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课外知识

六年级上册课外知识
六年级上册课外知识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坦率表白的话叫(直言) 狂妄自大的话叫(狂言)

开玩笑的话叫(戏言) 讨人喜欢的话叫(甜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 虚假伪装的话叫(佯言) 诽谤攻击的话叫(恶言)

欺骗臆造的话叫(谎言) 胡说八道的话叫(胡言) 挑拨离间的话叫(谗言)

违背事实却有意加以传播的话叫(谣言) 不守诺言的话叫(食言)

1..人们通过长期的细心观察,发现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有各自的特征,于是创造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浯,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就会品出许多味道来。

仿照例子,根据词的不同意思,写出相应的问语。

例:狼藉(形容乱七八槽,杂乱不堪的样子:)

蜂 (形容人多,朝一个方向走去、) 雁 (比喻守纪律,有秩序)

乌 (比喻无组织无纪律地在一起,;) 雀 (比喻活泼,蹦蹦跳跳) 。

三、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①()的居处---开门见山②()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③()用兵---以一当十④()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⑤()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⑥()断案---铁面无私

⑦()七十二变---神通广大⑧()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四、现在流行在网虫们中间的网络语言可真新鲜,很多原来普通的词被网友们赋予了新的奇特的含义。下面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

1.尚文捷人还没到,她的大批粉丝却早围在了车站。()

2.放假了,我们一家人和爸爸的驴友们一块去令山谷玩。()

3.在这方面,你可是个菜鸟,我才是大虾呢!()()

五、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称(5分)

例:为(虎)作伥

哀()遍野管中窥()噤若寒()()头微利泥()入海

一箭双()爱屋及()()目混珠门可罗()黔()技穷

六、仿照例子写出下列的意思的俗称

例: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吗?”客人说:“我看清楚了。”店主不留客人住,客人非要住。这个句子可以这么念:

1、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

2、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古往今来,读书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涌现出了许多妙联。

明代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和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为大家,步出书斋奔天下。

清代蒲松龄科举屡试不中,很不得志。为了鞭策自己,他写了一副对联悬于书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巧妙地嵌入了项羽破秦。勾践灭吴这两个历变故事,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写作,终于完成了《聊斋志异》。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自勉联。以此来督促自己甘于寂寞,认真读书,写出有价值的文字。范爷爷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实践了诺言。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过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青年时代的他就见解独到,志向宏大。他认识到要改造旧中国必须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必须走出书本,学以致用。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也写过一副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如一日暴十日寒。”从中可见毛泽东主张坚持不懈的读书方法,反对疲劳战和冷热病。

二、根扒提供的材料,写出相应的成语:

I、“瓜出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出自《君子行》

2、传说水中有-种叫蜮(yù)的怪物,看到人的影子就喷沙子,被喷着的人就会得病。

3、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

4、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袄。

5李白的《长干行》诗中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6.苏轼《春夜》诗中有:“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

7.《论语》中有:“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8.《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中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

七、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4%

走投无路()、心心相映()、惹事生非()、变本加励()按部就班()、能曲能伸()、一笔勾消()、无原无故()

八、对下列成语的理解因望文生义出现了错误,请用修改符号改正过来

1、不速之客--跑得不快的客人。

2、后生可畏--后生下来的可怕。

3、身体力行--身体有力就行。

一、完成古诗。

①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道是无晴却有晴。

③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④花开堪折直须折,_________________。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⑥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

⑦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

⑨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⑩___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二、写出相对的字、词

有()同享,有()同当()有所思,()有所梦

()无双至,()不单行当局者(),旁观者()

()则改之,()则加勉()在天边,()在眼前

()之即(),()之即()()枪易挡,()箭难防

三、习惯语填空:

__________,后人乘凉__________,必有一失__________,后门进虎

__________,必有近忧__________,后车之鉴__________,必有一伤

__________,近墨者黑__________,败兴而归__________,近在眼前

__________,败也萧何__________,焉知非福__________,皆成文章

__________,死而后已__________,绳锯木断__________,败絮其中

四、完成下列带有“春”字的诗句。4%

春潮:春江:

春风:春色:

五、按要求写诗句(各写一句)3%

(1)、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

(2)、表达朋友间惜别之情的诗句:。

(3)、描写月光月夜景色的诗句:。

六、读下面的诗句,想一想,带点的词语在诗中指的是谁,填在括号里。5%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

1.谈到太平国洪、杨内讧这段历史,人们不禁会发出““(曹植诗)的叹惋。

2.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高适《别董大》中两句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相反,这句诗是”“。

3.”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夜晚。“这首歌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停泊》中的诗句:““。

4..一天,乾隆皇帝来到京城有名的”天然居“店铺,他看到招牌上这三大字,随口念道:“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有意思的是,对联的前半句倒过来读就成了对联的后半句。纪晓岚想了一会对出了下联:人过大佛寺,。同学们,你们能把纪晓岚的对联填全吗?

5.在写作文时,我们有时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

“,。”(陆游《游山西村》)

6.初春的早晨,小华散步到江边,看到红日碧水美景,不禁感慨地说:“真

是,。”

7.开发大西北,我们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绿色生态战略。可以料想,不久的将来,古人吟唱的“,,。”的良好生态环境必将在大西北重现。(用《敕勒歌》中的诗句填写)

8.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

9.高适有句诗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有句诗意思和它相反,它们是()。

10朱自清说过:“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他的话是针对李商隐的诗句()说的。

11.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下面的诗句都表现了这个意思,请补充完整。

欲穷大地三千界,()。

欲穷(),()。(唐王之涣)

(),()。(杜甫《望岳》)

12.下面两句诗都赞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能它们填全吗?

(),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

书虫大闯关:

一、填书名:

第1关:有一个皇帝听信了骗子的话,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还跑到大街上去游行,让别人看个够。这个故事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

第2关:有一位穷人家的少年得到了一盏旧油灯,只要轻轻一擦,油灯里就跳出一个魔怪来,魔怪神通广大,帮他找了个老婆、建了个城堡,后来的日子过得像王子一样。这个故事的题目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关:有个小男孩长了个非常古怪的鼻子,只要一说谎鼻子就会长一寸。他说了一堆谎话后,小鸟就飞到他的鼻子上歇着。它们以为那是个树枝呢!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关:有一位美丽的公主,被嫉妒的继母所害,逃到大森林里,与七个善良的小矮人生活在一起。可是她因为误吃了毒苹果而死去。幸好一位王子的吻救活了她,他们从此一起快乐地生活。这个故事的题目是:____________

第5关: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风雪里卖火柴,可是她一根也没有卖出去。她一根一根点燃火柴,在火光中幻想着美好的生活。新年的第一天,人们发现她冻死在街头。这个悲惨的故事的题目是:___________

第6关:我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和《》。

二、选择

1、鲁智深这一形象出自()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隋唐演义》

D、《西游记》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

A、洞庭湖的美丽景象

B、太湖的美丽景象

C、西湖的美丽景象

D、镜湖的美丽景象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A、格列佛

B、汤姆·索亚

C、保尔·柯察金

D、海伦

4、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5、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是()

A、小说

B、寓言

C、童话

D、散文

6、素有“诗佛”美誉的唐朝诗人指的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7、盘古、女娲、夸父、后羿都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其中开天辟地的是()

A、盘古

B、女娲

C、夸父

D、后羿8、《白蛇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下面哪个情节是发生在这个传说里的()

A、十八相送

B、哭倒长城

C、断桥相会

D、槐树做媒

9、“围魏救赵”的事件发生在以下哪个时期()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战国时期

D、五代时期

10、春秋时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你知道以下哪个人物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A、墨子

B、孔子

C、韩非子

D、老子

1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A、春天景色

B、夏天景色

C、秋天景色

D、冬天景色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13、下面不属于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小说)的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聊斋志异》

D、《西游记》。

14、《西游记》里面的主人公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

A、孙悟空

B、齐天大圣

C、孙行者

D、美猴王

15、xx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是()

A、北京

B、罗马

C、希腊

D、美国

1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

A端午节B重阳节C春节

18“天涯共此时”是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的一个特色栏目,这个栏目名称出处谁的诗句?

