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作物育种学各论课件
合集下载
水稻播种与育秧PPT课件

知识准备
三、育秧技术 5.两段育秧技术 水稻两段育秧的小苗秧田、寄秧田与大田面积之比为1:4:16;小苗秧田的
秧龄为3~4叶。 6.杂交晚稻露地培育多蘖壮秧技术 (1) 适期播种:根据当地水稻安全齐穗期和所选用的杂交组合从播种到齐穗所
需天数确定好适宜的播种期。 (2) 稀播匀播:一般每公顷秧田播种量为112.5~225.0kg。播种要分厢过秤,
一般消耗完毕,这一时期称为“离乳期”。
知识准备
二、水稻安全播种期、用种量及秧龄的确定 1. 水稻安全播种期 全国各稻作区一般以与当地历年旬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和12℃,年保证率
在80%以上的开始日期分别作为粳稻(我省为3月底—4月中旬)和籼稻(我省为3 月下旬—4月上旬)品种露地育秧的安全播种期,对于塑料薄膜备
一、水稻幼苗的生长 1. “扎根扶针” 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鞘向上竖起,生产上叫“扎根扶针”。 2. 出苗与出苗期 不完全叶伸出芽鞘,称为出苗(也称现青)。全田有50%的芽谷出苗,即为
出苗期。 3. 幼苗期与“离乳期” 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在水稻的三叶期,种子胚乳内的养分
性强的品种秧龄可长些。
知识准备
三、育秧技术 1. 早、中稻薄膜保温育秧技术 薄膜保温育秧的秧田整地、施肥、播种等技术与露地湿润育秧基本相同,当
前生产上盖膜的方式有两种: (1) 搭架盖膜育秧的秧田管理措施
知识准备
三、育秧技术 1. 早、中稻薄膜保温育秧技术 薄膜保温育秧的秧田整地、施肥、播种等技术与露地湿润育秧基本相同,当
区或季节宜稀;多穗型品种可密,大穗型品种宜稀。 ② 水稻秧田面积与大田面积之比一般为1:(10~15)。
知识准备
二、水稻安全播种期、用种量及秧龄的确定 2. 水稻大田用种量、秧田播种量及秧龄 (3) 水稻秧龄的确定 ①小苗秧的叶龄少于3.0叶,中苗秧的叶龄为3.0~4.5叶,大苗秧的叶龄为4.5
《作物育种学总论》课件

分子辅助育种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传统育种,加速品 种的遗传改良。
作物品种改良的途径与方法
选择育种
通过选择优良个体,培 育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
利用不同品种间的杂交 优势,创造新品种的方
法。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 诱发基因突变,创造新
品种的方法。
基因工程育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 源基因导入作物中,创
04
作物品种改良的目标与策略
作物品种改良的目标
01
02
03
04
提高作物产量
通过改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 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
求。
增强抗逆性
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性, 如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 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改善品质
改良品种的品质特性,如营养 价值、口感、色泽等,满足消
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处理种子,诱发基因突 变,从中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选择育种
通过对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变异的选择,选育符合人 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现代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育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创 造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细胞工程育种
通过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等技术,创造具有优良 性状的新品种。
作物育种实践案例分析
水稻育种
介绍我国在水稻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典型案例,如超级稻的培 育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小麦育种
分析小麦育种的目标和方法,以及在提高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方面 的实践成果。
玉米育种
探讨玉米育种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在提高产量和抗 逆性方面的实践案例。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传统育种,加速品 种的遗传改良。
作物品种改良的途径与方法
选择育种
通过选择优良个体,培 育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
利用不同品种间的杂交 优势,创造新品种的方
法。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 诱发基因突变,创造新
品种的方法。
基因工程育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 源基因导入作物中,创
04
作物品种改良的目标与策略
作物品种改良的目标
01
02
03
04
提高作物产量
通过改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 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
