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考研资料:第五章 存储器管理学习辅导资料

操作系统考研资料:第五章 存储器管理学习辅导资料
操作系统考研资料:第五章 存储器管理学习辅导资料

1

第五章 存储器管理

5.1 知识点汇总

1、存储器的层次

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功能,使之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内存使用的那部分功能子集,又称主存管理。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是信息外理的来源与归宿,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在现有

技术条件下,任何一种存储装置,都无法同时从速度与容量两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实际上它们组成了一个速度由快到慢,容量由小到大的存储装置层次。

图5-1 三级存储器结构

2、内存管理的目的

? 主存的分配和管理:当用户需要内存时,系统为之分配相应的存储空间;不需要时,及

时回收,以供其它用户使用。

? 提高主存储器的利用率:不仅能使多道程序动态地共享主存,提高主存利用率,

最好还

能共享主存中某个区域的信息。

?“扩充”主存容量:为用户提供比主存物理空间大得多的地址空间,以至使用户感觉他

的作业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存储器中运行。(虚拟内存技术)

?存储保护:确保多道程序都在各自分配到存储区域内操作,互不干扰,防止一道程序破

坏其它作业或系统文件的信息。

程序的各个阶段:编辑―――编译―――链接―――装入―――运行

1). 编辑阶段:创建源文件

2). 编译阶段:生成目标文件

3). 连接阶段:生成可执行文件

4). 装入阶段:重定位,装入内存

5). 运行阶段:得到结果

图5-2 程序的各个阶段

3、存储器管理的功能

2

存储器管理的功能:内存分配、地址映射、内存保护、内存扩充。

4、存储器有关概念

地址空间:程序用来访问信息所用地址单元的集合。逻辑(相对)地址的集合。由编译程序生成

存储空间:主存中物理单元的集合物理(绝对)地址的集合由装配程序等生成

(1)逻辑地址(相对地址,虚地址)用户的程序经过汇编或编译后形成目标代码,目标代码通常采用相对地址的形式,其首地址为0,其余指令中的地址都相对于首地址而编址。不能用逻辑地址在内存中读取信息

(2)物理地址(绝对地址,实地址):内存中各物理单元的地址是从统一的基地址顺序编址。

(3)重定位: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换成内存空间中的物理地址的过程。又称地址映射。

1)绝对装入:编译后,装入前已产生了绝对地址(内存地址),装入时不再作地址重定位。

绝对地址的产生:(1)由编译器完成,编程时使用符号地址(2)由程序员编程完成。

程序中所使用的绝对地址,可在编译或汇编时给出,也可由程序员直接赋予。但在由程序员直接给出绝对地址时,不仅要求程序员熟悉内存的使用情况,而且一旦程序或数据被修改后,可能要改变程序中的所有地址。因此,通常是宁可在程序中采用符号地址,然后在编译或汇编时,再将这些符号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

3

2)静态重定位:是在目标程序装入内存时,由装入程序对目标程序中的指令和数据的地址进行修改,即把程序的逻辑地址都改成实际的内存地址。重定位在程序装入时一次完成。

图5-3 程序静态运行

3)动态运行时装入:(动态重定位)在把装入模块装入内存后,并不立即把装入模块中的相对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而是把这种地址转换推迟到程序真正要执行时才进行。因此,装入内存后的所有地址都仍是相对地址。

4

5

图5-4 动态重定位示意图

(4)程序的链接

1)静态链接:对相对地址的修改,变换外部调用符号。

图5-5 程序的静态链接

2)装入时动态链接:便于修改和更新,便于实现对目标模块的共享。(DLL 动态链接库)

3)运行时动态链接:

这种链接方式是将对某些模块的链接推迟到执行时才执行,即,

在执行过程中,当发现一个被调用模块尚未装入内存时,立即由OS去找到该模块并将之装入内存,把它链接到调用者模块上。凡在执行过程中未被用到的目标模块,都不会被调入内存和被链接到装入模块上,这样不仅可加快程序的装入过程,而且可节省大量的内存空间。

4) 碎片:内存中容量太小、无法被利用的小分区。

5、内存管理技术-分区管理

三种基本的存储管理技术:分区法、可重定位分区法和对换技术

(1)分区法:把内存划分成若干分区,每个分区里容纳一个作业。

1)固定分区模式(定长分区模式):是将内存用户区域划分为几个固定大小的区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每个区域任意时刻只存放一个程序,且连续完整存放。

通过设置内存分配表,内存分配简单,但内存利用率不高

分区的分配策略:

最先适配,任何时刻只要一个分区变成空闲的,队列中的第一个可装入的作业就被装入执行,经常把大分区分给小作业。

6

最优适配,一旦某分区变成空闲,便寻找可装入的最大作业,有待大作业而其实小作业,与优待小作业的处理机调度算法相互抵触。

固定分区在内存利用率上存在的问题:

?分区经常没有被填满。因为分区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分给进程的多余存储空间将被浪

费。被浪费的空间成为内部存储碎片。

?存在所有空闲分区总合够,但每个空闲分区太小而无法装入的现象。

?多道并行的程序数量受到分区数量的限制。

2)动态分区

将内存用户区划分为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内任意时刻只有一个程序,且为连续完整存放。但划分的实际、大小和位置时动态的,即在系统运行从开机到关机这段时间内,各分区的大小、位置等划分情况,是根据用户程序的来去而变化的。

动态分区的策略:

