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北语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北语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北语考名词解释,一个动辄3分4分,断然不是简单几个字就能得分的,用理论解释过之后,要适当举一个到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这应该是很重要的得分点,否则你肯定会丢分。

这些名解,偶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也是我的辛苦总结,个人觉得比较全面了,有些名解其实多半也不会考到,不过对基本功的积累是有好处的。希望对后来的同学有所帮助。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总结的名解,有一些我个人觉得简单的我在总结时就没有把例子写在上面,但是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写例子哦~

这里按章节分楼层发布。

序论部分

语言学:

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语文学:

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即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小学”:

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形成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分别探讨和研究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语言学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代表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这个需要扩展,我偷懒了,大家可以仔细查查这个大师)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就其本质而言,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就其社会功能来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体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符号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结合构成的,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的符号。“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

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义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符号。

语言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其声音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绝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或两个声音。

语言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代表人家。

语音部分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记音符号。

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语的声调。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

音时用力程度有关。如汉语的轻声。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如:eat,it

音质: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腔形状的不同。基音?陪音:声音大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复合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纯音叫基音,其它叫陪音。

乐音:指基音与陪音的频率之间保持整数倍的比例关系,具有周期性重复的复合波形的声音。所有的元音都是乐音。

噪音:指基音与陪音之间不具有整数倍的比例关系,只有杂乱凑合起来的不规则波形的声音。有的辅音是纯粹的噪音,有的是噪音和乐音的混和。

共振峰: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叫…。

元音: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又没有受到任何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辅音: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阻碍并克服阻碍而发出的声音。口音:软腭上升,挡住通往鼻腔的道路,气流只能从口腔出去,形成口音。如:d,g

鼻音:软腭下垂,口腔有一个部位闭塞起来,气流只能从鼻腔出去,形成鼻音。如:n,ng 鼻化元音(口鼻音):发音时软腭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呼出的气流不仅从口腔,而且也从鼻腔通过,形成两个共鸣腔,发出的口音就会带上鼻音的色彩,这样发出的音就是鼻化元音。

半元音(无擦通音):发音的持阻阶段口腔通道只形成很小的阻碍,气流通过时,只产生极轻微的摩擦,就产生半元音。

塞擦音:指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在成阻阶段按塞音方式完全闭塞,气流无法通过;进入持阻阶段时,按照擦音方式放松阻碍,形成缝隙,让气流摩擦而出,就产生塞擦音。

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如:汉语普通话中,“拔[pA]”和“爬[p’A]”是靠[p][p’]两个音素来区别意义的,分作两个音位。

对立原则:即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如果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那么它们一定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如:汉语普通话[-an]这个语音环境,如果分别用[t][t’][n][l]来替换,可以得到[tan](单)、[t’an](贪)、[nan](难)、[lan](蓝)这样不同的语音形式,这就说明[t][t’][n][l]具有辨义功能,出于对立关系中,应定为不同的音位。

互补原则: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和分布条件,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或相互替换,自然不具有辨义功能,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条件变体。

如:汉语普通话中,[A][a][. .][. .][ ..]五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A]要求零韵尾,[a]出现在[-i]和[-n]之前,[. .]出现在[i-]和[-n]之间,[. .]出现在[y-]和[-n]之间,[. .]出现在[-u]和[- ..]之前。在正常情况下,它们绝对不会出现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且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因而把它们归为同一个音位/a /,让它们成为其四个条件变体。

语音相似原则:指出于互补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如:汉语普通话中的[k][ ], [k]只出现在音节开头,[ ]只出现在音节末尾,是互补的,但音质差别太大,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一个音位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不同的音素,它们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

和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相互出于一种互补关系。如果它们在语音上又相似,则可以将其归并为一个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举例略。

自由变体: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的音位变体。自由变体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

如:武汉话里的[n][l]可以自由变换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比如“男”和“蓝”同音,[n][l]就是武汉话/ n /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音位。

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长、音重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音位。包括调位、时位、重位。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肌肉紧张度说: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松弛和紧张相互交替的,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音节中紧张的最高点叫音峰,音峰总是落在元音上。音节中逐渐减弱的最低点叫音谷,是跟下一个音节的分界处。

语流音变:语流中一个音位由于受到前后音或者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在发音上产生某种变化,叫语流音变。常见的~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弱化有三种表现形式,即元音弱化、辅音弱化、声调弱化。

