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维设计高中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教师用书word版

2019三维设计高中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教师用书word版
2019三维设计高中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教师用书word版

第一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基础知识·系统化]

知识点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制作原理

知识点二腐乳的制作

1.制作原理

2.实验流程及影响因素

知识点三泡菜的制作

[基本技能·问题化]

1.据图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完善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

(2)据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填空:

①装置中a为充气口,用于向装置内通气;b为排气口,用于排出CO2;c为出料口,用于取样检测。

②b长而弯曲,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③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约1/3空间,目的是: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O2后再进行酒精发酵;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

④使用该装置制作果酒时,应关闭充气口a,制果醋时,应将充气口a连接气泵,输入

氧气。

2.据几种发酵食品制作方法填空

表中甲~丁为腐乳、泡菜、果醋、果酒等发酵食品制作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填出①~④食品名称:①果酒,②果醋,③腐乳,④泡菜。

(2)请填出⑤~⑧菌种名称:⑤酵母菌,⑥醋酸菌,⑦毛霉,⑧乳酸菌,其中酵母菌、毛霉为真核生物,醋酸菌、乳酸菌为原核生物。

(3)甲~丁装置是否存在缺陷,试具体分析指出,并说明丁装置中“放水”的作用。

提示:甲、丙装置有缺陷:甲装置中排气管下端不应插入到发酵液内,丙装置接种菌种应在“加盐”之前;丁装置中“放水”的作用是为泡菜坛营造“厌氧”环境。

考点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命题点(一)果酒、果醋制作的发酵装置

1.(2017·江苏高考)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

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

影响

B.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

无氧呼吸

C.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解析:选ABC改变通入气体的种类,例如分别通入氮气和氧气,可研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对发酵的影响;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更利于创造无氧条件,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果醋发酵的菌种是醋酸杆菌,其生长的适宜温度是30~35 ℃,温度能影响醋酸杆菌的代谢,从而影响果醋的发酵周期;气体的入口必须伸入培养液中,气体出口不能伸入培养液中,如果气体的入口和出口交换,会导致发酵液喷出。

[重难点拨]

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分析

命题点(二)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和过程

2.(2016·全国卷Ⅱ)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

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

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

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

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的。

(4)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解析:(1)图中过程①和②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的过程,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乙醇可用酸性重铬酸钾试剂检测,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更多的能量供酵母菌繁殖利用,故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繁殖速度更快。(2)醋酸杆菌是好氧型细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转变为醋酸。(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酵母菌产生乙醇的适宜温度为18~25 ℃,第二阶段醋酸杆菌产生醋酸的适宜温度为30~35 ℃,第一阶段的温度低于第二阶段的。(4)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不含线粒体。

答案:(1)细胞质基质酸性重铬酸钾线粒体快

(2)有氧(3)低于(4)原不含有

[重难点拨]

1.果酒和果醋制作成功的关键点

2.果酒、果醋发酵条件的控制

(1)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约1/3空间,目的是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O2后再进行酒精发酵,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

(2)严格控制温度:18~25 ℃利于酵母菌的繁殖和酒精发酵,30~35 ℃利于醋酸菌的繁殖和醋酸发酵。

(3)充气:酒精发酵为无氧发酵,需封闭充气口;醋酸发酵为有氧发酵,需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选修3复习提纲