求。
增强抗逆性
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性, 如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 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改善品质
改良品种的品质特性,如营养 价值、口感、色泽等,满足消
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处理种子,诱发基因突 变,从中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选择育种
通过对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变异的选择,选育符合人 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现代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育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创 造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细胞工程育种
通过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等技术,创造具有优良 性状的新品种。
作物育种实践案例分析
水稻育种
介绍我国在水稻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典型案例,如超级稻的培 育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小麦育种
分析小麦育种的目标和方法,以及在提高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方面 的实践成果。
玉米育种
探讨玉米育种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在提高产量和抗 逆性方面的实践案例。
《作物育种学》课件

学习方法
建议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注重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同时关注 学科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 科研项目。
02
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
遗传学基础
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物质,包括DNA和RNA。在作物育种中,了解遗传物 质是实现遗传改良的基础。
基因与性状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控制着生物的性状。通过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可以深 入了解作物的遗传规律,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育种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玉米育种的目标是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等。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采用传统育 种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玉米育种的突破和创新,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油料作物育种
遗传资源的保存
为了保护和利用遗传资源,需要建立种质库和基因库等设施,对遗传资
源进行长期保存和有效管理。了解遗传资源的保存方法有助于保证育种
工作的可持续性。
03
育种材料的筛选
通过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可以加速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成功
率。了解育种材料的筛选方法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亲本材料进行杂交育种
或基因工程育种。
杂种优势与品种间性状差异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不同品种或品系杂交产生的后代在生长势、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 亲本的现象。了解杂种优势有助于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新品
种。
品种间性状差异
不同品种的作物之间通常存在明显的性状差异,如生长习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 了解品种间性状差异有助于针对特定环境条件和生产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和育
建议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注重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同时关注 学科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 科研项目。
02
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
遗传学基础
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物质,包括DNA和RNA。在作物育种中,了解遗传物 质是实现遗传改良的基础。
