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发展状况

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发展状况
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发展状况

以色列安防行业发展概况

2008年以色列安防行业发展概况 日期:2009-01-17 自独立以来,以色列不仅经历了大规模战争,而且与恐怖主义的战争几乎从未间断过,多年的安全意识以及高度的戒备水平为安防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以色列安防业注重改进和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理论,成为世界安防业的领跑者。以色列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研发和生产安防设备方面善于把技术融于产品之中,制造出具有世界水准的产品。在这些尖端产品中,许多都是建立在为以色列国防部队研发的系统基础上,包括视频、闭路电视及数字监视系统、传感器、出入口控制网络等,为以色列赢得了世界盛誉。 一、安防产业基本情况 以色列从事安全行业或是安全行业相关的公司约600家(其中35%为技术、35%为产品、20%IT及软件,还有10%为服务),雇员25000人,大约 350家公司的产品出口国外。2007年,以色列安全行业产值达45亿美元,其中25%为出口贸易额。预计2010年前,该行业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 以色列不仅出口安防新产品,同时也是进口大国,国内市场极为可观,是一个高端设备和元器件的大市场,为其他国家经营复杂探测和扫描系统、CCTV、传感器、生物识别、X射线系统及非致命武器的出口商提供了良机。目前,美国公司占据了以色列进口产品70%的市场份额。 二、安全解决方案 以色列安全公司拥有多年积累的大量知识和经验,其业务范围涉及该行业的所有领域和方面:周界保护、反恐、防护危险有害物资、装甲车辆防护、警报和保安系统、暴乱控制、人身防护、机场安全和民航安全。这些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很广,如:报警系统、探测器、CCTV和视频监控系统、访问控制、周界保护、电子防护墙和传感器电缆、软硬件保护、反恐设备和培训、紧急情况和救援、保险柜、锁和门、装甲车、夜视系统、敏感有害物资的防护等等。除此之外,以色列保安公司还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将安防理念与产品融入全面的安保体系、专业支持、手册、咨询、培训和售后服务之中。其提供的是整体、灵活的思路和规划,以及以客户为导向的安全方案——为客户量身定做的方案。 1.安全咨询和集成服务 以色列咨询顾问多年来从事数以百计的安防项目,足迹遍布全世界所有的大洲。一些大型公司既提供咨询服务,也提供技术产品和体系;其他一些公司则专注于咨询。 咨询公司致力于规划、集成和管理大规模安防项目,它们通常提供三个阶段的规划: ?分析威胁和风险,如恐怖集团、行业间谍、犯罪活动、政治威胁。

浅谈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趋势

浅谈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趋势 张昊 辽宁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本文简述了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与发展,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与现状,并对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适当的描述,同时本文对大数据时代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信息;MIS变革;大数据 Abstract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is the edge of an emerging disciplin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management. It is not only the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modern management, but als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it also give an appropriate description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whi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ig data ag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development;information;the revolution of MIS;big data 当今,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信息已成为现代生产体统中最重要的投入,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互连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发布技术、

【走进以色列】犹太人地历史(附历史表)

【走进以色列】犹太人的历史(附历史表) (摘自:希尼之声) 犹太信仰的历史既悠久又傲人。这段至今超过三千八百年的犹太历程交织着伟大的发现、无止尽的创造力与辉煌的成就,但也曾有过深沉的绝望、痛苦的灾难与破碎的梦想。 犹太人在享有几个世纪的自由与独立后,被放逐漂流了数千年之久。不止一次,甚至是超过十次以上,犹太人所得到的接纳、欣赏与尊重到头来都被暴政、压迫与几乎逃不掉的杀戮所破碎。 但犹太人与犹太信仰在历经这一切之后仍得以幸存,并稳定和茁壮下去。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着他们对上帝的坚定信靠,对实践上帝诚命的委身,对犹太社群所展现的永久信心,以及对未来充满了奔放的希望与信靠。 若想完全了解犹太信仰,必须先对犹太历史做个综览,并了解犹太信仰与实践的历史来龙去脉。而若要明白并掌握犹太历史的全貌,也有许多值得参考与阅读的好书。 这篇文章所提供的只是一个犹太历史的基本综览,先列出大要的时间点,接着补上附有评注的完整相关事件纪录。这个简表列了许多对犹太生活造成巨大冲击的重要事件,也提供了一条管道,让我们藉以理解历史背景、哲学与政治环境、时势、不同的民族,以及那些塑造犹太信仰及犹太人的思想。

