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纲要简介

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纲要简介
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纲要简介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形势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和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使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

生产和使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和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标准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业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TD-LTE技术正在开展规模技术试验。

使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使用,且使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使用已取得良好效果;在电力行业,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使用正在逐步拓展;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使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使用广泛推广;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使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使用。

尽管我国物联网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使用拓展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和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使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使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物联网由起步发展进入规模发展的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14点行动计划;日本的 U-Japan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领域之一;韩国的IT839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创新驱动日益明显。物联网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使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使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使用、新模式。

使用需求不断拓宽。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需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使用示范;大部分地区将物联网作为发展重点,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许多行业部门将物联网使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的出台,社会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日益提升,物联网正在逐步成为社会资金投资的热点,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抓住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协同发展;加强自主创新,注重使用牵引;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信息安全;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重点突破核心技术,研制关键标准,拓展规模使用,构建产业体系,为我国物联网的全面发展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既要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面向市场需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又要注重政府调控引导,加强规划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坚持全国统筹和区域发展相结合。做好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同时,各地区根据自身基础和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态势。

3.坚持技术创新和培育产业相结合。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培育壮大物联网产业。

4.坚持示范带动和全面推进相结合。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先导使用,逐步推进全社会、全行业的物联网规模化使用,形成重点覆盖、逐步渗透、全面推进的局面。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保障能力等多角度,全面提升物联网安全保障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和制定、产业链条建立和完善、重大使用示范和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

使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使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推动建设一批示范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为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使用规模和水平显著提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广泛使用,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使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较为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在9个重点领域完成一批使用示范工程,力争实现规模化使用。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攻克核心技术

集中多方资源,协同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使用集成创新,尽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完善的物联网技术体系。

1.提升感知技术水平。重点支持超高频和微波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嵌入式软件的研发,支持位置感知技术、基于MEMS的传感器等关键设备的研制,推动二维码解码芯片研究。

2.推进传输技术突破。重点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新型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节点的研发,支持自感知、自配置、自修复、自管理的传感网组网和管理技术的研究,推动适用于固定、移动、有线、无线的多层次物联网组网技术的开发。

3.加强处理技术研究。重点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和处理,以及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的研究,支持数据库、系统软件、中间件

等技术的开发,推动软硬件操作界面基础软件的研究。

4.巩固共性技术基础。重点支持物联网核心芯片及传感器微型化制造、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技术研发,支持用于传感器节点的高效能微电源和能量获取、标识和寻址等技术的开发,推动频谱和干扰分析等技术的研究。

(二)加快构建标准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保障重点、急用先行的原则,建立高效的标准协调机制,积极推动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化,逐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

1.加速完成标准体系框架的建设。全面梳理感知技术、网络通信、使用服务及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标准,做好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层次分明的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明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急需标准和重点标准。

2.积极推进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重点支持物联网系统架构等总体标准的研究,加快制定物联网标识和分析、使用接口、数据格式、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基础共性标准,大力推进智能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RFID、传感器网络、M2M、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3.大力开展重点行业使用标准的研制。面向重点行业需求,依托重点领域使用示范工程,形成以使用示范带动标准研制和推广的机制,做好物联网相关行业标准的研制,形成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使用标准。

(三)协调推进产业发展

以形成和完善物联网产业链为目标,引入多元化的竞争机制,协调发展和物联网紧密相关的制造业、通信业和使用服务业。重点突破感知制造业发展瓶颈,推进物联网通信业发展,加快培育使用服务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1.重点发展物联网感知制造业。重点发展和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推动传感器/节点/网关、RFID、二维条码等核心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等配套产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微纳器件、集成电路、微能

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积极支持物联网通信业。支持和物联网通信功能紧密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推动近距离无线通信芯片和终端制造产业的发展,推动M2M终端、通信模块、网关等产品制造能力的提升,推动基于M2M等运营服务业发展,支持高带宽、大容量、超高速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业和物联网使用的融合。

3.着力培育物联网服务业。鼓励运营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服务新业态。着力培育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和决策等基础设施服务业,推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使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软件开发和集成服务业发展,推动物联网使用创造和衍生出的独特市场快速发展。

(四)着力培育骨干企业

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营造企业发展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做好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和扶持工作;加强产业联盟建设,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协同发展、影响力强的产业体系。

引导企业间通过联合并购、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方式形成大型的物联网企业或企业联合体,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传感器、核心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使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传感器网关及信息通信网、信息服务、智能控制等各领域打造一批品牌企业。

(五)积极开展使用示范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先导使用为引领,注重自主技术和产品的使用,开展使用模式的创新,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通用、标准、自主可控的使用平台,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使用、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

