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训练

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①上述材料引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哪一年通过?这个文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②该文件限制了什么人的权利?又维护了哪一机构的权利?

③该文件有什么作用?④对英国政体产生了什么影响?(确定了哪一种政治体制?)

2、材料一: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议,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材料二:1938年夏至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三次会见希特勒。第三次,与德、意、法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后,他飞回伦敦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张伯伦政策的结果。

①慕尼黑会议召开于哪一年?②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为什么说慕尼黑会议是个大阴谋?④张伯伦的预言正确吗?为什么?

⑤慕尼黑会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⑥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理解?

3、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世界历史》第一册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①上述材料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②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③通过这次革命,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④明治维新前,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上什么?

4、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这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

回答:三次科技革命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由此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次革命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远胜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二: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要领导"自由世界"。

材料三: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

①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②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初中《世界历史》课本

①这段史料摘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

②这个国家为自由独立而进行过什么样的斗争?其领导者是谁?(1分)

③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1分)

7、.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我们应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的。

现请回答:

①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1分)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1分)

②哪一次会议确定老人的指导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

③简要列举这位老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历史功绩(2分)(至少列出两点)

8、材料一:首先,从整顿改革危机最深的金融业开始,恢复银行的信用,使私人的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通。其次,在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再次,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整顿。--选自《世界历史》第二册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业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

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美国一总统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

①这些措施是谁实施的?②他就职时美国的情况怎样?③他上台后采取什么手段缓和这种局面?

④其目的是什么?⑤采取以上措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9、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侵略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皇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皇宫的全部财富。……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①你知道材料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是指谁?

②材料反映何时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③圆明园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

10、"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指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掘墓人的历史使命。……"

①上述材料是谁为哪一个组织起草的什么文献的同内容?

②该文献何时发表?它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11、阅读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大跃进”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073万吨,其中300万吨土钢无法使用。由于从农业上抽调几千万青壮年劳力上山炼铁、炼钢……1960年与1957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下降22.7%;粮食产量减少了1030亿斤。

材料三:袁隆平,一个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他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每亩增产20%至30%,现国内已推广种植12亿亩,每年增产粮食300亿公斤。籼型杂交水稻技术,已推广到美国,日本,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0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前夕我国残破不堪的国民经济。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3分)

②结合材料二概括“大跃进”运动给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哪些严重后果?(3分)

③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带来了我国乃至世界粮食产量的大幅增产。这充分体现了一个什么道理?(1分)

12、材料:"一八六三年元月一日起,凡在当地人民沿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①这份文件的名称是什么?②这一文件颁布的年份是哪一年?③它有什么作用?

13、斯大林给丘吉尔的信说:"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不仅能牵制希特勒在东线的兵力,而且能使希特勒无法入侵英国。"

①开辟第二战场是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②欧洲第二战场最终于何时何地开辟?指挥官是谁?意义如何?

14、材料1: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做到了。

材料2: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②1861年改革是因为当时出现了什么危机?③农民为什么会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15、材料:战败的德国由苏、美、英三国军队分区占领;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里,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①本段话引自何会议的内容?②欧洲战争结束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

③该会议还规定建立何国际机构?这个机构中五大常任理事国是哪几国?

16、材料一:“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以及成员国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摘自《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材料二:197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以下简称“欧共体”)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近年来,我国与欧洲联盟(由“欧共体”发展而来)的关系发展十分密切。欧洲的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中欧间的经贸总额不断增

长,增幅较大。----教参等资料摘抄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文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必然性。(3分)

②结合课文,试析“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政治格局和资本格局各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③如果说“欧共体”(欧洲联盟)的成立体现了当今的经济区域化发展趋势,那么,材料二的中欧经济交往,则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

17、林肯总统1858年一次演说中的部分内容:"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变成另一种东西。"

①文中的"房子"是指什么?

