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高考总复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考纲要求】

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 简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机制

3. 说明血糖调节的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

4. 说明体温调节的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

5. 说明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

【考点梳理】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1. 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成。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注意: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个体的角度即相对于个体

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2. 内环境与体液的关系

体液是机体内所

有液体的总称

注意:口腔、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会与外界接触,如唾液、消化液、尿液、泪液等,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3.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

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壁形成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要点诠释:

1)内环境的三种主要成分间可相互转化,其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直接相互转化(在表格中的图里二者之

间为双箭头)。

(2)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液体环境,体内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3)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发挥其功能的必要条件。

(4)组织水肿的原因:组织水肿是由于过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原因有:①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浆浓度降低,从而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

②过敏反应:由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强,从而使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管壁进入组织间隙,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从而导致组织水肿。

③淋巴循环受阻:正常情况下,由血浆生成的组织液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壁又回流到血液中,小部分则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从而维持了组织液的相对稳定。当淋巴管阻塞(如丝虫寄生),将导致组织液不

能及时顺利形成淋巴而积聚于组织间隙,使组织液增加;另外,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淋巴及时运走,而在组织液中滞留,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也会造成水分增加,最终引起组织水肿。

④局部代谢旺盛: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代谢产物也会增加,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形成水肿。

⑤人体患某些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肝炎等):如患肾小球肾炎时,血浆蛋白会流失到组织间隙或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管壁,进入原尿,随尿液排出,于是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生成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

1.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的稳态简称内稳态,指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温度、pH、渗透压、血糖浓度等)保持相对稳

定的状态。

2.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举例如下:血糖正常:保证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温度、pH 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

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3.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2)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如下图: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

间接交换(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通过内环境)从图中可看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考点三、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

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体积很小,除了般神经元外,还含有内分泌神经元,控制着机体多种重要机能活动,既有神经调节的功能,又有激素调节功能,这也反映出在机体稳态的调

节主要为神经——体液调节

机体内分泌活动调节

的枢纽

下丘脑

机体稳态调节中某些活动

的调节中枢通过调节腺垂体的分泌,调节其他腺体的分泌。

下丘脑内有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合成调节腺垂体分泌的肽类

物质,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释放激素、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等。

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可直接作用于胰

岛细胞,从而调节血糖平衡)

体温调节中枢

水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还可分泌抗利尿激

素,可调节水平衡)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二):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盐调节403841 血糖平衡及其调节】考点四、神经——体液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

1. 血糖平衡(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去路)

入胞氧化分解

2. 血糖平衡的调节

3. 糖尿病

(1)糖尿病病因

胰岛B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Ⅰ型糖尿病)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对胰岛素不敏感(Ⅱ型糖尿病)2)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多食、多尿、多饮、消瘦(三多一少)

总结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原因:

3)糖尿病的治疗

Ⅰ型糖尿病治疗:饭前注射胰岛素Ⅱ型糖尿病治疗: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锻炼等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二):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盐调节403841 体温调节】考点五、神经——体液调节的实例:体温平衡的调节

1.温度感受器与体温中枢

(1)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2)体温中枢:下丘脑,同时也是温度感受器

2.散热与产热途径

(1)散热: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散热方式有辐射散热、对流散热、传导散热、蒸发散热,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主要靠蒸发散热。呼吸、排尿、排便也有散热作用。

(2)产热:骨骼肌收缩,新陈代谢增强。

3.体温调节过程

靠完善的调节机制来实现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从而调节体温,如下图:

在寒冷的环境下,通过增加产热量和降低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的。

在炎热的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考点六、神经——体液调节的实例:水盐平衡的调节

1. 水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正常的血液渗透压相当于0.9%生理盐水的渗透压,肾小管和集合管在神经- 激素调节下完成对水重吸收,如下图:

“ +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2. 盐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肾小管和集合管在激素调节下完成对无机盐重吸收和分泌,如下图:

补充知识,了解即可:

排泄形式器官代谢废物类别

泌尿与排尿肾部分水分、少量无机盐、尿酸和尿素等

呼气肺CO

2、少量水分和挥发性物质

汗液分泌皮肤部分水分、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随粪便排出肝与肠道胆色素、无机盐、某些毒物

