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教案

量子力学教案
量子力学教案

§5.1 非简并定态微扰理论

如何分?假设本征值及本征函数较容易解出或已有现成解,是小量能看成微扰,在已知解的基础上,把微扰的影响逐级考虑进去。

代入方程

同次幂相等

(1)

(2)

(3)

①求能量的一级修正

(2)式左乘并对整个空间积分

能量的一级修正等于在态中的平均值。

②求对波函数一级修正

仍是方程 (2) 的解,选取 a 使展开式不含

将上时代入式 (2)

以左乘上式,对整个空间积分

上式化简为:

③求能量二级修正

把代入(3)式,左乘方程(3)式,对整个空间积分

左边为零

讨论:(1)微扰论成立的条件:

(a)可分成,是问题主要部分,精确解已知或易求

(b) <<1

(2)可以证明

例:一电荷为e的线性谐振子受恒定弱电场作用,电场沿x正方向,用微扰法求体系的定态能量和波函数。【解】

是的偶函数

利用递推公式

波函数的一级修正

利用能级移动可以直接准确求出

令:

§5.2 简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

假设是简并的

k 度简并已正交归一化

代入上式

以左乘上式两边,对整个空间积分

左边

右边

不全为零解的条件是

由久期方程可得到能量一级修正的k个根

由于具有某种对称性,因此不考虑时,能级是k度简并的,考虑后,哈密顿量的对称性破坏,使能级的简并度降低或完全消除。

要确定,需求出,将代入上式,可求出。

§5.3 氢原子的一级斯塔克效应

斯塔克(stark)效应:氢原子在外电场作用下所产生的谱线分裂现象。

( 是均匀的,沿z轴)

下面研究n=2时的能级分裂现象:

n=2,有4个简并度

只有两个态角量子数差, 时, 矩阵元才不为零

和不为零

为实的厄密算符

带入久期方程

没有外电场时,原来简并的能及在一级修正中分裂为三个,兼并部分消除

①当时

②当时

③当时,和为不同时为零的常数。

§5.4 变分法

应用微扰论应很小,否则微扰论不能应用,本节所介绍的变分法不受上述条件限制。

对任意一个归一波函数

能量平均值

用任意波函数算出的平均值总是大于体系基态能量,而只有当恰好是体系的基态波函数时,的平均值才等于。

变分法求基态能量的步骤:

(1).选取含有参量的尝试波函数。

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选数学形式上较简单,物理上也较合理的试探波函数。

(2).算出平均能量,然后由,求出的最小值,所得结果就是近似值。

例:设氢原子的基态试探解取为,N 为归一化常数,为变分参数,求基态能量并与精确解比较。

【解】由归一化条件

得:

严格解为

§5.5 氦原子基态

氦原子:原子核带正电2e,核外两个电子

核固定

将z看作参量

实验微扰论变分法

§5.6 与时间有关的微扰论

一般形式的薛定谔方程与时间有关

如有分离的能量本征值

通过分离变量

对任意一态

设在t=0时刻,体系处于能量的某个本征态

即即

如果t>0时,(不含时间)

则体系一直保持

如t>0时,哈密顿量加上一微扰,(通常是含时间的)状态将发生变化,这时

将不再是能量本征态。

能量本征态为出现的几率,也就是原来状态跃迁到的跃迁几率。考虑后,如何求?

将代入方程

利用

上式简化为

以左乘上式,对整个空间积分

上式是薛定谔方程在能量表象中的形式

零阶:

一阶:

考虑到一级修正

几率:

讨论:(1)利用的厄密性,

在一级近似下,

(2)对简并情况下,不能由此得出从能级的跃迁几率等于从能级的几率。计算的跃迁几率。

如有简并

如初态有简并

即对末态求和,初态求平均。

§5.7 跃迁几率

一.常微扰

t=0, 状态为,,与时间无关。

利用

性质:

x=0

令:

再利用

跃迁速率

讨论:(1)对常微扰,当作用时间相当长情况下,跃迁几率与时间无关。

(2)只在末态能量的范围中才有显著跃迁几率,可看出只有当连续变化时才有意义。用表示体系末态的态密度,则表示范围的末态数目。

因此从初态到末态跃迁几率是各种可能跃迁几率之和

(黄金规则)末态是自由粒子动量的本征函数时的态密度:

箱归一化

每一组的值确定一个态

动量在范围内态的数目

不变,不变

为能量为(或动量为)单位立体角的态密度。

二.周期性微扰

在光的照射下,原子可能吸收光子而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或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而放出光子。这种现象分别称为光的吸收与受激辐射。

光为电磁场,场强是周期变化的,原子在光的照射下,实际上是受到一周期性微扰。

体系在t=0时,受

与时间无关

本征函数:

讨论:当,

即第二项正比于时间t,第一项不随时间增加,因此第二项起主要作用。同样时,第一项,第一项起主要作用。

时,跃迁几率很小,因此只有或时,才能出现明显跃迁。也就是

说,只有当外界微扰含有频率时,体系才能从态跃迁到态,体系吸收或发射的能量是,这是共振现象。

时,利用

讨论:函数是能量守恒条件的体现。

当,只有时,跃迁几率才不为零,即体系由态跃迁到态,发射出能量的光子。

当时跃迁几率不为零,体系吸收能量,由态跃迁到态。

能量时间测不准关系

确定,不确定

t测量时间间隔

一般情况: 。

§5.8 光的发射与吸收

光的吸收

自发跃迁不受外界影响,

受激辐射在外界作用下

当无外界作用时,原子中的电子处于定态按量子力学的观点它应永远处在这个定态,不可能自发跃迁至较低能级并辐射出光子。而要想达到辐射平衡必须有自发跃迁,只因为我们把光子看成了经典的电磁场,只有用量子电动力学才能彻底解释这一现象。

一.自发辐射和爱因斯坦理论

爱因斯坦建立了一套理论,他先假设同时存在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当体系和辐射场达到热平衡后,用平衡条件来建立自发辐射与受激辐射之间的关系,利用量子力学含时微扰论求出受激辐射系数,再利用平衡条件给出原子体系的自发辐射系数。

三个系数:

, 的自发发射系数,单位时间内由的几率。

《大学物理aii》作业 no08 量子力学基出 参考解答

《大学物理AII 》作业No.08量子力学基础 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物质波公式、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特征。 2、理解概率波及波函数概念。 3、理解不确定关系,会用它进行估算;理解量子力学中的互补原理。 4、会用波函数的标准条件和归一化条件求解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 5、理解薛定谔方程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一维势垒中的应用结果、理解量子隧穿效应。 ------------------------------------------------------------------------------------------------------- 一、填空题 1、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启发下提出,具有一定能量E 和动量P 的实物粒子也具波动性,这种波称为(物质)波;其联系的波长λ和频率ν与粒子能量E 和动量P 的关系为(νh E =)、(λh p =)。德布罗意的假设,最先由(戴维 孙-革末)实验得到了证实。因此实物粒子与光子一样,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特征。 2、玻恩提出一种对物质波物理意义的解释,他认为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物质波的强度能够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 3、对物体任何性质的测量,都涉及到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对宏观世界来说,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微观客体来说,这种作用却是不能忽略。因此对微观客体的测量存在一个不确定关系。其中位置与动量不确定关系的表达式为(2 ≥???x p x );能量与时间不确定关系的表达式为(2 ≥???t E )。 4、薛定谔将(德布罗意公式)引入经典的波函数中,得到了一种既含有能量E 、动量P ,又含有时空座标的波函数),,,,,(P E t z y x ψ,这种波函数体现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的特征,因此在薛定谔建立的量子力学体系中,就将这种波函数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量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量子物理 所属专业:材料物理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取得的两个最伟大的进展之一,以研究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基本出发点建立的量子理论开辟了人类认识客观 世界运动规律的新途径,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 本课程着重介绍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首先从量子力学发展简史、黑体辐射实验等出发,讲述量子力学Schrodinger 方程和一维定态问题,着重讲述周期场和Bloch定理、能带结构。在此基础 上讲述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波函数统计解释、线性厄米算符、本征值 问题、测不准关系、力学量完全集、Heisenberg方程等。中心力场部分主 要讲电磁场相互作用下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矩阵力学主要讲力学量算符的矩 阵表示和本征值问题。定态微扰论和量子跃迁主要讲原子的几个效应和量子 系统在外场微扰情况下的光的吸收和辐射。最后讲多粒子全同性问题。 课程目标与任务: 1. 掌握微观粒子运动规律、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和基本方 法。 2.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近似方法及其对相关物理问题的处理。 3.掌握电子在周期势场情况下的运动规律,为学习固体物理打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需要学生先修《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和《线性代数》等课程。《电磁学》和《光学》中的麦克斯韦理论最终统一了 光学和电磁学;揭示了任意温度物体都向外辐射电磁波的机制,它是19世纪 末人们研究黑体辐射的基本出发点,对理解本课程中的黑体辐射实验及紫外 灾难由于一定的帮助。《原子物理》中所学习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经典与半经典 理论及其解释相关实验的困难是导致量子力学发展的主要动机之一。《数学物 理方法》中所学习的复变函数论和微分方程的解法都在量子力学中有广泛的 应用。《线性代数》中的线性空间结构的概念是量子力学希尔伯特空间的理论 基础,对理解本课程中的矩阵力学和表象变换都很有助益。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钱伯初, 《理论力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 [2] 曾谨言,《量子力学》I,第四版,科学出版社, 2006年 [3] L. D. Landau and E. M. Lifshitz, Non-relativistic Quantum Mechanics; [4] P. A. M. Dirac, 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量子论发展简史 第二节黑体辐射实验与Plank常数的量纲分析,原子物理中的量纲结构(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量子力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对象和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及其量纲分析。 【重点掌握】: 1.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实验;电子晶体衍射 实验;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精.选)