选修3复习提纲 一、基因工程 1、(a)基因工程的诞生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2、(a)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原理:基因重组 技术:(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填空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果酒制作的原理课题 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作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 18~250C?制作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 30~350C? (1)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 它的代谢类型是,与异化作用有关的方程式有 。 生活状态:进行发酵,产生大量。 (2)果酒制作条件 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是。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PH 呈; (3)红色葡萄酒呈现颜色的原因是: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的提高,红色葡萄皮的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色。 (4)在、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它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2.果醋的制作原理 (1)果醋发酵菌种是,新陈代谢类型。 (2)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将变为再变成醋酸,其反应式。 3.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的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 左右,可通过 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d,并注意适时在充气。 4.酒精的检验 (1)检验试剂:。 (2)反应条件及现象:在条件下,反应呈现。 5.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 ↓↓ 果酒果醋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0C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 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50C,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 30~350C。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醋酸菌是好氧菌,再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养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P4: A 同学: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制醋时,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进行葡萄醋的发酵。 来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 B 同学: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 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 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 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课题 2 腐乳的制作 1.制作原理 (1).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和,脂肪被分解成和,因而更利于消化吸收。 (2).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等,其 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它是一种丝状,常见、、、 上。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保证产品的质量。 2.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长出→→→密封腌制。 3.实验注意事项 (1)在豆腐上长出毛霉时,温度控制在,自然条件下毛霉的菌种来自空气中的 。 P4 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葡萄,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例如:榨汁机、发 (2)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加盐,加盐量要随着摆放层数的加高而,近瓶口的表层要。加盐的目的是使豆腐块失水,利于,同时也能 的生长。盐的浓度过低,;盐的浓度过高, 。 (3)卤汤中酒精的含量应控制在左右,它能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也与豆腐乳独特的形成有关。酒精含量过高,;酒精含量过低,

全国卷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 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 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 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 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 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 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 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 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疑难解答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如:要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进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

2019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重点冲关练:9Word版含答案

高考重点冲关练 9.遗传现象中的特殊分离比 满分30分,攻坚克难,12分钟突破高考易失分点!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 1. 某哺乳动物的皮毛颜色是由常染色 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有 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该动物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 果黄色个体与黄色个体(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个体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的数量比是() A.1 :1 B.5 :4 C. 2 :3 D.3 :2 【解析】选A。据题意,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可知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黄色个体与黄色个体交配,即Aa x Aa,由于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 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因此第二代中Aa占2/3、aa占1/3,其中A的基因频率为 2/3 X 1/2=1/3,a 的基因频率为2/3 X 1/2+1/3=2/3;第二代个体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频率为2X 1/3 X 2/3=4/9,aa 的频率为2/3X 2/3=4/9,因此第三代中黄色个体与 灰色个体的数量比是 1 :1。 2. 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 A.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2 : 3 : 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勺死亡造成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2 : 2 : 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勺死亡造成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4 : 4 : 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勺死亡造成[来源:学.科.网Z.X.X.K]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1 : 2 : 1,可能是花粉有50%勺死亡造成 【解析】选D。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理论上,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A: Aa: aa=1 : 2 : 1。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 : 3 : 1,说明Aa和aa分别有1/4和1/2死亡, 则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有50%勺死亡造成,或者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勺死亡造成,A错误;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2 : 2 : 1,则可能是显性杂合子和隐性个体都有50%勺死亡造成,B错误;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4 : 4 :1,则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和含有隐性基 因的花粉各有50%勺死亡造成,C错误;花粉有50%勺死亡,并不影响花粉的基因型比例,因此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1 : 2 :1,可能是花粉有50%勺死亡造成,D正确。 3.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补充知识】发酵 1.概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 (1)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需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2)根据产生的产物可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 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 6H 12O 6+6H 2O+6O 2 →6CO 2+12H 2O+能量;无氧时, 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 6H 12O 6→2C 2H 5OH+2CO 2+能量。 酶 酶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20℃左右,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18~25℃。 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也可以在 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C 2H 5OH+O 2→CH 3COOH+H 2O 。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35℃。 4.菌种来源: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或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二.实验设计 1.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 果醋 2.制作实例 (1)实验材料葡萄、榨汁机、纱布、醋酸菌(或醋曲)、发酵瓶(如右图)、气泵、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等。 (2)实验步骤 酶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讲)(含解析)

专题1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讲考纲·名师解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对来说知识系统比较独立,在历年高考中也少有涉及。此部分高考试题较注重在充分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考查。复习时须将零乱的知识点建构成知识网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通过精选试题、适度训练,从文字、图解中获取信息的能量和探究的能力,提高解题中语言的简洁性和严谨性;对比法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区别;总结基因频率计算规律;利用实例,分析新物种的产生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讲考点·体系构建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观点 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2)贡献: 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不足: 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真题再现】(2018浙江卷,1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答案】C 【解析】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这种差异变得显著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可见,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A、B正确;自然选择获