“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典型例题】

类型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 例 1.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答案】 D

【解析】过程 a 、b 、 c 都有重要作用,并不分主次;组织液中的 CO 2对于 pH 的调节有重要意义,其太高

或太低,会出现病理反应; 3 种细胞外液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过程 b 或 c 受阻可导 致组织间隙渗透压

增高,导致组织水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中三大主要成分的转化。 举一反三:

【变式 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 .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直接参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呼吸系

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图中①、②、③依次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⑤为 CO 2及 H 2O 、无机盐、 尿素等废物。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变式 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 .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 .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 .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 .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答案】 A

①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 a 较过程 ② 组织液中的 CO 2 有害无益 ③ 组织液中的物质是变化的

b 和

c 更为重要

④ 过程 b 或 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中三种液体的相互转化关系。

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代谢产物也会增加,此时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促进组织液的生成增加。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且单向汇入血液循环,所以随组织液的增加,淋巴的生成也增加。

例2.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出现寒颤

B .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答案】B 【解析】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寒冷时出现寒颤是通过骨骼不自主的收缩产生热量维持体温恒定;接受抗原刺激后,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清除抗原;饮水不足,内环境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以维持渗透压平衡。出现肺水肿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组织细胞液含量增多,故说明内环境稳定被破坏,故选 B 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及稳态调节异常的情况。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 .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加,而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减少尿量,A 错。内环境缓冲体系主要由H2CO3和NaHCO3构成,B错。细胞代谢在细胞内进行,内环境是细胞外液,C 错。内环境的变化,机体通过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完成调节, D 对。

【变式2】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 .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 .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答案】D

【解析】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分泌,A 正确,D 错误。下丘脑可参与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

类型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例3.下图甲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3 时前仅进了早餐;图乙为人体细胞内三大营养物

质的转换简图。据图回答:

1)在人体内,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后,产生的共同最终产物是

2)图甲中A 点,体内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使图乙中________ 过程加快(填写序号);在B

点,体内分泌的____________ 增加。这两种激素通过 __________ 到达靶器官,其作用相互 _____________ 。

(3)图甲中C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人体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 开始分解。

(4 )图乙中的物质X 是指 ___________ ,物质Y 是指__________ 。

【答案】(1)水、二氧化碳;

(2)胰岛B;胰岛素;1、3;胰高血糖素;血液循环;拮抗/ 制约

(3)脂肪;

(4 )二氧化碳;尿素/ 氨基

【解析】(1)有机物氧化分解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2)血糖高时,胰岛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血糖低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胰岛素

与胰高血糖素均属于激素并相互拮抗,通过血液运输到靶器官。

(3)题中信息显示“此人在13时前仅进了早餐” ,所以此时需靠脂肪分解并转化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平衡。

(4)图乙表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物质X 是葡萄糖,物质Y是氨基酸的代谢产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另外还需从题干和图中获取信息。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有关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内血糖的平衡调节只由体液调节完成

B. 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三多一少”症状和血糖不能正常利用有关

C. 肝糖原和肌糖原对升高血糖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D. 低血糖下,最先影响到的是人的肌肉组织

【答案】B

【解析】B 正确:糖尿病人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不能正常利用,所以出现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A 错误:血糖平衡是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来完成的;C错误:肌糖原一般不分解;

D选项错误,低血糖条件下神经系统最先受到影响,产生休克症状。

【变式2】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索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答案】A

类型三、体温调节

例4 .下面是人的体温变化简图,请据图回答:

(1)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来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有和

____________ 。

(2)当肌肉运动时,体温迅速升高,最高可达℃,此时,机体可通过和,使散

热量大增,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3)由于体温过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

(2)40;皮肤血管舒张;汗液的分泌增多

(3)体温过高,酶活性丧失,新陈代谢停止,造成机体死亡;

【解析】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对于体温的维持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体温会降低,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主要就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从题图中可看出肌肉运动可使体温升至40℃,当体温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皮下毛细血管的扩张和汗液的分泌来增加散热。另外体温过高会导致酶活性丧失,严重时新陈代谢停止,造成机体死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温的调节。