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四呼:韵母按照韵头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即所谓的“四呼”。

齐齿呼:凡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

合口呼:凡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撮口呼:凡韵头或韵腹是[y]的韵母。

开口呼:凡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y]的韵母。

词汇和语义部分

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基本词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核心,主要特点是:全民常用性、稳固性、构词能力强。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主要特点是:非全民常用、不稳固且容易发生变化、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构词能力比较弱。主要类型有:新词、古语、外来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词。

词义:即词汇意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概括反映,并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词义具有概括性和民族性。

理性意义:指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概括反映,也叫概念意义。它以现实现象作基础,而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附加色彩: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在形成理性意义的同时,可以带进人们的主管态度,从而给词义加上了一层“色彩意义”,主要是指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因此叫做附加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多义词:指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本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本义是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

基本意义(中心意义):词在语言长期使用中所固定下来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意义。

派生意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转义:以词的本义来比喻另一事物,因而双转生出另一种意义。

隐喻:是词义派生的重要途径,反映的是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常见的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一般是以较具体的意义为基础来建构较抽象的意义,在不同的意义领域之间建立其相似关系。

如:习(数飞――反复练习、复习、温习)

入门(进门――学习的初步阶段)

换喻:是词义派生的重要途径,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在人们心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如:工具-劳动者:笔杆子-写作者

材料-产品:pen(羽毛)-笔

地名-产品:茅台-酒

部分-整体:铁窗-监狱

地点-机构:白宫-美政府

同音词:具有相同的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但所表示的几个意义之间并没有联系的词语。同义词:指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等义词: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反义词:指意义相反的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

义素:是词义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如:“哥哥”的义素是:同胞、男性、年长。

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关系。

义场:即语义场,是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聚合体。

如:“父亲、母亲、祖母、姑姑、儿子、孙子”聚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表示亲属关系的语义场。

言不尽意:用一般性、概括性的词语表达特殊性的事物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难言之忧”,需要听话人自己去体会、补充。

言内意外:说话人故意留下意义上的一些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其“言外之意”,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手法。如:婉转的告诫,辛辣的讽刺、反语双关等。

语境: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后者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指具体场合、也可指社会环境)。语法部分

语法:是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包含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词组合成句、句组合成句群的规则。词法: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的变化规则。如:附加法、复合词的构词法。

句法: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如:主谓句、述宾句或者主动句、被动句等造句规则。

历时语法:指从语法发展变化的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如:汉语史的研究。

共时语法:指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如:现代汉语的研究。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词根、词缀、词尾,其中词根、词尾是构词语素,词尾是变词语素。

构词语素:具有构成新词能力的语素,包括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

变词语素(构形语素):在词中位置固定,但既不是词的主干,也不能参加构成新词,只能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语素。如:英语中的“-s,-ed,-ing”。

词根:有实在意义,是词的核心部分,词义的主要承担者,可单独成词,也可彼此组合成词。词干:一个词除去词尾的部分叫做…。

词缀:只能依附在词根上表附加意义的构词语素,不能单独构成词。根据在词中出现的位置,可分为前缀、后缀、中缀。

词尾: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词尾是变词语素,也叫构形语素。

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词组:词的组合,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是在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但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语法单位。

自由词组:句子里根据表达需要按照语法规则临时组合而成的词组。

固定词组:不是根据表达需要按照语法规则临时组合而成的词组,而是需要完整记住的词的固定组合。如: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成语等。

句子:是由若干个词和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语气、语调的语言单位。

句群:是由句子与句子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语法中的最大单位。

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复合词:完全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而成的词。

派生词: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的词。

语法意义:词进入语法组合后,由语法结构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

语法形式: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

语法手段:把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概括成的类别。(语法形式的类别)。主要语法手段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

语法范畴: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所表达出来的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概括所形成的意义类别的聚合。包括:性、数、格、时、体、态、人称。

词形变化(形态):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包括:附加、内部屈折、异根、零形式。

附加:是指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面加上词缀。

如:英语复数加s/es,过去时加ed,比较级加er,最高级加est.

屈折(内部屈折、语音交替):通过词内部词根中语音形式的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达语法意义。如:man-men, swear-swore.

异根: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

如:good-better-best. ;we(主格)-us(宾格).

