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第7课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试讲第7课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试讲第7课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完全自己写的试讲稿,语言比较通俗,可参考~本人已考过:)有的课没有写完整,但绝对够15~20分钟的内容

第七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都知道巴尔扎克是谁吗?好,大家都说知道,那哪位同学能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巴尔扎克,好,这位同学请讲,非常好,请坐。巴尔扎克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著有小说集《人间喜剧》等作品,他是闻名世界的文学家。

那么你们心目中的巴尔扎克是什么样子的呢?请这位同学回答一下,回答的真好,这位同学说他心目中的巴尔扎克应该带着眼睛,文质彬彬,谦谦君子的形象。那我们再来看一下罗丹的巴尔扎克雕塑作品,他是如何塑造的呢?可以看出来,罗丹所创作的巴尔扎克的形象是和我们想象的是不一样的,他把巴尔扎克塑造成一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身穿睡袍这样的一个形象,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可以看出这幅作品甚至没有双手。那么罗丹为什么要要这样塑造巴尔扎克呢?罗丹曾经说过,这个作品是他一生创作的顶峰,是他美学原则的集中体现。所以,罗丹想要塑造的是他自己心目中的巴尔扎克,他认为巴尔扎克就是一位不拘常规、洞悉世界的非凡的巴尔扎克。

这件事告诉我们艺术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来创作美术作品的。所以,有什么样的创作意图,就会创作出什么样的美术作品。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我们在鉴赏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的一环。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板书课题)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创作意图如此重要,那么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大屏幕上的这两幅作品:王式廓的《血衣》和莫奈的《印象.日出》。请同学们对比这两幅作品,回答一下这两幅作品的创作意图有什么不同之处,请同学们思考1分钟。(板书: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好,请那位同学回答一下,好,回答的不错,王式廓的血衣创作来源于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反封建土地革命时期斗地主的场景,表达的是艺术家对起来革命的中国农民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的艺术的认识。而这幅莫奈的《印象.日出》表现的是晨雾笼罩中日出时的港口景象,表达的是作者一瞬间的视觉感受,通过画面中光与色的捕捉,表达了他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主流的艺术主张。好,大家分析的非常好,通过对这两幅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有两个来源:一,来针对现实,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二,就是针对艺术,来表达艺术家的观点和主张。不管艺术家有怎样的创作意图,是针对现实也好,针对艺术也好,归根结底,他们都体现了艺术家表达和创作的欲望。

那么为什么艺术家有这种表达和创造的欲望呢?其实艺术家和我们大家一样,都是普通劳动者,只不过他们创作的作品是艺术,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以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当他们收到无论是现实还是艺术的触动时,就会有感而发,激起表达和创作的欲望。请大家再看

这一副作品,毕加索创作的雕塑《牛头》,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是用什么材料创作的作品?好,有同学说应该是自行车车把和车座。同学们的观察力都很强,对,毕加索巧妙利用自行车车把和车座的形象,把他们组合起来,经现成品铸铜创作而成,这个作品就是创作冲动和欲望的体现。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创作意图的来源,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呢?

所以,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影响艺术家创作的因素有哪些。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第35至36页的课文,阅读后再来欣赏第35页下方的徐悲鸿的这幅作品《愚公移山》。(板书: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下愚公移山的故事?好,这位同学讲一下。讲的非常精彩,请坐。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解决困难。徐悲鸿的这幅作品也就是取材于愚公移山的传说,那么同学们能思考一下这幅作品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吗?请这位同学回答一下,回答的很好,这位同学说这幅作品的创作受到了现实和艺术两方面的影响,(板书:现实艺术)从现实来说,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0年,作者有感于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直至胜利的决心和信心,从而以我国古代愚公移山的传说创作了这幅画;而从艺术来说,徐悲鸿更多借鉴了西方的造型艺术来表明他改造传统中国画的现实主义主张。