举一反三:

【变式1】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回答:

(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

起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增加产热量;在38℃的高温环

境中,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散热。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

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答案】

(1)传入神经;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汗液蒸发

(2)非特异性;抗体或效应T 细胞

【解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应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应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甲状腺激素(或肾上激素)分泌增多,这两种激素都能够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在38℃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方式散热。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该过程不具有特异性,所以是非特异性免疫。由于抗体或效应T 细胞具有特异性,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相应抗体)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 细胞)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

的乙型流感病毒。

【变式2】人在寒冷环境中,身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 皮肤血管收缩

B. 皮肤的血流量增加

C. 汗腺分泌活动减弱

D. 代谢活动增强

【答案】B

类型四、水盐平衡调节

请回答下

列问题

[ 来源:]

(1)受到寒冷刺激时, 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 的分泌活动, 腺体A 表示的器官有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 下丘脑增加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例5.(2015 江苏高考)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使胰岛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血糖浓度

下降,此过程属于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

(4)Ⅱ型糖尿病由胰岛B 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 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 细胞。据此推测: Ⅱ型糖尿病是由决定的、针对胰岛B 细胞的一种病; 胰岛B 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免疫导致的。

【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1 分)

(2)抗利尿(1 分)肾小管和集合管(1 分)

(3)神经-体液(1分)细胞膜上(1分)

(4)遗传(基因)(1 分)自身免疫(1分)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2 分)

解析:(1)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和肾上腺。

(2)人体大量出汗后,渗透压增加,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3)血糖的调节主要依靠胰岛细胞分泌激素,所以属于体液调节。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

用。

(4)抗胰岛B细胞抗体室友遗传物质决定的。该病是由抗胰岛B细胞抗体和T 细胞破坏胰岛B细胞造成的,

属于自身免疫缺陷病。在此过程中,既涉及到胰岛 B 细胞也涉及到胰岛A细胞,所以涉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

【点评】本题是调节综合题。

举一反三:

【变式1】(2015 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除激素外,CO2 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答案】B

【解析】

除激素外,CO2 参与呼吸调节,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A 正确;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B 错误;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控制,

C 正确;血糖浓度会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D 正确。

【变式2】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当补充钾盐

B.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C.Na+几乎全部由小肠主动吸收

D.肾脏排尿的重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B

解析】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对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起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高考总复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考纲要求】 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 简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机制 3. 说明血糖调节的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 4. 说明体温调节的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 5. 说明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 【考点梳理】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1. 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成。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注意: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个体的角度即相对于个体 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2. 内环境与体液的关系 体液是机体内所 有液体的总称 液 注意:口腔、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会与外界接触,如唾液、消化液、尿液、泪液等,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3.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 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壁形成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要点诠释: 1)内环境的三种主要成分间可相互转化,其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直接相互转化(在表格中的图里二者之 间为双箭头)。 (2)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液体环境,体内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3)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发挥其功能的必要条件。 (4)组织水肿的原因:组织水肿是由于过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原因有:①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浆浓度降低,从而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 ②过敏反应:由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强,从而使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管壁进入组织间隙,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从而导致组织水肿。 ③淋巴循环受阻:正常情况下,由血浆生成的组织液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壁又回流到血液中,小部分则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从而维持了组织液的相对稳定。当淋巴管阻塞(如丝虫寄生),将导致组织液不 能及时顺利形成淋巴而积聚于组织间隙,使组织液增加;另外,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淋巴及时运走,而在组织液中滞留,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也会造成水分增加,最终引起组织水肿。 ④局部代谢旺盛: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代谢产物也会增加,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形成水肿。 ⑤人体患某些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肝炎等):如患肾小球肾炎时,血浆蛋白会流失到组织间隙或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管壁,进入原尿,随尿液排出,于是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生成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 1.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的稳态简称内稳态,指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温度、pH、渗透压、血糖浓度等)保持相对稳 定的状态。 2.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举例如下:血糖正常:保证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温度、pH 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 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3.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血糖的平衡调节: 1、血糖来源和去路: “三来”――食物吸收(主要)、糖原分解、非糖转化 “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 2、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 ①内分泌细脆:胰岛A细胞。 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 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 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肾上腺素南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类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作用。 3、血糖平衡调节 (1)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 (2)具体调节过程: 血糖的神经调节: 4、血糖平衡异常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血糖的平衡失调时,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疾病症状。 (1)当血糖浓度低于0.5-0.6g/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