基因与性状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控制着生物的性状。通过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可以深 入了解作物的遗传规律,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育种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玉米育种的目标是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等。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采用传统育 种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玉米育种的突破和创新,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油料作物育种
遗传资源的保存
为了保护和利用遗传资源,需要建立种质库和基因库等设施,对遗传资
源进行长期保存和有效管理。了解遗传资源的保存方法有助于保证育种
工作的可持续性。
03
育种材料的筛选
通过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可以加速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成功
率。了解育种材料的筛选方法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亲本材料进行杂交育种
或基因工程育种。
杂种优势与品种间性状差异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不同品种或品系杂交产生的后代在生长势、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 亲本的现象。了解杂种优势有助于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新品
种。
品种间性状差异
不同品种的作物之间通常存在明显的性状差异,如生长习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 了解品种间性状差异有助于针对特定环境条件和生产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和育
《各论章水稻》课件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 理方法防治害虫,如利用黑光 灯诱杀稻飞虱等害虫。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使 用井冈霉素、三唑酮等药剂防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水稻种植与生态 环境的协调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量,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安全性。
土壤保护
粳稻
糯稻
糯稻是水稻的一种,主要用于制作糯 米饭和米糕等食品,具有较高的粘性 和甜度。
粳稻是水稻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亚洲 温带地区,具有较高的品质和口感。
水稻的分类
按生长环境分类
水稻可以分为水田稻和旱田稻,水田稻生长在淹水的田地里,旱田稻生长在排 水良好的旱田里。
按用途分类
水稻可以分为食用稻、饲料稻和工业用稻等,食用稻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和食用 ,饲料稻主要用于养殖业,工业用稻主要用于酿造、造纸等工业生产。
稻飞虱是一种害虫,主要吸食水稻汁液,导致稻株枯黄甚至死 亡。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害虫,幼虫吐丝将水稻叶片卷成筒状,在内 部取食叶片,严重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产量。
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与措施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提高
水稻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等生物资 源进行防治,如利用赤眼蜂、 瓢虫等天敌昆虫防治稻飞虱等 害虫。
农业文明
水稻的驯化标志着农业文 明的开始,为人类提供了 稳定的食物来源。
水稻的传播
传播路线
水稻通过多种路线传播到 世界各地,如东南亚、南 亚、东亚、非洲和欧洲等 地区。
文化交流
水稻的传播也伴随着文化 交流,影响了当地的经济 、文化和生态。
全球影响
水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 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人 口提供了大量的食物。
作物育种学总论全套课件

2024/1/30
18
基因工程育种法
基因克隆与转化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上,通过转化等方法导入受体细胞,培育出 转基因作物。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作物基因组进行定点编辑,实现基因敲除、插 入或替换等,创造新的变异类型。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技术,挖掘作物基因组中控制重要性状的基 因或位点,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遗传物 质变异,从变异后代中选择符合 育种目标的个体。
25
种子质量控制与管理
种子质量评价标准
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 等指标,确保种子质量符合国家 标准。
种子检验与认证
通过专业机构对种子质量进行检 验和认证,确保种子质量可靠。
01 02 03 04
2024/1/30
种子生产技术
回交育种
将优良品种与某一亲本进行多次回交,使后代逐渐接近优良品种 ,同时保留某些特定性状。
17
诱变育种法
物理诱变
利用物理因素如射线、激光等处 理作物种子或植株,诱发基因突 变,产生新的变异类型。