1光电效应:光照射到金属上,有电子从金属上逸出的现象。这种电子称之为光电子。 2光电效应有两个突出的特点:①存在临界频率ν0 :只有当光的频率大于一定值v 0 时,才有光电子发射出来。若光频率小于该值时,则不论光强度多大,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子产生。②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光的强度只决定光电子数目的多少。 3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光(电磁辐射)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E= h ν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以这种形式在空间以光速 C 传播,这种粒子叫做光量子,或光子 4康普顿效应:高频率的X 射线被轻元素如白蜡、石墨中的电子散射后出现的效应。 ⒕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射光中,除了原来X 光的波长λ外,增加了一个新的波长为λ'的X 光,且λ' >λ;波长增量Δλ=λ-λ随散射角增大而增大 5戴维逊-革末实验证明了德布罗意波的存在 6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某时刻t 在空间某一点(x,y,z)波函数模的平方与该时刻t 该地点(x,y,z)附近单位体积内发现粒子的几率密度(通常称为几率)dw(x,y,z,t)成正比。按照这种解释,描写粒子的波是几率波 7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 1),,,( 2 ?∞=ψτd t z y x 8定态:微观体系处于具有确定的能量值的状态称为定态。定

态波函数:描述定态的波函数称为定态波函定态的性质:⑴由定态波函数给出的几率密度不随时间改变。⑵粒子几率流密度不随时间改变。⑶任何不显含时间变量的力学量的平均值不随时间改变 9算符: 作用在一个函数上得出另一个函数的运算符号,量子力学中的算符是作用在波函数上的运算符号。 10厄密算符的定义:如果算符 F ?满足下列等式() ? ?dx F dx F φψφψ**??=,则称F ?为厄密算符。式中ψ和φ为任意波函数,x 代表所有的变量,积分范围是所有变量变化的整个区域。 推论:量子力学中表示力学量的算符都是厄密算符。 11厄密算符的性质:厄密算符的本征值必是实数。厄密算符的属于不同本征值的两个本征函数相互正交。 12简并:对应于一个本征值有一个以上本征函数的情况。简并度:对应于同一个本征值的本征函数的数目。 13量子力学中力学量运动守恒定律形式是: 01=??????+??=H F i t F dt F d ?,?η 量子力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形式是01=??????=H H i dt H d ?,??η 14 15斯特恩-革拉赫实验证明电子存在自旋理由 16黑体辐射揭示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 17玻尔的量子化条件:在量子理论中,角动量必须是h 的整数 的近似求解方法。 求出,由求出微扰论:由n n n n E E ψψ)0()0(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结构化学基础》 讲稿 第一章 孟祥军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讲) 1.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 经典物理学遇到了难题: 19世纪末,物理学理论(经典物理学)已相当完善: ? Newton 力学 ? Maxwell 电磁场理论 ? Gibbs 热力学 ? Boltzmann 统计物理学 上述理论可解释当时常见物理现象,但也发现了解释不了的新现象。 1.1.1 黑体辐射与能量量子化 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电磁波的物体。黑色物体或开一小孔的空心金属球近似于黑体。 黑体辐射:加热时,黑体能辐射出各种波长电磁波的现象。 ★经典理论与实验事实间的矛盾: 经典电磁理论假定:黑体辐射是由黑体中带电粒子的振动发出的。 按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理论,计算所得的黑体辐射能量随波长变化的分布曲线,与实验所得曲线明显不符。 按经典理论只能得出能量随波长单调变化的曲线: Rayleigh-Jeans 把分子物理学中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则用到电磁辐射上,按其公式计算所得结果在长波处比较接近实验曲线。 Wien 假定辐射波长的分布与Maxwell 分子速度分布类似,计算结果在短波处与实验较接近。 经典理论无论如何也得不出这种有极大值的曲线。 ? 1900年,Planck (普朗克)假定: 黑体中原子或分子辐射能量时作简谐振动,只能发射或吸收频率为ν, 能量为 ε=h ν 的整数倍的电磁能,即振动频率为 ν 的振子,发射的能量只能是 0h ν,1h ν,2h ν,……,nh ν(n 为整数)。 ? h 称为Planck 常数,h =6.626×10-34J ?S ? 按 Planck 假定,算出的辐射能 E ν 与实验观测到的黑体辐射能非常吻合: ●能量量子化:黑体只能辐射频率为 ν ,数值为 h ν 的整数倍的不连续的能量。 能量波长 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曲线 () 1 /81 3 3 --= kt h c h e E ννπν