选词:进入语法结构的词首先咬在语法的词类聚合中进行选择。

词序:是通过语法结构中词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组合的递归性: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同一条语法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这就是组合的递归性。

组合的层次性:指语言中的句子,不管多么复杂,都是由基本结构一层层套起来组合而成。它的内部组织是有层次性的。

句子成分分析法: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层次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时,先找出它是由哪两个最大的直接组成成分组成的,确定其结构类型;接着用同样的方法逐一分析这两大部分,找出它们各由哪两个直接组成成分组成,又分别是什么结构类型。这样一层层分析下去,知道全部都是单个词为止。

直接组成成分:语法组合是有层次性的,每一层次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作~。

组合规则:就所有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来看,都是相互之间如何搭配的关系,为组合规则。

聚合规则:就所有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来看,都是相互之间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为聚合规则。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在一种语言里,凡是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它们的句法功能相同,就可以归为一类。

性:指某些语言中人或事物性属的一组特征。

数:表示事物数量关系的一组特征。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

时: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时间和说话时间关系的一组特征。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如:Write-wrote-will write。

体: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进行状态的一组特征。如:英语中有普通体(write)、进行体(writing)、完成体(have written)。

态:表示动词与主语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分为主动态、被动态。

人称: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如:He writes. I write. You write.

句式变换:运用增加、删除、移位、变更结构格式等手段,把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

如:我们去过天坛了。我们天坛去过了。天坛我们去过了。

句法多义:同一个句子格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

如:通知的人还没有来。“通知的人”-“去通知的人”、“被通知的人”。

孤立语:也叫词根语,以汉语为主要代表。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词序严格,虚词重要,复合词多派生词少。孤立语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大部分词语是由词根构成的复合词,词的结构比较单一,是一个孤立的词干。

屈折语:是一种以词形变化作为主要语法手段的语言,以印欧语系为代表。

特点(1)词形变化丰富,是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语法手段。

(2)一种变词语素可以表达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如:works-单数,第三人称,普通体、现在时。

一种语法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如:数-外部屈折、内部曲折。

(3)词根、词尾结合紧密。

黏着语:是一种具有丰富的词形变化,并通过词本身形式变化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语言。以土耳其语、日语为代表。特点是:(1)没有内部曲折,只靠词尾发生变化表示语法意义。(2)变词语素与语法意义一一对应。(3)词根词尾结合不紧密,二者有很大独立性。

复综语(编插语、多式综合语):突出特点是分不出词和句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着语,以美洲印第安语为代表。特点是:(1)一个词的构成部分同时又是另一个词的构成部分,许多个成分互相编插组合在一起,难分你我。(2)词和句子合二为一,没有一个能独立使用的词,只能连缀成句子使用。

配价:“配价”这一概念借自化学,是指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个属于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性词组(行动元),动词所关联的行动元的多少就决定动词的配价数目。

(1)一个动词如果只能支配一个行动元,即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那它就是一价动词;如:小刚睡觉。“睡觉”是一价动词。

(2)一个动词如果只能支配两个行动元,即动词后面能带一个宾语,那它就是二价动词;如:小刚喝啤酒。“喝”是二价动词。

(3)一个动词如果只能支配三个行动元,即动词后面能带两个宾语,那它就是三价动词;如:小刚送我一朵花。“送”是三价动词。

文字部分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其本质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因而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语素文字:指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逗只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

音节文字:指全部字符都只跟音节相联系的文字。

音位文字:音位文字可以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是辅音音位文字,一般成为辅音文字;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是全音位文字,一般成为音位文字。

表音文字:指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

表意文字:指全部字符都是义符的文字。

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义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

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根其中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意符: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

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书面语: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语言的演变

社会方言:是指在同一地区居住的居民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等社会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的小社团语言差异。其最显著的差异是在词汇方面,有时也有发音色彩或者音位分合上的差异,但一般来说自由通话不成问题。

如:戏曲界(行头、场面、龙套);语言学(音位、音节、音素);学生腔、官腔等。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

地域方言:指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及变体。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同属于原始汉藏语,是亲属语言。

次方言:指同一个方言区内,不同地区的人所说的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仍有差异,也就是说,在一个方言的内部还存在着地域方言性质的分歧,这个方言下面可以再分出各种“次方言”。如:闽方言下的闽南、闽东、闽北方言。

土语:次方言下面再分类就是土语。

母语(原始基础语、基础语):分化出亲属语言的语言。有的语言学家把类似原始汉藏语那样的语言称为“母语”,相应的,将汉语、藏语那样的语言成为“子语”。

谱系分类:指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语系是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