公元前 大约前1800年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 亚伯拉罕宣告信仰独一的主上帝;犹太信仰的开始。 大约前1700年希伯来人迁居埃及 雅各布的子孙开始长达450年在埃及的寄居。 大约前1250年出埃及 摩西带领以色列民脱离埃及为奴之地。 大约前1250年上帝在西乃山赐下启示 上帝将十诫颁赐给以色列民。 大约前1200年征服迦南地 乔舒亚带领以色列民进入应许之地。 大约前1200-1030年士师时期 十二支派定居应许之地;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饱受四境列国的攻击;士师们相继承担领导大任。 前1030年扫罗被膏为王 建立君主政体。 前1010年戴维王朝 本身既是战士,又是诗人的戴维王定都耶路撒冷,并让该地成为献祭敬拜的中心。 前970年所罗门王朝 这位智能又和平的君王为以色列地及其百姓带来了一段太平盛世。前950年建造圣殿

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五十年的卓越[外文翻译]

The High-Tech Industry One factor in the exceptional growth rate in this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s Israels percentage of engineers, the worlds highest, with 135 engineers per 10,000 persons, as compared to 85 per 10,000 pers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other factor has been the many thousands of skilled engineers and technicians who have immigrated fro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since 1989. Moreover, advanced technologies that were originally developed and utilized for military purposes are now being used for developing commercial products for civilian use. With the downsizing of Israels defense industry - as a "peace dividend" - thousands of skilled personnel have left the defense industry since 1988. Many of them were absorbed into the civilian marketplace, while others formed start-up companies which later became successful high-tech firms. The ongoing success of the Israeli high-tech industry is reflected in the local and foreign stock markets. In 1996 Israeli firms provided the third largest number of initial purchase offerings (IPOs) on the NASDAQ (over-the-counter stock exchange) in New York, after the US and Canada, and the second largest number of IPOs on the relatively new AIM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 in London (after the UK). Many leading American investment houses and venture capital funds have established a presence in Israel in order to support

对以色列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探析

对以色列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探析 内容提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1、以色列建国的历史。以色列国的建立不是美国的外交政策的结果,而是移民巴勒斯坦的犹太先驱者们艰苦卓绝的斗争、锡安运动的坚定的领导者们的远见卓识以及遍布全球的犹太组织的鼎立支持的 结果。2、以色列的经济结构。以色列总体上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有其独特之处。包括:特殊的土地制度、自然资源国有、独特的资金来源、独特的工资制度、独特的农业定居点和农业组织、独特的经济成分以及现代化过程。3、以色列的政治制度。1)政体部分:多党制、宪法、议会、总统。2)政府和军队。3)政府和社团。4)政府和宗教。5)干部制度和政策。 关键词:建国、经济结构、政治制度 作者:胡瑾山东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 1948年5月14日成立的以色列国是个很有特色的移民国家。它的建立和发展可以说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和国际社会中的一个奇迹和一个特例,很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自从1992年1月中以建交以来,中国对以色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出版了一系列着作和论文,还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我仅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他们的精华,综合理论和实践的史料,提出自己几点一孔之见。 一、以色列立国是巴勒斯坦犹太创业者和犹太人民利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经过长期艰苦卓绝并锲而不舍斗争的成果。 相当时期以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往往一有种误解,误认为以色列立国 是美国政府策划的结果、或者认为是美、英国家政府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结果。经过仔细研读历史材料,我很肯定地认为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浮泛于事物的表象而未深入事物真谛的误解。为了实事求是,为了追求历史的真实,应该剖折和清除这种误解。 我是无神论者,对于犹太教“应许地”之说主要从犹太民族希望叶落归根、要有自己民族家园善良愿望来理解和接受。流散的民族希望回归故里、建立自己民族家园的愿望和行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我看来,没有自己国家保护的民族,其命运往往多舛,往往凄。所以,能够理解他们的合理性和他们的历史权利。 120年前的1882年,据说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仅万人。1882年,由俄国犹太青年开创“阿里亚”(Aliya,意为移地以色列地)以来,经过66年