①必须维持一张内存空闲区表和已分配区表来动态地跟踪记录内存空闲块和已用

块的分布情况。

7

图5-6 内存动态分区

②分配策略

?最先适配。为作业选择分区时总是按地址从高到低搜索,只要找到可以容纳该作业的空

白块,就把该空白块分配给该作业。

?下次适配。总是从上次查找结束的地方开始,找到一个足够大的空白区分配。

?最佳适配。接到内存申请时,在空闲块表中找到一个不小于请求的最小空块进行分配,

为作业选择分区时总是寻找其大小最接近于作业所要求的存储区域。特点:用最小空间满足要求。

?最坏适配。接到内存申请时,在空闲块表中找到一个不小于请求的最大空块进行分配,

与最佳适应法相反,它在作业选择存储块时,总是寻找最大的空白区。特点:当分割后空闲块仍为较大空块

?快速适配

③分配多大的空闲块

8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习题库 (16)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试卷十六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由硬件、软件组成的多级层次结构。它通常由 A.______、 B.______、 C.______、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组成。每一级上都能进行 D.______。 2.为了运算器的高速性,采用了A.______进位、B.______乘除法、C.______等并行 技术措施。 3.奔腾CPU中,L2级cache的内容是A.______的子集,而B.______的内容又是 C.______的子集。 4.RISC指令系统的最大特点是 A.______、B.______固定、C.______种类少、只有 D.______指令访问存储器。 5.当代流行的标准总线追求与A.______、B.______、C.______无关的开发标准。 6.SCSI是处于A.______和B.______之间的并行I/O接口,可允许连接C.______台不 同类型的高速外围设备。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邮局把信件进行自动分拣,使用的计算机技术是______。 A. 机器翻译 B. 自然语言理解 C. 机器证明 D. 模式识别 2.下列数中最大数为______。 A. (101001)2 B. (52)8 C. (13)16 D. (101001)BCD 3.某机字长16位,定点表示,尾数15位,数符1位,则定点法原码整数表示的最大 正数为______ A. (215-1)10 B. -(215-1)10 C. (1-2-15)10 D. -(1-2-15)10 4.算术/逻辑运算单元74181ALU可完成______。 A.16种算术运算和16种逻辑运算功能 B.16种算术运算和8种逻辑运算功能 C.8种算术运算和16种逻辑运算功能 D.8种算术运算和8种逻辑运算功能 5.某计算机字长16位,其存储容量为2MB,若按半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______。 A. 8M B. 4M C. 2M D. 1M 6.磁盘存储器的等待时间通常是指______。 A. 磁盘旋转半周所需的时间 B. 磁盘转2/3周所需时间 C. 磁盘转1/3周所需时间 D. 磁盘转一周所需时间 7.下列有关存储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多体交叉存储器主要解决扩充容量问题 B.访问存储器的请求是由CPU发出的 C.cache与主存统一编址,即主存空间的某一部分属于cache D.cache的功能全由硬件实现 8.常用的虚拟存储器系统由______两级存储器组成,其中辅存是大量的磁表面存储

第四章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练习题)

第四章存储管理 1. C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 段式 B. 页式 C. 固定分区 D. 段页式 2.虚拟存储技术是 B 。 A. 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 B. 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 C. 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 D. 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 3.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 D 的限制。 A. 物理内存的大小 B. 磁盘空间的大小 C. 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 D. 计算机地址位数 4.动态页式管理中的 C 是:当内存中没有空闲页时,如何将已占据的页释放。 A. 调入策略 B. 地址变换 C. 替换策略 D. 调度算法 5.多重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 B 的内存单元。 A. 地址连续 B. 若干地址不连续 C. 若干连续的帧 D. 若干不连续的帧 6.段页式管理每取一数据,要访问 C 次内存。 A. 1 B. 2 C. 3 D. 4 7.分段管理提供 B 维的地址结构。 A. 1 B. 2 C. 3 D. 4 8.系统抖动是指 B。 A. 使用计算机时,屏幕闪烁的现象 B. 刚被调出内存的页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的现象 C. 系统盘不干净,操作系统不稳定的现象 D. 由于内存分配不当,造成内存不够的现象 9.在 A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现象。 A. 静态分区管理 B. 请求分页式管理 C. 段式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 10.在分段管理中 A 。 A. 以段为单元分配,每段是一个连续存储区 B. 段与段之间必定不连续 C. 段与段之间必定连续 D. 每段是等长的 11.请求分页式管理常用的替换策略之一有 A 。 A. LRU B. BF C. SCBF D. FPF 12.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 D 。 A. 名称空间 B. 虚拟地址空间 C. 相对地址空间 D. 物理地址空间 13. C 存储管理方式提供二维地址结构。 A. 固定分区 B. 分页

分存储器管理

实验7分页存储器管理 实验性质:验证+设计 建议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学习i386处理器的二级页表硬件机制,理解分页存储器管理原理。 查看EOS应用程序进程和系统进程的二级页表映射信息,理解页目录和页表的管理方式。 编程修改页目录和页表的映射关系,理解分页地址变换原理。 二、预备知识 阅读本书第6章。了解i386处理器的二级页表硬件机制,EOS操作系统的分页存储器管理方式,以及进程地址空间的内存分布。 三、实验内容 准备实验 按照下面的步骤准备本次实验: 1. 启动OS Lab。 2. 新建一个EOS应用程序项目。 查看EOS应用程序进程的页目录和页表 使用OS Lab打开本实验文件夹中的和文件(将文件拖动到OS Lab窗口中释放即可打开)。仔细阅读这两个文件中的源代码和注释,main函数的流程图可以参见图16-1。 按照下面的步骤查看EOS应用程序进程的页目录和页表: 1. 使用文件中的源代码替换之前创建的EOS应用程序项目中文件中的 源代码。