1.开展经济运行中重点行业使用示范。重点支持物联网在工业、农业、流通业等领域的使用示范。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提升生产和

物联网建设与发展

中国物联网发展具有五大优势: 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 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 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中国将采取四大措施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这些措施包括: 1.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同时结合物联网特点,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时,研发和推广应用技术,加强行业和领域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应用技术为支撑突破应用创新。 2.制订中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全面布局。重点发展高端传感器、MEMS、智能传感器和传感器网节点、传感器网关、超高频RFID、有源RFID和RFID中间件产业等,重点发展物联网相关终端和设备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 3.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带动发展。通过应用引导和技术研发的互动式发展,带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 4.加强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保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满足产业需要,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和知识产权协调互动机制。 目前,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城乡,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农村,从海岛到珠穆朗玛峰,到处都有无线网络的覆盖。无线网络是实现“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传送出去。“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或9月出台产业规模超5千亿元 备受关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完稿,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 今年5月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中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五千多亿的规模,形成万亿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将锁定十大物联网应用重点领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建成50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工程,5到10个示范城市。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创新2.0推动物联网健康发展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及移动泛在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创新形态发生转变,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人为本的创新2.0形态正在显现,实际生活场景下的用户体验也被称为创新2.0模式的精髓。 目前,全球范围内物联网的产业实践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 第一个实践方向被称作“智慧尘埃”,主张实现各类传感器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智能化功能的网络。 第二个实践方向即是广为人知的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网,该方向主张通过物品物件的标识,强化物流及物流信息的管理,同时通过信息整合,形成智能信息挖掘。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加快重点领域应用示范 https://www.360docs.net/doc/4d2045015.html,来源:人民邮电报 2012-02-27 15:15:16 导读:物联网将显著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生动力。物联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和机遇,对通信网络、基础电子、软件、信息服务等产业提出更高的创新需求,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选择。 一、充分认识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意义 要点1:重要意义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知识密集度高、成长潜力大、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特点。物联网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赋予了两化融合更多智能化内涵,将提升传统产业的经济附加值,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物联网将显著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生动力。物联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和机遇,对通信网络、基础电子、软件、信息服务等产业提出更高的创新需求,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选择。大力发展物联网是在行动上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 要点2:发展的阶段性 预计物联网发展将经历先导应用为主的起步阶段、以应用推广为主的规模应用阶段和具有显著经济外部特性(网络效应)的规模化应用阶段。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世界同步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产品成本不断降低,应用需求不断拓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是未来五年物联网发展的主要任务。《规划》将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针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物联网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了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正确把握物联网发展的总体思路 要点1:指导思想和原则 物联网作为新生事物,制定首个发展规划是关系我国物联网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以全球视野,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进行超前部署和系统布局,统筹兼顾,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同时也要立足当前,根据阶段性发展目标,通过自主创新和市场与政府的导向作用,重点解决制约物联网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同步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 要点2:目标制定 《规划》在技术创新、产业体系构建、应用推广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关于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衡量重要研究成果主要依据是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和显著的产业化前景。范围包括:RFID、传感器、位置感知、传感网、异构网络融合、M2M、数据库、海量信息存储、图像视频智能分析、应用软件,以及编码标识、信息安全、频谱管理、微纳制造、系统集成等技术成果。 关于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包括共性和关键技术,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行业标准。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物联网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物联网专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姓名: 班级:物联网 一、前言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地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就业争夺战中地另一重要利器.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地,如果不进行有效地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精力地浪费.作为当代地大学生,若是一脸茫然踏入这个竞争激烈地社会,怎能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才有动力和方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认清自己地现状地基础上,认真规划一下自己地职业生涯. 一个有效地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地基础上进行地.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地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地职位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所以要想成功就要正确评价自己. 二、自我评价 1、个人性格: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喜欢与人交谈,乐于帮助身边需要帮 助地人. 2、个人兴趣:喜欢打篮球、羽毛球和排球,喜欢看书,喜欢散步,喜欢写 材料和组织策划活动等. 3、个人特长:有坚持不懈地精神,有虚心问学地勇气,有有错必改地正气, 最重要地是我有一颗忠诚地心.

