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病虫害防治方案

甘蔗病虫害防治方案

甘蔗病虫害防治方案

一、甘蔗主要病虫害

1、病害:凤梨病、眼斑病、黄斑病、赤腐病、鞭黑腐病;

2、虫害:分地下和地上两部分。

地下害虫:金龟子幼虫、蔗头象虫幼虫及成虫、白蚁、象甲幼虫;

地上害虫:甘蔗螟虫、金龟子成虫、蚜虫、蓟马。

二、防治方案

1、萌芽期:种苗播种至出土阶段,管理目标:凤梨病、地下害虫;

方案:播种时,摆好蔗种亩用精功击20毫升+农一网21%噻虫嗪30克+农一网70%甲基硫菌灵60克兑两桶水喷种后培土。

2、幼年期:出土后至5片针叶阶段。

管理目标:凤梨病、甘蔗螟虫、金龟子;

方案:全摆平15克+农一网10%苯醚甲环唑20克+农一网20%吡唑醚菌酯20克+磷酸二氢钾60克。

3、分蘖期至拔节期

管理目标:蚜虫、螟虫、白蚁、黄斑病、赤腐病、鞘腐病、眼斑病、病毒病等;

方案:亩用福润组合两组+锐尽50克+辉丰10%联苯菊酯20克+绿之绎50克(如白蚁发生严重可在每次培土前使用一次)兑两桶水。

4、生长期-成熟期

管理目标:鞘腐病、黄斑病、赤腐病、眼斑病;蚜虫、蓟马、蚧壳虫、螟虫;

方案:亩用福润组合两组+农一网10%苯醚甲环唑20克+全摆平30克+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作者:姚航 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20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市场对于经济作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其中甘蔗就是常见的经济作物,是制作蔗糖的重要原料,同时也能够提炼乙醇。广西地区盛产甘蔗,甘蔗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农作物。但是近几年受到病虫害、灾害天气、栽培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的甘蔗产量下降,与其相关的行业发展遇到了问题。基于此,对甘蔗高产栽种技术进行探讨,简单分析了甘蔗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给出了提升甘蔗栽培产量以及预防病虫害的建议。 关键词甘蔗;高產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我国广西地区盛产甘蔗。甘蔗对于生长条件要求较高,对于栽培技术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要想实现高产量,就必须尽可能提高高产栽培技术水平。近年来,广西地区病虫害问题在甘蔗种植中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发育,使得甘蔗的产量大幅度降低。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甘蔗的产量,需要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向蔗农普及相关的防治措施,促进甘蔗相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甘蔗的高产栽种技术 1.1 选择合适的甘蔗品种以及栽种时期 目前市面上的甘蔗种类较多,质量参差不齐,而甘蔗的质量与品种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根据栽植地的情况进行品种选择,比如需要考虑到栽植地的气候条件、降水量、土壤环境等,保证栽种的甘蔗能够适应环境。广西地区一年四季气温较高,降水量充足,全年均可种植甘蔗,但需要根据季节来选择适合当季的甘蔗品种。春冬两季气温稍低,因此种植时需要注意保温,可以覆盖地膜进行保温[1]。 1.2 种茎选择 选择好种植品种之后,需要对种茎进行选择,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选取优良种茎。1)要选择外形饱满、外表没有明显损伤的种茎,而且要保证种植的种茎本身没有携带病虫害。2)要尽可能选择长势比较健康、质量较好的种茎,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选择好种茎后,应该去除损害、腐烂的部分,并且采用合适的药剂对其进行浸泡消毒,一般浸泡10 min左右即可。 1.3 整地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阶段”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艰苦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管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 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led safe return to camp. The next evening, the SDF ... Period, a large number of "loyalty save" influx of Wujiang. "Loyalty save" or "jiuguojun", formerly known as "Action 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管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