(2)当血糖浓度低于0.45g/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g/L时,出现高血糖症状。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1.8g/L时,出现糖尿现象。 知识拓展: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 (1)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财缺乏是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 (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4)治疗: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 (5)正常人血糖浓度范围0.8-1.2g/L。 ①口服葡萄糖,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葡萄糖经吸收后进入血液。 ②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降低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去路增加。 ③较长时间后血糖降低到一定水平的原因是细胞的氧化分解,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需肝糖原分解来维持血糖平衡。 (6)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主要的升高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协同作用。 相关 高中生物 知识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名称 线粒体

高中生物血糖神经调节知识点及练习题

源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血糖调节 a考点复习目标 1、知道:糖类是能量物质、人体的正常体温 2、识记:血糖的调节过程中两种激素的作用、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温 3、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和意义、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意义 4、应用:糖尿病及其防治 5、通过对血糖调节的理解,能够分析一些糖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 b知识要点提纲 c重点难点突破 1、糖类代谢 糖类代谢是以血糖为中心进行的。血糖是供给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血糖浓度的正常变化范围是80mg/dL~120mg/dL,如果血糖浓度低于这个范围,就不断地将葡萄糖补充分到血液中,此时血糖的来源可以是消化吸收来的,也可以通过肝糖元分解释放,还可以通过其它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补充到血液,提高血糖的浓度。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则血糖通过血糖的氧化分解,血糖转化成糖元或血糖转化成其它物质,降低血糖的浓度。血糖的这个变化过程是受多种激素调节的,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是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糖中,抑制血糖分解,促进糖的异生,提高血糖浓度。在人体内,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下降,促使血糖浓度降低。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素的分泌量下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使血糖浓度增高。通过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使血糖浓度稳定在一个正常的范围。 2、低血糖 如果一个的血糖浓度长期过低会得低血糖症,临床表现为: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严重时还引起人休克,称为低血糖休克。原因是人的脑组织一般不贮存糖元,必须不断地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当血糖浓度过低时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低血糖症状。急救的办法是及时给患者补充糖。 3、糖尿病 如果一个人的胰岛(胰岛B细胞)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量不足,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就会有部分葡萄糖进入尿液,因尿液中有葡萄糖,故称这种病为糖尿病。不过一次性食糖过多,也会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也有葡萄糖,此现象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糖尿。

【备战高考生物】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试真题)(2020-2021)

考点35 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1.(2017·北京理综,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C)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解析】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参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A正确;当葡萄糖浓度较高时,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参与细胞呼吸产生ATP,ATP水解产生的磷酸与K+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K+外流受阻,从而引起细胞膜电位变化,引起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当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时,该过程减弱,不会促使胰岛素释放,故B、D正确,C错误。 2.(2017·课标Ⅲ,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C)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0.9%NaCl溶液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同,注射一定量的0.9%NaCl 溶液后机体血浆渗透压不变,而机体血浆中的水和NaCl增加,使血浆量增加,只有同时排出相应量的水和NaCl后才能恢复到注射前水平;只排出相应量的水或只排出相应量的NaCl渗透压均无法恢复到注射前水平,故C正确。3.(2017·江苏单科,15,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肝脏中的肝糖原可以在人饥饿的时候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所以寒冷环境下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C错误。肾小管和集合管具有促进水分重吸收的作用,所以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而其他细胞只有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并不能表达,D错误。 4.(2016·课标Ⅲ,3,6分)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使下丘脑产生兴奋或抑制,从而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A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错误;摄盐过多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 正确;饮水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 5.(2016·海南单科,12,2分)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D)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 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29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模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时29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模型 分析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 B.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 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解析】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A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促使葡萄糖释放进血液中,使血糖升高,B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C正确;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二者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正确的顺序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①摄水量增加①减少尿的排出①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 C.D. 【答案】C 【解析】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一变化首先被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发放神经冲动到中枢,一方面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即产生摄取水指令,另一方面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来缓冲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进一步升高。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同步

