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622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622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化学Ⅰ》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22)

学院名称(盖章):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4年8月20日

《物理化学Ⅰ》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22)

一、考核要求

物理化学主要内容包括气体、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二、考核目标

物理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气体

§1.1 气体分子运动论

§1.2 摩尔气体常数

§1.3 理想气体的状态图

§1.4 气体运动的速率分布

§1.5 气体平动能分布

§1.6 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

§1.7 分子的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

§1.8 实际气体

§1.9 气液间的转变

§1.10 压缩分子图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组成的表示、分压定律、分容定律)。了解分子碰撞频率、平均自由程和实际气体概念,特别要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以及实际气体的液化、临界性质、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等。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1 热力学概论

§2.2 热平衡与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

§2.3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

§2.5 准静态过程和和可逆过程

§2.6 焓

§2.7 热容

§2.8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2.9 Carnot循环

§2.10 实际气体

§2.11 热化学

§2.12 赫斯定律

§2.13 几种热效应

§2.14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2.15 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

§216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观说明

明确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功和热正负号的取号惯例。明确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掌握U及H都是状态函数以及状态函数的特性。了解摩尔定压、定容热容的概念。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在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中的Q、W、ΔU和ΔH。熟练应用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热。了解节流过程的特点及焦耳-汤姆逊系数的定义与实际应用。从微观角度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3.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

§3.3 Carnot定理

§3.4 熵的概念

§3.5 Clausius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3.6 热力学基本方程与T-S图

§3.7 熵变的计算

§3.8 熵和能量退降

§3.9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

§3.10 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

§3.11 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

§3.12 ΔG的计算实例

§3.13 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

§3.14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

熟悉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卡诺循环及卡诺定律,克劳修斯不等式,熵和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赫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系统平衡的判据等基本知识。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理解克劳修斯不等式的重要性。熟记热力学函数U、H、S、F、G的定义。明确ΔG在特殊条件下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理想气体单纯PVT变化、相变及化学变化过程中ΔS、ΔF和ΔG的原理和方法并用于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容,明确规定熵及标准熵值的意义。初步了解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关于熵流和熵产生等基本内容。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

§4.1引言

§4.2 多组分系统组成的表示方法

§4.3 偏摩尔量

§4.4 化学势

§4.5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4.6 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4.7 理想液态混合物

§4.8 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4.9 稀溶液的依数性

§4.10 吉布斯-杜亥姆公式和杜亥姆-马居耳公式

§4.11 活度与活度因子

§4.12 渗透因子和超额函数

§4.13分配定律-溶质在两互不相溶液相中的分配

熟悉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明确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意义。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稀溶液与实际溶液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理解理想体系(理想气体、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及其应用。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及逸度系数、活度系数的简单计算。了解从微观角度讨论溶液形成时一些热力学函数的变化。了解稀溶液依数性的概念及公式的推导,以及分配定律公式的推导,了解热力学处理溶液的一般方法。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应用。

第五章相平衡

§5.1 引言

§5.2 多相系统平衡的一般条件

§5.3 相律

§5.4 单组分系统

§5.5 二组分系统相图及应用

§5.6 三组分系统相图及应用

理解相律并掌握其简单应用。熟练应用克拉贝龙方程式和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掌握杠杆规则在相图中的应用。掌握单组分系统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在双液系中以完全互溶的双液系为重点了解其p-x图和T-x图,了解蒸馏和精馏的基本原理。在二组分液-固体系中,以简单低共溶物的相图为重点,了解热分析法和溶解度法绘制相图及其应用。

第六章化学平衡

§6.1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的亲和势

§6.2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

§6.3 平衡常数的表示式

§6.4 复相化学平衡

§6.5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6.6 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7 同时化学平衡

§6.8反应的耦合

§6.9近似计算

§6.10生物能力学简介

能够从化学势的角度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等温式的意义并用以判断反应发生的方向。熟悉各种平衡常数的表达及相互间的关系。能根据标准热力学函数的表值计算各平衡常数。了解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组成的影响,并掌握其计算方法。掌握反应物平衡转化率及体系平衡组成的计算。了解对同时平衡、反应耦合、近似计算等的处理方法。初步了解生物能力学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7.1 概论

§7.2 Boltzmann统计

§7.3 Bose-Einstein统计和Fermi-Dirac统计

§7.4 配分函数

§7.5 配分函数的求法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

§7.6 晶体的热容问题

§7.7 分子的全配分函数

§7.8 用配分函数计算和反应的平衡常数

了解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定。掌握统计热力学的基本术语。理解玻尔兹曼分布的意义并会用玻尔兹曼公式于有关计算。明确配分函数的意义及配分函数的析因子性质。掌握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热力学函数与粒子配分函数的关系。掌握用吉布斯自由能函数及焓函数计算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的方法。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8.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