甘蔗主要病害

甘蔗主要病害 介绍 甘蔗病害共有120多种,现在将主要的一些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甘蔗xx病 甘蔗凤梨病使下种的种茎受害不能发芽,造成发芽率低,出现缺苗而影响产量;贮藏的种茎受其害即引起腐烂,损失严重。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 凤梨病主要为害甘蔗种茎,也为害宿根蔗头和有伤口的蔗茎。感病初期,种茎两端切口出现红色,数天后切口处变为黑色,纵剖种茎有凤梨(菠萝)香味,故称凤梨病。当菌丝通过茎节而侵入节间时,种茎节间变红褐色至黑褐色,种茎髓部变为煤黑色,全部组织死亡,蔗芽也死亡。 ②发病规律: 凤梨病菌是伤痍寄生真菌,病菌从切口或伤口侵入,继续向内部组织扩展蔓延,使组织和蔗芽死亡。病菌大型孢子在土壤里可以存活数年之久,可以随气流、水、老鼠、昆虫、工作人员和工具等传播而引起重复感染。 (2)预防方法 ①选用抗病或萌芽力强的品种。台糖 134、台糖172较易感病,其他品种抗病性较好。 ②用梢头蔗茎做种。梢头蔗茎发芽力强,发病较轻。 ③种茎消毒。斩好蔗种后,用50%多菌灵1000倍稀释液浸泡5-10分钟;也可以用50%苯来特500倍稀释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稀释液浸泡10分钟;也可以用多菌灵300-400倍稀释液浸泡5-7分钟。

④冬、春植蔗覆盖地膜能保温、保湿,使甘蔗提早萌芽,提高萌芽率。 ⑤整地要精细,地要平,搞好排灌设施,避免植蔗沟长时间渍水。 ⑥实行轮作。 2、甘蔗xx(甘蔗黑粉病)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 感病甘蔗植株梢头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称为黑穗,长达数厘米至几十厘米,感病的多为宿根蔗高位芽以及无叶鞘保护的种茎蔗 芽长成的植株。感病初期蔗苗生长不良,叶片细、,黄绿色,基部节间极短,以后提早1-3个月拔节伸长(冬、春植蔗和宿根蔗的感病植株4-5月伸 长),蔗茎细,节间长,明显比其他蔗苗高。随着病情的发展,生长点长出黑穗,有时1感病植株基部细小的分蘖也感病并陆续长出黑穗,而从地下长出的粗壮分蘖则较少感 病。 ②发病规律: 带病的蔗种、宿根蔗芽、土壤和杂草寄主是主要的传染源。厚垣孢子 随气流、雨水及灌溉水传播,某些昆虫亦是传病的媒介。 落到蔗芽上的厚垣孢子,在温度5-40℃(25-30℃最适宜),相对湿度为90%-100%的条 件下,便萌发菌丝体,侵入蔗芽分生组织内(生长点附近)。 病菌侵入蔗芽分生组织内,短的50-60天便产生黑穗,长的5-6个月产生。蔗芽带菌是 本病的发病原因。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 作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绿化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病虫害,轻者造成生长不良,失去观赏价值,重者植株死亡,损失惨重。病虫害主要以防为主,及时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用药配比正确,操作安全,喷药均匀,无药害事故。 (1、应进行不定期病虫防治。对蚜虫、黄刺蛾,可采用吡虫啉进行防治;对青虫、蝼蛄等害虫的防治,可用1%辛硫磷灌杀;对蚧类的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1:1000-2500倍液防治。 (2、当有病虫害发生时,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幼期。 全年养护计划 根据我市的气候特点和树种、树性等实际情况,全年养护管理计划制订如下: 一月:气候寒冷,以防寒为主。 1、经常检查维护防寒设备、设施及苗木防寒包杂物,做好树干涂 白工作,避免发生冻害。 2 2020年4月19日

