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4高考物理压轴卷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2014高考物理压轴卷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2014高考物理压轴卷试题(含解析)

2014上海市高考压轴卷 物理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014.5

1、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清楚填写姓名、考号,并用2B 铅笔在答题纸上正确涂写考号。

2、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题的作答必须用2B 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第四、第五和第六大题的作答必须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作图可用铅笔)。

3、第30、3l 、32、3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是( ) (A )γ射线、β射线、α射线 (B )β射线、α射线、γ射线 (C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D )α射线、γ射线、β射线 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长较长的光是波,波长较短的光是粒子 (B )光有的时候是波,有的时候是粒子 (C )光既具有波动性,同时又具有粒子性 (D )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气体从外界吸热,其内能一定增加

(B )做功和热传递都是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C )气体温度升高,气体中每个分子的热运动速率都增大

(D )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4.如图1所示,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A 、B 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以向左为正,振子的位移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2

则由图可知

(A )t =0.2s 时,振子在O 点右侧6cm 处 (B )t =1.4s 时,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右

(C )t

=0.4s 和t =1.2s 时,振子的加速度相同

(D )t =0.4s 到t =0.8s 的时间内,振子的速度逐渐增大

5如图所示,用导线将验电器与洁净某种金属板连接,现用蓝光照射金属板,验电器指针发生明显偏转,针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属板表面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指针处

(B )金属板表面一部分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飞出金属板表面 (C )改用黄光照射,验电器指针一定会偏转 (D )改用紫外线照射,验电器指针一定不会偏转

6.竖直放置的铁丝框中的肥皂膜,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 ) (A )黑白相间的水平干涉条纹 (B )黑白相间的竖直干涉条纹

(C )彩色的水平干涉条纹 (D )彩色的竖直干涉条纹

7.如图所示为用“与”门构成的简易报警器的示意电路。当报警器发出警报声时,电键S 1、S 2处于的状态为() -/s

(A )S 1闭合,S 2断开 (B )S 1断开,S 2闭合

(C )S 1、S 2都断开 (D )S 1、S 2都闭合

8如图所示,站在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车厢内的人向前推车壁,关于该人对车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正功 (B )不做功 (C )做负功

(D )无法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9

止释放小球,当两小球通过最低点时,两球一定有相同的 (A )速度 (B )角速度 (C )加速度 (D )机械能

10

.在学校运动场上50m 直跑道的两端,声器。两个扬声器持续发出波长为5m 慢行进10m 。在此过程中,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 (A )2 (B )4 (C )6 (D )8

11.如图,粗细均匀的玻璃管A 和B 由一橡皮管连接,构成连通器,一定质量的空气

被水银柱封闭在A 管内,此时两管水银面一样高,B 管上方与大气相通。若固定A 管,将B 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上移一小段距离H ,

A 管内的水银面相应升高h ,则h 与H 的关系有

(A )h =H

(B )h <

2H (C )h =2H (D )2

H

<h <H 12.模拟交通路口拍摄闯红灯的电路如图所示,当汽车通过路口时,S 1闭合;当红灯亮起时,S 2闭合。若要在汽车违章时进行拍摄,且摄像仪需要一定的工作电压,能实现此功能的逻辑门电路是

13.如图,通过细绳栓在一重物上的氢气球,在水平向右的恒定风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已知风力大小正比于风速,则当风速改变时,始终保持不变的是 (A )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B )细绳对重物的拉力 (C )地面对重物的支持力

(D )地面对重物的摩擦力

1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m 物体A 、B 用细绳连接后跨过光滑的定滑轮,

A 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已知M =2m ,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35,系统仍保持

≥1 (A ) & (B ) (C )

(D )

5V

0V

静止。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绳对A 的拉力将增大

B. 物体A 受到的静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C. 物体A 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

D. 滑轮受到的绳的作用力将增大

15.在某电场中,沿x 轴上的电势分布如图所示,由图可以判断 (A )x

=2m 处电场强度可能为零

(B )x =2m 处电场方向一定沿x 轴正方向 (C )沿x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D )某负电荷沿x 轴正方向移动,电势能始终增大

16.如图,水平放置的光滑金属导轨COD 直导轨平面,电阻不计。一均匀金属棒M 在外力F 作用下,以恒定速率由O 点水平向右滑动,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与OD 垂直。以O 点,则感应电动势E 、流过金属棒的电流I 、外力F P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 )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

(B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 )麦克斯韦依据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通过实验给予了证实

18.质量分别为m 1、m 2的A 、B 两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受到大小相同的水平力F 的作用,各自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 0,撤去A 物体的外力F ;经过4t 0,撤去B 物体的外力F 。两物体运动的v -t 关系如图所示,则A 、B 两物体

(A )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之比为5∶12

(B )在匀加速运动阶段,合外力做功之比为4∶1 (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之比为1∶2 (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5∶3

19.a 、b 、c 是某弹性绳上的三个质点,沿绳建立x 坐标轴。一简谐横波正在沿x 轴的正方

向传播,振源的周期T =0.4s ,t =0.2s 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B )

(C )

(D )

(A )

0000v 2v

A .波速为10m/s

B .质点b 开始振动时,速度方向沿y 正方向

C .0.6s t 时,质点b 处于波峰

D .0到0.5s 内,质点c 通过的路程为0.3m

20.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方,有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方向匀强磁场,PQ 为两个磁场的边界,磁场范围足够大,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B 1=B 、B 2=2B 。一个竖直放置的边长为a 、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以速度v 垂直磁场方向从图中实线位置开始向右运动,当线框运动到分别有一半面积在两个磁场中时,线框的速度为v /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此过程中通过线框截面的电量为2Ba 2R (B )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能为38mv 2

(C )此时线框的加速度为9B 2a 2v 2mR (D )此时线框中的电功率为9B 2a 2v 2

2R

四.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本大题中第22题为分叉题,分A 、B 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试题均做,一律按A 类题计分。

21.一个氮14原子核内的核子数有______个;氮14吸收一个α粒子后释放出一个质子,此核反应过程的方程是________。 22A 、22B 选做一题

22A .质量为4.0kg 的物体A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另一个质量为2.0kg 的物体B

以5.0m/s 的水平速度与物体A 相碰。碰后物体B 以 1.0m/s 的速度反向弹回,则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__kg ·m/s ,碰后物体A 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

22B .某近地卫星线速度大小为v 1,某地球同步卫星线速度大小为v 2,距地面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近地卫星距地面高度不计,则v 1∶v 2=________