§8.2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8.3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8.4 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8.5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明确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计算。熟悉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了解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明确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是离子氛的概念),并会使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第九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9.1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9.2 电动势的测定

§9.3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与电动势的取号

§9.4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9.5 电极电势产生的机理

§9.6 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9.7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9.8 内电位、外电位和电化学势

熟悉电化学惯用的电极电势名称和符号。熟悉标准电极电势表的应用。对于所给的电池,能熟练、正确地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能根据简单的化学反应来设计电池。掌握电极电势及电动势的计算和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掌握由电化学数据计算热力学函数和ΔH、ΔS、和ΔG等。了解电动势产生的机理及电动势测定法的一些应用。

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10.1 分解电压

§10.2 极化作用

§10.3 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

§10.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

§10.5化学电源

明确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极化的分类、极化的机理。理解超电势、分解电压等概念。了解超电势在电解中的作用。能计算一些简单的电解分离问题。了解金属腐蚀的机理和各种防腐方法。了解化学电源的类型及应用。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11.2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11.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11.4 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

§11.5 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

§11.6 基元反应的微观可逆性原理

§11.7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8 关于活化能

§11.9 链反应

§11.10 拟定反应历程的一般方法

掌握等容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基元反应、反应级数、速率常数等概念。掌握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如零级、一级、二级反应的各种特征并能够由实验数据确定简单反应的级数。对三种复杂的典型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要掌握其各自的特点,并对其中比较简单的反应能进行运算。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阿累尼乌斯经验式中各项的含意,会计算E a、A、k等物理量。掌握链反应的特点及其速率方程的建立,会应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等近似处理方法。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12.1 碰撞理论

§12.2 过渡状态理论

§12.3 单分子反应理论

§12.4分子反应动态学简介

§12.5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12.6快速反应的几种测试方法

§12.7光化学反应

§12.8化学激光简介

§12.9催化反应动力学

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和单分子反应理论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常用实验方法和该研究在理论上的意义。了解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了解快速反应所常用的测试方法及弛豫时间。理解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当量定律、量子产率)及量子产率的计算。了解催化反应的特点,明确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催化反应的类型。

第十三章表面物理化学

§13.1 表面张力和表面吉布斯自由能

§13.2 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

§13.3 溶液的表面吸附

§13.4 液-液界面的性质

§13.5 膜

§13.6 液-固界面-润湿作用

§13.7 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

§13.8 固体表面的吸附

§11.8 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

明确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表面张力、接触角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明确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与曲率半径的关系。能运用杨-拉普拉斯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与平面相比有何不同,熟练掌握开尔文公式的具体应用,并会用这个基本原理解释常见的表面现象。理解吉布斯吸附等温式的表示形式并能应用及作简单计算。了解液-液、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情况。理解气-固表面的吸附本质及吸附等温线的主要类型。掌握朗缪尔吸附理论要点。对弗伦德利希等温式、BET多分子层吸附等温式有初步了解。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特点、作用及大致分类。

第十四章胶体化学

§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征

§14.2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14.3 胶体的动力性质

§14.4 胶体的光学性质

§14.5 胶体的电学性质

§14.6 双电层理论和z电势

§14.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14.8 乳状液

§14.9 凝胶

§14.10 大分子溶液

§14.11 Donnan平衡和聚电解质的渗透压

§14.12 流变学简介

§14.13 纳米化学

了解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掌握胶体分散体系在动力性质、光学性质及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点对胶体进行粒度大小、带电情况等方面的研究并应用于实践。了解溶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会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以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了解什么是唐南平衡,如何较准确地用渗透压法测定电离大分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了解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种类及其测定方法。对天然大分子、凝胶的特点等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建议教材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物理化学》(第五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二)主要参考资料

1.刘冠昆,车冠全,陈六平,童叶翔编著, 《物理化学》,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2.胡英主编,吕瑞东,刘国杰,叶汝强等编,《物理化学》(上、中、下,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邓景发,范康年编著, 《物理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姚允斌等编,《物理化学教程》(修订本),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5.朱文涛编,《物理化学》,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6.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编著,《物理化学》(第四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7.P. W. Atkins. Physical Chemistry. 7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8.IRA. N. Levine. Physical Chemistry. 4th ed., McGraw-Hill, 1995.

9.G. M. Barrow. Physical Chemistry. 6th ed., McGraw-Hill, 1996.