2. 右键点击“项目管理器”窗口中的“源文件”文件夹节点,在弹出 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中的“添加新文件”。 3. 在弹出的“添加新文件”对话框中选择“asm 源文件”模板。 4. 在“名称”中输入文件名称“func”。 5. 点击“添加”按钮添加并自动打开文件。 6. 将文件中的源代码复制到文件中。 7. 按F7生成修改后的EOS应用程序项目。 8. 按F5启动调试。 9. 应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会将该进程的二级页表映射信息输出到虚 拟机窗口和OS Lab“输出”窗口中,输出内容如图16-2(a)。 10. 将“输出”窗口中的内容复制到一个文本文件中。 图16-2:(a)EOS应用程序进程的二级页表映射信息(b)有应用程序进程时,系统进程的二级页表映射信息图16-2(a)中第一行是CR3寄存器的值,也就是页目录所在的页框号。第一列是页目录中有效的PDE,第二列是PDE映射的页表中有效的PTE(详细的格式可以参考源代码中的注释)。注意,在标号为0x200的PDE对应的页表中,所有的1024个PTE都是有效的,所以在图中省略了一部分。 根据图16-2(a)回答下面的问题: 应用程序进程的页目录和页表一共占用了几个物理页页框号分别是多少 映射用户地址空间(低2G)的页表的页框号是多少该页表有几个有效的PTE,或者说有几个物理页用来装载应用程序的代码、数据和堆栈页框号分别是多少 查看应用程序进程和系统进程并发时的页目录和页表 需要对EOS应用程序进行一些修改: 1. 结束之前的调试。 2. 取消第121行语句的注释(该行语句会等待10秒)。

习题--存储系统

第3章存储系统 一.判断题 1.计算机的主存是由RAM和ROM两种半导体存储器组成的。 2.CPU可以直接访问主存,而不能直接访问辅存。 3.外(辅)存比主存的存储容量大、存取速度快。 4.动态RAM和静态RAM都是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 5.Cache的功能全部由硬件实现。 6.引入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为了加快辅存的存取速度。 7.多体交叉存储器主要是为了解决扩充容量的问题。 8.Cache和虚拟存储器的存储管理策略都利用了程序的局部性原理。 9.多级存储体系由Cache、主存和辅存构成。 10.在虚拟存储器中,当程序正在执行时,由编译器完成地址映射。 二.选择题 1.主(内)存用来存放。 A.程序 B.数据 C.微程序 D.程序和数据 2.下列存储器中,速度最慢的是。 A.半导体存储器 B.光盘存储器 C.磁带存储器 D.硬盘存储器 3.某一SRAM芯片,容量为16K×1位,则其地址线有。 A.14根 B.16K根 C.16根 D.32根 4.下列部件(设备)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A.光盘存储器 B.CPU的寄存器 C.软盘存储器 D.硬盘存储器 5.在主存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 A.扩大主存的容量 B.增加CPU中通用寄存器的数量 C.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 D.代替CPU中的寄存器工作 6.计算机的存储器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目的是。 A.便于读写数据 B.减小机箱的体积 C.便于系统升级 D.解决存储容量、价格与存取速度间的矛盾 7.相联存储器是按进行寻址的存储器。 A.地址指定方式 B.堆栈存取方式 C.内容指定方式 D.地址指定与堆栈存取方式结合 8.某SRAM芯片,其容量为1K×8位,加上电源端和接地端后,该芯片的引出线的最少数目应为。 A.23 B.25 C.50 D.20 9.常用的虚拟存储器由两级存储器组成,其中辅存是大容量的磁表面存储器。 A.主存—辅存 B.快存—主存 C.快存—辅存 D.通用寄存器—主存 10.在Cache的地址映射中,若主存中的任意一块均可映射到Cache内的任意一快的位置上,则这种方法称为。 A.全相联映射 B.直接映射 C.组相联映射 D.混合映射 三.填空题

操作系统作业(虚拟存储器与磁盘缓存)

操作系统作业操作系统——虚拟存储器与磁盘缓存1 1.问题描述 虚拟存储器技术牺牲了内存访问速度,换取了可用内存容量的增加;磁盘高速缓存以内存容量的牺牲换取了I/O性能的提升。一个以时间换空间,一个以空间换时间,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技术为什么可以并存? 2.解答 在操作系统中,各种存储器管理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要求将一个作业全部装入内存后方能运行,所以就会出现有的作业很大,其所要求的内存空间超过了内存总容量,作业不能全部装入内存,致使该作业无法运行或者出现有大量作业要求运行,但由于内存容量不足以容纳所有这些作业,只能将少数的作业装入内存让他们先运行,而将其他大量的作业留在外存上等待,而这种情况的原因都是由于内存容量不够大,所以要增加内存容量,要是从物理上增加内存容量,成本太大。而虚拟内存则是在逻辑上扩充了内存容量. 在具有层次结构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中,自动实现部分装入和部分替换功能,能从逻辑上为用户提供一个比物理贮存容量大得多,可寻址的“主存储器”。虚拟存储区的容量与物理主存大小无关,而受限于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和可用磁盘容量。 虚拟内存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很大,电脑中所有运行的程序都需要经过内存来执行,如果执行的程序很大或很多,就会导致内存消耗殆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Windows中运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即拿出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使用,当内存占用完时,电脑就会自动调用硬盘来充当内存,以缓解内存的紧张。这样,在有效缓解了内存紧张的同时,也控制了成本. 而在文件系统中,对文件的访问速度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对文件的访问速度,可以提高磁盘的I/O的速度,能够将文件中的数据快速地从磁盘传送到内存中,或者相反。但是目前,磁盘的I/O的速度远低于内存的访问速度,所以采用磁盘高速缓存技术硬盘上集成了高速缓存的芯片(内存),来提高硬盘的运行速度。 磁盘高速缓存是指利用内存中的存储空间,来暂存从磁盘中读出的一系列盘