那么除了这两个因素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吗?对,还有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板书:社会和文化环境)同学们已经从课本中找出答案了。让我们通过欣赏两幅作品来具体理解一下: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和郑燮的《丛竹图》,对比这两幅作品,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这两幅作品他们的创作意图分别有什么不同。左边小组同学分析草地上的圣母,右边小组同学讨论丛竹图,讨论结束后请分别派代表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好,讨论结束,请左边小组的代表回答,回答的不错,请坐。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的创作年代是文艺复兴时期,借助宗教主题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右边小组的代表请汇报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好,请坐。同学们都分析的非常好。郑燮的《丛竹图》创作于清代,表现的是作者作为一个文人的个人情操和现实情怀。通过对比分析,告诉我们由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艺术家也会受其影响产生不同的创作意图。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两幅作品,李桦创作的《怒吼吧,中国》和古元创作的《离婚诉》,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两幅作品他们的创作意图有什么不同,他们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好,请那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好,回答的不错,李桦成长于国民党统治区,收到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这幅作品是通过表现主义的风格揭露和批判现实,而古元成长于延安解放区,他的作品是在以朴实、平和的写实风格呈现和歌颂延安人民的生活景象。由此看来,他们产生不同创作意图的原因是什么呢?好,请这位同学回答,对,是因为艺术家们的生长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所以,就算再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由于艺术家的艺术成长过程、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不同,也会造成创作意图的差异。(板书:艺术成长过程)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好,我们已经学习了创作意图的来源,和影响创作意图的因素。最后我们再来看艺术家是如何来体现他们的创作意图的呢?(板书: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三幅作品,第一幅,具象艺术作品董惜文创作的《开国大典》,第二幅意向艺术作品《荆轲刺秦王》,第三幅是抽象艺术作品蒙德里安的《红黑黄蓝构成》。

请同学们分成ABC三组,每一组选择一幅作品进行分析讨论,讨论这三幅艺术作品他们的创作意图是如何来体现的,请每一组选择一名代表来回答。好,讨论结束,第一组代表请上讲台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第一组代表汇报的非常好,这位同学说开国大典这幅具象作品是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和环

境的烘托来表现创作意图的。这幅作品先是搜集创作国家领导人典型的艺术形象,可以看到画面中心着重塑造了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庄严形象,身后是一批以朱德刘少奇等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接着塑造出开国大典这个故事情节,在艺术上作者力图传达一种喜庆、明朗的气氛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油画语言方式。作者利用天安门立柱和大红灯笼等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气氛和环境,并以长方形的构图展现出开阔的空间和明朗的天空来象征祖国的未来前程似锦,光明灿烂。作者近乎平涂的手法和艳丽的色彩来表现他对民族油画语言的追求,这样就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统一,准确的传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好第二组代表请上台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讨论的很好,请回到座位。通过第二组同学的汇报我们可以看到意向艺术的作品是如何体现创作意图的。对,是通过渲染气氛就可以传达创作意图。荆轲刺秦王这幅作品围绕大殿内的立柱展开追杀的场面,通过荆轲的追和秦王的逃,还有辅以刺进立柱的匕首和打翻了的盒子等形象,展现出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气氛。它不像意向艺术作品那样注重人物典型形象,表情动态的塑造。

好,请第三组同学来上讲台来汇报讨论结果,好,汇报的很好,请回到座位。通过第三组同学汇报这幅抽象艺术作品,它是怎么来体现的呢?对,蒙德里安的这幅抽象艺术作品是通过画面中直线和横线构成几何块面,以及各种颜色色块来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因此,抽象艺术主要是通过符号的构成来实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那么,当今艺术的发展呈现出综合,迷糊的交叉特征,除了这三种美术类型,其他的艺术作品是怎么来体现创作意图的呢?好,请同学们看这幅杜尚的艺术作品《LHOOQ》,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有些眼熟,对他是通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印刷品,用铅笔再上面画上了胡子,就变成了他的艺术作品。他采用铅笔是为了向传统绘画艺术提出挑战,而采用印刷品则一再表明,唯一真实的不是那件作品,更不是那个人,而是这张纸片而已。

好,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美术家创作意图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对美术作品更深入的鉴赏。

本课的作业就是请同学们从书中任选一幅作品,试着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