622物理化学考试大纲汇总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化学Ⅰ》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22) 学院名称(盖章):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4年8月20日

《物理化学Ⅰ》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22) 一、考核要求 物理化学主要内容包括气体、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二、考核目标 物理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气体 §1.1 气体分子运动论 §1.2 摩尔气体常数 §1.3 理想气体的状态图 §1.4 气体运动的速率分布 §1.5 气体平动能分布 §1.6 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 §1.7 分子的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 §1.8 实际气体 §1.9 气液间的转变 §1.10 压缩分子图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组成的表示、分压定律、分容定律)。了解分子碰撞频率、平均自由程和实际气体概念,特别要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以及实际气体的液化、临界性质、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等。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1 热力学概论 §2.2 热平衡与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 §2.3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 §2.5 准静态过程和和可逆过程 §2.6 焓 §2.7 热容 §2.8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2.9 Carnot循环 §2.10 实际气体

2020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975材料物理化学考试大纲——盛世清北

2020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975材料物理化学考试大纲——盛世清北本文由盛世清北查阅整理,专注清华大学考研信息,为备考清华大学考研学子服务。 以下为2020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975材料物理化学考研考试大纲: 1 热力学常见基本概念 1.1 系统、环境与边界 1.2 强度性质与广度性质 1.3 状态与平衡状态 1.4 过程与途径 1.5 热平衡与热力学第 0 定律 1.6 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2 气体 2.1 理想气体 2.2 状态方程 2.3 实际气体 2.3.1 压缩因子 2.3.2 维里方程 2.3.3 范德华方程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3.1 热量与功 3.2 热功等效与内能 3.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4 功与体积功 3.4.1 体积功的计算 3.4.2 不可逆与可逆过程 3.5 热与热容 3.5.1 等容热效应 3.5.2 等压热效应与焓 3.5.3 热容及简单变温过程热的计算 3.6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体中的应用

3.6.1 内能和焓的计算通式 3.6.2 节流过程与 Joule-Thomson 系数 3.6.3 理想气体和范德华气体的内能与焓计算 3.6.4 等温、绝热、等容过程方程 3.6.5 热力学循环 3.7 第一定律对于化学反应的应用——热化学 3.7.1 化学反应进度 3.7.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7.3 反应热的计算 3.7.4 反应热的测量 3.7.5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3.7.6 非等温反应系统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4.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4.1.1 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4.1.2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4.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过程的方向性 4.2.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4.2.2 过程方向和限度的描述方法 4.3 Carnot 循环和 Carnot 定理 4.3.1 Carnot 循环的效率 4.3.2 Carnot 定理及其推论 4.4 熵与混乱度 4.4.1 熵的导出 4.4.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Clausius 不等式4.5 熵判据 4.5.1 熵增加原理 4.5.2 熵的物理意义 4.6 熵变的计算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题号:738 《物理化学》 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一)化学热力学 1.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明确U、H、S、A、G函数和Δc H mθ, Δf H mθ,Δf G mθ和S mθ函数等概念。掌握在物系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熵增原理的各种平衡判据。掌握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 2.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能用Clapeyron和Clapeyron-Clausius方程进行有关相平衡的计算。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掌握理想溶液和稀溶液中化学势的表达式,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和逸度和活度的的标准态和对组分活度及活度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单组分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和应用。能用杠杆规则进行计算,熟练掌握相图的分析。 3.掌握用热力学数据计算Kθ。掌握用等温方程和等压方程进行有关的计算和应用,理解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电化学 1.理解和掌握电解质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和计算。了解离子氛的概念和Debye-Hiieckel极限公式。 2.掌握各类电极的特征和电动势测定的应用,掌握Nernst方程计算和应用。理解产生电极极化的原因和超电势的概念。 (三)界面现象 1.理解和掌握附加压力、Laplace公式、Kelvin公式、Youn g方程及其应用。 2.掌握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吸附等温式。 (四)化学动力学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级数的概念,掌握零、一、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掌握由反应机理建立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稳定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了解多相反应的步骤;理解经典过渡态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公式及有关概念。 2.掌握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应用,明确活化能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参考书目 1. 苏克和、胡小玲主编,《物理化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2. 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印永嘉等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①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考试大纲(2016年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 对本门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2. 掌握物理化学公式应用及公式应用条件。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3. 掌握物理化学实验中常用物理量的测量(包括原理、计算式、如何测量)。能正确使用常用物化仪器(原理、测量精度、使用范围、注意事项)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重点部分) 1. 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22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压缩因子定义。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pVT变化、相变化与化学反应过程中W、Q、U、H、S、A与G的计算;熵增原理及三种平衡判据。 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的简单应用;克拉贝龙方程及克-克方程的应用。2. 多组分热力学及相平衡(~18 %) 偏摩尔量、化学势的概念;理想气体、理想稀溶液的化学势表达式;逸度、活度的定义以及活度的计算。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稀溶液依数性的概念及简单应用。 相律的应用;单组分相图;二组分气-液及凝聚系统相图。 3. 化学平衡(~10 %) 等温方程;标准摩尔反应Gibbs函数、标准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的计算;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同时平衡的原则。 4. 电化学(~10 %) 电解质溶液中电导率、摩尔电导率、活度与活度系数的计算;电导测定的应用。 原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Nernst方程;电动势测定的应用;电极的极化与超电势的概念。 5. 统计热力学(~6 %) Boltzmann分布;粒子配分函数的定义式;双原子平、转、振配分函数的计算;独立子系统能量、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Boltzmann熵定理。 6. 化学动力学(~15 %) 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的概念。 零、一、二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及速率方程积分式的应用;阿累尼乌斯公式;对行、平行反应(一级)速率方程积分式的应用;复杂反应的近似处理法(稳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光化反应的特征及光化学第一、第二定律。 7. 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10 %)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Laplace方程;Kelvin方程与四种亚稳态;润湿与铺展现象及杨氏方程;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Langmuir吸附等温式。 了解胶体的光学性质、动力性质及电学性质;掌握胶团结构的表示,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了解乳状液的稳定与破坏。 8. 实验部分(~10 %) 1) 恒温槽的调节及粘度测定;2)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3)反应焓的测定;4)平衡常数的测定(ZnO与HCl水溶液反应);5)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萘-苯系统);6)二元完全互溶液体蒸馏曲线(乙醇-正丙醇系统,阿贝折射仪);7)二元凝聚系统相图;8) 原电池热力