操作系统存储器管理习题

存储器管理 单项选择题 存储管理的目的是()。 A.方便用户 B.提高内存利用率 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 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外存(如磁盘)上存放的程序和数据()。 A.可由CPU直接访问 B.必须在CPU访问之前移入内存 C.是必须由文件系统管理的 D.必须由进程调度程序管理 当程序经过编译或者汇编以后,形成了一种由机器指令组成的集合,被称为()。 A.源程序 B.目标程序 C.可执行程序 D.非执行程序 4、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 D )。 A.符号名空间 B.虚拟地址空间 C.相对地址空间 D.物理地址空间 5、经过(),目标程序可以不经过任何改动而装入物理内存单元。 A.静态重定位 B.动态重定位 C.编译或汇编 D.存储扩充 6、若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字节。 A.2GB B.4GB C.100KB D.640KB 7、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的内存单元。 A.地址连续 B.若干地址不连续 C.若干连续的帧 D.若干不连续的帧 8、()是指将作业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的部分移到外存,让出内存空间以调入其他所需数据。 A.覆盖技术 B.对换技术 C.虚拟技术 D.物理扩充 9、虚拟存储技术是()。 A.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 B.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 C.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 D.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 10、虚拟存储技术与()不能配合使用。 A.分区管理 B.动态分页管理 C.段式管理 D.段页式管理 11、以下存储管理技术中,支持虚拟存储器的技术是()。 A.动态分区法 B.可重定位分区法 C.请求分页技术 D.对换技术 12、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若所需页面不在内存中,则会引起()。 A.输入输出中断 B. 时钟中断 C.越界中断 D. 缺页中断 13、在分段管理中,()。 以段为单位分配,每段是一个连续存储区 段与段之间必定不连续 段与段之间必定连续 每段是等长的 14、()存储管理方式提供一维地址结构。 A.固定分区 B.分段 C.分页 D.分段和段页式 15、分段管理提供()维的地址结构。 A.1 B.2 C.3 D.4 16、段页式存储管理汲取了页式管理和段式管理的长处,其实现原理结合了页式和段式管理的基本思想,即()。 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物理存储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用户地址空间。 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用户地址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物理存储空间。 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主存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辅存空间。

第4章存储器管理练习答案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存储管理的目的是(C )。 A.方便用户 B.提高内存利用率 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 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2、在( A)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的现象。 A.固定分区管理 B.请求页式管理 C.段式管理 D.机器中不存在病毒时 3、当程序经过编译或者汇编以后,形成了一种由机器指令组成的集合,被称为(B )。 A.源程序 B.目标程序 C.可执行程序 D.非执行程序 4、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D )。 A.符号名空间 B.虚拟地址空间 C.相对地址空间 D.物理地址空间 5、存储分配解决多道作业[1C]划分问题。为了实现静态和动态存储分配,需采用地址重定位,即把[2C]变成[3D],静态重定位由[4D]实现,动态重定位由[5A]实现。 供选择的答案: [1]:A 地址空间 B 符号名空间 C 主存空间 D 虚存空间 [2]、[3]: A 页面地址 B 段地址 C 逻辑地址 D 物理地址 E 外存地址 F 设备地址 [4]、[5]: A 硬件地址变换机构 B 执行程序 C 汇编程序 D 连接装入程序 E 调试程序 F 编译程序 G 解释程序 6、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A )的内存单元。 A.地址连续 B.若干地址不连续 C.若干连续的帧 D.若干不连续的帧 7、(C )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段式 B.页式 C.固定分区 D.段页式 8、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 B)字节。 A.2GB B.4GB C.100KB D.640KB 9、虚拟存储技术是( A)。 A.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 B.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 C.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 D.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 10、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 D)的限制。 A.物理内存的大小 B.磁盘空间的大小 C.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 D.计算机地址字长 11、虚拟存储技术与(A )不能配合使用。 A.分区管理 B.动态分页管理 C.段式管理 D.段页式管理

存储器 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 )。 A. 增加内存容量 B. 提高内存的可靠性 C. 解决CPU与内存之间速度问题 D.增加内存容量,同时加快存取速度 2、常用的虚拟存储系统由()两级存储器组成,其中辅存是大容量的磁表面存储器。 A 主存-辅存 B 快存-主存 C 快存-辅存 D 通用寄存器-主存 3、双端口存储器所以能高速进行读/ 写,是因为采用()。A.高速芯片B.两套相互独立的读写电路 C.流水技术D.新型器件 4、在下列几种存储器中,CPU可直接访问的是()。 A. 主存储器 B. 磁盘 C. 磁带 D. 光盘 5、SRAM芯片,存储容量为64K×16位,该芯片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数目为()。 A.64,16 B.16,16 C.64,8 D.16,64。 6、采用虚拟存储器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主存储器的存储空间,并能进行自动管理和调度B.提高主存储器的存取速度 C.提高外存储器的存取速度 D.扩大外存储器的存储空间

7、双端口存储器在()情况下会发生读/写冲突。 A. 左端口与右端口的地址码不同 B. 左、右端口的地址码相同 C. 左、右端口的数据码相同 D. 左、右端口的数据码不同 8、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系统是指()。 A RAM存储器 B ROM存储器 C 主存储器D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9、某计算机字长32位,其存储容量为4MB,若按半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 A 0~4MB-1 B 0~2MB-1 C 0~2M-1 D 0~1M-1 10、某一SRAM芯片,采用地址线与数据线分离的方式,其容量为512×8位,除电源和接地端外,该芯片引出线的最小数目应是()。 A 23 B 25 C 50 D 19 11、以下四种类型的半导体存储器中,以传输同样多的字为比较条件,则读出数据传输率最高的是()。 A DRAM B SRAM C FLASH ROM D EPROM 12、计算机的存储器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目的是()。A.便于读写数据B.减小机箱的体积