②"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是指哪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

③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18.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7分)

说明:本题意在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不论持上面三种观点中的哪一种,只要答出四点以上(含四点)的理由即可。

19、材料一: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博会上,电话、发电机、冰库车等大量的美国科技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此次博览会,展品有丝绸、茶叶、瓷器等。

材料二:2002年12月3日在国际博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上,成员国代表经过4轮投票,最终中国上海以54票对韩国34票胜出,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即将举办的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1)费城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也是为了纪念100前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一件大事,这一件事应该是什么?(2)材料中所列举的美国展品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获得“世博会”的主办权说明了什么?

(4)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请你为建设家乡的美好城市(或美好乡村)提出一条建议。

20、以下是古代一些法律条文: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一个首陀,(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公牛和一头母牛。

①这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②体现了什么制度?

21、材料一: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请回答:

(1)56个民族中的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新疆地区,这一地区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什么?(2)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什么民资?

(3)56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为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在此设置什么机构?(4)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5)请用一句话揭示材料二歌曲的主题.

(6)结合当前形势,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2、材料一:2007年4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16家日本新闻媒体驻京记者联合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温家宝: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这种交往的规模之大、领域之广、影响之深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材料二: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9年9月21日在纽约会见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胡锦涛就中日关系发表五点意见:一、加强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二、加强经贸合作,强化利益纽带;三、增进国民感情,夯实民意基础;四、加强亚洲事务合作,推动国际事务协调;五、妥善处理分歧,维护有好大局。胡锦涛强调,历史问题

和台湾问题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

(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请举两个中日友好交往来的事例。

(2)材料中提到“中日历史问题”,你知道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参与的二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吗?试举一例说明其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3)五点意见中提到“妥善处理分歧”,你认为中日的分歧主要源于什么?

(4)作为中学生的你,会为中日友好发展做怎样的贡献?谈谈你的想法。

(5)通过对以上主题的探讨,谈谈你的感悟。

23、材料:西方国家控制我们的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人民自己掌握。

①这是谁在什么会议上的发言?②这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③这次会议中提出了什么方针?

2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世界。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强国,从50年代后期起,也开始推行霸行主义政策。两国都走上了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80年代,美苏控制世界的能力下降。美苏关系由对抗转为对话,从紧张走向缓和。东欧发生变以后,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同年年底苏联解体。以美苏对峙和东西方冷战为特征的旧世界格局不复存在了。

材料2:1991年6月,南斯拉夫的两个共和国斯洛文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此后,南斯拉夫人民军同这两个共和国的武力量在克罗地亚发生大规模冲突。1992年上半年,随着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大批进驻南斯拉夫,这一武装冲突基本告一段落,但波黑的紧张局势愈演愈烈。近年来,巴以冲突不断。在亚洲,有印巴之争,南海领土之争。

材料3: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出兵,轰炸南联盟,我驻南使馆也遭到轰炸,造成重大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2001年4月1日,美国飞机撞毁我战机,我飞行员王伟壮烈牺牲,事后,世界人民对美国的这一行径进行了强烈遗责。

回答问题:

①根据材料1,请你说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②材料2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

③材料3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世界还是动荡不安的,那么,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④当代世界人民面临的两大课题与重大任务是什么?

25、材料一: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1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战争结束。二战中英国、法国和德国死亡人数分别为37.5万、60余万和650万人,战争使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处于瘫痪状态,1944年法国工业产量只相当于1938年的40℅,1946年德国工业产量仅为1937年的34℅。

材料二:……考虑结束欧洲大陆分裂的历史和创立未来欧洲建设之坚实基础的需要……决定实现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根据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单一稳定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决定建立欧洲联盟。——《欧洲联盟》

请回答:

(1)今年(2012年)分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结束多少周年?

(2)据材料一概括二战给欧洲带来的灾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单一稳定的货币”是指什么?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一个重要史实。

(5)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分裂走向合作,欧洲的发展历史给我国哪些启迪?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标志剃掉,那理发师的手应砍掉。"

①这部法典维护的是什么人的利益?②这部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7、材料: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田令》

①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法令?

②该制度规定土地所有权属于谁?

③该制度是当时什么改革中的一项内容?这一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恩格斯

①文中所提到的"变革"指的是什么?

②这场"变革"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在哪一个首先国家兴起?

③在这场"变革"中被称为先驱是谁?