高中生物选修复习

选修1专题1 与传统发酵有关的几类微生物比较 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 生物学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异养需氧异养需氧异养厌氧 适宜温度20℃左右30℃-35℃15℃-18℃30℃-40℃(主要生殖方式)适宜条件下出芽生殖二分裂生殖孢子生殖二分裂生殖主要用途酿酒、发面酿醋制作腐乳制作酸奶、泡菜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制作原理和发酵条件的比较 2.装置图解读 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排气口: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 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与瓶身相连的长而弯曲的胶管:加水后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比较果酒制作果醋制作制作原理 酵母菌先在有氧条 件下大量繁殖,再在无 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 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将乙 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式 有氧条件: 无氧条件: 糖源充足时: 缺少糖源时: 最适发酵温度18℃~25℃30℃~35℃ 对氧的需求 前期:需氧 后期:不需氧 需充足氧pH 酸性环境酸性环境 发酵时间10~12 d 7~8 d

腐乳的制作 1.原理 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3.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1)含水量:以70%为宜。 (2)发酵温度:15~18℃。 ( (4)发酵时间: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的作用不同,所需时间应控制好,太长或太短都会影响腐乳的品质。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 1.泡菜的制作原理 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泡菜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发酵时期 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 发酵初期 少(有O2,乳酸菌 活动受抑制) 少 增加(硝酸盐还原 菌的作用) 发酵中期 最多(乳酸抑制其它 菌活动) 积累、增多、 pH下降 下降(硝酸盐还原 菌受抑制,部分亚 硝酸盐被分解) 发酵后期 减少(乳酸继续积 累,pH继续下降, 抑制其活动) 继续增多, pH继续下 降 下降至相对稳定 (硝酸盐还原菌 被完全抑制) 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1)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比色法。 (2)操作流程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上海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概念辨析 1.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吗? 原核细胞中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无细胞壁。 2.真核生物一定有细胞核、染色体吗?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等没有细胞核,也无染色体。 3.“霉菌”一定是真核生物吗? 链霉菌是一种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4.糖类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 糖类元素组成只有C、H、O。 5.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吗? 蛔虫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 6.只有有线粒体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 需氧型的细菌等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膜内表面上。 7.只有有叶绿体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吗? 蓝藻等含有光合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8.绿色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吗? 植物的根尖细胞等就没有叶绿体。 9.细胞液是细胞内液吗? 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及细胞核中的液体。 10.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一样吗? 原生质层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与细胞液。原生质是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包括膜、质、核。 11.生物膜是指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吗? 生物膜是指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巩膜、虹膜等生物体内的膜就不是生物膜。 12.主动运输一定是逆浓度梯度吗?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但有时候也表现为顺浓度梯度,比如刚吃完饭后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13.ATP是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吗?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体内有些合成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功能,还可以利用其他三磷酸核苷。 14.呼吸作用是呼吸吗?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的有机物经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合成ATP的过程。呼吸是指生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5.丙酮酸和丙酮是一回事吗? 丙酮酸(C3H4O3)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C3H6O)常作为一种有机溶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 16.高等植物无氧呼吸产物一定是酒精和CO2吗?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的胚等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17.酵母菌只进行出芽生殖吗? 酵母菌在营养充足时进行出芽生殖,营养贫乏时进行有性生殖。 18.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都生成了ATP了吗?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只有一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去了。 19.光合作用过程只消耗水吗?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一)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一)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有关激素、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 合成酶 B.动物激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但对生命活动发挥重要的调节作 用 C.神经递质的受体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蛋白质,能与递质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某 些离子的通透性 D.在发生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可迅速合成大量抗体 解析:选B。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A错误。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C错误。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 合成大量抗体,D错误。 2. 如图所示为不同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图中序号代表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B.②和④两种大分子可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或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③可能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也可能是能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D.若①②③④均为多聚体,其构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有多样性 解析:选C。仔细读图可知:①可以是氨基酸或蛋白质,②④是糖类(单糖或多糖)或脂肪,③可以是核苷酸、核酸、磷脂或ATP等。若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应为氨基酸, 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含有肽键的物质,不能检测氨基酸,A错误;②和④两种大分子可能是 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脂肪,而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组成成分中含有N,故②和④不可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错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酶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大部分酶为蛋白质,小部分为RNA,ATP和RNA都含有C、H、O、N、P五种元素,C正确;若①②③④均为多聚体,则①为蛋白质、②④为多糖或脂肪,③为核酸,其 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有多样性,多糖等没有,D错误。 3.(2015·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玉林高三适应性检测)研究发现乳白蚁肠道中含有 起保护作用的细菌,可阻止能杀死乳白蚁的真菌入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磷脂是组成乳白蚁和真菌的必需化合物 C.乳白蚁、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均无选择透过性 D.乳白蚁、细菌和真菌共有的细胞器具有单层膜 解析:选B。细菌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乳白蚁和真菌都是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 膜上都含有磷脂;乳白蚁细胞没有细胞壁;乳白蚁、细菌和真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 糖体没有膜结构。 4.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组成A、B、C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d或e表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单体a、b的结构可用d表示,人体中d的种类有4种 B.大肠杆菌细胞内单体c的结构可用e表示,e的种类约有20种