语系: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后代语在谱系分类中都归为一类,叫语系。语系是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

语族、语支、语群:在语言的谱系分类中,同一语系中的语言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

隐语:社会上的秘密团体中彼此之间使用的秘密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具有明显的

排他性。

风格变体:生活在某一语言社团的人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异,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语言的风格变体。

如: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上和日常的家庭生活里,语言表达有不同特点。

共同语:“民族共同语”的简称,指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共同语是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基础之上建立的,而非凭空建立。

基础方言: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

如:汉语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汉语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国语: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为了维系整个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联系,需要使用共同的交际工具,这种一个国家内各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作国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语言规范化:就是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妥善处理。

借词(外来词):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telephone-德律风,microphone-麦克风。意译词:是用本民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就是说,意译词的词义来自外语,而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

如:telephone-电话,bank-银行

仿译词:是用本民族语言的构词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词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移植过来,使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规则的选择与外语词一一对应,是意译词的一个特类。

如:blackboard-黑板,football-足球。

语言融合(语言替代、语言换用、语言转用):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最常见的语言变化,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即某一种语言成为胜利者,保留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并且按照自己发展的内在规律继续发展,)成为趋向融合的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交际工具,而其他语言则由于无人使用而消亡。语言融合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双语现象:是语言融合过程中必经的过渡阶段,即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

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语言“底层”:当两种语言实现了融合之后,消亡的语言通常会在胜利者的语言中留下一层痕迹,如某些发音方式的特点、当地某些地名或特有地貌、物产的名称等。这些遗留下来的因素就叫做语言的“底层现象”。

如:“哈尔滨”是满语的遗留,其中“哈尔”是满语“江”的意思。

自愿融合:在语言融合过程中,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了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一方的语言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从而实现了语言的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

被迫融合:在语言融合过程中,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为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经济发达一方的语言,最终实现了语言的融合。如:契丹、女真、满族。

洋泾浜:是17C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这种语言是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洋泾浜”可以说是当地人没有学好的殖民者的语言,是殖民者语言在当

地语言的影响下出现的变种。

克里奥耳语(混合语):在一定条件下,洋泾浜也可以成为某一语言社团唯一的交际工具,并作为母语传给下一代,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升格为“混和语”,也叫克里奥耳语。非克里奥尔化:当克里奥耳语和作为它基础的那种语言并存于一个社会中时,如果基础语有较强的影响力,说克里奥尔语的人就可能根据基础语言来不断调整、核证自己的语言,使克里奥耳语向着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结果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变为基础语的一种变体。这种现象叫做非克里奥尔化。

国际辅助语:指为了打破语言的隔阂而人为创造的旨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一种人造语言。如: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

语音对应关系:指从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同义的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呈现的成系统的语音差异。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

浊音清化:“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浊音在很多方言中消失了,原来的浊音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这种现象叫做浊音清化。其规律一般简称为“平送仄不送”,即以中古声调为条件,中古平声的全浊声母字今读送气清音,中古上、去、入声的全浊声母字今读不送气清音。

类推:指语言发展中齐整划一、类比推广的趋势核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具体来说,是指语言在某种语法规则的影响下,其他规则向这种规则趋同的演变,也就是表示同一语法意义的几种不同的语法形式,由于其中一种形式的影响而同一起来的过程。类推作用铲平语法发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使一些不规则的形式规范化。

尖音、团音: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的两个术语;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团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尖音;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电大公共行政学小抄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 4.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5.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指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8.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9.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0.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首长制: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12.层级制: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3.机能制: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4.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5.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6.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7.行政领导权力: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18..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9.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20.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1.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3.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24.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25.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6.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27.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28.法制监督: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29.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 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30.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 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1.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2.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 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 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33.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 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34.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 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5.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36.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 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英语语言学名词解释(2)