操作系统实验五虚拟存储器管理

操作系统实验 实验五虚拟存储器管理 学号1115102015 姓名方茹 班级11 电子A 华侨大学电子工程系

实验五虚拟存储器管理 实验目的 1、理解虚拟存储器概念。 2、掌握分页式存储管理地址转换盒缺页中断。 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1、模拟分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产生缺页中断。 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是把作业信息的副本存放在磁盘上,当作业被选中时,可把作业的开始几页先装入主存且启动执行。为此,在为作业建立页表时,应说 明哪些页已在主存,哪些页尚未装入主存。作业执行 时,指令中的逻辑地址指出了参加运算的操作存放的页号和单元号,硬件的地址转 换机构按页号查页表,若该页对应标志为“ 1”,则表示该页 已在主存,这时根据关系式“绝对地址 =块号×块长 +单元号”计算出欲访问的主 存单元地址。如果块长为 2 的幂次,则可把块号作为高地址部分,把单元号作为低 地址部分,两者拼接而成绝对地址。若访问的页对 应标志为“ 0”,则表示该页不在主存,这时硬件发“缺页中断”信号, 有操作系统按该页在磁盘上的位置,把该页信息从磁盘读出装入主存后 再重新执行这条指令。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 换工作。当访问的页在主存时,则形成绝对地址,但不去模拟指令的执 行,而用输出转换后的地址来代替一条指令的执行。当访问的页不在主 存时,则输出“ * 该页页号”,表示产生了一次缺页中断。 2、用先进先出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 FIFO 页面调度算法总是淘汰该作业中最先进入主存的那一页,因此可以用一个数组来表示该作业已在主存的页面。假定作业被选中时, 把开始的 m 个页面装入主存,则数组的元素可定为m 个。 实验报告内容 1、分页式存储管理和先进先出页面调度算法原理。 分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把内存空间分成大小相等、位置固定

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练习题

一、选择 1.分页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是通过( )完成的. A.页表(页表寄存器) B.快表 C.存储键 D.索引动态重定 2.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存中物理地址称为()。 A、加载 B、重定位 C、物理化 D、逻辑化3.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的紧凑技术可以---------------。 A.集中空闲区 B.增加主存容量 C.缩短访问时间 D.加速地址转换 4.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 A.减少程序占用的主存空间 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 C.提高CPU效率 D.代码在主存中共享 5.存储管理方法中,( )中用户可采用覆盖技术。 A.单一连续区 B.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C.段式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 6.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称为()。 A.地址分配 B.地址映射 C.地址保护 D.地址越界 7.在存分配的“最佳适应法”中,空闲块是按()。 A.始地址从小到大排序 B.始地址从大到小排序 C.块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序 D.块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序 8.下面最有可能使得高地址空间成为大的空闲区的分配算法是()。A.首次适应法 B.最佳适应法 C.最坏适应法 D.循环首次适应法 9.那么虚拟存储器最大实际容量可能是( ) 。 A.1024K B.1024M C.10G D.10G+1M 10.用空白链记录存空白块的主要缺点是()。 A.链指针占用了大量的空间 B.分配空间时可能需要一定的拉链时间 C.不好实现“首次适应法” D.不好实现“最佳适应法” 11.一般而言计算机中()容量(个数)最多. A.ROM B.RAM C.CPU D.虚拟存储器 12.分区管理和分页管理的主要区别是()。 A.分区管理中的块比分页管理中的页要小 B.分页管理有地址映射而分区管理没有 C.分页管理有存储保护而分区管理没有 D.分区管理要求一道程序存放在连续的空间而分页管理没有这种要求。13.静态重定位的时机是()。 A.程序编译时 B.程序时 C.程序装入时 D.程序运行时 14.通常所说的“存储保护”的基本含义是() A.防止存储器硬件受损 B.防止程序在存丢失 C.防止程序间相互越界访问 D.防止程序被人偷看 15.能够装入存任何位置的代码程序必须是( )。 A.可重入的 B.可重定位

第4章-存储器管理练习答案

第4章-存储器管理练习答案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存储管理的目的是(C )。 A.方便用户 B.提高内存利用率 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 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2、在( A)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的现象。 A.固定分区管理 B.请求页式管理 C.段式管理 D.机器中不存在病毒时 3、当程序经过编译或者汇编以后,形成了一种由机器指令组成的集合,被称为(B )。 A.源程序 B.目标程序 C.可执行程序 D.非执行程序 4、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D )。 A.符号名空间 B.虚拟地址空间 C.相对地址空间 D.物理地址空间 5、存储分配解决多道作业[1C]划分问题。为了实现静态和动态存储分配,需采用地址重定位,即把[2C]变成[3D],静态重定位由[4D]实现,动态重定位由[5A]实现。 供选择的答案:

[1]:A 地址空间 B 符号名空间 C 主存空间 D 虚存空间 [2]、[3]: A 页面地址 B 段地址 C 逻辑地址 D 物理地址 E 外存地址 F 设备地址 [4]、[5]: A 硬件地址变换机构 B 执行程序 C 汇编程序 D 连接装入程序 E 调试程序 F 编译程序 G 解释程序 6、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A )的内存单元。 A.地址连续 B.若干地址不连续 C.若干连续的帧 D.若干不连续的帧 7、(C )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段式 B.页式 C.固定分区 D.段页式 8、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 B)字节。 A.2GB B.4GB C.100KB D.640KB 9、虚拟存储技术是( A)。 A.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 B.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五章-虚拟存储器分解

第五章虚拟存储器 第一节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一、虚拟存储器的引入 在前面介绍的各种存储管理方式中,用户作业一旦被装入内存,就会一直驻留其中,直到进程运行结束(驻留性)。有些存储管理方式还存在一次性。因此,用户作业要最终运行完毕,系统必须给它提供不短于作业长度的存储空间。于是就出现了两种问题: ?长作业无法运行 ?大量作业无法同时运行 程序运行的局部性原理:在一段时间内一个程序的执行往往呈现出高度的局部性。 前期讨论:P112-113;局部性还表现在两方面: (1) 一条指令被执行,则不久以后该指令很可能再次执行;某个数据被访问,则不久以后该数据附近的数据很可能被访问。产生这类局部性的典型原因,是由于在程序中存在着大量的循环操作。 (2) 程序在一段时间内所访问的地址,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若某一存储单元被使用,则在一定时间内,与该存储单元相邻的单元很可能被使用。其典型情况便是程序的顺序执行、数组的处理等。 局部性原理是在存储分配时克服驻留性、实现虚拟存储的依据。 二、虚拟存储器的定义 定义: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进行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其访问速度接近于内存,而其容量和每位的成