2014-2015量子力学期中试卷(A)——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量子力学期中考试试卷 2014-2015 学年 第 一 学期 考试日期:2014年11月 日 考试地点:海珠校区 楼 课室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认为粒子的能量E 、动量P 与物质波的频率v 和波长λ的关系为( νh E = )、( n h p λ = 或λ h p = ) 。 2、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描写微观体系的状态。 3、()2 ,t r Ψ 是粒子t 时刻(在r 处的概率密度),()2 ,t p c 是粒子t 时刻(具有动量p 的概 率密度)。(注:照最后一道大题写是概率分布函数的也算对了,但是只写是概率就不对) 4、扫描隧道显微镜是利用(隧道效应)制成的。 5、氢原子电子的第n 个能级是(2 n )度简并的。 6、F ?的本征值λ组成连续谱,则本征函数λφ的正交归一性表达式( 书P70 ()λλτφφλλ'-=' ?δd * ) 。

7、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式(()() 422 2 ≥??x p x 或()()2 ≥??x p x )。 8、如果两个算符对易,则这两个算符有组成完全系的(共同本征函数)。 二、求角动量算符的对易关系[] y x L L ?,?(5分) 证明:书P77

三、证明当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在与核的距离为0a r (玻尔半径)处出现的概率最大(10分)书P67

四、证明厄米算符的属于不同本征值的两个本征函数相互正交。(10分)证明:书P69

五、一粒子在一维势场 , ()0, , x a U x a x a x a ∞<- ? ? =-≤≤ ? ?∞> ? 中运动,求粒子的能级和对应的波函数(20 分) 解:书P26例题

量子力学知识总结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 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1.黑体辐射和能量量子化 黑体:一种能全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波长辐射的物体 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设:定温下黑体辐射能量只与辐射频率有关,频率为ν的能量,其数值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ν的整数倍,称为能量量子化。 2.光电效应与光子学说 爱因斯坦将能量量子化概念用于电磁辐射,并用以解释光电效应。其提出了光子学说,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 光子学说内容: ①光是一束光子流,每一种频率的的光的能量都有一个最小单位,称为光子 光子能量ε=hν/c ②光子质量m=hν/c2 ③光子动量p=mc=hν/c= h/λ ④光的强度取决于单位体积内光子的数目,即光子密度。光电效应: hν= W+E K =hν +2 1 mv2,W为脱出功,E k 为光电子的动能。 3.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提出实物微粒也具有波性:E=hν p=h/λ 德布罗意波长:λ=h/p=h/(mv) 4. 测不准原理:?x?x p≥h?y?p y ≥h?z?p y ≥h?tE≥h 二、量子力学基本假设 1. 假设1:对于一个量子力学体系,可以用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ψ(x,y,z,t)来描述,它包括体系的全部信息。这一函数称为波函数或态函数,简称态。 不含时间的波函数ψ(x,y,z)称为定态波函数。在本课程中主要讨论定态波函数。 由于空间某点波的强度与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成正比,即在该点附近找到粒子的几率正比于ψ*ψ,所以通常将用波函数ψ描述的波称为几率波。在原子、分子等体系中,将ψ称为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将ψ*ψ称为几率密度,它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子云;ψ*ψdτ为空间某点附近体积元dτ中电子出现的几率。 对于波函数有不同的解释,现在被普遍接受的是玻恩(M. Born)统计解释,这一解释的基本思想是:粒子的波动性(即德布罗意波)表现在粒子在空间出现几率的分布的波动,这种波也称作“几率波”。 波函数ψ可以是复函数, 合格(品优)波函数:单值、连续、平方可积。 2. 假设2:对一个微观体系的每一个可观测的物理量,都对应着一个线性自厄算符。 算符:作用对象是函数,作用后函数变为新的函数。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量子力学 所属专业:物理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 量子理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取得的两个(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最伟大的进展之一,以研究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基本出发点建立的量子理论开辟了人 类认识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新途径,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 本课程着重介绍《量子力学》(非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公 设)及表述形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地让学生认识表述原理的数学结构, 如薛定谔波动力学、海森堡矩阵力学以及抽象表述的希尔伯特空间的代数结 构。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量子状态的描述、力学量的算符、量子力学中 的测量、运动方程和守恒律、量子力学的表述形式、多粒子体系的全同性原 理。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量子力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在分析清楚各类基 本应用问题的物理内容基础上,掌握量子力学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处理方法。 本篇主要内容包括:一维定态问题、氢原子问题、微扰方法对外场中的定态 问题和量子跃迁的处理以及弹性散射问题。 课程目标与任务: 1. 掌握微观粒子运动规律、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和基本方 法。 2.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近似方法及其对相关物理问题的处理。 3.了解量子力学所揭示的互补性认识论及其对人类认识论的贡献。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需要学生先修《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和《线性代数》等课程。《电磁学》和《光学》中的麦克斯韦理论最终统一 了光学和电磁学;揭示了任意温度物体都向外辐射电磁波的机制,它是19 世纪末人们研究黑体辐射的基本出发点,对理解本课程中的黑体辐射实验及 紫外灾难由于一定的帮助。《原子物理》中所学习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经典与 半经典理论及其解释相关实验的困难是导致量子力学发展的主要动机之一。 《数学物理方法》中所学习的复变函数论和微分方程的解法都在量子力学中 有广泛的应用。《线性代数》中的线性空间结构的概念是量子力学希尔伯特 空间的理论基础,对理解本课程中的矩阵力学和表象变换都很有助益。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钱伯初, 《理论力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 [2] 苏汝铿, 《量子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L. D. Landau and E. M. Lifshitz, Non-relativistic Quantum Mechanics; [4] P. A. M. Dirac, 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微观粒子状态的描述 第一节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 第三节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四节量子力学的第一公设:波函数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研究对象和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及其状态描述。 【重点掌握】: 1.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实验;电子晶体衍射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10-量子力学习题解读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10-量子力学习题解读