④试举出在绘画、诗歌、天文学和方面的巨人各一人?

29、有人说文艺复兴为西方从传统的中世纪迈向近代社会开启了思想大门,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方进入近代文明开阔了视野,提供了经济保障,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使西方迈入近代社会,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1)在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诞生了代表资产阶级思想的法律文献,你能列举出来吗?

(2)文艺复兴中不同的代表人物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共同的心声,这个心声是什么?

(3)文艺复兴产生了许多文化名人、新航路开辟出现了许多探险家,资产阶级革命中诞生了许多革命家,政治家你最佩服其中哪一位?说说理由。

30、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随着刀光血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材料三多利羊

(1)材料一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这次“变革”是如何“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什么?“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从哪两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开始的?(3)材料三反映的革命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是什么?三则材料反映的主题最重要的共同影响是什么?(4)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道理?作为中学生,你决定怎么做?

(5)人类的发展过程也是能源消耗的过程。请围绕上述三则材料说说分别促进哪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6)科技革命是一柄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给人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请举2例负面影响。

31题:

思想解放运动史革命的前奏曲,它吹响了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改革的动员令;它是社会变革的先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西方社会的近代化历程中,哪一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请列举此运动期间的文学作品。(最少两部)

(2)民国初年,我国经历了一次动摇封建正统思想根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请简要评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并举一例反映此思想解放运动的文学作品。

(3)反思近代以来的历史思想解放运动,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32题:

2010年3月5日12时5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的将“遥感卫星九号”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

材料二: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邓小平

材料三:二次大战以来,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江泽民

材料四: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孕育着新一轮重大创新突破和革命性变革,各国更加重视运用科技力量创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胡锦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1964年我国在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开始探索和平利用核能,目前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在科技方面的重要论断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指出二战后“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的这次变革叫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在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的表现各是什么?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训练参考答案

1、①英国;《权力法案》;1689年通过;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②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维护了议会的权利。③该

文件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力,为所欲为。④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2、①1938年9月。②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③因为它是帝国主义国家英、法牺牲小国利益,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④不正确。因为德国得寸进尺,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接着又将侵略矛头指向波兰,加速了二次的爆发。⑤加速"二战"的全面爆发;⑥德国发动"二战"后,把战火烧到了英国。

3、①明治维新②资产阶级性质③日本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④闭关锁国。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发展进程高速化。用电脑上网查资料;使用手机通话。

5、①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②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6、①《独立宣言》、1776-7-4 大陆会议②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而进行独立战争;华盛顿③标志着美国独立

7①“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分)

“圈”指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分)②党的十五大③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答对两点就行)(2分)

8、①罗斯福②美国遭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政治、经济出现了严重危机。③实行罗斯福新政。

④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缓解美国经济危机)⑤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9、①英国、法国②1860年火烧圆明园。③控诉了英法侵略者的暴行;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奋图强

10、①马克思;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党宣言》②1848年2月。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1 ①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肆意搜刮;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3分)

②严重后果:农业生产下降,粮食产量锐减;矿产、森林等不可再生资源遭到了毁灭性开发;1959—1961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3分)③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分)

12、①《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②1862年③大大提高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13、①德黑兰会议②1944年6月;法国诺曼底海岸;艾森豪威尔;使德军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

14、①在尽量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被迫实行废除农奴制制度的改革。②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③农民获得解放的同时,必须出钱购买份地,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15、①雅尔塔会议②1945年5月8日③联合国。中、美、英、法、苏。

16、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壮大)(1分),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抗衡美苏)(1分),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1分)②“欧共体”的建立,有力地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两极格局(1分)(或答“使美国的政治霸权衰落”亦可)。在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为“欧共体”、日本、美国三足鼎立局面。(1分)③经济全球化趋势。(1分)

17、①美国联邦政府②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制度③焦点:奴隶制度的存废。结果: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8、(1)观点①正确(1分)主要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冲击了封建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是亚洲的觉醒的组成部分。

(2)观点②正确(1分)主要理由有: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的基础,列强在华势力依旧;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根本的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后,中国形成割据、混战、分裂局面,列强侵略加剧。(6分)