进行的。故顺序应为,C正确,ABD错误。 3.体育课时,小萌从温暖的教室来到温度接近冰点的操场,此时机体不会上升的是() A.产热量B.散热量 C.肾上腺素分泌量D.皮肤血流量 【答案】D 【解析】从温暖的室内来到温度接近冰点的操场时,由于外界环境温度低,身体通过辐射的热量多,所以散热增加,其体温仍然维持相对稳定,因此机体产热量也增加,AB不符合题意;在寒冷条件下,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通过促进代谢而增加产热,C不符合题意;在寒冷条件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D符合题意。 4.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 【答案】D 【解析】该考生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以维持体温稳定,所以体温不会迅速上升,A 错误;该考生未进食,故血糖浓度会下降,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减少,胰岛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升高,来升高血糖,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C 错误;由于该考生未饮水,故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会减少,D正确。 5.某同学在炎热的中午打篮球,大汗淋漓,运动后感觉口渴和饥饿,喝了一瓶含有葡萄糖的冰镇饮料,休息一会儿后,渴感和饥饿感都消失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主要依靠骨骼肌产热B.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主要依靠汗腺来散热C.下丘脑的渗透压调节中枢会产生渴觉 D.运动中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 【答案】C【解析】该同学在打篮球的过程中,骨骼肌是产热的主要器官,A正确;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主要依靠汗腺来散热,B正确;由于大量出汗,机体的渗透压升高,

高中生物:关于糖尿病的知识点整理(最新最全)

高中生物:关于糖尿病的知识点整理 [在书本中的出现] 必修一P39 尿糖试纸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必修二P119 青少年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必修三P38-41 血糖调节模拟尿糖的检测 选修三P7 用大肠杆菌合成人胰岛素原 判断:重症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与产生二氧化碳比值高于正常人在相同状态下的的比值。() 人体在维持血糖浓度稳定过程中主要依靠两大类激素:一是胰岛素,起降血糖作用;另一类是胰高血糖素类(还有肾上腺素),起升血糖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别由胰腺中的一道组织的α和β细胞合成分泌,两者相互之间起拮抗作用。 那么胰岛素怎么促进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呢? 胰岛素先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当受体活化,它促进细胞内一个携带有葡萄糖转运载体的囊泡和细胞膜融合,让葡萄糖通过易化扩散转运进肝细胞或肌细胞内。具体如图: 长期血糖浓度过高(空腹血糖≥7.0mmol/L,8-10小时未进食的过夜血糖,或随机血糖≥1.1mmol/L)将被诊断为糖尿病。(思考:血糖浓度偏高就是患有糖尿病吗?不是,可能短时间内摄入糖量过多) [糖尿病的分类及发病机理]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还有妊娠型糖尿病,垂体型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 (1)从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理来看:这种患者主要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 原因是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发生细胞免疫,自身的T细胞攻击自身的胰岛,导致β细胞

