+Q1/2)Q1=20Q1-Q1(2)/2 MR1=20-Q1 MR1=MC1时,利润最大:20-Q1=10 得:Q1=10,Q2=5,P=15 可看出,寡头1由于首先行动而获得了优势,即所谓的先动优势。 3、某产业只有两个寡头。两个寡头进行广告竞争,竞争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四 个小矩形中的数字为企业的利润,其中每一个矩形中的第一个数字是寡头1的利润,第二个 数字是寡头2的利润。 假定两个寡头都追求利润最大化。请问,若两个寡头进行的是一次性的竞争,竞争的 结果是什么?若双方进行的是无穷多次竞争,会有合作的结果吗?如果有,条件是什么? (3) 解:若两寡头进行的是一次性竞争,且同时决策,竞争的结果应是达到纳什均衡, 此也是各自的优势策略,即结果(200,200); 若双方是无穷多次竞争,会有合作的结果(600,600),此时的条件是贴现因子ρ应 足够大: 以寡头1不偏离合作的条件为例,有600/(1-ρ)>900+200×ρ/(1-ρ) 解不等式可得ρ>3/7

11秋学期《管理经济学》在线作业

11秋学期《管理经济学》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刻:-- ?单选题 ?多选题 ?判定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需求理论的理论基础是(B) A. 均衡价格论 B. 消费者行为理论 C. 基数效用论 D. 需要层次论 满分:2 分 2. 厂商对劳动的雇佣量取决于(A A. MRP=MFC B. MR=MC C. 工资水平 D. 对劳动的需求 满分:2 分 3. 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对某一定量商品所情愿支付的价格取决于(C) A. 市场的供求双方 B. 市场中的竞争结果 C. 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

D. 个人欲望 满分:2 分 4. 厂商对劳动的雇佣量取决于(A) A. MRP=MFC B. MR=MC C. 工资水平 D. 对劳动的需求 满分:2 分 5. 边际利润与平均利润的关系如下:(A) A. 边际利润等于平均利润时,平均利润达到最大 B. 边际利润小于平均利润时,平均利润上升 C. 边际利润大于平均利润时,平均利润下降 D. 边际利润与平均利润既不相交也不相切 满分:2 分 6. 长期成本是(A) A. 一系列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B. 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轨迹 C. 短期成本的简单相加 D. 短期边际成本最低点的轨迹 满分:2 分 7. 设生产函数为Q=1.01L0.8K0.5,该生产函数属于(C) A. 规模酬劳递减 B. 规模酬劳不变 C. 规模酬劳递增 D. 以上都不正确 满分:2 分 8. 博弈论中“囚徒逆境”的纳什均衡为(A) A. (坦白,坦白) B. (抵赖,抵赖)

C. (坦白,抵赖) D. (抵赖,坦白) 满分:2 分 9. 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对某一定量商品所情愿支付的价格取决于C) A. 市场的供求双方 B. 市场中的竞争结果 C. 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 D. 个人欲望 满分:2 分 10. 等成本线平行向内移动表明(C) A. 产量提升了 B. 成本减少了 C. 生产要素价格提升了 D. 都不正确 满分:2 分 11. 治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要紧是(A) A. 微观经济学 B. 宏观经济学 C. 计量经济学 D. 进展经济学 满分:2 分 12. 下列讲法哪一种是正确的(C) A. 边际利润下降时,平均利润一定下降 B. 边际利润下降时,平均利润一定上升 C. 边际利润下降时,平均利润可能上升可能下降 D. 边际利润下降时,平均利润等于0 满分:2 分 13. 边际收益的含义是(A)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总产量曲线的拐点处,有:( D ) A.总产量最大 B.平均产量最大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最大 2. 利息支付,财产税和折旧都属于( C ) A.可变成本 B.短期成本 C.固定成本 D.以上都对 3. 请对下面两句话的对错进行判断:答案:a Ⅰ. 在长期内初级铜的供给比在短期内更有弹性 Ⅱ. 在短期内再生铜的供给比初级铜更有弹性 a) I和II都是正确的 b) I正确,II错误 c) I错误,II正确 d) I和II都是错误的 注意理解: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4. 如果某厂商的需求曲线D=P=AR>MR,则可判断该厂商为:( D ) A.完全垄断 B.垄断竞争 C.寡头垄断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随着产量的增加,其数值会不断下降的成本是:...................................(B ) A.固定成本 B.平均固定成本 C.平均变动成本 D.边际成本 6.随着产量的增加,AC、AVC、MC到达最低点的顺序为:......................(B ) A.MC、AC、AVC B.MC、AVC、AC C.AC、MC、AVC D.AC、AVC、MC 7.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B] A.1元 B.19元 C.88元 D.20元 E.无法确定 8、若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B )A.缺乏弹性的 B.富有弹性的