本却又接近于外存。 特性:虚拟存储器 连续性离散性 一次性多次性 驻留性交换性 虚拟性 对用户而言,它访问特性和内存一样;它以CPU时间和外存空间换取宝贵内存空间,是操作系统中的一种资源转换技术。 容量: ?一个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确定的。如:若CPU的有效地址宽度为32位,则程序可以寻址范围是0~232-1 ,即虚存容量可达4GB。 ?虚拟存储器的容量与主存的实际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在主存与辅存的容量之和的范围内。 三、虚拟存储技术 基本原理:P115 把内存与外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从而得到一个容量很大的“内

第五章虚拟存储器附答案

第五章虚拟存储器 一、单项选择, 1.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______ 。 *A.为内外存容疑之和 B.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决定(((实际容量 C.是任意的 D.由作业的地址空间决定 虚拟存储器是利用程序的局部性原理,一个作业在运行之前,没有必要全部装入内存,而只将 当前要运行那部分页面或段装入便可以运行,英他部分放在外部存储器内,需要时再从外存调 入内存中运行,首先它的容虽必然受到外存容量的限制,其次寻址空间要受到计算机地址总线 宽度限制。最大容量(逻借容量)收内外存容捲之和决左,实际容虽受地址结构决泄。 2.在虚拟存储系统中,若进程在内存中占3块(开始时为空),采用先进先岀页而淘汰算法, 当执行访问页号序列为1、2、3、4. 1. 2. 5. 1, 2, 3、4. 5. 6时,将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次缺 页中断。(开始为空,内存中无页而,3块物理块一开始会发生三次缺页。) A. 7 B. 8 C. 9 D. 10 3.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______ . A.实现存储保护 B.实现程序浮动 C.扩充辅存容量 D.扩充主存容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在执行中发生了缺页中断,经操作系统处理后,应让其执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令.(书本158页, (2)最后一句话) A.被中断的前一条 B.被中断的 C.被中断的后一条 D.启动时的第一条 5.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若采用FIFO页而淘汰算法,则当分配的页面数增加时,缺页中 断的次数 _______ c(在最后一题做完后再作答)?F黎祸汉选抒:D A.减少 B.增加 C.无影响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6.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_________ 理论. A.局部性 B.全局性 C.动态性 D.虚拟性 7.下述______ 页而淘汰算法会产生Belady现象. A.先进先出* B.最近最少使用 C.最近不经常使用 D.最佳 所谓Belady现彖是指:在分页式虚拟存储器管理中,发生缺页时的置换算法采用FIFO (先 进先岀)算法时,如果对一个进程未分配它所要求的全部页而,有时就会出现分配的页而数增 多但缺页率反而提高的异常现象。 二.填空题 1.假设某程序的页面访问序列为1. 2. 3. 4. 5. 2. 3. 1. 2. 3.4. 5. 1. 2. 3.4且开始执行时主存中 没有页而,则在分配给该程序的物理块数是3且采用FIFO方式时缺页次数是—13—;在

存储器管理练习及参考答案

存储器管理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存储管理的目的是( C )。 A.方便用户 B.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 C.方便用户和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 D.增加主存实际容量 2、( A )存储管理不适合多道程序设计。 A.单一连续分区 B.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C.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D.页式存储管理 3、静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B )进行的,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 D )进行的。 A.编译过程中 B.装入过程中 C.修改过程中 D.执行过程中 4、提高主存利用率主要是通过( A )实现的。 A.内存分配 B.内存保护 C.地址映射 D.内存扩充 5、多道程序环境中,使每道程序能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运行,主要是通过(C )功能实现的。 A.内存分配 B.地址映射 C.内存保护 D.内存扩充 6、最佳适应分配算法的空闲区是(B )。 A.按大小递减顺序排序 B.按大小递增顺序排序 C.按地址由小到大排列 D.按地址由大到小排列 7、地址重定位的对象是(B )。 A.源程序 B.目标程序 C.编译程序 D.汇编程序 8、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管理主存时,使用移动技术可以(B )。 A.加快作业执行速度 B.集中分散的空闲区 C.扩大主存容量 D.加快地址转换 9、如下存储管理方式中,(A )一般采用静态重定位方式进行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A.固定分区存储管理方式 B.段式存储管理方式 C.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 D.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10、很好地解决了内存零头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法是( A )。 A.页式存储管理 B.段式存储管理 C.多重分区管理 D.可变式分区管理 11、设基址寄存器的内容为1000,在采用动态重定位的系统中,当执行指令“Load A,2000”时,操作数的实际地址是( C )。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2、对主存的研究可归纳为:主存的分配与回收、地址重定位、存储空间的共享与保护、( B )。 A.地址映射 B.虚拟存储 C.分区管理 D.物理存储器的扩充 13、地址转换或叫重定位的工作是将( C ) A.绝对地址转换为逻辑地址 B.逻辑地址转换为浮动地址 C.逻辑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 D.绝对地址转换为浮动地址 14、段式存储管理中,用于记录作业每个分段在主存中的起始地址和长度的是(B )。 A. 基址寄存器和限长寄存器 B.段表 C. 界限寄存器 D.上、下限寄存器