,该近地卫星的周期是地球自转周期的______倍。

23.一水泵的出水管口距离地面1.25m ,且与地面平行,管口的横截面积大小为1×10-2m 2。调节水泵使出水管喷水的流量达到4×10-2m 3/s ,忽略空气阻力,则水柱的水平射程为________m ,空中水柱的总水量为________m 3。(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24.如图,框架ABC 由三根长度均为l 、质量均为m 的均匀细棒组成,A 端用光滑铰链铰接在墙壁上。现用竖直方向的力F 作用在C 端,使AB 边处于竖直方向且保持平衡,则力F 的大小为 。若在C 点施加的作用力改为大小为1.5mg 、方向始终垂直于AC 边的力F ′,使框架从图示位置开始逆时针转动,运动过程中当框架具有最大动能时,力F ′ 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 25.如图,已知R 3=4Ω,闭合电键后,安培表读数为0.75A ,伏特表读数为2V ,经过一段时间,一个电阻断路,安培表读数变为0.8A ,伏特表读数变为3.2V ,则 R 1的阻值是_____Ω,电阻断路前、后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P 1:P 2=______。

F R

五.实验题(共24分) 26.(4分)在“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已知实验室中使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A ,用滴管测得N 滴这种油酸酒精的总体积为V ,将一滴这种溶液滴在浅盘中撒有痱子粉的水面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边界线,再把每小格边长为a 的透明方格纸放在玻璃板上,测得油膜占有的方格个数为x 。用以上字母表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是:d= 。

27.(6分)某同学想了解自己乘坐热气球在不同时刻离地大致的高度,他查阅资料得知低空中某个位置的大气压p 随高度H 的近似关系是p =p 0(1-0.12H ),其中p 0为地面大气压,单位为cmHg ,H 的单位为km 。他利用直尺、少许水银和一端开口的均匀玻璃管,设计了实验。

(1)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将水银注入玻璃管后,使玻璃管内形成封闭气柱。将玻璃管水平方向放置,待稳定后,在水银的初始位置做上标记,并测出: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整个装置移入热气球中,待热气球在空中某个位置稳定时,记下水银柱相对于初始位置移动的距离Δx ;

③假设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④代入相应数字,即可得出气球离地的高度H 。

(2)若Δx =2cm 时,对应的高度H =0.758km ,那么Δx =1cm 时,对应的高度H ′______0.379km(填“<”、“>”或“=”) 28.(7分)如图是某同学用来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的实验装置,轨道上的B 点固定一光电门,将连接小车的细线跨过滑轮系住小钩码,在A 点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上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

(1)若挡光片的宽度为d ,挡光片前端距光电门的距离为L ,则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__。 (2)(多选题)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步骤中必须做到的是( )

(A )要用天平称量小车质量

(B )每次改变钩码,需要测量其质量(或重力) (C )钩码的质量应该小些

(D )每次测量要保持小车从同一点静止出发 (E )不论轨道光滑与否,轨道一定要保持水平 (3)若实验中使用的挡光片宽度较宽,其他条件不变,

则测出的小车加速度比真实值_________。

29.某同学对实验室的一个多用电表中的电池进行更换时,发现里面除了一节1.5V 的干电池外,还有一个方形的集成电池。为了测定集成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室中提供如下器材:

A .电流表A 1(满偏电流10mA ,内阻10Ω);

B .电流表A 2(0~0.6~3A ,内阻未知);

C .滑动变阻器R 0(0~100Ω,1.0A );

D .定值电阻R (阻值990Ω);

E .开关S 与导线若干。

挡光片

①该同学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并且连接了实物图乙,请你从标

有数字的三条连线中找出错误的一条,写出数字编号 ①②③,如何改正? ②该同学根据上述设计的实验电路测出多组数据,绘出如图丙所示的I 1-I 2图线(I 1为电流表A 1的示数,I 2为电流表A 2的示数),则由图线可以得到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 V ,

内阻r = 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六.计算题(共50分) 30.(10分)如图,在柱形容器中密闭有一定质量气体,一具有质量的光滑导热活塞将容器分为A 、B 两部分,离气缸底部高为49cm 处开有一小孔,与U 形水银管相连,容器顶端有一阀门K 。先将阀门打开与大气相通,外界大气压等于p 0=75cmHg ,室温t 0=27°C ,稳定后U 形管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为Δh =25cm ,此时活塞离容器底部为L =50cm 。闭合阀门,使容器内温度降至-57°C ,发现U 形管左管水银面比右管水银面高25cm 。求: (1)此时活塞离容器底部高度L ′; (2)整个柱形容器的高度H 。 31.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h 1=1.2m 的光滑水平台面上,一个质量m =1kg 的小物块压缩弹簧后被锁扣K 锁住,储存了一定量的弹性势能E p 。现打开锁扣K ,物块与弹簧分离后将以一定的水平速度

v 1向右滑离平台,并恰好从B 点沿切线方

向进入光滑竖直的圆弧轨道BC 。已知B

点距水平地面的高h 2=0.6m ,圆弧轨道BC 的圆心O 与水平台面等高,C 点的切线水平,并与水平地面上长为L =2.8m 的粗糙直轨道CD 平滑连接,小物块沿轨道BCD 运动并与右边的竖直墙壁会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g =10m/s 2,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试求: (1)小物块由A 到B 的运动时间.

(2)压缩的弹簧在被锁扣K 锁住时所储存的弹性势能E p .

A 50cm

49cm

h 2

v 1

A

B C

D

K m

O h 1

L

32.(12分)如图,倾角为θ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底端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A点位于斜面底端,AB段斜面光滑,长度为s,BC段足够长,物体与BC段斜面、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当运动到B点时撤去力F。求:

(1)物体上滑到B点时的速度v B;

(2)物体最后停止时距离A点的距离。

33.(15分)如图甲所示,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相距为L 1=2m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30°角,上端连接阻值R =1.5Ω的电阻;质量为m =0.4kg 、阻值r =0.5Ω的匀质金属棒ab 放在两导轨上,距离导轨最上端为L 2=4m ,棒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整个装置处于一匀强磁场中,该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g=10m/s 2) (1)保持ab 棒静止,在0~4s 内,通过金属棒ab 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为了保持ab 棒静止,需要在棒的中点施加一垂直于棒且平行于导轨平面的外力F ,求2s 时外力F 的大小和方向;

(3)5s 后撤去外力,金属棒由静止开始向下滑动,滑行1.1m 恰好匀速运动,求在此过程中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

【答案】物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6分.