一、选择题 1.4185:已知一单色光照射在钠表面上, 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是1.2 eV ,而钠的红限波 长是5400 ?,那么入射光的波长是 (A) 5350 ? (B) 5000 ? (C) 4350 ? (D) 3550 ? [ ] 2.4244:在均匀磁场B 内放置一极薄的金 属片,其红限波长为λ0。今用单色光照射,发现 有电子放出,有些放出的电子(质量为m ,电荷 的绝对值为e )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作半径为 R 的圆周运动,那末此照射光光子的能量是: (A) (B) (C) (D) [ ] 3.4383:用频率为ν 的单色光照射某种金 属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E K ;若改用频 率为2ν 的单色光照射此种金属时,则逸出光电 子的最大动能为: (A) 2 E K (B) 2h ν - E K (C) h ν - E K (D) h ν + E K [ ] 4.4737: 在康普顿效应实验中,若散射光 波长是入射光波长的1.2倍,则散射光光子能量 ε与反冲电子动能E K 之比ε / E K 为 (A) 2 (B) 3 (C) 4 (D) 5 [ ] 0λhc 0λhc m eRB 2)(2+0λhc m eRB +0λhc eRB 2+

5.4190: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激发后能发射赖曼系(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射的各谱线组成的谱线系)的最长波长的谱线,至少应向基态氢原子提供的能量是 (A) 1.5 eV (B) 3.4 eV (C) 10.2 eV (D) 13.6 eV [] 6.4197:由氢原子理论知,当大量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时,原子跃迁将发出: (A) 一种波长的光(B) 两种波长的光(C) 三种波长的光(D) 连续光谱[] 7.4748:已知氢原子从基态激发到某一定态所需能量为10.19 eV,当氢原子从能量为-0.85 eV的状态跃迁到上述定态时,所发射的光子的能量为 (A) 2.56 eV (B) 3.41 eV (C) 4.25 eV (D) 9.95 eV [] 8.4750:在气体放电管中,用能量为12.1 eV 的电子去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时氢原子所能发射的光子的能量只能是 (A) 12.1 eV (B) 10.2 eV (C) 12.1 eV,10.2 eV和1.9 eV (D) 12.1 eV,10.2 eV和 3.4 eV [] 9.4241:若 粒子(电荷为2e)在磁感应

中英文课程名称与学分学期 简历英语

中文课程名英文课程名学分学期 当代国际政治概论Moder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2 1 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史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2 2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 Chinese Revolution 2 1 毛泽东思想概论The Thought of Mao Zedong 2 1 统战理论与实践United Front Theory and Practice 中共党史史料学Historical Documen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istory 2 4 中国革命史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y of Chinese Revolution History 3 1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History of Mordern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3 1 中国土地改革史History of Land Reform in China 2 2 中国现代化思想史Histroy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ought 2 2 当代中国史研究Contemporary Histroy of China Studies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istory 3 2 李群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Applications of Lie Groups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s . 3,4 变分学V ariational Calculus 3 2 抽象代数Abstract Algebra 6 1,2 代数拓扑学Algebraic Topology 4 非线性发展方程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 and Soliton 6 2,3 非线性泛函分析Nonlinear Functional Analysis 4 2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3 3 几何拓扑学Geometric Topology 7 1,2 连续统理论与动力系统Continuum Theory and Dynamical Systems 4 3 临界点理论(二) Critical Ponit Theory (二) 临界点理论(一) Critical Point Theory (一) 6 3,4 流形的拓扑学Topology of Manifold 4 3 群表示论Representation theory fo groups 4 3 示性类理论Theory of Characteristic classes 4 3 算子代数Operator Algebras 4 3 算子理论Operator Theory 4 2 讨论班Seminar 套代数Nest Algebras 4 3 微分拓扑学Differential Topology 4 纤维丛理论Theory of Fibre Bundle 4 2 现代拓扑学Modern Topology 4 1 现代微分几何Modern Differential Geometry 3 1 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二) Linear Second Order PDE(二) 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一) Linear Second Order PDE(一) 6 1,2 有限群Theory of finite groups 4 2,3 置换群Permutation groups 3 自由边界问题Some topics in Free Boundary Problems 3 3 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Qualitative Theory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 ons 4 2 代数拓扑Algebraic Topology 4 1 调和分析Harmonic Analysis