高中生物选修三复习策略

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术;动物细胞核移植与胚胎早期培养;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 2.2重视学法指导 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可以达到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学习效果。下面以基因工程为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2.2.1借助专题知识框架,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基因工程是该专题的核心概念,由基因工程可以辐射出本专题的主要内容,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再引导学生以“踩地雷”的模式突破概念、原理的内涵以及细化各部分内容。 2.2.2借助基本步骤流程图、过程示意图,突破重点和难点 本专题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利用教材中相应的流程图、示意图进行复习,能帮助学生简明形象地理解和记忆相应的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试题中经常会以简述或填图的形式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原理、过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过程中可以以默写或填写流程图、示意图,看图讲述过程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2.2.3结合创设问题串,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图”为例,在复习过程中,列出主干流程,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细化复习每个环节涉及的概念、原理、药品、试剂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1)获取目的基因有什么方法?(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2)如何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3)如何从生物材料中直接获取目的基因? (3)简述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和过程。 (4)基因工程的核心是什么? (5)一个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哪些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6)简述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 (7)基因工程常有的受体细胞有哪些? (8)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有哪些方法?采用最多的方法是什么?试简述该方法的操作过程。 (9)简述运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基本操作程序。 (10)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最常用的转化方法是什么?原理如何? (11)简述目的基因的分子检测的步骤和方法。 2.2.4运用比较法,避免认识误区 比较法常用于区分两种有关联或某方面的特征相似,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的方法。在复习过程中,运用比较法有助于使基本概念、原理清晰化,突出专有名词和术语的合理使用,避免学生张冠李戴,生搬硬套。