西北工业大学物理化学大纲

西北工业大学物理化学大纲 738题号:738 《物理化学》 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一)化学热力学 1.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明确U、H、S、A、G函数和ΔcHmθ,ΔfHmθ,ΔfGmθ和Smθ函数等概念。掌握在物系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熵增原理的各种平衡判据。掌握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 2.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能用Clapeyron和Clapeyron-Clausius方程进行有关相平衡的计算。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掌握理想溶液和稀溶液中化学势的表达式,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和逸度和活度的的标准态和对组分活度及活度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单组分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和应用。能用杠杆规则进行计算,熟练掌握相图的分析。 3.掌握用热力学数据计算Kθ。掌握用等温方程和等压方程进行有关的计算和应用,理解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电化学 1.理解和掌握电解质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和计算。了解离子氛的概念和Debye-Hiieckel极限公式。 2.掌握各类电极的特征和电动势测定的应用,掌握Nernst方程计算和应用。理解产生电极极化的原因和超电势的概念。 (三)界面现象 1.理解和掌握附加压力、Laplace公式、Kelvin公式、Young方程及其应用。 2.掌握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吸附等温式。 (四)化学动力学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级数的概念,掌握零、一、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掌握由反应机理建立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稳定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了解多相反应的步骤;理解经典过渡态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公式及有关概念。 2.掌握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应用,明确活化能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参考书目 1. 苏克和、胡小玲主编,《物理化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2. 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印永嘉等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doc

硕士研究生《物理化学》(工)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科目代码:862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参考书目:《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天津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可由下列教材中任选一种) 《物理化学实验》石油大学出版社吴肇亮等; 《基础化学实验》(上、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吴肇亮等 硕士研究生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概述 物理化学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原理和应用、化学动力学基础、相平衡基础、表面胶化和统计力学基础部分。其中前三部分为主要内容。 考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还应掌握物理化学一般方法,并具备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化学实验的相关内容中,要求掌握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 在有关的物理量计算和表述中,应注意采用国家标准单位制(SI制)及遵循有效数运算规则。在涉及数值的计算中应注意物理量单位的运算及传递。 二、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下面按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初步、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六个部分列出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按深入程度分“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 (1)化学热力学 1.热力学基础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 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明了热力学能、焓、熵、Helmholtz函数和Gibbs函数等热力学函数以及标准燃烧焓、标准生成焓、标准摩尔熵、标准生成Gibbs函数等概念。 掌握在物质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应用于特定系统的时候,会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其次是Van der Waals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 掌握熵增原理和各种平衡判据。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 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 了解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推导重要热力学公式的演绎方法。 2.相平衡