以色列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以色列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作为一个农业自然条件极其不利的国家,以色列的农业已发@为高度发达、极具特色的产业,在世界农业中独树一帜。其在农业经营组织构建、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k科研与技术推广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1.积极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除基布兹、莫沙夫这种地域性农业组织外,还建立了农业劳动者联合组织和农产品合作销售组织等专业组织。前者着重于协同政府加强农业劳动力安置,代表农业生产者与相关部门、组织和公司谈判、协商;后者着重于协调农产品市场供给,通过出口机构促进农产品出口,统一组织销售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等。在以色列,这种农业地域性组织与专业组织相结合的集体与合作经营被视作农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加入WrO后,农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很高的大农场及其组成的合作社联盟,跨国公司,甚至是由农产品出口国组成的国际性垄断组织。单靠农户经营已不能完成我国农业与国外大市场的对接,我们将难以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强势竞争。中国需要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条很好的出路。 2.扬长避短,积极进行农产晶结构战略型转变以色列曾将实现粮食自给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方针,相当面积的耕地被用于种植谷物,得不偿失。以色列政府及时进行战略性调整,集中力量发展适合本国水土、气候的水果、蔬菜、花卉、棉花等高值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大量出口创汇,使自己的资源优势得以凸现,并转化为经济优势。 3.全面推行节水技术、变旱地农业为灌溉农业以色列很早就采用节水的喷灌技术。20世纪80年代后则普遍采用更加节水的滴灌技术,并将计算机、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灌溉之中,可对作物所需水’、肥、农药进行遥控供应,实现了灌溉技术的电子自控化,使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土壤得到改善。”98年,灌溉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56.7%。以色列农业的发展,灌溉技术功不可没。 4.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以色列高度发达和集约化的农业,得益于强大的农业科研、开发和推广。其科研力量雄厚,经费充足,设备先进,科研项目专细,在灌溉技术、沙漠改造、良种培育、绿色农药等方面成果卓著,一些成果在世界上居于领先水平,农机、灌溉设备、农药等输出国外。先进的科技和有效的推广体系成为生产条件并不占优势的以色列农业得以成功的支柱。科学技术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以色列得到了极好的印证。

以色列创新的经验和启示

以色列创新的经验和启示 范文仲 以色列地处亚洲西部,人口总量仅在800万左右。尽管地域狭小、资源匮乏,但通过制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以色列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即成功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在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现代农业以及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均取得了全球领先的成果。 从1999年到2010年间,以色列的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了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居世界首位。2013年,以色列民用科技研发支出约128亿美元,同比增长7.3%;人均研发支出1357美元,同比增长4%。从事研发的全职人员超过70412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1%。 以色列能取得这样瞩目的成绩,以色列政府的统筹规划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颁布的创新促进法案、主导的各类创新基金项目以及推动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等诸多措施值得借鉴。 设立专职机构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以色列于1985年颁布实施了《产业创新促进法》,以法律形式界定了以色列政府支持产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 《产业创新促进法》提出了政府支持产业创新应以“科学为基础、出口为导向”的基准原则。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所有权性质如何,只要符合创新条件,均可申请政府的各类研发支持基金,通过政策性资金支持企业的研发投入,鼓励中小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其次,《产业创新促进法》将创新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协调等各项权利集中授予了经济部(原工业与贸易部)下属的首席科学家办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scientist, OCS)。 在这一法律框架下,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牵头负责了以色列政府一系列研发支持计划,包括研发基金计划、孵化器计划(the Incubator Program)、磁石计划(the Magnet Program)以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众多科技创新活动。在民间风投行业尚属空白的80年代,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每年通过各类研发基金支持了数以百计的科技创新项目,解决了这些项目融资困难的问题。 此外,以色列政府也一直着力打造宽松友善的创业环境。《以色列公司法》使得以色列成为了世界上最容易成立新公司的国家之一。世界银行《经营环境报告》统计,在以色列设立一家公司平均仅需13天,费用仅占当地人均收入的3.5%。 政府主动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分担投资风险,对具有“高技术优势”的公司和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特殊贷款和投资补贴等优惠措施。符合条件的科技创业公司,可享受最低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以色列标准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6.5%)。 制定一系列创新支持配套政策 以色列政府针对不同技术领域在不同环节的创新特点和需求,制定了差异化、多层次的创新支持政策,对科技创新的重点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在创新项目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研发支持基金(The R&D Fund ) 研发支持基金是以色列政府在《产业创新促进法》框架下最早实施,也是适用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一项创新扶持计划。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以色列创新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重点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仍然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该时期发展对我国未来有关键影响。以色列国家在创新经济发展进程中,不断创造奇迹,促进国家实现发展与进步。由于中国和以色列国家之间具有互补性,因而促进两国合作尤为重要。然而,在中以合作中,存在一定的阻碍,对其合作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本文主要对以色列创新经济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建构主义理论和国关理论视角而提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以色列;创新经济;我国经济发展;启示 一、前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发展中,应建构图式,并且促进个体对世界知觉理解和思考,以创建认知结构。在以色列国家发展中,从一穷二白到科技强国,其中创新经济发挥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我国与以色列国家之间具有互补性,只有加强二者的合作研究,才能使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的我国如鱼得水,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此,我国相关部门人员有必要对以色列国家创新经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二、以色列创新经济 在我国经济发展,以色列国家是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条件。一方面,以色列国家的创新能力较强和科技水平较高。该国的自然资源十分匮乏,但其坚持走创新经济之路,实现知识型经济的成功飞跃。创新是以色列的创新经济灵魂,依靠创新,逐渐解决生存问题,并且能够科技竞争实力逐渐增强。在其发展中,政府给予支持、以出口为主、大力发展国内风险投资、注重将风险投资和科技发展相结合,同时坚持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另一方面,以色列国家重视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将其上升至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政府对该观点给予高度认可,为中以两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以色列国家能够对我国提供外援式的帮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佳伙伴,同时为我国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的农业发展前景观以色列农业发展后感