2、剪除病、枯、残枝,继续彻底清除越冬害虫的虫卵、及潜伏害 虫,采用石硫合剂对树干或灌木进行防治,及时做好苗木的修剪工作。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二月:气候仍较寒冷,气温有所回升,树木仍处于休眠,做好新的一年的准备工作。 1、继续做好一月份的工作。 2、苜蓿清除枯、落叶,维护绿地卫生。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4、及时做好苗木的施春肥工作,施足基肥、复合肥30g/m2。 5、开始浇返青水。 三月:气候开始好转,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养护进入较忙季节。三月份气温渐暖,许多病虫害即将发生,要维护修理好各种防虫防病器械并准备好药品,注意蚜虫、刺蛾、蚧虫的发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树穴进行中耕,清理各种枯枝杂草。 3 2020年4月19日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爱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既是当代林业进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时期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困难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治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448.78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88.97%。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治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和探究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治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工作中的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协调指挥体系已差不多形成。 二是构建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省森防部门对全省1935个监测网点(其中3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从队伍、设施建设、治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强化,1899个一般监测预报点、部分乡镇、林场和管护站的监测点得到了新的加强,涵盖全省要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县、乡(镇)、村的监测网络已差不多形成,全省组成了有3427名专兼职人员监测预报队伍,监测面积达1717.9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88.97%,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林业有害生物联系报告制度得到健全,预测预报能力在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应急反应体系。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省林业厅重视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各级森防站具体实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突发及重大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了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应急预案、物资及技术储备。20XX年在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的战斗中,省林业森防部门按照顾急方案,及时进行现场调查、监测、上报、策划、组织、调运药剂,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松材线虫病、小蠹虫、松毛虫、松尺蛾等病虫情调查,专门是对云南最要紧危害虫种小蠹虫为代表的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病虫情调查和监测预防,为制定防治方案实施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省森防部门在总结前几年全省冬春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危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难点,编制出全省的防治和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区域,抓住最佳时机,集中资金投入,实施攻坚突破等防控手段,使全省小蠹虫危害面积在一定程度得到操纵。 五是构建目标治理体系。目标治理是提升政府与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和支持力的有效途径。省森防部门加大了推行目标治理责任制力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治理体系在全省已逐步建立,双线目标治理责任制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将纳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奖惩、举报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甘蔗有哪些虫害,甘蔗虫害防治技术

甘蔗有哪些虫害,甘蔗虫害防治技术 甘蔗的生长周期,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一直围绕在甘蔗身边的害虫,由于现在农药的大量掺假,导致现在的田地害虫几乎都已经对农药产生乐相对应的抗性。今天火爆农资网给大家要分享的是关于甘蔗有哪些虫害以及甘蔗虫害防治技术的一些情况。 甘蔗虫害防治技术甘蔗螟虫(钻心虫) 甘蔗螟虫又称甘蔗钻心虫。常见的甘蔗螟虫有二点螟、黄螟、白螟、条螟等。甘蔗螟虫危害甘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以幼虫蛀入甘蔗嫩茎,入侵蔗茎组织,破坏生长点,造成枯心苗;生长中后期幼虫蛀害蔗茎,破坏茎内组织,影响生长且含糖量下降,遇大风蔗株易折断,俗称“断尾”。此外,伤口处还易诱发甘蔗赤腐病,进一步降低甘蔗产量。因为甘蔗单株补偿力差,一旦发生危害,减产就成定局,所以对此类虫害必须以预防为主。 药剂防治:新植蔗下种或宿根蔗施肥复垄时,每亩撒施3%呋喃丹果粒剂5公斤、或3%呋甲颗粒剂5~6公斤、或5%地虫灵(特丁磷)2.5~3.0公斤、或3%杀虫双颗粒剂3~4公斤、或6%杀虫丹颗粒剂3~4公斤、或辛硫磷和杀虫双混合剂3~5公斤。 喷药防治:在螟卵孵化盛期,选用下列药剂的一种喷洒有效。50%巴丹500倍溶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10%安绿宝1500倍溶液;92%杀虫丹1000倍溶液等,均匀喷雾心叶、叶鞘和蔗苗基部。 甘蔗绵蚜