化学诱变
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作物种子或 植株,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的 变异类型。
生物诱变
利用某些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 等感染作物,诱发基因突变或染 色体畸变,产生新的变异类型。
汰不利变异,使作物性状向目标方向发展。
2024/1/30
12
有性杂交与基因重组原理
有性杂交的意义
有性杂交是实现基因重组的重要途径 ,可以创造新的变异类型,为育种提 供丰富的遗传资源。
基因重组的结果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 型,为育种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CropScienceRice

3个亚区: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滇 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琼雷台地平原双季 稻多熟亚区。
Ⅱ. 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 山脉,北毗秦岭、淮河。包括江苏、上海、浙 江、安徽、湖南、湖北、 四川、重庆省(市) 的全部或大部,以及陕西、河南两省的南部。 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稻作常年种植面 积约1830万公顷,占全国稻作面积的61%。
江苏、上海、四川而居第4位,比全国平均亩产 (418 公斤)高出近20%
湖北水稻
1)鄂东丘陵岗地双季稻区 包括团凤、浠水、蕲春、武穴、 黄梅、新州、黄陂、大冶、鄂州、孝南、孝昌等11个县市。 是全省双季稻集中产区。 2)江汉平原单、双季稻区 包括天门、仙桃、洪湖、潜江、 江陵、荆州、监利、石首、公安、云梦、蔡甸、汉川、应城、 嘉鱼、枝江、松滋、江夏、宜都等18个县市。本区耕地面积 112.2万公顷,其中水田62.4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5.63%。 3)鄂东南低山丘陵双季稻区 包括咸安、赤壁、通城、崇阳、 通山、阳新等6个县市。水田11.3万公顷,单季稻占38.9%。 4)鄂东北低山丘陵单季稻区 包括英山、罗田、麻城、红安 等4个县市。本区水田9.4万公顷。年活动积温介于双季稻的 低限指标主要为单季稻区。 5)鄂中丘陵岗地单季稻区 包括大悟、广水、安陆、钟祥、 京山、宜城、襄阳、枣阳、当阳、曾都、沙洋、老河口等12 个县市。水田48.2万公顷,占是全省油稻、麦稻两熟的集中 产区。 6)鄂西单季稻区 14+15县;8+11万公顷
中国水稻生产历史发展概况
年份
2019 2019 2019 2019 2000 2019 2019 2019 2019
面积 (×103 ha)
30744 31754 32129 31572 31637 30301 29144 28509 26780 28327
Ⅱ. 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 山脉,北毗秦岭、淮河。包括江苏、上海、浙 江、安徽、湖南、湖北、 四川、重庆省(市) 的全部或大部,以及陕西、河南两省的南部。 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稻作常年种植面 积约1830万公顷,占全国稻作面积的61%。
江苏、上海、四川而居第4位,比全国平均亩产 (418 公斤)高出近20%
湖北水稻
1)鄂东丘陵岗地双季稻区 包括团凤、浠水、蕲春、武穴、 黄梅、新州、黄陂、大冶、鄂州、孝南、孝昌等11个县市。 是全省双季稻集中产区。 2)江汉平原单、双季稻区 包括天门、仙桃、洪湖、潜江、 江陵、荆州、监利、石首、公安、云梦、蔡甸、汉川、应城、 嘉鱼、枝江、松滋、江夏、宜都等18个县市。本区耕地面积 112.2万公顷,其中水田62.4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5.63%。 3)鄂东南低山丘陵双季稻区 包括咸安、赤壁、通城、崇阳、 通山、阳新等6个县市。水田11.3万公顷,单季稻占38.9%。 4)鄂东北低山丘陵单季稻区 包括英山、罗田、麻城、红安 等4个县市。本区水田9.4万公顷。年活动积温介于双季稻的 低限指标主要为单季稻区。 5)鄂中丘陵岗地单季稻区 包括大悟、广水、安陆、钟祥、 京山、宜城、襄阳、枣阳、当阳、曾都、沙洋、老河口等12 个县市。水田48.2万公顷,占是全省油稻、麦稻两熟的集中 产区。 6)鄂西单季稻区 14+15县;8+11万公顷
中国水稻生产历史发展概况
年份
2019 2019 2019 2019 2000 2019 2019 2019 2019
面积 (×103 ha)
30744 31754 32129 31572 31637 30301 29144 28509 26780 28327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分论 水稻育种 第2节 育种目标

• 测定糊化温度的方法是把精米置于1.7%氢氧化钾 溶液在30℃处理23小时,然后测定其扩散度与透 明度,即碱扩散值。
糊化温度分级:
碱扩散值级别 糊化温度类型
糊化温度
1~3
高
75~79℃
4~5
பைடு நூலகம்
中
70~74℃(籼)
6~7
低
55~69℃(粳)
C. 胶稠度:即米胶稠度 一般测定4.4%的米胶冷后的凝胶长度。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包括湖南、贵州、云南、四川、 西藏、广西、青海等省、区的部分发或大部分。水田面积3801万 亩,占全国水田的10%。云南南部有双季稻,一年可三熟,其余 以一季稻为主,籼粳稻并存,粳多在高海拨地区,籼多在低海拨 地区,品种类型复杂。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 泰国大米(籼)的品质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声誉。 • 国际上日本、韩国、美国都很重视优质粳米的生产
与研究。 • 特别是日本喜食中短粒粳米的习惯与我国长江以北
地区基本一致。由于长期重视品质改良的基础及应 用研究,日本粳稻素以品质优异著称于世。
不同地域居民、不同民族对稻米品质要求各异 南方:籼米 北方:粳米 少数民族:糯米、红米等 民族食品:年糕、米酒、米粉条(丝)等