我国的农业发展前景 —观以色列农业发展后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的科技成果已居世界领先水平,有的也已接近世界水平。这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明显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体水平大致落后15—20年,某些领域还有继续拉大差距的迹象;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农民相比差距更大。所以在于一些具有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国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正如前不久看了一个关于以色列农业的视频,不禁让我们感叹以色列农业的发展绝对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以色列是是所罕见的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国家,年降水约200毫米,在沙漠地区更少,仅有25到50毫米;人均水资源270吨,不足世界的3%。全国90%的土地是沙漠,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南部的内盖夫(Negev)沙漠与海拔为–420米(世界最低点)的死海接壤,夏季气温更高达40摄氏度,而他们却在那样的环境创造了一个农业大国。 要说到以色列的成功可以说有很多方面,据报道:以色列农业的成功主要归功于科技的利用跟政府的正确领导,以色列的高科技十分发达,他的高科技公司仅次于美国,高科技使农业工业化,以色列的增产95%靠科技。 同样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虽然农作物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其中也面临的许多问题亟须解决。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为了加快经济建设,不顾生态的破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有资料显示,从1998-2000年,我国平均每年有3600平方公里的土地退化成沙漠化,大批良田变成沙漠,特别是北方。不尽如此,我国还面临着很严重的水体污染,这同样也迫切需要解决。 在这里我个人认为以色列在农业上的方法在我国其实也有可行之处,譬如在北方和西部地区,特别是那些缺水的地区,可以采用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滴灌比漫灌节水1/3-1/2,使单位面积的土地增产1-5倍,也可以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这对于那些地方是一个十分不错的解决办法。当然,这只是一种解决的方法,至于它能否适用我们国家适用,这就需要我们的专家,需要他们去好好分析了。 还有就是在以色列这个国度,无土栽培的技术也运用的十分广泛,这是由于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小,土地资源少。虽说我国土地面积大,但这是总的来说,对于人均的土地面积来说,可以说我国也算一个国土匮乏的国家。再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域分布,有的地方土地资源也是十分少。而这时如果运用无土栽培的话,可以弥补土地资源的不足。还有如果用无土栽培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因土壤带来的病虫害问题,而且可以提高产量。 这里值得一提得是以色列建立的健全的农产品流通系统,他们通过建立遍布各城镇的许多农贸市场、超级市场和批发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农业公司(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引入市场,使之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并且各农业公司、企业都十分注重和致力于农产品营销工作。自上而下的农民协会形成强有力的农业发展支撑点,以色列农业部下面有若干专业市场服务机构(称董事会),往下延伸又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农民协会),这些组织由政府人员、批发零售商、消费者和农民参与组成,农民占50%。决策采取投票表决形式.全国90%的农民都加入了协会。董事会和农协既负责按市场需求指导生产计划,又协调农业生产与政府、国内外供销、出口商、储运、科研机构等方面的关系衔接。农民通过家中的电脑与上述体系联网,不出家门就可直接获得当天国内外市场行情和购销情况,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由这些组织委托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解决。 我看来,这种方法十分适合我们国家借鉴,特别是在这几年发生的“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事后,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政府部门没有科学地抓住调控时机,也在加大农业保险推进力度,把政策性保险延伸到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保持市场稳定的工作不足。