甘蔗绵蚜发生规律:绵蚜虫的成虫分为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类型,一年可以发生20个重叠世代。有翅蚜会迁飞,是蔗田绵蚜虫扩散为害的主要途径;无翅蚜靠爬行扩散为害,繁殖速度在夏秋季节,从出生到产生下一代若虫,只需12~15天。 绵蚜虫的发生消长动态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时期:(1)发生始期:每年在4~5月份,越冬蚜群开始大量向大田甘蔗迁飞扩散,建立新的发生中心。(2)发生盛期:每年6~7月间绵蚜大量繁殖为害甘蔗,各基点的蚜群迅速扩大,连接成片,7~8月间如遇台风或特别高温,常造成绵蚜的滞育或死亡;至9~10月又迅速繁殖造成大害。(3)发生末期:11月份起气温下降,蚜群繁殖慢,出现大量有翅蚜,迁飞至秋植蔗或附近大芒草上越冬。 甘蔗绵蚜防治方法:(1)在秋植蔗和大芒草上过冬的绵蚜是次年大发生的虫源,要在4月下旬,趁其尚未迁飞扩散时,对秋、冬植蔗和发株早的宿根蔗进行药杀一次,以消灭虫源;(2)在7月初,有翅蚜基本消失,无翅蚜开始大量繁殖时,重点全面喷药防治一次;(3)9~10月份,根据虫情酌情防治一次;(4)药剂防治时可选用50%辟蚜雾水剂1000倍液、或50%抗蚜威粉剂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等药剂喷雾(兼治蓟马)。或在甘蔗施肥培土时,结合防治螟虫及地下害虫,每亩施3%呋喃丹颗粒剂或3%米乐尔5公斤、或5%地虫灵(特丁膦)颗粒剂3公斤,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县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我县分布的主要病虫害有:糖槭蚧、大球蚧、吐伦球坚蚧、堆粉蚧、春尺蠖、沙枣跳甲、鼠害等,寄主有:枣、桃、杏、酸梅、苹果、梨、沙枣、柳、杨、榆、槐、葡萄等林木及其苗木。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总体思路: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实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加强检疫,严防病虫害的人为传播是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前提,要广泛开展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3、采取实际步骤,大力推进以营林为主的治本措施。 (1)、培育良种壮苗,加强对抗病优良树种的引进工作。 (2)、根据分类经营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林种制定相应的营造混交林的标准。 (3)、加强低产林改造,有计划的将病虫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 (4)、加强林木的栽培管理,及时灌水、施肥,增强树势,合理修剪,保持树木通风透光,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以而减轻病虫危害。 一、蚧类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大球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