s

(四)填空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21.14,H

+O →He +N 1

117842147 22A .10,3 22B .7∶1

,7/49

23.2,2?10-2 24.mg ,0.25πmgl

25.4,5:4

(五)实验题.共24分. 26.(4分)

2

Nxa

A

V ? 27.(6分)(1)封闭气柱的的长度l 0(2分),)

(12.00x l x H ?+?=

(2分) (2)>(2分) 28.(7分)(1)2

2

)Δ(2=t L d a (2分),(2)BCD (4分,部分答对得2分) (3)偏大 (1分) 29.(7分)①A C 每空1分 ②正极 1分 ③1.5 0.4 每空2分 30.(10分)(1)U 形管内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为Δh =25cm A 中气体p A1=p 0+p Δh =75+25=100cmHg

B 中为大气,所以活塞产生的压强p 塞=25cmHg (1分)

闭合阀门后,两部分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均减小且A 处降低较多,活塞会下移(1分) 设此时U 形管表示的是A 中压强,p A2=p 0-p Δh =75-25=50cmHg (1分) 对A 中气体

2

22111T S

L p T S L p A A A A =,解得L A2=72cm >49cm 假设不成立。说明此时U 形管表示的应该是B 中压强

p B2=50cmHg (1分)

则A 中气体压强 p A2=p B2+p 塞=50+25=75cmHg (1分)

对A 中气体

2

22111T S

L p T S L p A A A A =(1分) 解得L A2=48cm (1分) 活塞离容器底部高度L ′=L A2=48cm

(判断、讨论共2分,得出48cm 的解题过程共3分) (2)对B 中气体

2

B2

21B11T L p T L p B B =(1分)

2

A22

1A10))T L H p T L H p B -=-(((1分),解得H =75cm (2分)

31.(13分)

⑴小物块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 小物块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为:t

=3

5s≈0.346s (2分)

⑵根据图中几何关系可知,h 2=h 1(1-cos ∠BOC),解得:∠BOC=60° (1分)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tan60°=

gt

v 1

, 解得:v 1=2m/s (2分) 根据能的转化与守恒可知,原来压缩的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E p =1

2mv 12=2J (1分)

⑶依据题意知,①μ的最大值对应的是物块撞墙前瞬间的速度趋于零,根据能量关系有:

mgh 1+E p >μmgL 代入数据解得:μ<

1

2

(2分)

②对于μ的最小值求解,首先应判断物块第一次碰墙后反弹,能否沿圆轨道滑离B 点,设物块碰前在D 处的速度为v 2,由能量关系有:mgh 1+E p =μmgL +12

mv 22

第一次碰墙后返回至C 处的动能为:E kC =18

mv 22

-μmgL 可知即使μ=0,有:

12mv 22=14J 1

8

22=3.5J <mgh 2=6J ,小物块不可能返滑至B 点 (4分) 故μ的最小值对应着物块撞后回到圆轨道最高某处,又下滑经C 恰好至D 点停止,因此有:18mv 22≤2μmgL , 联立解得:μ≥118

(1分)

综上可知满足题目条件的动摩擦因数μ值:118≤μ<1

2 (1分)

32.(12分)(1)m θmg θF a sin cos 1-=(2分)

m

θmg θF s s a v B )sin cos (221-==(2分)

(2)继续上滑的加速度a 2=g sin θ+μg cos θ(1分)

若mg sin θ<μmg cos θ,即μ>tan θ,物体停在BC 段,(1分) s θμθmg θmg μF s θμθmg θmg θF s a v s s s s )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222

B 2++=+-+=+=+=总(2分)

若μ<tan θ,物体停在水平段(1分) 从A 点至停下,21f f F K W W W E ++=?(1分)

32

2

2cos 2cos 0mgs μa v θmg μθFs B

--=(1分)

2

2

3cos cos a θv mg μθFs s B

-

= )

cos (sin )sin cos (cos 2cos 3θμθmg θmg θF θs mg μθFs s +--=

(1分)

33.(15分)(1)M 杆在斜轨道滑行过程中开始做匀速运动

R v d B mg M

230sin 22

2=

?(1分),解得m/s 5=M v (1分) 2

2

130sin M mv Q mgx =

-?(1分) ,解得Q =37.5J M 杆产生的焦耳热Q M =Q 21

=18. 75J (1分)

(2)N 杆下滑时做匀加速运动

ma R

at

d B mg F =++230sin 2220

(2分)

,解得16+=t F (1分) (3)N 杆在斜轨道滑行中,M 杆在水平面上作减速运动

M N

ma R

v L B B mg μN μf =+==)2(221(1分)

代入得t a M 24+=(1分)

M 杆作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

作出M 杆加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如图,可知图中围成的面积是M 杆速度的变化量,当M 杆停止时,速度的改变量大小为5m/s 。

设M 杆经过时间t 恰好停止运动,则M v t t ?=?++)2442

1

(,解得t =1s (1分)

N 杆在这一秒内运动m 3162

1

2122N =??==

t a s (1分) (4)对于M 杆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

f 2

1-0M mv W =-克 ,解得5.12=f W 克J (1分)

即M 杆和水平轨道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 对于N 杆:22

1=

sin ++N mv s θmg W W 安外 (1分) at v N = J 12=克安W (1分),即为两金属棒共同产生的焦耳热 J 5.24Q =+=克安克总W W f (1分)

【解析】物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6分.

1.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穿透能力由弱到强所以C 对

2. 波长较长的光波动性明显,波长较短的光粒子性明显,所以A 错。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B 错C 对,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所以B 错。

3.做功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热传递通过能量转移方式改变物体内能,B 错

(s)

4. t =1.4s 时,振子的速度方向 向左所以B 错,t =0.4s 和t =1.2s 时,振子的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所以C 错。X-t 图像的斜率代表速度大小t =0.4s 到t =0.8s 的时间内,振子的速度逐渐增大,D 对

5.光电效应特点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金属板带正电所以A 错B 对,黄光照射,验电器指针不一定会偏转,C 错。改用紫外线照射,验电器指针一定会偏转,D 对

6.C

7.A

8. C 人和车厢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所以人收到车厢的向前的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给车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所以,人对车厢做负功。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 9. D 对,绳长不同,B 、C 、D 错误 10. B 对 11.B 对 12 C 对

13.C 对,利用整体法分析C 对

14. 系统仍保持静止,对B 受力分析绳的拉力等于B 的重力,细绳对A 的拉力将不变,所以A 错。对A受力分析A 受到的静摩擦力从零开始增大,所以B错,物体A 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错。对滑轮受力分析得滑轮受到的绳的作用力将增大,D 对

15. φ-x 图像的斜率代表场强,所以x =2m 处电场强度不为零,A 错 、B 错。沿x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一直减小,利用W=Uq 某负电荷沿x 轴正方向移动,电势能始终增大

16.利用E=BLv 因为L 是变化的所以A错C错,利用I=ES/ρL=BV S/ρ与L 无关,所以B对。利用P=I2

R,因为R 与L有关所以B 错。 (三)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16分.

