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关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专业:教育技术学

班级:2013级一班

姓名:李王伟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的阶段性胜利的关键一步,本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谈起,系统的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五位一体”总布局关系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途径,最后阐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应担当的责任。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首次被提出的,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我们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有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尤其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我们党更加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社会要具有的基本指标,总体指标不变,一些重点难点目标更加细化、明确化。那就是总体上,这个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改革成果全面惠及十四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协调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古已有之,最早见于中国古籍《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里意为一种天下为公的社会发展状态和社会形态,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领路人和总设计师首先提出中国要尽快达到小康社会的状态,这在他1979年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这个目标的。其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又系统的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建党一百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国一百年的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但是,建设与建成虽有一字之差,但背后的意义却非常深远。

系统的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要求的是习近平总书记

于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的。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后,更明确的给出了全面建成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及,但它确是我们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做出的战略布局。这是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我们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就是要达到: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二是要达到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8余万元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余元,三就是恩格尔系数要低于40%,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四就是城镇化率要达到50%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等。可以看出,这些指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规划和实践,在十八后曾有学者指出,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放到同等位置,总体规划五位一体的布局,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党建专家许耀桐谈到五位一体的新布局时这样说道,它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是一种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新布局。可以说,我们党经历了十六大时的三位一体再到十八大时提出的新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就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的时代。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一脉相承的,也是我们总揽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我们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

怎么又好又快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一直在用实践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个空谈的梦。从邓小平起,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个梦想努力着。

党的十八大后,经历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我们党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当前时期,我们已经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和攻坚阶段,我们应从五个方面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实现途径:

一是我们要把握住六点要求:首先,我们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并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其次,在经济协调、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要实现两个加倍,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再者,我们要继续增强创新驱动力,增强科技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早日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第四,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使我们的改革不断深入,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使现代化、工业化基本得到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第五,继续实施区域发展的总布局战略,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最后,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试点自贸区建设,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此外,当前和此后一个时期,我们应当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注重法治国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不可获取的重要一步。

第三方面,我们应当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竞争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全民素质和公众道德和责任感,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增强文化竞争力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些都是我们实现文化软实力突破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国际、地区综合地位的重要保障。

第四方面,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关乎国计民生的每一个举措,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说到底,发展为了人民,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直接体现。

最后,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大力推动十六大以来确定的科学发展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并要取得重大进展,

这要求我们,一是要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初步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三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单位污染物排放量低于国际同期平均值,森林覆盖率比重持续增加,使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首要目标,没有一刻比我们现在更接近这个目标。这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精心布局,还需要我们全民族团结起来,为这个梦想一起努力奋斗,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先锋兵,也将是我国未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我们扮演的角色,将影响到我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所以说,我们责无旁贷,概括来说,在思想上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时代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使命。

首先,在认识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于一个青年的未来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就是我们要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深入基层,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最后,我们还要树立竞争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强化竞争意识,不断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竞争力,这样,全社会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早日到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时代的使命。

总的看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社会。过去三十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当前和以后一个时期,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我们只有一个选项,那就是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改革,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完善社会主义社会中各项制度和政策。此外,我们还要紧紧依靠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凝聚人民的力量发展小康、建成小康。最后,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迎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早日到来。

我们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