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二)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果树落叶(11月中旬)后,用清园剂(融杀蚧螨)100倍液或石硫合剂5波美度喷雾,这是压低蚧类害虫虫口基数的关键措施。 2、人工防治 (1)结合修剪,剪除虫口密度大的枝条,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2)冬季农闲时期,组织农民用毛刷刷除枝条上的蚧类害虫; (3)刮除老树皮,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 3、化学防治 对防效差的果园,可采取春季补防和若虫期防治的办法。 (1)杏、桃、巴旦木等树在3月5日至3月20日前,红枣在4月5日至20日,核桃在3月25日至4月5日,葡萄、石榴在开墩时,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初孵若虫期采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 二、春尺蠖防治技术方案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1、轻度发生区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陈晨昌1,陆业兴2,陆秀虎1 (1.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农业站,广西 钦州 535015;2.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农业局,广西 钦州 535000) 摘 要:甘蔗若能够实现高产栽培,那么必然能够大幅度提高蔗农的经济收入,还能够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文章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从选用优质品种、等多个方面来深入探讨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蔗地深耕,重施基肥;精心选种,浸种消毒;深沟栽培;合理密植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6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7)12-0073-01 甘蔗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糖料作物,中国80%的总产糖量都是来自于甘蔗糖,甘蔗特别适合栽种于冬夏温差大、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区,对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是甘蔗种植大县(区),2016年甘蔗种植面积高达27.7万亩,主要的甘蔗产地分布在犀牛脚镇、久隆镇、那彭镇、那思镇等地。甘蔗若能够实现高产栽培,那么必然能够大幅度提高蔗农的经济收入,还能够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文章就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1 选用优质品种 从目前来看,最为有效的提高甘蔗单产途径是推广应用甘蔗良种,各地务必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宿根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的良种。以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农业站为例,该农业站2016年2月选用粤糖60号、柳糖07/95、桂糖42、柳城07-58、粤糖93/159、柳城05/136、桂糖43、桂糖29、粤糖00/236、新台糖22号(脱毒)进行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1~2个适宜钦南区特别是那彭镇种植的高产、高糖、抗性好、宿根性好的甘蔗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桂糖42、粤糖00/236属中大茎种,出苗率和成茎率高,抗逆性较强,亩蔗茎产量和含糖量与对照桂糖43有明显的差异,且比对照种早熟,如在榨季前、中期砍收,能明显提高糖厂的糖率,保障糖厂和蔗农双方的利益,有较好的推广价值。柳城07-58、粤糖93/159、桂糖43属中茎种,出苗率和成茎率也在中上,抗性也不错,分蘖率一般,亩蔗茎产量和含糖量也不错,与对照桂糖43,也有推广潜力,如粤糖93/159在几年产量和糖度都受糖厂的称赞和推广。柳城05/136、桂糖29、粤糖00/236属中小茎种,出苗率、分蘖率、成茎率一般,亩蔗茎产量和含糖量一般,抗性表现也不是很好,有叶斑病较多,肥力也要多,不宜大量推广。 2 蔗地深耕,重施基肥 蔗地深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分别是机械深松耕与牛犁翻耕,牛犁翻耕采用“两犁两耙”的方式来将土壤耙碎,犁的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机械深松耕采用硬土层破碎器(没有犁壁)来进行深度松土,犁的深度控制在35~45cm。在整地的同时还要注意合理施加基肥,基肥的成分包括“有机肥+钾化肥+磷肥”,主要充分是有机肥。施肥量控制在硫酸钾10~15kg/亩、农家肥(已经充分腐熟)1000~1500kg/亩、过磷酸钙10~15kg/亩,要在蔗田可将基肥进行均匀撒施。 3 精心选种,浸种消毒 要多选择无病虫、蔗芽饱满、蔗茎粗壮的蔗茎做种,并且还要用利刀将蔗茎砍成多段(多芽段、双芽段、单芽段等),但切记要做到切口平整。浸种既能够对种苗上的部分病虫害予以杀灭,又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种苗吸水能力,浸种方法主要包括药剂浸种、石灰水浸种(浓度为2%)、清水浸种等,若选用不同的浸种方法,那么会有不同长短的浸种时间,浸种时间通常控制在5~120min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催芽既可提高萌芽率,又可让种苗萌发时间大幅度缩短,催芽时间通常为7天,催芽方法可分为2种,分别是蔗种堆积催芽法、堆肥酿热催芽法。 4 深沟栽培 深沟栽培既可增强抗旱能力,又可积蓄水分,还能够有利于甘蔗生长。深沟栽培主要包括深沟浅种法、深沟板土法、穴植聚土法、槽植法等,以深沟浅种法、深沟板土法为例:1)深沟浅种法。沟深控制在5040cm,待将甘蔗下种之后再挖沟底7~10cm,并且施加一定剂量的底肥,然后再盖土。 2)深沟板土法。下种与蔗沟边的开植要做到同时进行,在开挖第2沟的蔗沟时,用其沟底湿土盖第1沟的种苗,而后镇压。 5 合理密植 1)旱地甘蔗的种植密度要大于水田甘蔗的种植密度,大概高8%~16%,行距控制在1~1.2m,每公顷的下种量控制在12万~13.57万。待种植新植蔗之后,要开展大规模地喷除草剂的工作,而后再封闭处理土壤。 2)要在种植沟两侧紧贴布置地膜,并且要采取多种措施来避免出现通风漏气的问题,切实做到保湿、增温的效果;地膜宽度控制在45cm,厚度控制在0.005mm。 参考文献: [1]韦明珠,黄吉森,朱秋珍,等.浅谈广西甘蔗科技发展的成就及 建议[J].宁夏农林科技,2011(9):111-114. [2]谭显平.我国水果型甘蔗栽培技术研究的现状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上)[J].甘蔗糖业,2005(5):146-149. [3]莫志往,卢荣显,韦春满,等.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产量影响的 试验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2010(9). (收稿日期:2017-6-15) —————————————— 作者简介: 陈晨昌(1980-),男,广西钦州人,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推广。