C.有单位弹性的 D.无法确定 E.具有无限弹性 9、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C ) A 同质的; B 有差异的; C 既可以是同质的又可以是有差异的; D 以上都不对 10、等成本线是指( A ) A.企业在一定数额的成本预算下能够购买两种投入的各种组合 B.企业生产一定量产出的最低开支 C.企业生产一定量产出的最大开支 D.企业购买两种投入的最低开支 11、私人商品与公共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C ) A.前者是私人提供的,后者是政府提供的 B.前者是私人使用的,后者是使用提供的 C.前者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D.前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12、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C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后减 E.无法确定 13.假定一个厂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当投入要素价格为5元,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为1/2时,获得了最大的利润,那么,商品的价格一定是 [B] A.2.5元 B.10元 C.1元 D.0.1元 1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 A.平均产量增加 B.平均产量减少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 15.消费者对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 D ) A.替代品

管理经济学作业

. 西安理工大学MBA案例分析作业 《管理经济学》 2016级第一组 姓名:曹艳华学号:2162526160 姓名:张志强学号:2162526138 姓名:吴非惠学号:2162526139 姓名:董诗博

2016年7月 案例一:石油价格 一、该案例中涉及到哪些经济学原理? 答:1、供求定理 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可提供给消费者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总量。当需求和供给的一撇一那相遇,便形成了十字交叉,这就是市场。从供给曲线可以看出,当产量下降时,价格量上升,当产量上升时,价格下降。在各国对石油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伊朗和委内瑞拉强调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考虑提高石油生产数量,限制了石油供给,石油价格上升。 2、需求弹性原理 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需求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纵观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石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化、规模化工业的建立,陆海空运输体系的支撑,全赖石化工业体系的支撑。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其他资源可以接替,因此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大部分国家对石油有刚性需求,而且过度依赖进口,产油国可以通过提价来增加收益。 3、市场均衡理论 市场交易行为中,当买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卖者所愿意出售的数量时,我们称之为市场均衡,也可以称之市场交易均衡量。 在市场机制中,供给量和需求量随着价格变动自发调整,市场趋于均衡。不过,市场均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没有外在因素的变动,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就会保持不变,这种均衡状态也将维持下去。如果某些事件导致市场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动,则意味着原有的市场均衡被打破,新的均衡又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重新形成。 石油是稀缺资源,在短期内不会因为价格的提升而降低需求,新的供求曲线和需求曲线会形成一个更高的均衡价格。 4、寡头垄断,获取超额利润 卡特尔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中东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典型的卡特尔组织。 寡头垄断企业组成卡特尔后,与古诺模型相比总的产量降低了,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了,每家的利润增加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在2000年第三季度前不会考虑提高石油生产数量的消息一经传出,国际原油价格接近了近十年的最高位。

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得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管理经济学得目得就是( A ) 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B、发现企业行为得一般规律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用作判断资源就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得成本概念就是(B A、会计成本?B、机会成本C、固定成本D、沉没成本 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得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得原因就是( C )A、彩色电视机得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得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得预期价格下降D、黑白电视机得价格上升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得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得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得需求得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B)A、正数?B、负数C、0D、1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得产出,应该( C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得投入量C、增加可变生产要素得投入量?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6、当劳动得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C)A、劳动投入得第一阶段B、劳动投入得第二阶段C、劳动投入得第三阶段D、资本投入得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得增加,平均固定成本(D)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C、一直趋于上升?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得直线得斜率(A) A、等于AC得最低值B、大于MC C、等于AVC得最高值?D、等于AFC得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就是(C)A、P=AR?B、P=MR C、P=MC D、P=AC 10、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之间得主要区别就是(C) A、厂商得广告开支不同?B、非价格竞争得手段不同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得程度不同?D、价格决定得机制不同11、当成本相同时,垄断厂商与竞争厂商一致得就是( A )A、利润最大化目标?B、产出水平C、生产效率?D、长期得经济利润 12、如果某新产品顾客弹性小,而且具有试制期长与规模经济不显著等特征,那么该新产品定价策略适合于( B ) A、渗透定价?B、撇油定价C、心理定价?D、折扣定价13、如果中间产品具有外部市场(完全竞争),中间产品转移价格应( C )A、大于市场价格?B、小于市场价格C、等于市场价格D、大于边际成本 14、如果管理者能够预测执行决策将来可能会得出得几种结果与每种结果得概率就是多少,这种决策叫做( B )A、确定条件下得决策?B、风险条件下得决策C、不确定条件下得决策D、随机决策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一