量子力学期末考试知识点+计算题证明题

1. 你认为Bohr 的量子理论有哪些成功之处?有哪些不成功的地方?试举一例说明。 (简述波尔的原子理论,为什么说玻尔的原子理论是半经典半量子的?) 答:Bohr 理论中核心的思想有两条:一是原子具有能量不连续的定态的概念;二是两个定态之间的量子跃迁的概念及频率条件。首先,Bohr 的量子理论虽然能成功的说明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但对于复杂原子光谱,甚至对于氦原子光谱,Bohr 理论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里有些困难是人们尚未认识到电子的自旋问题),对于光谱学中的谱线的相对强度这个问题,在Bohr 理论中虽然借助于对应原理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但不能提供系统解决它的办法;其次,Bohr 理论只能处理简单的周期运动,而不能处理非束缚态问题,例如:散射;再其次,从理论体系上来看,Bohr 理论提出的原子能量不连续概念和角动量量子化条件等,与经典力学不相容的,多少带有人为的性质,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不连续性的本质。 2. 什么是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有什么规律?爱因斯坦是如何解释光电效应的? 答: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有大量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的规律:a.对于一定的金属材料做成的电极,有一个确定的临界频率0υ,当照射光频率0υυ<时,无论光的强度有多大,不会观测到光电子从电极上逸出;b.每个光电子的能量只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c.当入射光频率0υυ>时,不管光多微弱,只要光一照,几乎立刻910s -≈观测到光电子。爱因斯坦认为:(1)电磁波能量被集中在光子身上,而不是象波那样散布在空间中,所以电子可以集中地、一次性地吸收光子能量,所以对应弛豫时间应很短,是瞬间完 成的。(2)所有同频率光子具有相同能量,光强则对应于光子的数目,光强越大,光子数目越多,所以遏止电压与光强无关,饱和电流与光强成正比。(3)光子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对应光子能量越大,所以光电效应也容易发生,光子能量小于逸出功时,则无法激发光电子。 3.简述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它反映了什么? 答:对于一般情况,如果1ψ和2ψ是体系的可能状态,那么它们的线性叠加:1122c c ψψψ=+(12c c ,是复数)也是这个体系的一个可能状态。这就是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态叠加原理的含义表示当粒子处于态1ψ和2ψ的线性叠加态ψ时,粒子是既处于态1ψ,又处于态2ψ。它反映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矛盾的统一。量子力学中这种态的叠加导致在叠加态下观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4. 什么是定态?定态有什么性质? 答:体系处于某个波函数()()[]exp r t r iEt ψψ=-,所描写的状态时,能量具有确定值。这种状态称为定态。定态的性质:(1)粒子在空间中的概率密度及概率流密度不随时间变化;(2)任何力学量(不显含时间)的平均值不随时间变化;(3)任何力学量(不显含时间)取各种可能测量值的概率分布也不随时间变化。 5. 简述力学量与力学量算符的关系? 答:算符是指作用在一个波函数上得出另一个函数的运算符号。量子力学中采用算符来表示微观粒子的力学量。如果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F 在经典力学中有相应的力学量,则表示这个力学量的算符?F 由经典表示式F (r,p )中将p 换为算符?p 而得出的,即:

量子力学教学大纲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631011 课程英文名称:Quantum Mechanics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的两大科学之一,是描述微观运动世界的基本理论,是近代光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光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数学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夯实的量子力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量子理论的物理图像,基本概念; 2.获得描述微观物理规律的理论工具--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框架结构,能用这些原理解决常见的,简单的微观物理现象; 3.加深对现代科学理论的形式、特点的认识,提高科学方法论水平; 4.了解量子力学有关的科学发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总的理论框架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用波函数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用算符描述相应的力学量,以及波函数的演化规律——薛定谔方程。会解简单的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掌握用矩阵描述态和算符的方法。掌握简并和非简并的微扰理论,以及含时微扰理论,能用含时微扰理论解释原子的跃迁和发光。掌握电子自旋的基本理论,全同粒子的特性及其描述方法。 3.基本技能: 利用数学手段解决具体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大纲中的重点内容是学习量子力学基本理论所必需掌握的内容,教学中如果学生接受的较好,可适当增加一些在实际中有很广泛应用的问题作为重点内容。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讲解;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讲解,以使学生能较自然的接受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框架和思想方法。并在讲解中使学生深入理解现代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反过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理论课,在教学中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讲解主要采用板书形式;对于具体应用并且数学推导较繁琐的问题可采用课件形式,既能使学生看清解题的思路、过程、特点,又能节省时间。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原子物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一维问题的计算,力学量平均值和幺正变换的计算,微扰问题的计