林业病虫害防治.pdf

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Pest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 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

甘蔗温水脱毒种苗技术样本

甘蔗温水脱毒种苗技术 浏览次数: 237日期: 7月30日 16:52 一、培育和推广使用甘蔗脱毒种苗的意义和必要性 甘蔗是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 / 生产期其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90% 以上。随着甘蔗产业链逐年延伸完善, 甘蔗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南方主产区的主要产业之一, 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可是, 近年来, 由于甘蔗病虫害为害严重, 特别种传甘蔗病害( 宿根矮化病RSD 、花叶病Masic等) 发生更普遍, 危害更严重, 致使甘蔗单产低、种质退化、宿根年限短、产量下降快, 已成为制约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蔗糖优势产业发挥的重大问题。在推进现代甘蔗产业过程中, 有效防控甘蔗病虫害是”双高”甘蔗栽培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证明, 如果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不但能显著提 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而且可使甘蔗生产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针对蔗糖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建立健康苗繁殖、生产的规范化制度, 培育和推广使用无菌无毒的健康甘蔗种苗, 杜绝危险性病虫害随种苗传播蔓延, 增强减灾防灾能力, 确保甘蔗品种质量和甘蔗生产安全, 十分必要, 这对中国 甘蔗种植业和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甘蔗作为用蔗茎腋芽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 由于多年重复种植, 极易受到 种苗传播病源的重复浸染( 如宿根矮化病、花叶病和黑穗病等) , 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 从而导致宿根年限的缩短以及种性的退化。国内外甘蔗科研和实践表明, 防止种苗带菌( 毒) 传播的病害, 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就是生产、繁殖和推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3347429.html,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者:李慧颖刘微刘宏文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7期 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二、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广西华盛集团露塘糖业有限责任公司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为了更好指导蔗区农户进行甘蔗生产,提高甘蔗的种植管理水平,结合蔗区实际,制定本技术规程。 第一部分新植蔗高产栽培技术 一、深耕整地 甘蔗植株高大,生长期长,要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就必须创造一个深、松、肥、碎的土壤环境,因为土壤越深厚、疏松,根系就越发达,伸长的范围就越宽广,吸收水肥的面积就越大,甘蔗生长就越好。要使用大马力(180匹马力以上)拖拉机进行深耕深松,深耕达45厘米,在深耕的基础上再用旋耕机把土壤耙平耙细,然后按照一米的行距开好种植沟,植蔗沟深25厘米,沟底平整,并有细碎松土。对低洼的蔗地,要开好排水沟。 二、种植 1、选用良种 优良品种是甘蔗高产的基础,因地制宜地选用抗旱性强、宿根性好、抗倒伏、丰产潜力大的甘蔗品种。如:新台糖22号、柳城03/1137、柳城05/136、桂糖03/2287、桂辐98/296等。 2、种茎处理 选择无病虫害的新植蔗上部半茎或稍部1米左右作种,剥去叶鞘,种茎用