案例分析一:毒品一直是近些年来,政府、社会头疼的重大问题。对于如何杜绝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政府部门一直不浅余力地在打击,然而此问题总是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对此,有经济学家提出,对毒品交易征收重税,希冀以市场的力量来控制它。谈谈你对该问题看法。 提及毒品,一般然都“谈毒色变”,毒品作为数恶之源,引发了一些列社会、经济问题。为此,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予以打击。毋庸置疑,政府对毒品采取的行动自然比毒品放任自流的交易对公众更有益处。但是,采取何种方式确实令人争论不休的问题。目前,大体上各国采用立法明令禁止毒品交易,通过暴力手段强制实施也是取得一定效果。是否存在一个更理想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阻止此类交易的发生了?征收高额税是一个很好的设想。 首先,毒品作为一种商品具备商品的共性。即在其自身价值基础上由供求关系决定,同时它还有自身特殊性,它的消费者消费后及易上瘾,这造成毒品需求接近无弹性。在单纯的管制措施中,对毒贩、毒品的交易打击,实际上是限制商品的供给,迫使毒品的供给量向零无限贴近。从而达到毒品的社会交易量下降最终降低毒品的危害。与此同时,毒品的供应商将政府对其打击造成的损失算入了商品的成本,相应地大大提高了毒品的售价,以确保在无管制状态下同样更高的利润率。作为毒品需求方吸毒者,由于需求接近无弹性,使得供方成本转嫁基本能完全实现。于是,我们遗憾地看到毒品受害者成为管制带来高价的实际承担者。 P Q D S ” S

通过经济学供求原理我们可知:政府打击限制供应属于非价格因素,减少供应(S),需求曲线向外移动至(S”);而需求不变(D),均衡价格上涨。 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了使毒品合法化解决之道,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出发,利用供求关系分析需求以及价格影响。亿万富豪索罗斯就是贝克尔教授死心塌地的支持者。他们的依据是:由于瘾君子们的毒瘾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很小;毒品的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因而政府的禁毒措施加大了贩毒的成本,而贩毒者则会将成本转嫁到购买者身上。其结果是,吸毒者为毒品支出的总货币量提高了,于是,那些以非法途径获取钱财购买毒品的吸毒者就会变本加厉地犯罪。所以该观点认为,毒品的合法化可以使毒品降价,减少贩毒成本,而吸毒者的财务负担也会明显减轻,他们就不用为了买毒品而沦为妓女或掠夺他人财物、盗用公款了。 另外,毒品合法化以后,由于吸毒而助长的艾滋病传播问题也就会消失,人们不用再偷偷摸摸地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了;发给缉毒人员的工资也可以投入到帮助戒毒上;对毒品交易课重税,所得收入还有助于解决各级政府的预算问题;政府可以将精力集中在严惩卖毒品给青少年的案件上。 根据贝克尔教授的分析,似乎毒品合法化的确是在可行的解决方案中最好的一个。但实际上在他的观点里,他一直未提到过人们的道德防线问题。对于以贝克尔教授为首的毒品合法化支持者考虑了吸毒人的利害关系,但是毒品合法化后所影响的不仅仅是瘾君子,还有广大社会群众。不能简单地认为毒品合法化能解决当下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为它还会产生其他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毒品合法化以后,不仅毒品的价格大大降低,而且原本限制人们不敢跨越雷区的道德防线也随之消失,那么普通人购买和使用毒品的可能性将大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