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五大功能分区的战略深意

深刻理解五大功能分区的战略深意
深刻理解五大功能分区的战略深意

科学认识五大功能分区的战略深意

王胜

四届三次全会提出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这是市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从世情、国情和市情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姿态,在重庆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深意。

一、科学划分功能区域体现了全球视野、开放姿态、合作思维,是对重庆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化

五大功能分区有利于找准座标,轻装上阵,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2010年重庆被国务院批复确立为内陆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这既是中央对重庆的殷切厚望,更寄托着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沉甸甸的重大历史使命。在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重庆作为一个后发城市,如何发挥集聚、辐射、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上游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中心,要走的路还很长。尽管近年重庆经济增长迅猛,在2011年踏入GDP万亿俱乐部,但总量只有北京的62.6%、上海的52.2%、广州的80.6%、天津的89.5%。反映发展阶段的综合指标人均GDP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四城市,即便“一圈”的人均GDP也只有上海、北京、天津的一半,就是与周边的成都、西安、武汉相比,也有一定差距。面对基础差、底子薄、差异大的市情,五大功能分区就是要我们冷静下来,充分认识到“个个都是小老虎、处处追求大发展”这种外延式增长既不可持续,又形成不了核心

竞争力,必须要跳出重庆看重庆,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找准并充分发挥各个区域的比较优势,瞄着不同的发展目标、沿着不同的发展路径、照着不同的座标体系前进。将内环区域划定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的承载区,集中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化大都市风貌,很显然,质量、高度和美誉度是其座标轴。都市区除其之外区域划定为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以及未来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无疑,体量、速度和影响力是其座标轴。

五大功能分区有利于明确使命,回归本位,加快国家生态屏障的建设。众所周知,生态安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道路上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庆是举世闻名的山城,也是中国八大生态脆弱区之一。重庆因三峡水库而直辖,保护好这一约400亿立方米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不被污染,使这一长约600公里的河道型水库不因泥沙淤积重蹈刘家峡水库之覆辙,这不仅事关三峡工程成败,更是重庆人民对全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庄严承诺。武陵山区涉及渝、湘、黔三省市,是国家确定的11个集中连片扶贫地区之一,也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与保护、局部与整体、现实与未来的矛盾导致有关区域发展方向的争论从未停息。五大功能区的划分,将渝东北、渝东南作为生态涵养区和生态保护区,实行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从战略上明确了生态优先的原则,从战术上强调绿色发展、

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这不仅体现了我们重庆人民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意识,也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生态屏障的建设,有利于引导两个区域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共赢的生态文明之路。

五大功能分区有利于转换思维,合作共赢,加快中国第四增长极的建设。开放互惠、合作共赢是世界发展大势,作为区域经济引擎的城市更是如此。与长三角、珠三角已经形成的梯次分明、分工协作的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抱团发展局面远没有形成,这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成渝经济区人均GDP目前仅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24%、30%、41%。成渝城市群要加速崛起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就必须要打破川渝各自为政、各吹各调的局面,共同培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集群参与全球竞争,加快形成唇齿相依、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带动西部大开发。将“一圈”除都市区外的区域划定为城市发展新区,作为重庆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四化”同步发展的示范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放下行政思维的负担,突出互惠共赢的理念,推动向西、向南、向北与成都、遵义、广安等市的合作开发。其中,作为成渝双核之间最具潜力的增长轴,渝西地区交通条件优越、地域开阔,用地条件好,应当是成渝互动发展、合作开发的排头兵。只有彻底打破行政壁垒,通过差异化发展推动一体化发展,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推动长江经济带才不是一句空话。

二、科学划分功能区域体现了发展的规律、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是在新的发展节点上重庆区域发展战略的细化

五大功能分区遵循区域经济演化规律,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藩篱,突出各功能板块的比较优势。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均衡是相对的,而不均衡是区域发展的常态。五大功能分区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基于通勤半径,综合考量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因素来进行功能区划分,不仅贯彻了“点线面体”的区域经济演化规律,而且凸显出各个功能区的比较优势,形成了区域经济的有机构成,有利于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的最大化。

五大功能分区根植重庆客观特殊市情,有利于对接国家战略部署,明晰各功能板块的工作重心。重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五大功能区的划分,不仅明确了不同区域的发展任务,又有利于工作的分类指导,增强了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看,五大功能分区既是重庆对“314”总体部署、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的具体贯彻落实,也是对国家西向发展战略布局的呼应,秉承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理念,将国家顶层设计与重庆特殊市情紧密结合。从不同板块看,大都市区除开承担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使命外,应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两带”战略构想,扭住渝新欧铁路起点、长江上游唯一的国家保税港区等有利条件,主动争取和对接中央部委,为都市区上档升级再添动力。大生态区应深化对生态文明制度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对接国家即将出台的生态红线、生态补

偿等重大政策,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上寻求先机。

五大功能分区立足于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释放改革红利,形成重庆长期增长的内生动力。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边界之所以难以简单标定,不仅在于不同发展阶段市场失灵的具体领域有差异,还在于多级地方政府职能职责划分也非易事。五大功能区的划分,从表面看是区域功能的定位,从深层看是间接回答了不同板块的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具体讲,在大都市区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到凡是市场机制能发挥作用的通通交给市场,政府就是当好“守夜人”和“裁判”。在大生态区着重是针对市场失灵,本着保基本、无条件的原则,充分履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优化生态补偿的政策体系。在城市发展新区侧重于弥补市场缺陷,发挥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引导作用,营造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与此同时,结合地方财税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能职责,建立科学的分类考评机制,推动基层政府工作理念、方法和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形成了重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