4、个人学识:大专生 5、个人志向:我想成为一名自主创业地企业家,通过自己地努力奋斗,得到 自己想要地成功. 三、对专业地认识 1、专业背景: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 )提出网络化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DXDiT 年,国际电信联盟()在突尼斯举行地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提出“物联网”地概念,并发布《互联网报告:物联网》.自此,物联网正式走入人们地视野.RTCrp 年,月日,欧盟执委会发表《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系统提出发展物联网地规划和行动蓝图.月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提出“感知中国”计划,拉开中国物联网发展地帷幕.5PCzV 2、专业名词解读 物联网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地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 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地一种网络. 它是在互联网基 础上延伸和扩展地网络. (年月日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我地理解:物联网地概念有狭 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物联网即“联物”,基于物与物间通信,实现“万物网络化”.广义物联网即“融 物”,是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地完整融合,形成现实环境地完全信息化,实现“网络泛在化”, 并因此改变人类对物理环境地理解和交互方式.jLBHr .专业课程: (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育)(大学英语)(计算基础)(物联网导论)(电路分析基础)(条码技术)(无线传感网)(智能物流)(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语言)()(程序设计)等 、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将培养具有良好地科学素养、良好地职业道德,并熟悉物联网产业链中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具备相当地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掌握电子、射频、无线通信相关技术,同时精通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地专业人才.能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方面地工作,又可以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维护等,既具有较强地实践工作能力又具有创新能力地高层次地物联网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信息领域、科研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地科学研究工作,也能胜任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监测、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科学发展贯穿规划纲要 张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尤其是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力求做到长短结合,既衔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也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纲要中尽量体现扩大内需的导向,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 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九个方面。“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徐宪平介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的导向提出以后,已经产生了重要的效应。徐宪平举例说,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仅一个省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最终结果是有三个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目前,“十二五”地方规划中,提出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有5个省,提出“完全同步”有19个省,提出“基本同步”的有5个省市。“从‘十一五’的1个,到‘十二五’的29个,相信执行的效果会更好。” “十二五”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5年年均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要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为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5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3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乡社保全覆盖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今后的五年新

物联网的价值

物联网的价值 田屹-上海华申物联网这个概念从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智慧地球”,到近期经过温总理视察无锡提出“感知中国”、中移动王建宙先生到访台湾、工信部成立传感网标准工作组和即将出台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而持续升温,众多企业也纷纷拾起物联网的外衣包装自己,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也获得强烈追捧,仿佛我们一夜之间进入了一个物物相连、感知一切的时代。但是,在近日参加了一系列研讨会,与众多业内人士(包括院校研究人员、企业经营者、技术研发人员)深入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却不容乐观:如无法形成大规模、开放式的行业应用而导致的市场碎片化,市场推广和商业模式远不够成熟,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不多。物联网的价值究竟在何处,仍需我们进行仔细地思索和观察。 仅就概念而言,物联网这个概念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阶段。 传统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EPCglobal1组织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2)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从而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今天我们所说物联网外延要大得多,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射频技术、分布式计算、传感器、嵌入式智能、无线传输及实时数据交换和互联网等等。通过多种传感技术和传输技术交叉与融合,建立一个“物物”相连的网络,从而完成远程实时数据交换与控制,逐步实现人们生活的智能化,更使得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参与到经济、社会和生活中间。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了全面部署,提出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政府和企业也看到了物联网在未来城市生活中的深远影响,意识到物联网行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有重要的推动作 11999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成立AUTOID CENTER,提出EPC 概念。后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主导下,EAN和UCC 成立EPCglobal,管理全球EPC标准、开发并实施市场和通信、管理EPC系统。自此,EPC系统的研发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整合,并进入了有计划的推广阶段。 2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纲要简介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形势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和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使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

生产和使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和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标准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业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TD-LTE技术正在开展规模技术试验。 使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使用,且使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使用已取得良好效果;在电力行业,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使用正在逐步拓展;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使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使用广泛推广;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使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使用。 尽管我国物联网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使用拓展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和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使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使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 (二)面临形势

出版《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经管局,有关中央企业: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形势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术研发和规范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经管、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规范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规范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规范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规范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业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TD-LTE技术正在开展规模技术实验。 应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新华社3月16日受权全文公布了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共计16篇、62章。 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计划,然后以此类推。“十一五”开始称“五年规划”。我国已经编制和实施了11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是2011-2015年,所以我们称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四个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增强规划编制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思路研究阶段。根据国务院的部署,7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41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项研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底形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文稿。 第二个阶段是中央建议制定阶段。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历时半年制定并经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个阶段是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阶段。中央建议出台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以发改委牵头、12个部门参加的规划纲要起草小组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整个编制过程中,还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在全国发起了“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历时两个月,收到了64709份意见、建议。 第四个阶段是经全国“两会”讨论通过规划纲要阶段。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96.6%的(赞成2778票,反对59票,弃权38票)赞成票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吸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修订并正式公布的规划纲要与此前公布的草案相比共进行了38处修改。 从这四个阶段可以看得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 “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国家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国家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学技术部 二〇一二年三月