17.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可分,B 错。麦克斯韦依据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18.利用f=ma 2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1,A 错。利用动能定理W 合=mv 2/2, 在匀加速运动阶段,合外力做功之比为4∶1,B 对。因为f 1=f 2,s 1=1.2s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之比为6∶5, C 错。利用 P=W/t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2∶1,D 对

19. 由图可知λ=4m,利用v=λf=10m/S,A 对。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质点b 开始振动时,速度方向沿

y 负方向,B 错。利用x=vt,0.6s t 时,质点b 处于波峰,C 对。0到0.5s 内,

质点c 通过的路程为0.3m ,D 对。

20 . 线框的速度为v /2时,E=3Bav/2,I=E/R 得此时线框的加速度为9B 2a 2v

2mR ,所以C 对,此

时线框中的电功率为9B 2A 2

V/4R 所以D 错.利用动能定理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能为38mv 2

所以B 对。利用2/2R 所以A 错。

(四)填空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21.14,利用核反应时质量数守恒和质子数守恒得H +O →He +N 1

117842147

22A 利用动量守恒定律10,3

22B .利用GMm=mv 2

/r, 则v 1∶v 2=7∶1,该近地卫星的周期是地球自转周期的_7/49_____倍。

23.2,2?10-2

24.mg ,0.25πmgl 25.4,5:4 (五)实验题.共24分. 26.(4分)

2

Nxa A

V ? 27.(6分)(1)封闭气柱的的长度l 0(2分),)

(12.00x l x H ?+?=(2分) (2)>(2分) 28.(7分)(1)2

2)

Δ(2=

t L d a (2分),(2)BCD (4分,部分答对得2分)

(3)偏大 (1分)

29.(7分)①A C 每空1分 ②正极 1分 ③1.5 0.4 每空2分 30.(10分)(1)U 形管内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为Δh =25cm

A 中气体p A1=p 0+p Δh =75+25=100cmHg

B 中为大气,所以活塞产生的压强p 塞=25cmHg (1分)

闭合阀门后,两部分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均减小且A 处降低较多,活塞会下移(1分) 设此时U 形管表示的是A 中压强,p A2=p 0-p Δh =75-25=50cmHg (1分) 对A 中气体

2

22111T S

L p T S L p A A A A =,解得L A2=72cm >49cm 假设不成立。说明此时U 形管表示的应该是B 中压强

p B2=50cmHg (1分)

则A 中气体压强 p A2=p B2+p 塞=50+25=75cmHg (1分) 对A 中气体

2

22111T S

L p T S L p A A A A =(1分) 解得L A2=48cm (1分) 活塞离容器底部高度L ′=L A2=48cm

(判断、讨论共2分,得出48cm 的解题过程共3分) (2)对B 中气体

2

B2

21B11T L p T L p B B =(1分) 2

A221A10))T L H p T L H p B -=-(((1分),解得H =75cm (2分)

31.(13分)

⑴小物块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

小物块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为:t =3

5s≈0.346s (2分)

⑵根据图中几何关系可知,h 2=h 1(1-cos ∠BOC),解得:∠BOC=60° (1分)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tan60°=

gt

v 1

, 解得:v 1=2m/s (2分) 根据能的转化与守恒可知,原来压缩的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E p =1

2

mv 12=2J (1分)

⑶依据题意知,①μ的最大值对应的是物块撞墙前瞬间的速度趋于零,根据能量关系有:

mgh 1+E p >μmgL 代入数据解得:μ<

1

2

(2分)

②对于μ的最小值求解,首先应判断物块第一次碰墙后反弹,能否沿圆轨道滑离B 点,设

物块碰前在D 处的速度为v 2,由能量关系有:mgh 1+E p =μmgL +1

2mv 22

第一次碰墙后返回至C 处的动能为:E kC =18mv 22

-μmgL 可知即使μ=0,有:

12mv 22=14J 1

8

22=3.5J <mgh 2=6J ,小物块不可能返滑至B 点 (4分) 故μ的最小值对应着物块撞后回到圆轨道最高某处,又下滑经C 恰好至D 点停止,因此有:18mv 22≤2μmgL , 联立解得:μ≥118

(1分) 综上可知满足题目条件的动摩擦因数μ值:118≤μ<1

2

(1分)

32.(12分)(1)m θmg θF a sin cos 1-=(2分)

m

θmg θF s s a v B )sin cos (221-==(2分)

(2)继续上滑的加速度a 2=g sin θ+μg cos θ(1分) 若mg sin θ<μmg cos θ,即μ>tan θ,物体停在BC 段,(1分) s θμθmg θmg μF s θμθmg θmg θF s a v s s s s )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222

B 2++=+-+=+=+=总(2分)

若μ<tan θ,物体停在水平段(1分) 从A 点至停下,21f f F K W W W E ++=?(1分)

322

2cos 2cos 0mgs μa v θmg μθFs B

--=(1分)

2

2

3cos cos a θv mg μθFs s B

-

= )

cos (sin )sin cos (cos 2cos 3θμθmg θmg θF θs mg μθFs s +--=

(1分)

33.(15分)(1)M 杆在斜轨道滑行过程中开始做匀速运动

R v d B mg M

230sin 22

2=

?(1分),解得m/s 5=M v (1分) 2

2

130sin M mv Q mgx =

-?(1分) ,解得Q =37.5J

M 杆产生的焦耳热Q M =Q 2

1=18. 75J (1分) (2)N 杆下滑时做匀加速运动

ma R

at

d B mg F =++230sin 2220

(2分)

,解得16+=t F (1分) (3)N 杆在斜轨道滑行中,M 杆在水平面上作减速运动

M N

ma R

v L B B mg μN μf =+==)2(221(1分)

代入得t a M 24+=(1分) M 杆作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

作出M 杆加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如图,可知图中围成的面积是M 杆速度的变化量,当M 杆停止时,速度的改变量大小为5m/s 。

设M 杆经过时间t 恰好停止运动,则M v t t ?=?++)2442

1

(,解得t =1s (1分)

