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

20120062101 陶侃

摘要: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本文主要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早期中国的传播做一些介绍,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轨迹、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具体内容认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贡献三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传播实践贡献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研究、传播和运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从十月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这段时期属于其早期,他初步接触和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学习、比较、研究和积极传播;1921 年后到 1927 年其被害属于晚期,这段时期他一边继续宣传,一边把已经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主要致力于中共早期组织建设、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等实际工作。1本文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哪些传播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贡献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突出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突出贡献地位。

李大钊早期留学日本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轨迹

李大钊是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我们仔细考察其思想变迁的轨迹,不难发现他的思想转变的内在因素是基于一腔爱国热情和激进的民主主义;外在动力是留日期间和五四前后受到的日本社会主义思潮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913 年冬,李大钊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愿望,东渡日本求学。留学期间,他勤于阅读各种书刊了解世界上各种新学说、新思潮,开始接触了日本学者翻译的一些社会主义论著。当时流行于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潮和国内风起云涌的爱国运动使中国留日学生的思想发生分化。1914 年 9 月 8 日,因早年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毕业资格得到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承认,李大钊未经预科考试直接进入了该校政治经济学部本科学习。在早稻田大学,由安部矶雄教授给其所在班上“都市问题”选修课,他以社会主义立场讲授经济学,虽然参杂了一些基督教的内容,但对李大钊接受社会主义有启蒙作用。李大钊在日期间还阅读了日本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幸德秋水的一些著作,这对其思想转变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

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期间,李大钊还积极参与领导了留学生的爱国活动。他在日本结识了许多中外进步人士,时常与他们讨论世界形势和中国前途问题。1915年 2 月,为反对袁世凯政府与日本订立“二十一条”,李大钊参与组织了中国留日学生总会,他任总会文书撰写了《警告全国父老书》。这个留学生组织后来虽然在反动政府迫害下解散了,但护国战争爆发后,李大钊等人再次组织了留日学

1徐行:李大钊思想的变迁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2

生总会,他被推选为总会文事委员会编辑主任,并负责编辑留日学生总会机关刊物《民彝》。他还参与组织了由留日学生总会骨干组成的另一爱国团体———神州学会。1916 年 1 月底,李大钊为领导留学生进行反袁斗争回到上海,两周后重返东京。1916 年 5 月,李大钊离开日本回国时曾吟诗一首,反映了其忧国忧民的心理“:斯人正憔悴,吾辈尚磋跎,故国一回首,谁堪返太和”3。

在李大钊思想转变过程中,留日期间对马克思译著和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最早接触,以及在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中对国家命运问题的思考,对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启蒙和奠基作用。他自己亦回忆说:留学日本对其思想变迁有重要影响“,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4。他回国后仍关注着日本社会主义学者办的刊物和日译本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著。1919年 5 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据日本信州大学后藤延子教授考证,李大钊的这篇文章基本上是以日本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在《社会问题研究》杂志一至三期连载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文为蓝本写的5。稍后不久,李大钊发表的《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的大部分,也是以日本共产党创始人利彦的两篇文章为蓝本写的。五四运动中,日本进步学者吉野作造博士曾致信李大钊“遥为声援”,并邀请北大师生访日,李大钊将吉野的信公之于众,并邀其访华,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此时是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早期认识。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具体内容认识

1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说

首先,论述了阶级的内涵和阶级斗争的成因。他说: “所谓阶级,就是指经济上利害相反的阶级。具体讲出来,地主、资本家是有生产手段的阶级,工人、农夫是没有生产手段的阶级。”6关于阶级斗争的成因,李大钊认为在原始社会,经济不很发达,一个人的劳动,只能自给,并无余裕,所以不发生阶级。后来技术日精,经济上发展日进,一人的劳动渐有余裕。这个余裕,就是剩余劳工。剩余劳工,渐次增加,持有生产手段的起来乘机夺取,遂造成阶级对立的社会。可见,此时李大钊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

其次,阐述了阶级斗争理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李大钊指出: “社会组织固然可以说是随着生产力的变动而变动,但是社会组织的改造,必须假手于其社会内的多数人。而为改造运动的基础势力,又必发源于在现在的社会组织下立于不利地位的阶级。那些居于有利地位的阶级,除去少数有志的人,必都反对改造。一阶级运动改造,一阶级反对改造,遂以造成阶级竞争的形势。到了生产力非常发展的时候,与现存的社会组织不相应,最后的阶级争斗,就成了改造社会、消泯阶级的最后手段。”7