虚拟存储器管理实验报告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操作系统》 题目:虚拟存储器管理 页面置换算法模拟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目的: 请求页式虚存管理是常用的虚拟存储管理方案之一。通过请求页式虚存管理中对页面置换算法的模拟,有助于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并加深对请求页式虚存管理的页面调度算法的理解。 2.要求: 本实验要求使用C语言编程模拟一个拥有若干个虚页的进程在给定的若干个实页中运行、并在缺页中断发生时分别使用FIFO和LRU算法进行页面置换的情形。其中虚页的个数可以事先给定(例如10个),对这些虚页访问的页地址流(其长度可以事先给定,例如20次虚页访问)可以由程序随机产生,也可以事先保存在文件中。要求程序运行时屏幕能显示出置换过程中的状态信息并输出访问结束时的页面命中率。程序应允许通过为该进程分配不同的实页数,来比较两种置换算法的稳定性。 二、实验说明 1.设计中虚页和实页的表示 本设计利用C语言的结构体来描述虚页和实页的结构。 在虚页结构中,pn代表虚页号,因为共10个虚页,所以pn的取值范围是0—9。pfn代表实页号,当一虚页未装入实页时,此项值为-1;当该虚页已装入某一实页时,此项值为所装入的实页的实页号pfn。time项在FIFO算法中不使用,在LRU中用来存放对该虚页的最近访问时间。 在实页结构中中,pn代表虚页号,表示pn所代表的虚页目前正放在此实页中。pfn代表实页号,取值范围(0—n-1)由动态指派的实页数n所决定。next是一个指向实页结构体的指针,用于多个实页以链表形式组织起来,关于实页链表的组织详见下面第4点。 2.关于缺页次数的统计 为计算命中率,需要统计在20次的虚页访问中命中的次数。为此,程序应设置一个计数器count,来统计虚页命中发生的次数。每当所访问的虚页的pfn项值不为-1,表示此虚页已被装入某实页内, 此虚页被命中,count加1。最终命中率=count/20*100%。 3.LRU算法中“最近最久未用”页面的确定 为了能找到“最近最久未用”的虚页面,程序中可引入一个时间计数器countime,每当要访问 一个虚页面时,countime的值加1,然后将所要访问的虚页的time项值设置为增值后的当前

操作系统第九章习题,存储管理

第九章习题 1.在一个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系统中,一个作业共有5页,执行时其访问 页面次序为: (1) 1、4、3、1、2、5、1、4、2、1、4、5。 (2) 3、2、1、4、4、5、5、3、4、3、2、1、5。 若分配给该作业三个页框,分别采用FIFO和LRU面替换算法,求出各自的缺页中断次数和缺页中断率。 答:(1) 采用FIFO为9次,9/12=75%。采用LRU为8次,8/12=67%。 (2) 采用FIFO和LRU均为9次,9/13=69%。 2.一个32位地址的计算机系统使用二级页表,虚地址被分为9位顶级页表, 11位二级页表和偏移。试问:页面长度是多少虚地址空间共有多少个页面 答:因为32-9-11=12,所以,页面大小为212B=4KB,页面个数为29+11=220个。 3.一台机器有48位虚地址和32位物理地址,若页长为8KB,问页表共有多 少个页表项如果设计一个反置页表,则有多少个页表项 答:8KB=213B.页表共有248-13=235个页表项。 反置页表,共有232-13=219个页表项。 4.一个有快表的请页式虚存系统,设内存访问周期为1微秒,内外存传送一 个页面的平均时间为5毫秒。如果快表命中率为75%,缺页中断率为10%。忽略快表访问时间,试求内存的有效存取时间。 答:快表命中率为75%,缺页中断率为10%,所以,内存命中率为15%。故内存的有效存取时间=1×75%+2×15%+(5000+2)×10%=微秒。 5.在请求分页虚存管理系统中,若驻留集为m个页框,页框初始为空,在长 为p的引用串中具有n个不同页面(n>m),对于FIFO、LRU两种页面替换算法,试给出缺页中断的上限和下限,并举例说明。 答:对于FIFO、LRU两种页面替换算法,缺页中断的上限和下限:为p和n。因为有n 个不同页面,无论怎样安排,不同页面进入内存至少要产生一次缺页中断,故下限为n次。由于m

储存器管理复习题.doc

Cache,主存储器,外存储器 主存储器,外存储器,Cache 外存储器,主存储器,Cache 主存储器,Cache,外存储器 第三章存储器管理 单选题 1?在计算机系统中为解决存储器在速度、容量和价格方面的矛盾,采用了多级存储装置, 在层次上组 成一个速度由快到慢,容量由小到大的多层结构。根据速度的由快到慢, 以下正确的序列是—。 A. B ? C ? D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可由CPU 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称为 _____ o 4. 程序中由符号名组成的空间称为 ____ 。 5. 程序经编译与链接后,相对地址集合而成的空间称为 ____ o 6?所谓动态重定位,地址变换是发生在__。 A. 程序装入时 B. 程序执行时 C. 程序执行前 D. 程序链接时 A _ 壬命 砧殆RR 宙如詞 EferKfr —L B ] J 口扌 IXw/TJ 口 U 坦卅〒电植存储竪苗梵种 _审户命和杓倚笛 不田知1苗确件 J ? [ ? / 『厂八J y 1 JTM 丁 >!XCT1 D 共亨程序的单—副本比较容易 & 用重定位寄存器方式进行动态重定位,如果寄存器中的地址为1000,指令中的逻辑地 址 是5()0, CPU 执行到该指令时,实际访问的物理地址是 _______ O y H 丁 八 J p A 戸坛珂住 ? I—I TAJ'q-t/ J —源程序 序 D ?执行程序

操作系统实验四存储管理

宁德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名称实验四存储管理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年级2012级 学号B2012102147 姓名王秋指导教师王远帆 实验日期2015-05-20

2) 右键单击任务栏以启动“任务管理器”。 3) 在“Windows任务管理器”对话框中选定“进程”选项卡。 4) 向下滚动在系统上运行的进程列表,查找想要监视的应用程序。 请在表4-3中记录: 表4-3 实验记录 映像名称PID CPU CPU时间内存使用 WINWORD.EXE 5160 00 0:00:10 22772k 图1 word运行情况 “内存使用”列显示了该应用程序的一个实例正在使用的内存数量。 5) 启动应用程序的另一个实例并观察它的内存需求。 请描述使用第二个实例占用的内存与使用第一个实例时的内存对比情况: 第二个实例占用内存22772K,比第一个实例占用的内存大很多 4:未分页合并内存。 估算未分页合并内存大小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任务管理器”。未分页合并内存的估计值显示在“任务管理器”的“性能”选项卡的“核心内存”部分。 总数(K) :________220___________ 分页数:__________167___________ 未分页(K) :_________34__________