利刀砍成2-3芽段(冬植和早春植应3-4芽段),切口不破裂,不伤蔗芽。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溶液浸种5-10分钟。 3、适时下种 甘蔗发芽的最低温度是13℃,在10℃以上开始萌发种根,当气温稳定到10℃,春植蔗即可下种,甘蔗种植最关键的是土壤水分,当泥土水分不足时不宜下种。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使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得到协调,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不仅当年高产,对第二年的宿根蔗出苗也有很好基础。合理密植的规格:1米的行距每米12-15个芽,亩下种量8000-10000个芽,种茎以品字形或双轨式窄幅排放,两行种茎之间距离10厘米左右,种茎与土壤紧贴,不架空,芽向两侧,摆好种后每亩用40ml“度锐”配120斤水喷洒种子和肥料,达到促进甘蔗生长和防虫的效果,然后用细湿土覆盖种茎,保证土湿、肥湿、种湿,盖土厚度掌握在3-5厘米。 5、施足基肥 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每亩施用农家肥或者滤泥700-1000公斤,钙镁磷肥75-100公斤,尿素10-20公斤,氯化钾20-25公斤,均匀地撒施于种植沟,也可以施有效成分相等的复混肥。 6、喷施除草剂及盖膜 甘蔗下种盖土后,每亩用40%阿特拉津200-250ml加80%的乙草胺100ml,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施于植蔗沟表面,然后覆盖地膜,盖膜要求:土壤要湿润,这是确保盖膜种植成功的关键。盖膜质量:地膜紧贴植蔗沟土面,边缘一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 工作计划 20__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20__年工作计划 近年来,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突显,得到了省、市、县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与此同时,县域林业资源保护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和有关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站适应新形势,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努力创新工作思路,深入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使全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业植物检疫工作逐步走向了正轨,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取得了可喜成绩,起到了为我县林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20__年,我们主要进行了技术培训,森防法律法规宣传,重点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及预测预报,对常发病虫害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方案,深入基层督促实施,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加强美国白蛾的防控,强化林业植物检疫,严厉打击逃避检疫非法调运行为,确保了林果生产的安全,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给我县的任务指标。全县现有森林面积123.XXX万亩,全年预测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5.5万亩,实际发生6.1万亩,发生率4.93,防治面积5.9万亩,防治率达

到96.72,测报准确率90.16。产地检疫种苗面积20__亩,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24,检疫木材150立方米,检疫苗木XXX万株,林木种子5吨。应施调查监测面积XXX万亩,调查监测面积XXX万亩,监测覆盖率100。 一、狠抓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壮大技术队伍 首先搞好专职和兼职检疫员的培训工作,对一些危险性病虫害的识别及发生规律、扑灭措施进行系统讲解,掌握我县重点发生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专、兼职检疫员的整体素质。其次将培训的专、兼职检疫员分成四组由他们亲自担任培训教师奔赴我县的各个重点乡镇和重点村,对林农、果农进行现场讲解,使他们掌握常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提高了林农、果农的技术水平,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一年来共培训专、兼职检疫员XXX人,培训林农、果农达1XXX人次,为森防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保森林植物的安全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搞好防治的基础,是确保森林植物安全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对这项工作我们明确专人负责,分别在常宁乡、柏树乡、北水泉镇各建立了一个林果病虫测报点,对全县常发病虫害进行调查监测,对越冬前的虫口基数进行了样方调查,由技术人员负责各种数据、虫情、病情的搜集,预测预报病虫害的宏观趋势并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分析最佳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措施,并编写印发虫情简报,发送到全县各乡镇,指导果农、林农搞好病虫害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金华市农科院) 一、选好良种,地膜覆盖 可采用青皮改良种或“义红1号”红甘蔗,下种后喷好除草剂(35%一锄110-130克∕亩)立即用地膜覆盖,有利保湿保温。 二、控制基本苗 要求高产田块,每亩发足基本苗3500株左右,少于3500株的补苗要早,高于3600株的,要及时拔除小分蘖。 三、合理用肥 1)、基肥:优质三元复合肥50KG做底肥撒施后耕地整畦,畦宽140-150cm。 2)、追肥:甘蔗出土后至3-5叶期一般需追施断奶肥1-2次,每次用尿素10-15斤抢雨前条施。为促进根系生长,可用500倍根宝加1000倍甘蔗生力液喷1-2次,有利于甘蔗叶片转绿及发出新根。 3)、及时施好拔节肥:小培土时,甘蔗主茎已开始拔节,可结合小培土亩施优质三元复合肥30-40KG。 4)、重施蔗茎伸长肥:甘蔗开始伸长时,蔗茎也开始膨大,这一阶段需肥量大,一般结合大培土,亩施优质复合肥50KG,并加优质菜饼肥50-60KG。 5)、巧施蔗茎增粗肥:大培土后视甘蔗生长情况每隔15天用肥一次,于9月底结束。一般每次每亩用优质复合肥25-35KG。由于大培土后,我市处于夏季高温期,施肥前后田间需及时灌水湿土,并提倡傍晚施肥。以免发生高温肥害影响生长。 四、巧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目前甘蔗上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伸长型的920和增粗型的甘蔗稀施美。主要用法:当蔗苗长到60-70cm高后开始使用,第一次1克920兑5背包水,喷雾,10-15天用一次。第二次1克920兑4背包水,第三次1