N 杆在这一秒内运动m 3162

1

2122N =??==

t a s (1分) (4)对于M 杆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

f 2

1-0M mv W =-克 ,解得5.12=f W 克J (1分)

即M 杆和水平轨道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 对于N 杆:2

2

1=

sin ++N

mv s θmg W W 安外 (1分) at v N = J 12=克安W (1分)

,即为两金属棒共同产生的焦耳热 J 5.24Q =+=克安克总W W f (1分)

(s)

2014上海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4年上海市中考英语真题解析 综述: 改革后的第一次中考在雨中结束了,总体而言大家还是感觉试卷是平稳过渡的,而且经历了一模二模甚至三模的锻炼,同学们也基本没有表现出对题目变化的不适应。应该讲,今年的试卷还是严格依照了市教委教育考试院的考试要求和改革方向,难度是有升有降,总体平稳。至于同学们会有什么样的分数还要到成绩公布之后才可见分晓。以下我们分大题来进行探讨,并试探性提出以后的备考建议。 Part I Listening (第一部分听力) 真题回放: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听力理解) (共30分) A.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 (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选择相应的图片)(6分) 1. _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__ 4. _______ 5. ________ 6._________ B.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ear.(根据你听到的对话和问题,选出最恰当的答案)(8分) 7. A) Chemistry B) History C) English D) Maths 8. A) A hamburger B) A fruit salad C) A hot-dog D) A sandwich 9. A) Tired B) Surprised C) Excited D) Frightened 10. A) Watch TV B) Play football C) Go to the cinema D) Read a book 11. A) Fifteen minutes’ walk B) Fifteen minutes’ bus ride C) Fifty minutes’ walk D) Fifty minutes’ bus ride 12. A) Thursday B) Friday C) Saturday D) Sunday 13. A) Trips B) Computers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上 海卷)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292003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汇编 (2000~2010) 2010-7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物理试卷 考生注意: 1.全卷共8页,24题,在120分钟内完成。 2.第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红光波长比紫光波长短 (B)红光光子能量比紫光光子能量小 (C)红光和紫光相遇时能产生干涉现象 (D)红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紫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也有电子向外发射 2.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γ射线一般们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量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3.一小球用轻绳悬挂在某固定点,现将轻绳水平拉直,然后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考虑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中() (A)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C)到达最低位置时小球线速度最大(D)到达最低位置时绳中的拉力等于小球重力

2014年高考上海卷物理试题 全解全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理科综合(上海卷) 物理试题解析 1.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长的是 (A)无线电波 (B)红外线 (C)紫外线 (D)γ射线 1.【答案】A 【考点】电磁波谱 【解析】题中电磁波按照波长由长到短的顺序,依次是: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故选A 。 2.核反应方程X C He Be 12 64 29 4+→+中的X 表示 (A)质子 (B)电子 (C)光子 (D)中子 2.【答案】D 【考点】核反应 【解析】核反应同时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根据质量数守恒,可知X 的质量数是1,电荷数是0,所以该粒子是中子,D 项正确。 3.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3.【答案】B 【考点】α散射实验、核式结构模型 【解析】卢瑟福通过α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粒子发生了偏转,少数发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反向运动,说明原子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核内;且和α粒子具有斥力,所以正电荷集中在核内;因为只有极少数反向运动,说明原子核很小;并不能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 项正确。 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 (A)引力增加,斥力减小 (B)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 (D)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4.【答案】C 【考点】分子动理论 【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斥力和引力均变小,只是斥力变化的更快一些,C 项正确。 5.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A)质子(B)中子(C)β粒子(D)α粒子 5.【答案】B 【考点】核反应、裂变

历年高考物理压轴题精选详细解答

历年高考物理压轴题精选 2006年理综(全国卷Ⅰ)(河南、河北、广西、新疆、湖北、江西、等省用) 25.(20分)有个演示实验,在上下面都是金属板的玻璃盒内,放了许多锡箔纸揉成的小球,当上下板间加上电压后,小球就上下不停地跳动。现取以下简化模型进行定量研究。 如图所示,电容量为C 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 和B 水平放置,相距为d ,与电动势为ε、内阻可不计的电源相连。设两板之间只有一个质量为m 的导电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已知:若小球与极板发生碰撞,则碰撞后小球的速度立即变为零,带电状态也立即改变,改变后,小球所带电荷符号与该极板相同,电量为极板电量的α倍(α<<1)。不计带电小球对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 。 (1)欲使小球能够不断地在两板间上下往返运动,电动势ε至少应大于多少? (2)设上述条件已满足,在较长的时间间隔T 内小球做了很多次往返运动。求在T 时间内小球往返运动的次数以及通过电源的总电量。 解析25.解:(1)用Q 表示极板电荷量的大小,q 表示碰后小球电荷量的大小。要使小球能不停地往返运动,小球所受的向上的电场力至少应大于重力,则 q εd >mg ① 其中 q=αQ ② 又有 Q=C ε ③ 由以上三式有 ε>mgd αC ④ (2)当小球带正电时,小球所受电场力与重力方向相同,向下做加速运动。以a 1表示其加速度,t 1表示从A 板到B 板所用的时间,则有 q εd +mg=ma 1郝双制作 ⑤ d=12 a 1t 12 ⑥ 当小球带负电时,小球所受电场力与重力方向相反,向上做加速运动,以a2 表示其

加速度,t 2表示从B 板到A 板所用的时间,则有 q εd -mg=ma 2 ⑦ d=12 a 2t 22 ⑧ 小球往返一次共用时间为(t 1+t 2),故小球在T 时间内往返的次数 n=T t 1+t 2 ⑨ 由以上关系式得: n=T 2md 2 αC ε2+mgd + 2md 2αC ε2-mgd ⑩ 小球往返一次通过的电量为2q ,在T 时间内通过电源的总电量 Q'=2qn ○11 由以上两式可得:郝双制作 Q'=2αC εT 2md 2 αC ε2+mgd + 2md 2αC ε2-mgd 2007高考北京理综 25.(22分)离子推进器是新一代航天动力装置,可用于卫 星姿态控制和轨道修正。推进剂从图中P 处注入,在A 处电离出正离子,BC 之间加有恒定电压,正离子进入B 时的速度忽略不计,经加速后形成电流为I 的离子束后 喷出。已知推进器获得的推力为F ,单位时间内喷出的离子质量为J 。为研究方便,假定离子推进器在太空飞 行时不受其他阻力,忽略推进器运动的速度。⑴求加在B C 间的电压U 离子推进器正常运行,必须在出口D 处向正离子束注入电子,试解释其原因。 ⑴JI F U 22=(动量定理:单位时间内F=Jv ;单位时间内22 1Jv UI =,消去v 得U 。)⑵推进器持续喷出正离子束,会使带有负电荷的电子留在其中,由于库仑力作用,将严重阻碍正离子的继续喷出。电子积累足够多时,甚至会将喷出的正离子再吸引回来,致使推进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在出口D 处发射电 子注入到正离子束中,以中和正离子,使推进器持续推力。 难 三、磁场 2006年理综Ⅱ(黑龙江、吉林、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用) 25.(20分) 如图所示,在x <0与x >0的区域中,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 x y B 2 B 1 O v A P

