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爱莲说》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爱莲说》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爱莲说》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爱莲说听课笔记《爱莲说》听课笔记: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一)

用多媒体出示两个要求: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

2、

结合书下注解和工具书来疏通文意,圈出文中你不懂的字或句子。

(二)

1、师播放配乐指名朗读全文,请学生来点评。

生1:语速太快。

生2:没有情感。???

2、师提示同砚细致,再指名朗读并点评。

3、师有情感的范读后,强调重音和停顿

4、生自由朗读把握重音和停顿

5、师播放配乐,生有感情的齐读

(三)

文言字词教学

师:对文中的字词或句子有没有不懂的,如有请提问

师生就文中不懂的字词及句子的意思进行交流

三、

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师: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云云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生1;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生2: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

益清”的芳香

生3: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师: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生1:当然不是,文中作者自喻像“出淤泥而不染”

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师:还有吗?

生2:作者在这里还自喻不与俗人为伍,和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师:说的不错,还有补充么?

生3: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尚品格。

师: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齐说:托物喻人

师:那么,下面我们结合“时代与环境资料”(打开多媒体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缘故原由论述清晰了。下面同学们回首一下,看看另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砚救济办理。

生1;这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师:这个问题哪个同学会回答?

生2:起对比

、衬托的作用

???

四、

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要领,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

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2.在改革开放的本日,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五、作业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别的

物件。

2、背诵并默写课文。评课内容:

前面听了我校王老师的一堂课,总的来说这堂课亮点不少,我就其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面来谈谈本身的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历程。”凭据本文的特点,实验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可以让语文课讲授出现新的生气希望。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本身的情绪体验,开端意会作品的内在,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开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偏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整个讲授历程中,王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西席的干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举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王老

师贯穿在讲堂中的一条主线,凸显学生的主体职位地方,引发学生的到场热情。在课堂上让学生去阅读去咀嚼,上课伊始,王老师没有直接把文言文的翻译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注意和发挥了朗读的作用,灵活的运用范读、指名读、齐读、快速读、豪情朗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在读中体悟哲理,品味意蕴,造就朗读本领。

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干系。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品味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配合劳动的效果。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便是书的主人。因此,我认为王老师让学生去多读课文,这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

阅读和生存的干系。文学是生存的反应,阅读是生存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干系是非常亲昵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看法,既要看护别人的生存,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明白,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驳和创新。王老师让学生去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正是连接阅读和生活的干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上好一堂精美的语文课,西席的豪情非常关键。假如能多一些豪情,这堂课会更有代价。

第二篇:爱莲说)爱莲说

周敦颐

物言

志菊

——

隐逸者

(正衬)莲

——

君子牡

丹——富贵者

(反衬)

第三篇:爱莲说七下期中

2020~2020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二)

10.阅读下面的一段笔墨,然后按要求答复题目。(7分)

爱莲说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2分)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

(2)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1分)

(3)理解填空。(4分)

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②漫笔以莲为写作工具,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

③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2020~2020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五)

二、阅读(35分)

(一)阅读下蔚的选文,回答11—13题。(8分)

【甲】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予浊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嚣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宣乎众矣。

【乙】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绚丽时,她在丛中笑。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

出淤泥币不染(

)

(2)

待到山花烂漫时(

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13.【甲】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

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陪衬优美的形象。(4分) 2020~2020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四)

7、阅读《爱莲说》一文,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句话(2分)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作者从生长环境、(

)、(

)三个方面形貌莲花,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

)(

)的生活态度(2分)

(3)本文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7.1)a.在污泥里出来没有染上污点,在净水里洗涤过,却

不显得妖媚。

b.对莲花的喜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3)莲花之君子也

2020~2020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一)

9.阅读漫笔后,回答问题:(1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推荐打开)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舟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

可爱者甚蕃(

)亭亭净植(

)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白话文。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

(3)完成下列各题:

①将

第一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准确。(2分)

②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2分)

③漫笔以莲为写作工具,写菊、牡丹的作用是:(3分)

④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

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3分)

9(1)多,竖立。

(2)对付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付莲花

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⑨用菊花正衬,用牡丹花反衬,烘托莲花的朴直可爱。④引人注意和思索,突出作者的写作目标。

2020~2020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五)

10.阅读下面的一段笔墨,然后按要求答复题目。(8分)

爱莲说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2分)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2)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2分)

(3)理解填空。(4分)

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②漫笔以莲为写作工具,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文运用了_________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丁作

者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10.(1)多

洗涤

(2)略

(3)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②烘托莲花的朴直。③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二、略

三、略

2020~2020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四)

9.阅读下面语段,然后答复题目。(12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选文作者是北宋著名哲学家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停顿处。(2分)