数目减少,分泌的胰岛素也因此减少,血糖浓度随之上升。1型糖尿病发病主要是一种基因缺陷的结果,自身β细胞表面MHC复合体发生变异,导致受到T细胞攻击。 复习一波细胞免疫的知识:该过程主要针对哪三类细胞? 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会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分析如下:当细胞摄取葡萄糖受阻而供能不足时,周围的脂肪细胞会分解脂肪、肌肉细胞会分解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这两者都会导致患者不可避免的发生体重下降,出现消瘦的症状。而这个代谢过程让人产生一种饥饿感,患者会出现多食的症状。随着血糖浓度升高,一部分糖在经过肾脏过滤时形成糖尿,而葡萄糖将显著提高渗透压,导致更多水随着糖的代谢被排出体外,患者尿量将增多。水的大量排出体外,患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口干的感觉会多饮。 该种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注射胰岛素并配合血糖监控。然而,传统的胰岛素补充并不能实现根本性的治疗,并且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力也不足。存在高度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最新的科技看来,一种基因编辑T细胞疗法正在开发,以阻止1型糖尿病破坏性的自身免疫反应。 (2)2型糖尿病 该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机体缺乏对适宜浓度胰岛素的响应,具体原因尚且未知,基本上使正常剂量的胰岛素无法使胞内葡萄糖转运载体移动到膜表面,葡萄糖无法转运进细胞,出现胰岛素抵抗。而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肥胖、运动不足或高血压。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2型糖尿病具有更明显的家族性。 回忆一个知识点: 家族性疾病一定是遗传病吗?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病嘛? (3)妊娠型糖尿病主要可能因为胎盘产生多种激素干扰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从而出现血糖浓度升高。 (4)垂体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强烈抑制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利用,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复习一下生长激素的作用: (5)新冠肺炎可能导致的糖尿病 新冠病毒具有破坏与糖尿病有关的关键细胞的功能——直接杀死或者触发免疫反应,类似于1型糖尿病发病机理。新冠肺炎侵染细胞所依赖的ACE2受体不仅在肺部表达,也存在

第3章体液调节-高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3章体液调节 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1.凡是分泌物经由导管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 2.促胰液素是由英国科学家斯他林、贝利斯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4.1916年,科学家将胰岛产生的、可能与糖尿病有关的物质命名为胰岛素。 5.1921年,班廷获取胰岛素的方法: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再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来治疗糖尿病。随后,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可直接提取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 6.研究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功能常用的实验方法:摘除法(植入法)、饲喂法、注射法。 7.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多种激素,这些激素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下丘脑还可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 8.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从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垂体还可分泌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等。 9.甲状腺可分泌甲状腺激素等,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 10.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醛固酮、皮质醇等,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11.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胰腺中的胰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这两种激素相互拮抗,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12.性腺分泌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睾丸分泌雄激素(主要是睾酮),性激素具有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和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 13.几种常见的激素失调症: 甲状腺激素:过多——甲亢生长激素:幼年过多——巨人症过少——甲减幼年过少——侏儒症 幼年过少——呆小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胰岛素:偏高——低血糖 偏低——糖尿病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小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小结 激素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二节内容。为了把同学学好激素调节知识点,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3、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 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 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4、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寒冷、过度紧张等

刺激 ( 促进 ) (促进) (抑制) (抑制) 反馈调节 (浓度高时) 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注: 激素是有机分子,信息分子,由腺体产生后,运输到各器官和细胞,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作用是间接的. 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水盐平衡调节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a、特点比较: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b、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考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一、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 拓展: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3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苏教版必修3【经典练习】

课时分层作业(三)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原因是( ) 【导学号:85732025】A.机体产热大于散热 B.机体产热小于散热 C.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D.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快 C[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作用下维持稳定,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是相等的。] 2.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 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 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 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 B[人体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相对平衡的缘故,因此,无论是体温低于或高于正常值,都同时具有产热和散热过程。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温调节需要神经和激素共同参与调节。] 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 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人体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冷觉感受器会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故A错误;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以增加产热,故B 正确;汗腺分泌减少,故C错误;酶活性不变,故D错误。] 4.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85732026】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 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章 体液调节总结讲义

体液调节

核心知识点一:下丘脑调节功能整合 下丘脑对人体多种功能实行控制,能及时将一些信息反馈给大脑,并转达大脑发出的指令,协调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性,在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 1. 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1)下丘脑一方面通过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控制和协调内分泌腺的活动;如图: (2)另一方面,下丘脑通过控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来直接调节某些腺体的活动。如血糖平衡的调节: 2. 作为神经中枢 (1)体温调节中枢

(2)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3. 作为感受器 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变化,通过调节,维持水分代谢平衡。4. 传导功能 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大脑皮层综合整理后再下达指令——加强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的不足。 5. 分泌功能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其分泌的激素主要有各类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释放激素包括很多种,直接作用于垂体,继而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而抗利尿激素则是先运至垂体的后叶贮存,当身体需要时,再释放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肾脏,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如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