(完整版)2017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及解答

2017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 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六大题,第一、二大题为单项选择题,第三大题为多项选择题,第四大题为填空题,第五大题为实验题,第六大题为计算题。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贴在指定的位置上。 2.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题的作答必须用2B 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第四、第五和第六大题的作答必须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作图可用铅笔). 3.第30、31、32、3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中,不能得分。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題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A ,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 2.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B , (A )甲为紫光 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3.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C , (A )电离现象 (B )光电效应现象 (C )天然放射现象 (D )α粒子散射现象 4.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 )B , (A )“光子说”本质就是牛顿的“微粒说” (B )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 (C )一束单色光的能量可以连续变化 (D )只有光子数很多时,光才具有粒子性 5.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 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 )D , (A )X 射线 (B )α射线 (C )β射线 (D )γ射线 6.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50N ,分力F 1的方向与合力F 的方向成30?角,分力F 2的大小为30N 。则( )C , (A )F 1的大小是唯一的 (B )F 2的方向是唯一的 (C )F 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D )F 2可取任意方向 7.如图,低电位报警器由两个基本的门电路与蜂鸣器组成,该报警器只有当输入电压过低时蜂鸣器才会发出警报。其中( )B , (A )甲是“与”门,乙是“非”门 (B )甲是“或”门,乙是“非”门 (C )甲是“与”门,乙是“或”门 (A ) (B ) ( C ) ( D )

2014年高考真题——物理(上海卷)Word版含答案

物理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长的是 (A )无线电波(B )红外线(C )紫外线(D )γ射线 2.核反应方程式9 4Be+42He →126C+X 中的X 表示 (A )质子 (B )电子 (C )光子 (D )中子 3.不能.. 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 )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D )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 (A )引力增加,斥力减小(B )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 )引力减小,斥力减小(D )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5.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A )质子 (B )中子(C ) β粒子 (D )α粒子 6.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 的是 (A )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B )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 (C )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D )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7.质点做简谐运动,其t x -关系如图,以x 轴正向为速度υ的正方向,该质点的t -υ关系 是 8.在离地高h 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她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υ,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A )g υ2(B )g υ(C )υh 2(D )υh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9.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 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 的作用下,缓慢地由A 向B 运动,F 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 .在运动过程中 (A )F 增大,N 减小(B )F 减小,N 减小(C )F 增大,N 增大(D )F 减小,N 增大 10.如图,竖直放置、开口向下的试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气体,若试管自由下落,管内气体

高考物理压轴题集

1(20分) 如图12所示,PR 是一块长为L =4 m 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于PR 的匀强电场E ,在板的右半部分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 ,一个质量为m =0.1 kg ,带电量为q =0.5 C 的物体,从板的P 端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进入磁场后恰能做匀速运动。当物体碰到板R 端的挡板后被弹回,若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物体返回时在磁场中仍做匀速运动,离开磁场后做匀减速运动停在C 点,PC =L/4,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10m/s 2 ,求: (1)判断物体带电性质,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2)物体与挡板碰撞前后的速度v 1和v 2 (3)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 (4)电场强度E 的大小和方向 2(10分)如图2—14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长L=2m 的木板C ,质量m c =5kg ,在其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小滑块A 和B ,m A =1kg ,m B =4kg ,开始时三物都静止.在A 、B 间有少量塑胶炸药,爆炸后A 以速度6m /s 水平向左运动,A 、B 中任一块与挡板碰撞后,都粘在一起,不计摩擦和碰撞时间,求: (1)当两滑块A 、B 都与挡板碰撞后,C 的速度是多大? (2)到A 、B 都与挡板碰撞为止,C 的位移为多少? 3(10分)为了测量小木板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轻弹簧,弹簧下端吊一个光滑小球,弹簧长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现将木板连同弹簧、小球放在斜面上,用手固定木板时,弹簧示数为F 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后弹簧示数为F 2,测得斜面斜角为θ,则木板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多少?(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 图 12

2014年上海市中考英语试题(含听力)

2014 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考试 Listening (第一部分听力)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 听力理解) (共30 分) A.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相应的图片)(6 分) 1、___ 2、___ 3、___ 4、___ 5、___ 6__ 7. E A) Chemistry.B) History.C) English.D) Maths. 8.A) A hamburger.B) A fruit salad.C) A hot-dog.D) A sandwich. 9.A) Tired.B) Surprised.C) Excited.D) Frightened. 10. A) Watch TV.B) Play football.C)Go to the cinema. D) Read a book. 11. A) Fifteen minutes’ walk.B) Fifteen minutes’ bus ride. C) Fifty minutes’ walk.D) Fifty minutes’ bus ride. 12. A) Thursday.B) Friday.C) Saturday.D) Sunday. 13. A) Trips.B) Computers.C) Parents.D) Jobs. 14. A) At the beach.B) At the airport.C) In the theatre.D) In the hotel. C.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 r false (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 符合你听到的短文内容,符合的用“ T ” 表示,不符合的用“ F ” 表示)(6 分) 15. My aunt and uncle sent me a bottle of honey as a birthday present last year. 16. The smell of my hair attracted lots of bees when I went outside. 17. I jumped into my neighbour’s swimming pool to stay away from the bees. 18. When I climbed out of the pool, the bees were still flying around. 19. My aunt and uncle wrote me a letter and apologized to me. 20. This is a story about my unforgettable birthday present. D.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听短文,完成下列内容。每空格限填一词)(10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汇编 (2000~2010) 2010-7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物理试卷 考生注意: 1.全卷共8页,24题,在120分钟内完成。 2.第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红光波长比紫光波长短 (B)红光光子能量比紫光光子能量小 (C)红光和紫光相遇时能产生干涉现象 (D)红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紫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也有电子向外发射 2.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γ射线一般们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量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3.一小球用轻绳悬挂在某固定点,现将轻绳水平拉直,然后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考虑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中() (A)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 (C)到达最低位置时小球线速度最大(D)到达最低位置时绳中的拉力等于小球重力4.如图所示,两根平行放置的长直导线a和b载有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a受到的磁