作物育种学各论
第一章 水稻育种
第二节 水稻育种目标及 主要性状遗传
第二节 水稻育种目标及 主要性状遗传
一、我国的稻区划分及各稻区对品种 的要求
二、水稻育种的基本目标 三、水稻主要性状的遗传
一、我国的稻区划分及各稻区对品种 的要求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2、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糊化温度分级:
碱扩散值级别 糊化温度类型
糊化温度
1~3
高
75~79℃
4~5
பைடு நூலகம்
中
70~74℃(籼)
6~7
低
55~69℃(粳)
C. 胶稠度:即米胶稠度 一般测定4.4%的米胶冷后的凝胶长度。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包括湖南、贵州、云南、四川、 西藏、广西、青海等省、区的部分发或大部分。水田面积3801万 亩,占全国水田的10%。云南南部有双季稻,一年可三熟,其余 以一季稻为主,籼粳稻并存,粳多在高海拨地区,籼多在低海拨 地区,品种类型复杂。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 泰国大米(籼)的品质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声誉。 • 国际上日本、韩国、美国都很重视优质粳米的生产
与研究。 • 特别是日本喜食中短粒粳米的习惯与我国长江以北
地区基本一致。由于长期重视品质改良的基础及应 用研究,日本粳稻素以品质优异著称于世。
不同地域居民、不同民族对稻米品质要求各异 南方:籼米 北方:粳米 少数民族:糯米、红米等 民族食品:年糕、米酒、米粉条(丝)等
作物育种学各论
第一章 水稻育种
第二节 水稻育种目标及 主要性状遗传
第二节 水稻育种目标及 主要性状遗传
一、我国的稻区划分及各稻区对品种 的要求
二、水稻育种的基本目标 三、水稻主要性状的遗传
一、我国的稻区划分及各稻区对品种 的要求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2、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最新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概述ppt课件

单产 (kg/亩)
407.9 202.3 298.0 163.6 260.7 214.4 215.8 203.7 391.4 496.5 211.9 628.7
总产量 (万吨)
16761.8 13351.4
5185.0 2700.0 2190.0 1317.1 1021.9
675.1 986.3 903.4 214.5 580.0
面 积
45533 6039 4565 4298 3945 3628 3567 3418 3255 3204
( 万 亩 )
单 产
390 388 444 328 353 339 455 492 384 379
( Kg/亩 )
总 产
17770 2344 2027 1411 1391 1228 1622 1680 1249 1217
( 万 吨 )
面积最大的省(市)依次是湖南、 四川、江西;均在4000万亩以上。单产 最高的是辽宁,平均亩产518kg。
我国还是水稻科技强国。
•世 界 矮 秆 稻 育 种 的 “ 绿 色 革 命 ” 源 于 我
国;
•我国的杂交水稻更是举世闻名; •我国水稻的栽培技术也是突出的。
我国稻作科技的发展
◆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古老的国家
据史书(《诗经》《淮南子》《周礼》《战国 策》《史记》等)记载,距今5000年的神农时代, 我国已开始稻作栽培。浙江余姚河姆渡曾发现距今 6700-7000年的稻作遗址。
◆ 新中国成立以前水稻生产停滞不前
1936年全年播种面积3.45亿亩,单产仅165公斤, 为新中国成立前有记载的最好年成。
国别
意大利 俄罗斯 阿根廷 乌兹别克斯坦 墨西哥 澳大利亚 土库曼斯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9
87.3
8.70
3、我国水稻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国是稻作历史古国
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 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 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水稻栽培历史极为悠久,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稻谷、 米粒、稻秆等遗物出土者达73处,最早的是浙江 桐乡罗家角(7040±150BC)和余姚河姆渡 (6950±130BC)。古籍上有关水稻的记载非常丰 富。
总产
(万吨)
占世界 总产(%)
全世界 中国 印度 印尼 泰国 日本 美国 澳大利亚
14345 3268 4030 992 934 226.5
97 11
100 22.78 28.09 6.91 6.51 1.58 0.68 0.08
3.25
100 46670
100
4.33 163.8 17425 37.36
稻谷 15110.8 58378.6 3.89
259.3
籼稻 13856.6 50205.6 3.62
241.3
粳稻 1254.2 8173.0 6.54
436.0
表 2 世界主要粳稻生产国 2001-2003 年年均生产情况
播种面积 104hm2
总产 104t
单产 t/hm2
中国
701.1
4774.6
• 各国水稻育种目标都注意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改进 良稻米品质,常规杂交育种都是主要的育种方法,普 遍重视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
南亚和东南亚各国种植籼稻,世界上90%以 上的等雨稻田集中在这个地区,产量低而不稳, 自然灾害频繁。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 (IRRI),对该地区以至世界稻作的发展起重要 作用与影响。其育种方向致力于选育高产稳产适 于不同类型等雨田生态环境的品种,强调品种的 耐旱及耐淹性;选育灌溉田高产品种,注意进一 步改进株型,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抗 主要病虫、耐盐碱和逆性土壤环境。