以色列基本农业政策和措施

以色列基本农业政策和措施 1.大力发展高科技、高收入的外向型出口农业以色列建国后曾追求实现粮食等农副产品的自给,忽视了自然资源条件恶劣的现实,结果是农产品长期大量进口,财政负担沉重。20世纪70年代后,政府及时改变了发展战略,对农业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较大规模地缩减粮棉的种植面积。谷物播种面积由70年代末的12万公顷下降为90年代中的10万公顷,2000年进一步下降,降为5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由80年代中期的6万公顷降为90年代末的2万公顷。同时加大了适宜本国气候条件、经济收入高的出口产品,如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和畜产品。这种调整弥补了自然资源的先天不足,发展了优势产品,由出口带动了农业的发展。 2.积极发展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去,农业是基布兹、莫沙夫的惟一经济来源。经过多年的调整,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基布兹既涉及食品加工、轧花、纺织品、木制品、橡胶制品、建材、纸张等传统行业,也涉及光学设备、高级灌溉系统、农业机械、电子装置等现代行业,还进入到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物工程等新兴行业;商业、服务业也得到发展,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社员”已占总就业人数的80%。 3.将节水、改造沙漠、培育适合本国自然条件的农畜品种等作为农业科研重点以色列农业和自然条件很差,缺水、干旱、沙漠化,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但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和建立发达的灌溉系统,使其耕地的大部分实现了水利化。在农业技术体系中,灌溉技术始终居于核心地位。灌溉技术的推广,不仅大量节约了农业用水,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农业收益。此外,在沙漠改造、培育特色农畜品种、利用太阳能、农畜产品高产和高速繁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也重点投入了人力、财力,对成就如今高度发达的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4.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教和推广体系全国共有30多处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单位,大体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2类。第一类是以基础性、宏观性的研究为主的机构,如戈尔登农业自然及基尼烈河谷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中心、维氏光合作用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以色列生物研究所、海洋湖泊研究所、灌溉排水研究中心、土壤和水分研究中心等;第二类是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机构,如大田作物与园艺作物研究所、纤维研究所、土壤侵蚀研究所、肥料和土壤研究中心、农业工程研究所、农产品工艺与贮藏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科亨’’生物防治研究所、“基姆龙”兽医研究所、鱼产品研究所、鱼病研究所、林产品研究所等。这些农业研究单位主要由农业部管理,其经费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和其他渠道,如农业生产者组织、技术成果转让、国际合作基金等。另外,还有地区性研究开发机构,如约旦河谷研究与开发管理局、布劳斯坦沙漠绿化研究所等。不少大学也设有一些专业性研究单位,如特拉维夫大学设有高产作物研究所,希伯来大学有机化学部附设自然物质研究所、生物防治研究中心、环境研究和管理中心,内格夫本·古里安大学有沙漠研究所等。 农业教育方面,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设有农学院,下有12个系,附属4个研究实验中心。此外,有罗氏农业工程学院。在培训推广方面,设有鲁平培训中心和戈尔加麦尔山国际培训中心等,为发展中国家培训推广人员和推广实用技术。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局专司农技推广,负责收集、核查和分析农业科研成果,并及时传授给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咨