现代语言学 一绪论 1.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2 Phonetics: The study of sounds which are used in linguistics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etics. For example, vowels and consonants. 3 Phonology: The study of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in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ology.For example,phone,phoneme,and allophone. 4 Morphology :The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morphemes are arranged to form words is called morphology.For example,boy and “ish”---boyish,teach---teacher. 5 Syntax : The study of how morphemes and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is called syntax.For esample,”John like linguistics.” 6 Seman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language is called semantics. For example,:The seal could not be found.The zoo keeper became worried.” The seal could not be found,The king became worried.” Here the word seal means different things. 7 Pragma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context of use is called pragmatics.For example, “I do” The word do means different context. 8 Socio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 society is called sociolinguistics.For example,regional dialects,social variation in language. 9Psycho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 workings of mind is called psycholinguistics. 二音系学 1 Phonetics: The study of sounds that are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etics. 2 Phonology: The study of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in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ology. 3 Phone: Phone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the speech sounds we use when speaking a language. A phone is a phonetic unit or segement.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distinguish meaning; some do,some don’t. 4 Phoneme: Phonology is concerned with the speech sounds which distinguish meaning. The basic unit in phonology is called phoneme;it is a unit that is of distinctive value. 5 allophone: The different phones which can represent a phoneme in different phonetic environment are called the allophones of that phoneme. 6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These two allophones of the same phoneme are said to be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7 Minimal pair: When two different forms are identical in every way except for one sound segement which occurs in the same place in the stings, the two words are said to form a minimal pair. 8 Stress: When a certain syllable of a word is stressed, it means that the syllable is prounced with great force than the other or others. 9 tones: Tones are pitch variation,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rates of vibration of the vocal cords. Pitch variations can distinguish meaning just like phoneme; therefore, the tone is a suprasegemental feature. 10 intonation: When pitch, stress and sound length are tied to the sentence rather than the word in isolation, they are collectively known as intonation. Inton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veying meaning in almost every language,especially in a language like English{$isbest} 三形态学 1 morphology: Morphology is a branch of grammer which studi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2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studies the inflections of word-formation.

语言学概论各章节复习重点

引言、第一章语言的本质学习要点 1.古代语文研究主要有哪三个国家地区?它们各有怎样的成果(著作、人物、时间)和擅长?中国古代语文研究的三个分支是什么?代表性著作(《尔雅》《方言》《切韵》《广韵》《说文解字》)、人物、年代? 2.历史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是什么?代表性人物?“语文学”和“语言学”区别是什么? 3.现代语言学的代表人物(索绪尔、布龙菲尔德、乔姆斯基)、著作、时间、流派? 4.解释并举例说明:语言/言语、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5.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属性?语言符号由哪两个要素组成?试证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稳定性。 6.语言的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 7.为什么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8.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社会属性(生理、心理、个人)?怎样理解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9.语言的定义是怎样界定语言的? 第二章语音和音位学: 1.复述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举例说明其辨义作用。 2.画出舌面元音舌位图,标出8个正则元音。 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在哪里?能够描写8个正则元音及普通话中的元音辅音,能够用宽式国际音标记录普通话。 4.复述并举例说明:音素、音节、复元音、复辅音、开音节、闭音节;音节和音素的关系。 5.举例说明语流音变: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6.复述并举例说明:音位和音位变体、分布、对立、自由、互补、宽式记音与严式记音、音位系统。 7.举例说明如何归并音位,说明音素和音位的关系。了解普通话的声韵配合。 8.什么是非音质音位?举例说明调位和重位。 9.什么是音位的区别性特征?举例说明。 10.现代汉语语音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语义复习 1.语义单位有哪些? 2.举例说明义素(语义特征)分析的过程。 3.语言中为什么存在大量同音词?汉语同音词主要有哪些来源?多义词和同音词有怎样的异同? 4.什么是语义场?上下位词、义类词指什么?语义场对语言研究有怎样的价值? 第四章复习 1.举例说明概念:词法、句法、语法、语素、词、词组、句子、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词根、词缀、词干、词尾、形态、句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 2.构词法和构形法各有哪几种?构词与构形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3.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 4.词类划分的依据有哪些?举例说明。 5.能够切分语素、区分构词与构形、分析词的构造方式、分析句法结构的构造方式、划分词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盗传必究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8.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9.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0.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12.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13.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4.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15.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16.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

