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幼儿教育的现状差距及解决方法

论中西方幼儿教育的现状差距及解决方法
论中西方幼儿教育的现状差距及解决方法

论中西方幼儿教育的现状差距及解决方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论中西方幼儿教育的现状差距及解决方法

中文摘要:西方幼儿教育理念起源于古希腊,后在欧洲,以及美国得以发扬,中国幼儿教育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智者对于人性的讨论。时间,方式,水平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幼儿教育现状的不同,本文将一一为您说明。关键词:中西方、幼儿教育、现状差距、解决办法

文章正文:

一、中西方幼儿教育的现状

(一)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中国拥有超过1亿的0-6岁适龄入学幼儿,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球适龄幼儿毛入学率为37%,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75%,而中国仅为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二)西方主要国家幼儿教育现状

(1)法国:如今法国的幼儿教育已相当普遍,约2000名人口的社区就有一个幼儿园,当幼儿达到5岁时,如果家长同意,可提早入学,安置于小学的初级班上课。

(2)德国:在德国,早期的幼儿园是中产阶级和贵族家庭的专利品,一般家庭是无法消受的。二次大战后,幼儿园的设立如雨后春笋般,除发展迅速外,还设立有许多幼儿教育机构,不断创新以时代及幼儿教育之需。

(3)英国:在教育上有一个共识,即教育对民智的提高及民主政治的了解甚有必要。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当欧陆许多国家大力推动国家教育政策时,英国教育仍委由慈善机关或私人志愿办理。

二、中西方幼儿教育目标的差距

(一)中国幼儿教育目标

1、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喜欢上幼儿园,习惯幼儿园生活和教育常规。

2、逐渐学习并形成基本的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言语习惯。

3、逐步学会与家人、小朋友、教师等友好相处,学习并关心别人。

4、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接受疾病预防措施,知道一些最基本保护身体的常识并具备初步的有关能力。走、跑、跳基本动作正确。

5、对家庭和幼儿园的日用品名称及用途较熟悉,对与自己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人物较熟悉,了解家和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6、对自然现象有兴趣,愿意观察,知道一些简单的自然常识。

7、学习用语言与周围人交往,具有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8、形成初步的数概念,学习一些概括和分类的方法。有比较事物外表简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9、愿意听优美的音乐,看动人的图画,愿意大胆地画、想、唱、跳、说。10、初步学习分辨事物是非,掌握最基本的原则。

(二)西方主要国家幼儿教育的目标

1、英国(1)锻炼强健的体魄(2)发展幼儿的个性与兴趣(3)训练幼儿听话技巧与表达能力(4)提供活动和游戏的机会,以增进其生活智能。(5)在探索及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幼儿正式学习【读、写、算】的训练。

2、法国(1)教师原则上依幼儿的身心状况发展、兴趣与需要而安排团体、分组和个别的学习方式(2)幼儿在这个阶段可以充分发挥其感觉、动作及其它有关的基本能力,学习新知,并学习如何与人共处等能力(3)促进幼儿身体、道德、认知的发展和情绪的成熟与社会化,以及注重幼儿的礼貌、诚实、守纪律等良好习惯,以培养完整人格的教育目标

3、德国(1)民主、效率及弹性的开放系统,必须从学前教育开始(2)透过机会均等和自我决定是年轻一代体验民主的价值,了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4、美国(1)保育幼儿身体健康,与训练简单的卫生习惯(2)利用直接环境,激发幼儿求知好奇心;并于其成熟程度范围内,鼓励其独立之思考与行动(3)发展语言模式与表达思想之能力,培养敏锐之感觉与正确简明之语法(4)知道控制情绪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社会态度,期能养成适应儿童团体生活的优良习惯