3、我国水稻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
(3)我国是稻种资源富国 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
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 我国(黑龙江省漠河,53°27′N)。生态环境极为 多样,稻种资源异常丰富。 到1990年底为止,我国已编入国家稻种资源目录 的国内品种达54972份,其中古老的地方品种达 46887份。
早籼南特号,中籼胜利籼,中粳黄壳早廿日,晚粳老来青
矮化育种阶段(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
3个里程碑式的品种: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杂种优势利用阶段(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
袁隆平,李必湖,
谢华安
南优系统,汕优系统,
汕优63
高产、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80年代至今)
桂朝2号,特青,直立穗粳稻
2.18 67.1 8816 18.90
3.94 121.2 3915
8.39
2.02
62.2
1839
4.05
6.25 192.0 1415
3.02
6.18 190.0 599
1.28
6.31 194.1
70
0.15
2001-2003年世界水稻年均生产情况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单产
104hm2 104t t/ hm2 Kg/667m2
水稻分布地域广阔 南起海南三亚 北至黑龙江漠河 东起黄海之滨 西至新疆
地理条件复杂 光、温、水、土、生态因素多变
3、我国水稻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
(4)我国是水稻科技强国 • 水稻矮化育种源于我国,被誉为水稻的第一次
“绿色革命”。比国际水稻所育成IR8时间早十 年。 • 杂交水稻更是举世闻名, 被誉为水稻的第二次 “绿色革命”。
作物育种学各论
第一章 水稻育种
第一节 国内外水稻育种概况
生物价
牛肉
100
鱼肉
Hale Waihona Puke 95稻米88
马铃薯
79
豌豆
56
小麦
40
玉米
30
蛋白价
鸡肉
100
牛肉
79
稻米
77
鱼肉
62
大豆
55
强力面粉
48
马铃薯
47
一、水稻生产的重要地位
2、我国水稻生产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 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6.81
日本
168.6
1069.0
6.36
韩国
105.1
667.5
6.38
朝鲜
58.0
216.3
3.73
欧洲国家
56.5
315.2
5.64
意大利
23.2
135.6
6.15
西班牙
11.7
85.0
7.31
前苏联国家
36.6
110.0
2.99
美国
27.0
226.0
8.50
埃及
54.2
525.2
9.70
澳大利亚
二、我国水稻育种简史与主要成就
• 我国有计划地开展水稻育种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20 年代。
• 建国前水稻的生产和育种,技术力量对比薄弱,水平 低,发展缓慢。
• 建国后,我国始终把育种和普及良种作为稻作增产的 重要措施,其中最为突出的成就是水稻良种矮杆化和 杂交稻的兴起,为国际水稻育种界所瞩目。
50年来,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发展时期: 高杆良种的评选利用(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后期)
分子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
三、国外水稻育种发展动态及趋向
• 世界水稻90%以上的产销集中在人口密集的亚洲。据 国际水稻所的综合分析,在亚洲8个国家(缅甸、孟加 拉国、中国、印度、印尼、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 1965~1980年使稻作总产量明显增加的诸因素中,推广 良种的作用占23.3%,这充分说明了水稻育种工作的 重要性。
亿吨,占世界稻谷总产的36.9%,为世界第一;水稻 播种面积年均4.9亿亩,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22.8%, 仅次于印度;稻谷平均亩产338.5公斤,比世界平均 高38.3%,在主要产稻国中名列前茅。
部分主要产稻国的面积、单产、总产(1985~1987平均值)
国家
面积
(万公顷)
占全世界
(%)
以世界 单产 平均单 (吨/公顷) 产为100
3.9-4.5
三大谷类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所占比重
谷物种类
比重(%) (1) (2)
稻谷
40.0 44.6
小麦
22.5 25.3
玉米
23.4 26.2
* (1)占粮食总产量比重 (2)占谷物总产量比重
一、水稻生产的重要地位
3、我国水稻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
(1)我国是稻谷生产大国 1980~1989年统计结果,我国年均生产稻谷1.66
•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29.1%,稻 谷产量则占粮食总产的47.3%,不足1/3的面积生 产2/5以上的粮食,可见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 地位。(1985-1989统计)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年份区间 1991-2000
粮食年度总产量 (单位:亿吨)
4.3-5.1
谷物年度总产量 (单位: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