2019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生物技术实践 自查卷

专题复习自查案 专题13 生物技术实践 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 1.培养基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两种纯化培养方法: (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分散开。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3.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1)两种选择培养基。 ①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尿素分解菌。 ②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 (2)两种鉴别培养基。 ①添加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尿素分解菌可使该培养基变红。 ②加刚果红的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 4.两种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1)直接计数法:用血细胞计数板借助显微镜观察计数,不能区分菌种死活,实验结果偏大。 (2)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实验结果偏小。 二、传统发酵技术 1.四种传统发酵食品技术的比较: 2.发酵过程中消毒、灭菌的措施: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①榨汁前葡萄应该先冲洗再去枝梗。 ②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2)腐乳的制作。 ①制作腐乳的玻璃瓶要洗刷干净后用沸水消毒。 ②酒、盐、香辛料都有杀菌作用。 ③接种、封瓶时都要进行无菌操作。 3.影响酒精发酵的两大因素: (1)发酵前期供氧不足。 ①结果:酵母菌数量少,产生酒精少。 ②原因:前期,酵母菌大量增殖,耗能多,需要通入空气或在发酵瓶中留有一定空间。 (2)发酵后期密封不严。 ①结果:酵母菌数量充足,但是产生的酒精较少或不能产生酒精。 ②原因:后期要通过密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以利于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三、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有效成分的三种提取方法: (1)蒸馏法:适合提取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且不与水混溶的物质。 (2)压榨法:适合提取高温易分解或原料易焦糊且含量较高的物质。 (3)萃取法:适合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 2.物质分离的五种方法: (1)分液法:分离油水混合物。 (2)过滤法: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3)离心法:除去液体中质量较小的固体残留物。 (4)加入无水硫酸钠后过滤:除去芳香油中的残留水分。 (5)蒸馏法:除去萃取液中的有机溶剂。 1.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②③④⑤。 ①果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需人工添加酵母菌种。 ②葡萄制作果酒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酒精含量,提高品质。[来源:学_科_网] ③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香辛料既能调制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作用。

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必背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菌种: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真菌,兼性厌氧,主要出芽生殖还有孢子生殖)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3、制酒条件:温度(18~25℃),发酵液缺氧 呈酸性(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 4、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5、果醋菌种:醋酸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6、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 2H 5OH +O 2→CH 3COOH +H 2O 7、制醋条件:①深层发酵时,短时间不通氧,醋酸菌死亡。②温度:30~35℃。 8、流程: 9、装置:充气口制酒时关闭;制醋时,连续输入氧气。 排气口长而弯曲的胶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 向下的目的是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出料口是用来 取样检测。 葡萄汁只装2/3,留1/3空间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先有氧呼 吸进行繁殖。 10、若用瓶子做装置:制酒时,要每天拧松瓶盖2~4次,目的是排二氧化碳;制醋时,将瓶口打开,盖上纱布。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 果醋

11、所有用具清洗后晾干或清洗后用70%的酒精消毒。 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12、酒精检验:酸性(3mol/L的H2SO4)重铬酸钾→灰绿色。醋酸检验:嗅味和品尝(比较pH) 13、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 1、菌种:多种微生物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传统制作毛霉来自空气;现代生产将优质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加盐之前为前期发酵,目的是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使毛霉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4、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5、温度:15~18℃。 6、加盐: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控制盐的用量(豆腐:盐=5:1):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 3.调味 7、卤汤: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 8、卤汤中酒的含量:12%左右。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 2.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过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9、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 2.杀菌 10、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①玻璃瓶,洗净后用沸水消毒。②加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③封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11、影响腐乳风味的因素:盐、酒、香辛料、豆腐含水量。 12、腐乳外部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毛霉菌丝,它能形成

2019届二轮复习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与观察作业(适用全国)

(4)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与观察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糖类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的底物通常是葡萄糖 B.叶绿体基质和细胞液中都含有蔗糖 C.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果糖时需在热水浴中加热 D.淀粉、纤维素和糖元都是由多个葡萄糖结合而成 2、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含有较多糖且近乎白色,可用于鉴定还原糖 B.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多,是检测蛋白质的理想材料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和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实验都需要加热处理 D.在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过程中,染色后需滴加95%的酒精溶液以洗去浮色 3、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和鉴别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细胞中的脂质是由甘油和脂肪酸聚合成的多聚体,具有多种功能 C.细胞中的糖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别 D.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以鉴定其存在和分布 4、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下图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B.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蛋白质加热过程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会发生改变 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5、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花生作为实验材料检验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种子研磨液中的蛋白质时需加热后才能呈紫色 C.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会出现砖红色 D.选用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作为实验材料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时需要使用苏丹Ⅳ染液 6、如图是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成分的操作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甲试剂也可以直接用于鉴定蛋白质 B.甲试剂由甲、乙两种液体组成,使用时先加甲液再加乙液 C.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 D.可用韭菜叶片替代苹果 7、现有待区分的、从正常人体采集的两组液体。根据是否有颜色反应而把该组中的不同液体区分开来的检测项目是( )