现代语言学 简答整理

3.What are the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What does each of them study? (语言学的主要分支是什么。每个分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Linguistics mainly involves the following branches: 1)General linguistics, which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and which deals with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descriptions, models and methods applicable in any linguistic study 2)Phonetics, which studies the sounds that are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3)Phonology, which studies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4)Morphology, which studies the way in which morphemes are arranged to form words 5)Syntax, which studies how morphemes and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6)Semantics, which i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language. 7)Pragmatics, which is the study of meaning not in isolation, but in the context of use 8)Sociolinguistics, which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 society 9)Psycholinguistics, which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 the workings of mind. 10)Applied linguistics, which is concerned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linguistic findings in linguistic studies; in a narrow sense, applied linguistics refers to the application of linguistic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to language teaching,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s. 11)Other related branches are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人类语言学), neurological linguistics(神经语言学), 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数学语言学), and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机语言学). 4.What makes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现代语言学与传统语法有什么区别?) Traditional grammar is prescriptive(规定性); it is based on "high "(religious, literary) written language. It sets models for language users to follow. But Modern linguistics is descriptive(描述性); its investigations are based on authentic and mainly spoken language data. It is supposed to be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and the task of linguists is supposed to describe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whether it is "correct" or not. 5.Is modern linguistics mainly synchronic(共时性)or diachronic(历时性)? Why? (The description of language at some point in time is a synchronic study;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s it changes through time is a diachronic study.) Modern linguistics is mainly synchronic, focusing on the present-day language. Unless the various states of a language are successfully studied, it will not be possible to describe language from a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6.Which enjoys priority in modern linguistics, speech or writing? Why?在现代语言学里说话或写作哪一个有优先权?为什 么呢? Modern linguistics gives priority to the spoken language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First, speech precedes writing. The writing system is always a later invention used to record the speech. There are still some languages that only have the spoken form. Then, a larger amount of communication is carried out in speech than in writing. Third, speech is the form in which infants acquire their native language. 7.Saussure 是如何区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的?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e and parole was made by the famous Swiss linguist Ferdinand de Saussure early this century. Langue and parole are French words.) Langu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and 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Langue is the set of conventions and rules which language users all have to follow while parole is the concrete use of the conven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Langue is abstract; it is not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but parole is concrete; it refers to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language events. Langue is relatively stable, it does not change frequently; while parole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nd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 8.Chomsky的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使用performance各指什么? (American linguist N. Chomsky in the late 1950’s propose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This internalized set of rules enables the language user to produce and understand an in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sentences and recognize sentences that are ungrammatical and ambiguous. According to Chomsky, performance is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Although the speaker’s knowledge of his mother tongue is perfect, his performances may have mistakes because of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stress, embarrassment, etc… Chomsky believes that what linguists should study is the competence, which is systematic, not the performance, which is too haphazard (偶然的). 9.How is Saussure’s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e and parole similar to Chomsky’s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And what is their difference?索绪尔是如何区分语言和言语类似乔姆斯基的区分能力和表现?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Both Saussure and Chomsky mak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abstract language system and the actual use of language. Their purpose is to single out one aspect of language for serious study. They differ in that Saussure takes a sociological view of language and his notion of langue is a matter of social conventions, and Chomsky looks at language from a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and to him competence is a property of the mind of each individual. 10.What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do you think should be included in a good, comprehensive definition of language?你认为应该怎样用一个良好的,全面的定义来总结语言的特征?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First of all, language is a system, i.e. elements of language are combined according to rules. Second, language is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word and the thing it refers to. Third, language is vocal because the primary medium is sound for all languages. The term “human” is meant to specify that language is human-specific. 11.What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have been specified by Charles Hockett to show that it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any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 人类语言的甄别性特征是什么? 1.Arbitrariness(任意性): (课本答案:a sign of sophistication only humans are capable of) It means that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Although language is arbitrary by nature, it is not entirely arbitrary. Non-arbitrary words make up only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number. The arbitrary nature of language is a sign of sophistication and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language to have an unlimited source of expressions. 2.Productivity(创造性): (课本答案:creativity: animals are quite limited in the messages they are able to send)Language is productive or creative in that it makes possible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an in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sentences, including those they have never said or heard before. 3.Duality(二重性): (课本答案:a feature totally lacking in any animal communication)It means that language is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wo sets of structure, or two levels, one of sounds at the lower level and the other of meanings at the higher level. At the lower or the basic level, there is the structure of individual and meaningless sounds, which can be grouped into meaningful units at the higher level. This duality of structure or dou?ble articulation of language enables its users to talk about anything within their knowledge. 4.Displacement(移位性): (课本答案:no animal can “talk” about thing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ings which are present or not present, real or imagined matters in the past, present, or future, or far-away places. In other words,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context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the speaker.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4*6=24) 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 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音位分析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语言归纳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分析音位的三基本原则是:对立、互补、语音相似。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大类。一般把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又叫音段音位。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形式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韵律(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调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重音在英语、俄语中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是综合的。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如广东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 4、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高低、强弱,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