911材料综合 考试大纲

911材料综合考试大纲(2017年) 《材料综合》满分150分,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三门课程,其中《物理化学》占总分的50%,《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占总分的30%,《材料科学基础》占总分的20%。特别注意:《材料科学基础》分为三部分,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部分作答。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2017年)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及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及变化速率规律等物理化学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并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能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问题。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下按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以及化学动力学五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并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 理解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等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数学表达式涵义;明了热、功、内能、焓、熵和Gibs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熟练掌握在物质的p、T、V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求算热、功以及各种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公式应用于特定体系的时候,能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进行计算。 掌握熵增原理和吉布斯函数减小原理判据及其应用;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对应系数方程。 (二)化学平衡 明了热力学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会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物理化学考研大纲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6 科目名称: 物理化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该课程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 (一) 化学热力学基础 1 系统的状态、状态函数及状态函数的性质。重点掌握状态函数的性质。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主要掌握定律的应用。 3 可逆过程的定义及特点,尤其是可逆过程的特点。 4 熵增原理、熵判据及其应用条件。主要是熵增原理。 5 热Q 、功W 、焓H 、热力学能U 、熵S 、亥姆霍茨函数A 、吉布斯函数G 的定义。 6 熵S 判据、亥姆霍茨函数A 判据、吉布斯函数G 判据及其使用条件。特别是熵S 判据和吉布斯函数G 判据的应用。 7 热力学基本方程的表达式及应用条件。 8 单纯T V p ,,变化过程、相变化过程(或两种变化过程的综合)的状态函数的改变理工量U ?、H ?、?S 、?A 、?G 的计算及过程量,Q W 的计算,特别是理想气体变化过程的计算尤为重要。 9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B (m f T H β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B (m c T H β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熵),,B (m T S β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B (m f T G β ?的定义及应用。 10 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 m ()H T ? ,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热力学 能r m ()U T ? ,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熵)(T S m r ?,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T G m r ?的定义及计算。

《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 本《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工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 学考试。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整个化学学科和化工学科的理论基础。它从物 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 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要求考生熟练 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气体的PVT关系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理想气体混合物 3、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5、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基本概念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恒容热、恒压热、焓 4、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 5、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 6、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 7、相变化过程 8、溶解焓及混合焓 9、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

10、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11、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 12、稳流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卡诺循环 2、热力学第二定律 3、熵、熵增原理 4、单纯 pVT 变化熵变的计算 5、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 6、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 7、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8、热力学基本方程 9、克拉佩龙方程 10、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1、偏摩尔量 2、化学势 3、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5、理想液态混合物 6、理想稀溶液 7、稀溶液的依数性

湖南大学2019考试大纲833物理化学(工二)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工科)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化工与应化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是大学本科化工与应化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及大纲依据 1、指导思想 为正确、客观、真实、公平的考核研究生入学前本科层次的物理化学基础,为研究生入学选拔和今后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依据,采用此大纲对考生进行物理化学知识水平考试。 2、大纲依据 (1)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200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2·8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二、考试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作图与析图题等。 三、考试方式、考试所需时间和改卷方式 1、考试方式:书面笔答形式。 2、卷面总分:150分。 3、考试时间:3小时。 4、改卷方式:封闭流水改卷。 四、考试内容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热力学概论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4、焓 5、热容 6、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7、实际气体 8、热化学 9、赫斯定律 10、几种热效应 11、反应热和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 2、热力学第二定律 3、卡诺定理 4、熵的概念 5、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6、熵变的计算 7、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统计意义 8、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 9、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 10、 G的计算示例 11、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12、单组分体系的两相平衡—热力学对单组分体系的应用 13、多组分体系中物质的偏摩尔量和化学势 14、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三)溶液—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 1、溶液组成的表示法 2、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3、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4、理想溶液的定义、通性及各组分的化学势 5、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6、理想溶液和稀溶液的微观说明