可以看出,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调节垂体分泌促激素,而下丘脑的神经元直接伸入垂体中,分泌抗利尿激素,需要时有垂体释放,更能体现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 例题1 已知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类物质。请依据如图,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切除①,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分泌量都将减少 B. 切除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将不能被运输到② C. 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②活动将增强 D. 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激素,则①活动将减弱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下丘脑-垂体-性腺的调节,难度较大。据图可知①表示垂体,②表

高中生物专题讲义《体温调节、血糖调节》

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 学员编号:年级:高一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生命科学学科教师:课程主题: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授课时间:2017.07.×× 学习目标1、掌握体温调节的原理、调节机制、特点及应用; 2、掌握血糖调节的方式与途径,调节特点及应用; 教学内容 1、各体液之间的物质转换 2、水和电解质的调节 内容回顾

知识精讲 知识点一:体温调节 【知识梳理】 1、体温调节: (1)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主要的产热器官:骨骼肌和肝脏; 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效应器:汗腺、毛细血管等。 (2)体温恒定的意义:是维持人体内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体温调节的过程:神经-激素调节;

分析上图可知,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恒定原因:产热=散热。 即外界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环境温度高时,产热少,散热也少。 ①产热途径:主要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量最大;在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②散热途径:主要借助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3、体温的三级调节: 下丘脑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垂体 −→− 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 −→− 甲状腺激素 【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本质都是蛋白质,会被消化液分解,只能体外注射; 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可直接饲喂。 【例题精讲】 例1. 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6课时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6课时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考点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 1.体液调节概念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注意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选择性必修1 P57“相关信息”: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 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比较项目体液调节神经调节 作用途径体液运输反射弧 反应速度较缓慢迅速 作用范围较广泛准确、比较局限 作用时间比较长短暂 作用对象靶细胞、靶器官效应器 (2)联系 ①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②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枢纽,如图为其参与的部分调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途径②(填“①”“②”或“③”)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了机体的产热,使体温维持正常。调查发现,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暖的室内“精神头”要大,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提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 (2)临床上,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等损伤引起途径③中激素E分泌不足,导致尿崩症(尿特别多等症状),则激素E是抗利尿激素,从激素调节的特点分析,激素E分泌正常情况下的尿崩症的原因。 提示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的受体损伤或减少(或靶器官、靶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的损伤或减少)。 (3)据图分析,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内分泌腺往往是反射弧的效应器的组成部分,受神经的控制。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寒冷刺激下,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信息分子参与,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 答案A 解析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A错误。2.(2023·江苏南通高三检测)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神经递质可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内脏及皮肤血管收缩,心跳加速,汗腺分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练习题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科考队员多次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赴南极。他们在登上南极“冰盖之巅”时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减少、不变 B.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不变 D.增加、减少、降低 3.[2016·淮安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既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4.[2017·扬州模拟]下图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肾上腺素由肾上腺分泌,在人体内含量较高,作用高效 B.寒冷及低血糖的刺激都可以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 C.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D.肾上腺素与靶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后进入细胞,直接参与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5.某人因一次意外而导致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⑤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如图表示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练习):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练习) 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1.体温调节 (1)调节结果:保持体温相对稳定。 (2)稳定原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①产热途径:安静时肝、脑等器官的活动;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②散热途径:皮肤是最主要的散热器官,通过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的方式进行。 (3)调节过程。 ①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②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③调节途径。 2.水盐平衡的调节 (1)来源:水的来源包括饮水、食物中所含有的水和代谢中产生的水。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 (2)主要排出途径:肾脏。 (3)调节途径。 ①水平衡调节。