(三)中西方教育目标的差距

1、幼儿在学前教育期间所获得的教育多少程度不同,中国教育项目非常少,方式单调。西方教育模式多样。

2、中西方在幼儿教育时期的方向不同,中国重在培养幼儿对于个人环境的认知及适应。西方国家重在培养幼儿对于自然社会,对于人类社会的认知及适应。

3、幼儿教育的主客体不同,中古教育是以幼儿围绕教师为主,一切以教师的安排进行教学活动。西方国家则重在调动幼儿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教师辅助为辅,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三、中西方幼儿教育软件(师资力量)的主要差距

(一)中国幼儿教育教师情况

1、首先,教师队伍严重不足,2005年中国幼儿园的师生比为1:30.2 ,农村幼儿园甚至达到了1:36.1 ,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2、其次,教育者的质量不高。据2008年《中国教育年鉴》统计,全国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园园长或教师仅占不到50%的比例,某些边远农村地区更是仅不到30%,甚至,还有3%左右的教师不具备学历,这部分人在全国达到了近40000。

(二)西方幼儿教育者情况

1、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每个超过2000人的社区就设立有专门的幼儿园,拥有至少5个以上的教师,师生比仅为1:15左右。

2、在西方国家,90%以上的教育者拥有专业的幼儿教育资格证,100%的教育者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四、中国幼儿教育的误区

(一)过分宠爱

一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孩子吃饭,一家人来哄,出门怕宝宝走路累着,忙着抱或用车推。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专家提醒: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孩子也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而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将来很难适应社会。

(二)过多管制

有的爸妈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宝宝,就会变得胆小、怕事。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缺点看得很重,总是挑毛病,而对优点却视而不见,极少表扬,甚至经常打骂孩子。这样的孩子自卑感很强,做事缺乏信心,逆反心理很强,性格较为孤僻。

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尊重,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孩子和家长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采取民主方式。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

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征兆在孩子入园时已经显现。为了筛选优质生源,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许多幼儿园不断提高入园门槛,2、3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数数、背诗、写字、记单词。

进入幼儿园后,小学化倾向更是明显。据报道,天津河西区一所幼儿园已开始应父母要求教孩子用竖式算3位数的加减法,而这是小学二年级的课程。“橘、凳、酱、藕、墨”这些原在小学三年级才会学到的字,也出现在《学前500字》之中。哈尔滨某幼儿园的一块小黑板上,写着幼儿们周末应完成的作业:抄写古诗《静夜思》三遍并背诵、默写汉语拼音字母、父母出20道退位减法题。

这样的幼儿教育的恶果之一就是让孩子(尤其是男孩)从一开始就畏惧学校、讨厌学习。在他们应该游戏、唱歌、跳舞、绘画、到处跑、到处玩、胡思乱想的年龄,孩子们不得不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读书、写字。这会让他们认为,学习是枯燥的,甚至是一种惩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对学校心生厌倦。

五、关于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

1、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

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非常重要。当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但这并不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2、最适合培养幼儿的方式是“游戏”

法不适宜培养孩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是“游戏”。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商量。

3、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时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程。孩子回到家还会向家长宣传,如果看到家长乱扔垃圾,就会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垃圾要分类。连很多家长都说,垃圾分类的游戏让他们很受益,以前他们都不懂得垃圾还要分类,以及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还有“关爱他人”的教育,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开智学校慰问、表演木偶戏,使孩子从小懂得同情和关怀弱者。

4、关注孩子的发展潜力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样的孩子才有

发展潜力?热情大方,会关心同伴,这样的孩子人缘更好,以后也会有更多锻的机会;同时,这样的孩子求知欲强,思维很活跃,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幼儿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造就孩子健全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生活、行为、卫生习惯。孩子的潜力非常大。小班的孩子经常玩交通安全的游戏,已经懂得走人行道要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等交通规则。

5、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在美国,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

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5、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幼儿教育机构

各国幼儿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年鉴》2003、2004、2008

2、李德高《幼儿教育史》2001

3、翁丽芳《幼儿教育史》1998

4、《西方幼儿教育史》幼四甲瞿敏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