染。

(3)翻译画线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本文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作者在文章中为表达本身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本身的志趣和寻求,写出你最喜好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归纳综合你喜好的缘故原由。(2分)

你最喜爱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周敦颐(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只能够在远处看着,而不能够在近处玩弄。(4)莲,花之君子者也.(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略2020~2020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三)

四、阅读(满分36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12---14题。

(6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行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于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2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陶后鲜有闻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2分)14.选出下文中关于《爱莲说)的主题评说不正确的

一项(

)

(2分)

a.表述的是作者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本身明净节操的志向。

b.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作者不慕名利、明哲保身的生活态度。

c.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

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优美的操行。

d.作者借爱莲表达了自己渴望隐逸、不慕富贵,在污浊的世间保持自己端正操守的生活态度。

12(”濯:洗涤。鲜:少。(各1分)

13.对莲花的喜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分)

14.d(2分)

2020~2020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三)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0.《爱莲说》作者(),本文表达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2分)

七下期末

2020~2020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二、阅读(共45分)

(一)阅读下西的选文,回答9~12题。(7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丽不行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选文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2分)

10.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2分)

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

1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1分)(一)9.北宋

周敦颐

(每空1分)

10.竖立

当然

(每词1分)

11.我唯独喜好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12.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每词o.5分)

2020~2020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二、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0—12题。(6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寄义。(2分)

可爱者甚蕃陶后鲜有闻

11.把下面甸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2.漫笔以莲为写作工具。为什么又写菊和牡丹?(2分)

(一)lo.多

11.对莲花的喜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12.烘托莲的朴直可爱。2020~2020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9.阅读下面语段,然

后答复题目。(6★)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1)此段文字选自_________的《爱莲说》。(1★)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1★)

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

(3)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4)选文通过对莲花的形貌,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

度?(2★)

(5)你学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是与莲有关的?请写出一句。(1★)(多写奖励1★,本题最多可得2★)

9.(1)周敦颐1★

(2)多;竖立1★

(3)在净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1★

(4)不愿隐逸、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崇高

品行的生活态度。2★

(5)“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

日荷花别样红”“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小荷才露尖尖角”1★(多写奖励1★,本题最多可得2★)

第四篇:《爱莲说》《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水中和陆地上种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好的许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好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众人很喜好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净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传得很远,(使人觉得)越发清幽,笔挺而清洁地立在那边,能够在远处抚玩,却不能密切而不端庄地玩它。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付菊花的喜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付莲花的喜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付牡丹的喜好,当然是有很多人了!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写的《爱莲说》

主要从内容:

通过写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与牡丹的繁华,

菊花的婉约相比,莲花可谓花中君子者也,作者高度赞誉莲花的气节和风致。

读后感:

作者虽写的是莲花,但他却是借莲花来说做人的原理。“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君子便是品德

崇高,风致端正的人。文中说:“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楚怀王时,屈原被怀王明白,被自私的士大夫们倾轧,他是孤单的,但屈原爱国爱民的志向矢志不渝,他像莲花------花中之君子者也,将永垂不朽矣!

第五篇:爱莲说《爱莲说》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解作者及“说”的文体知识

2.情读文,把握文意

3.习课文“托物言志”和“正反映衬”的写法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周敦颐:北宋闻名的哲学家,字茂叔。他在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做太守的时间,开办了濂溪学堂,今后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制作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朴直,拜托本身终生一生没世的心志。老师讲学研读之余,常闲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到处颂扬。

二、课文生字:

蕃()濯()涟()亵()

三、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四、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密切而不端庄。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五、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兴趣,同我一样的

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

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连累连,不枝枝节节,芬芳

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清洁地挺立在那边。

4、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人们)能够远远地抚玩,却不

克不及容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固然是许多了。

六、全文翻译:

水上,陆上种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好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好牡丹。我唯独喜好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心领悟,外形挺直,不牵连累连,不枝枝

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清洁地立在那边,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骄易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德馨(xīn 新):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老师出山之

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 译文: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 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爱莲说》《芙蕖》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③菡萏④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⑤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⑥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⑦,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李渔《芙蕖》) 注:①群葩(pā):百花。葩:花。②荷钱:初生的荷叶,小如铜钱,所以称荷钱。③迨至:等到。迨:及,到。④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蕖。⑤徂(cú):到。⑥资:资财,里指享受。⑦擎:高举,这里指耸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我于花之未开是.日更定矣 B.香远益清.以其境过清. C.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当余之.从师也 D.乃.复蒂下生莲久而乃.和 5.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问题,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B.【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划分为: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C.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甲】文运用衬托、比喻的手法,凝练传神地描写了莲的形象;【乙】文则运用拟人、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荷花由“出水之日”至“结实”的美景。 6.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错误是() A.【甲】文主要采用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B.【乙】文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按空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可目”的特点。 C.【甲】文从生长环境、体态气味和风度气韵三方面描述“莲”。 D.甲乙两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却不相同:甲文是因莲花的君子之风,乙文则是为莲花的观赏价值。 7、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陋室铭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培训资料