(3)观点③正确(1分)说辛亥革命的胜利或成功,主要是从其历史作用、功绩方面而言的。理由见(1)(或答:由于……,从这些意义上而言,辛亥革命是成功的)(3分)

说它又是失败了的,主要是从它没有完成其历史任务这一方面而论的。……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根本的,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3分)

19、《独立宣言》的颁布(美国诞生);第三次;中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提高;加大对城市(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精神文明教育力度,提高市(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20、①古代印度。②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1、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的开始。回族。驻藏大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6个民族同属于中华民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努力学习;热爱祖国,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与少数民族朋友和睦相处。

22、鉴真东渡、阿倍仲麻吕来华、日本派出遣唐使来华;甲午中日战争:旅顺大屠杀;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努力促进中日友好往来;努力学习,倡导和平理念。感悟:中日友好传统,历史悠久;当今中日关系的发展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落后就要挨打。

23、①周恩来;万隆会议②1955年③求同存异方针。

24、①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②总的特点是走向缓和,但世界并不安宁,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③威胁和平与安全的霸权主义仍然存在。④课题:和平与发展。任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5、73;67年。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战争的正义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士兵的英

勇作战。欧元。1993年欧盟成立。和睦相处,妥善处理边界争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斗则两败,和则双赢。

26、①答: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②答: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7、①答:日本。②答:属于国家。③答:大化改新。意义: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8、①答:指文艺复兴运动,即资产阶级文化兴起。②答:14~15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兴起。③答:但丁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④答:绘画--达·芬奇;诗歌--但丁;天文学--哥白尼。

29、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人文主义。略。

30、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来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电子计算机。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第一次:煤炭资源;第二次:石油资源和电力;第三次:原子能、太阳能。核武器的制造给人来安全带来威胁;工业污染。31:、文艺复兴;《神曲》《哈姆雷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略;《阿Q正传》。启示: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解放思想,把理论与具体国情结合起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进行指导;只有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32、打破大国的核垄断和应对大国的核威胁。提高我国的军事实力。建立核电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xx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在中考历史题型中,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摒除了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更将开卷形式充分发挥。如何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于中考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正确阅读历史材料是解题的基础。 历史材料解析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和观点。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和掌握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在阅读材料时,要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这样既避免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如2015年中考题中给出这样的设问:(1)据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实现了怎样的转移?(2分)(2)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背景。(2分)(3)并写出四项基本原则的任一项内容。(2分)带着设问去阅读材料,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以及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一般情况下,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准确找出历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阅读历史材料的过程,也是思考历史史实的过程,从历史材料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相关历史信息,对于正确解题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8材料分析题专题提分训练

专题(八)材料分析题 专题提分训练 ·题型特点 河北中考非选择题历史部分第一题多以第26题出现,2018年和2019年均为材料分析题(9分),其中2018年侧重考查“世界史”内容,2019年侧重考查“中国史”内容。试题的基本特点是:三段材料、三个设问(分值分配一般为2,4,3),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第(1)(2)问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的相关信息(多为原因、经过、历史人物的贡献、成就等)的能力;第(3)问多设问“影响”“意义”,属于对题干材料“共性”内容的考查。 ·方法解读 本题型为典型的材料分析题,解答时注意:首先要审清设问,准确把握具体的考查对象,即“考什么”,河北中考在这方面多侧重对“原因”“经过”的考查;其次注意相关提示词,如“据材料一”“综合材料”,这就提示答题的范围在所出示的材料中;然后就要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做到“对材料每一句”的合理解读——分析同设问的关系;最后组织答案,做到详略得当、史实准确、论据合理等。 ·针对演练 1.[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了轨道的国家,政党的争权绝不使用武力,所以不致引起内战。军队是国家的,军队总服从政府,不问主政者是属于哪一党派。却是民国初年,在我们这里,军权就是政权。 材料二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忠于民国?我们老百姓的国民程度是很低的。他们当兵原来不是要保御国家,而是要解决个人生计问题的,而工商界及学界的人在专制政体下做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学界人士偏于文字方面,古书愈读得多,思想就愈腐旧。 材料三中山先生把建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但是时人不信他,因为他们不了解他的思想。中山先生并没有健全的革命党做他的后盾,至于革命军更谈不到。当时军队的政治认识仅限于排满一点,此外都是些封建思想和习惯,只够做反动者的工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引起内战的原因。 (2)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民国初期国家混乱的原因。