再次,肯定了阶级斗争学说的重要地位。他说: “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 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 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 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他这三部理论,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关于实际运动的手段,他也是主张除了诉于最后的阶级竞争,没

3李大钊传编写组.李大钊传[M.人民出版社,1979.p21]

4李大钊.狱中自述[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p388]

5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史事综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p459]

6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2 卷[M.人民出版社.2006.p355]

7

有第二个再好的方法。”8在此基础上,李大钊对中国的阶级状况及其形势、任务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关于工人阶级,他说: “我们可以晓得中国今日在世界经济上,实立于将为世界的无产阶级的地位。我们该研究如何使世界的生产手段和生产机关同中国劳工发生关系。”9

关于农民阶级,他说: “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 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 他们的愚暗,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愚暗; 他们生活的利病,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利病。”10

因此,要彻底改造中国社会,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关于知识分子,他说: “知识阶级的意义,就是一部分忠于民众作民众运动的先驱者。”11李大钊很早就意识到知识分子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的重要性。1919 年 2 月,他指出: “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121920 年 1 月,他进一步指出: “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13同时指出: “劳工阶级、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为横的组织,以反抗富权阶级、资本阶级”14,是现今世界的一种趋势。

2关于政党和政党联合说

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政党学说的基础上,李大钊提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1921 年 3 月,他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中指出: “我们现在还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15在他看来,中国将要建立的新型政党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而“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这说明这个政党是具有无产阶级性质、坚持社会主义的政党。二是这个政党是“强固精密的”,且注重党员之训练。他说: “中国谈各种社会主义的都有人了,最近谈 Communism 的也不少了,但是还没有强固精密的组织产生出来。”有鉴于此,他强调: “中

国现在既无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C 派的朋友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

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依托! ”16三是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呼应。他说: “各国的 C 派朋友,有团体组织的很多,方在跃跃欲试,更有第三国际为之中枢,将来活动的势力,必定一天比一天扩大。中国 C 派的朋友,那好不赶快组织一个大团体以与各国 C 派的朋友相呼应呢?”17这里,李大钊的主张是十分明确的。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但在成立初期,中共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抗衡。为此,李大钊逐步形成国共联合的主张。1922 年 6 月,李大钊在《少年中国学会北京同人提案———为革命的德莫克拉西》中初步提出联合国民党的构想。他说: “中国的国民党,抱民主主义的理想,十余年来与恶势力奋斗,始终不为军阀的威力所屈

8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3 卷[M.人民出版社.2006.p18]

9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3 卷[M.人民出版社.2006.p149]

10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2 卷[M.人民出版社.2006.p304]

11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3 卷[M.人民出版社.2006.p174]

12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2 卷[M.人民出版社.2006.p304]

13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p174]

14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p167]

15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p271]

16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p271]

17

服,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的革命精神。虽然他们常为军阀所驱逐( 袁世凯、陈炯明、陆荣廷等) 以至失败,然而这是我们人民不能帮助他们的原故。”181922 年 6 月 15 日,中共中央发表《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与国民党等共同建立一个反对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1922 年 7 月,中共二大也做出同国民党等建立党外联合战线的决议。8 月下旬,在李大钊等人的努力下,西湖特别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中共少数负责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会后,李大钊等率先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李大钊之所以如此,取决于他对中国革命和国民党的认识。1922 年9 月 3 日,李大钊在谈到民主政治运动时说: “民国以来( 做) 此种政治运动,有国民党和进步党两个团体。而国民党的目标是民治的,所以比较上算是一个完全的政党。”199 月 17 日,他在与《北京周报》记者的谈话中进一步指出: “在逐步加强兵力于中央来实现全国统一的同时,紧接着就需要组织强有力的政党,所以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这样经过改组后的大政党,一方面要讨论政治手段的运用,作一般政党应作的工作; 另一方面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的觉醒,归根到底是要把它建成一个群众革命的先锋组织。”20

这些思想,为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这些认识,1923 年初,李大钊召集北京党的有关人员开会,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他说:“今天革命事业中的客观形势,是需要发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种任务不是现在那样的国民党所担当得了的,必须要加上新的血液,就是无产阶级的力量。”“因此建立两党的联合战线就成为必要和合适的了。但是国民党的缺点很多,无组织无纪律无群众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孙中山有决心有把握把国民党大大改组一下,确定它的政策方针,还是大有可为的; 如果不这样,仅就国民党的现状来谈国共两党的合作,那就不成了。只要国民党有改造的可能,孙中山有改造国民党的决心,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战线是有可能的。”21