814综合化学

考试科目:814综合化学 一、复习要求: 本《综合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上海大学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综合化学考试。综合化学考试的任务全面检查考生在化学一级学科范围内四大化学及其化学交叉、前沿学科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为:闭卷笔试;答题时间180分钟;题型全部为选择题。各课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考题难易适中,不含单课程高难题。 试卷满分为150分。各部分的比例:无机化学约占20%,分析化学约占20%,有机化学约占20%,物理化学约占20%,其它约占20%。 二、主要复习内容: (一)无机化学部分 1、掌握s区元素、P区元素、ds区元素和第四周期d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和常见离子的分离鉴定方法。 2、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3、熟悉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本知识与简单计算。 4、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注意事项。 (二)有机化学部分 1、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立体异构、命名及结构与物性之间关系。分子的极性、对称性、氢键、亲水憎(疏)水性与有机化合物的偶极矩、熔点、沸点、溶解度等之间的关系。 2、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各种效应 (1)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立体效应、氢键效应、芳香性等概念和应用。 (2)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 3、有机化学反应 (1)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包括: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芳烃、醇、酚、醚、醛、酮、胺、羧酸及其衍生物。 (2)主要有机反应:亲电、亲核加成反应、亲电、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自由基反应。(3)重要有机人名反应。 4、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包括S N1、S N2机理;E1、E2机理;碳正离子的重排;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历程;重氮化反应及其应用;羰基的亲核加成——消除历程。 5、有机合成。官能团导入、转换、保护;碳碳键形成及断裂的基本方法;原料的选择,合成步骤的设计,选择性反应及保护基的应用。 6、有机立体化学。几何异构、对映异构、构象异构等静态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 7、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化学鉴别方法; 8、烷烃、炔烃、芳烃、醇、羧酸等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光谱。 9、熟悉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与注意事项。 (三)分析化学部分 1、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直接法和间接法。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摩尔浓度,滴定度。直接滴定法和返滴定法等。 2、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混合碱的测定等)。 3、理解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时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配位滴定曲线:金属离子被滴定的可能性和允许的最低pH值。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指示剂的选择,提高选择性的方法。 4、几种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间接碘量法。 5、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银量法的原理及常见应用。 6、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典型膜电极(pH电极)的基本构造和响应机理。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7、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透光率,摩尔吸光系数。紫外——可见光吸光光度法的定性、定量分析,吸光光度分析的误差讨论。 8、熟悉分析化学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与注意事项 9、掌握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熟悉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四)物理化学部分 1、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基本概念;Q、W、ΔU、ΔH、ΔS、ΔG的计算及应用。 2、相平衡热力学:Clausius-Clapeyron方程;化学势;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稀溶液的基本性质。 3、相平衡状态图:相律;二组分系统相图。 4、化学平衡热力学:理想气体混合物、理想气体与纯固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及应用;温度、压力、惰性 组分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5、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本概念;简单级数反应的特征;Arrhenius方程;基本型的复合反应的特

2017年西南石油大学《物理化学》考试科目大纲

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物理化学考试是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权各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测试考生对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本大纲遵照教育部物理化学课程指导小组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理、工科各专业对物理化学的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胶体化学的知识要求制订。本大纲力求反映专业特点,以科学、公平、准确、规范的尺度去测评考生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水平、基本判断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 (1) 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全面。 (2) 物理化学基本方法的理解深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物理化学考试的核心在基础理论和原理及其在系统发生典型变化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基本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有一定的代数、数值和微积分计算工作量,需要准备计算器。 1 气体 理想气体、真实气体、气体液化的基本概念。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模型,摩尔气体常数,平均摩尔质量,道尔顿分压定律,阿马格分体积定律。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真实气体的液化,对应状态原理,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2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对p V T过程、相变过程、化学变化过程的应用及相关计算,包括Q、W、U、H、S、G、A、p、V、T等物理量的相关计算。 多组分系统偏摩尔量的性质与计算。 理想气体和真实气体的逸度、化学势及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混合物和溶液的活度、活度因子、化学势及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稀溶液的性质及其相关计算。 3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条件、平衡判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常数动量等相关的基本概念。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标准状态下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的计算。

854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54 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 070304物理化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填空题题:5题,第1、3题及第2题的第一空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计算题:6题,除一题25分,其余每题均为20分,共125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物理化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气体(不考)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掌握功、焓、热容、内能等基本概念及其相关公式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 4.绝热过程方程式及功 5.Carnot循环 6.Joule-Thomson效应 7.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力学第二定律 2.Carnot定理 3.熵及其相关计算 4.Gibbs自由能、Helmholtz自由能及其计算 5.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及其应用 6.利用热力学判据判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7.热力学第三定律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1.多组分系统组成表示方法 2.偏摩尔量的加和公式 3.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4.不同状态下各组分的化学势表达式及某些符号的物理意义 5.稀溶液的依数性及相关计算。 第五章相平衡 1.相、组分、自由度、相律等基本概念 2.Clausius-Clapeyron方程及相关计算 3.单组分、二组分、三组分相图。 第六章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定义及平衡条件 2.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反应方向的判据 3.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4.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其相关计算。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不考)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1.法拉第定律 2.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3.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4.电解质的活度及活度因子 5.徳、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6.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天津大学版物理化学复习提纲