图2核心内存 还可以使用“任务管理器”查看一个独立进程正在使用的未分页合并内存数量和分页合并内存数量。操作步骤如下: 1) 单击“Windows任务管理器”的“进程”选项卡,然后从“查看”菜单中选择“选择列”命令,显示“进程”选项卡的可查看选项。 2) 在“选择列”对话框中,选定“页面缓冲池”选项和“非页面缓冲池”选项旁边的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返回Windows “任务管理器”的“进程”选项卡时,将看到其中增加显示了各个进程占用的分页合并内存数量和未分页合并内存数量。 仍以刚才打开观察的应用程序(例如Word) 为例,请在表4-4中记录: 表4-4 实验记录 映像名称PID 内存使用页面缓冲池非页面缓冲池 WINWORD.EXE 2964 37488 951 42 从性能的角度来看,未分页合并内存越多,可以加载到这个空间的数据就越多。拥有的物理内存越多,未分页合并内存就越多。但未分页合并内存被限制为256MB,因此添加超出这个限制的内存对未分页合并内存没有影响。 5:提高分页性能。 在Windows 2000的安装过程中,将使用连续的磁盘空间自动创建分页文件(pagefile.sys) 。用户可以事先监视变化的内存需求并正确配置分页文件,使得当系统必须借助于分页时的性能达到最高。 虽然分页文件一般都放在系统分区的根目录下面,但这并不总是该文件的最佳位置。要想从分页获得最佳性能,应该首先检查系统的磁盘子系统的配置,以了解它是否有多个物理硬盘驱动器。 1) 在“开始”菜单中单击“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双击“管理工具”图标,再双击“计算机管理”图标。 2) 在“计算机管理”窗口的左格选择“磁盘管理”管理单元来查看系统的磁盘配置。 如果系统只有一个硬盘,那么建议应该尽可能为系统配置额外的驱动器。这是因为:Windows 2000最多可以支持在多个驱动器上分布的16个独立的分页文件。为系统配置多个分页文件可以实现对不同磁盘I/O请求的并行处理,这将大大提高I/O请求的分页文件性能。 请在表4-5中记录: 表4-5 实验记录

第五章虚拟存储器附答案

第五章虚拟存储器 一、单项选择题 1. 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___。 *A. 为内外存容量之和 B. 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决定(((实际容量 C. 是任意的 D. 由作业的地址空间决定 虚拟存储器是利用程序的局部性原理,一个作业在运行之前,没有必要全部装入内存,而只将当前要运行那部分页面或段装入便可以运行,其他部分放在外部存储器内,需要时再从外存调入内存中运行,首先它的容量必然受到外存容量的限制,其次寻址空间要受到计算机地址总线宽度限制。最大容量(逻辑容量)收内外存容量之和决定,实际容量受地址结构决定。2.在虚拟存储系统中,若进程在内存中占3块(开始时为空),采用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当执行访问页号序列为1﹑2﹑3﹑4﹑1﹑2﹑5﹑1﹑2﹑3﹑4﹑5﹑6时,将产生___次缺页中断。(开始为空,内存中无页面,3块物理块一开始会发生三次缺页。) A. 7 B. 8 C. 9 D. 10 3. 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___. A.实现存储保护 B.实现程序浮动 C.扩充辅存容量 D.扩充主存容量 4. 作业在执行中发生了缺页中断,经操作系统处理后,应让其执行___指令.(书本158页,(2)最后一句话) A.被中断的前一条 B.被中断的 C.被中断的后一条 D.启动时的第一条 5.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若采用FIFO页面淘汰算法,则当分配的页面数增加时,缺页中断的次数________。(在最后一题做完后再作答)答案错误选择:D A.减少 B. 增加 C. 无影响 D. 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6. 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________理论. A. 局部性 B. 全局性 C. 动态性 D.虚拟性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第0节存储管理概述 一、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1、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是信息处理的来源与归宿,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任何一种存储装置,都无法从速度、容量、是否需要电源维持等多方面,同时满足用户的需求。实际上它们组成了一个速度由快到慢,容量由小到大的存储装置层次。 2、各种存储器 ?寄存器、高速缓存Cache:少量的、非常快速、昂贵、需要电源维持、CPU可直接访问; ?内存RAM:若干(千)兆字节、中等速度、中等价格、需要电源维持、CPU可直接访问; ?磁盘高速缓存:存在于主存中; ?磁盘:数千兆或数万兆字节、低速、价廉、不需要电源维持、CPU 不可直接访问; 由操作系统协调这些存储器的使用。

二、存储管理的目的 1、尽可能地方便用户;提高主存储器的使用效率,使主存储器在成本、速度和规模之间获得较好的权衡。(注意cpu和主存储器,这两类资源管理的区别) 2、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 ?地址重定位 ?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主存空间的保护和共享 ?主存空间的扩充 三、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1、逻辑地址(相对地址,虚地址):用户源程序经过编译/汇编、链接后,程序内每条指令、每个数据等信息,都会生成自己的地址。 ●一个用户程序的所有逻辑地址组成这个程序的逻辑地址空间(也称地址空间)。这个空间是以0为基址、线性或多维编址的。 2、物理地址(绝对地址,实地址):是一个实际内存单元(字节)的地址。 ●计算机内所有内存单元的物理地址组成系统的物理地址空间,它是从0开始的、是一维的; ●将用户程序被装进内存,一个程序所占有的所有内存单元的物理地址组成该程序的物理地址空间(也称存储空间)。 四、地址映射(变换、重定位) 当程序被装进内存时,通常每个信息的逻辑地址和它的物理地址是不一致的,需要把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的物理地址----地址映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