A李白B白居易C张九龄

1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是

A顾炎武B黄宗羲C于谦

二、连线。

1.请给以下的作家作品正确连线。(4分)

鲁迅《尘埃落定》

冰心《骆驼祥子》

老舍《繁星·春水》

阿来《朝花夕拾》

2、请将下列城市和对应的国家以及相关的事物用线连起来。(5分)

威尼斯法国樱花

巴黎美国故宫

北京中国香水

纽约日本小艇

东京意大利自由女神

四、常识填空题。

1.我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上排第()位;现任国家主席是()、现任国务院总理是()。

2.2004年奥运会的举办地是(),xx年奥运会的举办地是()。

3.我国现在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和()。我国现在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和()。

4.“初唐四杰”是指()、()、()、()。

5.、“诗圣”是指(),“诗仙”是指(),“诗史”是指()。

6.、李白和杜甫被称为“李杜”,被称为“小李杜”的是()和()。

7.我国最早的文字叫。

8. 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作者是:。请写出你知道的主人翁的名字:。

9.我国汉字的“六书”是指:、、、、、。

10孔子姓孔,名;孙子姓孙,名;

11.我国国歌名叫《》,曲作者是。

12.《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13.《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14.“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暇”指的是()。

15、桃园结义是指()、()、()三人

五、按要求写诗句(各写一句)3%

(1)、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

(2)、表达朋友间惜别之情的诗句:。

(3)、描写月光月夜景色的诗句:。

六、读下面的诗句,想一想,带点的词语在诗中指的是谁,填在括号里。5%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详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圆的认识(一) 1.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O表示.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上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两端都在圆上,并过圆心的线段叫直径,用d表示. 2.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3.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认识(二) 4.把圆对折,再对折就能找到圆心. 5.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6.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或r=d/2. 圆的周长和半圆的周长: 7.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8.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 9.C=πd或C=πr. 10.1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6π=18.84 7π=21.98 8π=25.12 9π=28.26 10π=31.4 圆的面积 11.用S表示圆的面积, 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S=πr^2 S环=π(R^2-r^2) 12.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 =324 19^2=361 20^2=400 13.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时,圆的周长最小. 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应用(四) 14.利息=本金乘利率乘时间 比的认识 15.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的后项不能为0.16.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 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全册数学知识点(整个小学阶段和中学都通用,比较重要)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和差问题公式】 (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一倍数×倍数=另一数,或和-一倍数=另一数。【差倍问题公式】 差÷(倍数-1)=较小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知识汇总(含答案)

1、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 明清小说。)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2、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 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3、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 化而来的。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6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自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察觉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7、1观千剑而后识器 D操千曲而后晓声 2爆竹声中一岁除 C春风送暖如屠苏 3粉骨碎身全不怕 B要留清白在人间 4春潮带雨晚来急 A野渡无人舟自横 (奋不顾身) 比喻同欢乐,共患难。(同甘共苦) 别人遇到灾祸,不但不同情,反而感到高兴。(兴灾乐祸) 在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办法。(急中生智)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B)说的。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4、(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 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5、“无锡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城市。”这句话是正确的。(x ) 6、请用“然”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并填入下面的句子中。(2分) 1、(虽然)外公已去世五多了,可我(仍然)想念着他。 2、他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3、他们刚才还在有说有笑的,想不到一会儿(居然)吵起来。 7、1九州生气恃风雷D万马齐喑究可哀 2 寒雨连江夜入吴A平民送客楚山孤 3黄四娘家花满蹊E千朵万朵压枝低 4粉骨碎身全不怕C要留清白在人间 5千磨万击还坚劲B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三号题: 1、(刻)舟(求)剑(推)己(及)人(舍)己(为)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 识点总结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43×5表示求5个4 3的和是多少( 注意:5×43表示5的43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43×52表示求43的52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c=a ×(b ×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如何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的量(如:43千克的52是多少?男生人数的52相当于女生人数);“占”、“是”、“比”的后面的量(如:) 3、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分之几。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六年级课外知识积累