以色列税制

以色列税收制度概述 班级:09级税务2班姓名:李良军学号:2009280062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民主的国家,同时也是最为工业化、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以色列有着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但政府也作一定的管理。以色列在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粮食、牛肉、原料、以及军事配备上都依赖进口。尽管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以色列还是发展出了非常成熟而密集的农业和工业。除了牛肉及谷物以外,以色列在粮食上可以自给自足。钻石、高科技、军事配备、电脑软件、药物、高级化学原料、以及农业产品(水果、蔬菜、和花卉)都是以色列的主要出口货物。以色列在经常帐户上时常保持庞大的赤字,这些赤字主要来源于与国外的资金往来以及外国借债,虽然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这些赤字是表现出了以色列的成熟市场经济特征。以色列有着广泛的炼油、钻石开采、半导体制造产业。依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以色列有着中东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 完善的经济制度一定有有完善的税收制度与之配套。以色列的税收制度也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学习的。 以色列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多数西方国家相似,但8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迫使以色列采取了广泛的联系制度,计算各项税务时通常要与消费者物价指数联系,有时也采取与外汇联系或以外币结算形式。为了排除通货膨胀影响、鼓励资本投资,以色列在过去十年中不断修改和补充税务法律法规,形成了一套非常复杂的税收制度。以色列是世界上税务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2006年总税负占GDP39.1%。以色列的税种主要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财产税、增值税、购买税等。下面就分别介绍这些税种。 个人所得税跟几乎所有发达国家一样,以色列也是以所得税为最主要税种的的国家,所以所得税是最完善的。以色列的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通过主动所得(劳工、贸易、职业等)或被动所得(股息、租金、利息等)渠道从以色列获取的收入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和我国个税相似,它的税率也是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并根据个人条件不同享受优惠政策。以色列个税税率分为五级,10%~50%,主要税收优惠有:1、在国外被邀请到以色列工作并享受外国专家待遇的非以色列居民可以从计税收入中扣除第一年的住宿费用及部分餐费。2、到以色列核准企业中工作的外国“核准专家”在以色列的头3年所得税最高税率为25%(年薪7.5万美元以下部分)。3、如果以色列与某国签订了税务协定,在一定条件下,该国居民该税务年度在以色列停留时间少于6个月时,其雇主在该居民本国支付的工资可以免税。4、未在以色列经营业务的外国居民如果在以色列获得收入,一般应实行代扣税,最高税率为25%。由国家或以色列银行外汇帐户中获得的利息及贷款的汇率差额可以免税。5、新移民自移民之日起,在以色列银行的外汇存款利息20年内免缴所得税,以后10年按25%的优惠税率缴税;自移民之日起7年内从以色列境外获得的收入免缴所得税,此后税率为25%;自移民之日起7年内出售移民前就拥有的以色列境外资产所获得的资本收入可以免缴资本所得税;自移民之日起3年半内在以色列获得的收入可以享受减税。6、服兵役结束后36个月内从事制造、农业、建筑、饭店等行业工作的人、抚养小孩者、残疾人、退休者、倒第二第三班的工人、慈善捐献及其它一些支出可以享受税务减让。7、另外,在被动所得中,债券和外国证券收入税率为35%,股息和海外收入税率为25%。“核准企业”派发的股息按照特殊规定缴税;在以色列与很多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中,代扣股息税的税率已被降低;被代扣的股息税,不论是按照25%的税率还是其它优惠税率征收,一般即为在以色列境内应纳的全部税务。 以色列在个税上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税务信用点,个人可以以信用点的形式获得所得税减让。例如每个以色列籍纳税人享受2.25个信用点、工作妇女享受0.5个信用

