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精编文档).doc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精编文档).doc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纲要》指出: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生活自

理的意识,指导幼儿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

《指南》指出:良好的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

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该让孩子自己做”,“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它是从家庭向幼儿园迈出的第一步。

一、巧妙利用儿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们基本都不会自己穿脱衣服。幼儿园的老师每天最忙乱的时段是午休前后,几十个孩子,老师都要一一给孩子穿脱衣服,手忙脚乱,耳边喊声一片:老师帮我解扣字、帮我拉拉链、解鞋带,揪袖子、穿鞋子……有的小朋友本来是还可以动手的,听见别的小朋友叫,也不愿意动手了,坐在床上等老师来帮他,孩子上完厕所,耷拉着裤子走到老师面前毫无顾忌的

说:“老师,帮我提裤子”等现象,所以小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穿脱衣服确实难度比较大,如果平铺直述地向幼儿讲解,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会有厌烦、枯燥的情绪。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运用许多简短有趣的儿歌让幼儿尽快掌握穿脱衣服的要领,例如《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脱衣哥》小朋友,来帮忙,抓住小袖口,拽下小袖子,领口向上提,衣服脱下来。《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幼儿边说儿歌边穿脱,在说笑中学会了穿脱衣服。孩子很有兴趣,渐渐地都非常乐意自己动手做事了,还学会了许多的本领。

二、充分利用区角活动,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

著名幼儿教育家陶行知推出“活教育”理论:“幼儿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学习的,他们在玩中学,动中学,动中求进步。”所以充分利用区角活动,让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

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完善,但是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双灵活的小手,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如在操作区中,投放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瓶盖盖,放置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黄豆、蚕豆、小

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孩子们在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有的做饭,有的扫地、有的洗水果、有的擦地,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孩子们在活动中做着各种各样的“家务”,使幼儿在扮演的游戏活动中,学习了系扣子、学习一口一口的吃饭,学习用小抹布擦桌子等自我服务的技能。在美工区提供各种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水、橡皮泥等,让幼儿自由折纸、捏橡皮泥活动。孩子们兴趣浓厚,在玩中很好地提高了动手能力,潜移默化地学会了一些自理技能。

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进行“给鞋宝宝找朋友”这一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区分鞋子的左右。在亲子活动中,设计亲子游戏“我为爸爸妈妈系围巾”,幼儿和父母一起边

玩边学会了系围巾的方法。总之,设计丰富多彩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三、利用一日活动,让幼儿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例如:每天安排小值日生,餐前协助老师一起分盘子,分勺子,餐后帮助老师收拾桌子,摆放小椅子,活动后整理小玩具,孩子们都会非常感兴趣。在每日的吃饭活动前告诉幼儿今日午餐吃什么、这些饭菜有什么营养?小朋友吃饭要怎样做?这样一来,幼儿在吃饭时就比较专心,挑食、偏食现象比较少,时间长了,自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它们做事的能力,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别担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烦,帮倒忙。老师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一定要确保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老师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可用表扬的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动力。

四、家园共育,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老师与家长加强日常联系,达成一致目标,为此,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自己动手的条件,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传授给家长们一些教学技巧。在家园联系栏里,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如“怎么教幼儿自己穿脱衣”等。还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栏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

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并时常和教师商讨教育的方法,谈一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的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会生活自理是幼儿的必须要掌握的,在生活自理的过程中幼儿也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