克920兑3背包水,第四次1克920兑2背包水,第五次1克920兑1背包水。当第3次用920时,需加用甘蔗稀施美,一般每背包水加甘蔗专用稀施美5-10克。以后第4-5次可用同一方法喷雾。在使用920或甘蔗稀施美时,田间需要湿润,最好沟内有水,利于甘蔗伸长增粗,避免因高温干旱、激素作用不明显、甘蔗不伸长而产生连续缩节现象。 五、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我市甘蔗主要病虫害是三虫两病,即二点螟、大螟(即蛀心虫)、蓟马、凤梨病和甘蔗枯鞘病。 甘蔗蛀心虫的防治一般第一次于5月上中旬,第二次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第三次8月上中旬,第四次9月上中旬,药剂以5%锐劲特与30%杀螟松混合使用,也可采用泰极1000倍与50%丰农螟克1000倍混用。可同时防治二点螟、大螟及蓟马。一般每代害虫需防治2次,用水量每亩必须掌握在3-4背包。 甘蔗凤梨病近年特别严重,主要是在出苗后一个月内发生多,防治方法:蔗种在放入地窖前需用500-800倍甲基托布津消毒处理,下种时需用 200-300倍甲基托布津浸种蔗段1-2分钟后再下种。出苗后可用甲托或多菌灵600倍液喷种苗基部。 甘蔗枯鞘病于6月中旬后发生多,该病可由真菌与细菌同时引起发病,有效防治时期是在大培土后立即用药,以后每隔10天一次,连作蔗田需防治3-5次。药剂可用33.5%必绿2号1000倍液加50%甲托800倍液喷雾,也可用53.5%可杀得700-800倍液喷雾。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森林不仅是工业、建筑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而且在影响生态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中,森林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可以调节改善生态环境中大气候,起到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性的作用,更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作用,也是一个大的生物多性的资源库、对保持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保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发展林业生产、保护林业生产,是我们林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1、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对森林病虫害的危害认识不足 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长期以来,没有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缺乏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森防工作在抓法上和工作力度上,与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相比,都有相当差距。因而在推进森防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 2、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 近些年来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增加,特别是单一品种的森林造成了病虫害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近些年来的干旱和暖冬的天气原因,森林病虫害向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使成灾害虫的种类增多,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比较高的难度。第二,林地与耕地交叉,使农作物害虫朝着林地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治理难度。第三,害虫出现变异,造成常有发生顽固难治暴发现象,造成研制防治害虫农药上更加困难。最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消失,发生造成生态治理的缺失。 3、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恶化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4、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能力 林业生产环节脱节,造林、育苗、引种、规划设计等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处于被动局面。例如,不管是当地苗木种子的流动销售或者是外调种子,都没有一签两证,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致使外地病虫害随之而来,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5、病虫种类繁多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