关于以色列农业的案例分析

关于以色列农业的案例分析 以色列地处亚洲西部,自然资源匮乏,山区和沙漠占国土面积的23%。以色列自然条件恶劣,土地沙漠化、气候严重干旱,全国淡水资源仅有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严重缺水水平。年平均降雨量在400~5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的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分布不均,从北往南雨量递减,将近一半的国土面积年降雨量少于150毫米。耕地面积40 多万公顷,人均不足1亩地。然而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以色列却创造了世界农业的奇迹。全国人口700余万人,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农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约为2%,农产品自给率达95%.主要农作物包含小麦、玉米、棉花、柑桔、葡萄、蔬菜和花卉,其果蔬、花卉大量出口,占领了欧洲40%的市场份额,有“欧洲冬季厨房”之称。棉花单产量世界第一,水果和蔬菜单产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可以说与新疆是极其相似,其中也一定有许多值得新疆农业生产借鉴的地方。以色列农业的主要特点主要有: 1.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 目前,以色列已建立一整套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组织紧密配合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他们的科研项目直接来自于生产一线,并由生产部门提供部分科研经费及试验基地,由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研究组织来承担。一旦取得成功,通过农技推广服务站举办培训班,建立示范点,进行实地推广。所创利益由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双方分成。以色列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和推广人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开办或联办私人示范农场、科技型开发企业、推广型的培训示范基地,很直观地传播新技术、新品种。因此,以色列每一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应用和普及。 在农产品销售服务上,有专业的内、外销组织,它们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全国农产品内销组织“努瓦”有职工7000多人,全国70%以上农产品通过该组织 购销。它是非盈利性组织,通过收取7%~12%的手续费维持运行,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以色列农产品出口组织是一个非盈利的半官方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在国外设有8个办事处,主要任务是组织货源和批销产品以及收集市场信息。政府不负担费用,靠收取5%的手续费维持运行,年底农户参与利润分成。此外, 农户还成立了一些跨地区的专业组织,例如花卉组织、蔬菜组织和畜牧组织等。这些组织组成了利益共享的联合体,配套地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 2.高效节水的灌溉系统 以色列全国处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境内鲜见大小河流,淡水资源极为匮乏。因此,以色列人把水称之为“蓝色的金子”。农作物、果园、蔬菜的灌水,由最为节水的滴灌来解决,即:利用一系列口径不同的塑料管道,将水和溶于水中的肥料、农药通过压力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水、肥、农药均按需由电脑控制定时、定量供给。目前,以色列90%以上的农田、100%的果园、绿化区(含城市街道行道树、公园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等)和蔬菜种植均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水滴灌王国。滴灌比漫灌节水13~12,可有效防止土壤 盐碱化和土壤板结。滴灌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以色列建国至今,农业用水总量 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以色列注重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保护资源、环境,实行用水许可证、配额制及鼓励节水的有偿用水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浅析近现代犹太复国主义 【内容提要】作为中东乱局的焦点,巴以冲突延宕多年无法解决。这场历史争端源于犹太人的复国梦想,并随着以色列的建国成为定局。本文将运用历史、文献及综合研究法,由犹太复国主义即锡兰主义入手,论述以色列建国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及现时影响,阐明国际社会所持的态度、扮演的角色,并尝试对与巴以冲突相关的国际关系加以分析,以期得到对巴以冲突更客观、科学的认识。 【关键词】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锡兰主义,巴勒斯坦 经常见诸报端的巴以冲突是自上世纪以来最引人关注、最影响广泛的地区冲突之一,也是中东问题的关键。犹太人作为曾被压制、驱逐乃至灭绝的民族,何以选择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并把同样的历史强加给那里的阿拉伯民族?他们为什么能相继得到多个大国的支持,并最终使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为国际社会接受?个中曲折引人深思。一些西方学者感叹,在这一地区呆的时间越长,知道的越少。秉着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好奇,笔者将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出自己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对中东历史的研究,大体可以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准备及发展两个阶段[1]。尽管中国的犹太研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起步,但对以色列的研究高潮,则开始于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各类文章、著作涉及以色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目前硕果较丰的研究机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和东方学系、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等等。“中东国家通史系列”《巴勒斯坦卷》(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彭树智教授主编,2000-2007年出版)、《中东和谈史:1913-1995》(徐向群、陈和丰、宫少朋、殷罡著,1998年)、《第三圣殿:以色列的崛起》(徐向群、余建华著,1994年)、《中国人看以色列》(达州著,1990年)、《犹太民族复兴之路》(潘光、余建华、王建著,1998年)、《以色列史》(张倩红著,2008年)等等都是研究巴以问题影响深远的著作。除此之外,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学者翻译的巴以相关著作主要包括:[以]阿巴·埃班著,《犹太史》;[美]费希尔著; 姚梓良译:《中东史》(上、下册) , 1979年;[美]高斯坦著,肖宪等译:《中国与犹太——以色列关系100年》, 2006年;[英]沃尔特·拉克著,徐方、阎瑞松译:《犹太复国主义史》, 1992年;[英]理查德·艾伦著; 艾玮生等译:《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及前途: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肥沃的新月地带》, 1981年等等。 虽然在短短60年间我国对巴以问题的研究硕果累累,但存在的问题不能回避。例如“关于以色列政治的研究,重工党而轻利库德;重民族与宗教冲突而忽略社会阶层的政治角色与经济、社会地位”[2],对巴以问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始终不清,立场不能紧随国际形势变化,研究所依原理单一等等。但相信随着中国的国家影响力不断走向中东,随着社会各界对巴以问题的重视不断增强,随着国内学者与中东及西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交流的不断增进,我国的相关研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以色列农业概况