6 月,李大钊在中共三大积极主张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强调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从中共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到做出国共合作的决定,李大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关于革命和专政说

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和专政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和初步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方式、力量和领导权问题,以及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的思想。

首先,关于革命的对象。李大钊认为中国的民族运动应该是既反对帝国主义又反对封建主义。1919 年 5 月 18 日,他指出: “不止夺取山东的是我们的仇敌,这强盗世界中的一切强盗团体,秘密外交这一类的一切强盗行为,都是我们的仇敌啊! 我们若是没有民族自决、世界改造的精神,把这强盗世界推翻,单是打死几个人,开几个公民大会,也还是没有效果。我们的三大信誓是: 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22在高呼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李大钊也提出反对封建军阀的任务。他清醒地认识到: “在别的资本主义盛行的国家,他们可以用社会主义作工具去打倒资本阶级。在我们这不事生产的官僚强盗横行的

18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6.p378]

19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06.p93]

20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p94]

21《包惠僧回忆录》[M.人民出版社.1983.p362]

22

国家,我们也可以用他作工具,去驱除这一班不劳而生的官僚强盗。”23其次,关于革命的方式。李大钊认为需要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剥削制度。早在 1919 年8 月,李大钊就提出“根本解决”的思想。他说: “若在没有组织没有生机的社会,一切机能,都已闭止,任你有什么工具,都没有你使用他作工的机会。这个时候,恐怕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241923 年 1 月,他进一步指出: “政权的夺取,有两种手段: 一是平和的,一是革命的。有许多社会主义者鉴于平和的手段的失败,乃悟改造的事业非取革命的手段不可。革命的方法,就是无产阶级独揽政权。”25

再次,关于革命的领导权及力量。李大钊认为无产阶级应该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同时组织和领导农民,对民族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1923 年 6 月,他在中共三大上明确提出: “过去和将来国民运动的领导因素都是无产阶级,而不是其他阶级。”261924 年 7 月,他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 “我们加入国民党能够加速民族革命运动的开展。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人是真正的革命先锋队。”27同时,鉴于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实际,他还提出联合农民的主张; 鉴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他也提出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些思想为中共四大解决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夺取政权,那么在革命胜利之后,中国又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早在“五四”之前,李大钊就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国家观。如在 1915 年 8 月 10 日的《厌世心与自觉心》中,他就提出“改进立国之精神,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28的思想,为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五四”以后,李大钊的国家观又有所发展。

第一,提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的思想。1921 年 3 月20 日,他说:“中国国内的劳资阶级间虽未发生重大问题,中国人民在世界经济上的地位,已立在这劳工运动日盛一日的风潮中,想行保护资本家的制度,无论理所不可,抑且势所不能。再看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人家已经由自由竞争,发达到必须社会主义共营地位,我们今天才起首由人家的出发点,按人家的步数走。……在这种势力之下,要想存立,适应这共同生活,恐非取兼程并力社会共营的组织,不能有成。所以今日在中国想发展实业,非由纯粹生产者组织政府,以铲除国内的掠夺阶级,抵抗此世界的资本主义,依社会主义的组织经营实业不可。”29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 社会主义“就是以工人的行政代替所有权统治的最后形体的资本主义的秩序的努力。”30这一思想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第二,提出了人民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由工人阶级来领导的思想。在谈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时,他说: “旷观过去的社会历史,别的阶级都丧失其意义,惟独产业者阶级,其意义反以逐渐增加,吾人不能不由这种事实,断言产业者阶级毕竟是最大最重要的阶级。”31因此,“在中国想发展实业,非由

23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p3]

24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p6]

25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06.p135]

26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06.p182]

27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6.p5]

28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6.p137]

29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p277]

30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06.p88]

31

纯粹生产者组织政府,以铲除国内的掠夺阶级,抵抗此世界的资本主义,依社会主义的组织经营实业不可。”32他为实现工人阶级领导权投入很大的精力。1924 年

7 月 1 日,他在《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认为,在像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国家,需要发动一个能联合所有群众活动的统一的政党领导的民族革命运动。”同时指出: “我们的策略是掌握工人运动的领导权,以使其成为革命的先锋队。”33

第三,认为人民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合。继 1922 年 8 月的长辛店工人大罢工胜利之后,京郊菜农开展了反抗军阀征收菜捐的斗争。1924 年 9 至 10 月,他先后撰写了《中国内战与中国农民》、《中国的内战与工人阶级》,分析了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状况。