②血钠平衡。 a.血钠含量降低→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b.血钠含量升高→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减少→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4)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1.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相对稳定。(×) 3.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4.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1.明确水盐调节的四个重要结论 (1)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抗利尿激素的产生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分泌激素)。 (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2.理解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所示: 考向1| 体温调节 1.小檗碱也叫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抗炎、解热等功能。热激蛋白HSP70是体温调节中的重要因子,也是小檗碱解热作用的靶点。小檗碱可降低TBP蛋白与HSP70基因启动子区域内的“TATA box”的结合,抑制HSP70基因的转录,使其表达水平下降,最终抑制体温的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服用小檗碱可以缓解体温升高的症状 B.HSP70含量降低会抑制体温升高 C.体温升高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TATA box”是D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D解析:小檗碱最终使得HSP70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抑制体温升高,A 正确;HSP70基因转录受抑制会抑制体温升高,由此可推测HSP70的存在促使体温升高,因此HSP70含量降低会抑制体温升高,B正确;机体体温升高的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正确;TBP蛋白与HSP70基因启动子区域内的“TATA box”结合,抑制HSP70基因的转录,由此可推测“TATA box”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D错误。 考向2| 水盐平衡调节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1-3人体的稳态之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三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教学目的 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A:知道)。 2.体温的调节(A:知道)。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2.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教学过程 【板书】 人的体温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及其调节体温的调节 【注解】 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一)概念: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 口腔温度:平均为37.2℃ (二)常用代表体温腋窝温度:平均为36.8℃相对恒定,有波动;直肠温度最 直肠温度:平均为37.5℃接近机体内部温度。(三)意义:是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体温的调节 (一)体温的来源: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二)体温的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同类题库】 人的体温及其意义(A:知道) .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体温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 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 C.体温是机体不间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 D.体温调节可保证在任何条件下体温的相对稳定 .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C) 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多个,其中最接近人体体温的是(C) A.口腔温度 B.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 D.掌心温度 体温的调节(A:知道) .人在15℃的环境里和5℃的环境里穿的衣服一样多时,体温是恒定的。而且在这两种环境中既不出汗,也无寒战,这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B) A.增减产热量 B.调节皮肤血管口径 C.立毛肌收缩或舒张 D.拱肩缩背以保温或伸展肢体以散热 .关于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生物 第2章第1节 人体的稳态 第2课时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体温调节 (1)体温 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来表示。 (2)体温的来源及恒定原理 ①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②热量来源:由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在各组织细胞中分解代谢时产生。 ③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骨骼肌是人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产热量很大;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会剧增。 ④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直接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 (3)体温调节的机理 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或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①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增多,提高了肝和骨骼肌等细胞的代谢水平,引起机体细胞产热量增加。 ②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散热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减少,细胞代谢水平降低,产热量减少。 (4)体温恒定的意义

①体温过低→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 ②体温过高→酶的活性也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异常。 ③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在平衡调节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 (2)尿的形成 ①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②尿的形成过程 血液――――――――――――→肾小球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除外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重吸收和分泌 尿液 (3)水平衡的调节 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导致排尿减少,体内的水分得以保留,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 ②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新吸收减弱,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恢复正常。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 (1)体温能维持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 (2)热觉或冷觉的产生是在下丘脑中。 (×) 提示:热觉或冷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3)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 (×) 提示:在此环境中产热仍等于散热。 (4)引起水平衡调节作用的因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 (√)

专题15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1年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专题15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1)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 神经纤维:轴突与髓鞘(一个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 应答。)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如:膝跳反射。

无中间神经元,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元的胞体。 ➢三元反射弧:三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既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弧保持完整,就一定有反射吗?不一定,接着往下看: 4.反射发生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①反射弧结构完整;②适宜强度的刺激 5、反射种类: 1.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刺激:非条件刺激(具体事物)铃声食物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如光,声音等)

非条件反射:眨眼、吮吸、缩手、膝跳、搔扒、排尿、分泌消化液 条件反射:食物(非条件刺激) + 铃声(无关刺激)→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 反射弧:感受器→ 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条件反射包括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信号)动物和人都有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文字)人类特有 二者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 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 由于K 离子大量外流, 膜外侧集较多的正离子 膜外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称为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 由于神经元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大, 钠离子外流 ,电位差表现为内正外负, 称为动作电位 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如“刺指缩手”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如“谈癌色变”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如“惊弓之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