初中历史中考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中考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一、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6.分析材料 二、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确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阅读材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 原因有三: 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 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

2019中考历史模拟题:经典材料题

2019 中考历史模拟题:经典材料题 2019 中考历史模拟题:经典材料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一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 材料三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外界的,不管这种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 ——恩格斯 (1) 材料一“从来没有过的最伟大的进步变革”是指什么运动?其指导思想 是什么?请写出这一时代的、材料二的作者的名字及其另一个代表作品的名称。 (2) 材料三中的“伟大人物”请举一例,说出他的主要思想。 (3) 材料一、三共同说明思想解放有什么重要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 在叛乱地区) “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请回答: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件?它们各自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2) 合众国取得“自由独立”的途径是什么?材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3) 材料二反映的文献是谁颁布的?该文献的颁布对美国南北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这两个重大事件的解决对本国发展有何共同影响?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约在150 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 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岛国”指的是哪个国家?19世纪60 年代末,该国抓住机遇“弃旧图新”,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弃旧图新”的结果使它逐步转变为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2) 材料二中的“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该国通过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分别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什么障碍?20世纪30年代该国为应对经济大危机实行新政,新政的特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该国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 这两个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4. 某班学生举办了“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主题演讲会。请阅读材料,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代,日本师从我国,成为礼仪之邦; 近代,日本求知于世界,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材料二

中考历史材料题高分技巧

中考历史材料题高分技巧 材料分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是初中历史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当中,考生在材料分析题上的失分较为明显。如何来解答这一类型的题呢? 第一步:读懂读透阅读材料 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 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 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 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第二步:找取相关信息点 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的不同材料虽然各自联系着不同的知识点,但这不同知识点之间可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这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是要找的中心;材料或材料的中心与设问之间又有何内在联系,以及设问之间有哪些联系;材料反映的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外历史之间的一些联系等。 试题虽然都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有的题目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教材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教材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对号入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时间的分配 现在中考历史时间是90分钟,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二、历史解题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必须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 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有的题肢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 4、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答题。 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二)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如何分析材料? 如何解答材料题?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

2019中考历史模拟题:经典材料题

2019中考历史模拟题:经典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一一在思维水平、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 材料三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外界的,不管这种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 ——恩格斯 (1)材料一“从来没有过的最伟大的进步变革”是指什么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什么?请写出这个时代的、材料二的作者的名字及其另一个代表作品的名称。 (2)材料三中的“伟大人物”请举一例,说出他的主要思想。 (3)材料一、三共同说明思想解放有什么重要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 (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件?它们各自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2)合众国取得“自由独立”的途径是什么?材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3)材料二反映的文献是谁颁布的?该文献的颁布对美国南北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这两个重大事件的解决对本国发展有何共同影响?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岛国”指的是哪个国家?19世纪60年代末,该国抓住机遇“弃旧图新”,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弃旧图新”的结果使它逐步转变为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材料训练 一、“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1分)要到哪里去?(1分)去干什么?(1分)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二、材料一:《史记》对西汉时期南方的描述: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和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都很贫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问:这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1)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2)材料三的歌词是近现代中共领导人丰功伟绩的写照,请思考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些领导人? 四、材料一丰都全县人民到处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战歌,各地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参军的动人场面。社坛乡青年熊应龙步行70多华里,三次进城要求参军。 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翅膀要飞大,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要摘几片。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请说出与这事件有关的一个人物(4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历史事件?与此同时还有什么运动?(4分) (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是指一种什么制度?(2分) 五、20XX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举行“2009中国记忆”大型直播活动,直播内容为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中国大运河。选取杭州、扬州、洛阳等8个沿运河城市作为节目组成部分,其中,通州、扬州、杭州是直播点。 请回答:(1)材料中的“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南端,“杭州”在隋朝时称为什么?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意义? (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隋朝大运河全长多少公里?