4.关于民主和法制说

李大钊不仅论述了民主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还提出法制建设的一些重要观点,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首先,阐述了民主的内涵。1922 年 7 月,他在《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一文中又指出: “‘平民主义’是一种气质,是一种精神的风习,是一种生活的大观; 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政治制度,实在是一个抽象的人生哲学; 不仅是一个纯粹的理解的产物,实在是濡染了很深的感情、冲动、欲求的光泽。”⑨34其所说的“平民政治”就是工人政治。其次,提出民主的实现途径。他说: “总结几句话,纯正的‘平民主义’,就是把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一切特权阶级,完全打破,使人民全体,都是为社会国家作有益的工作的人,不须用政治机关以统治人身,政治机关只是为全体人民,属于全体人民,而由全体人民执行的事务管理的工具。凡具有个性的,不论他是一个团体,是一个地域,是一个民族,是一个个人,都有他的自由的领域,不受外来的侵犯与干涉,其间全没有统治与服属的关系,只有自由联合的关系。这样的社会,才是平民的社会,在这样的平民的社会里,才有自由平等的个人。”35

这就是说,要在中国实现民主,一是要打破“一切特权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 二是要树立民主意识,树立自由平等的观念。1923 年 9 月,他在《社会主义释疑》的讲演中进一步强调: 社会上“有一般人,以为在社会主义制度底下是不自由的。他们不晓得经济上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底下,那里有劳动的自由,只有少数的资本家的自由,高楼、大厦、汽车、马车全为他们所占据,我们如牛马的劳动终身,而衣食住反得不着适当的供养。所以我们想得到真的自由,极平等的自由,更该实现那‘社会主义的制度’,而打倒现在的‘资本主义的制度’。”36

再次,在法制建设方面,李大钊提出从国情出发、以民为本等重要观点。他说: “平民主义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目的,乃在废除属隶与统治的关系。平民主义本来的意义是‘人民的统治’,但现代平民主义的目的已全不在统治,而在属于人民,为人民,由于人民的执行。”37这种政治的真精神,“不外使政治体中的各个分子,均得觅有机会以自纳他的殊能特操于公共生活中; 在国家法令下,自由

32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p277]

33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6.p3]

34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06.p115]

35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06.p132]

36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06.p356]

37

以守其轨范,自进以尽其职分; 以平均发展的机会,趋赴公共福利的目的; 官吏与公民,全为治理国家事务的人; 人人都是治者,人人都非隶属,其间没有严若鸿沟的阶级。”38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贡献

1.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作用

李大钊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后更多的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起了引导作用,为中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觉醒———正确认识世界革命形势与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五四”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起了奠基作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显示了其伟大力量,工人阶级以自己的行动引起了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对其产生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多数中国人是先对工人阶级产生兴趣,而后对指导工人阶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

“五四”运动中的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是谁首先告诉中国人指导工人阶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呢?是李大钊。李大钊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就是使中国人知道,马克思主义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俄国十月革命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成功的。李大钊起的这种启蒙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李大钊在“五四”前的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尽管没有产生强烈反响,但他却如一盏照明灯,给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人们照亮了道路。39

2. 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

俄国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于1918年春就热情宣传十月革命,不久又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的重要文章,介绍了十月革命的真相和伟大意义。他向世界宣告:“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上发表了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说和经济论。这是我国最早的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献。这时,李大钊便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来观察社会,向旧世界英勇宣战,坚定不移地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革命道路走去,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做出了最早而独特的贡献。

总之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驱之一。五四前后他的传播工作在中国近代政治史和思想史上具有伟大的开创性意义。虽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初理解亦存在着一些不准确之处或者说是偏差,但他能够不断地吸收新思想、新文化,不断地改正或抛弃旧观念,其思想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习近平指出:“李大钊同志比较早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者成长起来,科学社会主义最终战胜了其他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了中国思想界的主导地位,并且日益与中国工农革命运动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精神变物质的历史性飞跃。

38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06.p117]

39

参考文献:

1.徐行:李大钊思想的变迁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2.李大钊传编写组.李大钊传[M.人民出版社,1979]

3.李大钊.狱中自述[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史事综录[M.北京大学出版

社.1989]

5.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2 卷 [M.人民出版社.2006]

6.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1卷 [M.人民出版社.2006]

7.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5卷 [M.人民出版社.2006]

8.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3卷 [M.人民出版社.2006]

9.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李大钊全集》第4卷 [M.人民出版社.2006]

10.《包惠僧回忆录》[M.人民出版社.1983.p362]

11.李玉玲,唐朝晖: “五四”前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轨迹与特点[J. 唐山学院学报.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