物理化学复习提纲 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W (dU=δQ -δW ,封闭体系、静止、无 外场作用) *热Q,习惯上以系统吸热为正值,而以系统放热为负值;功W ,习惯上以系统对环境作功为正值,而以环境对系统作功为负值。 **体积功 δW=(f 外dl =p 外·Adl )=p 外dV=nRT ?21/V V V dV =nRTlnV 2/V 1=nRTlnp 1/p 2 2. 焓:定义为H ≡U+pV ;U ,H 与Q ,W 区别(状态函数与否?) 对于封闭体系,Δ H= Qp, ΔU= Qv, ΔU= -W (绝热过程) 3. Q 、W 、ΔU 、ΔH 的计算 a. ΔU=T nCv.md T T ?21= nCv.m(T 2-T 1) b. ΔH=T nCp.md T T ?21= nCp.m(T 2-T 1) c. Q :Qp=T nCp.md T T ?21;Qv=T nCv.md T T ?2 1 d. T ,P 衡定的相变过程:W=p (V 2-V 1);Qp=ΔH=n ΔH m ;ΔU=ΔH -p(V 2-V 1) 4. 热化学 a.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ΔH=∑H(产物)-∑H (反应物)=ΔU+p ΔV (定压反应) b. 生成热及燃烧热,Δf H 0m (标准热);Δr H 0m (反应热)

c. 盖斯定律及基尔戈夫方程 [G .R.Kirchhoff, (?ΔH/?T)=C p(B) -C p(A)= ΔCp] 二、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η=W/Q 2=Q 2+Q 1/Q 2=T 2-T 1/T 2,及是 (Q 1/T 1+Q 2/T 2=0)卡诺热机在两个热源T 1及T 2之间工作时,两个热源的“热温商”之和等于零。 2. 熵的定义:dS=δQr/T, dS ≠δQir/T (克劳修斯Clausius 不等式, dS ≥δQ/T ;对于孤立体系dS ≥0,及孤立系统中所发生任意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 熵的统计意义:熵是系统混乱度的度量。有序性高的状态 所对应的微观状态数少,混乱度高的状态所对应的微观状态数多,有S=kln Ω, 定义:S 0K =0, 有 ΔS=S (T)-S 0K =dT T Cp T ??/0 3. P 、V 、T 衡时熵的计算: a. ΔS=nRlnP 1/P 2=nRlnV 2/V 1(理气,T 衡过程) b. ΔS=n T T nCp.md T T /21?(P 衡,T 变) c. ΔS=n T T nCv.md T T /21?(V 衡,T 变) d. ΔS=nC v.m lnT 2/T 1+ nC p.m lnV 2/V 1(理气P 、T 、V 均有变化时) 4. T 、P 衡相变过程:ΔS=ΔH 相变/T 相变 5. 判据: a. ΔS 孤{不能实现可逆,平衡不可逆,自发 00 0?=? (ΔS 孤=ΔS 体+ΔS 环, ΔS 环=-Q 体/T 环)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物理化学属我校进行命题的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考试对象为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的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指定参考书中所含盖的主要内容。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 物理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掌握和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2.熟练掌握和理解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3.熟练掌握和理解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反应机理。 4.熟练掌握和理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应用。 5.正确掌握胶体及界面化学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 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内容约35%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内容约25% 电化学的基本内容约25% 胶体及界面化学的基本内容约15%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的内能变化、焓变化、热和功。 2.掌握利用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及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掌握应用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1.了解自发过程的共同性质,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理解热力学函数U、S的物理意义。 2.熟练掌握简单状态变化过程、相变化、化学反应ΔU、ΔH、ΔS、和ΔG的计算。 3.熟练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及其应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 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1.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定义及它们的应用。 2.掌握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了解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逸度和活度的概念。

801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801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对本门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2.掌握物理化学公式应用及公式应用条件。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二、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pVT变化、相变化与化学反应过程中W、Q、U、H、S、A与G 的计算;熵增原理及三种平衡判据。 了解克拉贝龙方程及克-克方程的应用。 2.多组分热力学及相平衡 偏摩尔量、化学势的概念;理想气体、理想稀溶液的化学势表达式;活度的定义以及活度的计算。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稀溶液依数性的概念及简单应用。 相律的应用;单组分相图;二组分气-液相图。 3.化学平衡 等温方程;标准摩尔反应Gibbs函数、标准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的计算;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 4.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中电导率、摩尔电导率、活度与活度系数的计算;电导测定的应用。 原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Nernst方程;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5.化学动力学 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的概念。 零、一、二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及速率方程积分式的应用;阿累尼乌斯公式;对行、平行反应(一级)速率方程积分式的应用。 6.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Laplace方程;Kevin方程;润湿与铺展现象及杨氏方程;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Langmuir吸附等温式, Gibbs吸附等温式。 了解胶体的光学性质、动力性质及电学性质;了解胶团结构的表示,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基本概念题(填空或选择填空):30%,简答题:20%,计算题、相图题等:50%。