《爱莲说》 译文 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理解性默写: 1、写莲生长环境:(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和污,但又不孤高自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写莲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写莲清高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清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点明主旨的句子(高度概括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偾世疾俗,暗含讥讽,表现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态鄙弃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内容理解 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2、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3、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答: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逐名利,贪慕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6、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答: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主题 作者赞美了莲的优美形象和高贵品质,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表达了对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爱莲说》对比阅读 (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重点字词句翻译(有答案)

第十六课《古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 ..()。无丝. ()竹.()丝竹 ..()之乱. ()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翻译下列语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比较阅读带答案

内容相关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1分) (一)《爱莲说》全文 (二)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③;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有删改) 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芳:散发出芳香。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自?????自.李唐来自.非亭午夜分 B. 清?????濯清.涟而不妖水尤清. 冽 C. 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鲜?????陶后鲜.有闻无鲜. 肥滋味之享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语段(一)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莲”自比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2分) 4.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手法相关 二、(2017河南备用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爱莲说》全文 (二)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入春则游人杂沓①,舆②马相望。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③罕至,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

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临池数株,绿萼④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其一株横偃⑤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⑥。口占⑦二绝句,大醉而归寓。(节选自归庄《洞庭山看梅花记》) 注:①杂沓:聚集的样子。②舆:车。③游屐:指游人。④萼:环列花朵外部的叶状薄片,一般呈绿色。⑤偃:倒下。⑥浮白:指喝酒。⑦占:口述(文辞)。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出?????出.淤泥而不染卷石底以出. B. 通?????中通.外直政通. 人和 C. 远?????香远.益清亲贤臣,远.小人 D. 闻?????陶后鲜有闻.闻. 寡人之耳者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根据语段(一)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2分) 4.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4分) 三、(2019南阳市唐河县二模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2分) (一)《爱莲说》全文 (二)嗟夫!草木无情,有时①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 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②然丹者为槁木,黟然③黑者为星星④。奈何⑤以非金石之质⑥,欲. 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⑦,亦何恨乎秋声?(节选自欧阳修《秋声赋》) 注释:①有时:有固定时限。②渥(wò):红润的脸色。③黟(yī)然:形容黑的样子。④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⑤奈何:为何。⑥非金石之质:指人体不能像金石那样长久。⑦戕贼:残害。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益?????香远益.清有所广益. B. 谓?????予谓.菊太守谓. 谁 C. 劳????? 万物劳.其形劳.其筋骨 D. 欲?????欲.与草木而争荣夕日欲. 颓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甲文】《陋室铭》【乙文】《爱莲说》 10.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⑴惟吾德馨:__________ ⑵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 ⑶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 ⑷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 11.翻译句子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的文辞精练,一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说”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B.《陋室铭》用比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爱莲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交往人之儒雅的角度论证了陋室不陋,表现居室主人情怀高洁傲岸,不屑与平民来往。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13.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 《爱莲说》 译文 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理解性默写: 1、写莲生长环境:(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和污,但又不孤高自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写莲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写莲清高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清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点明主旨的句子(高度概括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偾世疾俗,暗含讥讽,表现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态鄙弃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内容理解 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2、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测试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小测(满分: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 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 淤()泥洗濯()清涟()亵( )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无案牍() 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花之君子这也()不蔓不枝 ( ) 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 .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4 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3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 六、阅读训练(39分) (一)(18分)原文略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 2?《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 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交 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情趣之 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选自《》,作者______ ,是时 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 。 4分 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 句子是。6分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1分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爱莲说》“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比较阅读答案

《爱莲说》“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比较阅读答案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1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1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19.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20.(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1分)参考答案: 16.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17.B 18.A 19.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0.洁身自好高洁(意思接近即可)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 [甲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 3、鸿儒 ..()4、金经() 5、白丁 ..()..()6、丝竹 7、调素琴 ..()...()()8、案牍 9、劳形 ..()()10、甚蕃.() 11、淤泥 ..()12、不染.()13、濯.() 14、清涟 ..()..()15、妖.()16、亭亭 17、植.()18、亵玩 ..() ..()()19、隐逸 20、君子 ..() 二、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 2、问今是何世()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斯是陋室()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是进亦忧()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马也() 之无丝竹之乱耳()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无案牍之劳形() 花之隐逸者也()3、无丝竹之乱耳()花之富贵者也(丝竹 花之君子者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香远益清() 而濯清涟而不妖()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濯清涟而不妖() 6、可以调素琴() 7、何陋之有() 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何 可爱甚蕃()同予者何人() 8、香远益清()9、晋陶渊明独爱菊() 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朗读法,串讲伐,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唐) 二、作者、背景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作品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什么叫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三、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hén鸿儒hóng rú案牍dú西蜀 shǔ铭míng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翻译及理解性默写