量子力学知识点小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第一章 ⒈玻尔的量子化条件,索末菲的量子化条件。 ⒉黑体:能吸收射到其上的全部辐射的物体,这种物体就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⒎普朗克量子假说: 表述1:对于一定频率ν的辐射,物体只能以hν为能量单位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 表述2:物体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时,只能以量子的方式进行,每个量子的能量为:ε=hν。 表述3:物体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时,只能以能量ε的整数倍来实现,即ε,2ε,3ε,…。 ⒏光电效应:光照射到金属上,有电子从金属上逸出的现象。这种电子称之为光电子。 ⒐光电效应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①存在临界频率ν0:只有当光的频率大于一定值v0 时,才有光电子发射出来。若光频率小于该值时,则不论光强度多大,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子产生。 ②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光的强度只决定光电子数目的多少。 ⒑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 光(电磁辐射)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E= hν的微粒形式出

现,而且以这种形式在空间以光速 C 传播,这种粒子叫做光量子,或光子。爱因斯坦方程 ⒒光电效应机理: 当光射到金属表面上时,能量为 E= h ν 的光子立刻被电子所吸收,电子把这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另一部分就是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 ⒓解释光电效应的两个典型特点: ①存在临界频率v 0:由上式明显看出,当h ν- W 0 ≤0时,即ν≤ν0 = W 0 / h 时,电子不能脱出金属表面,从而没有光电子产生。 ②光电子动能只决定于光子的频率:上式表明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光的频率ν有关,而与光的强度无关。 ⒔康普顿效应:高频率的X 射线被轻元素如白蜡、石墨中的电子散射后出现的效应。 ⒕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 ①散射光中,除了原来X 光的波长λ外,增加了一个新的波长为λ'的X 光,且λ' >λ; ②波长增量Δλ=λ-λ随散射角增大而增大。 ⒖量子现象凡是普朗克常数h 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现象 ⒗光具有微粒和波动的双重性质,这种性质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⒘与运动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 ???? ? ???? ======n k h k n h P h E λππλων2 ,2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__10_量子力学习题

一、选择题 1.4185:已知一单色光照射在钠表面上,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是1.2 eV ,而钠的红 限波长是5400 ?,那么入射光的波长是 (A) 5350 ? (B) 5000 ? (C) 4350 ? (D) 3550 ? [ ] 2.4244:在均匀磁场B 内放置一极薄的金属片,其红限波长为λ0。今用单色光照射, 发现有电子放出,有些放出的电子(质量为m ,电荷的绝对值为e )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作 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那末此照射光光子的能量是: (A) 0λhc (B) 0λhc m eRB 2)(2+ (C) 0 λhc m eRB + (D) 0λhc eRB 2+ [ ] 3.4383:用频率为ν 的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E K ;若改用 频率为2ν 的单色光照射此种金属时,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 (A) 2 E K (B) 2h ν - E K (C) h ν - E K (D) h ν + E K [ ] 4.4737: 在康普顿效应实验中,若散射光波长是入射光波长的1.2倍,则散射光光子 能量ε与反冲电子动能E K 之比ε / E K 为 (A) 2 (B) 3 (C) 4 (D) 5 [ ] 5.4190: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激发后能发射赖曼系(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射的各 谱线组成的谱线系)的最长波长的谱线,至少应向基态氢原子提供的能量是 (A) 1.5 eV (B) 3.4 eV (C) 10.2 eV (D) 13.6 eV [ ] 6.4197:由氢原子理论知,当大量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时,原子跃迁将发出: (A) 一种波长的光 (B) 两种波长的光 (C) 三种波长的光 (D) 连续光谱 [ ] 7.4748:已知氢原子从基态激发到某一定态所需能量为10.19 eV ,当氢原子从能量为 -0.85 eV 的状态跃迁到上述定态时,所发射的光子的能量为 (A) 2.56 eV (B) 3.41 eV (C) 4.25 eV (D) 9.95 eV [ ] 8.4750:在气体放电管中,用能量为12.1 eV 的电子去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时 氢原子所能发射的光子的能量只能是 (A) 12.1 eV (B) 10.2 eV (C) 12.1 eV ,10.2 eV 和 1.9 eV (D) 12.1 eV ,10.2 eV 和 3.4 eV [ ] 9.4241: 若α粒子(电荷为2e )在磁感应强度为B 均匀磁场中沿半径为R 的圆形轨 道运动,则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是 (A) )2/(eRB h (B) )/(eRB h (C) )2/(1eRBh (D) )/(1eRBh [ ] 10.4770:如果两种不同质量的粒子,其德布罗意波长相同,则这两种粒子的 (A) 动量相同 (B) 能量相同 (C) 速度相同 (D) 动能相同 [ ] 11.4428:已知粒子在一维矩形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 a x a x 23cos 1)(π?=ψ ( - a ≤x ≤a ),那么粒子在x = 5a /6处出现的概率密度为 (A) 1/(2a ) (B) 1/a (C) a 2/1 (D) a /1 [ ] 12.4778:设粒子运动的波函数图线分别如图(A)、(B)、(C)、(D)所示,那么其中确定 粒子动量的精确度最高的波函数是哪个图? [ ]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系)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系) 课程编号:S0106020702001 课程名称:高等量子力学 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d Quantum Mechanics 学分: 4 周学时 4 总学时:72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 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生物物理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表象理论;2、对称性与守恒律;3、角动量理论;4、形式散射理论;5、二次量子化及其应用;6、路径积分;7、相对论量子力学。 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对量子力学的进一步应用有深入的理解,并具备一定的解决量子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量子力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喀兴林,《高等量子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曾谨言,《量子力学》(第三版卷II),科学出版社,2000年; 3.徐在新,《高等量子力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填写人:马雷审核人:刘宗华 课程编号:S0106020702002课程名称:计算物理 课程英文名称:Computational Physics 学分: 3 周学时:3(理论授课2+上机1)总学时:54 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凝聚态物理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绪论;2、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计算;3、电磁场计算(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光栅衍射效率计算);4、物理问题中随机现象的数学模拟方法一蒙特卡罗方法;5、最优化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使学生对计算物理研究的四个过程有一定的理解,注重其中的第一个过程即建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为以后进一步参加计算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数理方法,量子力学, 算法语言,数值分析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张开明,顾昌鑫,计算物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2、况蕙孙,蒋伯诚,张树发,计算物理引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秦元勋,张锁春,计算物理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马文淦,张子平,计算物理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陈公宁,沈嘉骥,计算方法导引(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赵伊君,张志杰,原子结构的计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7、潘毓刚,李俊清,祝继康,Xa方法的理论和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8、孔祥谦,有限单元法在传热学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9、徐钟济,蒙特卡罗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填写人:沈国土审核人:石旺舟 课程编号:S0106020401101课程名称:物理教学论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s pedagogy 学分: 3 周学时 3 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新课程理念解读2、现代教学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理论与实践 3、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 4、物理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