828物理化学,哈工大大纲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物理化学考试科目代码:[828]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并能综合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热力学基础 a: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焓、功和热,热化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b: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函数,吉布斯函数和亥姆霍兹函数,开放体系热力学及化学势 2) 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 a: 溶液的经验定律,气体的化学势、溶液的化学势、稀溶液的依数性 b: 相律,单组分体系的相平衡,二组份体系的相平衡,二组份体系的相图 c: 化学平衡条件,平衡常数及计算,影响化学平衡因素,化学反应等温和等压方程式 3)电化学 a: 电解质溶液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离子迁移律,电导及应用,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b: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可逆电池的热力学,浓差电池及液接电池,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c: 电极与极化作用,分解电压,极化作用 4)化学动力学基础 a: 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典型的复杂反应 b: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

5)界面现象及胶体化学 a: 新相生成过程,吸附现象,润湿、铺展现象,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 b: 胶体的分类和制备,胶体的性质,乳状液及大分子溶液 三、试卷结构: a)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b)题型结构 a: 填空题(约40分) b: 简答题(约20分) c:计算及分析论述题(约90分) 四、参考书目 付献彩等编著,《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828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学院考试大纲

828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学院)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化学类和化学工程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入学考试科目。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内容。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要求考生具备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相应的背景知识。 2. 掌握高分子相关的基本原理,并能应用这些原理和思想方法处理、解决化学中的实际问题。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运用高分子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考试(可以使用数学计算器)。 五、考试内容 一、高分子物理部分 第一章高分子链的结构 1.1 组成和构造 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 高分子链的构造 分子构型 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1.2 构象 高分子链的内旋转现象 高分子链的柔顺性

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第二章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2.1 分子间作用力 2.2 高聚物结晶的形态和结构 2.3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模型 2.4 高聚物的结晶过程 结晶能力及影响因素 结晶速率 结晶动力学——Avrami方程 影响结晶过程的因素 2.5 结晶对高聚物性能的影响 2.6 结晶热力学 结晶高聚物的熔融和熔点 影响高聚物熔点的因素 2.7 取向结构 2.8共混物的织态结构 第三章高分子溶液 3.1 聚合物的溶解 溶解过程特点 溶剂的选择 3.2 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理想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高分子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差别高分子溶液理论 3.3 聚合物的浓溶液 高聚物的增塑 聚合物溶液纺丝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科目代码:862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参考书目:《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天津大学周亚平; (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可由下列教材中任选一种) 《物理化学实验》石油大学出版社吴肇亮等; 《基础化学实验》(上、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吴肇亮等 硕士研究生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概述 物理化学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原理和应用(热力学基础、相平衡基础、化学平衡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电化学基础、表面胶化和统计热力学基础部分。其中前四部分为主要内容。 考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还应掌握物理化学一般方法,及并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化学实验的相关内容中,要求掌握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 在有关的物理量计算和表述中,应注意采用国家标准单位制(SI制)及遵循有效数运算规则。 二、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下面按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初步、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六个部分列出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按深入程度分“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 (1)化学热力学 1.热力学基础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 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明了热力学能、焓、熵、Helmholtz函数和Gibbs函数等热力学函数以及标准燃烧焓、标准生成焓、标准摩尔熵、标准生成Gibbs函数等概念。 掌握在物质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应用于特定系统的时候,掌握并会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Van der Waals方程、其他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 掌握熵增原理和各种平衡判据以及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 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 了解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推导重要热力学公式的演绎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874物理化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74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物理化学属 我校进行命题的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考试对象为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的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指定参考书中所含盖的主要内容。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 物理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 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掌握和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2.熟练掌握和理解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3.熟练掌握和理解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反应机理。 4.熟练掌握和理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应用。 5.正确掌握胶体及界面化学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 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内容约40%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内容约20% 电化学的基本内容约25% 胶体及界面化学的基本内容约15%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以傅献彩等编的《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书为例说明如下:) 第一章气体的PVT关系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真实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对应状态原理。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的内能变化、焓变化、热和功。 2.灵活应用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焓。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1.了解自发过程的共同性质,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熟 练掌握热力学函数U、H、S、G及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定义,明确它们的物理意义。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