短文两篇陋室铭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 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则:就名:著名,出名灵:灵异斯:这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惟:只馨:香气,指品德高尚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台痕碧绿,长上台阶,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鸿儒:博学的人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调:调弄,弹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佛经丝竹:指奏乐的声音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屋,(又如)西蜀扬子云的亭子。之:助词(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诸葛庐子云亭 2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手法: 7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运用“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之:的蕃:fan2 多独:只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自:自从非常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我惟独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去不受沾染,而:表转折 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濯:洗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笔直洁净地直立着而:转折关系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谓:认为之:的判断句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到.了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理解性默写:1、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6、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9、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写作手法: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爱莲说对比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

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及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没有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陋室铭》测试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3)是陋室,惟(4)吾(5)德馨(6)。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8)帘青。谈笑有鸿(9)儒(10),往来无白丁(11)。可以调(12)素琴(13),阅金经(14)。无丝竹(15)之乱(16)耳,无案牍(17)之劳形(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字词 (1)名:(2)灵:(3)斯: (4)惟: (5)吾:(6)馨: (7)上: (8)入: (9)鸿: (10)儒:(11)白丁: (12)调: (13)素琴: (14)金经:(15)丝竹: (16)乱:(17)案牍: (18)劳形:劳形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3.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特点)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请再从上文找出2组这样的句子① ② (4)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与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5)《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引出主旨。“”立意贯穿(统领)全篇。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 (6)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7)《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8)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9)《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甲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镉《陋室铭》【乙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第一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②案牍 ..之劳.形()() ③有仙则名.()④惟吾德馨.() ⑤亭亭 ..净植()⑥宜.乎众矣() ⑦斯.是陋室()⑧无丝竹 ..之乱耳()⑨不蔓不枝.() ⑩陶后鲜.有闻()⑾可爱者甚蕃.()⑿花之君子 ..者也()⒀濯.清涟而不妖()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⑧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简要说说真正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5、甲乙两文从立意方式看都运用了的写作手法,但又有所不同。乙文是通过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甲文则以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写“陋室”之,只写“陋室”。 6、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集、、于一体。 7、虚词的用法: (1)“之”的用法: A组:①无丝竹之.乱耳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析:用于主谓间,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B组:①何陋之.有析: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C组:①水陆草木之.花②花之.隐逸者也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④牡丹之.爱析:相当于“的”,定语标志。 D组:渔人甚异之.析:相当于“他(她、它)”(这里指桃林奇景) (2)“而”的用法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析: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但是”“可是”“却” ③温故而知新。析: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 8、甲乙两文都运用的写法,甲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乙文则以莲花自况,借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和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9、两文在写作特点上的共同之处是托物言志。《陋室铭》借陋室传达自已讲究道德修养的思想,《爱莲说》借莲花比喻君子洁身自好的情操。 10、两文开头都不是开门见山,而是从别的事物着笔,引出主旨,转入正题。 11、从句式上看,都骈散结合。《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富于变化;《陋室铭》为骈体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 第二组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惟.吾德馨()(2)亭亭净植.()(3)无案牍之劳形.()(4)濯清涟而不妖.()2、选择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 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

陋室铭和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理解

陋室铭和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理解 【甲文】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 1】下列各组句子 中,划线词语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小题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 分,每小题 2 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 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 分) (1)《陋室铭 》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 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 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 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 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 而美名远扬 D.乙文 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答案 【小题 1】D 【小题 1】 (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小题 1】(1)赞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题 1】B 解析【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加点词意思、 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D 项中两个益的意思都是更加。 选项 A 中, 有仙则名 的 名是出名的意思;莫名其妙的名意思是说出;选项 B 中宜乎众矣 的宜的意思为 应当, 因地制宜中宜的意思为方法; 选项 C 中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的意思为唯独, 无独有偶的意思为仅仅。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 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 漏。 注意重要实词、 虚词, 看清语法现象, 如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等; 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 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 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 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 含的内容, 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 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移, 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 修辞的句子, 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第四步: 隐性失分要避免。 回顾原文, 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 正无误写。所以翻译时除了要注意独、之、而、染、乱、劳等重点字的意思,还 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1)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 环境之清幽宁静, 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 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 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 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 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 之有。 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 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