目录 一、形势与需求 (1)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发展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5) 三、重点方向 (7) (一)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支撑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研发 (7) (二)公共安全脆弱性分析与保障技术 (8) (三)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救援技术与装备研发 (9) (四)公共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9) 四、重点任务 (10) (一)生产安全领域 (10) (二)食品安全领域 (12) (三)社会安全领域 (14) 五、保障措施 (16) (一)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公共安全科技投入 (16) (二)建立科技创新机制,整合公共安全科技资源 (17) (三)建立科技激励机制,推进公共安全产业发展 (17) (四)加强学科建设和知识普及,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17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公共安全科技创新能力 (18)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预防与应对各类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科学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强化公共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的重要支撑之一,也是加强民生科技的重要任务。 本专项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编制,是指导“十二五”期间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工作和制定相关科技政策的重要依据,重点包括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社会安全等领域,防灾减灾领域另有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1、公共安全科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一直重视公共安全科技工作并给予了持续支持,特别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加大对公共安全领域的支持力度,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是初步建立了公共安全科技体系。以构建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的公共安全科技体系为目标,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重点围绕国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生物安全保障和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等优先主题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二是积极推进部门联动,行业科技水平取得

(物联网)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XX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 (一)行业背景 (1) (二)人才需求 (3) (三)建设基础 (4)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6) (一)总体建设目标 (6) (二)具体建设目标 (6) 三、建设主要内容 (8)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8) (二)依托“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完善“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10) (三)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 (11) (四)师资队伍建设 (25) (五)实训基地建设 (28)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34) (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37) 四、建设进度与预期成果 (37) (一)预期成果 (37) (二)进度安排 (39) 五、资金预算 (44)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组长:李宏达教授,教务处处长 项目副组长:周几高级工程师,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副总经理 林源高级工程师,福建省电子信息教育中心主任 赵雨镜教授级高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任 项目组主要成员:胡锦丽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陈继欣高级项目经理,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教育中心经理 赵民工程师,福建中教电公司总经理 刘芳讲师,信息系统监理师 陈晖实验师,信息系统监理师 张超峰讲师,实训基地主任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 物联网即Machine to Machine,旨在实现人、设备与系统间的智能互连,在业界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1、国内外发展现状: (1)在政府层面,美国总统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给予了积极回应,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使“物联网”概念开始走入大众视线。此后,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各国相继出台了自己的物联网战略,例如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的i-Japan计划,以及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提出的“感知中国”计划; (2)中国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的上一次科技发展浪潮中未占先机,在目前的物联网研发中要力争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权,分享新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恩惠。而抢占先机最关键的是人才培养,中国要想成为物联网强国,必须加快本土物联网人才的大规模培养,改变互联网时代人才总是从国外引进的局面。 (3)推动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在经济社会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 1