高中生物选修复习

选修1专题1与传统发酵有关的几类微生物比较 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 生物学分类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异养需氧异养需氧异养厌氧 适宜温度20℃左右{ 30℃-35℃ 15℃-18℃30℃-40℃(主要生殖方式)适宜条件下出芽生殖二分裂生殖孢子生殖二分裂生殖 主要用途酿酒、发面] 酿醋 制作腐乳制作酸奶、泡菜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制作原理和发酵条件的比较 ; 2.装置图解读 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排气口: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 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与瓶身相连的长而弯曲的胶管:加水后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比较果酒制作果醋制作制作原理 % 酵母菌先在有氧条 件下大量繁殖,再在无 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 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将乙 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反应式 有氧条件: 无氧条件: 糖源充足时: 缺少糖源时: 最适发酵温度18℃~25℃30℃~35℃ 、 对氧的需求 前期:需氧 后期:不需氧 需充足氧pH酸性环境酸性环境 发酵时间10~12 d7~8 d

腐乳的制作 1.原理 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 2.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3.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1)含水量:以70%为宜。 (2)发酵温度:15~18℃。 (3)添加物质 (4)发酵时间: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的作用不同,所需时间应控制好,太长或太短都会影响腐乳的品质。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 1.泡菜的制作原理 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泡菜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 发酵时期 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 发酵初期 少(有O2,乳酸菌 活动受抑制) 少 增加(硝酸盐还原 菌的作用) 发酵中期 ? 最多(乳酸抑制其它 菌活动) 积累、增多、 pH下降 下降(硝酸盐还原 菌受抑制,部分亚 硝酸盐被分解) 发酵后期 减少(乳酸继续积 累,pH继续下降, 抑制其活动) 继续增多, pH继续下 降 下降至相对稳定 (硝酸盐还原菌 被完全抑制) 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 ,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1)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比色法。 (2)操作流程 -

2019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 4

高考热点专项练 热点4 影响酶活性(酶活力)的实验 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 1.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甲、乙、丙三种微生物体内同一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如下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效率最高的是微生物甲中的酶 B.在30 ℃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一定是微生物丙 C.对温度适应范围最广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 D.若将温度改为pH,则所得实验结果曲线与图示结果相同 【解析】选C。据图分析,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效率最高的酶的种类不同;在30 ℃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应该是微生物乙;对温度适应范围最广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低温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和强酸、强碱以及高温不同,因此若将温度改为pH,则所得实验结果曲线与图示结果不完全相同。 2.下列有关酶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分别选用淀粉和H2O2作为底物 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可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 C.用H2O2作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通过测定气泡或者氧气释放的多

少可达到目的 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顺序:淀粉+淀粉酶→置于相应水浴温度5 min→滴斐林试剂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解析】选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用淀粉,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用H2O2,故A正确。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因为碘液对蔗糖或蔗糖水解的产物都没有颜色反应,故B错误。用H2O2作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可以通过观察气泡或氧气的释放速率来达到实验目的,由于底物的量是一定的,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最终氧气的释放量相同,故C错误。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应先将淀粉置于相应温度下,然后在相应温度下加酶,且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故D错误。 3.某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提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 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甲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 mL 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请依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本实验的________,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 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一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 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酵母菌:真菌兼性厌氧菌型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4、有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 (酶) 5、无氧: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C6H12O6 →2C2H5OH+2CO2 (酶)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 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1、醋酸菌: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二分裂 2、氧气、糖源充足: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缺少糖源: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C2H5OH+4O2→CH3COOH+6H2O 3、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 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4、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5、酒精检验:重铬酸钾 [酸性]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6、排气口要与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相连接目的: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目的:利于 二氧化碳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充气口应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疑难解答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再除去枝梗,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 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进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的繁殖。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