陕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副题(解析版)

2017年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2分) 注:1~12题为思想品德试题 13. 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 儒法两家思想互相补充 B. 代奉行儒外法思想 C. 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D. 百家争鸣文化局面形成 14. 他们从国家主义出发,采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国家主义的招牌下被堂而皇之地搬进了小生产的千年古国。这一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出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 A.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的出现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企业的出现 C. 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的兴起 D. 八国联军侵华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据此回答15~16题。 15. 1958年,在谈到长征时说:“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委员长逼着我们走”的事件是() A.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B. 介石背叛国民大革命 C. 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 D. 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 16. 对下图a、b、c、d四处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①a处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b处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③c处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④d处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下表列出了1917~1940年欧洲主要国家社会发展部分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 联德国英国 项目 每千居民受过普 5.1 0.9 0.1 教人数 每千人口拥有医 5.7 12 生数 城市人 2.3 0.3 0.2 口比重 婴儿死亡率 2.4 2.7 3.0 ②斯大林模式产生了积极作用 ③各国指标变化与其起点有关系 ④联社会生活水平超过西方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如果给右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A. 地球生态环境危机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东欧剧变与联解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8分) 19.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一生七次巡海,积极开拓海疆,探索域外航线,且每次出巡随从数万,率船

2017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人教版)

2017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机密) 时期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如何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如何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初中历史考试中最难的题,无非是材料分析题。很多孩子在这里失分严重,虽然考前对书本知识有了大概掌握,但是,一上考场,很多孩子就招架不住,对有些问题总是答不上、答不全。材料分析题如何拿满分? 材料题考察难度也分为易、中、难三种,但从试卷整体来说,难度肯定比选择题大。材料分析题常见的出题方式: 一、文字型材料题。这是平时考试中的常见出题方式,中考也是。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学生较好回答。 二、表格型材料题。除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对重要历史表格材料的分析能力。这类题往往考查某个知识的具体方面,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设问也往往采取递进式。 要想读懂这些图表,需要图表和文字材料结合起来理解,其次还要把图表、文字材料和设问结合认识,进行答案的组织。 三、开放型材料题。所谓的开放型,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材,尽可能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贴近生活,做到新颖,但是有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以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等这一类为主。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一)第一步,读懂读透阅读材料 1. 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2.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3.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二)第二步,找取相关信息点 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

如何做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复习

如何做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复习 历史科的材料分析题形式多样,不同形式的材料分析题有不同的解答技巧,可是材料分析题,对我们农村学生来说,却是失分率最高的部分,因此,学业水平测试冲刺阶段要对材料分析题进行专项训练,带领学生正确地阅读、理解、分析、解答是我们一项重要的任务,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历史材料题的解析能力,现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认识材料分析题特点 1.“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材料分析题中的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大,灵活性强,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它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同时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一个知识点。我们在完成获取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之后,必须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将教材与材料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并对相关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一步筛选出有效信息,切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必须回忆教材中相关知识,并将提供的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最后总结答案提供基础。如果仅凭材料,往往难以回答完整。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从历史文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论从史出的能力,联系比较历史史实的能力等理应是我们复习中培养学生的重点。 2.材料分析题的考查内容及方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中,笔者认为:材料分析题通常考查的内容及考查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

(2)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3)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 (4)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 (5)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 (6)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从以上考察内容及考察方式来看,题目的题干往往会在实际考题中表述为这三种方式: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 对于这三种表述的回答,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原本本地出现在材料中,这就得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就会出现在课本当中,同时要紧扣材料这就得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及资料找相关的答案;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要么直接从课本中找,要么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来回答。这样,把学业水平测试题型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一下,学生的复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指导学生学会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 根据材料分析题特点,在复习过程中教会学生答题方法。 1.“读”——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2.“找”——是解答的关键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几种类型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日常考试中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1、看题目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十附答案解析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 十【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1.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进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三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有何局限性? 哲学、 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 科学 历史、 地理 文学 艺术 合计 年平 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2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变乱”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及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4)材料四中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针对的是哪一错误主张?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 人类的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人类的思想文化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学说,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一思想的形成?这一思想的来源有哪些? (3)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要求开启宪政之门,提出“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的政治纲领,发动了一场争取民主宪政的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这一宪政运动指的是什么?该运动在思想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解题技巧