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沁水养蜂业 一、产业名称:蜜蜂养殖业 二、产业县域发展现状 沁水县是山西省养蜂第一大县,2013年蜂群存栏33252箱,蜂蜜产量1330吨,蜂业总产值1662万元(蜂业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2.2%),养蜂数量、蜂产品产量、蜂业总产值多年来一直稳居全省首位。 三、产业历史文化及产业地域优势 养蜂业是沁水县最具特色的传统养殖业之一,早在上世纪60年代,沁水就成为山西养蜂名县,山西农科院、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养蜂科技人员,曾长期驻扎沁水开展养蜂科研及技术推广工作,给沁水培养了一大批农民养蜂技术能手,为沁水成为全省养蜂第一大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沁水蜂蜜以其优良的品质被外贸部门确定为优质免检出口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沁水养蜂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巩固提高和稳步增长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养蜂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单产水平和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养蜂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1.养蜂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我国养蜂生产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发展较快,处于快速上升阶段,1988年全国蜂群数量达到780万群。之后进入了10多年的调整巩固期,2000年全国蜂群数量下降到680万群。近年来,我国养蜂生产开始稳步回升,2009年全国蜂群数量达到820万群,蜂蜜产量上升到40万吨,蜂王浆和蜂花粉产量均超过4000吨,蜂胶350多吨,养蜂业总产值达40多亿元。 2.标准化饲养和区域化发展进程加快。各地不断创新蜜蜂饲养方式,更新养蜂机具,加快生产科技推广,加强疫病防控,养蜂业标准化规模饲养发展很快。全国蜂群平均单产由1999年的31千克增加到2009年的48千克。浙江、四川、湖北等传统养蜂大省的饲养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浙江省养蜂业产值在全省畜牧业中居第三位。黑龙江、吉林等新兴养蜂基地迅速崛起,蜂群饲养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3.蜂产品加工能力和出口数量大幅提升。近十几年来,我国蜂产品加工逐渐摆脱传统的作坊生产模式,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蜂蜜、蜂王浆等传统产品加工稳步发展,蜂花粉、蜂胶等新产品不断推出,蜂产品花色品种和数量日益丰富。全国涌现出一批出口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009年,我国出口蜂产品金额超过10亿元,比1999年增长80.3%。 4.养蜂业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作物增产作用进一步增强。养蜂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的特点,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10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约300元计算,每户年收入可达3万元,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目前蜜蜂授粉业发展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北京、浙江的设施农业授粉,内蒙古的向日葵授粉,广东、福建的荔枝、龙眼授粉等已初具规模。通过蜜蜂授粉,使油菜、棉花、油葵、草莓、苹果、白莲等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品质显著改善。据测算,全国每年通过授粉使农作物增产产值达500亿元。在养蜂业的发展进程中,各地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强国内蜂产品市场开拓,不断扩大消费市场;以蜂产品质量安全为保障,重点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以产业化发展为突破,重点加强行业组织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养殖加工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存在问题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但不是养蜂强国,养蜂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标准化规模生产程度低。我国养蜂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蜂场规模小,蜜蜂良种化程度不高,蜂螨、白垩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和爬蜂综合征等疫病还比较突出,蜂群健康状况、蜜蜂育种以及机械化生产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蜜蜂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专业性授粉蜂群数量较少,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目前,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作物流蜜期喷洒的部分农药对蜜蜂毒性较大,由于蜂农不了解农药使用情况,造成蜜蜂大批死亡,给养蜂业造成较大损失。三是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部分蜂药使用不规范,蜂产品质量和检测检验标准还不完善,市场监管较为薄弱;加工企业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落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发布,九大领域受支持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发布,九大领域受支持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发布,九大领域受支持2011年11月18日08:00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10000人浏览字号:T|T 工信部将支持九大领域应用示范工程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李力16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在最近几日内出台,规划将从产业、财税等多方面,提升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 他是在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2011中国物联网发展论坛间隙做上述表示的。根据《规划》,工信部将支持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具体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与智能家居九大领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日前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前夕表示,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即将上报国务院。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在日前召开的2011中国未来网络发展与创新论坛上表示,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研究起草的《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 李力介绍,《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和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建设10个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培育100家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做好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和扶持工作,加强产业联盟建设,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协同发展、影响力强的产业体系。 李力表示,要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并购、品牌经营和虚拟经营等方式,形成大型的物联网企业和企业联合体,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传感器、核心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信息通信网、信息服务、智能控制等领域形成品牌产品。 在此基础上,《规划》将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利用高校和研究所实验室的现有研究成果,在信息感知和信息处理技术领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尽快突破关键技术,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并实现产业化。 李力介绍,工信部还将开展标准化推进工程,以构建物联网标准化体系为目标,依托各领域的标准组织、行业协会与产业联盟,重点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完善标准信息服务、认证、检测体系,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产业要形成500项以上的重要研究成果、200项以上的国家、行业标准。 李力表示,今后将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产业化专项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企业投入,积极发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用,支持相关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税收政策,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 此外,工信部还将推进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物联网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物联网特色的产业聚集区,深度促进物联网与既有特色产业的融合。 张晓强说,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将

中国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全文内容

中国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全文内容 2012年03月27日搜易网 3月27日消息,工信部今日正式发布《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是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是“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要点如下:“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交易总额增长近2.5倍,2010年达到约4.5万亿元。 2010年中小企业网上交易和网络营销的利用率达到42.1%。网络零售交易额迅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0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逐年上升,成为拉动需求、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 2010年中国网络零售用户规模达1.61亿,交易额达到513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3%。 “十一五”期间,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现代物流和电子认证等支撑体系加快完善。围绕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等的服务企业不断涌现,2010年已达到2.5万家。电子商务信息和交易平台正在向专业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新兴支付服务发展迅猛,第三方电子支付的规模增长近60倍,2010年达到1.01万亿元。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网络零售带动了快递服务的迅速发展,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达23.4亿件,业务收入达574.6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带动的业务量占快递总量的一半左右。 2010年底有效电子签名认证证书持有量超过1530万张,电子证书正在电子商务中得到广泛应用。通信运营商、软硬件及服务提供商等纷纷涉足电子商务,为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十一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电子商务对促进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经济转型和价值创造的贡献潜力尚未充分显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