一、语文课外文学常识 1.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2.宋词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3.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4.我国诗歌之父屈原·战国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6.《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7、《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主要是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8、《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儒家经典之一 9、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 10、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11、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12、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13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4、.“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15、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16、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17、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18、苏联作家高耳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0、世界著名童话作家 丹麦作家安徒生,作品《海的女儿》《丑小鸭》. 德国作家格林兄弟,作品《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位置 由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先画X轴;而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先用小括号将两个数括起来;再用逗号将两个数隔开.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 列数与行数必须是具体的数;而不能用字母如(X;5)表示;它表述一条横线;(5;Y)它表示一条竖线;都不能确定一个点. 二、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关于分数乘法的计算:分子乘分子的积做分子;分母乘分母的积做分母.可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提倡在计算过程中约分;这样简便.注意:结果是假分数的一定要化成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3、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特别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求倒数的方法:1)、求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是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1的倒数是它本身.因为1×1=1 0没有倒数.0乘任何数都得0=0×1;1/0(分母不能为0) 4、常用来做判断的:1)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2)一个数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3)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5、分数乘法问题 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标准量×比较量的对应分率=比较量 较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标准量×(1±几分之几)=比较量 三、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的意义同整数除法意义完全相同就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2、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是乘这个数的倒数;除以几就是乘这个数的几分之一.强调0除外 3、比的认识 1)比的意义、 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但仍读几比几.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路程/速度=时间..比的后项不能为0. 2)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化简比: 1、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3、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也是先化成整数比. 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新版)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 (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 几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5)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1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 (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 (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关键句中找,注意“的”前“是、比、相当于、占、等于”后的规则。 (3)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表示甲比乙多的数占乙的几分之几,乙比甲少几分之几表示乙比甲少的数占甲的几分之几。 (甲-乙)÷乙 = 甲÷乙-1(甲-乙)÷甲 = 1-乙÷甲

六年级课外阅读知识点

《西游记》知识点汇总: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着《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红楼梦》课外阅读知识点: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2.《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 13.“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1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李纨和林黛玉)。 15.《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16.《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贾探春)。 17.《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说的是(史湘云)。 18.潇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19.《红楼梦》中被人称为“病西施”的是(林黛玉)。 20.《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贾宝玉)。 21.“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1时,c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位置 1.找位置要先列后行,写位置先定第几列,再写第几行,格式为:(列,行)。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 ×b = b ×a 乘法结合律:( a ×b )×c = a ×( b ×c ) 乘法分配律:(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a + b )×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求一个数的几 。 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几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 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12条棱有3组,每组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 长方体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正方体的展开(不能出现田字格) 1).“141型”,中间一行4个图:作侧面, 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2).“231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见上图 3).“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由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

以可以先求出前面、后面和下面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就可以求出表面积了。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六个面完全相同,所以计算时只要算出其中的一个面,再乘6就可以了。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 5.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几个面。在解答时,可以把这几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再减去不需要的那个(些)面。 一个抽屉有5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所以做这样一个抽屉所需要的木板,只要算出这5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http: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4e4323582.html, 通风管顾名思义是通风用的,没有底面。所以只要算四个侧面就可以了。(注意:一般是最小的口通风) (1)具有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油箱、罐头盒、纸箱子等; (2)具有五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池、鱼缸等; (3)具有四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管、烟囱等。 6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像这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除了里面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外,还有做成木箱的木板的体积。一个物体的体积要比一个物体的容积大,因为体积还包括自身材料的体积。 7.体积(容积)单位。