任何的技巧都必须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所以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夯实学考的个个知识点,毕竟所有的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万变不离其宗。 一.材料解析题的模式 1.阅读理解材料 瞻前顾后,通读材料,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做到宏观理解与确定中心相结合。 2.精读设问部分 体会命题意图,注意限定范围,把握解题方向。 3.进行材料整理 抓住中心问题,带着问题再读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组织文字作答 按问作答,材料为主,所学为辅,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5.当然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同的材料,在解题技巧上会有所侧重。举几个方法: (1)挂靠法:初步接触材料后,应将材料与相关历史挂靠起来。 (2)提要法:对于记述性材料,关键是要从中提炼出要点。 (3)钩玄法:对于论说性材料,关键是要提炼出其中的观点,看法。 (4)发微法:在提要、钩玄的基础上,往往还要讲一步揭示历史现象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东西。 (5)正反法: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简要列出理由,经比较后筛选出一种看法作为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的分类: 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文字加表格混合型材料这几类;按照材料设问要求,又可分为一问一答式、表述成文形式两类。 三、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的分类应用: (一)文字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 [典型题例] 材料1: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办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玩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及改创缫丝小机,以利于小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教学设计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教学设计 【练习课分析】 全面检测这一阶段世界近代史复习及练习效果,诊断“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调整下一阶段教学和学习策略提供依据。 【学情分析】 第一轮复习结束,扎根教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但核心考点欠明确,学生对常见题型的解题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该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纠正错题,找准错因,有针对性地“专题补差”,落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从而掌握材料分析题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 2、能力目标:理清解题思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考试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4、教学重点:掌握材料题的答题技巧,把握做题的规律。 5、教学难点:鉴于考题答案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模式】 练习课与“复习—总结—练习—拓学”模式相结合。 【教学方法】 以“复习——总结——练习——拓学”为教学主线,借助课堂练习进行纠错。 【教学设计】

一、师生共同复习世界近代史知识线索 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一)、读:解题的基础。先读问题,包括问题的分数。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对应材料部分。 (二)、找:解题的关键。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找材料与问题的相关点。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注意问题的分值。 。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白话。 三、课堂练习,出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归纳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师生共同总结) ①.教师教学方面: A.增加检查、督促的力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但因为所教班级过多,检查的力度是较难实现的。 B.注重解题方法指导等。 ②.学生学习方面: A.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B.认真审题。 C.注意书写等。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等都得到了提升,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训练 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①上述材料引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哪一年通过?这个文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②该文件限制了什么人的权利?又维护了哪一机构的权利? ③该文件有什么作用?④对英国政体产生了什么影响?(确定了哪一种政治体制?) 2、材料一: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议,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材料二:1938年夏至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三次会见希特勒。第三次,与德、意、法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后,他飞回伦敦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张伯伦政策的结果。 ①慕尼黑会议召开于哪一年?②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为什么说慕尼黑会议是个大阴谋?④张伯伦的预言正确吗?为什么? ⑤慕尼黑会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⑥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理解? 3、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世界历史》第一册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①上述材料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②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③通过这次革命,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④明治维新前,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上什么? 4、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这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 回答:三次科技革命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由此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次革命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远胜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二: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要领导"自由世界"。 材料三: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 ①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②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初中《世界历史》课本 ①这段史料摘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 ②这个国家为自由独立而进行过什么样的斗争?其领导者是谁?(1分) ③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1分) 7、.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我们应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的。 现请回答: ①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1分)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1分) ②哪一次会议确定老人的指导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 ③简要列举这位老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历史功绩(2分)(至少列出两点) 8、材料一:首先,从整顿改革危机最深的金融业开始,恢复银行的信用,使私人的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通。其次,在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再次,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整顿。--选自《世界历史》第二册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业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