量子力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全

大学量子力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填空及问答部分 1能量量子化 辐射黑体中分子和原子的振动可视为线性谐振子,这些线性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这些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下,谐振子的能量不能取任意值,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 的整数倍εεεεεn ,,4,3,2,??? 对频率为 的谐振子, 最小能量为: νh =ε 2.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 )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经典力学中,研究对象总是被明确区分为两类:波和粒子。前者的典型例子是光,后者则组成了我们常说的“物质”。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认为和光一样,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这一假说,电子也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这被后来的电子衍射试验所证实。 德布罗意公式h νmc E ==2 λ h m p ==v 3.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在量子力学中,引入一个物理量:波函数 ,来描述粒子所具有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满足薛定格波动方程 0),()](2[),(22=-?+??t r r V m t r t i ψψ 粒子的波动性可以用波函数来表示,其 中,振幅 表示波动在空间一点(x ,y,z )上的强弱。所以, 应该表示 粒子出现在点(x,y,z )附件的概率大小的一个量。从这个意义出发,可将粒子的波函数称为概率波。 自由粒子的波函数)](exp[Et r p i A k -?=ψ=ψ 波函数的性质:可积性,归一化,单值性,连续性 4. 波函数的归一化及其物理意义 常数因子不确定性设C 是一个常数,则 和 对粒子在点(x,y,z )附件出现概率的描述是相同的。 相位不定性如果常数 ,则 和 对粒子在点(x,y,z ) 2 (,,)x y z ψ(,,) c x y z ψαi e C =(,,)i e x y z αψ(,,)x y z ψ

《量子力学》考试知识点(精心整理)

《量子力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考核知识点: (一)、经典物理学困难的实例 (二)、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 考核要求: (一)、经典物理困难的实例 1.识记:紫外灾难、能量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2.领会: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考核知识点: (一)、波函数及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二)、含时薛定谔方程 (三)、不含时薛定谔方程 考核要求: (一)、波函数及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1.识记:波函数、波函数的自然条件、自由粒子平面波 2.领会:微观粒子状态的描述、Born几率解释、几率波、态叠加原理(二)、含时薛定谔方程 1.领会: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几率流密度,粒子数守恒定理 2.简明应用:量子力学的初值问题 (三)、不含时薛定谔方程 1. 领会:定态、定态性质 2. 简明应用:定态薛定谔方程 第三章:一维定态问题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一维定态的一般性质 (二)、实例 二、考核要求: 1.领会:一维定态问题的一般性质、束缚态、波函数的连续性条件、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完全透射、势垒贯穿、共振 2.简明应用:定态薛定谔方程的求解、 第四章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 一、考核知识点: (一)、表示力学量算符的性质 (二)、厄密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三)、连续谱本征函数“归一化” (四)、算符的共同本征函数 (五)、力学量的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 二、考核要求: (一)、表示力学量算符的性质 1.识记:算符、力学量算符、对易关系 2.领会:算符的运算规则、算符的厄密共厄、厄密算符、厄密算符的性质、基本力学量算符的对易关系 (二)、厄密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1.识记:本征方程、本征值、本征函数、正交归一完备性 2.领会:厄密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性质、坐标算符和动量算符的本征值问题、力学量可取值及测量几率、几率振幅。 (三)、连续谱本征函数“归一化” 1.领会:连续谱的归一化、箱归一化、本征函数的封闭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