六年级课外知识

六年级课外知识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六年级课外知识 3.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4.被称为“世纪老人”、“文学祖母”的儿童文学作家是(冰心),请写出一部她的代表作(《小桔灯》)(注:如此处是括号,答案一定要加书名号) 5.冰心的诗集《繁星》和《春水》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6.关于三部曲((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7.中国现代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是(.叶圣陶) 8.《狂人日记》是现当代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作者是(鲁迅) 9.《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着名小说家(笛福)被人们称作“英国小说之父” 10.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被称为空前最伟大的小说。 二、下面词语指代什么“"指良医 “”指酒“桃李”指所教的学生 “肝胆”指真诚的心“鸿雁”指书信 “”指史书或者完成的着作“”指敌人 “”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红豆”指相思 “千金”指对别人的女儿的敬称“手足”指兄弟 五、古人雅称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诗杰——王勃诗佛——王维诗狂——贺知章 诗骨——陈子昂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神——苏轼 青莲居士——李白(唐代大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东坡居士——苏轼(北宋文学家)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女诗人) 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词人)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孔子——至圣孟子——亚圣史圣——司马迁 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 药圣——孙思邈医圣——张仲景辞圣——屈原 乐圣——李龟年文圣——欧阳修诗圣——杜甫 茶圣——陆羽词圣——苏轼武圣——关羽 八、必读书目 《红楼梦》 1.《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暇”指的是(贾宝玉).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 8 ×5 表示求 5 个 8 的和是多少 , 也表示 8 的 5 倍是多少。 9 9 9 2、一个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8 × 3 表示求 8 的 3 是多少。 9 4 9 4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 1、分数与整数相乘 :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整数和分母约分 ) 2、分数与分数相乘 :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4 、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 :先约分,就是把所有的分子中可与分母相约的数先约分,再用分 子乘分子作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积的分母。 (三)、乘法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 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 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 0 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 0 除外)乘 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速记歌谣:先乘除后加减,有了括号先算里,同级运算从左起,简便方法不忘 记。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ab = ba (ab)c = a(bc) 乘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 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一般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 几 。几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2)分率前是“的”:单位“ 1”的量×分率=对应量(比较量)(3)分率前是“多或少”:单位“1”的量×(1 分率)=对应量(比较量)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 1 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个人整理资料)

第一单元 位置 1、 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如(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从左往右看) (从前往后看) 2、 平移时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述。 3、 图形左、右平移: 行不变 图形上、下平移: 列不变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 98×5表示求5个9 8 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98×4 3表示求 98的4 3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几 几 。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因为1×1=1;0乘任何数都得0, 1 (分母不能为0) 4、 对于任意数(0)a a ≠,它的倒数为 1a ;非零整数 a 的倒数为 1a ;分数 b a 的倒数是 a b ; 5、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一、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除法: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 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 “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2、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 ,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 一个数÷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或:

六年级课外知识积累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知识积累 一、描写友情送别的古诗: 1、题目: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⑵《山中送别》(唐—王维)、⑶《别董大》(唐—高适)、⑷《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⑸《赠汪伦》(唐—李白)、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⑺《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2、诗句: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⑵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⑷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⑸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二、有关毛泽东的诗词: 1、题目:⑴《七律·长征》、⑵《菩萨蛮·大柏地》、⑶《卜算子·咏梅》、⑷《清平乐·六盘山》、 ⑸《忆秦娥·娄山关》、⑹《沁园春·雪》、⑺《采桑子·重阳》、⑻《为女民兵题照》、⑼《水调歌头·游泳》、⑽《沁园春·长沙》 2、诗词:补充课外的⑷、⑸、⑻ 三、描写边塞或军旅生活的古诗: 1、题目:⑴《出塞》(唐—王昌龄)、⑵《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唐—王翰)、⑶《塞下曲》(唐—卢纶)、⑷《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唐—王昌龄)、⑸《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唐—王之涣)、⑹《使至塞上》(唐—王维)、⑺《前出塞》(唐—杜甫)、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2、诗句: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⑷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⑸、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⑻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一夜春风来。 四、爱国的诗词: 1、题目:⑴《出塞》(唐—王昌龄)、⑵《示儿》(南宋—陆游)、⑶《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南宋—辛弃疾)、⑷《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⑺《过零丁洋》(宋—文天祥)⑻《狱中题壁》(清—谭嗣同)⑼《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⑽《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2、词句: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⑶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⑸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⑹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⑼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⑽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 1、什么是数对? ——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列,行) ↓↓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从左往右看)(从下往上看) (从前往后看) 2、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3、两点间的距离与基准点(0,0)的选择无关,基准点不同导致数对不同,两点间但距离不变。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注:“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例如: ×7表示: 求7个的和是多少或表示:的7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注:“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例如: × 表示: 求的是多少? 9 × 表示: 求9的是多少? A × 表示: 求a的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注:(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注:(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整理归纳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 1、什么是数对? ——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列,行) ↓↓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从左往右看)(从前往后看) 2、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3、两点间的距离与基准点(0,0)的选择无关,基准点不同导致数对不同,两点间但距离不变.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注:(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注:(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