2014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详细解析

2014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详细解析

2014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长的是( ) (A ) 无线电波 (B ) 红外线 (C ) 紫外线 (D ) γ射线 2.核反应方程 9412426Be He C+X +→中的X 表示 ( ) (A )质子 (B )电子 (C ) 光子 (D ) 中子 3.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 结论是( ) (A )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 )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D )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 距增加时,分子间的( ) (A )引力增加,斥力减小 (B ) 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 )引力减小,斥力减小 (D ) 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5.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以使裂

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A)质子(B)中子(C)β粒子(D)α粒子 6.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 (A)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B)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 (C)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D)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7.质点做简谐运动,其x t-关系如图以x轴正向为速度v的正方向,该质点的v t-关系是() 第7题图(A)(B) (C)(D) 8.在离地高为h处,沿竖直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A)2v g (B)v g (C)2h v (D)

关系是( ) (A ) (B ) (C ) (D ) 12.如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 面积为S 的矩形刚性导线框abcd 可绕ad 边的固 定' oo 转动,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在线框中通以电流强度为I 的稳恒电流,并使线框与竖直平 面成θ角,此时bc 边受到相对于' oo 轴的安培力力矩大小为( ) (A )sin ISB θ (B )cos ISB θ (C )sin ISB θ (D )cos ISB θ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带有一白点的黑色圆盘,可绕过其中心、垂直于盘面的轴匀速转动,每秒沿顺时 针方向旋转30圈在暗室中用每秒闪光31次的频

高考物理压轴题电磁场大全

1、在半径为R 的半圆形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场的方 向 垂直于纸面,磁感应强度为B 。一质量为m ,带有电 量q 的粒子以一定的速度沿垂直于半圆直径AD 方向经P 点 (AP =d )射入磁场(不计重力影响)。 ⑴如果粒子恰好从A 点射出磁场,求入射粒子的速度。 ⑵如果粒子经纸面内Q 点从磁场中射出,出射方向与半圆在Q 点切线方向的夹角为φ(如图)。求入射粒子的速度。 解:⑴由于粒子在P 点垂直射入磁场,故圆弧轨道的圆心在AP 上,AP 是直径。 设入射粒子的速度为v 1 2 11/2 v m qBv d = 解得:12qBd v m = ⑵设O /是粒子在磁场中圆弧轨道的圆心,连接O / Q ,设O /Q =R /。 由几何关系得: /OQO ?∠= 由余弦定理得:2 /22//()2cos OO R R RR ?=+ - 解得:[] /(2) 2(1cos )d R d R R d ?-= +- 设入射粒子的速度为v ,由2 /v m qvB R = 解出:[] (2) 2(1cos )qBd R d v m R d ?-= +- 2、(17分) 如图所示,在xOy 平面的第一象限有一匀强电场, 电场的方向平行于y 轴向下;在x 轴和第四象限的射线OC 之间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有一质量为m ,带有电荷量+q 的质点由电场左侧平行于x 轴射入电场。质点到达x 轴上A 点时,速度方向与x 轴的夹角为φ,A 点与原点O 的距离为d 。接着,质点进入磁场,并垂直于OC 飞离磁场。不计重力影响。若OC 与x 轴的夹角也为φ,求:⑴质点在磁场中运动速度的大小;⑵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解:质点在磁场中偏转 90o ,半径qB mv d r = =φsin ,得m qBd v φsin =; v

2014年上海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1 / 11 D) Maths. D) A sandwich. D) Frightened. 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英语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有7大题,共94小题。试题均采用连续编号,所有答案务必按照规定在答题纸上完成,做在试卷上不给分。 Part 1 Listening (第一部分听力)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听力理解)(共30分) A.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相应的图片)(6分) E 7.A) Chemistry. B) History. C) English. 8.A) A hamburger. B) A fruit salad. C) A hot-dog. 9.A) Tired. B) Surprised. C) Excited. 10.A) Watch TV. B) Play football. C) Go to the cinema. D) Read a book. 11.A) Fifteen minutes’walk. B) Fifteen minutes’ bus ride. C)Fifty minutes’ walk.D) Fifty minutes’ bus ride. 12.A) Thursday. B) Friday. C) Saturday. D) Sunday. 13.A) Trips. B) Computers. C) Parents. D) Jobs. 14.A) At the beach. B) At the airport. C) In the theatre. D) In the hotel. C.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 r false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你听到的短文内容,符合的用“T”表示,不符合的用“F”表示)(6分) 15. My aunt and uncle sent me a bottle of honey as a birthday present last year. 16. The smell of my hair attracted lots of bees when I went outside. D A G

高考物理(上海卷)及解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物理试卷 本试卷共7页,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全卷包括六大题,第一、二大题为单项选择题,第三大题为多项选择题,第四大题为填空题,第五大题为实验题,第六大题为计算题。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2.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题的作答必须用2B 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第四、第五和第六大题的作答必须用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作图可用铅笔)。 3.第30、31、32、3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长的是 A .无线电波 B .红外线 C .紫外线 D .射线 【答案】A 【解析】题中电磁波按照波长由长到短的顺序,依次是: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故选A 。 2.核反应方程9 412426Be+He C+X 中的X 表示 A .质子 B .电子 C .光子 D .中子 【答案】D 【解析】核反应同时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根据质量数守恒,可知X 的质量数是1,电荷数是0,所以该粒子是中子,D 项正确。 3.不.能. 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 .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D .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答案】B 【解析】卢瑟福通过α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粒子发生了偏转,少数发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反向运动,说明原子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核内;且和α粒子具有斥力,所以正电荷集中在核内;因为只有极少数反向运动,说明原子核很小;并不能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 项正确。 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 A .引力增加,斥力减小 B .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 .引力减小,斥力减小 D .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答案】C 【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斥力和引力均变小,只是斥力变化的更快一些,C 项正确。 5.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A .质子 B .中子 C .β粒子 D .α粒子 【答案】B 【解析】重核的裂变需要中子的轰击,在链式反应中,不断放出高速的中子使裂变可以不断进行下去,B 项正确。 6.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 A .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B .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颇率 C .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 D .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答案】C 【解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因为光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不能积累,所以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这与光的波动性矛盾,A 项错误;同理,因为光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论语》,它是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2014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