以色列农业概况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以色列农业概况 以色列属于亚洲大陆,地处地中海东南角,西临地中海,北连黎巴嫩,东与约旦河西岸接壤,东北与叙利亚为邻,东南和南面以亚喀巴湾与埃及西奈半岛为界。扼欧亚非三洲会合处,为东西阿拉伯世界的桥梁。 以色列北部是加利利山,高度为1200米左右,在加利利山以东为约旦河谷。在加利利山以西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从黎巴嫩边境一直延伸到南部。加利利山向南俯瞰着埃斯德拉隆谷或埃梅克谷,埃斯德拉隆以南是高原。高原以南是内格夫。 沿海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温度在32~38℃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大巴列湖附近以及内格夫从不下雪,洼地也很少下雪,耶路撒冷和上加利利虽然下雪,但雪量悬殊甚大,前者只有几英寸,后者可达几英尺。河谷地区,有时酷热,气温可达40℃以上,而且十分潮湿。以色列降雨少,一般在400~550毫米。降雨主要在冬季的12月至来年3月,6、7、8三个月根本无雨。降雨量各地区差别也很大。加利利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以色列越往南雨量越少。从全国看,60%属干旱地区,20%为半温润区(北部),50%国土降雨少于150毫米。 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滨海平原、加利利山区以及上约旦河谷。 一、农业发展历史 以色列农业奇迹得益于正确的发展战略。建国50年来,以色列农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农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其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50年代开始,农业开始大起步、大发展。建国初,以色列处于战争环境,大量移民从国外涌入,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农业成了当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柱。以色列在全国垦荒、兴建定居点,目标是粮食和农副产品自给自足。当时,以色列军事开支负担沉重,但仍优先满足农业投资。1952年以色列引种棉花,用10年时间解决了穿衣问题,棉花单产世界第一,棉花出口创汇仅次于柑桔。1953年以色列开始建北水南调输水工程,开发沙漠。 第二阶段从60年代开始,滴灌推动农业革命,建立高效市场机制。60年代初,以色列土地开垦饱和,农业单产徘徊,沙漠改造缓慢。以色列开始探索科技发展农业的出路,60年代中期发明滴灌后,国家立即大力扶持,农业革命

以色列崛起之谜

以色列崛起之谜[阅读:3783] 以色列崛起之谜 读报参考 2007年2月中 ——选自《经济观察报》2007年1月八日,特别报道 1、现状:历史只有58年,人口不足700万,面积不足中国的三十分之一,贫瘠的自然资源,除了沙子之外一无所有,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但却能迅速从农业国家转变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人均GDP1800美元的经济奇迹,完成从“农业立国”到“科技立国”的成功转型,在世界经济论坛国家排名中遥遥领先。 2、从宗教圣殿到科技圣殿 (1)以色列在高科技领域的成就: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挑战的网络电话VOIP技术;ICQ;提升无限计算功能的奔腾和讯驰芯片;丰富网络运用的Comverse语音邮件……(2)摩托罗拉在以色列的研发中心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手机;退役军人发明维护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新型计算机语言Java。 (3)欧美国科技公司的首脑评价说,以色列拥有全世界最聪明的头脑。因为以色列一无所有,没有自然资源,国土面积小,有一半以上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以色列人开发国民的头脑,对教育进行惊人的投资。 3、鼓励创新制度的安排 (1)以色列的经济政治取向,是私有化、市场化、法制化。 (2)以色列的技术创新,得益于政府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法制环境,自1950年代末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私人和外资投资高科技的专门法律。 (3)以色列的技术创新,还得益于政府垄断枷锁的砸碎,私有化历史进程的加速。例如,06年,以色列通信巨头Bezeq耗时六年终于私有化改革成功。 (4)以色列的技术创新,得益于风险投资制度。政府设立专门的风险基金,打破创业者初期的资金瓶颈,如果成功的话收益归个人所有,损失了由政府承担。不过,政府只会给创业者一次机会。(灾害法高科技园区,一个只有三个人的技术公司,正试图为中国人既不损害欧美知识产权又能便宜地使用欧美游戏软件,提供技术支持。) (5)良好的法律和政治制度。90年代,从前苏联移民来约100万人,他们中大部分是工程师、科学家、技术人员,他们给以色列带来的价值约150亿元。 (6)以色列还是一个鼓励思想创新的国度。他们鼓励思想多元化、倡导思想独立和自由。 4、软实力 (1) 软实力,包括文化的感召力、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国际关系中的结盟能力、利用现有国际组织的能力等要素。 (2) 犹太文化2000年来对“一个神、一本书、一种信仰”的忠诚,最终孕育成“四海一家”的“犹太一体观”。1948年建国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回家,今天的犹太人不再是一个确定的种族,而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四海一家”的文化观,鼓励以色列之外的犹太人重返故土,鼓励以色列国内的犹太人捍卫故土、热爱祖国,这也促使了以色列的经济腾飞。 (3) 以色列的崛起,乃至于富国都离不开美国人,两国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亲昵。作为一本记录犹太人思想体系的书,《圣经》对世界有巨大的贡献,并且也影响了美国的立国先贤。 以上是摘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