2014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长的是() A.无线电波B.红外线C.紫外线D.γ射线 2.(2分)核反应方程Be+He→C+X中的X表示() A.质子B.电子C.光子D.中子 3.(2分)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4.(2分)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A.引力增加,斥力减小B.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D.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5.(2分)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A.质子B.中子C.β粒子D.α粒子 6.(2分)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A.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B.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 C.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 D.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7.(2分)质点做简谐运动x﹣t的关系如图,以x轴正向为速度v的正方向,该质点的v﹣t关系是()

A.B.C.D. 8.(2分)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他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A.B.C.D.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9.(3分)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在运动过程中() A.F增大,N减小B.F减小,N减小C.F增大,N增大D.F减小,N增大10.(3分)如图,竖直放置、开口向下的试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气体,若试管自由下落.管内气体() A.压强增大,体积增大B.压强增大,体积减小 C.压强减小,体积增大D.压强减小,体积减小 11.(3分)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恒力作用下上升,在某一高度撤去恒力.不计空气阻力,在整个上升过程中,物体机械能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 A.B.C.D. 12.(3分)如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面积为S的矩形刚性导线

2019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

2019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 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3分)(2019?上海)以下运动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是( B .匀速圆周运动 C ?竖直上抛运动 D ?加速直线运动 2. (3分)(2019?上海)原子核内部有() A .质子 B . a粒子 C .电子 D .光电子 4. (3分)(2019?上海)泊松亮斑是光的( A .干涉现象,说明光有波动性 B .衍射现象,说明光有波动性 C.干涉现象,说明光有粒子性 D .衍射现象,说明光有粒子性 5. (3分)(2019?上海)将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理想气体放入相同容器,体积不同,则这 两部分气体() A .简谐振动 3. (3 分)(2019 ?上 海) 间变化的图象应为( 一个做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 t=0时位于平衡位置,其机械能随时

A ?平均动能相同,压强相同 B?平均动能不同,压强相同 C?平均动能相同,压强不同 D?平均动能不同,压强不同 6 ? (3分)(2019?上海)以A、B为轴的圆盘,A以线速度v转动,并带动B转动,A、B之 间没有相对滑动则() A ? A、B转动方向相同,周期不同 B ? A、B转动方向不同,周期不同 C ? A、B转动方向相同,周期相同 D ? A、B转动方向不同,周期相同 7? (3分)(2019?上海)一只甲虫沿着树枝缓慢地从A点爬到B点,此过程中树枝对甲虫 作用力大小() A .变大 B .变小 C .保持不变 D ? ? & (3分)(2019?上海)两波源I、n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物理压轴题-2019年精选学习文档

2019高考物理压轴题 高考马上就要来了,这是一篇2019高考物理压轴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2019广州模拟)拖着旧橡胶轮胎跑是身体耐力训练的一 种有效方法.如果某受训者拖着轮胎在水平直道上跑了100 m,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做了负功 B.轮胎受到的重力做了正功 C.轮胎受到的拉力不做功 D.轮胎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做了正功 2.(2019届汕头模拟)一辆汽车从静止出发,在平直的公路上加速前进,如果发动机的牵引力保持恒定,汽车所受阻力保持不变,在此过程中() A.汽车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汽车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C.汽车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D.汽车发动机做的功与时间成正比 3(2019届春阳一中检测)木板质量为M,长度为L,小木块质量为m,水平地面光滑,一根不计质量的轻绳跨过定滑轮分 别与M和m连接,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开始时木块静止在木板左端,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m拉至右端,拉力至少做功为()

A.mgL B.2mgL C.mgL/2 D.(M+m)gL 4.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恰好垂直打在倾角为的斜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球落在斜面上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A.mgv0tan B. C. D.mgv0cos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8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4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5.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以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加速运动,运动中物体m与斜面体相对静止.则关于斜面对m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支持力一定做正功 B.摩擦力一定做正功 C.摩擦力可能不做功 D.摩擦力一定做负功 6.(2019届潮州模拟)倾角为的斜劈放在水平面上,斜劈上用固定的竖直挡板挡住一个光滑的质量为m的小球,当整个装置沿水平面以速度v向左匀速运动时间t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的重力做功为零

201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测试 数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含三个大题,共25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3.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正确项的代号并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1.计算23 的结果是(). (A) 5; (B) 6; (C) 23; (D) 32. 2.据统计,2013年上海市全社会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约为60 800 000 000元,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608×108;(B) 60.8×109;(C) 6.08×1010;(D) 6.08×1011. 3.如果将抛物线y=x2向右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 y=x2-1; (B) y=x2+1; (C) y=(x-1)2; (D) y=(x+1)2. 4.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那么∠1的同位角是().(此题图可能有问题) (A) ∠2;(B) ∠3;(C) ∠4;(D) ∠5. 5.某事测得一周PM2.5的日均值(单位:)如下: 50, 40, 75, 50, 37, 50, 4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50和50; (B)50和40; (C)40和50; (D)40和40. 6.如图,已知AC 、BD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ABD 和△ABC 的周长相等; (B)△ABD 和△ABC 的面积相等; (C)菱形的周长等于两条对角线之和的两倍;(D)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之积的两倍.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请将结果直接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7.计算:a (a +1)=____________. 8.函数11y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 9.不等式组12,28 x x ->??

2014上海理综卷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U P 238 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U P 238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P 238 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U P 238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U P 238 94与U 238 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U P 238 94与U P 239 94互为同素异形体 2.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氢硫酸 C.硫酸亚铁 D.苯酚 3.结构为…-CH=CH -CH=CH -CH=CH -CH=CH -…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乙炔 B.乙烯 C.丙烯 D.1,3-丁二烯 4.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 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 B.萃取 C.纸上层析 D.重结晶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碱性:KOH>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K C.酸性:HClO 4 >H 2S O 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7.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 3O + 和OH - B.CO 和N 2 C. HNO 2和 NO -2 D.CH +3和NH + 4 8.BeCl 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 3相似。由此可推测BeCl 2 A.熔融态不导电 B.水溶液呈中性 C. 熔点比BeBr 2高 D.不与NaOH 溶液反应 9.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 2=CH -CH=CH 2(g )+2 H 2(g )→CH 3 CH 2 CH 2 CH 2(g )+236.6 kJ CH 3-C ≡C - CH 3(g )+2 H 2(g )→CH 3 CH 2 CH 2 CH 2(g )+272.7Kj 由此不能判断 A. 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 B.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 C. 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